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公共卫生管理自考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2110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公共卫生管理自考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大公共卫生管理自考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大公共卫生管理自考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电大公共卫生管理自考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电大公共卫生管理自考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公共卫生管理自考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公共卫生管理自考复习资料参考小抄.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章 概论1.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是对各个层次卫生行政和卫生业务管理活动的总称谓,是人们为实现卫生组织的决策目标,根据卫生事业的性质、特点,通过组织协调和控制达到最佳效能所进行的活动。2.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卫生活动的宏观管理规律社会卫生活动的微观管理规律3.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方法、试验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4. 1996年12月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5. 所谓福利性是指政府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各级政府要给予必要的投入。具体体现在医疗保障中的福利

2、政策财政收入的福利政策医疗卫生服务收费的福利性6. 所谓公益性是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卫生事业是使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受益的公益事业,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内容包括举办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卫生事业享有政府给予的某些特权卫生事业机构应承担公共义务政府对卫生工作进行政策干预和法律管理7. 影响我国卫生事业性质的主要因素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卫生事业的性质经济发展水平也决定了我国卫生事业是“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性事业”的性质8.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确定过两个卫生工作方针。1952年确定的“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1991年确定,并经1996年修订完善的“坚持以农

3、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9. 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明确了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依靠力量、工作宗旨,同时也指明了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南。10. 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的含义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处理中西医关系的原则)依靠科技与教育(基本动力)动员全社会参与(依靠力量和工作方法)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卫生工作方针的核心。卫生事业的宗旨、目的和最终目标)11. 卫生政策的构成条件要有制定主体和实施客体要有目标性要有行动准则必须经过正式颁布12. 我国卫生

4、政策的特点鲜明的阶级性与一定共同性相结合部门性与社会性相结合强制性与说服性相结合相对稳定性与持久稳定性相结合13. 卫生政策的基本职能指导职能控制作用(目标性控制、职责性控制、标准性控制、制裁性控制)调节作用(调节工作关系、调节服务关系、调节利益关系)14. 我国卫生改革主要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的。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第一个历史阶段的卫生改革政策(1978年1996年) 目的: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防病治病,利民便民 基本内容:积极发展卫生机构扩大全民所有制卫生机构的自主权允许和鼓励在职人员有偿应聘和业余服务改革收费制度,改善补偿机制

5、积极为农村培训人才,巩固发展三级医疗保健网,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组建多种形式村级卫生组织 不足:对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缺乏战略性政策对医药费用上升水平的控制缺乏战略性政策有些政策落实不够好,有些改革政策则有失误 第二个历史阶段的卫生改革政策(1996年现在) 目的:增强卫生事业的活力,充分调动卫生机构和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的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主要内容: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改革农村卫生管理体制第二章 卫生组织与卫生领导 1、 组织的希腊原文为和谐、协调的意思。从管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一种由人们组成的

6、、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2、 组织结构的定义复杂性正规化集权化3、 组织设计的基本概念劳动分工统一指挥职权与职责管理跨度部门化4、 组织设计时既要充分利用劳动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防止由于人员的非经济性影响对劳动生产率的负面作用5、 所谓职权是指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这样一种权力。任职者可以从该职位的等级或头衔中获得这种权力。6、 管理跨度是指一位管理者能够有效指挥的下属人数。(发展趋势:中空化、扁平化)7、 所谓职能部门化就是按履行的职能组合工作活动,这在公共卫生事业组织中是较为普遍的部门化方式。产品部门化是指按照主要产品领域形成部门的方式(制造业和服务业)

7、。顾客部门化是根据所针对的顾客群体的特定类型形成部门(零售业)8、 我国的卫生行政组织主要由两大块构成国家卫生部地方卫生厅(局):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市(地)卫生局、县市(区)卫生局、乡(镇、街道)文卫办。9、 国家卫生部的内设机构和职责办公厅人事司规划财务司卫生法制与监督司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医政司卫生部疾病控制室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国际合同司10、保健局11、卫生部直属机关党委12、离退休干部局10、 卫生事业组织医疗康复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妇幼保健机关医学研究机构高等医学院校药品检验与生物制品生产研究机构第三章 社会卫生策略1、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

