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工艺设计文件汇编.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16684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工艺设计文件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工艺设计文件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工艺设计文件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工艺设计文件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工艺设计文件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工艺设计文件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低压成套电气设备工艺设计文件汇编.doc(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工艺文件汇编(文件编号:QO/FCD -2009)编制:审核: 批准:目录序号标题文件编号页码1板材型材下料校正工艺守则QO/FCD 01-200932标号头、符号牌加工及固定工艺守则QO/FCD 02-2009123柜体组装工艺守则QO/FCD 03-2009154电器元辅件装配调整工艺守则QO/FCD 04-2009205一次线制造装配工艺守则QO/FCD 05-2009376二次线装配工艺守则QO/FCD 06-2009497接线头焊锡工艺守则QO/FCD 07-2009608焊接工艺守则QO/FCD 08-2009639母线搪锡工艺守则QO/FCD 09-20097410静电喷塑工艺

2、守则QO/FCD 10-20097811产品包装工艺守则QO/FCD 10-200982板材型材下料校正工艺守则1 适用范围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屏、箱、柜、骨架、门及面板(仪表板操作板等)及用金属板材料制成的内部安装件等的冷作加工以及生产上使用的薄板、角钢的矫正。2 使用材料2.1厚度为1-2mm的钢板;2.2厚度为3-4mm钢板;2.3厚度为1-3mm的冷轧板;2.4 L404、L506等边角钢与60406不等边角钢等。3 使用工具及设备3.1剪板机;3.2折弯机;3.3冲床;3.4交流电焊机;3.5摇臂钻床或立式钻床;3.6冷作和矫正用錾刀、锉刀、划线工具、扳手、虎钳、直尺、角尺、钢卷尺、

3、塞尺、钻头、丝锥等;3.7平锤(榔头)重量为0.25、0.5、0.75和10Kg等;3.8大锤重量为2、3、4、5、6、8Kg等;3.9木锤;3.10平台(15002500mm);3.11 V型铁;3.12钢枕;3.13型锤;4 准备工作4.1下料前的准备工作4.1.1下料前(角钢及板材),工作场地应进长清理,腾出堆放即将投入生产的材料和将加工出的坯件堆放的地方。4.1.2检查下料设备,剪板机或冲床运转是否正常,并进行必要的润滑,准备好需用的工量具。4.1.3生产前应先看懂产品图纸及,如不清楚应向技术人员询问,直到弄懂后方能生产。4.1.4检查本批产品材料是否符合图纸要求,如有不符不能进行生产

4、。4.2折弯前的准备工作:4.2.1折弯前应将工作场地整理干净,腾出待加工及已加工工件堆放的地方;4.2.2检查折弯机运转是否正常,并进行必要的润滑准备需用的工具。4.2.3看懂产品图纸,检查转运平的待加工坯件上道工序是否检验人员的签字,如无签署不能投入生产。4.2.4按需要准备好各种长度和弯,曲圆角的折弯凸模。5 门及面板,侧板等的加工工艺:5.1.1下料按零件工艺过程卡片或冷冲工艺卡片标准的尺寸剪制坯件;5.1.2切角,切角尺寸按表1所示方法计算:表一零件外形切角形状计算公式当3,R时=A-当3,R时=(A-)+1/3=A-2.0=(A+3)-3+(B-) =(A+23)-4b =(A+3

5、)-4C=(A+3)-3d =3-=(A+3)-2e =(A+3)-4b =A-3d = c-35.1.3冲门视窗孔和把手、门铰链孔,以及仪表面板的仪表安装,孔部分非标柜的仪表孔无冲压模具加工时,可采取弯后划线在铣床上,进行铣削加工的方法来完成。5.1.4拆弯成形:达到零件图纸的要求。5.1.5焊角锉园:只折一次边的门,面板及仪表板折弯成形后,需用手工电焊的方法焊角,焊后将四角锉口。5.1.6整形:门、窗、面板及仪表板焊角锉口后,由于冷弯及焊接应力的影响,会发生变形,这时应由冷作工将变形的零件置于平台锤进行整形,保证达到其平面度要求,铣削加工后的面板仪表板也需整形处理。5.2骨架零件及安装板(

