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问题探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3090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问题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问题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问题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问题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问题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问题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问题探讨.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问题探讨会计工作作为农村信用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核算农村信用社业务,反映农村信用社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与农村信用社经营决策等重要职责,是农村信用社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存在于各项业务活动的始终,信用社会计工作也是自始至终贯穿于农村信用社业务处理的全过程。信用社会计是信用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用社会计的重要性,要求其对信用社机构经营管理活动的核算监督及其所反映的财务信息必须绝对准确,符合客观实际。但是,信用社会计也面临着复杂的外围环境和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各种风险,农村信用社目前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与会计工作有关的

2、。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近几年农村信用社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与执行会计制度不严,会计监督不力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加强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防范是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的重点。 一、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所谓信用社会计风险,就是信用社机构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以及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信用社机构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其表现形式可以从两个方面认识:(一)从会计一般原则认识信用社会计风险1、从真实性原则分析:一是会计账务处理失真,不少基层信

3、用社为了追求局部利益或隐瞒经营问题,乱用会计科目,乱摊成本,编造虚假报表,将会计工作作为其掩盖违规经营和虚报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的工具;二是信息披露不全面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如近年来农村信用社代理业务,支付服务及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发展迅速,但各信用社对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的信息披露无论从量上还是从质上衡量普遍不理想,不少农村信用社或有业务仅停留在表外附注笼统反映阶段,透明度差,风险性强,信息失真严重;三是贷款核算没能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状况。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仍多按“一遍两呆”分类法进行科目设置,难以反映贷款质量,风险的真实状况。给某些农村信用社采取贷款到期重新办理借据,以新还旧的违规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

4、留下了贷款事故隐患。2、从谨慎原则分析:一是表内应收利息核算期限过长,在我国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差,付息能力较低的现实情况下,应收未收利息挂账时间过长造成了农村信用社利息收入大幅虚增,由此农村信用社额外承担了大量税金和利润上交,(又因我国农村信用社资本普遍不足)因而农村信用社只好用吸收的存款垫付税金。这种搞超额分配,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二是巨额贷款呆账积重难返,无法核销,导致农村信用社风险高度集中,危机四伏。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呆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提取呆账准备金,对已造成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来讲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二是已造成实际损失

5、的呆账,却因手续繁琐,条件严格,难以分期摊销,同时农村信用社在利润指标的压力下普遍对打消呆账存有顾虑,从而导致呆账日积月累,风险得不到及时化解。3、从相关性原则分析:目前农村信用社的会计报表由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三者组成。从这三种报表的构成看,似乎应能满足各方对农村信用社会计信息的需求,但实际上,这套会计报表不能完全反映农村信用社当前经营上的“账款”不符的现象,使报表使用者难以据此准确判断农村信用社的实际经营状况和风险水平。同时,目前的农村信用社会计信息的采集过于注重对外的宏观会计信息,而对内向型的微观会计信息分析,反映不足;注重静态的,过去式的信息,而忽视动态联系的、尤其是可供

6、预测的会计信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相关性不强,使用价值不高,难以满足农村信用社管理部门加强内部管理,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4、从重要性原则分析:目前农村信用社会计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财务成果的形成没有得到充分揭示,如利润中包含多少应收款成分,应收款项的质量状况如何,是否形成虚假收入等披露不够;筹资渠道没有充分揭示,如农村信用社经营的负债项目多少来源于合理的筹资,有多少是依靠高成本筹资(如拆入资金),筹资成本与筹资活动是否匹配等;代管物品及抵押财产没有充分揭示。代管物品及抵押财产是农村信用社在某经营期间所拥有的一种物质保障,它可以用来抵御经营风险。而我国大多农村信用社对自己所拥有的这种保障没有很好利用

7、,一方面表现为对抵押物缺乏了解,甚至不清楚担保物的性质、价值、现状;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担保物的担保时间、担保时效了解甚少,相当多的担保因时效过期而失去保证作用。(二)从会计管理角度认识信用社会计风险1、从计划经济沿袭下来“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会计管理是导致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监控不力的重要制度因素。一方面,分级管理体制使作为经营主体的各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基层网点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来达到其目的;目前,绝大数农村信用社的会计管理系统仍维持分级管理原制,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给人为地

