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需防执行力“打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需防执行力“打折”.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银行系统论文:农村信用社需防执行力“打折”管理实践告诉我们:要强化执行力,必须防止执行过程中的“打折”现象。“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执行力“打折”现象若长期存在农村信用社的管理过程中,而各级农信社管理者又没有加以有效防止,势必造成农信社政令不畅、执行力不强甚至完全丧失的严重后果。对于点多面广员工少的基层农信社执行力“打折”现象,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在实际工作中注意识别和有效防范。农村信用社执行力首先表现为执行农信社各项规章制度的能力,因为制度是农信社管理的基石。但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却看到,上级政策、方针、指令和农信社规章制度,某些联社、农信社在执行的某个环节时常会发生“走样变形”。归纳起来不外
2、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农信社主观意识上的“打折”,就是岗位执行者对农信社的规章制度有意“曲解”或采取不正当手段使执行力“打折”。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岗位执行者把个人利益与农信社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完全错位的结果,严重危害农信社的执行力,要坚决予以纠正。另一种是非主观意识上的“打折”,比如岗位执行者文化素质较低,对农信社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有限,在执行中表现出随意性,以习惯代替制度;岗位执行者缺乏责任心,做什么事都喜欢“投机取巧走捷径”,只要完成指标任务就行,至于完成的效果、质量等漠不关心;岗位执行者制度意识淡薄,不能正确摆正利益关系,遇到“面子问题”、“亲情友情”的干扰时就会出现执行力“打折
3、”。这些都需要农信社管理者和员工加以纠正和消除。有效防止和杜绝各级农村信用社执行力“打折”,是取得农村信用社“好中求快”发展效果的关键,也是对各级农村信用管理者的一贯要求。.农村信用社的一项制度或政策措施的出台,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够让所有的岗位执行者理解的,一般情况下,需要一个从宣传告知到贯彻落实的过程,“通”则“行”,这是减少执行者因不理解而发生执行力“打折”的有效途径。“赶鸭子上架”、仓促上阵,其结果必然是执行者在场上乱踢“乌龙球”,执行走样的概率反而会增加。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农信社管理者还是要把工作做到位,把路标插好,即使岗位执行者不能完全理解,也能按照正确的方向前进。一个制度、一项规章乃至一个流程操作办法,一经确定,农信社管理者就要千方百计地维护它的严肃性,通过有效管控与严格的考核防止和杜绝由于岗位执行中的随意性给执行力造成的“打折”现象。执行力“打折”,除了岗位执行者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等因素所致,主要责任还在管理者,起码可以说明,在农信社的管理链中,某个环节发生松动或断裂。以往的宣传教育工作,只能解决岗位执行者的思想问题,而要保证农信社执行力的长期有效,关键在于农信社管理机制和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个有效的农村信用社管理模型应当是:优化的制度流程+标准的操作规范+有效的管控体系+科学的评价考核+忠实的岗位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