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4133296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的色散》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的色散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1. 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站在旁边的摄影师将看到( )A.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香蕉呈黑色B.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香蕉呈黑色C. 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红色D. 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香蕉呈黑色2. 在“五岳”之一的泰山上,历史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光的直线传播B. 小孔成像C. 光的反射D. 光的色散3. 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

2、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但遵循光的反射定律B. 图乙中,树荫下的圆形小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4. 下列现象不是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出现各种色光B. 雨过天晴后天空出现彩虹C. 早晨看到日光下的露珠呈五颜六色D. 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5. 如图,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射到贴有红纸的光屏上,则光屏上会出现的现象是() A. 有各种颜色的光B. 只有红光C. 有红光和白光D. 除红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6. 我国多地出现日晕

3、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高空,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晕”。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太阳光是白光B. 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C.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D.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7. 如图是色光三原色示意图,图中区域1、区域2分别应标注( )A. 绿色、白色B. 黄色、白色C. 绿色、黑色D. 黄色、黑色8. 雨后天空悬浮有大量的细小水珠,有时在阳光照射下会出现彩虹。对彩虹的认识正确的是()A. 小水珠对太阳光的反射形成B. 彩虹是太阳在空气中的虚像C. 小水珠对太阳光的折射形成D

4、. 彩虹是七色光在水珠中的实像9. 关于图的四种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甲的看不清黑板右端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形成的B. 图乙的白光经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色光,故只用红绿蓝三种色光不能混合成白光C. 紫外线验钞机工作时发出的紫光是紫外线D. 用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10. 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 B. C. D. 11. 下列不是红外线应用的实例是()A. 空调器的遥控器B. 适当地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C. 利用“热谱图“帮助大夫诊断疾病D. 步枪瞄准器上的夜视仪12.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属于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5、A. 响尾蛇导弹B. 医用“B超机”C. 验钞机D. 夜视仪13. 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人们研究发现其中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后,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这三种色光分别是()A. 红、绿、蓝B. 橙、黄、绿C. 黄、紫、蓝D. 绿、蓝、黄14.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 透过树丛的光束B. 平面镜中蜡烛的像C. 用鱼叉叉水中的鱼D. 透过三棱镜的太阳光15. 在没有其它光照时,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红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是()A. 全身呈绿色B. 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C.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紫色D.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16. 小明在人民公

6、园的湖边树荫下乘凉,想到了所学的物理知识。其中合理的是()A. 树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发出了绿色的光B. 小明靠近湖边,湖中的“自己”会变大C. 小明看到湖水中的鱼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深D. 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17. 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 雨后天空出现彩虹B. 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C. 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D. 斜插人水中的筷子“弯折”18. 在各种色光中,被称为三原色光的是()A. 红、绿、蓝B. 红、黄、蓝C. 红、黄、绿D. 黄、绿、蓝19. 下列四种情境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 天边的彩虹B. 倒映在水中的山C.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D. 地上的影

7、20. 关于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B. 声呐是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C. 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D. 高压锅是利用大气压强来工作的21. 下列光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的是A. 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C. 柳树在水中的倒影D. 雨后天空的彩虹22. 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 “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这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B. 光发生漫反射时,反射角有时不等于入射角C. 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花,是因为花能发出黄色的光D. 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

8、.0分)23. (1)小明在浴室中洗澡时,看到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他猜一根是热水管,一根是冷水管,但他又怕烫着而不敢摸,请你帮他判断出有水滴的那根是 _.你判断的理由是 (2)如图,小明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后,可以测得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并且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白霜。白霜的形成是_现象。由此想到寒冬玻璃上的“窗花”出现在_(选填“室内”或者“室外”)。(3)我市空气质量逐年好转,往年难得一见的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_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相同/不同)的(4)老师在课堂上将“碘

9、锤”放到沸水中,可以观察到只有紫红色的气体生成,这是由于碘吸热发生了 _;由于碘的熔点是113.5明显高于水的沸点,沸水中碘肯定不会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学们体验到碘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5)如图所示,一名游客行走在玻璃栈道上,栈道上映出了她美丽的“身影”,若游客的身高是1.65m,则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_m;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24. 如图所示,这是牛顿曾经做过的光的色散实验。实验中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可以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10、1)A处应该是_光,B处应该是_光。该实验说明:我们平时看到的自然光是由_混合而成的。(2)在该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放在_(选填“A”或“B”)外侧的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_,其主要特性是_效应强。答案和解析1.【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以及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所决定的,其它色光照在它上面时全部被吸收;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色决定。【决定】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及黄色香蕉: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

11、故瓷盘呈现红色;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黄色香蕉,吸收红色的光,没有光线进入人眼,故呈现黑色,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2.【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色散具体现象的分析能力,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经过色散现象后,可以看到多种颜色的光。【解答】看到五彩缤纷的光环,说明发生了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3.【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色散以及漫反射的理解与掌握,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1)一束平行光射到粗糙的物体表面时,

