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10590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民间文学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民间文学概述一、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二、民间文学的性质 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 1、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点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二)民间文学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

2、、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三、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 1.英国: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将民间文学看作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进化论方法,后期是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作用的社会现象的功能方法。 2、芬兰 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和北欧民俗协会的会址都在芬兰。 历史地理学派,也称为芬兰学派。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撰的主民民间文学工具书AT分类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3、德国: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采录出版以及对神话的研究;缪勒创立

3、的太阳神话学派,本非提出的流传学派。 4、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学派,以“自生说”来解释故事主题的起源,以“外来说”来解释故事情节的起源,认为主题可以自生,情节可以借用。 1928年,普罗普出版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出两个最基本的叙事因素:“功能”和“行动范围” 5、日本:柳田国男研究“口承文艺”。 提出“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反复出现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提出“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 关敬吾:研究民间故事结构四、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最重要也最常用 2、历时追溯法: 索绪尔:共时 ( 特定时期或阶段的静止状况)

4、,历时(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演化状况) 历时追溯法两种视域:前瞻,回顾 3、共时比较法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价值一、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1、集体性:所谓集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2、口头性 3、传承性: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内容上的传承性:指一些群体性的观念和意识 。 艺术的传承性 4、变异性二、民间文学的价值与功能(一) 认识价值 1、民间文学与民众历史 2、民间文学与民俗风情 3、民间文学与民众伦理 4、民间文学与民众心理 (二)

5、文学价值(艺术价值) 1、为作家的艺术创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2、为作家文学创造了美的形式。 (三)实用价值 (1)协调劳动,振奋情绪(2)总结经验,传播知识(3)讽刺不良,匡扶政治。 (四)科学价值 、历史研究价值、自然科学价值、文化学价值:女娲兄妹婚神话,隐含上古时期存在的血缘婚事实。 第一章、 神话一、神话概论:(一)神话界说: 神话一词源于古希腊,原意为关于神话与英雄的传说和故事。英语中神话的词形为“myth”,词义为想象的或虚构的故事18世纪意大利著名学者维柯认为:“神话故事在起源时都是一些真实而严肃的叙述,因此,myth的定义就是“真实的叙述”。 1、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以祭司为中心的

6、文化综合体 神话作为语境,是指神话的古典形态,最原始的本真样式,也是神话在氏族社会时期以祭祀、巫术、叙事、音乐、舞蹈等综合形态为一体的存在方式,以祭司为中心的文化综合体。由此而论,神话作为语境的定义可描述为:神话是人类氏族社会时期人们认识和征服大自然,祭拜与祈求祖宗、展示与拓演社会的一种象征形式;它在讲述和传承的氏族中具有真实性、综合性和神圣性,是以祭司为中心举行的整个氏族参与的社会文化活动。2、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以神格为中心的语言艺术 神话作为文本的定义可表述为:神话是人类共同体(氏族、部落等)在氏族时代以原始思维为基础,将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不自觉地形象化、人格化,从而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

7、一种以超自然神灵为主角、表征着特定群体的神圣信仰的语言艺术。二、神话的种类 按题材:自然神话和人文神话。 自然神话是指以自然万物为中心神格,综合反映初民对自然万物起源、性状、运行秩序及其相互关系认识的神话。包括创世神话、生命起源神话、洪水神话等。这类神话往往具有释源性。 人文神话是指以社会关系中的人为中心神格,象征性地反映人类早期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各种社会关系的神话。包括战争神话、文化英雄神话、死亡与复活神话、冥界神话等,这类神话往往具有社会性。 按神话的内容分:创世神话、自然神话和社会生活神话。 (一)创世神话:包括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 1、天地开辟、万物起源神话:汉族盘