6、隔板、盖板等)的加工工艺:5.2.1如果箱屏柜骨架为钢板弯制成型钢立柱,组焊后,其工艺过程为:下料、冲长孔、折弯形成形、整型、校直(100mm长度以上的立柱和横梁必须经整形校直)可进行粗焊。5.2.2隔板,整板的加工方法与门、面板、仪表板等基本相同。5.2.3门、面板,仪表板、柜体骨架零件、立柱、横梁、侧梁等加工完毕后的转运过程必须轻拿轻放,不得发生碰撞、摔、掷等现象,以免零件发生变形(具体矫正,加工工艺见六款)6 薄板、角钢的矫正加工艺6.1角锤手法:6.1.1手挥法:当锤击力需求较小时使用;6.1.2臂挥法:当锤击力大时应使用此法。6.2矫正方法6.2.1薄板的矫正薄板中间突起,应锤击薄板

7、四周,由突起的周围向四周锤击。见图一中箭头表示锤击位置,越往边锤击的密度越大,锤击也越重,使薄板四周仲长,则中间突起A. 部份就会消除(见图一) B. 校正时,切忌直接锤击凸处,否则适得应其反, 凸丐将愈严重。C. 校正薄板可用平锤或木锤,校正合金板或有色金属板用木锤。D. 若薄板相邻有几处凸起,则先在凸起交界处轻轻锤击,倘若凸起合并成一个,然后再锤击四周而展平。E. 薄板四周呈波纹状,应从周四向中间逐步锤击(见图二)锤击点的密度沿其走向,应逐渐增加,并且锤击力也逐渐增大,使中间伸长而矫平。F. 薄板扭曲不规则变形,应沿没有翘起的对角线进行锤击(见图三)使其延伸而矫正。6.2.2角钢的矫正角钢

8、的变形有外弯(图四)、内弯(图五)、扭曲(图六)、角变形(图七)等。矫正时可选择一合适的钢枕,将角钢置于钢枕上,使弯曲凸起部位向上,用锤敲击凸部(或用液压机加压),使发生反各弯曲而矫直。A. 外弯矫正:角钢应平放在钢枕上,并注意防止受力时角钢翻转,锤柄应稍微抬高或放低约5左右,具体视锤击者站立位置和高度而定,并注意打击时,内拉力及外推力的调节见图八所示。B. 内弯矫下:将角钢背面朝上立放钢枕上,然后锤击矫下,同样要防止角钢受力翻转,锤枘仍应根据锤击者站立位置和高度,稍微抬高或放低5左右, 锤击时,注意内拉力及外推力的调整见图九所示:C. 扭曲矫正:将角钢一端用虎钳夹持,用扳手另一端,并作反方向

9、扭转,见图十所示,待扭曲变形消除后,再用锤击进行矫正。 D. 角变形矫正(1)当变形角度大于90时矫正应将角钢置于V形铁槽,用大锤打击变形部位来矫正或将角钢边斜立于平台上,用大锤锤击,使其角度变小 见图十一所示。(2)当变形角度小于90时,矫正应将角钢仰放于平台上,然后在角钢的内侧垫上锤,使其角度扩大,见图十二所量标准及检查方法7.1 门、面板,仪表板、隔板、盖板等的外形几何尺寸按零件图要求进行检查。7.2门、面板、仪表板加工完毕整形后的平面而面度标准为要每米范围内,用直尺测量,不得超过3mm,不到1米大于0.5米时,可按比例折算。7.3角钢及板材制成的骨架零件、立柱、横梁等的外形几何尺寸,按

10、零件图要求检查。表2:产品种类偏差检查项目低压开关柜产品(25006)三箱产品(边长在1200mm以下)直线度0.5mm0.3mm平行度0.3mm0.2mm下料误差0.5mm0.3mm弯角棱角直线度0.5mm0.3mm弯角误差2/1000mm2/1000mm弯边尺寸0.5mm0.3mm孔中心距0.5mm0.3mm7.5 直线度、平行度、弯角误差、弯角棱角直线度和孔中心距等的质量检查,详见附表。8. 安全操作注意事项8.1 下料及切角工序操作时,应穿好工作服及劳保皮鞋,以免钢板滑掉伤身体或砸伤脚。8.2 两人以上同时作一台机床时,应注意相互配合,需指定一人控制机床,以免由于失误而发生工伤事故。8