8、篡改会计数据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法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2、会计内部控制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是导致农村信用社风险损失加剧的一个直接原因。虽然近几年我国农村信用社对内控制度的建设有所加强,然而各农村信用社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农村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不同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但却未形成一套环环相扣的风险防范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

9、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会计内控制度、信贷业务内控制度、资金内控制度,各居一方,缺乏有机的结合,造成计划部门为筹集资金而筹集,信贷部门为扩展规模而运用资金,财务部门为资金账务处理而核算三者分立的不良局面,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资金的安全、高效运营。另一方面,随着衍生金融工具、消费信贷等新业务的不断涌现,相应的会计核算往往由相应业务主管部门自行处理,造成各部门会计内部控制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抵触,严重削弱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力度。另外,现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造成了信息技术人员与会计业务人员权责不明,交易授权密码管理过度依赖

10、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权限过大、内控乏力等一系列新的风险。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着新的严峻的考验。3、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给农村信用社风险控制增加了新的难度。目前,我国多数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工作还停留在会计核算阶段,热衷于账务处理,对于资金运动过程的监督较为淡化(表现在对现金管理、大额支付凭证的审核、财务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核往往缺乏有效的监督等方面)。对资金运转状况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和分析反馈机制等方面的工作更是与商业农村信用社的经营要求相差甚远。这是农村信用社会计部门管理上的一个严重的薄弱环节。二、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不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严格地说,即使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如果有比较

11、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仍可以将银行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管理模式,仍有一些欠缺。其一,在宏观监管方面,还需强化各银行按市场规则公平竞争。因为,地方政府的保护措施,可以使某些银行享有更多的“政策”优势。另外,对于有的银行以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为前提的竞争行为,宏观监管也缺乏有效性,表现为仅停留在事后管理的状态,从而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其二,在微观管理方面,银行的内部控制薄弱,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内控体制不顺、权利制约失衡、会计信息失真等,较易发生银行风险。(二)相对落后的会计运作手段 现代银行的发展,要求现代会计手段的配套。现代会计手段一方面表现在会计电算化的形式上,另一方面表

12、现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优化的内容上。会计电算化既可以简化会计人员的手工劳动量,加快会计信息的传递,也可以严格会计操作手段,规范会计核算程序。而后一方面对于防范银行在会计核算方面的风险尤其重要。会计核算监督制度的优化,则可以从根本上促进会计核算监督工作的完善。但在目前我国银行业,会计电算化仍较落后,应用程度不高,覆盖面不广,会计软件的开发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在会计核算监督制度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不能仅停留在满足事中、事后算账的水平上,而应该具备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的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银行风险的发生。(三)内控制度存在薄弱环节 会计工作的日常业务烦琐、环节众多,涉及大量票据结算、存贷款、联行往来、

13、账户管理、档案保管、印押章及重要空白凭证的保管及使用等,在部分业务中存在复核监督制度不被重视、制度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此外,由于近年来金融业务创新及电子化建设步伐加快,一些新兴业务的内控制度还不尽完善,有的授权授信制度未被强制执行,如计算机抹账授权制度执行不严,随意使用;有的制度建设滞后于业务发展,如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管理、网上银行等,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四)员工综合素质不够高近几年,信用社业务发展较快,新设机构网点多,而且人员编制普遍控制紧,使得会计结算人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不能达到要求。信用社员工受教育程度不高;有的网点基本上都是近年参加工作的新员工,缺少实际经验;有些员

14、工业务不熟悉,操作技能低,无法完成岗位职责的要求;有些员工法制观念淡薄,为个人或小团体利益,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操作;有些员工以权谋私、内外勾结、营私舞弊、腐化堕落等等。这些都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直接侵害银行的利益。三、防范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几点建议以上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种种表现充分说明,现代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面临许多新的风险点,承受着各种各样严峻的考验。如何有效防范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已成为搞好农村信用社经营,保持我国金融稳定的重大课题。鉴于此,笔者认为,防范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制定、落实相应的对策。(一) 建立健全的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结构和会计核算体系1、尽快

