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21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6初中物理15个实验与练习(含参考答案).doc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3232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3.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2021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6初中物理15个实验与练习(含参考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上海市2021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6初中物理15个实验与练习(含参考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上海市2021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6初中物理15个实验与练习(含参考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上海市2021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6初中物理15个实验与练习(含参考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上海市2021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6初中物理15个实验与练习(含参考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2021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6初中物理15个实验与练习(含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2021年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6初中物理15个实验与练习(含参考答案).doc(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考物理备考复习资料汇编:专题16 初中物理15个实验初中物理按照实验类型可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直接测量性实验实验一用天平测质量实验二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三用电流表测电流,用电压表测电压第二部分仪器的使用实验四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第三部分间接测量性实验实验五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六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七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第四部分验证性实验实验八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实验九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五部分探究性实验实验十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十一探究二力平衡条件实验十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十三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十四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十五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第一部

2、分直接测量性实验实验一用天平测质量实验目的:会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正确调节使用电子天平。实验器材:电子天平、烧杯、水等。实验步骤:1.将电子天平放水平桌面,通电后,按键进行_。 2.将空烧杯放于天平上,读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0克。 3.取下烧杯,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再测出此时的质量,如图3所示。4.计算出烧杯内水的质量为 克。图3【答案】清零,23。【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 “测量水的质量”,当把空烧杯放入天平上,电子天平由于未去皮,所以烧杯内水的质量为43克20克=23克。练习题1(2019普陀期中)图2中的电子天平可以测量物体的 ,此时示数为 千克。 图2 克 【答案】质量,0.0178。

3、【解析】电子天平是测物体的质量的仪器,其示数以克为单位;因为1千克=1000克,所以17.8克=0.0178千克。2(2019金山期中)如图15甲的电子天平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1) ,以下实验中需要电子天平的是(2) (选填字母); (a)测定铜块的密度;(b)验证阿基米德原理;(c)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15【答案】质量,(a)(c)。 【解析】电子天平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质量,测定铜块的密度与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都需要天平测质量。3(2019长宁区二模)电子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下面摘录了电子天平使用说明书中的部分段落,请仔细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a去皮b校准:当首次使用新购

4、进的天平、存放时间较长、位置移动或环境变化时,都必须对天平进行较准。 将容器放在天平上; 显示质量; 先按去皮键,天平显示0.00g; 显示器出现CAL-200闪烁; 在秤盘上放“200g”校准砝码,等待几秒后显示“200.00g”,校准结束。 点击去皮键,示数清零; 倒入液体,直接显示液体质量; 容器和液体全部撤去,显示负值。小明在实验室调配盐水,他按照以下顺序操作:(a)清零;(b)将烧杯放置在天平托盘上,示数为32克;(c)按去皮键;(d)放入盐,天平示数为12克;(e)按去皮键;(f)倒入清水,天平示数为120克。则所配置的盐水总质量为_克。如果某一石块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为150克,将

5、其和电子天平一起运往月球,在月球上电子天平再次校准后,使用该电子天平测得石块的质量比在地球上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132;(2)不变。【解析】将烧杯放置在天平托盘上,示数为32克时,按去皮键;所以放入盐以前已经去皮,电子天平示数12克为盐的质量;倒入清水前已去皮,天平示数为120克是清水的质量,所以盐水总质量为12克+120克=132克。石块在地球上测得的质量为150克,将其和电子天平一起运往月球,在月球上石块的质量不变,使用该电子天平测得石块的质量比在地球上也不变。实验二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等。(a)

6、 图4 (b)【实验步骤】(1) 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力的方向调零)。(2) 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分度值。(3)测量时拉力方向应沿弹簧伸长的方向。【实验记录】练习1如图4(a)所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牛,最小分度值为_牛,指针所指的示数_牛。图4(b)所示的弹簧测力计使用前应该沿_调零,所用拉力的方向应沿 方向,此时它的示数是 牛。【答案】05;0.2;2.4;水平方向;水平;3.4。实验三用电流表测电流 用电压表测电压一、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目的】用电流表测电流。【实验器材】电源、电键、小灯泡2个、电流表、若干导线等。【实验步骤】1.测量串联电路中A、B、C三处的电流