11、.3 折弯机操作时应戴帆布手套,以免零件尖角挂扯手套,发生误动作,造成事故。8.4 焊角时需戴上劳动保护用品,以免弧光伤人,操作前应检查电焊机是否正常,有无接地保护。8.5各工序生产完毕后应将各设备的电源关掉,并锁上电气箱,收拾好脚料开关等部件,以备生产时期。8.6 搬运工用车转运时,零件装载应整齐堆放,以免运输过程中出现损伤零件或伤人等事故。附录:1. 剪料直线度检查将工件(二种)水平安放板平台上,(如附图一),用游标卡尺测量任意之间的间隙,误差以任意一半内最大数值的1/2计算。2剪料平行度的检查用游标卡尺测量剪下板料的两个剪切面上以应点间的距离,误差按任意一米内最大值计算。(如附图二)3弯

12、角误差的检查用万能尺测量工件经折弯后各处弯角的大小,弯角误差以任意一米内最大弯角与最小弯角读数差值计算。4弯角棱角直线度的检查加工二件长2000mm的凹槽工件将两工件折弯处靠(如附图三)用游标卡尺测量两者之间任意两点之间间隙,误差以任意一米内最大读数值的1/2计算。标号头、符号牌加工及固定工艺守则1 适用范围1.1本工艺适用于我厂生产的低压配电屏、控制屏、台箱、柜,仪表盘等的标号头,符号牌加工及固定。2 使用材料及工具2.1 使用材料2.1.1聚氧乙稀塑料异形导管2.1.2不干胶标牌2.2 使用工具2.2.1打印机2.2.2刀2.2.3其它有关工具(烧杯,量筒等)3 工艺准备3.1 先把打印机

13、预热把字打在套管上待冷却后用。3.2 熟悉图纸,按图纸所示元件或二次回路编号备齐,所需各种材料和工具。4 工艺过程和要求4.1标号头的加工及固定4.1.1按图纸规定的元件,二次回路编号,用打字机在不干胶标签上打上相应字编号、符号,打字时,应将配制好的色带装在打字机上,需要时也可用描笔工整书写。4.1.2按照图纸:打印编号,符号的正确性,符合牌见图一:4.2符号牌固定4.2.1题名框等外购件到库房领用,安装孔应端正,并应在喷漆前将孔开好,题名框应安装端正,牢固,拧螺帽应避免题名框出现裂纹。4.2.2接地符号牌和标牌等外购件,应符合标准和有关标准要求,铭牌固定在产品规定位置上,应端正牢固,接线完工

14、后,拆除元器件的接地符号,将产品的接地符号牌安装在接地螺栓上。4.2.3元器件标号框系不干胶印刷品,应清淅,用碳素墨水将元件符号工整书写在框内,字迹应清淅,端正贴在元器件正面醒目位置,应在尽可能靠近元件的上方标志该元件的文字符号。5 质量检查5.1 标号头字清晰,附着牢固,字迹视读方向以开关板维护面为准,自下而上,自左而右。5.2 铭牌的接地符号牌有关规定;5.3 标号框内符号书写工整,贴得端正。柜体组装工艺守则1. 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组装式高低压电器产品的柜体组装。2. 使用设备及工装。2.1 骨架组合工装。(如不用组合工装可保证柜体质量时可不用组合工装)。2.2 平台,手虎钳或其它夹具。

15、2.3 电动拉铆枪2.4 一字改刀和板手。2.5 螺钉、螺母、平垫圈、弹簧垫圈(规格按产品图纸要求)。 柜体组装的工艺流程见表:序号工序名称组装工艺方法工艺要求备注3.1准 备3.1.1将骨架所有零件校直分别依照装配顺序摆放整齐。3.1.2清理干净工装,准备好改刀、板手。3.2左侧件组装3.2.1将左侧零部件按照配图纸序号放在平台上把四角用螺丝栓上好.3.3右侧件组装3.3.1右侧零部件按照装配图纸按序号放在平台四角用螺栓上好.3.4骨架整体组装3.4.1将基本骨架工装根据装配图纸要求把工装调到骨架宽度尺寸,调好后在把左、右侧放在工装内用手虎钳固定后,在把序号2放入工装内,用手虎钳固定,用螺栓

