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当代文学重点及答案.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2460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当代文学重点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现当代文学重点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现当代文学重点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现当代文学重点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现当代文学重点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当代文学重点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当代文学重点及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闻班专用现当代文学考点一填空题略二名词解释1. 文学研究会1921年成立于北京,代表人物有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王统照。主要文学主张是为人生而艺术。2.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东京,最初成员为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主要文学主张前后存在差异,前期“为艺术而艺术”,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3. 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发起人有蒲风、穆木天、杨骚、森堡(任钧),会员有杨倩、王亚平、胡楣、齐玉、温流、雷溅波、陈残云、袁勃。主要主张是对诗歌的大众化追求。诗歌会的

2、创作直接导向是“诗的意识形态化”和“诗与诗人的大众化”,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反映农村困难和人民的觉醒是诗歌会诗人创作的共同主题,强调诗歌对革命运动的实际鼓动作用,呈现出强烈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以及无产阶级的战斗力。4. 左联全称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于1930年3月2日,主要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田汉等。性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革命文学组织。文学主张(同文学活动)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传播和运用、自觉加强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提倡和发展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5. 乡土小说20年代初期和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等地的青

3、年作家靠记忆重组来描写乡村乡镇的生活,带有浓重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性质是:文学研究会下的现实主义写实派和“为人生”派 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批判愚昧落后。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写苦难中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悲剧与喜剧相交融的美学风格。 在批判和描绘故乡的愚昧时还带有眷恋,失落与眷恋交织,透露出忧郁的抒情调子。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钦文、许杰、蹇先艾、冯文炳等6. 新月诗派产生于1926年4月1日,主要存在于20年代,30年代为后期新月诗派。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等。性质是现代诗派。前期主张主观情感的客观化。对“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中国传统

4、中和之美的承续。改变郭沫若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用理性节制感情,不能让感情无端的泛滥,把主观情感化为对象,诗人应该与现实拉开一定距离。诗歌应该做到蕴藉含蓄,有鲜明的形象性。“和谐”与“均齐”的“唯美”的审美追求诗歌“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对中国古典诗歌美学观念的认同,“抒情之作,宜整齐也”,强调诗歌的艳柔美、新奇美、情感美。新诗的格律化后期主张:追求诗歌的超功利化与自我表现贵族化的“纯诗”立场本质的纯真、技巧的周密、格律的严谨,同时也主张诗歌的格律需要配合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的需要。7. 新感觉派活动于20年代末期至30年代前半期的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主要作家有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黑婴

5、、徐霞村、叶灵凤等。性质:西方现代派、第二代海派艺术特色:从题材上看,新感觉派小说表现半殖民地大都市形形色色的日常现象和世态人情,并侧重表现都市生活的畸形与病态,从而提供了另一类型的都市文学。从艺术表现上,引进多种现代派手法,在小说结构、形式、方法、技巧等方面有所创新。a.大量使用夸张、变形、魔幻、荒诞、蒙太奇、意识流、心理分析等手法进行现实创作;结构上多线并进,跳越性大,常常使用内在视角进行叙述;b.突出运动感和节奏感,传达对都市的异样的情绪和感受;c.追求反常规和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常常使客观事务扭曲和变形,表现“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d.语言上大量使用排比复沓的句式,以加重情感的表现;

6、e.文体上进行了多种文体风格的尝试,如小说和戏剧、新闻和小说的结合等。从人物刻画上,新感觉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注重开掘和表现潜意识和变态心理。8. 九叶诗派九叶诗派是在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主要作家有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祁、唐湜 (sh)、袁可嘉、穆旦等。性质:国统区诗歌流派、现代诗派在40年代的发展演变。 艺术上反对浪漫主义诗风,致力于“现实化”。 内容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感甚至政治内容、又富于超越性的形而上沉思。 艺术表现上既有丰富的感觉意象,又表现出鲜明的知性特征。语言清晰准确而诗意朦胧含蓄。9. 新写实小说开端于上个世纪80

7、年代后期,总体归为现实小说的范畴。主要作家有池莉、方方、刘震云、刘恒、叶兆言等。性质:现实主义流派。特征粗糙素朴的不明显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 ,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简明扼要的没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压制到 “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境。前者刻画出生活的某种绝对化状态;后者揭示生存的多样性特征,被客体力量支配的失重的生活。10. 边城1934年创作完成并出版,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表达了特殊世界特殊关系中人性的极致美。自然、