7、(图5)。(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电流表串联起来,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2)注意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在未知电流大小时,电流表选择03A量程。(3)分别测量串联电路中a、b、c三处电流的大小并记入表中。(4)改变电源电压或换用其他小灯泡,再做几次。 图5实验序号A处对流(A)B处对流(A)C处对流(A)1 2 3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2.测量并联电路中a、b、c三处的电流(图6)。实验序号a处对流(A)b处对流(A)c处对流(A)1 2 3 (1)测量a处电流大小并记入表中。(2)测量b处电流大小并记入表中。(3)测量C处电流大小并记入表中。(4

8、)改变电源电压或换用其他小灯泡,再做几次。【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二、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目的】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器材】电源、电键、电阻2个、电压表、若干导线等。ABCD图8SL1L2EF图7【实验步骤】1.测量串联电路中AB、BC和AC处的电压(图7)。(1)将电源、电键、电阻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2)将电压表与电阻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表的示数。(4)分别测量串联

9、电路中AB、BC、AC两点之间的电压大小(图7)并记入表中。(5)改变电源电压或其他小灯泡,再做几次。实验序号AB两端电压UABBC两端电压UBCAC 两端电压UAC1 2 3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2.测量并联电路中AC、BD和EF处的电压(图8)。(1)将电源、电键、小灯泡连接在电路中,连接过程中电键处于断开状态。(2)将电压表与小灯泡并联连接,在连接过程中,电压表的正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负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在未知电压大小时,电压表选择015V量程。(3)闭合电键,观察电压表的示数,确认是否需要改变电压表的量程,然后记下电压表的示数。(4)分别测量

10、串联电路中AC、BD和EF两点之间的电压大小(图8)并记入表中。(5)改变电源电压或其他小灯泡,再做几次。实验序号AC 两端电压UacBD 两端电压UbdEF 两端电压Uef1 2 3 【实验结论】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三、练习题1图9所示为小明同学做“用电压表测电压”实验的电路,其中一部分尚未连接好,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中连接,使电阻R1和R2串联,电压表测R2两端的电压。若要继续研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他还应继续测量 以及 两端的电压,然后归纳得出结论。图10 SR1R2 图9 3 15VSR2R1【答案】电源;R1。2小沈和小李一起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特点”的实验。 实验电

11、路如图10所示,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 电流,为得出并联电路电流特点,他们还需要测 电流。 小沈指出:若要得出普遍的规律,应当进行多次实验。操作方法是: 。 小李认为:若再添加一个电键和一根导线,就可以不更换电流表位置,而通过电键的断开与闭合直接测得干路和各条支路的电流,从而得出并联电路电流特点。请在虚线框中画出该电路图 。【答案】干路;R1 和R2;更换支路中的电阻R1 和R2;略。3某同学用实验“探究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提出问题:在如图11所示的串联电路中,电路中AB、BC、AC两点之间的电压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图11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按图11所示的电路图连接电路。把电压表分别接入到

12、电路中的AB、BC、AC两点之间,闭合电键S,测出它们的电压,填入下表。为了防止偶然因素的影响,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重复上面实验步骤。方法一:改变电源电压;方法二:更换电阻R1、R2,或其中一个电阻(阻值不同) 。 实验序号AB两端电压UABBC 两端电压UBCAC两端电压UAC11.01.02.021.41.52.932.02.14.0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必须 。上面设计的表格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表格补充完整后,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后面两次实验是采用 重复进行的(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分析表格中数据,可以得出结论: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是:串联电路两端的

13、总电压等于。【答案】 断开;“缺少单位”或“缺少列UabUbc”;方法一,各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之和。4某班级同学做“探究并联电路的规律”实验,所用器材包括电源(6伏)、电键、若干已知阻值的电阻、电压表、电流表和若干导线,他们首先按图12所示的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通过探究得到并联电路各电阻两端的电压都等于电源电压。在继续探究过程中,多次改变R1 和R2的阻值,并将电流表分别接到A、B、C处,测出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通过电阻R2的电流I2,以及并联电路中的干路电流I。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R1()R2()I1(A)I2(A)I(A)120600.30.10.4220300.30.20

