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教学大纲.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12293 上传时间:2023-04-04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植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植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植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植物学》教学大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学》教学大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学》教学大纲.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植物学教学大纲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植物学英文名称:Botany课程编号:02241012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学 时:144学 分:6授课教师:叶创兴、廖文波、刘蔚秋、辛国荣、石祥刚、黎运钦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生态学专业、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编写日期:二00五年九月修订前 言 本大纲根据朱念德、叶创兴、廖文波、李筱菊、戴水连等编写的植物学(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2000)和叶创兴、冯虎元等编写的植物学实验指导(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草拟,并在参考了中山大学植物学教研室编订的四份教学大纲之后修订的。大纲包括植物学课程的目的与要求、理论课讲授内容、实验课内容三部分。 一、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

2、 植物学是生物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它由种子植物形态解剖、植物分类(包括孢子植物分类和种子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的规律。这将为学生以后学习孢子植物分类学、种子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

3、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和特征,细胞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对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的应用和相关的制片技术,应鼓励学生加以了解,现已有选修课。在讲授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考虑到细胞学课程对细胞的结构还要详细讲授,对植物细胞可略讲,着重强调细胞壁、液泡、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对植物的组织要详细加以讲授,这样在讲授器官发育涉及这些组织时可略讲。在讲授各大类群时,既要指出各类群的特征和内在联系,同时应注意有关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学生能获得较完整的系统分类概念。讲授各类群及各门

4、植物的特征和分类时,要分清主次,做到重点突出,有些在大纲中所列的部分内容和生态习性,经济意义以及不打算讲授的类群,可让学生自学,有些代表植物可放在实验课中讲授的类群,可让学生自学,有些代表植物可放在实验课中讲授和观察来代替课堂讲授,重点的代表植物在大纲里用“”标出,可以省略的代表植物用“*”符号表示,一般代表植物不注明符号,由讲授者自行选择。植物分类有鲜明的地区性的特点,使用本大纲时,应结合当时当地具体情况,有选择和取舍。在孢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对孢子植物中各大类群和门的特征,以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有所认识,从而建立起植物界演化发展的唯物主义

5、观点。在种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掌握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流行的种子植物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有所了解。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各类群特征的同时,也应掌握有关的名词术语,基本概念,尽可能记忆有关名词术语的英文拼读,熟记若干著名属、种的拉丁学名。要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综合应用学到的形态和分类学知识,掌握识别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方法,了解检索表的不同编排方法,能应用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植物。通过课堂和野外实习,认识300种常见的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了解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压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

6、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好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作用,拍摄更多的植物照片、植物景观照片、不同生境的植物,建立当地植物网站,增进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本大纲按教学计划规定的总学时为144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与实验课各占72学时。形态解剖部分和系统分类部分所占比例为1:2,用一个学期完成授课。自学学时教师不作硬性安排,而由学生自己掌握。每一章后括号内的学时数为理论课讲授学时数。授课期间的课后认种教师可根据实际安排。在学习完本课程后,有1周的野外实习时间。二、 理论课讲授内容绪论(1学时)将上下册的绪论与引言合在一起加以简明的介绍。重点阐明二界系统的植物界,强调植物作为第一生产者的地

7、位,和在维持地球生命中的重要作用;生物的等级和命名,种的定义;植物分类大纲;植物的系统发育和个体发育;人为的植物分类系统和自然的植物分类系统;植物学的分支学科。 讲授人为分类与自然分类时避免绝对化。现在人们都把林奈的分类法看成是人为的。而在林奈时期,他的分类法具有客观性,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出独创性的见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不断地深化,并由此而接近真理的。 “物种的概念”对于初学者是不易弄通的概念,讲授时可以从具体事物出发,举例说明,进而加以抽象,提出概念化的定义。并允许讲授者自由发挥,各抒已见。I 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23学时,包括置于种子植物前面的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8学时在内)在第一和第二章

