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信用社联合社成立8周之际.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2865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写在信用社联合社成立8周之际.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写在信用社联合社成立8周之际.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写在信用社联合社成立8周之际.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写在信用社联合社成立8周之际.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写在信用社联合社成立8周之际.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写在信用社联合社成立8周之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写在信用社联合社成立8周之际.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写在信用社联合社成立8周年之际站在新的起跑线上 根据国务院安排部署,农村信用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把握全国率先改革试点和深化改革试点的发展契机, 围绕国务院确定的改革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完善管理体制、明晰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落实扶持政策、改善支农服务等工作重点,以改革促发展,以服务树形象,以支农创品牌,切实加强行业政策传导、支农方向引导、金融服务指导和业务工作督导,通过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不懈的努力与追求,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八年:从1000亿到5000亿的跨越 截至8月末,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898.5亿元、4274.5

2、亿元,存、贷款增量分别是改革试点前半个世纪历史总量的4.6倍和5.6倍,存、贷款规模位居全省金融机构第三,全国信合系统前列。各项存款从500亿元到1000亿元的存款翻番用了五年时间,从1000亿元到2000亿元的再翻番用了三年时间,而跨越3000亿元、4000亿元、5000亿元三个台阶仅用了四年多时间。在这八年里,农信社的支农主力军地位逐步强化,对区域性中小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首先是支农服务项目不断增加。从传统的单纯种养业贷款拓展到了现代农业贷款,支农服务项目从国内业务拓展到了国际业务领域,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逐年提升。其次是农户贷款面不断增加。全省农信社农业贷款占全省金融机构的比重由7

3、2%上升到97%,累计农户贷款覆盖面由18%增加到51%,户均贷款由3000元增加到18000元。帮助农民增收850亿元(农户百元贷款收益达25元,数据来源于统计局)。另外,中小企业贷款总量不断增加。目前,中小企业贷款总量已经超过贷款总量50以上,近18万个小企业得到信贷支持。在这八年里,各项配套改革步伐加快。主要表现在:产权改革初见成效。全省共组建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合行)22家,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农商行)10家,已组建农村银行类机构占县级法人机构总数的44.4%。农商行产权模式的突破为企业引进战略投资、公开上市等深层次改革创造了条件。南北合作拉开序幕。全省6家农商行与8家农村合作金

4、融机构签订了南北合作协议,已经注资1.93亿元。经营机制转换成效明显。法人治理机制逐步完善,决策、监督、执行和管理机制有效建立。对员工的考核力度和对违规行为的处罚进一步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建立。员工工资从改革试点前的年人均1万多,上升到年人均7.5万元。在这八年里,农信社风险防控能力加强。全省农信社股本金余额达168亿元,较改革试点前增加了25倍。不良贷款占比,按五级分类为4.59%,按四级分类较改革试点前的36.1%下降33.5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净下降144亿元。目前,风险拨备充足率为115.07%,比2006年末上升了89.07个百分点。核销呆账贷款142亿元。与此同时,经营效益明显

5、提高。2008年末已经消化了历年亏损。2002年扭转了连续10年亏损的被动局面,当年实现盈利2.2亿元。从2003年盈利3.7亿元,到2008年盈利78.7亿元,年均增长99.3%。上缴国家税收105亿元(营业税40亿元,所得税65亿元)。 在这八年里,省联社行业服务与管理初见成效。在两级法人体制的基础上,省联社积极推进法人治理,至2005年9月,所有基层法人单位实现“三长”分设;制定规范性制度9类、200多件,每年编印规范性制度汇编;建设了全省农信社计算机中心,通过外包和自主研发的方式,开展综合业务系统和新一代综合业务系统的建设工作,同时,对部分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进行统一招标或商务谈判,帮助

6、单位节省费用约近2亿元;强化稽核和业务检查工作,开展高管人员离任稽核611人次,开展业务专项稽核49次,开展全省性的业务检查29次,排查出风险点923个,已整改875个;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全面推行省联社高管及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向全系统公开竞聘制度,指导并协助基层法人单位开展高管人员及后备干部竞聘上岗。2006年开始,组织开展新员工全省统一考试,提升队伍整体素质。目前,大专以上人员23409人,占比70,其中本科9019人,硕士147人,博士5人。实行养老保险全省统筹,统筹人员达4.2万人,有效地维护了退休人员的利益;加强资金调剂、清算业务服务,累计调入调剂资金2344.7亿元,调出调剂资金47