16、上好,先紧四角,后从上到下紧固定保证几何尺寸1、 高度A+J1.5 A+1.5 深度C-0.5C-1.5 宽度B-1B-22、检查四周螺栓是否拧紧3.4.2底板安装,将底板放在骨架底部,用螺栓拧紧.3.4.3把工装左侧紧固件放松,在把工装活动梁往上提,把骨架拍出整放在平台上3.5骨架装配质量3.5. 1保证图纸的几何尺寸在允许范围的公差除按图纸检查高、宽、深外还必须检查前、后、左、右对角线其绝对值前,后对角线不大于8毫米,左右倒提架对角线不大于3毫米,底框架对角线不大于3毫米。3.6门、顶盖板等装配3.6.1将骨架平放在平台,按照基本骨架装配安装好顶盖,顶盖安好后把骨架竖放在平台上。注意顶柜夹

17、角板与骨架均保证同一平面3.6.2门安装,先将铰链套和板焊好后,再用点焊机焊接在门上.保证铰链同心度,铰链以中心线为准保证中间尺寸应防止焊接缺陷现象,肖除焊渣3.6.3门安装在骨架上.1. 开起角度大于902. 门与门之间的间隙要一致,各门用直尺测量其不平度,值不大于3毫米(每平方米)3.7柜体全面检查3.7.1表面质量检查.表面平整无锤痕件,镀件无划伤.3.7.1表面质量检查.3.7.2几何尺寸检查上,按照基本骨架装配安装好顶盖,顶盖安好后把骨架竖放在平台上.高A+1A+0.5宽B-1.5B-2.0深C-0.5底架安装孔距1.53.7.2几何尺寸检查上,按照基本骨架装配安装好顶盖,顶盖安好后

18、把骨架竖放在平台上.3.7.3前后左右及底架体各平面对角线之差绝对值公差检查.前后左右平面对角及底架平面对角线不大于3毫米.3.7.3前后左右及底架体各平面对角线之差绝对值公差检查.3.7.4门面和面板不平度检查.当平面不到1米平方而且大于0.5米平方时按比倒计算不到0.5米按0.5米计算.3.7.5门与门,门与面板的两平行线之间隙差同一缝隙差检查站.骨架竖放在平台上.小于1000mm为2mm(平行)小于1000mm为1mm(同一)4装配质量按图纸要求进行检查和按产品税试验大纲进行检查.检查几何尺寸、平行度垂直度5. 安全注意事项5.1 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5.2 各种零部件轻拿轻放。电器

19、元辅件装配调整工艺守则1 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我厂生产的高低压配电装置、控制屏、仪表盘、动力箱、照明箱元辅件装配及调整,亦可作为检验的依据。2 使用材料2.1各种型号规格的电器元件;2.2各种规格标准件(螺钉,螺母,平垫圈,弹垫圈);2.3安装板,条架等;2.4标牌铭牌、指示牌、接地符号。3 使用工具及设备3.1各种型号规格的板手;3.2各型螺丝刀;3.3钢卷尺(3m);3.4手提电钻。4 工艺装备4.1熟悉装配图及技术要求了解所用电器元件的结构,作用和相互连接关系;4.2掌握元器件装配工艺规程,弄清元器件安装使用技术条件及飞弧距离;4.3根据装配图领取元器件和各类材料,检查元器件是否完整无损

20、,并经入厂检验合格,具有产品合格证和3C标志的方可装配;4.4元器件和辅件的代用,须经设计部门同意,并办理代用手续后,方可用于装配;4.5所需的紧固件(螺钉、螺帽、垫圈等)应的相应防锈保护层(镀锌、发蓝等)方可用于安装;4.6准备好将所需的各种工具、量具并按使用秩序列好,放在规定位置,安排装配场地;4.7检查产品骨件所挂牌号是否与将装配的产品型号规格符合。4.8对每个元件和零件作最后检查,如果有问题,凡能修复的应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应更换新的。5 工艺的一般要求5.1电器件安装,电器的布置必须考虑到安全可靠,操作方便,维修容易,牢固可靠,对称一致,整齐美观,所有电器元件柜内安装离地距离不得低于

21、200毫米,所有操作开关安装高度除特殊情况外,以距地800-1600毫米为宜。5.2装配时元器件,安装件应轻拿轻放,避免震动磕碰变形油漆脱落,所有电镀件的镀层(包括元件本身的电镀件和紧固件)不得有起皮、脱落、发黑、发霉及生锈等现象。5.3装配板件时允许用木锤轻轻敲打,不允许用铁器猛出。5.4仪表板、元件板安装,应先衬橡胶条,后上仪表板,元件板。5.5紧固件和紧固方式5.5.1六角头螺栓一般用于框架条件安装板的紧固以及大于M6的紧固件的选用。5.5.2半园头螺钉一般用紧固件M6的选用。5.5.3双头螺柱用于管形电阻的或筒形元体。5.5.4当被坚固件系塑料、胶木等易碎材质,用轻型垫圈和平垫。5.5