8、中,重点讲授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细胞壁、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液泡)、略讲细胞的繁殖(有丝分裂、减数分裂);重点讲授组织起源、各种组织的分布、结构、特征、功能等,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以便为下一步学习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打下基础;一般介绍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无丝分裂、组织系统等,学生对此必须有所认识和了解。在第三章中对根、茎、叶营养器官的结构和发展,以及对根、茎的初生结构、次生生长和次生构造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其它则作一般了解。在第四章中对花、果实、种子等繁殖器官的结构和发育,种子植物的生活史,“双受精”的意义,学生也必须加以熟练掌握,以便为种子植物分类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章 植物细胞(

9、3学时)第一节 细胞是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一、 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二、 植物细胞的结构三、 植物细胞的后含物四、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第三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一、 有丝分裂二、 无丝分裂三、 减数分裂第四节 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一、 植物细胞的生长二、 植物细胞的分化第二章 植物组织(4学时)掌握植物的六大组织:分生组织、薄壁组织、保护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的概念及其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第一节 植物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一、 植物组织的概念二、 植物组织的类型第二节 植物体内的组织系统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8学时)第一节 根重点讲授根尖的结构和发展,

10、根的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根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根和根系的类型、侧根的形成、根瘤和菌根等,学生对此要有所认识和了解。一、 根的生理功能(自学)二、 根与根系(自学)三、 根尖的结构和发育四、 根的初生结构五、 侧根与不定根的形成六、 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七、 根瘤与菌根(自学)第二节 茎重点讲授茎与根在外形上的区别、茎尖的结构和发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等,均与根作比较,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茎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芽、茎的生长习性、分枝的类型、裸子植物茎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学生

11、对此可作一般性掌握。一、 茎的生理功能(自学)二、 茎的形态三、 茎尖的构造与发育四、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五、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六、 裸子植物茎结构七、 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第三节 叶重点讲授叶组成、单叶和复叶、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等,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叶的生理功能及经济利用、叶形态、脉序、异型叶性、叶发育、松叶的结构、落叶和离层等,学生对此必须有所认识和了解。一、 叶的生理功能(自学)二、 叶的形态三、 叶的起源和发育四、 叶的结构五、 叶的生态类型(自学)六、 叶的衰老与落叶(自学)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一、 营养器官间结构的联系二、 营养器官生

12、长的相关性第五节 营养器官的变态一、 变态的概述二、 根的变态三、 茎的变态四、 叶的变态五、 同功器官与同源器官第四与第五节的内容均作一般性的介绍,学生可作一般性掌握。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8学时)重点讲授花的组成、花序、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粒的形成、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类型、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等,对此学生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植物的繁殖、花的概念、禾本科植物的花,花程式和花图式、开花、传粉、果实和种子对传粉的适应等,学生对此必须作一般性掌握。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自学)一、 植物繁殖的类型二、 常用的营养繁殖方法及解剖学基础第二节 花一、

13、花的形态和结构二、 花各部分的演化三、 花程式和花图式四、 花序五、 花芽分化第三节 雄蕊的发育和结构一、 花药的发育二、 花粉粒的发育三、 花粉粒的形态四、 花粉败育与雄性不育五、 花药和花粉培养第四节 雌蕊的结构和发育一、 雌蕊的结构二、 胚珠的发育三、 胚囊的形成第五节 开花与传粉(自学)一、 开花二、 传粉第六节 受精作用一、 花粉粒的萌发与生长二、 双受精作用三、 无融合生殖和多胚现象第七节 种子和果实 重点讲授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有胚乳的种子的结构,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一般介绍双子叶植物无胚乳种子的结构,略提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学生对此要有所了解。一、 种子和幼苗二、 果实

14、的形成和类型三、 果实和种子的传播(自学)四、 被子植物生活史II 植物系统分类部分(48学时) 第一章 藻类植物(8学时)要求学生了解藻类分门及其主要依据,并运用这些特征去识别各门藻类。藻类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富于多样性,要求学生通过代表植物了解藻类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进而概括出藻类的繁殖和生活史类型及其演变趋势。“藻类植物概述”一节的藻类植物的体型和生活史,待讲完藻类植物各门之后,结合到第十一节“藻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中进行讲授。由于藻类的结构和生活史是极为多种多样的,关于它们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路线有过各种不同的理论。讲授时应掌握重点,就是说把总论点讲透,对各论中的次要部分可以省略。如因条件所