8、古、藏族万物起源、白族创世纪。 2、人类起源神话。包括自然生人说、大神生人说 3、洪水再生神话 梁启德:神话人物白描 淮南子女娲补天 山海经精卫填海 (二)自然神话:也可称为解释性神话。 1、日月星辰神话 2、雷电地震神话 3、春夏秋冬神话4、动植物神话(三)社会生活神话 1、文化英雄神话 2、神战英雄神话。3、民族族源神话 山海经 刑天舞干戚 山海经夸父追日 二、神话的基本特征: 1、从艺术本体来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 2、从神话主体来看,神话具有民族性。 3、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三、神话的本质 1、就神话产生的原动力和

9、内容实质而言,神话的产生源于原始人解释和征服自然的愿望,其内容是对当时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反映。2、就神话艺术构思的方式而言,原始人类是在一种充满幻想的天地里,用人格化的方法去同化自然力。3、就神话创作状态的特点而言,神话是人类童年时候的产物,是一种“不自觉的艺术行为”。四、历史上主要的神话学派 一、隐喻学派:古希腊色诺芬尼 “神话是古人的寓言”。 二、历史学派:公元前400年的希腊学者攸麦拉斯 “神话实质上是历史的传奇描述”。 三、语言学派:格林兄弟 英国语言学家马科斯缪勒 “语言疾病说”四、人类学派: 英国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英国人类家安德鲁.郎;詹姆斯.弗雷泽金枝五、心理学派:奥地利弗罗

10、伊德“潜意识” 瑞士荣格:“集体无意识”六、功能学派:英国马林诺夫斯基 第二章 传说一、传说的概念 传说是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广义)民间文艺学的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二、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1、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评价。2、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常常有“遗迹”可循。 区别:1、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 。传说经过了艺术加工 ,历史记载要求对事实进行实录直书 。2、历史观不同 。传说真实地表达民众的朴素评价

11、,历史记载一般反映官方的正统历史观。3、取材的角度不同。传说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取材,历史要选取重大事实。4、历史一般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三、民间传说与神话、民间故事民间传说与神话 : 1、二者形成的思维机制不同:神话是原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 2、二者主人公属性不同:神话的主角是神,神话以人拟神,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民间传说是以神拟人。 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区别:1、民间传说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建构故事 。 2、民间传说同历史的关联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却完全不受历史的局限。 3、二者的

12、叙事风格不同,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受传说核制约 ,民间故事并不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的限制 。四、传说的种类(一)人物传说:以人物为中心,叙述人物的事迹和遭遇,用生动奇异的情节刻画和渲染人物形象,主要有六种类型: 1、神仙传说 2、文人传说 3、巧匠名医传说 4、帝王将相传说 5、起义英雄传说 6、政治历史人物传说 (二)史事传说:这类传说以叙述历史事件为主。包括反抗外来侵略的传说、农民起义传说、革命历史事件传说等。(三)地方风物传说:是关于特定地方的景物、古迹、特产、动植物的由来、命名和特征的解释性传说。1、山川名胜传说2、物产传说3、动植物传说(四)习俗传说:是关于各地各民族的风俗

13、习惯的形成原因的解释性传说。包括节日习俗传说、婚丧习俗传说、游艺习俗传说。1、节日习俗传说2、婚丧习俗传说3、游艺习俗传说 五、传说的艺术特征: 1、表达方式的“可信性”与主要情节的虚构性。2、故事情节的传奇性。3、解释世界的人文情趣和艺术构想。4、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类型化。5、流传演变中的成长性。六、传说创作流传的内部规律: 民众的历史情感需要得到公开的表露和发抒这是传说得以不断产生的原发性动因。民众对自身创造力与创造精神的肯定与自豪, 这是大量的工匠及其手工制品传说产生的主要动因。钟山川之灵秀,赋造物以神韵,依物取形,随类赋彩,这是传说创作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民间故事一、含义 广义:民众口

14、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 狭义: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二、民间故事的特点 1、贴近生活2、泛指性3、类型化三、故事的情节类型学与AT分类法 故事的情节类型学是以AT分类法为基准的类型学研究。 AT分类法指“阿尔奈-汤普森”体系。异文:同一故事在传播过程中发生的许多大同小异的说法。类型:贯穿于多种异文中的基本要素相同而又定型的故事框架。母题: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四、童话 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变形故事)与动