8、纯朴、和谐、宁静,展现了偏重自然的美的人性,以此作为批判都市人性的失落和自己建设人性的思想。作品具有田园牧歌风味:清新文字、宁静乡舍、葱老竹林、古朴生活、纯洁人情。围绕翠翠、傩送、天保等人发生的美丽的爱情故事。特征用写意和点染的笔法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水墨山水画的效果,人物是粗线条的,但是具有传神效果。人物性格缺乏一种内在的矛盾冲突,呈现出一种“扁平”状态,单纯的淳朴。浑圆与完整的审美形态。人与景、情与景,人物的情绪和作者的情绪水乳交融,作品的内在结构衔接自如。情绪化和抒情性。作者把感情作为叙述动力。11. 金锁记由著名女作家张爱玲写于1943年。金锁记讲述了曹七巧被赌徒哥哥嫁给姜家瘫痪少爷后

9、发生的一系列悲剧故事。描写了性压抑和金钱欲望对女性心灵的扭曲,是一部关于黄金和情欲的心理传奇。金锁记是张爱玲文化内蕴最丰厚的作品,刻画了阴鸷毒辣的母亲形象。 具有雅俗融合的特征。 精细地描写人物服饰和环境,具有清晰的时代感和精细的把握能力。通过衣饰与环境的描写,将时代社会的变化在物质上和空间上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来。繁复、丰富的想象,意象具有鲜明的都市特征,使小说有独特的外貌。12. 创业史柳青创作于十七年文学时期。以梁生宝互助组的发展为线索,表现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中的历史风貌和农民思想情感的转变。创业史旨在表现农村社会主义革命中农民放弃私有制,接受公有制的思想、心理复杂的变化过程,其反映

10、农村生活的广泛性和政治寓意的深入性,以及对合作化运动中各个阶层的细致描写,使其成为一部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活化石式的代表作”。艺术特点:将宏大的架构与精细的描写、心理的刻画与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的不同性格。13. 红旗谱由梁斌创作于十七年文学时期,1957年出版。是一部具有民族风格的农村革命斗争的史诗。描写了长工朱老巩和严老祥组织恶霸地主冯兰池毁钟侵田大闹柳树林,揭开了20世纪冀中农民斗争的序幕。特色艺术上重视文学的民族形式。 刻画人物形象,主要采用古典小说常见的通过人物的行动,特别是通过人物的对话,以粗线条勾勒人物性格。同时适当地吸收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通过静态的叙述

11、和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工笔细描,发掘人物的内心世界。14. 青春之歌由杨沫创作于十七年文学时期,1958年出版。青春之歌是一部探索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知识分子道路问题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以林道静的生活轨迹为主线,展现了她从争取个性解放到献身于社会解放的革命事业,最终实现人生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艰难旅程。艺术特点:以林道静为中心,组织情节结构,贯串众多的人物、复杂的事件和纷繁的生活场景,从而概括大量的社会内容。浓郁的抒情笔调。15. 茶馆话剧茶馆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创作的一部不朽的名著,1957年完成。故事讲述了茶馆老板王利发一心想让父亲的茶馆兴旺起来,为此八方应酬,然而最终被冷酷无情的社会吞没的故事。

12、艺术特色:使用“反描法”。 艺术构思中使用“侧面透露法”。 艺术构思上还采用“人像展示式”。 艺术结构上采用了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坐标式”结构。 人物众多,个性鲜明。 使用“单纯个性化语言”来刻画人物的结果。语言诙谐幽默。16. 百合花茹志鹃于1958年创作完成。描写了战争时期战士和群众产生的一系列故事。艺术特色:取材与切入生活的角度别致。以战争为背景,但不正面描写战争。着力于揭示战士和群众的美丽心灵。 以人物思想性格差异构成冲突,在冲突的解决过程中表现时代和人的精神变化。 情感细腻,善于把握人物内心世界的一起伏、一回旋,并以生动的细节描写予以表现。 有一股浓浓的抒情味,善于用第一人称叙事。

