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选读.ppt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4111322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选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选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选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选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选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选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资本论)选读.ppt(7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选读 资本论选读,依靠一套理论,一个人可以创建一个学派;但是依靠一套价值,一个人可以创建一种文化、一种文明、一种共同生活的新方式。,一、为什么要学,(一)深层的价值意义,1、马克思主义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2、全新的理论坐标意义3、源于现实,基于现实的理性价值诉求,吉登斯(英国):第三条道路2000年“虽然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已经消逝了,但它们的幽灵仍然缠绕着我们。我们不能简单地放弃推动他们前进的那些价值和理想,因为这些价值和理想中有一些是为我们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所要创造的美好生活必不可少的。目前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在社会主义经济规划已经失信的地方

2、使这些价值再现其意义。,雅克 德里达(法国):马克思的幽灵“我挑了一个好时候向马克思致敬”不能没有马克思,没有马克思,没有对马克思的记忆,没有马克思的遗产,也就没有将来;无论如何得有个马克思,得有他的才华,至少得有他的某种精神。选自会议演讲:1993年4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思想与社会中心举办大型国际讨论会:马克思主义向何处去?,詹姆逊(美国):论现实存在的马克思主义1996年11月美国每月评论刊登“我同马克思的联系出于兴趣”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资本主义的科学,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科学。这意味着,庆贺资本主义市场体系决定性胜利的做法是不合逻辑的。庆贺马克思主义的死亡正像庆贺资本

3、主义的胜利一样是不能自圆其说的。,1、马克思的人格特质及浸润其理论体系中的批判性马克思的个性您对幸福的理解斗争。您对不幸的理解屈服。您厌恶的缺点逢迎。您喜欢做的事啃书本。您喜爱的颜色红色。您喜爱的箴言怀疑一切。(麦克莱伦卡尔 马克思传),(二)科学的方法论意义,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进化是社会主义的父母。社会主义革命本质上是时机成熟的革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者,没有必要一定是马克思主义者;要成为社会主义者,仅仅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也是不够的。(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2、理论架构目的的实践性,正统派不注意

4、实际情况的历史特征,马克思的知识工具比学院派粗糙的多,但比他们的温文尔雅具有更大的现实性。他的理论以粗率而黯淡的壮观高耸在他们错综复杂的建筑之上。(罗宾逊: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是把两种(经济学与社会学)截然不同的观念系统和分析方法,完全不合理地结合在一道,才构成这个体系的特有的惊人的魅力,并且使它出奇地不受普通逻辑的批评的影响形成完整和不妥协的世界观。(罗尔:经济思想史),3、材料搜集的充分性4、理论演绎分析严密性,1、经济学谱系的关系透视,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谱系从古典学派到马克思陈岱孙: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熊彼特:经济分析史从古典到新古典主义从理性主义走向批判理性主义工具主义的实证经济学

5、,(三)重要的理论学说意义,李嘉图,约穆勒,剑桥学派,庇古,凯恩斯,古诺,洛桑学派,早期芝加哥学派,瑞典学派三十年代,伦敦学派,奥国学派,西欧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李斯特,历史学派,新历史学派,制度学派,熊彼特,米塞斯等,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货币主义,瑞典学派林德贝克,新自由主义(哈),熊彼特理论的发展,西德新自由主义,罗斯托,新制度学派,费雪,艾尔斯米音斯,供给学派,理性预期或新古典主义,新凯恩斯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社会民主理论,制度主义,社会经济学,后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管窥,马克思的主要经济学著作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1846:德意志意识形态1847

6、:哲学的贫困1848:共产党宣言1857、58: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序言、手稿1867:资本论第一卷1875:哥达纲领批判1885、1894资本论第二、三卷,3、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宏阔视野,马克思的经济学图表1、资本:(1)价值;(2)货币;(3)资本一般:(a)生产;(b)流通;(c)二者的统一2、土地所有权3、工资4、国家5、自由市场6、世界市场,1、主导与边缘2、龙种与跳蚤近两三年来,许多大学生、文学家和其他没落的年轻资产者纷纷涌入党内。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克思主义,然而他们属于10年前你在法国就很熟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这种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

7、思主义者”。马克思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却是跳蚤”。恩格斯1890年8月27日给保.拉法格的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p.695。,(四)现实的思想启示意义,继承、还原、解读、发展社会经济史观经济、社会、国家、阶级过时的(?)劳动价值论“迂回的”(?)剥削理论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3、反诘与呐喊,马克思的“复仇”解释与预言诠释与过度诠释,二、学习、研究的方法和要求,(一)学习和研究的方法 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现实对比历史,现在展望未来。具言之:1、研究式学习2、研读式学习3、溯因式学习4、问题式学习5、讨论