14、.5320200.30.30.6430150.20.40.6560120.10.50.6R1R2SABC图12 分析比较表中I1、I2和I的数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1、2、3的第二、三和六列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并联电路中,当一条支路中电阻一定时,干路电流 。 分析比较表中实验序号4和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序号5中的两个并联电阻 (选填“能”或“不能”)替代序号4中的两个并联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理由是: 。 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中I1、I2与R1、R2的关系,可得到的结论是: 。【答案】 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条支路电流之和。

15、 随另一条支路中电阻增大而减小。 能。电压相同,序号5中干路电流与序号4中干路电流相同。 并联电路中,各条支路中电流根据支路电阻的大小按反比例分配。5. (2020杨浦一模) 在“探究并联电路特点”的实验中,班级同学根据如图18所示电路进行实验,三组同学通过实验获得的数据分别填入下表中。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初步结论是: (8) 。某同学看了数据后认为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的数据是错的,只有第三小组的数据是对的。你是否同意该同学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9) 。实验组号电源电压U(伏)L1 两端电压U1(伏)L2 两端电压U2(伏)第一组65.55.5第二组2.82.42.4第三组4.54.54.5

16、SVVVL2L1图18【答案】(8)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9)不同意,与电源并联的电压表测量的是电源电压,而另外两个电压表并联在灯两端,电流通过电线及开关,由于电线及开关有电阻,会分掉一部分电压,所以灯两端的电压要低一点。(本题考查科学态度)。第二部分仪器的使用实验四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实验器材】滑动变阻器、小灯泡、电流表、开关、电池组、导线若干。【实验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PS图16LA1、滑动变阻器铭牌上所标电阻值与电流值的意义:如“20、2A”,“20”表示 。“2A

17、”表示 。 【答案】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值为20,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2A。2、滑动变阻器的正确连接方法:要串联在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接线柱选择原则: “一上一下”。3、使用注意事项电路中电流不能超过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否则会烧坏变阻器。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置于阻值最大端(保护电路)。4、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保护电路,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损坏电路元件;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进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练习题1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中,如图13所示,要使滑片向右移动时,通过它的电流变大,需把另一导线连在 (选填“A”、“B”或“C”)接线柱,这是通过改变

18、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 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答案】B;长度。2某同学在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实验。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 状态(选填“闭合”或“断开”)。在实验中该同学有一根导线忘记连接,请你在图14中用笔画线作为导线补上使之成为一个正确电路。当滑片向左移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值将 ,电流表的示数将 。(均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断开;变小;变大。3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电流”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实验器材如图15中所示。请你设计电路,要求:闭合电键后,小灯发光,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自中点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不断变小。在方框中画出你设计的电路图

19、。 在连接电路时,电键应处于 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电流表应 (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A图15电池 电键小灯 滑动变阻器 电流表 导线【答案】断开;串联。4在“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实验中,小张同学依照图16电路图正确连接器材,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一端,闭合电键S后,两电表都有示数;但移动滑片时,两电表示数都不变化。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答案】第一种可能是:滑动变阻器金属棒两端的接线柱同时连入电路;第二种可能是:滑动变阻器电阻线圈两接线柱同时连入电路。图17SL 3 15V 0.6 3APS图16LA 5在“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中,所用电源的电压为

20、4.5伏。小灯泡L标有“3.8V”字样,滑动变阻器标有“1 20”字样。小王设计的电路如图17所示,其中还有一根导线尚未连接,请用笔线代替导线在图17中正确连接。小张同学按图17正确连接电路,闭合电键时,观察到灯泡L闪亮一下后立即熄灭,原因可能是_。【答案】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不是最大值。第三部分间接测量性实验 实验五测定物质的密度一、测定固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金属块等。实验序 号质量( g)体积(cm3)密度(克/厘米3)密度平均值(克/厘米3)1 2 3 【实验原理】=m/V【实验步骤】设计表格,记录数据。用天平测出金属块的质量m