8、受伤害,而且还是心理、生理和社会幸福的完好状态。2、 1977年第30届世界卫生大会决定,WHO和成员国的主要卫生目标是:到2000年使世界所有的人民都达到社会和经济生活两方面富有成效的那样一种健康水平,即“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3、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几个指标:婴儿死亡率、平均期望寿命、成人非文盲率。西太平洋地区的卫生状况是疾病与贫困、疾病与富裕相混杂。4、 西太平洋地区办事处在1944年9月召开的西太平洋地区委员会议上,地区主任韩相泰博士提出的健康新地平线(此文件于1995年6月由执委会正式通过)明确指出,未来的工作方向必须将侧重点从疾病本身转移到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和促

9、进健康方面来。未来的卫生干预必须是以人为中心,以健康状况为中心,而不是以疾病为中心。健康保护与健康促进是未来年代的两个核心概念。5、 健康保护就是在承认人类生命脆弱性的前提下,向居民提供必要的科学技术援助,以防止各种有害因素对其健康的损害6、 健康促进是指有关能鼓励和促进人们自己及其家庭、社区和国家共同协力改善和解决他们自己的健康问题的措施7、 中国“十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总目标:到2005年,在全国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卫生体制,使群众享有同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质量比较优良、费用比较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并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10、,增强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8、 主要卫生措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全面深化卫生体制改革,为长远卫生发展提供体制保障完善卫生经济政策加大力度,推进卫生扶贫工作和西部卫生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卫生信息系统,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9、 当前中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是继续深化卫生改革完善卫生防疫体制,加大投入,加强建设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农村卫生改革继续推进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加大药品流通体制改革力度,坚决纠正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完善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充实和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宣传卫生科普知识,开展爱国

11、卫生运动,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卫生医疗行业的新形象10、 中共加强公共卫生建设的总要求是: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增加投入、健全体系,改革体制、整合资源,城乡兼顾、重在农村。11、 2003年4月14日,国务院第四次常务会议做出了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决定。5月7日,国务院第七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5月9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标志着我国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具备的特征突如其来,不易预测在公共领域发生,具有公共卫生属性对公众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严重损害13、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中处理应急事件的方针是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第四章 区域卫生规划1、 规划是对未来行动方案的一种统筹设计,是范围较大、规模较大的事业或工作的一种较长时限的发展战略、总方针、主要步骤和重大措施的设想蓝图,是一种战略性的全局部署方案。2、 计划是在规划的指导和规定下做出的具体安排和落实措施。规划的目标,需通过具体计划的制定、实施、评价来实现。3、 区域卫生规划的定义:是区域内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组成部分,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保护与增进健

13、康为目的,对机构、床位、人员、设备和经费等卫生资源实行统筹规划、合理配置。4、 我国区域卫生规划的目标:构建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有效的、经济的、公平的中国卫生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改善和提高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5、 区域卫生规划的意义:是国家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卫生事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区域内对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充分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6、 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程序形势分析确定卫生问题与优先领域制定综合目标选择策略制定实施计划监测计划的实施评价与计划的调整7、 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5年,8、 区域卫生规划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领导建

14、立健全相应的配套政策措施规划与实施调整并进进行区域卫生规划工作的监督评价9、 卫生资源是指用于卫生服务的各种资源的总称,包括:卫生人力、费用、设施、装备、药品、信息和知识技术等资源。卫生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卫生资源的配置手段有两种市场配置(根据市场的需求来配置卫生资源)行政调节(通过政策来配置卫生资源)10、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就是卫生服务机构以合理的价格、优良的质量提供有效的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11、 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是让全社会都能获得必要的基本卫生服务。卫生服务质量是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命线随着社

15、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社会对卫生服务的需求量也会日益增大。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对医疗质量、诊疗技术方法、服务内容建立统一的标准与规范,实行标准化管理我国医疗工作的原则是“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方式是制定科学的区域卫生规划第五章 卫生服务管理1、 卫生服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卫生机构为一定目的,合理使用各种卫生资源(卫生人力、卫生经费、卫生技术、卫生信息),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的过程2、 卫生服务系统是使用卫生资源解决某个卫生问题,从而达到改善卫生状况以及居民健康状况的各种卫生工作系统。卫生服务系统由卫生服务计划