8、式学习,(二)教学要求,1、教学目的 了解理论、把握问题、开阔视野、增强意识、坚定信念2、教学方法 专题讲授课堂讨论社会调查3、教学目标 掌握理论、研究问题、提高能力,1、马克思的资本论与经济学手稿2、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3、资本论 的研究方法4、资本论中的分配问题,三、基本内容,1、资本论及其辅导读本(资本论选读、资本论注释、资本论提要、资本论脉络、资本论与中国经济理论热点等等)2、学习网站3、学术杂志,四、教学参考,几点说明,1、好学深思2、必要的纪律3、考试和成绩评定说明4、勿坐后排,本讲参考书目,陈岱孙:从古典经济学派到马克思,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

9、义与民主第一篇“马克思的学说”,商务印书馆,1999年。罗尔: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麦克莱伦:卡尔 马克思传,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一讲马克思的资本论与经济学手稿,经济学手稿和资本论的关联 一、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程 二、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概貌三、研究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意义,一、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历程,(一)研究马克思经济思想历程的方法 准确把握过程,还原思想轨迹和脉络 准确把握结构层次(理论的发展、体系的形成和最终成果的完成)第一,对象的结构 第二,思想、思维的结构。第三,外在形式。,(二)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基本历程1.40年代。2.50年代。3.60年代。4.70年代

10、到马克思去世。,1.40年代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基本脉络,马克思展开经济学研究的思想脉络 宗教的批判哲学的批判国家与法的批判私有制的批判。(意识形态的批判上层建筑的批判经济关系的批判。社会的观念形态的批判社会本质关系的批判,即经济关系的批判)1843年起开始对经济学领域进行研究,形成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下半年的神圣家族和1845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此来理解整个社会结构和理解这个经济关系的结构,1845、1846年是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折点。经济学上取得三个重大成果:第一,把唯物史观运用到经济学上。第二,在经济学中把握了当时经济关系的本质。第三,把他的经济学

11、思想用于解决现实问题。作为40年代马克思经济思想的总结,就是1848年他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2.50年代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基本脉络,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前期。50年代初,叫做马克思重新研究经济学的时期,这一时期他写了著名的伦敦笔记。中期。经济学研究的间歇期。是1853年到1856年。后期是1857年以后。由原来对现实的批判转变为理论体系的批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3.60年代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基本脉络,60年代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前期是1861年到1863年,是马克思继续写作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二分册的时期。中期是从1863年到1867年,是写作资本论和资本论

12、第一卷的出版的时期。后期是1867年以后,一直到1871年。,4.70年代后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基本脉络,在70年代以后,马克思的理论研究的视野,即对象的结构发生了极其重要的变化。他开始研究世界历史的问题,或者研究东方社会的问题,或者说研究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一直到他生命的最后。(马克思在他生命的最后年留下了两部手稿,第一部是人类学笔记,专门研究东方社会的社会过渡问题。第二部是历史学笔记,这是研究西欧社会怎样走向资本主义问题的。),二、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概貌,(一)经济学手稿创作的前期 18431856。两个特点:以现实的批判为主;以摘录和摘要为主。五部手稿:巴黎笔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布鲁

13、塞尔笔记;曼彻斯特笔记;伦敦笔记。,(二)经济学手稿创作的中期 18571871。三个特点:理论体系的批判;论述性的手稿;内容上由政治经济学批判体系转到资本论体系。两个阶段,第一是从1857年到1863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创作阶段。第二是从1863年到1871年,资本论创作阶段。,1.政治经济学批判创作阶段 六册计划:第一册是资本;第二册是土地所有制,又叫做地权;第三个就是雇佣劳动;第四册是国家;第五册就是对外贸易,或叫做国家对外、对外经济;第六册就是世界市场。马克思整个经济学体系,先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最主要的部分三大阶级、三大经济入手,然后统一在国家这个层次上,然后进入到国家与国家的经济关系,

14、再然后就是统一于世界市场。这就是他所讲的著名的六册结构制。,政治经济学批判创作阶段,马克思留下了三部著作:第一部就是最著名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这个手稿主要有三部分内容,加上后面的索引是四部分内容,即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关于巴师夏和凯里的短篇论文,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全文和索引)第二部著作是18581859年经济学手稿。第三部著作是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2.资本论创作阶段 资本论创作阶段主要是两个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1863到1871年马克思出的资本论德文第一版和德文第二版,还有一个法文版。,(三)经济学手稿创作的后期18721883。属于广义经济