15、限,可不勉强求全,存其大概。为了引起学习藻类学的兴趣,可以结合近年来藻类学研究的新成就,如我国藻类工作者研究甘紫莱的贡献,以及藻类在海水养殖中的重要性等加以发挥。学完“藻类植物”这一章,要求学生了解到,藻类植物9个门,彼此之间缺乏直接的联系。这是因为原核植物出现在地球上将近32亿年,在系统发育过程中,它们表现得很不连续。严格说来,“藻类”植物不是系统分类上很自然的类群。第一节 藻类植物概述一、 藻类的分布、生态习性1. 藻类是自养的原植体植物(强调载色体的形态)2. 藻类的生态习性:水生、气生、内生、寄生,共生藻类。3. 藻类的繁殖方式:营养繁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同配、异配、卵式生殖)二、

16、 藻类植物分门的依据这一节带有总结性的内容,可以考虑在讲完藻类之后,才详细加以叙述,开头时只作简单介绍。第二节 蓝藻门(Cyanophyta) 一、 蓝藻的形态、结构特征1. 原生质体 2.光合作用色素 3.细胞壁 4.体型 二、 蓝藻的繁殖三、 蓝藻的生态习性及代表植物1 色球藻目(Chroococcales) 色球藻属(Chroococcus)2 颤藻目(Osillatoriales)(1) 念珠藻属(Nostoc)(2) *鱼腥藻属(Anabaena)四、蓝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1蓝藻的经济意义2蓝藻的原始性3内共生学说第三节*裸藻门(Euglenophyta)一、 裸藻的形态

17、、结构特征(一般特征)1 形态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 3.贮存养分 4.繁殖方式二、裸藻的繁殖三、 裸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代表植物:裸藻属(眼虫藻属)(Euglena)(在实验课中加以认识)1 形态特征2 繁殖裸藻其他种类:*扁藻属(Phacus)、*颈胞藻属(Trachelomonas)第四节甲藻门(Pyrrophyta)一、 甲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1 体型2 细胞结构3 载色体及光合色素二、 甲藻的繁殖三、 甲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多甲藻属(Peridinium)(在实验课中介绍)四、 甲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第五节 *金藻门(Chrysophyta)一、 金藻的形

18、态、结构特征 1.光合色素2.贮存养分3.细胞壁4.鞭毛5.生殖二、金藻的繁殖三、 金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合尾藻属(Synura)(在实验课中介绍)四、 金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第六节 *黄藻门(Xanthophyta)一、 黄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1.光合色素2.贮存养分3.细胞壁4.鞭毛 三、 黄藻的繁殖三、黄藻的生态习性主要类群 代表植物:黄丝藻属(Tribonema)无隔藻属(Vaucheria)(在实验课介绍) 第七节硅藻门(Bacillariophyta)一、 硅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1.体型 2.细胞壁 3.光合色素 4.贮存养分 二、 硅藻的繁

19、殖三、 硅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1. 圆筛藻目(中心目、圆心目、辐射目)(Centrales): 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2. 双壳缝目 (Biraphidinales) (羽纹硅藻目Pinnales): 羽纹硅藻属(Pinnularia)四、 硅藻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 五、 黄藻门、金藻门、硅藻门的亲缘关系 第八节 绿藻门(Chlorophyta)一、 绿藻的形态、结构特征1 细胞结构(1)载色体中的光合作用色素、贮存养分 (2)细胞壁 (3)鞭毛2.藻体形态二、绿藻的繁殖三、绿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1绿藻纲(Chlorophyceae)(1)团藻目(Volvocal

20、es)衣藻属(Chlamydomonas)*盘藻属(Gonium)团藻属(Volvox)(2)丝藻目(Ulothris) 丝藻属(Ulothrix)(3)石莼目(Ulvales) 石莼属(Ulva)(4)管藻目(Siphonales) 松藻属(海松属Codium) (5)双星藻目(Zygnematales) 水绵属(Spirogyra)2轮藻纲(Charophyceae) 轮藻属(Chara)四、 绿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第九节 红藻门(Rhodophyta)一、 红藻的形态、结构特征(一般特征)1. 载色体所含光合作用色素2. 细胞壁 3. 贮存养分 4. 体型 二、红藻的繁殖三