21、。图1在量筒内放入能浸没金属块的水,记下体积为V1。用细线系好金属块,放入量筒内,用量筒测出金属块与水的体积V2。把金属块擦干净,重复步骤2、3,再做两次实验,把数据填入表中。计算金属块的密度:=m/V =m/V2V1计算金属块密度的平均值。二、测定液体的密度【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液体、烧杯等。【实验原理】=m/V【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液体的质量m1;把烧杯内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内;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重复步骤2、3,再做两次实验,把数据填入表中。计算液体的密度:=m/V = (m1m2)/V计算液体密度的平均值。三、练习题

22、1. “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_,它属于_测量(选填“直接”或“间接”)。物体的质量可以用_来测量。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出 ,形状不规则的小物体或液体的体积可以用_或_等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 m / V,“间接”,电子天平,量筒或量杯。【解析】“测定物质的密度”的实验原理是 = m / V,它属于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可以用电子天平来测量。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出,形状不规则的小物体或液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等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出。2. 如图所示的仪器名称叫做_,它的量程为_,最小分度值为_,所测量固体的体积为_。【

23、答案】量筒,050毫升,2毫升,20毫升。【解析】这是量筒,它的量程为050毫升,最小分度值为2毫升,所测量固体的体积为20毫升。3在“测量石块密度”的实验中,小刘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实验目的:测量石块的密度。实验器材:天平、量筒、细绳、水。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把电子天平放在 ;把电子天平点击去皮键,示数_后,测出石块的质量为50.6克; 在如图(a)所示的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用细线系住石块慢慢放入水中后,其水位上升如图(b)所示,则石块的体积为 厘米3;石块的密度为 千克米3。 (a) (b)【答案】 = m / V,水平面上,清零,20,2.53103千克

24、米3。【解析】实验原理为 = m / V,使用电子天平时,应该放在水平面上;把电子天平点击去皮键,示数清零后,才可以测出石块的质量。石块的体积为80毫升-60毫升=20毫升=20厘米3;石块的密度为 = m / V=50.6克/20厘米3=2.53克/厘米3=2.53103千克米3。4. 为测量一块不规则矿石的密度,小王同学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实验名称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矿石的密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水、细线、小矿石。 实验步骤:1用天平测出小矿石的质量55克。 2在量筒中倒入 的水,记下水的体积80毫升。 3用细线系好小矿石,将其浸没在

25、量筒的水中,记下水面的刻度98毫升,小矿石的体积为 。4小矿石的密度为 。 【答案】实验目的, = m / V,适量,V1- V0.【解析】该实验报告第一项需写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为 = m / V,在量筒中倒入“适量”水,理解为当把矿石浸入时,既能浸没同时水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刻度。小矿石的体积为V=98毫升-80毫升=18毫升=18厘米3,密度为 = m / V=55克/18厘米3=3.1克/厘米3。5. 为了测量盐水的密度,小明和小王两位同学各自设计了实验的方案:小王设计的方案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V;用托盘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2

26、;根据公式(m1m2)/V求出盐水的密度。小明设计的方案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将烧杯中的盐水部分倒入量筒中,测出倒入盐水的体积V;用托盘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根据公式(m1m2)/V求出盐水的密度。请判断:小明的方案_,小王的方案_。(均选填“正确”或“错误”) 请写出两位同学方案最主要的差异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_【答案】正确;正确。两位同学方案最主要的差异在盐水体积的测量上,小明的方案测出的结果更精确。【解析】小明的方案中,盐水的质量为m=m1-m2,盐水的体积为V,所以盐水的密度为=(m1-m2)/V;小王的方案中,将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量体积的时候,玻璃