15、学范畴的手稿:人类学笔记历史学笔记,三、研究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意义,第一,马克思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经济科学实验的记录。第二,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宝贵的理论遗产。第三,马克思经济学手稿是全面理解资本论的重要的理论档案。第四,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是我们现时代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经济学的重要的基础。,第二讲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体系结构,一、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 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三、资本论的体系结构,一、资本论是一部博大精深的科学巨著资本论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一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著作 是一部非常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 是一部科学社会主义的著作。也是一部非

16、常好的文学著作;还是一部非常好的历史著作。,二、资本论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一)研究对象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序言中曾经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1、“生产方式”的“资本论”语义“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有五种意思(1)生产关系;(2)生产力;(3)劳动方式;(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方式;(5)生产力的使用方式。,2、资本论的研究对象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联系与区别 3、资本论视野下的分配关系,(二)研究的目的 在资本论序言中,马克思指出:“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对工人阶级来说,我这本著作(资本论)所能提供的东

17、西,比我个人参加任何代表大会所做的工作都更重要。”恩格斯曾说,资本论常常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任何一个熟悉工人运动的人都不会否认本书所做的结论日益成为伟大的工人阶级运动的基本原则。,三、资本论的体系结构,资本论第三卷第一章说明了三卷的对象和结构。他说,第一卷是研究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和它所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第二卷研究资本的流通过程,既研究了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又研究了作为再生产过程媒介的流通过程;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揭示和说明了作为整体考察时资本运动过程所产生的各种具体的形式。,资本论的体系结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个起点、一个基础、一条主线、三个过程、十个方面。1.

18、一个起点,就是商品。2.一个基础,就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3.一条主线,就是剩余价值理论或对剩余价值规律的揭示。4.三个过程,即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产的总过程。,5.十个方面,就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的资本论的基本框架。(1)劳动价值论。有5个要点:1、商品具有二重性。2、劳动二重性。3、价值和价值量。4、价值形式的发展。5、价值规律。辨析:a.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b.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商品讨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学理反思社会主义是否也存在“商品拜物教”的情况,第一、劳动价值论的分配意义第二、按劳分配的实现第三、公平分配的基本要求第四、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2)剩余

19、价值理论。有六个要点:1、货币转化为资本。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3、剩余价值的源泉。4、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方法。5、工资的本质。6、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思考与讨论:中国劳动者低工资的现实追问,思考与讨论:中国劳动者低工资的现实追问私营企业“原罪说”之辩,第一、工资的实质与劳动效能的低下第二、名义工资与实际工资第三、工资的国民差异第四、国际资本的盘剥与倒逼第五、劳动力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第六、制度与体制的缺陷,(3)资本积累理论。有六个要点:1、资本积累的实质。2、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3、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内容。4、资本有机构成变动趋势及其影

20、响。5、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6、资本原始积累问题。思考与讨论:私营企业“原罪说”之辩,第一、我国私企“原罪说”的由来与现实解读第二、私企“原罪说”的“资本论”依据及其应然内涵第三、如何看待我国私企“原罪”(兼谈马克思资本原始积累理论的当代适用)1、应然“原罪说”的深刻与合理2、正确区分资本“原罪”与“本罪”法律之罪3、对待“本罪”的态度与有效防范4、启示科学抽象的理解内涵,(4)个别资本再生产理论。有七个要点:1、资本的运动。2、实现资本循环的基本条件。3、资本循环的时间。4、流通费用问题。5、资本周转。6、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7、资本周转速度的影响。流通领域高工资的反思,(5)社会资本再生产

21、理论。有七个要点:1、社会资本。2、社会总产品。3、社会总产品在简单再生产条件下的实现条件是:I(V+M)=C。4、扩大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或基本条件是:(V+M)C。5、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V+v+m/x)=(C+c)。6、扩大再生产的分类。7、社会再生产比例关系的实现。思考与讨论:金融危机的资本论解读,对于金融危机的成因,一般认为是由于美国的“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弊端等因素所造成的。只是从操作层面来描述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技术性的失误和政策性弊端。但更重要的,是必须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从其基本经济制度的层面,来认识这场国际金融

22、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和实质。这次由美国次贷危机演变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其直接表现,是美国具有高杠杆效应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体系的过度投机性,及其管理失控与崩盘所致,是新自由主义经济放任政策误导的结果。但其更深层次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表现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供给过剩与劳动群众有支付手段的需求不足的矛盾的对抗性爆发。这才是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和经济实质。,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基本矛盾的理论。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发生异化与扭曲,经济危机就有了爆发的可能。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危机的周