7、5.8亿元,累计清算资金9.18万亿元,其中农信银全国银行汇票业务占全国业务总量的91%。实现全省柜面通存通兑。重点帮助基层单位清理违规债券投资80亿元,挽回经济损失60亿元。8年来,农信社作为全国农信社改革试点的先行者、深化改革试点的推进者,面对加快改革、加快发展、加快富民的新形势,省联社紧紧围绕国务院确定的改革发展目标,抢抓机遇,励精图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行业政策传导、支农方向引导、金融服务指导和业务工作督导等行业服务及管理工作。八年:艰辛的经验探索农信社改革试点能够取得阶段性成效,农信社的各项工作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可以说,农信社正步入50多年来发展的最好时期。

8、改革试点以来,农信社经历了市场的考验、改革的艰辛、发展的喜悦。阶段性改革成效不仅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改革方向是农信社发展的保证。农信社改革发展的实践说明,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改革试点方案,坚定不移地落实各项改革措施,责无旁贷地履行支农职责,是实现全省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坚持“三农”定位是农信社发展的根本。为农服务是农信社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改革试点以来,正因为一直把加大支农力度、改善支农服务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才取得了农民持续增收、农信社持续增效的双赢效果。坚持分类指导是农信社发展的原则。坚持面对现实、尊重历史,根据省情的南北差

9、异,农情的区域差异,社情的城乡差异,实施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发展策略,是引领农信社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以人为本是农信社发展的关键。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人才强社战略作为根本大计,坚持德才兼备用人标准,突出抓好人才的培养、引进、管理和使用,着力构建创新、创优人才高地,是农信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八年:困难与挑战并存管理体制的多变给农信社发展带来一定制约。农信社管理体制从它诞生之日起几经更迭,给农信社的发展增加了一定成本,发展速度有了一定程度上延缓。2003年,国务院在充分论证、反复权衡基础上,做出把农信社行业管理权交给省级人民政府的决定。随后,绝大多数

10、省份选择了在省政府领导下组建省级联社,作为省级政府的工作平台和主要抓手,具体履行全辖农信社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职能。但是,对这一管理模式的质疑也接踵而来,省联社过渡模式的制度安排及未来改革方向的不明朗将会制约农信社的发展。发展不平衡性继续加大。就目前而言,农信社所处的环境、经营状况、管理水平差异很大。一方面全省农信社业务快速发展,总量增加显著,另一方面,县级法人单位之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人均存款最大的单位近4000万元,最小的700多万元,人均创利最大的单位60多万元,最小的7万元左右。部分单位的财务支撑能力较弱,化解风险能力不足,全省风险拨备充足率最低的单位才7不到。加之,随着国家建立

11、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战略的实施,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对农村合作金融系统传统业务的挤压,农村合作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发展的不平衡性还将进一步加剧。综合竞争能力仍然不强。网络的科技支撑不足,产品品牌尚在起步阶段。虽然发行了圆鼎借记和贷记卡,开办电话银行、短信银行等等。但受资金、人力资源、科技的限制,农信社产品品牌的开创尚在起步阶段。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包袱仍然较重。近年来,农信社在深化改革中享受了国家的利息保值贴补、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减免,通过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申请、兑付,置换了部分不良资产,但农信社尚未消化的历史形成的不良资产包袱仍然较重,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未能

12、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由于农信社电子化起步较迟,业务流程再造进展缓慢,教育培训和服务手段相对滞后,完全靠利率上浮增加收益,造成业务创新能力不强,业务品种单一,拓展后劲不足。加之激励机制不足、绩效考评措施不够完善等原因,挫伤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员工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受到制约。目前,县级法人单位在现有体制下有着充分的活力,但属于“单兵作战”,受其综合竞争能力的制约,形不成工作合力,有的单位已经跟不上当地的经济发展形势。 农信社风险防范形势依然严峻,不利于农信社经营安全和稳定的因素还一定程度存在。虽然随着银监部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农信社自身的不断努力,农信社的风险已经有所化

13、解,经营环境有所改善。但由于受经营规模、经营环境、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法人治理不到位、不系统,理事会、监事会、主任室之间,理事长、监事长、主任之间未形成有效的制衡,部分高管人员自我约束不严,时常有违法乱纪的行为发生。有的单位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内部管理不规范,至使案件时有发生。省联社行业服务还不能充分满足需要。由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法人多、层级低、产品弱、人才缺,联社从成立伊始,定位十分明确,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县级法人机构业务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广大县级法人机构的要求,按照数据大集中的工作思路,着手进行计算机系统网络建设。在此基础上,着力解决制约农信社发展的结算问题。目前,省联社已建设了覆盖全省所有营业网点的结算网络,并实现了通存通兑。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和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县级法人机构在新形势下,需要省级平台提供以信息科技为支撑、以产品开发为核心的共性服务,提供以资本合作为内容的投资咨询或委托投资的项目服务,提供以城乡市场产品对接为内容的批零业务服务等等。但省联社目前的功能定位已经难以满足县级法人机构的发展要求,需要从满足其共同的内在需求出发,建立一种专业化、高水平、高层次的公共服务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