13、17. 叶绍钧叶绍钧(18941988),名圣陶。“问题小说” 的代表作家。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代表作有这也是一个人?、苦菜、一个朋友、潘先生在难中、倪焕之等。艺术特色:同情与讽刺兼备 结构多变、精于格局、将就结尾饶有余味。 同样受外国文学的启发。18. 闻一多原名家骅,(18991946),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新诗大部分收入红烛和死水,1931年发表长诗奇迹。艺术特色: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艺术为艺术” 构思新颖独特,诗作精炼严谨。非常注意炼字、炼句和炼意。 想象丰富、比喻精

14、彩,具有浓郁的现代主义色彩。19. 王安忆生于1954年,王安忆是一位既才华横溢又创作严谨,既勤奋高产又用于探索,不断寻求突破与超越的作家,她的每次创作转型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顺应与体现了新时期不同阶段出现的文学思潮,而且在每一潮头中均占有重要位置。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著有流逝、小鲍庄、纪实与虚构、长恨歌、“三恋”(荒山之恋、小城之恋、锦绣谷之恋)等。艺术特色分三个阶段:优美的抒情调子 更广阔的现实世界 以较深的历史眼光和更加深刻的文化哲学视角观照社会历史、人的命运与情感变迁,往往站在中西文化冲突的高度来思考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与其制约下的民间生存。20. 朦胧诗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性质:现代诗

15、派在当代的发展。它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是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朦胧诗的思想核心。三简答题1. 简述鲁迅呐喊、彷徨的主题思想以小说参与和推动历史发展:鲁迅的小说是从文体革命到思想革命的标志,也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革命的实绩。鲁迅以小说的精神形式参与历史的发展。狂人日记是鲁迅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参与历史发展的宣言书。对农民的思考:通过对中国现实中占绝大多数的农民思想、命运的

16、观照和反思,以达到改造国民性的目的。对知识分子的思索:处于新旧文化和时代交替中知识分子的艰难生存处境的揭示。2. 简述郁达夫抒情小说(身边小说)的主要特征自我写真(大胆的自我暴露,感情率真、诚挚)。感伤的抒情,单纯的感伤抒情格调,忧郁、颓废、忏悔情绪。作品整体上的呈现出一种感伤美的自然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善于创造风景画,呈现出强烈的诗情画意,用瞬间万变的自然景物来创造和渲染气氛;流丽、清新的文笔。小说塑造了一个“零余者”人物序列形象(社会人生被侮辱的形象,孤芳自赏、郁郁寡欢的人物形象)。郁达夫的小说呈现出强烈的士大夫情结,有着挥之不去的传统隐逸思想。迟桂花折射出作者人生跌宕中的身心疲惫和对自

17、然纯净境界的神往,是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3. 简述郭沫若女神所体现的时代精神体现了五四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格调雄浑豪放,唱出了民主科学的时代最强音。集中体现了诗人呼唤新世界诞生的民主理想。充分表达诗人对自我的崇尚和对自然的礼赞。显示了彻底破坏和大胆创新的精神。4. 简述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特色抒写美与爱、光明与自由的追求,略带感受情调。构思精巧,意象新颖。诗歌的意象化表达,对诗意的寻觅。多采用和谐温馨、和谐的古典意境来表现现代感受。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内在的音乐化为诗歌的旋律与节奏,诗歌具有内在音乐的和谐,旋律和节奏感与诗人情感、情绪彼此契合。词藻华美,风格清丽,呈现出明显的色彩美。章法整饬

18、,形式灵活。讲究诗歌的形式美,整齐中富于变化。单纯化人生的表现。飘逸中含着温柔,忧郁中带着潇洒。徐志摩以诗人艺术性的方式生活、恋爱,诗人的气质成就了他诗歌的美丽,但诗化的人生限制了他人生的完善,反过来他的诗歌又失去了的大气。5. 简述闻一多的诗歌三美理论“三美”指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主要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绘画美主要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主要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6. 简析巴金家中觉新的人物形象高觉新:封建家

19、庭的孝子贤孙,封建礼教和家长制度的受害者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病态灵魂的典型。认识到了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觉新是作者所花的笔墨最多的人物,是整个作品布局的主干。这是一个为旧制度所薰陶而失掉了反抗性格的青年人,心底里虽然有着是非和爱憎的界限,也理解夺去了他的幸福和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梅芬和瑞珏的是“全个礼教,全个传统,全个迷信”,但他无力挣扎,只能伤心地痛哭,忍爱着精神上的痛苦。他是旧礼教制度下的牺牲者,但同时又不自觉地扮演了一个维护者的角色。作者对他是有一些批判的(通过觉慧,曾多次批判他的怯弱),但更多的是同情和原谅。他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但身上因袭的传统太沉重,

