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09562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97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章节同步训练试题及答案.doc(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1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c)。(2008年4月)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B20世纪80年代以后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D20世纪90年代起【评析】答案为C。此题意在考查教育心理在西方发展的历程。四-f时期分别对应的年代需要熟练掌握。2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编写者是( A)。(2008年4月)A廖世承B房宗岳C潘菽D陆志伟【评析】答案为A。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陆志伟翻译出版了桑破弃的教育心理晕概论。同步训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问大致为(c )。A19世纪20年代以前B19世纪80年代C

2、20世纪20年代以前D20世纪80年代2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了解学生的注意稳定性、情绪状态和个性特征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b)。A测验法B观察法C实验法D调查法3( D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A教学工具B教学环境C教学设施D教学媒体460年代初,(A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A布鲁纳B桑代克C皮亚杰D廖世承5在教育心理学看来,(C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A教学内容B教学媒体C教学环境D评价/反思过程6教育心

3、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A)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7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 A)年。A1879B1897C1789D17988( B)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9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是(A )。A测验法B问卷法C观察法D谈话法10心理科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的一种方法是( )。A观察法B谈话法C实验法D问卷法二、多项选择题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ABCDE )。A学生B教师C教学内

4、容D教学媒体E教学环境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BC)。A如何学B如何教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E如何管理学生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ABCE)。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AE )。A群体差异B年龄差异C性别差异D学习方式差异E个体差异5心理学研究的具体任务包括(ABCD)。A描述和测量B解释和说明C预测和控制D探索和发现三、填空题1教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

5、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过程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3自然实验法 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4教学过程 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五、简答题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

6、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六、论述题试述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这一时

7、期特点:著作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

8、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

9、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略。2B解析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中可看出该研究方法为观察法。3D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4A解析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5C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6A解析在成熟时期,人本主义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7A解析1879年w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研究心理学的实验室,这一事件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8B解析四方

10、面有各自的研究范畴,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过程;反恩性研究是研究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学与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社会文化研究是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9A解析测验法是调查法中技术性最强的方法。10C解析略。二、多项选择题1ABCDE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分别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2ABC解析略。3ABCE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帮助教师了解问题、预测干预学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和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方向。4AE解析学生是学

11、习的主体因素,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属于群体差异,而学习方式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5ABC解析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探索心理现象的事实、本质、机质和规律。具体来说,包括描述和测量、解释和说明、预测和控制三个方面。三、填空题1教材课程2社会3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4评价反思过程5应用四、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我们通常所说的是狭义的教育心理学,它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

12、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3自然实验法:就是在自然的情况下即教育情境下创设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研究的方法。4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五、简答题答案要点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 的作用。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六、论述题答案要点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

13、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l913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这一时期特点:著作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这一时期的特点: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只有

14、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20世纪80年

15、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几年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评析: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ll15岁的儿童思维已超越对具体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D )

16、。(2008年4月)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评析】答案为D。此题旨在考查认知阶段理论的年龄阶段。1115岁进入形式运算阶段。2人格的核心是(A )。(2007年)A性格B气质C风格D理想【评析】答案为A。性格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此题旨在考查人格与性格的区别。同步模拟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对心理发展变化的顺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A反映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B反映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C从认识客体的内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外部本质演变D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

17、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B)。A差异性B顺序性和定向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3初中阶段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B)。A是稳定时期B是最佳时期C是较慢时期D已开始有所下降4从气质类型角度看,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属于典型的(A )。A抑郁质B粘液质C多血质D胆汁质5在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人格调控系统中,( A)是自我意识在行为上的表现,是实现自我意识调节的最终环节。A自我控制B自我评价C自我体验D自我认识6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个体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的认知方式被称为(A )。A冲动型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7少年期

18、指(B )。A3岁6、7岁B11、12岁14、15岁C6、7岁11、12岁D14、15岁25岁8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B),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A比纳一西孟量表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比纳推孟量表D书克斯勒量表9下列对“关键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关键期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只发生在生命中一个固定的短暂时期B关键期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C鸟类的印刻、人类语言的习得能证实关键期的存在D在发展的关键期间,如果能在一定时间内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就会促使英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其发展发展心理学家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存在关键期,这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