21、、 红藻的生态习性及主要类群1 紫菜亚纲(Bangioideae) 紫菜属(Porphyra)2 真红藻亚纲(Florideae) *多管藻属(Polysiphonia) 四、 红藻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的地位第十节 褐藻门(Phaeophyta)一、 褐藻的形态、结构特征1 体型 2.光合作用色素 3.贮存养分 4.鞭毛 二、 褐藻的繁殖三、 褐藻的分类与代表植物代表植物:1 水云目(Ectocarpales):水云属(Ectocarpus) 2海带目(Laminariales):海带(Laminaria japonica)3墨角藻目(Fucales):鹿角菜(Pevetia siliquo

22、sa)四、 褐藻门的经济意义及其在植物界中地位第十一节 *藻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一、 藻类色素类型的演化二、 藻类细胞及其体型的演化(1) 根足型 (2)具鞭毛型 (3)球胞型 (4)胶群体 (5)丝状体 (6)多核体 (7) 组织体 (8)各种体型的演化趋势三、 繁殖及生活史上的演化四、繁殖方式的演化 (2)生活史的演化五、藻类植物和其他植物的联系第十二节 藻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自学)第二章 菌类植物(8学时)粘菌门、卵菌门和真菌门的共性,分门的依据;粘菌门略讲即可。本章的重点是真菌门。不讲授细菌门。在讲述真菌门的系统、分类时,应阐明由原始到进化,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化趋势。在讲授生活史时,应

23、注意核相交替、性器官的分化和孢子的类型与形成等主要环节。在列举各类代表植物的形态时,宜结合其生态习性,注意植物与外界环境的密切关系。学完“菌类植物”这一章之后,要向学生说明,正如藻类植物一样,三个门的菌类之间,缺乏系统上的直接联系。它们只是由于生活上的异养方式的相同,而集合在一起,至于系统起源方面,它们之间可能是不相联系的。由于异养方式,使营养器官变得简单化,生殖器官也发生了多样性和复杂化。致使对它们的研究很不完善,特别是“半知菌类”,由于它们的生活史的不完全被认识,有待人们去深入探讨。 第一节 菌类概述第二节 *粘菌门(Myxomycota)一、一般特征二、代表植物 发网菌属(Stemoni

24、tis)三、粘菌门在生物界的地位第三节 卵菌门(Oomycota)一、卵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二、卵菌门的代表植物:水霉目(Saprolegniales)水霉属(Saproleguia)霜霉目(Peronosporales)代表植物:白锈菌Albago candida第四节 真菌门(Eumycota)一、真菌的通性(一般特征)1营养体及细胞构造(1)真菌营养体的体型 (2)细胞构造 (3)菌丝的生长特性2菌丝的组织体(1)菌核 (2)子座 (3)根状菌索二、真菌的繁殖及生活史1营养繁殖 2.无性生殖 3.有性生殖三、真菌门的分类第五节* 鞭毛菌亚门(Mastigomycotina)1.一般特征2.

25、分类和代表植物:玉蜀黍节壶菌(Physoderma maydis)第六节 接合菌亚门(Zygomycotina)1.一般特征2.分类和代表植物: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第七节 子囊菌亚门(Ascomycotina)一、子囊菌的主要特征:子囊、子囊孢子、子囊果、有性生殖、钩状联合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 代表植物: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 代表植物:曲霉属(Aspergillus)青霉属(Penicillium) 3核菌纲 代表植物:麦角菌(Clav

26、iceps purpurea)白粉菌属(Erysiphe) 虫草属(Cordyceps) 4盘菌属(Peziza) 羊肚菌属(Morchella)第八节 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 一、一般特征:菌丝体、二、繁殖:有性生殖、锁状联合、担子和担孢子的形成、担子果、无性生殖三、主要类群及代表植物1冬孢菌纲(Teliomycetes)(1)黑粉菌目(Ustilaginales): 玉米黑粉菌(Ustilago maydis)(2)锈菌目(Uredinales): 禾柄锈菌(Puccinia graminis)2层菌纲(Hymenomycetes) (1)银耳目(Tremellale