20、既不满足于家庭,但又帮助家长做一些害人害己的事情。说明知识分子由于旧文化的重负所造成的软弱和犹豫性格。7. 简析老舍骆驼祥子中祥子的人物形象祥子: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都市个体劳动者(人力车夫)的典型。祥子是一个具有骆驼般积极性格和坚韧的车夫形象。勤劳、纯朴、诚实、善良,具有中国传统的“劳力者得其食”的观念。但这一切,在现实的社会环境重压下,祥子丧失了所有的美德,最后成为了“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祥子的性格塑造是围绕祥子的生活目标车,即在买车丢车、买车丢钱、买车卖车的情节中完成的。作品重在挖掘祥子悲剧结局的内在社会客观因素:小生产者的狭隘眼光,个人的奋斗的无力。8. 简述曹禺戏剧对中国现代戏剧发

21、展的贡献他的戏剧深刻集中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人”主题,这是五四主题的发展,他出色地描写了封建没落家庭及其众多人生,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与黑暗社会,以雷雨等为代表,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曹禺戏剧发展了我国的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文学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为悲剧艺术提供了典范。曹禺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来决定性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一新生艺术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9. 简析雷雨中繁漪的人物形象繁漪是一个“五四”以后的资产阶级女性,聪明、美丽,有追求自由和爱情的要求;但任性而脆弱,热情而孤独,饱受精神折磨,渴望摆脱自己的处境而又只能屈从这

22、样的处境,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她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和突出。10. 简述戴望舒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特色 对个人忧郁与爱情苦闷的抒写; 诗艺的现代追求(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传统诗艺的融合); 对日常生活诗意的寻觅和表现;情绪、意象、语言的朦胧美; 散文美的自由体诗的尝试; 语言感官化和奇幻色彩。11. 简析老舍的四世同堂中瑞轩的人物形象第三代人中大哥瑞宣既是传统的继承者,又是新文化的追求者,在沦陷的古都受尽了心灵的煎熬

23、,他有强烈的爱国心,但又背负着传统家庭长子的责任的重负,只能鼓励三弟瑞全去为国尽忠,是传统与个性追求的犹豫者。12. 简述80年代后期文学思潮的特点着眼于新格局的建立。文学的本体性备受关注。文学争论的焦点发生变化。13. 简述先锋小说的创作特点一是在文化上表现为对旧有意义模式的反叛与消解,作家的创作已不再具有明确的主题指向和社会责任感;二是在文学观念上颠覆了旧的真实观,一方面放弃对历史真实和历史本质的追寻,另一方面放弃对现实的真实反映,文本只具有自我指涉的功能;三是在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更加平面化,结构上更为散乱、破碎,文本意义的消解也导致了文本深度模式的消失,人物趋于符号化,性格没有深

24、度,放弃象征等意义模式,通常使用戏拟、反讽等写作策略。14. 简述王安忆小说的创作历程主要分三个阶段 以优美的抒情笔调,细腻地表现年轻人对理想和爱情的真诚追求,执着地表现生活中的美。1981年以后,她的创作走出了雯雯们单纯、狭小的艺术天地而进入了较为广阔的现实世界。1984年以后,她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她开始以较为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深刻的文化哲学视角观照社会历史、人的命运与情感变迁,往往站在中西文化冲突的高度来思考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及其制约下的民间生存。15. 简述新写实小说的文本特征 粗糙朴素的不明显的包含文化蕴涵的生存状态,不含异质性的和特别富有想象力的生活之流。 简明扼要的没

25、有多余描写成分的叙事,纯粹的语言状态与纯粹的生活状态的统一。 压制到“零度状态”的叙述情感,隐匿式的缺席式的叙述。 不具有理想化的转变力量,完全淡化价值立场。 尤其注重写出那些艰难困苦的,或无所适从而尴尬的生活情景。16. 简述贾平凹小说的创作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当“伤痕文学”崛起时,在其他作家纷纷揭露黑暗、倾诉苦难时,他却从另一个视角来发掘人性中美好的东西,用美丽的心灵与理想编织出绚丽的生活花环,代表作满月。当文坛走过“反思文学”阶段,向人性美和心灵美的境界进发时,贾平凹则又低吟出沉郁灰暗的晚畅等。透过人性的表现复苏,注重于对被扭曲了的性格的发掘与曝光,从而暴露了人的潜意识和病态心理。1983