19、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种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但关键期并不是突然开始和停止的。 10研究材料表明,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在( B)。A初中一年级B初中二年级C初中三年级D高中一、二年级二、多项选择题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BCE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进程不同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优势领域的不同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2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ABC)。A性别差异B年龄差异C种族差异D智商分数差异E同龄团体差异3以下属于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是(ACD )

20、。A场独立与场依存B独立型和顺从型C沉思型与冲动型D辐合型与发散型E外倾型与E皮亚杰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三、填空题1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_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2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_ 。3区别冲动与沉思认知方式的标准是反应时间与_。4埃里克森提出了_,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5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其心理成分包括:认识成分、_成分和意志成分。6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_差异。7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 、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8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 。9学

21、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_和_两个维度。10_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11美国 等人提倡程序教学,依靠教学机器或程序化教科书呈现学习程序,使学生循序个别学习。12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四、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人格3最近发展区4关键期五、简答题1性格与气质的关系?2论述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4简述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意义。六、论述题1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2论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答案要点1(1)少年期:11、12岁到14、15岁,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

22、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少年的抽象逻辑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思思维,但抽象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同时,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仍带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少年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他们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烈,开始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同龄人间的交往和认可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通过具体的事实概括出一般伦理性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但因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2)青年初期:14、1

23、5岁到17、18岁,相当于高中阶段。这一时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方面向成人接近的时期。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他们不仅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而且能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并珍重自我,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然而,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仍面临着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他们对未来充满理想,敢说敢于,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同时也会出现与生活相脱节的幻想。2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该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

24、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岁l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这种对人、对环境的基本信任感是形成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是以后各个时期发展的基础尤其是青年时期发展起来的同一性的基础。(2

25、)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岁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随着信任感的确立,儿童开始与父母分离,初步尝试独立处理事情。(3)主动感对内疚感(4岁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由于身体活动能力和语言的发展,儿童有可能把他的活动范围扩大到家庭之外。儿童喜欢尝试探索环境,承担并学习掌握新的任务。(4)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11岁)。该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教学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

26、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陛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要求谨慎的选择和决策,尤其体现在职业定向、性别角色等方面。其他三个阶段分别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第三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典型分析题: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 (2008年4月)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评析】答案为D。此题考查的是学习的定义。由学习定义的三点说明:(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

27、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可知答案为D项。2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主要理论依据是( A)。(2007年)A建构学习论B结构学习沦C认识学习论D联结学习论【评析】答案为A。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由此可知,题干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学习论。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D)。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2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都认为(B )是形成和巩固条件反射的重要条件。A动机B强化C诱因D需要3学生学习“功=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D)

28、。A辨别学习B符号学习C概念学习D规则或原理学习4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法,学习者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称为( A)。A智慧技能B认知策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5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D )。A强化理论B成就动机理论C成败归因理论D需要层次理论6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B)。A构造一种完形B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C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D对环境条件的认知7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A )。A刺激一反应理论B认知发现理论C联结一认知理论D有意义接受学习论8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观点,学会陈述观念的能力称之为( C)。A智慧技能B认知策

29、略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9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B无条件刺激C条件反应D无条件反应10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A强化B惩罚C逃避条件作用D消退11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A斯金纳B布鲁纳C奥苏伯尔D桑代克12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二、多项选择题1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 )表象形式来呈现。A数字B动作C图像D符号E字母 鲁纳的教学观认为知识结构可用动作、图像、符号表象形式呈现2行为主义的基本主张是( )。

30、A主观主义B客观主义C环境主义D强化E发现学习3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 )。A动作学习B知识学习C技能学习D经验学习E行为规范学习4下列属于奥苏伯尔对学习进行分类的是( )。A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B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C连锁学习与辨别学习D信号学习与概念学习E知识学习与技能学习5下列属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的是( )。A强化B逃避条件作用C回避条件作用D消退E惩罚三、填空题1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_行为和_操作性_行为。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_和态度五个方面。3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_认知主义_以后的进一步发展。4布鲁纳认为学习包

31、括获得、转化和_评价_三个过程。5完形一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_心理_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6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是效果律、练习律和_准备_律_。7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_消退_、刺激泛化与分化。8强化物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的概率,故强化有_与 _之分。9我国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_知识_的学习、_技能_的学习和行为规的学习。10奥苏伯尔对学习也进行了分类,他强调的是_有意义的接受_学习。11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是动机原则、_原则、程序原则和强化原则。12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流派有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说及奥苏伯尔的说。四、名词