22、.5当被坚固件应做到弹簧垫圈压平,母线,动力电缆等接点应更紧,切实保证接触电阻小,螺钉应无打滑、损坏镀层现象,紧固后应露出2-8牙,不接导线的螺钉也应拧紧。5.6一般大型器件应安装于条架或角钢上,小型器件应安装于板、或板条上。5.7所有元件应按照其制造厂的安装条件(包括使用条件所需的飞弧距离,拆卸灭弧装置需要的空间等)进行安装,对于手动操作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用者不产生危险,调整安装应符合本工艺守则第六条和元件“使用说明书”的规定。5.8所有电器件(例如附加电阻,应牢固的固定在滑架或支架上,不得悬吊在其它电器的端子或连接上。5.9安装主回路元器件时,一般应保证上,下器件B相接点对正

23、器之间应有母线安装的足够距离,数量多的同型一号规格的元器件须安装一致。5.10每个元器件下方正中位置或其左方,应粘贴与原理图相同的符号或代号牌.但每台电控设备或成套的符合粘贴方向要统一,符号或代号牌应固定在一个水平线上。5.11面板的操作:显示器件应有代号牌外还须有作用标牌,标牌一般贴牢固于元件下方正中适当位置,代号牌贴于元件背后下方正中位置。5.12中性导线接地端子标记应采用图形符号“ ”或文字符号“N”中性保护导线接地端子标记应采用图形符号“ ”或文字符号“PE”。接地螺钉应无涂漆和黄锈。5.13产品铭牌应牢固、平整、端正地贴在产品的规定位置,标记正确、完整,符合有关规定。5.14配电装置

24、铭牌中的额定电压与回路额定电压为准,额定电流则以每台控设备最大一条回路额定电流为准。5.15各种电器元件按产品设计图进行安装,如产品设计图无明确规定,则按本厂工艺规定安装。6. 常用电器件(附件)的安装调整:6.1 除遵守本守则第五条有前规定外,应遵照器件“使用说明书”的有关规定进行安装调整。 6.2对已组装好的电器件或机构,除装配调整过程中必须拆除的部分外,不得对无关部分折卸,装配调整中如产生问题应及时与车间或技术部有关人员联系解决,不得强行调整。6.3 框架式、限流式、抽屉式等断路器安装则应烘干处理。6.3.1安装前应检查断路器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6.3.2安装前应检查断路器绝缘电阻:不低

25、于10M。6.3.3检查断路器在分合过程中,其可动部分与灭弧罩应无相碰现象。6.3.4安装时断路应处于垂直位置,用四个M10-M12螺栓固定并须可靠接地,接地螺栓处 “ ”接地符号标志。6.3.5安装时电器元件各型号的飞弧距离应符合表1-3的规定。表1断路器飞弧距离(毫米)备注DW15-200300注DW15与DWX15相同DW15-400300DW15-630300DW15-1000350DW15-1600350DW15-2500350表2型 号飞弧距离(毫米)ME-630250ME-1000350ME-1600350ME-2500350ME-40004006.4塑料外壳式断路器:6.4.1

26、断路器基座应垂直于水平位置安装,板后接线必须安装在绝缘面板上,板前接线允许安装在金属骨架上或绝缘面板上,并用4颗螺栓固定。6.4.2断路器安装及接线时,应小心将断路器面上的塑料外壳盖打开后方能安装,接线断路器里面的脱扣器牵引及双金属片调节器螺钉等不可随意拨动,以免影响断路器的性能。6.4.3 塑壳型断路器应注意飞弧距离,飞弧距离应根据本元件“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6.5 刀开关系列:6.5.1刀开关垂直安装必须使静触头端子上方接线,动触头端子下方接线,切不可倒装,也不可横装。6.5.2对于中央杠杆操作和前面侧方操作的刀开关,安装时,刀开关上面的操作拉杆应与操作机构中的中心对齐,触刀未到位不