26、年以后,贾平凹深入商州地区,写了一组“商州系列”的中长篇小说,作品有天狗、小月前本等。这一时期,作者以全方位的视角剖示了整个人文环境的变迁给人的心理世界带来的巨大变化,同时把笔触深入到人物的意识深层结构中去展示思想情感的冲突。17. 简述90年代散文小说的创作历程一是以汪曾祺、张中行为代表的文人散文,如汪曾祺蒲桥集。二是以余秋雨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如文化苦旅。三是以季羡林、金克木等为代表的学者散文,如季羡林的天竺心影。四是以张承志、韩少功等为代表的突出人文关怀的散文,如张承志的绿风土。五是以素素、黄爱东西等为代表的小女人散文,如黄爱东西的夕阳下的小女人。六是一些在体制外的非职业散文家的创作如钟

27、鸣、王小波等,作品如钟鸣的畜界人界。18. 简述张洁小说艺术风格的演变历程张洁作品的艺术风格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前期深沉含蓄,擅用抒情性叙述与哲理性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中期以审丑为基准,采用调侃、反讽的手法营造种种超现实的文本景观,以抒发对世界荒诞性方面的体验;近期又转而平淡超风格脱,从关注现实的激烈走向关注内心的情感感悟,呈现出另一种美学风格。纵观其创作,张洁始终是一个“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她始终以一种社会悲悯和人世俯瞰的精英姿态,传达对社会人生和女性的体验,成为80年代文学主流中不可忽视的一道景观。四论述题(结合作品是重点,有作品即给分)1. 结合作品分析呐喊、彷徨的艺

28、术特色艺术特色: 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单一模式化,实现了小说的开放性和创造的可能性,把日记、杂文、诗歌、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技巧融入小说。 对西方小说技巧的吸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高度融合。 打破了古典小说以人物彼此之间的故事为中心情节的模式,开创了以塑造人物、表现思想情感为意图的小说模式,自由安排情节。 复线结构和复调主题。在典型环境中塑造了典型人物。(阿Q、润土、孔乙己、狂人)沉郁、凝练、含蓄的语言风格。忧愤深广的悲喜剧美学风格2.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鲁迅小说的主要思想内容 关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人的精神、心理、生存问题,倡导启蒙主义,改造国民性; 反思探索了五四启蒙者的精神困境,

29、表现先知知识分子的悲剧性; 对传统封建文化的批判。3. 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论述郁达夫小说的艺术特色自我写真(大胆的自我暴露,感情率真、诚挚)。感伤的抒情,单纯的感伤抒情格调,忧郁、颓废、忏悔情绪。作品整体上的呈现出一种感伤美的自然美。结构的散文化,小说善于创造风景画,呈现出强烈的诗情画意,用瞬间万变的自然景物来创造和渲染气氛;流丽、清新的文笔。小说塑造了一个“零余者”人物序列形象(社会人生被侮辱的形象,孤芳自赏、郁郁寡欢的人物形象)。郁达夫的小说呈现出强烈的士大夫情结,有着挥之不去的传统隐逸思想。迟桂花折射出作者人生跌宕中的身心疲惫和对自然纯净境界的神往,是郁达夫后期小说的代表。4. 结合具体作

30、品分析论述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构思精巧,意象新颖。诗歌的意象化表达,对诗意的寻觅。多采用和谐温馨、和谐的古典意境来表现现代感受。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美。内在的音乐化为诗歌的旋律与节奏,诗歌具有内在音乐的和谐,旋律和节奏感与诗人情感、情绪彼此契合。词藻华美,风格清丽,呈现出明显的色彩美。(分析再别康桥:一种内心隐秘和情感的抒发。告别一段难以启齿的往事。忧郁中夹杂感伤、抒情里带有悲慽。)章法整饬,形式灵活。讲究诗歌的形式美,整齐中富于变化。单纯化人生的表现。飘逸中含着温柔,忧郁中带着潇洒。徐志摩以诗人艺术性的方式生活、恋爱,诗人的气质成就了他诗歌的美丽,但诗化的人生限制了他人生的完善,反过来他的诗歌