32、解释1学习2刺激分化3消退4知识五、简答题1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哪些?2简述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六、论述题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D解析经典性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四个选项中,“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谈虎色变”均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只有“叶公好龙”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故选D。2B解析略。3D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的关系。4A解析加涅对学习结果进行分类,智慧技能表现为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5D解析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

33、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说明该生的学习活动的出发点是“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需要 层次理论,故选D。6B解析布鲁纳提出认知一结构学习论,提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7A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属于联结学习理论的一种,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的基础上,被称为刺激一反应理论。8C解析陈述观念的能力的学习属于加涅对学习结果分类中的言语信息。9C解析略。10c解析逃避条件作用指当厌恶刺激出现后,有 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从而逃避了厌恶刺激,则该反应在以后的类似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增加。11C解析略。12D解析桑代克依据小猫“迷箱”实验,提出在尝试一错误过_程中,形成稳定的刺激反应联结

34、。二、多项选择题1BCD解析布鲁纳的教学观认为知识结构可用动作、图像、符号表象形式呈现。2BCD解析建构主义是在行为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行为主义基本主张有客观主义、环境主义和强化。3BCE解析略。4AB解析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之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5ABCDE解析略。三、填空题1应答性;操作性2动作技能3认知主义4评价5心理6准备律7消退8正强化;负强化9知识;技能10有意义的接受11结构12有意义接受四、名词解释1学习: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狭义的学

35、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它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2刺激分化:指的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3消退:有机体做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4知识:是客观事物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中的主要映象。它是来自反映对象本身的认知经验。五、简答题答案要点1(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

36、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2加涅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为八类,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层级结构。依次是信号学习、刺激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六、论述题答案要点第一,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使学生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三个过程:获得、转化和评价。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通过获得、转化、评价去掌握新知

37、识,从而使学科的知识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使书本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第二,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指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的态度和方法。而所谓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是允许许多别的东西以与它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去理解它。(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所有的学生都具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程序原则。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地陈述问题或大量知识的结构,以提高学生知识的掌握、转化和迁移能力。强化原则。让学生知道结果

38、应该在学生评估自己作业的那个时刻,太早或太晚都不利于强化作用的发挥。教育含义:根据布鲁纳的教学观和教学原则,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发展,教师必须深入分析教材,明确所教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对教材结构的理解,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同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要注意运用反馈的原理,促进学生自我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第四章同步训练模拟试题及答案 典型真题评析:1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C)。 (2007年)A认知内驱力B附属内驱力C自我提高内驱力D交往内驱力【评析】答案为C。认知

39、内驱力是指学生渴望认知、理解和掌握知识,以及陈述和解决问题的倾向。附属内驱力是指学生为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赞扬而学习。自我提高内驱力是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地位的学习动机。2动机有激活、_和_三个基本功能。 (2008年4月)【评析】指向 强化 此题旨在考查动机的三个基本功能。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1需要层次理论是(D )提出的。A罗杰斯B班杜拉C奥苏伯尔D马斯洛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C)。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3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A外部、不可控和

40、不稳定归因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4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A课间休息时,小李回到教室里做作业B王老师对张华的测验成绩表示满意C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三好学生名单D陈英每天独自看几小时电视,5在学习较容易的不稳定的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 不稳定的外在原因。10口渴会促使个体做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11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A25B50C75D10012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BU型关系C倒U型关系D平行关系13由于对学习

41、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 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动机与远景的间接动机。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D志向性动机14一般说来,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15将学业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个人内部的稳定因素,指的是归因于( )。A能力B努力C任务难度D运气努力、运气属于不稳定因素,任务难度属于外在因素。二、多项选择题1正强化的方法包括( )。A奖学金B对成绩的认可C表扬D改善学习E给予学习和成长的机会2小军为了得到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这种学习动机是( )。A低级的学习

42、动机B高尚的学习动机C外部学习动机D内部学习动机E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认为学习是外部行为的变化的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加涅E维纳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 )。A学习需要B学习迁移C学习心理D学习期待E学习技能5青年期( )内驱力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社会发展的内驱力E学习内驱力三、填空题1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_,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2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_。3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4_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

43、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5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_学习动机和_学习动机。6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7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_的动机。8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_强化和自我强化。9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_期待。10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_ ,同时,_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11_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12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 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13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高级的是_的需要。14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_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是 主义心理学在动机领域的体现。15_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