27、杯壁上一定沾有部分盐水,从而导致所测体积偏小由公式 = m / V可知,在质量m一定时,体积V偏小,密度将偏大;两位同学方案最主要的差异在盐水体积的测量上,小明的方案测出的结果更精确。6某同学测量一块不规则瓷片的密度,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图24图25 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测出瓷片的质量为32克。 他发现瓷片放不进量筒,改用如图24所示的方法测瓷片的体积:a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把瓷片浸没,在水面到达的位置上作标记,然后取出瓷片。b先往量筒中装入40ml的水,然后将量筒的水缓慢倒入烧杯中,让水面到达标记处,量筒里剩余水的体积如图25所示,则瓷片的体积为 厘米3。 瓷片的密度为 克/厘米3。【答

28、案】 14;2.29; 7小李和小崔同学选用托盘天平(带砝码)、量筒和烧杯等实验器材测量食用油的密度,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小李的方案小崔的方案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m(9) ;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1将天平置于水平实验桌上,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 (10) 。 完成上述两个方案中空白

29、处的填空。 交流方案时,发现小崔的方案中有一处错误,请你帮助指出并更正: 。 更正错误后,比较两个方案,你认为 方案测得的密度会偏大,理由是 。【答案】 m2m1;(m1m2)/V。 第1步骤中,调节平衡螺母前游码应该移到左端零刻度处。小李。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时,会有一部分油倒不干净,测出的食用油体积偏小,使得测得的密度偏大。实验六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伏安法测电阻)一、实验目的: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二、实验器材:待测电阻Rx,电压表,电流表,电池组,电键,滑动变阻器和导线若干。三、实验原理:R= U/I。四、电路图(实验电路图与实物图如下):图1图2 A B 3 15V 0.6 3

30、ASRX五、实验步骤:根据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连接电路时要 断开 电键;闭合电键之前,为了保护电路,需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 最大。闭合电键,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改变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及通过待测电阻Rx的电流,记下对应的电压值和电流值若干组。根据R=U/I,计算出几组电阻的大小,最后求出电阻的平均值。6数据表格设计:(请把第一行的最后两列填完整) 物理量实验序号电压Ux (伏)电流Ix(安)电阻(欧) 电阻平均值(欧)123 六、实验要点(1)该实验进行三次测量的目的是求平均值,减小误差。(2)滑动变阻器的作用:闭合电键时滑片移到阻值最大端,是为了保护电路;实验过程

31、中,移动变阻器的滑片是为了改变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3)闭合电键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处于阻值最大位置。七、练习题1 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明同学按图27连接电路进行实验。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用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W 2A”字样。 在闭合电键S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图中 端。(选填“A”或“B”)AVSPRXAB图27物理量序号电压(伏)电流(安)电阻(欧)电阻的平均值(欧)11.70.1422.530.36 他实验步骤正确,闭合电键后,观察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序号1中。接着,他移动滑片到中点位置(即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10欧),将电压表的示

32、数2.5伏记录在序号2中。当他将滑片移动到A端时,将电流表的示数0.36安记录在序号3中。请在上表中将该同学尚未记录的数据填写完整,并计算出电阻值。 (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物理量序号电压(伏)电流(安)电阻(欧)电阻的平均值(欧)11.70.1412.112.322.50.212.534.50.3612.5【答案】 B;2 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连接电路时电键必须处于 (9) 状态(选填“断开”或“闭合”)。现有待测电阻Rx、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电键、若干导线和多节干电池,小李按照图28(a)所示的电路正确连接电路,在闭合电键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

33、 (10) (选填“A”或“B”)端,闭合电键后测得Rx两端的电压是4伏,电流表示数如图28(c)所示是 (11) 安,计算此时电阻Rx的阻值是 (12) 欧。实验时要测量多组数据,以便将计算结果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13) 。图17(a) (b) (c) A按照图28(a)所示的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B按照图28(b)所示的电路,多更换几个相同的待测电阻Rx; C按照图28(b)所示的电路,改变串联干电池的节数; 【答案】(9)断开 (10)B;(11) 0.2A;(12)20欧;(13)A、C3(2019浦东新区一模)在“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元