31、又失去了的大气。5. 评述老舍的小说创作(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要有自己的看法)纵观老舍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批判。老舍继承了鲁迅开始的关于“国民性”的思考,在某些方面还显出了自己新的开拓和特色。6. 评述沈从文的小说创作(可以用自己的话说,要有自己的看法)分湘西小说和城市小说两个部分。边城是他的代表作,也是支撑他构筑湘西世界的柱石。 从湘西走出的作家,同时广泛吸收外国文学的汁液,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手段。湘西山水的自然孕育与外在因素的激发构成了他的湘西世界,同时也逐渐构成了他的艺术风格。 重视创作主体情绪的投入,追求小说的抒情性。 丰富多样的结构

32、体式,古朴简约的语言风格。7. 结合作品分析茅盾子夜的艺术特色结构上的缜密,宏伟,具有深重的历史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网状结构,事件此起彼伏,场面纵横交错,人物众多,井然有序,纷而不乱。典型环境中典型复杂性格的塑造。调动各种艺术手段,肖像描写有款有形、心理描写于矛盾漩涡之中、细节描写富于特征、景物描写善于衬托人物心理变化。真实性:将生活的复杂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并不是生活的概念的抽象。语言:个性化和动作性,善于使用潜台词,具有客观性和朴实的特点。8. 结合作品评述钱钟书的围城(一)故事情节(二)小说的多意性内涵1、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表。写的是抗战中小知识分子的灰色人生(表层);现代

33、人对自己生命处境的哲理性沉思,人类普遍的生存困境与孤独感受(深层)。2、小说的社会文化内涵小说表现了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颠倒与冲突。表现了在现代化途中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文化价值的混乱以及人彷徨无主的精神磨难的尴尬处境。表现了西方文化在中国的失败,表现了知识界的官场化内幕。形象的表现了20世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土壤中滋生的知识分子灵魂的空虚和精神的病态。新儒林群像:满口仁义道德、满腹男盗女娼的半旧遗老李梅亭;外形木讷、内心龌龊、招摇撞骗的假洋博士韩学愈;道貌岸然、老奸巨猾,口称维护教育尊严,实是酒色之徒的伪君子高松年;混迹学界,却在情场上施展手段,争强好胜的大

34、家闺秀苏文纨。3、小说的哲理内涵小说揭示了现代与传统中国人的自我围困的主题。这种围困是广泛的:社会组织与机构(银行、大学、报馆),婚姻情感生活(方鸿渐与孙柔嘉的爱情、方鸿渐与唐晓芙、苏文纨、鲍小姐的情感纠葛游戏),文化对人的围困,日常生活对人的围困。小说借围困的主题,对人生进行了形而上的思考:生命如围城,被围困最后又一无所有的荒诞处境。是对人生虚无、荒诞的揭示。围城从具体的人生体验中超越出来,达到对普泛的人性经验的冷峻的思考。它反映的现代意识正好与时代剧变中的生命体验、情感体验产生了某种契合;它所揭示的人的事业围城、爱情围城、婚姻围城等人生万事的“围城”现象暴露了现代社会的生命困惑和精神危机,

35、具有现实的认识价值。(三)小说的艺术特点1、学识与智慧:小说是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大文章,被称为“学人小说”。2、象征与讽喻:小说的标题就是一个整体象征寓言。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与智慧的讽刺艺术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俏拔尖新的比喻,超凡脱俗的思想,洞察人生世相的智者风范,能够唤起读者的审美感受。围城意识造成了作品强烈的反讽效果,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对人生有了哲理性的认识。美国学者夏志清认为“围城称得上是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3、细腻而婉转: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渗入讽喻和喜剧,在喜剧中蕴涵悲凉气氛,是宏观的悲剧意识与微观的喜剧情趣相结合,融道德、风俗、人情的批判为一炉。通过以上分析,由此观之,围城应该是一部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9. 评述赵树理的小说创作注意:最后论述题没有给大家整理出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是因为如果考试时给出统一作品、统一分析,容易引起怀疑。其他的题基本按照老师的讲解或教材上的重点进行整理,如不小心有错误的地方大家见谅哈*.*本材料仅作参考亲们以自己整理的复习资料为主是做参考哦大家加油哈,相信6班! 毅&盟努力过,运气就不会太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