16、人群及卫生问题卫生资源卫生服务健康状况构成。3、 卫生服务需要是根据现有的医学知识,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实际支付能力的情况下,由消费者个体认识和医学专业人员分析认为使个人尽可能保持健康或变得健康应获得的卫生服务4、 卫生服务需求是从卫生服务提供的角度以及经济和价值的概念出发,探讨卫生部门为居民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是消费者有支付能力的卫生服务需要,是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要求。先有卫生服务需要后有卫生服务需求,只有具有购买力的卫生服务需要才能转变为卫生服务需求。5、 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消费者医疗信息的缺乏和需求的被动性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卫生服务需求受卫生服务费

17、用支付方式的影响6、 影响卫生服务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人口状况(数量、老年、少年人口比例、城乡人口比例)经济发展状况卫生服务提供方因素7、 卫生服务的供给是指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的数量。卫生服务的供给必须同时具备提供者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和提供者有提供服务的能力这两个条件8、 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同时性或及时性不确定性和变化性专业性和垄断性供给者的主导性外部经济效应9、 影响卫生服务供给的主要因素有卫生服务成本及卫生服务价格卫生资源卫生服务的技术水平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10、 卫生服务需求是卫生服务供给产生的前提,卫生服务供给是卫生服务需求实现的基

18、础11、 健康询问调查按照研究方法分为三种一次性横断面调查重复性横断面调查连续性长期调查。调查内容一般分为两部分基本调查内容补充调查内容12、 调查结果分析内容包括疾病负担及其构成影响死亡和疾病负担的危险因素疾病构成分析(两周患病疾病构成情况、居民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各病种住院率及其构成、就诊机构分析)13、 服务是为满足顾客的需要,供方和顾客之间的接触活动以及供方内部活动所产生的结果。特征:无形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顾客在某种程度上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一般不可存储与顾客直接接触的比例较大服务的一致性相对较低。14、 质量是指反映实体(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总和。特征:性能寿命可靠性

19、安全性经济性15、 服务质量是一种认知的质量,是消费者对服务的满意或惊喜程度,是消费对于事物较具延续性的评价。常分为技术质量和功能质量。16、 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从1979年成立“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开始,共历经7年时间,制定出一套质量管理和保证方面的标准-“ISO9000族”,包括质量管理、保证术语、标准选用指南、质量保证要求、质量管理指南及技术支持等。该标准十分强调服务的全过程,十分强调“顾客”。“ISO-9000”既是一种服务业合格的认证体系,更是一套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和方法体系。17、 中国卫生事业施行“ISO-9000”的意义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是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健康概

20、念已由原来单纯的去除疾病,发展为身、心、社、灵的一种平衡状态而非疾病和老弱新模式的运作在文化驱动机制作用下得以完成18、 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卫生系统以保证和提高卫生质量为目标、运用系统的概念和方法,把质量管理各阶段、各环节的管理职能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明确任务、职责、权限、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建立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是卫生系统实现为人民健康服务目标的一种手段和方法。19、 卫生服务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质量目标质量监控组织质量标准体系质量信息反馈体系质量管理网质量后勤保障。第六章 医疗保障体系及其管理1、 医疗保险制度源于欧洲。1883年,德国俾斯麦政府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世

21、界上第一个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的诞生。1922年,日本在亚洲首先通过了健康保险法案。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的颁布为标志,社会保障开始成为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成为一种基本的公民权利。2、 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医疗服务建议。明确了社会医疗保险的基本原则医疗保险基金应由被保险人、雇主及公共资金共同筹集凡收入不低于生存线的成员均应缴纳保险费被保险人缴纳的最高保险费应控制在不造成其生活困难的范围内雇主应为其雇员缴纳一定数量的保险费政府应为生存线以下的社会成员支付保险费保险费支付范围以外服务费用由消费者自付。3、 全民卫生服务(NHS),即由政府负责向公民提供医疗服务,并主要通