27、s):银耳(Tremella fusiformis)(2)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3)伞菌目(Agaricales):蘑菇(Agaricus campestris) (4)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灵芝属(Ganoderma)猴头属(Hericium) 腹菌纲(Gasteromycetes)(1) 鬼笔目(Phallales):短裙竹荪(Phallus duplicata) (2) 马勃目(Lycoperdales):马勃属(Lycoperdon)第九节* 半知菌纲亚门(Deuteromycotina)一、一般

28、特征二、分类和代表植物1.丛梗孢目(Moniliales):稻梨孢(Piricularia oryzae)2.黑盘孢目(Melauconiales):棉刺盘孢(Colletotrichum gossypii)3.球壳孢目(Sphaeropsidales):蚕豆叶壳二孢(Ascohyta fabae)4.无孢菌目(Agonomycetales):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第十节* 菌类的起源和演化 一、真核生物的演化二、真菌门各亚门的亲缘关系三、卵菌、粘菌在菌物中的分类地位第十一节 *菌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三章 *地衣植物门(Lichenes)(1学时)主要说明地衣是藻类

29、和真菌共生的复合原植体植物,它们在生活中的共生关系。通过本章讲授,使学生了解地衣的形态和构造及其自然界中的分布和经济意义。一、地衣植物的特征1特殊的原植体2地衣的形态和构造(1)地衣的形态:壳状、叶状、枝状(2)地衣的结构 二、地衣的繁殖:营养繁殖、有性生殖 三、生态习性和分布 四、地衣的分类 五、经济意义第四章 苔藓植物(Bryophyta)(2学时)说明从苔藓植物开始具有由多细胞构成的有性生殖器官,合子在母体中发育成胚,具有完整而固定的异形世代交替的生活史,并且多适应于陆生生活,因而与藻类、菌类和地衣植物迥异,而与蕨类植物、种子植物有着更多的共同性。在讲授苔藓植物的分类时,可用列表比较的形

30、式,介绍苔纲和藓纲的特征,使学生对这两个纲的区别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转入纲以下分类等级的讲授。由于学时有限,苔纲以地钱属、藓纲以葫芦藓属作为重点内容,其他类型可简单介绍它们在形态构造和系统上的特殊性。本章要求重点讲授代表植物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构造,生活史的过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孢子体着生并依赖于配子体,原丝体的出现等。在苔藓植物的起源问题上,存在着起源于藻类和起源于裸蕨的两种观点。可指出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起源于藻类。学完这一章之后,要向学生指出,这类原始的陆生植物在世代交替的特殊性,孢子世代的寄生习性和现代的陆生植物完全两样,反映出苔藓植物和它们之间在系统发育上可能不存在直接的联系,在某种意义

31、上看,苔藓植物可能是陆生植物的盲枝。第一节 苔藓植物概述一、 苔藓植物的基本特征:配子体、孢子体、生活史的主要特征、从水生到陆生生活的过渡类型二、 苔藓植物的分类第二节 苔纲(Hepaticae)一、 苔纲的基本特征二、 苔纲的主要类群1地钱属(Marchantia)2光萼苔属(Porella)3.角苔属(Anthocoros)第三节 藓纲(Musci)一、 藓纲的基本特征二、 藓纲的主要类群1泥炭藓属(Sphagnus)2黑藓属(Andreaea)3葫芦藓属(Funaria)第四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一、 苔纲与藓纲的比较二、 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三、 苔类与藓类的进化关系四、 苔藓植物