34、件均完好,电源电压为1.5伏的整数倍。他们正确串联实验器材,将滑片置于变阻器的一端,并将电压表并联在电路中。闭合电键后,观察到电压表如图9(a)所示;然后移动滑片,当滑片恰好在中点时,电压表示数增大了0.4伏,电流表的示数如图9(b)所示;当滑片移到另一端时,电压表示数变为3.0伏,电流表示数变为0.36安。根据以上信息,请证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欧: 。待测电阻的阻值为 欧。(计算电阻时,精确到0.1欧)图9(a)(b)V315A0.63【答案】滑片在中点时,U滑= U- Ux=3伏-2.3伏=0.7伏,R滑=U滑/I=0.7伏/0.28安=2.5欧;8.4欧。【解析】变阻器的滑片从一端

35、移到另一端时,电流表与电压表示数均在增大,因此电压表并联在待测电阻两端;且当滑片移到另一端时(R=0),电压表示数变为3.0伏,因此电压表选用03伏量程;刚闭合电键时电压表示数为1.9伏,滑片在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1.9伏+0.4伏=2.3伏;电源电压等于滑片在另一端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伏,即U=3伏。 滑片到另一端时电流表示数为0.36安,因此电流表选用00.6安量程,在中点时电流表示数为0.28安;滑片在中点时,U滑= U- Ux=3伏-2.3伏=0.7伏,R滑=U滑/I=0.7伏/0.28安=2.5欧,所以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欧; 计算三个待测电阻的阻值:刚闭合电键时,电路中电流I1=U

36、R/R大=(3伏-1.9伏)/5欧=0.22安Rx1=U1/I1=1.9伏/0.22安=8.6欧;Rx2=U2/I2=2.3伏/0.28安=8.2欧;Rx3=U3/I3=3伏/0.36安=8.3欧;电阻的平均值为x =(Rx1+ Rx2+ Rx3)/3=8.4欧 图17 图18(a) 图15 (b) 图164(2018金山一模)甲、乙两位同学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两位同学所用器材完全相同,电源电压为6伏,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0欧,滑动变阻器标有“20 1.5A”。(1)甲同学按照10(a)所示电路图正确连接电路,在闭合电键前,他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 (选填“A”或“B”)端。

37、(2)甲同学闭合电键,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两电表示数如图18(b)所示,由此可知:电压表示数为 伏,电流表示数为 安。VAARxPR2SV(a) 图10 (b)0120510153A012300.20.40.6A B(3)甲同学继续移动滑片获取多组数据,其目的是 。(4)乙同学将测得的三组数据记录在下表中,甲同学发现乙同学的实验数据存在问题,请你判断甲同学说的是否正确 (选填“是”或“否”),并简述你的理由: 。物理量实验序号电压(伏)电流(安)电阻(欧)电阻平均值(欧)110.1/23.50.34/340.42/【答案】(1)B。(2)2.2, 0.24。(3)多次改变被测电

38、阻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以便取平均值减小误差。(4)是。【解析】(1)由图知,滑动变阻器的下面接了左边的A接线柱,所以在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至最右端即B端,使其阻值最大;(2)甲同学闭合电键,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源电压为6伏,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0欧,滑动变阻器标有“20 1.5A”。电路中最大电流约为:I=U/R=6伏/10欧=0.6A,则电流表量程应为00.6A,所以电流表示数为0.24A;待测电阻两端电压:Ux=IR电阻=0.24A10=2.4V,电压表量程应为03V,所以电压表示数为2.2V;(3)甲同学继续移动滑片获取多组数据,其目的是多次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及通过的电流,以便取平均值减小误差;(4)由题意,电源电压为6伏,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0欧,由实验序号1可知,三次实验最小电流为0.1安时,Ux=1V,变阻器两端的电压UR=6伏-1伏=5伏,变阻器的最大阻值R大=U/I=5伏/0.1安=50,题意中滑动变阻器标有“20 1.5A”,最大值小于50,故序号1数据不可能存在;或根据题目数据可计算当变阻器R2为最大值20欧时,Rx1两端电压最小为2伏,所以序号1数据不可能存在,应重新实验。5(2018宝山一模)根据“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的实验,完成下列要求。 实验原理_。 请依照图13电路图,用笔画线替代导线将图13所示的实物连接完整,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