22、过国家财政支付。4、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医疗保险费用支出的过度膨胀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医疗服务质量差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医疗保险覆盖面过小,保险范围和保障水平也不够理想5、 20世纪80年代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浪潮的措施增加税收及医疗保险费的收入增加被保险人医疗费用的自付比例进一步加强对医疗保险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亲自办医院从后付制转向预付制储蓄型保险的推广美国“有管理的保健”模式的推广6、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都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7、 我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的不足社会医疗覆盖面过窄,管理和服务的社会化程度低缺乏合理的医疗经费筹措机制和个人

23、累积机制,职工的医疗费用无稳定来源国家财政和单位包揽过多,缺乏对医疗机构和职工个人费用的有效制约机制8、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经历的阶段职工就医适当负担部分医疗费用阶段着重改革公费医疗管理制度和经营管理办法阶段试点探索“统帐结合”阶段9、 国务院于1998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该决定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0、 医疗保险是指由特定的组织机构经办,通过某种带强制性的规范或自愿缔结的契约的形式,在一定区域内的一定人群中筹措医疗基金,并为该人群中的每一成员公平的分担其因疾病而导致的经济风险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与办法。11、 社会医疗保

24、险是根据立法规定,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由国家、单位(雇主)和个人共同缴纳保险费,把具有不同医疗需求的群体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再分配,即集资建立医疗保险基金,当个人因疾病接受医疗服务时,由社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保险费用补偿的一种社会制度12、 医疗保险与其它保险的不同之处,及其特点在于普遍性涉及面广,具有复杂性属于短期的、经常性保险采用医疗给付的补偿形式医疗保险的发生频率高,费用难控制13、 医疗保险的组成结构,医疗保险一般由五方构成保险机构,即提供保险服务,支付、补偿疾病风险损失的“保险人”投保方,即需要并希望得到保障的“投保人”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即医院等医疗服务的“供给方”医疗服务的

25、消费者,即“被保险人”或“保险受益人”是医疗服务的“需求方”政府14、 医疗保险中的被保险人享受的保障水平可分为三个层次国家提供的基本医疗保险(一定福利性和强制性)单位(雇主)提供的补充医疗保险和个人投保的商业医疗保险15、 医疗保险的类型根据性质可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根据保障水平可分为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根据保险基金的筹措方式可分为国家医疗保险(全民医疗保险)、社会医疗保险、储蓄医疗保险、社区医疗保险16、 国家医疗保险也称为全民医疗保险,是指医疗保险资金主要来自税收,政府通过预算分配方式,将由税收形成的医疗保险基金有计划的拨给有关部门或直接拨给公立医院,被保险

26、人看病时,基本上不要支付费用17、 社会医疗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基金的筹集方式主要是雇主和雇员缴费,政府适当补贴,当被保险人及其家人患病、受伤或生育而需要治疗时,由社会提供医疗服务和物质帮助。18、 储蓄医疗保险是一种通过立法,强制雇员或劳资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雇员个人及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19、 商业医疗保险是把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按市场法则自由经营的医疗保险。20、 医疗保险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医疗保险的数量。21、 影响医疗保险需求的因素有疾病发生的概

27、率疾病损失的大小医疗保险的价格消费者的避险心态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医疗技术的发展水平消费者年龄、健康状况、性别、种族等等22、 我国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根据的原则是“广覆盖”“低水平”23、 医疗保险的筹资方式社会保险税个人储蓄财政税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24、 用人单位缴费率为在职职工工资总额的6%,职工缴费率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建立社会统筹医疗基金,另一部分划入本单位职工的个人账户(30%)25、 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可分为现收先付制、积累制和混合制。26、 医疗保

28、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省级劳动保障厅(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27、 后付制是指在提供了医疗服务之后,医疗保险机构根据医疗费用的开支多少,向医疗机构或病人支付医疗费用。预付制是指在医疗服务机构提供医疗服务之前,医疗保险机构就按合同向医疗服务机构支付固定数额的费用。28、 医疗保险的服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速,减轻国家财政和企业的负担,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内容有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零售药店的管理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强化社区服务医疗保险的信息管理29、 医疗保险监督的主要对象对参保单位的监督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参保人的监督对医疗保险机构的监督第七章 公共卫生事