12、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应用的实例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从上往下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种现象称为光的色散,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不同颜色的光折射时的偏折程度不同;(4)平面镜成像时,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进入人的眼睛。【解答】A.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树荫下的圆形小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太阳的像,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白光通过三

13、棱镜时,因为不同颜色的光通过玻璃时偏折的角度不同,白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平面镜成虚像,虚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虚像不会发出光线,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4.【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光的色散是太阳光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解答】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出现各种色光,雨过天晴后天空出现彩虹,早晨看到日光下的露珠呈现五颜六色,这些现象都是太阳光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都属于光的色散;彩色电视机荧屏上呈现各种颜色是由红、绿、蓝三色光混合而成的,故ABC不符合题意

14、。故选D。5.【答案】B【解析】【分析】(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2)白色物体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不透明物体只反射它的颜色的光,其它光被吸收。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其所能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知道并理解上述知识是解题关键。【解答】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但若照射到红纸上后,由于红纸只能反射红光,所以红纸把红光反射回来,把其他的色光都吸收了,故光屏上只有红光。故选B。6.【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白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即太阳光

15、照射到卷层云中的冰晶时,发生色散。太阳光是复色光,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本题考查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掌握情况,需要加以强化记忆。【解答】A.太阳光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合光,是白光,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折射分解为七色光,故C错误,符合题意;D.太阳光能穿过云层在小冰晶上发生折射,看上去在太阳的周围出现一个圆圈,由内而外呈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就是光晕,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7.【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色光的三原色和色

16、光的混合,记住红、绿、蓝三种色光等量混合得到白光是解题关键。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红、绿、蓝三色光混合在一起可得到白光。【解答】实验表明:自然界中的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无法用其它颜色的光混合而成,而其它颜色光可用红、绿、蓝光适当混合而得到,红、绿、蓝三种色光等量混合得到白光;故图中区域1和2分别应标上绿色、白色,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C【解析】【分析】复色光分解为单色光而形成光谱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彩虹的出现是由于光的色散。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是考查的重点,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解答】小水滴相当于三棱镜,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

17、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9.【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几种光现象,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平时要多观察多思考。(1)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还能平行反射,镜面反射的反射面的平而光滑的;漫反射是平行入射的光线经反射面以后不能平行反射,而是射向四面八方,漫反射的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2)白光是复色光,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组成白色;(3)紫外线是不可见光,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4)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

18、红外线的数量不同。【解答】A.黑板右端“反光”是因为黑板发生了镜面反射,黑板反射的光线比粉笔字反射的光线强,使人无法看清黑板上的字,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白光是复色光,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混合组成,也可由色光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紫外线是不可见光,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因为温度不同的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数量不同,所以红外胶片拍摄的“热谱图”可以反映人体不同位置的温度,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0.【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光现象,属于基础题;熟悉生活中的光现象是解题的

19、关键;直线传播现象有影子、激光准直等;光的反射现象有水中倒影、照镜子等;光的折射现象有水中的筷子弯折、池水变浅等;光的色散现象有彩虹、三棱镜分解阳光等。【解答】A.激光束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A不符合题意;B.阳光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的光带,属于光的色散,故B符合题意;C.小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D.水中的筷子弯折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B【解析】解:A、红外线具有遥控作用,故A不符合题意。B、紫外线可以促进人体维生素合成,故B符合题意。C、红外线的热效应比较强,人体病灶的地方比正常的地方温度高,辐射红外线强,医生便于发现疾病。故C不符合题意。D、

20、“夜视仪”利用的是红外线的热作用强的特点;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光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2)光谱上紫光以外的光称为紫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的有杀菌的作用,制成消毒灯;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紫外线能合成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本题考查的是红外线的知识,做题时根据红外线的特性做题,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能力强。12.【答案】C【解析】【分析】紫外线具有化学作用强、生理作用强、荧光效应强的特点,根据这样的特点在生活中的应用来判断此题。红外线:光谱中红光之外的部

21、分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也不停地吸收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解答】A、响尾蛇导弹是利用红外线的原理来工作的,故A错误;B、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B超就说明这一点,故B错误;C、紫外线有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可以做成验钞机,检验钱的真伪,故C正确;D、红外线热作用强,一切物质不停地辐射红外线,高温物质辐射红外线强,因此制成红外线夜视仪,可以用在军事上,故D错误;故选C。13.【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的三原色,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红、绿、蓝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解答】有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色光,这三种色光就是光的三原色,它们分别是红光、绿光、蓝光。故

22、选A。14.【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A.透过树丛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

23、线传播的,故与题意不符;B.平面镜中蜡烛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C.从水中鱼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用鱼叉叉水中的鱼时应向下查,故与题意不符;D.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符合题意。故选D。15.【答案】D【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颜色的题目,容易解答。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解答】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上衣能反射各种色光,所以绿光照到白色上衣上,能反射绿光,