15、物故事。(一)中国经典童话故事1、天鹅处女型故事:干宝搜神记.豫章新喻县男2、田螺姑娘型故事:搜神后记. 白水素女3、画中人型故事4、灰姑娘型故事:段成式酉阳杂俎. 叶限5、狗耕田型故事6、蛇狼型故事7、狼外婆型故事8、怪孩子型故事9、神奇宝物型故事(二)童话的艺术特征1、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2、保留较多的奇异风俗五、生活故事 以民众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情节与表现手法符合现实生活逻辑的故事。也叫“写实故事”或“世俗故事”。1、巧媳妇故事2、呆女婿故事3、怕老婆故事4、机智人物故事六、寓言:动物寓言和人物语言 特点:讽喻性、简约性七、故事的结构艺术: 单纯式、复合式(三段式与连缀式) 最常见:三段

16、式 原因:1、重复起到强化记忆的作用。2、是编排故事情节的需要。三段式是设置悬念和揭开谜底的一整套创作模式。3、民间把“三”看作具有可靠性的保险数字。第四章、民间歌谣一、概述: 民间歌谣是民众创作的可以歌唱或吟诵的短小、抒情性的韵文作品。 关于歌与谣的不同,毛诗故训传中解释:“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二、歌谣的发展 歌谣起源于原始人群的劳动呼声。随着社会生产实践范围的扩大,人类思维和语言能力的日渐发达,在劳动号子之外,出现了记叙劳动情景的歌谣,如弹歌。商周之后,特别是到了周代,我国的民间歌谣,才算真正开始载入史册。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写定本。汉魏乐府民歌是诗歌发展的第二阶段。到了南北朝,乐府民

17、歌开始南北分化。明代的民歌,以吴歌为代表。 三、歌谣分类: (一)民歌的思想内容与分类1、情歌:据有些学者的看法,大概最早产生于对偶婚与对偶婚从夫居的一夫一妻制的交替时期,是民间歌谣中数量最多,也更加脍炙人口的一种。2、生活歌:反映民众一般的社会家庭生活和日常劳动生活的各方面,尤以表现农民和妇女生活的为多 。3、劳动歌: 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号子,以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和直接促进劳动的功用为其基本特征。广义的包括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采茶歌等。一般对劳动也能起一定的鼓舞和调节情绪的作用,但无明显的与劳动动作相配合的强烈声音节奏。广义的劳动歌,有时也可归入生活歌中。4、仪

18、式歌: 伴随民间祈年庆节、贺喜禳灾、祭祖吊丧等仪式及日常迎亲送友等习俗活动而吟诵演唱。大致有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三类。法术歌,是被认为具有法术作用的民间歌诀与咒语。节令歌,是与节令庆祝、其他祭祀等仪式相结合而诵唱的歌,主要内容为祭神求福、祈保丰收等。礼俗歌,用于婚娶、生子、祝寿、送葬、造房等红白喜事和迎宾待客的场合。5、时政歌:主要内容是反映人民群众对某些政治事件、人物的认识和态度。民谣内容具有美和刺的功能时政歌谣大致可分三类:揭露讽刺统治者的歌谣,这类作品数量最多;赞扬廉洁、爱国官吏的歌谣;历代农民起义的歌谣,这类歌谣,体现农民的觉醒最充分,政治色彩最浓。6、儿歌:古代称为“孺子歌”、“小