27、超过2mm。6.5.3开关合闸时,三相动触头应同频道动作触刀三相不同步性400A及以下为不超过2mm,600A及以上不超过3mm。6.5.4装有灭弧罩的刀开关,在安装灭弧罩时,如发现支持件有偏斜现象,应调整支持件,使灭弧罩安装后,刀片在灭弧罩的左右距离基本上一致以免刀片把灭弧罩挂下来,而影响刀开关的正常使用。6.6交流接触器6.6.1接触器应垂直于水平安装前应检查接触器铭牌及线圈标牌是否与所使用元件相符合,安装使用接触器时,应保持接触器表面导电良好,接地可靠。6.6.2接触器安装尺寸及飞弧距离见图1-4,见表4-5。表4型号ABCabdlfmin重量kgCJ20-1044.567.510735

28、0.31550.375+0.3010CJ20-1644.572116.5350.31600.375+0.3010CJ20-2552.590.5122400.195800.375+0.307.50.22100.67CJ20-4087112.5125700.37800.375+0.3030CJ20-631161421461000.4900.45+0.30100.29602.6CJ20-1001221471641000.438920.4357+0.581.50.35703CJ20-1001461871781300.51300.59+0.5815.50.35805.5CJ20-160146187190

29、1300.51500.59+0.5815.50.35806.3CJ20-160/111902352301600.51500.59+0.58170.3510010.5CJ20-2501902352301600.51800.59+0.58170.3510010.5CJ20-250/062452942622100.51800.511+0.70110CJ20-4002452942722100.5751800.511+0.70110.7012021.5CJ20-4002452942872100.5751800.5110.7012021.56.7熔断器的安装6.7.1熔断器基座应垂直安装,并以防止电弧飞落

30、在附近带电部分,熔芯有文字应正向安装,不允许文字倒装。6.7.2二次回路的熔断器应安装在端子安装轨上,端子轨横式,立式安装。6.7.3熔断器须安装端正,距离均匀,方向一致,熔断器与安装极之间应绝缘。6.7.4熔断器在接线时,电源线一般应接至基座上接线端,出线到基座下接线端。6.7.5 熔断器之间的距离应保证熔断器拆取方便,每组熔断器不要分散,同一组装在同一排位置上,接地同一相母线的熔断器,其母线应基本水平。6.8 万能转换开关的安装:开关应依铭牌正方向安装,手柄位置和开关标牌应正确分合,而板上所表指示标牌应端正。6.9 电度表的安装6.9.1如无铅印或储存期卡的电度表,应经法定计量检验部门重检

31、查合格后,再进行安装,以确保准确计度。6.9.2电度表表身须平直,倾斜度不能超过5。6.9.3如设计无规定,电度表安装按总装配图的安装布置进行。6.10 继电器的安装6.10.1一般继电器均在安装板上开8个孔直线固定,与地面成水平向安装,带座的继电器如JTX、DZM等为地面垂直安装。6.10.2安装热继电器的位置要便于调整复位和整定,热继电器与相关的电气元件之间保证不小于50mm的间隙,盖板向上。6.10.3安装时间继电器的位置要能观察整定时间和调整整定。6.11 电抗器的安装6.11.1安装时应仔细清除电抗器表面的灰尘和油污,特别是接线湍子和安装平面处。6.11.2每台三相电容器各相均应配置

32、一只电抗器,当三相并列安装时应注意电抗器接线的进出线方向,中间相必须和两侧相接线相反,如两侧相首A1为进线,则中间相未端A2为进线,电抗器相互间中心距离不得小于42毫米。6.12电阻器的安装6.12.1安装ZX电阻时应使电阻垂直于水平向上,以利散热。6.12.2电阻要用普通绝缘导线作引线时,应将导线剥去绝缘层,剥去尺寸一般有小于表7规定,剥去绝缘的楞导线应穿上耐热瓷管保护。6.13 一般仪表应安装操作器件和信号灯上方,电流表应在电压表的上方,精密仪器与板面应有一层薄胶垫,安装应牢固,不能倾斜。6.14电流互感器的安装,其L1应朝电源进线端。6.15按钮一般分为合闸按钮和跳闸按钮。按装按钮应按图

33、纸安装。按钮的安装,把外壳与按钮柄安装平,然后拧紧后面的紧固件。6.16行线槽的安装和布置:6.16.1电控设备装置的行线槽,应在每个安装面布置成立式槽式。6.16.2行线槽规格大小决定于导线的多少。6.16.3线槽的安装一般直线数250-300mm固定一个点,弯折点两端50-80mm为固定点,导线较少时可用捆扎带。6.16.4导线用捆轧带一般200-250mm一个固定点。6.17 移相电容的安装:6.17.1安装时应对电容外状态外壳瓷套,出线导杆接地螺栓,是否漏油,标牌是否正确进行检查,均合格后才能进行安装。6.17.2电容器应分层整齐排列在电容屏或支架上,电容器线,对上层支架的垂直距离不小