29、业管理与卫生法1、 卫生法主要调整以下三方面的社会关系卫生组织关系卫生管理关系卫生服务关系2、 卫生法的特征以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为根本宗旨综合性和多样性科学性和技术规范性社会共同性。3、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保护公民健康的原则全社会参与原则国家卫生监督原则4、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成立以来,为了实现其“使全世界人民活动可能的最高水平的健康”的宗旨,把提出国际卫生公约、规则和协定,制定食品、生物制品、药品的国际标准及诊断方法的国际规范和标准,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5、 卫生法对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作用规范作用(禁止性义务、积极作为义务、授予权利)(指引、预测和评价作用)社会作用6、 卫生法

30、制管理的意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我国公共卫生行业适应WTO规则的需要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需要第八章 卫生经济管理1、 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它起源于社会劳动的分工与协作2、 卫生经济管理的形式与内容卫生计划管理卫生预算管理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卫生机构的成本管理卫生服务价格管理卫生事业基本建设管理卫生设备管理卫生投资决策的管理3、 社会成本是指生产者开展某项活动、生产某种产品、提供某项服务,也可指消费者利用某些服务与消费某些产品所要占用和消耗某些经济资源而必须付出的社会经济代价4、 所谓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因第三者进行的经济活动而获得无须支付报酬的收益,或者

31、遭受无法索取补偿的损害5、 社会成本的理论基础外部性理论公共产品理论市场结构中的垄断因素信息不对称6、 卫生资源的配置成本: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和宏观调控卫生资源配置活动中的资源消耗。这种成本是一种资源转换为卫生资源或转换为宏观调控资源所造成的损失和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可分为物质性资源成本和非物质性资源成本。7、 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是指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以及为了防治疾病而消耗的经济资源。可分为疾病的直接社会经济负担疾病的间接社会经济负担8、 卫生财务管理的特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敏度高。内容单位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卫生机构专用基金的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卫生机构清算的管理9、 卫生机构财务

32、管理的原则合法性原则计划性原则价值最大化原则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利益关系协调原则10、 卫生服务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构成卫生服务的价值。它包括三部分已消耗掉的生产资料价值医务劳动者为自己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医务劳动者为社会劳动所得11、 卫生机构实行成本核算的意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提供卫生机构的利用效益可为检查监督财务制度的执行情况服务是深化卫生改革的要求是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一项重大改革为平价分析卫生服务综合效益提供了可信的信息资料。12、 卫生机构成本核算的要求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组织体系加强成本核算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办理正确确定成本计算办法13、 医疗卫生服务的

33、补偿机制预算补偿收费补偿复合补偿14、 医疗服务补偿存在的主要问题医疗劳务收费偏低高新仪器配置、利用过多药品收入增长速度过快第九章 卫生信息管理1、 1957年,前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标志着信息技术革命全球化的开始2、 信息的基本属性事实性等级性可压缩性扩散性传输性分享性增值性转换性3、 信息的生命周期是由信息的要求、获得、服务和退出四个阶段构成。这四个阶段具体化到工作中就是六个工作环节信息的收集信息的传输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维护信息的使用4、 卫生体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保健对象管理卫生保健管理卫生行政管理5、 妨碍数据质量的因素不合适的数据收集工具和程序记录和报告不良处理数据中的错误6

34、、 提高和确保数据质量的措施用户参与系统设计对程序和定义进行标准化设计数据收集工具建立一个合适的激励体系等7、 卫生信息管理技术常规数据收集方法(卫生单位数据收集、社区数据收集、人口登记)非常规数据收集方法(快速评价程序、调查、人口学检测)8、 卫生信息系统:运用系统理论与方法,将卫生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信息处理过程综合成有机整体,及时而有效地为卫生事业管理和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一般分为卫生管理统计信息系统和卫生业务信息系统两大部分9、 卫生管理统计信息系统的要素组织机构人员相应的法规制度数据统计指标数据处理工具10、 卫生管理统计改革思路完善统计法规建设,加大依法统计的力度改革卫生统计体制,进一步