24、所以是绿色,红裙子只能反射红光,不能反射绿光是,所以是黑色,故D正确。故选D 。1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几种光现象及颜色,注重了物理和生活的联系,考查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1)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2)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倒立等大的虚像;(3)从鱼出来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4)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解答】A.树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它反射了绿色的光,故A错误;B.水中出现小明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水中的“小明

25、”是岸上的小明的虚像,两者大小相等,故B错误;C.水中的鱼反射的光线穿过水面,折射进入人眼,此时光线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即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是鱼经水面折射所成的虚像,且虚像在实际鱼的上方,所以从岸边看到水中“鱼”的位置比鱼实际位置要浅一些,故C错误;D.太阳光能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所以太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合而成的,故D正确。故选D。17.【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通过几个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考查了对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的理解,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

26、、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物体在阳光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故B符合题意;C、玻璃幕墙对阳光发生镜面反射造成了“光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偏折,看上去好像在水面

27、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答案】A【解析】解: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选:A。根据对于色光三原色的认识来作答。此题考查了色光的三原色,是一道光学基础题。19.【答案】B【解析】【分析】此题通过不同的现象考查了学生对光的反射、光的直线传播及光的折射的理解,在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并要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物理现象。(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

28、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A.天边的彩虹,是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折射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B.倒映在水中的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紫外线的应用、回声和液体沸点与气压

29、的关系,属于基础题;紫外线的应用有验钞机、杀菌等;回声的应用有声呐装置、倒车雷达等,它们都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个道理工作的。【解答】A.验钞机是利用紫外线来工作的,故A正确;BC.声呐装置、倒车雷达都是利用超声波通过回声定位来工作的,故BC正确;D.高压锅是利用锅盖不漏气,从而增大锅内的气体压强,使水的沸点升高,煮东西更快,故D错误。故选D。21.【答案】D【解析】解:A、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与题意不符;B、人在阳光

30、下的影子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与题意不符;C、柳树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与题意不符;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所以说雨后的天空出现彩虹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解答此题要明确:混合光分散为单色光的过程叫光的色散;色散的特点是形成了光带。此题考查的是光色散现象的判断,牢记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是形成了彩色的光带是解答此题的关键所在。22.【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综合考查

31、光的现象,涉及到光的反射定律、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和光的三基色等多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光学综合题,要求学生全面掌握知识。(1)光从一中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要发生光的折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2)不管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解答】A.“背日喷乎水,成霓虹之状”,这是由于太阳光照在这些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是一种光的色散现象,故A正确;B.光发生漫反射时,同样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B不正确;C.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花反射黄色的光,故C不正确;D.

32、彩色电视机的色彩是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故D不正确。故选A。23.【答案】(1)冷水管;水蒸气遇冷液化;(2)凝华;室内;(3)色散;相同;(4)升华;熔化;(5)3.3;不变【解析】(1)【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液化这一物态变化,解题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类型进行判定。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故空气中的水蒸气只有遇到冷的物体

33、才会液化,遇到比它热的物体不会液化。【解答】因为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空气中的水蒸气只有遇到冷水管才会液化,遇到热水管则不会液化,故外面有水滴的那根是冷水管。故答案为:冷水管;水蒸气遇冷液化。(2)【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凝华这一物态变化,解题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类型进行判定。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窗花”是空气中的水蒸

34、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而成的小冰晶。【解答】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会出现白霜,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直接凝华而成的小冰晶;寒冬,室内的气温较高,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冷的玻璃上直接凝华成“窗花”附在玻璃上。故答案为:凝华;室内。(3)【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解题关键是知道光的色散,能对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进行解释。太阳光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雨过天睛后天空中出现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相同的。【解答】彩虹重现在雨过天晴的空中,这是光的色散现象;不同色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答案为:色散;相同。(4)【分析】此

35、题主要考查了升华和熔化和两种物态变化,解题关键是知道各种物态变化的名称,能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类型进行判定。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放热;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吸热;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碘锤”中的碘在常温下是固体,放在沸水中出现紫红色的碘蒸气,由固态变成的气态,故是升华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解答】“碘锤”中的碘在常温下是固体,放在沸水中出现紫红色的碘蒸气,由固态变成的气态,故是升

36、华现象;将碘放在沸水中加热,由于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后虽然吸热,但温度保持在沸点不变,达不到碘的熔点,故碘不会熔化,由此可验证碘蒸气是固态碘直接升华而成的。故答案为:升华;熔化。(5)【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题关键是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解答】玻璃栈道的表面相当于平面镜,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游客的身高是1.65m,则游客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高也是1.65m,故游客的头顶到“身影”头顶的距离为s=1.65m+1.65m=3.3m;由于像和物大小相等,故当她在栈道上行走时,她的“身影”的大小将不变。故答案为:3.3;不变。24.【答案】(1)红;紫;七色光;(2)A;红外线;热【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是复色光,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玻璃中的偏转能力不同,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在光屏上从上到下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解答】(1)A在最上端为红光,B为最下端为紫光;自然光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2)A的外侧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更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故答案为:(1)红;紫;七色光;(2)A;红外线;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