34、于100毫米,电容器外壳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50毫米,安装时应牢固可靠边而且铭牌朝工作面。6.18 接线端子的安装6.18.1端子排的端子须按图纸要求的顺序和位置安装在滑轨上。端子间要靠紧,端子排也须用终端档板分清。6.18.2端子板不得有损坏,其固定应牢固,每组端子均应标明顺序编号。6.18.3端子板内的连接片必须是铜质的,不得用铝片或铁片。6.18.4端子槽上的熔断器应与接线端子用终端档板隔开。6.18.5端子一般安装排列见表66.19二板管的安装,严禁用兆欧表(即摇表)检查二极管绝缘状况。表7发热功率电器元件与电子元件等与热元件之间需保持的距离选用BV导线去绝缘层(W)元件允许60时元件允

35、许50时侧面下方7.53040101020153010010102020 5010020020204075 10010030030304015015030030304020015040030030407. 一般性检查用调整7.1二次接线的检查7.1.1根据安装接线图校对所有的导线及其联系接处是否比较明显,配线是否选择了合理的布线,适宜的线夹(捆扎带)联结,可使用万用表或电铃等以导通法来查对二次回路配线的正确性。7.1.2查二次回路线时,不能漏查,在路中有电流以线圈或有常闭接点,以及构成该回路的线有很多段时,需将线头从接线往上松开然后查时,转换开关,切换后再测,为了查线所松开的线头,在查对后应恢

36、复查前状况。7.2二次回路中联结设备的检查7.2.1对操作手柄、控制按钮、插头、位置指示器、各种切换开关、事故报警器试验部件、接线座、保险器、操作及信号回路的控制继电器、限流电阻等设备进行检视,清扫灰尘。7.2.2检查电源开关的传动,装置与断路器上所装设的辅助接点调整是否正确,动作是否可靠。7.2.3对信号灯及限流电阻检查它们的容量及型式和设计图是否一致。7.2.4检查所有操作信号回路内的熔断器芯的额定电流和它们所用值是否相符合或与设计图上规定的定值相符。7.2.5对各种继电器、仪表、辅助设备、导线与接线成等,均应检查其采用的材料质量以及装配质量是否良好,保护装置的回路不应有焊接的地方,所有回

37、路的联接处是否经过接线座。7.2.6检查柜面板上的标志是否正确完整,这些标志应与图纸及原理接线图相符。7.2.7对所有继电器,辅助设备与切换装置(操作把手、主令开关、控制按钮等)以及所有信号灯及灯光信号表示牌地的标志是否正确完整,题名框是否齐全,符号牌是否清晰,是否和设计图纸一致。7.3 电流互感器联结的校对电流互感器应进行变化,接线柱极性的检查,对照图纸进行校对。7.4 测量仪表联结的检查7.4.1交流电压表交流电压表均经过电压互感器(或直接式)而联结,应当用电力系统的或外加电源在额定电压下进行试验,如果电压表附有外附电阻时,应于检验前将外附电阻接至电压表回路内,同时应在联结时注意仪表极性,

38、即正极性导线联结至电压表“ + ”的接线柱上,负性导线联线至仪表“”的接线柱上。7.4.2交流电流表检查电流互感器的变形与接线图上的是否一致与电流表的变化是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如果不一致,应更改电流表或将电流表盘面新绘刻标度,针后利用负荷变压器均匀地将电流从零值升到额定值时检查电流表的动作是否正确、可靠。7.4.3当二次接线回路安装完毕后,应根据原理接线图,检查保护装置各回路的联结是否正确,有没有寄生回路存在,检查方法是当电源开关处于合闸位置时,以人为闭合继电器接点(用绝缘物接触)跳闸以检查其回路是否正确,各继电器之间联系是否与运行规程完全符合。7.5所有操作手柄、按钮、信号指示器及其他器具,