35、健全卫生统计信息系统改革卫生统计制度,完善统计调查方法加快建立卫生统计信息自动化系统,重点是建库联网和切实加强统计队伍建设加强基础建设与基础工作,提高统计数据质量11、 医学科技信息系统:在信息学及相关学科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国内外医药科技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报道、服务和分析研究,以促进医药科学及医药卫生事业发展12、 医学科技信息系统的工作内容信息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服务信息报道信息分析研究13、 计算机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条件及范围具有一定的科学管理基础领导重视,业务人员积极性高具有一定的资源条件14、 计算机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应用范围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AD)数值计算和数理统计自

36、动检测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MIS)第十章 卫生文化建设1、 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及其职工在从事医疗工作、医院经营中,共同持有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及行为准则。它具有可塑、潜移、扩散、隐形的特性。具有导向、凝聚、约束、辐射五项功能2、 医院文化的组成要素医院文化的基础医院文化系统医院文化理论和表象3、 医院文化的塑造方法强化医院院长或决策集团要有“做大事”,实现“最好”或“第一”的价值取向强化医院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病人为中心”的竞争战略,建立灵活应变的经营机制强化医院严格的内部管理,并实施优胜劣汰的全员优化,人才制胜的战略强化医院文化要有持之以恒、坚忍不拔

37、的精神与毅力4、 医德是指调节医务人员与病人、义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与集体、国家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5、 医德建设的基本原则:防病治疗、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 医德建设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医疗卫生质量的根本条件是执行规章制度的思想保证7、 爱国卫生运动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城市卫生检查评比机制,继续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活动坚持把爱国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促进文明村镇的建设进一步提高除四害的科学性加强立法工作,逐步实现爱国卫生法制管理进一步抓好国际合作项目,促进对外交流工作8、 健康教育的社会作用是一切卫生工作最基本的工作方法是预防工作必不可少的

38、重要前提是提高人民自我保健水平的途径是强大的治疗因素是使人们获得幸福生活的重要方面9、 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思想性科学性群众性10、 中国健康教育的特点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是爱国卫生运动的首要战略任务有政府的直接干预坚持群众参与,社会大联合建立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和专业队伍坚持为改革开放服务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第十一章 卫生技术评估1. 技术评估是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在美国兴起的。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初步开展了技术评估方面的研究。2. 技术评估的特点整体性多学科性客观性批评性3. 技术评估的一般程序分为四个阶段准备工作阶段影响分析阶段研究对策阶段综合评价阶段4.

39、 1974年,美国技术评估办公室(OTA)提交了第一份有关药物生物平衡的报告,1976年OTA卫生计划提交了第一份正式的卫生评估报告,这标志着卫生技术评估的诞生。5. 卫生技术评估最主要的目的是减弱和抑制医学技术在开发、传播和应用过程中的消极影响,增强和发扬医学技术的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医学技术的正确发展。6. 卫生技术评估的标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技术标准社会标准7. 卫生评估的技术标准就是指技术上的合理性 包括安全性、有效性成本-效果、成本效益、成本效用和宏观经济学效应是否有利于适宜技术的选择8. 卫生评估的社会标准就是指社会的合意性。就是要求技术运用的后果尽可能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道

40、德等方面的发展相符合,而非和这些方面的发展相悖。包括社会的伦理标准人的价值标准社会政策、法律的标准9. 卫生技术评估的意义有助于医学技术的社会后果控制有助于医学高新技术的正确发展有助于卫生管理和决策水平的提高10. 医学技术的社会后果控制机制应普遍开展卫生技术评估正确的政策导向进一步促进社会传统伦理观念的改变制定新的法律法规进行正确的舆论宣传引导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正确认识医学技术社会后果的两重性第十二章 医院管理1. 构成一所医院的基本条件是以住院医疗为主,具备一定数量的病床设施配备有相应的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的医务人员拥有基本的、必要的与医院功能相适应的医疗器械设备及设施有较完善的规章制度2.