15、改变目前农村信用社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经营业务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积极稳妥改革农村信用社,优化农村信用社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2、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三级核算新体制。所谓三级核算新体制,是指全省实行由省联社、县联社、基层网点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即在省联社统一核算,统一会计管理的前提下,基层业务处理的有关信息传送到县联社进行数据处理,由县联社直接生成有关会计报表,再传送到省联社,汇总生成会计报表。这

16、种体制下省联社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等则由县联社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效率。另外,各农村信用社还可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 (二)深化农村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设1、实现内控制度、资源的优化配置。要根据农村信用社业务运作程序,建立起相应的内控责任机制,如岗位经济责任控制机制、稽核部门的日常监督机

17、制、权力制衡机制、财务监测机制等。建立科学合理的机制,必须注意树立三个观念:第一是内部控制的设计要从以防止农村信用社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为出发点。第二是树立全局观念,将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的联结,既相对稳定,又能随环境、目标的变化相应能动调整的有机整体;第三是树立信息安全观念。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已成为内部控制有效与否最为关键的一环。2、运行过程中的监控。首先,事前控制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制定及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反馈。有效的风险指标体系主要包括利率风险率、资产收益率、贷款收息率、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备付率

18、、流动比率等,分别从市场风险、资产状况、资本情况、流动性状况等方面反映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风险状况。而要使这些指标真正发挥预警作用,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会计分析和信息反馈制度。一是形成分析制度:如可采取例会形式,每月或每周对农村信用社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分析人员应来自各业务职能部门;二是开通信息反馈渠道:当会计人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发现问题对会计分析例会的分析结果持很大异议时,可直接及时向会计主管人员及农村信用社负责人反馈情况。其次,事中控制主要指对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的稳健性进行动态监控。农村信用社管理部门应树立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经营观念。制定考核指标做到考核利润与监督稳健经营并重。要将风险指标作为

19、主要责任指标之一落实到各个责任部门。考核部门可根据各种指标、数据间的相互对应关系,根据指标值与警戒值的对比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发生反馈信息,敦促、监督各有关部门及时采取措施修正。再次,事后控制是指通过完善各种现场、非现场的财务检查制度,对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等情况进行全面复核检查,例如考核各单位控制农村信用社风险责任指标的完成情况,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其中,关键是要抓好对机构负责人的考核,建立务实、全面的考核机制,对不合格的负责人,解除其负责人资格,令其待岗学习;对工作出色的负责人,予以职位的晋升和褒奖,从而全面提高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觉性。(三) 加强农村信用社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

20、示1、完善会计报表体系,加强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目前我国农村信用社会计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基本上提供了完整地反映农村信用社表内业务会计信息,但报表项目的设置较为粗糙,不足以详细地披露与农村信用社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我们可以考虑要求农村信用社在现有会计报表的基础上再单独编制一张补充报表,以使更为集中,全面,直实地披露有关农村信用社风险的信息。补充报表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短期、中长期贷款、逾期贷款及贷款方式的结构;不良资产状况,包括逾期、呆滞、呆账等问题贷款和坏账等;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或有资产和负债。

21、主要是在农村信用社现有报表组成上增加现金流量表,以补充目前报表所难以反映的相关信息,即能够向使用者提供农村信用社在会计期间内现金流量的情况,特别是能充分披露农村信用社实行权责发生制,收入、利润中含有的应收未收成份造成的收入与支出在实际收付上不对称的有关信息。这对于我们正确评价农村信用社经营成果,防范会计风险都具有重要意义。2、建立责任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各级机构报喜不报忧,隐瞒关键问题、风险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按照会计核算的相关性、重要性原则,凡对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有影响的因素和事项均以必须按制度要求由会计人员充分揭示。建立相关的责任制度,对影响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的主要因素或重要事项逐项落实相关