39、应检查其回路是否存在,检查方法可使用电筒,在导线已断开时依次检查各种器具的接点闭合是否良好与正确,然后,在额定电压的情况下,用手转动操作手柄数次,使之处于闭合和断开的位置时检查信号灯是否发亮与正确,对电源开关或断器的传动装置应数次操作,以检验主断路器的位置,指示器的工作和电源开关与断路器之间的闭锁是否可靠正确。7.6 检查二次回路应从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的一个接线端到电流互感器的另一个接线器。7.7电流互感器二次出线端一般分为两个精度等级,其1级出线湍接在保护回路0.5级出线端接在计量回路,注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不得有开路现象。8. 电器元件的调试8.1用连杆操作的刀开关应调节连杆的长度,使之

40、合闸时合足,分闸时动力片固定触头之间拉开的距离符合规定的目标,对于双投开关分闸时,刀片应可靠地固定,不能有自动误合闸现象。8.2检查刀熔开关时,检查熔断器的选择是否与被保护的电器相匹配,且三相熔断器的额定电流也应一致,在交流大于400安培和直流100-600安培回路中使用的刀熔开关均应装灭弧罩并齐全、完好。8.3刀开关其他项目的调试必须符合JB/DQ4033-81开启式开关和刀形转换开关标准。9. 自动空气开关9.1 一般性检查9.1.1自动开关上的零部件应完整无缺,装配质量应良好,运动部份动作应灵活,无卡阻现象。9.1.2 分、合闸应可靠、无缓慢停顿、开关自动脱扣后,重复挂钩应可靠。9.1.

41、3慢慢合上刀开关时,三相触头应同时接触.触头接触不同步差大于0.5毫米。9.1.4动、静触头接触应良好,对于大容量的自动开关,必须测定动、静触头及内部接点的接触电阻。9.2试验时,试验接线分别接于开关的输入和输出端。9.2.1开关如有欠压脱扣器时,可先将其线单独通电,使电磁阀脱扣动作开关跳闸,并调整动作电流值至可调指针在刻度盘上指示值符为止,对无刻度盘的开关,调整到两次试验动作电流值基本相同为止。9.2.2当开关启动脱扣后,如要重新合闸,应先将手柄向注有“分”字标志一边,挂钩后,再拨向“合”字位置,才能合闸。9.2.3开关如兼有热脱器,试验时要快速升电流尽量减少通电时间,或将热扣器临时短接,以

42、防止热脱扣器动作。9.2.4热脱扣器试验时的技术数值(H型)A) 当脱扣器额定电流63A过载电流为1.05安培的整定电流时1小时内不动作;B) 当脱扣器额定电流63A过载电流为1.05安培整定电流时1小时内不动作;C) 仅有热脱扣器的自动开关其热稳定电流值为脱器额定电流的12倍时,通电时间为0.5秒。9.2.5开关因热过载脱扣后,以手动复位,待十分钟才可以再起动。10. ME、DW15型、H型等自动空气开关的调试除参照自动空气开关的要求外还应参照该型空气开关和特殊要求进行调试。11磁力起动器的调试11.1检查11.1.1触头系统的触头的帖合面应干净、无损坏、毛剌等。11.1.2吸引机构11.1

43、.2.1经处理的起动的吸引机构动作应灵活,衔铁芯的螺钉应紧固,弹簧压力适当,否则应调整弹簧压力。11.1.2.2铁芯与衔铁的帖合面应清洁无锈斑,若有锈斑,可用细砂纸磨光,但磨光后,不可在帖合面涂防锈油,因为涂油后,铁芯和衔铁合时有油膜,反而增大了磁阻,减少了吸引力或吸不牢靠而发生振动。11.1.2.3 “E”形铁芯中间柱和衔铁吸合后应有0.15-0.2毫米的间隙,以保证分合迅速可靠。11.3.1吸引线圈吸引线圈的额定电压值应与实际接线回路的电压一致,若不一致应根据体情况或更换线圈,或改变接线电压,还应测定吸引力线圈的绝缘电阻是否合格。11.1热断电器转动热电器的电流调节凸轮,使其电流整定值与保护电器的额定电流相等,并根据需要拧出或拧进复位螺钉来达到调节手动自动复位的目的。11.2检查完毕后,进行带电试操作,检查动作情况,核对回路接线是否正确,带电后响声是否正确,衔铁和触头的吸合是否牢靠。11.3磁力起动器带常见故障及其原因见附表1附表1故 障 现 象原 因送上电源后按起动按钮,起动器拒动1. 吸引线圈内部断线(多为引出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