32、的生态学及在经济意义第四章 蕨类植物(Pteridophyta)(5学时)在讲授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时,对孢子体的外形,中柱,小叶型、大叶型、孢子叶、营养叶、脉序,孢子叶,孢子叶球、孢子叶穗、孢子囊,孢子、孢子囊群及囊群盖,蕨类植物生活史,应先作介绍,让学生首先掌握好这些特征,为进一步学好蕨类植物打下基础。由于课时有限,讲授各代表植物时,宜着重于外部形态特征。对合子的萌发情况和解剖构造可少讲或不讲。如缺乏水韭及松叶蕨、紫萁、瓶尔小草等植物,也可以考虑省略。真蕨纲作为本章的重点之一,因课时有限,真蕨目不分科进行讲授。可选取当地常见种类作为代表进行讲授。学习蕨类植物这章之后应说明:蕨类植物的生活史和

33、世代交替的特点,指出孢子体与配子体均能独立生活,幼孢子体还必须在原叶体上生活一段时间;在结构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叶型和中柱类型的系统进化,对陆生植物进化和发展的历史作用;古蕨自古生代以来遗留下的化石,对于人类了解自然界发展的意义,及其经济作用;我国蕨类区系的丰富资源在科学研究及生产上的价值。第一节 维管植物(Vascular Plant)一、 维管植物的基本特征二、 维管植物的中柱及其演化三、 维管植物的分类系统第二节 蕨类植物概述一、 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孢子体、无性生殖、配子体、胚、世代交替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第三节 *松叶蕨亚门(Psitophytina)一、 特征:孢子体、配子

34、体、合子二、分类及代表植物:松叶蕨属(Equistum)第四节 石松亚门(Lycophytina)一、 石松亚门的主要特征二、石松亚门的主要类群1石松目(Lycopodiales):石松属(Lycopodium)2.卷柏目(Selaginellales):卷柏属(Selaginella)第五节 *水韭纲(Isoetinae)一、 特征三、 分类及代表植物:水韭属(Isoetes) 第六节 楔叶植物(木贼植物)纲(Sphenophytina)一、 特征:孢子体、配子体、合子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木贼属(Eguistum)第七节 真蕨亚门(Filicophytina)一、 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二、

35、分类及代表植物 1厚囊蕨纲(Eusporangiopsida) (1)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2)代表植物:瓶尔小草属(Ophioglossum)2原始薄囊蕨亚纲(Protoleptosporangiopsida) (1)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2)代表植物:紫萁属(Osmunda) 3薄囊蕨亚纲(Leptosporangiatedae (1)特征:孢子体、配子体 (2)分类及代表植物 1)水龙骨目(Polypodiales)(真蕨目Filicales) 特征 代表植物:蕨属(Pteridium) 2)苹目(Marsileales)及槐叶苹目(Salviniales)特征代表植物:苹属(Mar

36、silea),满江红属(Azolla)第八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第九节 *蕨类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六章 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 (1学时)第一节 种子植物的特征 说明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生殖过程中产生了胚珠、花粉管、种子,是种子植物最重要的特征及它们在植物系统发育的重要意义,明确种子植物在系统发育中的位置。第二节 种子植物的分类广义地以大孢子叶(心皮)是否包裹胚珠划分种子植物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第七章 裸子植物亚门(Gymnospermae)(4学时) 对裸子植物的分类,重点应放在松柏纲。以松属(Pinus)为代表植物,详细讲授它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

37、。苏铁与银杏应通过孢子叶球的形态和生殖行为异同点加以比较,强调说明心皮的不同形态、生殖的特殊性,说明现在包括在裸子植物中的五个纲虽然是不连续的,但五个纲在雌配子体的发育上具有相似性和胚乳具有共同的来源,并通过具体的例子加深对裸子植物特征的理解。 我国具有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有不少的特有属种,应结合各个纲介绍。北方学校对苏铁与银杏可以选择一例加以概括,松科的代表较多,亦可以重点介绍。在买麻藤纲,北方可以讲麻黄,南方则讲买麻藤,至于百岁兰完全可以省略。 “裸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一节中,对胚珠的形成,胚珠植物、雌配子体的胚乳与胚珠植物的关系,花粉粒在胚珠中萌发而不是在柱头上萌发,要结合介绍