23、期性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每隔若干年就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反复出现。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这是分析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一个切入点。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体系中,资本家唯一的目标是把剩余价值不断地转化为新的追加资本,导致资本积累呈现出脱离社会需要而无限扩张的态势。虚拟资本理论。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虚拟资本的产生机理、基本属性、运行规律以及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危机的资本论解读,“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主义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

24、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同时,信用加速了这种矛盾的暴力的爆发,即危机,因而加强了旧生产方式解体的各种要素。”资本论美国次贷引起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基本矛盾的爆发,其发生机制是:资本积累导致收入两极分化有效需求不足生产过剩发展消费信用债务清偿危机经济危机,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是一致的。,(6)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有五个要点:1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2、平均利润。3、生产价格。4、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5、平均利润证明了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来剥削整个工人阶级的事实。(7)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理论。有四个要点:1、

25、商业资本。2、商业利润。3、商业资本家要获得平均利润。4、商业店员和产业工人一样,都是被资本家剥削的无产者。,(8)借贷资本和利息理论。有五个要点:1、借贷资本。2、利息。3、借贷资本不是职能资本。4、银行的作用。5、银行资本家的剥削。6、信用制度。(9)地租理论。有六个要点:1、地租理论涉及资本主义社会三大阶级的关系。2、地租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3、地租有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两种。4、级差地租有两种形式。5、绝对地租的实体。6、土地价格。,(10)各种收入及其源泉。有四个要点:1、“三位一体”公式的虚伪性和欺骗性。2、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的两个基本特征。3、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关系。4、阶级的

26、形成和阶级之间关系的决定因素。,如何评价和运用资本论?,第三讲 资 本 论 的 研 究 方 法,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是建立在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资本论中的方法很多,这里重点考察其中的六个方面。,一、确定逻辑起点的方法,1、确定逻辑起点的重要性 一个严密的理论体系必须要找到其逻辑起点 因为,只有从正确的逻辑起点出发,才能使内容更加有序地展开 2、逻辑起点的决定性因素 与学者的历史观密切相关,就是说历史观与方法论密切相关。3、逻辑起点的多层次性 体系而外,其中的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分也有自己的逻辑起点。,二、科学抽象的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版的序言当中就讲到:“分析经济形式,既不

27、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1、何谓“科学抽象”?科学抽象是指思维中抛开客体的非本质方面而抽取其本质方面的过程。科学抽象就是达到思维的具体,即在思维中从整体上再现客体的必经阶段。,2、科学抽象的作用有助于我们克服表象的局限,深入到事物的本质。科学抽象的方法才能使我们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3、科学抽象就它抽象思维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的。,三、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方法,1、分析与综合的辩证统一所谓分析,就是指人们在认识当中把研究对象的整体区分为各个部分、各个因素,对它们分别地加以研究和考察。所谓综合,就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的认识

28、联结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认识。资本论中的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有其特殊的含义马克思说,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是要把分析的精确性与综合的整体性相统一。,2、资本论中分析和综合相统一的方法的具体应用着力于对事物二重性的分析3、人们的实际思维过程中,分析中有综合,综合中有分析,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四、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方法,1、为什么要实现历史和逻辑的 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就从哪里开始。马克思说,只有解剖人体,才能弄清猿体的结构。2、如何实现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运用概念的艺术,即研究概念、范畴的运动及其它们的互相转化,通过概念、范畴的运动、转化来反映现在关系

29、的互相制约、互相转化的关系。,3、历史的与逻辑的相统一的方法的基本要求历史的东西和逻辑的东西既不是简单的等同,又必须在本质上一致,五、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这一方法是资本论中最重要的一个方法。马克思说,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就是把抽象的规定当作起点,在思维的形成中导致具体的再现。1、什么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就是思维掌握具体,把它当作思维中的具体而再现出来的一种方法。,2、如何应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逻辑的过程,必须要按照一定的逻辑程序来进行,而且要通过一环扣一环的逻辑中介逐步上升。要正确地应用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必须在科学抽象的基础上,从一般的抽象规定出发,在思维的行程中逐步上升,把一些具体的规定性按照次序加入进来,最后综合为思维当中的具体,并且在思维当中把具体完整地再现出来。,六、辨证的叙述方法,1、研究方法实践理论,感性理性,现象本质,具体抽象,复杂简单。2、叙述方法根据研究的结果,把所研究的客观事物从理论上表述出来。3、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关系本质上一致,形式上有差别。,思考题:对照资本论一二三卷几个序言和跋的原文,理解资本论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资本论与经济学手稿之间的关联性。结合资本论目录和序言介绍,系统把握资本论的体系结构。同时,联系实际对相关原理做透彻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