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及提升对策 摘 要 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教师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探讨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并对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状况进行调查发现,其存在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计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能力、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关键词 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0-0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36-0070-05 一、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教学能力是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核心能力。教育大词典中指出教学能力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一般能力指教学活动所表现的
2、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指教师从事具体教学活动的专门能力1。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现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2。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以促进学生获取技能为目标,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教育理念相融合,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从而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可分为:技术资源和工具、教育教学的方法、知识和理论三个层次3,因此可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相对应地概括为:专业岗位职业技能(简称专业能力)、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三个方面4。专业能力是教师拥
3、有专业技能知识的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实际操作中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获取职业技能技巧;教学能力是教师拥有学科知识的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知识,引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是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能力,借助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 2015年5月,我们对江苏省74所高职院校的819位教师进行了调研,每所高职院校发放问卷515份,回收有效问卷373份,高职覆盖率为85%,回收有效率为45.5%。其中国家级示范或骨干院校占27.3%,省级示范或骨干院校占26.8%,普通院校教师占45.4%。调查
4、覆盖全省所有13个城市,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被调查的教师所任教的学科或专业主要有:计算机类、语言类、机械类、艺术类、电子类、建筑类、会计类、数学类、自动化类、药学类、体育类、政治类和公共基础类。 在性别分布上,女性占63.8%,男性占36.2%。 在年龄分布上,3140岁的比例最高,占67.6%;4150岁的占15.8%;30岁及以下的占13.2%;50岁以上的占3.2%。教龄6-20年有268人,占72.2%;教龄超过20年的有30人,占8.1%。 1.教师接受信息化培训情况 据调查,最近两年,77.8%的教师参加过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学习或培训,参加27天的占47%;1天及以下的占16.2%
5、;8天及以上的占14.6%。教师参加的学习或培训一般是以学校组织开展的面授学习培训或自己利用业余时间网络自学,学校组织开展的面授学习或培训占33.7%,在业余时间利用网络课程等自学的占22.7%;无任何学习或培训经历的只有1.8%。 可见,绝大多数教师或多或少地参加过相关的信息化教学培训或学习,但时间相对比较短,通过学校有组织地开展还相对较少,需要教师们通过网络开展自主学习。见表1。 2.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作用的认识 绝大多数教师认为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其次是“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而对“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认可度较低。见表2。从整体上看,对信息技
6、术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教师普遍的态度均值在“同意”水平以上,说明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大教师普遍认同,他们已在日常教学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尤其从“作用不明显”这一选项的均值为2.34来看,更加证明教师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作用的认同。然而“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这一选项的均值为3.54,可以看出很多教师没有体会到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的便利而认为其增加了教学负担,也从侧面说明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还有待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软件以及硬件等使用的熟练程度有待提高,为教师信息化培训提供了指导和方向。 3. 关于信息技术对学习者作用的认识 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学生的作用效果较为明显的作用由大到小依次
7、为:“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有效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随时与教师同学交流”,其均值均大于4。而“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两项的均值则略小于以上4项的均值,说明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协作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时候存在一定不足,导致教师对“信息技术能够培养学生协作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态度处于“不确定”与“同意”之间的水平。均值最小的是“作用不明显”,值为2.35,处于“不同意”与“不确定”之间的水平,说明教师普遍比较认同教学中信息技术对学习者的作用效果的影响。同时,该值与上一题“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中的选项“作
8、用不明显”的均值2.34相差仅为0.1,可以看出教师对两项的认同水平基本一致,见表3。因此在后续的教师信息化培训中应注意提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协作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不仅包括软硬件的使用技巧,同时也应注意教学理念的提升。 4.对信息化教学影响因素的认识 教师认为对信息化教学效果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和意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其均值均大于等于4.40,且其标准差值较小,说明教师对于这几项的态度差异很小,意见一致性较高。认为对教学效果影响最不明显的因素是“学生已有的学习习惯”以及“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均值分别为3.9
9、3、3.94,说明教师认为学生本身对于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影响并不是关键性的,或者说并不是至关重要的,见表4。信息化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见表5。 学校的软硬件条件是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条件之一,职业院校普遍缺乏合适的信息化环境支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影响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教师应当具备能使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媒介进行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和意识也成为信息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体现在对课程的安排与设计上,除了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外,更多的需要考虑如何安排好课程内容与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合。因此,职业院校应当开展全面的教
10、师信息化能力水平的培训工作,为教师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从而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与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意识。 5.教师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们普遍掌握水平较高的信息化教学工具是“Word或WPS”“QQ或微信”“多媒体教室系统”,“Word或WPS”的标准差仅为0.629,说明教师对其掌握程度差异较小,平均水平普遍较好。掌握程度最差的是“动画制作软件”以及“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平均水平处于“差”与“很差”之间。见表6。 6.教师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的情况 教师信息化教学方法应用频率最高的是“PPT教学”,均值为4.81为最高,标准差0.624为最低;其他依次是“网络教学资源获取”