38、种子蕨的12个代表,为以后讲授被子植物的起源时,提供必要的基础。 学习裸子植物之后,应向学生指明我国裸子植物区系最为丰富,在现代生存的科、目中,除百岁兰科,其余12个科在我国均有代表,或有孢粉化石代表(南洋杉属Araucaria)。同时在化石的裸子植物和种子蕨等(原始的裸子植物)方面,除了五道木Pantaxylon之外,其余象苏铁蕨、本纳苏铁、开通类、科狄达等在我国都很齐全。因此,在我国开展裸子植物研究最为有利,裸子植物资源也最为丰富。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 一、苏铁纲(Cycadopsida)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苏铁属(Cycas) 二、银杏纲(Gi

39、nkgopsida)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银杏属(Ginkgo) 三、松柏纲(Coniferae)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松属(Pinus)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 (三)我国的松柏纲植物:松科(Pinaceae):云杉属(Picea)、冷杉属(Abies)、铁杉属(Tsuga)、银杉属(Cathaya)、油杉属(Keteleeria)、落叶松属(Larix)、金钱松属(Psaudolarix)杉科(Taxodiaceae):杉属(Cunninghamia)、水杉属(Metosquoia)、水松属(Glyptostrobus)柏科(Cupressaceae):侧柏属(

40、Platycladus)、柏木属(Cupressus)、圆柏属(Sabina) 四、红豆杉纲(Taxopsida)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罗汉松科(Podocarpaceae) 三尖杉科(粗榧科)(Cephalotaxaceae) 红豆杉科(紫杉科)(Taxaceae) 以上三个科可简单列表比较介绍。 (三)我国特有的属种 五、买麻藤纲(倪藤纲)(Gnetinae) (一)特征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麻黄属(Ephedra) 买麻藤属(Gnetum) *百岁兰属(Welwitschia)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和进化 一、裸子植物的起源 二、裸子植物的进化 适当处理买麻藤属在外部形

41、态和胚珠的特殊性,它在系统发育上的关系。第八章 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mae)(18学时) 要求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从而理解被子植物是植物发展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学习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了解形态解剖的演化规律,作为认识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和分类依据的基础。在被子植物分类部分,以恩格勒系统的先后次序编排,但在实际授课时可把多心皮类提前讲授。因课时有限,以常见的、种类较多的和在系统发育上关系较大的40个科作为重点,约讲授其中的20个科左右,其余留作校园植物观察和野外实习时再加以讲授。讲授内容可以各大类群的系统发育作为主要线索,结合重要的科进行说明,目的是给学生一个被子植物

42、系统发育的轮廓,与此同时,指出只有在我国最具这种完整的进化体系的类群,因此是研究被子植物起源和进化最理想的地方。“被子植物的起源和系统发育”一节主要介绍被子植物分类系统发育的两大学派恩格勒学派和多心皮学派的观点。使学生对目前植物分类系统主要两个学派的观点有所了解。对于代表被子植物起源的新理论华夏植物区系起源也要加以介绍。 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特征和分类原则(1学时) (一)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自学)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一、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10学时)原始花被亚纲(Archichamydeae)(一) *胡桃目(Juglandales) 胡桃

43、科(Juglandaceae) (二) *杨柳目(Salicales) 杨柳科(Salicaceae) (三) 山毛榉目(Fagales) 山毛榉科(壳斗科)(Fagaceae) (四) 荨麻目(Urticales) 桑科(Moraceae)(五) 檀香目(Santalales)(自学) (六) 蓼目(Polygonales) 蓼科(Polygonaceae)(七) 中央子目(Centrospermae) 商陆科(Phytolaccaceae)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藜科(Chenopldiaceae) *苋科(Amaranthaceae) (八) 木兰目(Magnoli

44、ales) 木兰科(Magnoliaceae) 单心木兰科(Degeneiaceae) 番荔枝科(Annonaceae) 八角茴香科(Illiciaceae) 樟科(Lauraceae) 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 (九) 毛茛目(Ranales) 毛茛科(Ranunculaceae) *睡莲科(Nymphaeaceae) 金鱼藻科(Ceratophyllaceae) (十) *胡椒目(Piperales) 胡椒科(Piperaceae)(十一)*马兜铃目(Aristolochiales) 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十二)藤黄目(Guttiferales) *芍药科(Paeoniaceae) 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山茶科(Th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