41、 医院的类型按任务和功能分类有一级、二级、三级医院按新的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分类有营利性医院和非营利性医院按收治范围分类有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按层次分类有省医院、市医院、县医院等按任务分类有军队医院、厂矿医院、教学医院、科研医院等按所有制分类有全民所有制医院、集体所有制医院、个人所有制医院、股份制医院、中外合资医院等3. 医院的功能医疗预防、保健和社区卫生服务科研教学4. 医院工作的特点以医疗工作为中心整体性、协作性很强随机性与规范性医院工作的时间性强生活服务服从于医学服务5. 医院的部门划分诊疗部门辅助诊疗部门护理部门机关职能部门后勤保障部门6. 医疗管理的基本原则病人第一安全有效首诊负责制重

42、点加强7. 医疗管理的职能制定医疗管理计划合理组织医疗技术力量制定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做好医疗活动中的协调检查评定医疗效果8. 门诊流程分诊挂号候诊就诊医技科室检查和治疗取药离院|留察|住院9. 门诊工作特点病人多、流量大、就诊高峰集中诊疗时间短暂就诊环节复杂,涉及部门繁多门诊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关键环节门诊室经济而且方便的医疗方式10. 门诊管理的要点合理组织医疗力量普通门诊与专科门诊相结合和设置门诊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交叉感染保证医疗质量11. 住院诊疗管理是指对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所实行的以病房管理为中心的全过程管理活动12. 住院诊疗管理的特点

43、以病房为中心涉及到多学科、多部门的协作以三级医师结构为核心、医疗业务活动为重点的管理体系医疗功能的连续性、协同性、系统性、综合性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反馈调节作用明显13. 住院诊疗工作检诊查房会诊与病例讨论治疗病历书写计划诊疗早会与值班制度病人出、转院工作,死亡病人处理工作随访14. 重症监护病房(ICU)或称为加强医疗病房、加强监护病房,是把需要特别诊疗和护理的急危重病人,集中在一个专门的病区或病室,采用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仪器设备,加强医疗、护理力量,实施加强诊疗护理和监测的一种过渡性诊疗组织形式15. ICU重症监护病房CCU冠心病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监护病房RCU呼吸内科监护病房 RR麻

44、醉恢复室16. 重症监护病房的意义是提高重危病例抢救质量的先进组织形式集中使用各种仪器有利于提供使用效益,便于维修管理,积累生物医学工程经验开设重症监护病房标志着危重病医学的建立和发展,是培养危重病专业医师、护理技术人员的阵地17. 急诊科的工作特点急诊工作必须高速度、高效率急诊医护人员应有熟练的诊疗技术和一定的临床经验急诊诊疗工作应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忙而不乱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呼叫及应召急救组织系统急救设备及药品完好齐全需维持良好的秩序18. 医院感染(HI)又称为医院内获得性感染(HAI),凡住院病人、陪护人员或医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

45、,不管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症状,均视为医院感染19.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使用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指针使用过程中监测抗生素的使用情况预防用药及联合用药需慎重20. 医疗安全是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能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21. 医疗纠纷是指在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中,医患双方对诊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上有分歧,当事人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经济损失,必须经过行政的或法律的调解或裁决才可了结的医患纠葛22.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医疗活动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23. 医疗事故的构

46、成要素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行为的违反性过失造成患者人身伤害过失行为和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24. 医疗事故的分级一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死亡、重度残疾二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三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四级医疗事故:造成患者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25. 医疗事故的赔偿协商原则双方自愿平等、公平合法 协商内容是否属于医疗事故民事责任承担的方式和赔偿的具体数额,给付方式和时限等与医疗事故的赔偿等民事责任争议有关的其他事项26. 医疗事故赔偿行政调解是医疗事故争议发生后,对已经确定为医疗事故的,医患双方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就医疗事故赔偿进行调解。在卫生行政部门的主持下,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促使医患双方当事人友好协商、互谅互让而达成协议,解决其医疗事故赔偿争议的一种诉讼外活动27. 医疗事故赔偿行政调解的特点是对已经确定为医疗事故的争议进行调解医患双方共同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进行调解医患双方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的内容是医疗事故赔偿而不是所有的医疗事故争议医疗事故赔偿行政调解行为是不可诉行为经调解后所达成的调解协议只能由双方当事人自己履行,没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