11、“利用网络促使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利用信息化手段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基于网络撰写教学日志促进教学反思”“利用网络实施翻转课堂”“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使用电子书包教学”。其中“电子白板的使用”使用频率均值最小2.22,标准差为1.361。而教师采用网络的目的依次是“获取教学资源”“利用网络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实施翻转课堂”“撰写教学日志促进教学反思”。教师经常采用网络来“获取教学资源”,但对于其他几个功能的使用,教师的观点则分布差异大,说明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网络的目的不同,对网络是否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辅助翻转课堂实施、提高教学反思等看法也不同。见表7。 7.教师利用网
12、络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情况 如表8所示,教师使用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向学生发布通知”和“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其均值是4.36、4.37,标准差为0.994、0.845,而其他功能的使用依次是“答疑讨论”“布置批改作业”“进行网络测试”,而“从未尝试过”这一选项的均值为2.44最小,标准差为1.419,说明仍然存在一些教师没有利用网络开展教学工作。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目的集中在信息资源的传递,对在线答疑、网络测试、作业布置、修改等功能的使用较少,这反映教师需要扩展网络工具的功能使用,充分发挥网络工具的教学优势,提高信息化教学的效果。教师使用网络进行教学的差异比较大,有的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完成许多教学
13、任务,而有些教师甚至都没有利用过网络进行教学。可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提高采用网络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识与技术非常必要。 8.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情况分析 对项目的整体进行分析,即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每个题项分析,其中采用27%分组法对数据分组,其中大部分题项均达显著,只有B6和G6两个题项未能达到显著。其中,B6题,经Levene法的F值检验结果,F为18.123,p=0.0000.05,未达显著水平。同理,G6题中F为10.974,p=0.0010.05,未达显著水平。 数据分析表明,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因素的选择频率存在显著性差异,?2值所对应的各题项的p值均等于0.000,达到显
14、著水平,拒绝虚无假设,表示各个题项被样本勾选项的次数有显著不同。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有:信息技术的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效果、信息化教学效果、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使用信息化教学工具的频率、网络常用教学工具的用途。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信息化教学的课程设计能力有待加强 制定课程的教学设计是教师必备的一种素养,是否能很好地安排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并予以实施是需要学习和积累的。在信息化环境下,职业院校教师经验不足,且信息化教学水平低,缺乏信息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理论知识,欠缺课程实施的经验;学习者本身的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学习兴趣欠缺、自主学习能力低且不容易
15、掌握与理解信息化学习知识。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获取能力有待加强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信息的检索与获取能力成为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拥有检索与获取能力,更加利于教师对资源的重新加工与整理。然而高职教师比较欠缺这项能力,主要表现在:学习资源获取比较难,缺乏对特定资源的搜索能力,不会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导致资源获取多、利用少,不能与相应的教学内容做好衔接。 (三)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技术的应用及掌握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并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主要体现在:美化与处理图像、剪辑音视频、录制并编辑微课、制作动画、使用虚拟仿真软件等。高职教师所欠缺的这些信息
16、技术应用能力将会阻碍其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需要加强这方面能力的学习与培训,进而提高其信息化教学水平。 四、对策与思考 在大力推进职业院校信息化及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提升时应该关注以下几点: 一是及时更新信息化教学理念。改变高职教师的传统化教学观念,接受信息化教学观念、教育理论和教学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新的教学模式。 二是提高教师资源整合的能力,增强信息技术技能。构建社区学习与交流中心,搭建教师交流平台,提供技术指导与支持,各个教师之间可以交流与分享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三是重视高职学校信息化教学“核心人群”的培养。高职院校管理层应创造条件,鼓励与激发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要保护核
17、心参与人群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从而提升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整体水平5。与此同时,完善教师考核机制,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到考核要求中。 四是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校园网建设,实现不受时空限制的网络环境;增强数字化教学环境的建设,配备多媒体教室及数字化资源;构建网络课程平台,将优势学科课程放在平台上供大家学习;加强培养职业技能的必备设施与设备。 五是加强培训体制建设,开展不同层级培训工作。设置培训的考核目标。从国家、省市、学校三个层面,分别设置不同内容的信息化教学相关培训,从观念、方法以及教学实践开展培训工作。具体说来,高职的校级培训重在加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
18、基础,主要开展信息化教学相关的技术课程、简单的信息化基础知识的课程,以信息化教学大赛推动教师参与到校级培训中,保证校级培训的效果。而省市级培训侧重培训更高层次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交流与分享在国赛上获奖的设计与作品,开展教育技术前沿的相关研究讲座,构建教师的理论知识体系,展示在实践中运用非常好的案例,更好地提高高职培训效果。对于省级以上的培训,应该设置层层递增的规则,既要参与基本的校级培训课程学习,又要在信息化教学方面有突破,还要考核机制选拔。 参 考 文 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18. 2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2(5
19、): 103-109. 3张一春,杜华,王琴.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模型建构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04(5): 26-30. 4唐文晶.试论信息化教学大赛对职教教师能力提升的拉动作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20): 52-55. 5谢传兵,侯小菊,张少刚.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发展报告J.中国远程教育, 2014(12): 84-89.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eachers teaching ability,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have direct impac
20、t on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rough explaining the related concepts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competition o
21、f Jiangsu province, the paper give a statistical description to the situation of teachers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 targeted to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improving the teaching abi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in order to promot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eachers; informationalized teaching ability Author Zhang Yichun, professor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97); Wang Yuxi, postgraduate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