22、责任人,要求其对这些项目的充分揭示负责,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和奖惩来保证有关信息得到充分揭示。3、不断完善农村信用社会计科目体系。例如将逾期拆放款项及衍生金融商品交易业务、代理业务等形成的或有资产,或有负债纳入表内核算,使这些业务中所潜藏的风险得到及时,充分的揭示。(四) 进一步贯彻农村信用社会计核算的谨慎原则1、改革应收利息计提方法,消除大量应收未收利息经营隐患。笔者认为,可以在不放弃权责发生制核算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信贷资产的真实价值与账面价值确定风险损失情况,对照人民银行制订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进行连续,动态资产分类。将属于正常,关注类的应收贷款利息收入按现行的逾期半年以内的表内核算规定操

23、作;其它类则以逾期三个月为限计算应收利息。一旦超过期限,原已入损益而实际并未归还应收利息都应即时转出,从而有效避免农村信用社因收入虚增而垫缴税款、多交利润。2、提高呆帐准备金提取比例,改革提取方式,完善呆账剥离制度。首先可按照贷款风险分类的五次分类结果,计提相应比例的专项呆帐准备金,以此弥补和抵御已经识别的信用风险;其次是针对风险较大的某个地区、行业的贷款以及同样存在风险的拆放同业、融资租赁等专门计提特别呆账准备金,扩大准备金提取的比例及对象;当这几项准备金累积到一定的数额,足以抵御问题款项可能发生的呆账风险损失之后,可不再计提呆账准备金;再就是要完善呆账的资产剥离制度,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

24、,在上级主管部门认定的基础上予以资产剥离。这样做既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的损失发期摊销,又不至于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稳健经营。3、改变目前坏账准备金计提的方法可在会计核算制度中规定农村信用社应根据其对应收款项账龄和性质的分别按不同的比例计算坏账准备金。(五)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日常业务和培训中,要注重培育信用社文化,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培育信用社员工的思想、观念、意识、精神,增强信用社员工的责任感、归属感及凝聚力,激发信用社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要经常进行风险防范的教育,让信用社员工及时了解掌握与自己有关的各种金融风险的表现、特征和最新动态,时时警惕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假单据、假印鉴、假签名,

25、增强员工识假防诈的能力。2、要让结算业务人员熟悉与自己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为规定的操作规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守法、诚信、公正、协作。即以“守法”来协调信用社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自觉遵守有关法律、法规;以“诚信”来协调信用社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在处理具体业务时,对客户和自己,能以恪守信用的原则进行行为约束;以“公正”来协调信用社同业间的关系,以合法的手段公平竞争;以“协作”来协调信用社各岗位员工之间的关系,在共同目标下相互配合支持。3、要高度重视员工的思想素质教育。教育的内容不仅包括各种现代金融理论与管理专业知识和技能,也包括与金融活动相关的知识领域如经济社会、哲学、法律、艺术等知识,还

26、包括有利于推动生产力发展与社会进步的优秀思想、观念等。通过教育,可以使信用社员工现有的能力得以提高,潜在的能力得以开发,以适应现代经济、金融发展的需要。只有每一位员工都本着爱岗敬业的高度责任心对待每一张票据、每一笔业务,操作风险才能降至最低。综上所述,通过实施各项防范措施,必将抑制信用社会计风险的发生,保护信用社和有关单位的资金安全。但信用社会计风险的防范,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随着信用社业务的发展和新支付结算工具的应用,新的会计风险必然不断产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法分子利用不正当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永远不会休止,信用社的会计风险也不会停止,这是需要我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1. 李晓萍: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思考,中国会计网2006-5-232. 魏晓军:会计部位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深圳金融2004年第4期 3.朱萍: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化解,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4. 冯丽燕:论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措施,互联视窗 2005-12-85. 谢宏、宋小辉:浅谈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及其防范中国合作金融2004.66. 李瑛、林咸钢:农村信用社会计及会计风险防范,中国合作金融2004.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