19、儿谣”等。儿歌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专指由儿童自己创作以及由大人教唱但内容符合儿童生理心理特征和理解能力的歌。广义的还包括由妈妈奶奶等教唱、反映旧社会大人特别是妇女生活情感的、但由儿童传唱开来的歌。儿歌按其功用,大致可分为三类:摇篮曲、游戏儿歌、教诲儿歌等。此外还有谶谣。(二)民歌的形式与分类 根据民歌的句式、章法、韵律、唱法等表现形式方面的特点,可以将民歌分为山歌和小调两大类,每大类之下又有多种具体的民歌样式。1、山歌:包括花儿、爬山调、信天游、打歌、双歌等。A、花儿:流传于甘肃、青海、宁夏部分地区,包括河湟花儿,临洮花儿。B、爬山调:内蒙古和晋陕北部代表:走西口C、信天游:陕北代表:蓝花花

20、D、打歌:又叫“踏歌”“跳歌”2、小调是主要在街巷之中演唱的曲调与词句较为固定的民间小曲。四、歌谣的艺术特点: 1、天机自动,朴素浑成。2、形式多样,韵律和谐。3、善用多种修辞手法。 五、民歌的功能: 抒情娱乐功能、教育规范功能、实用功能,文化资料价值。第五章、史诗一、概念 史诗是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者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 二、史诗的分类 中国的史诗可分为两大类: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世界四大史诗:古希腊伊利亚特、奥德赛印度摩珂婆罗多、罗摩衍那 三、史诗的特点: 1、史诗是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2、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3、是

21、民族特殊的知识总汇。4、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五、中国的三大史诗: 藏族的格萨尔、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一)格萨尔又称作格萨尔王传 ,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了英雄格萨尔大王率领岭国人抗击侵略、征服邻国、降魔除暴、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过程。它共有100多部,50 余万行,是世界最长的史诗,被称为“东方的伊利亚特”(二)柯尔克孜族玛纳斯。 在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英雄史诗,讲述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共八代反抗卡勒玛克人入侵的故事。(三)蒙古族江格尔江格尔是流传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的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它描写了宝木巴国同周围各汗国之间的多次战争和冲

22、突,描写了江格尔、洪古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并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第二节 民间长诗一、概念: 民间长诗是各族人民创作和传承的长篇韵文口头作品。它包括以叙述事件和描绘人物形象为主的民间叙事长诗、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民间抒情长诗和以讲道理为主的民间说理长诗三大类。二、民间长诗的发展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1、民间叙事诗原来就有呤唱的因素,特别是乐府诗,本来就是要入乐的,这是内因; 2、隋唐时代,特别是经过由贞观到开元将近百年的休养生息,国内的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国际间贸易往来日益昌盛。 3、随着工商业的日益发达,市民文学渐渐昌盛,特别是宋元以后,一些原来在民间辗转传唱的民间歌手渐渐转化为职业

23、或半职业的说唱世人。三、分类:(一)民间叙事长诗 是指人民集体创作,在群众中传唱的,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具有较完整故事情节的口头长篇韵文作品,它的来源绝大多数作品是直接取材于本民族时的社会生活,也有的是根据在民间流传着的传说故事(包括由别个民族传入的)进行改编和再创作。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韵文故事,也称为“故事诗”或“故事歌”。 内容: 1、反映反帝反封建斗争(反映民族斗争,阶级斗争) 2、反映爱情婚姻生活(以爱情婚姻悲剧为题材) 3、反映生产斗争和日常生活。 艺术特点:1、单线递进的结构方式;2、通过重叠复唱来刻画和表现人物性格;3、刚健清新,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二)民间抒情长诗 是指人民集体创作,在群众中传唱的以直接抒发感情为主,直接表达理想愿望的口头长篇韵文作品。 代表作:哭嫁歌特点:以抒情为主,有的虽有叙事成分,但只作为感情抒发的依托。内容:1、有关生产劳动方面;2、有关风俗礼仪方面;3、有关悲叹苦难生活(三)民间说理长诗 是为了说明事物,阐明道理的长诗。主要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中,如壮族欢传扬苗族“议榔词”和“理词”、瑶族“石牌话”、侗族“约法款词”内容和作用:1、宣扬民族传统美德,阐明为人处世之道;2、告示族规(乡规)民约,要求共同遵守一致行动;3、调解民间纠纷时讲理和辩论的言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