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3637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5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D-SCDMA网络优化指导意见网络运营中心2009年6月目 录1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11.1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主要指标11.2网络优化流程11.2.1工程优化阶段11.2.2运维优化阶段32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52.1覆盖专题优化52.1.1问题描述52.1.2PCCPCH弱覆盖的优化52.1.3PCCPCH 越区覆盖的优化62.1.4干扰优化72.1.5切换区域覆盖优化92.1.6小结102.2导频污染专题优化112.2.1导频污染判断112.2.2原因分析122.2.3解决措施132.2.4优化流程142.2.5小结152.3切换专题优化162.3.1切

2、换失败率过高162.3.2乒乓切换202.3.3拐弯效应切换失败212.3.4小结212.4接入问题专题优化222.4.1原因分析222.4.2解决措施232.4.3优化流程242.5掉话专题优化262.5.1问题描述262.5.2由覆盖引起的掉话262.5.3由于切换引起的掉话272.5.4由于干扰引起的掉话292.5.5小结302.6参数优化312.6.1工程参数优化312.6.2无线参数优化调整322.7网络整体性能优化362.7.12G/3G的协同优化362.7.2网络整体覆盖优化KPI362.7.3网络整体业务性能优化KPI373TD-SCDMA无线网络场景优化383.1密集城区场景

3、383.1.1场景特点383.1.2组网思路383.1.3优化建议383.2楼宇室内场景383.2.1场景特点383.2.2组网思路393.2.3优化建议39 1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概述1.1 TD-SCDMA无线网络优化主要指标网络优化的主要目标是提高网络的性能指标,包括: 覆盖指标:反映覆盖的指标有PCCPCH强度、接收功率、发送功率和覆盖里程比等。PCCPCH强度是反映覆盖的关键参数,覆盖里程比是反映网络整体覆盖状况的综合指标。覆盖的问题主要有无(弱)覆盖、越区覆盖、无主覆盖等;覆盖异常容易导致掉话和接入失败,是优化的重点。 质量指标:对于语音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是误帧率;

4、对于数据业务,反映业务质量的指标主要是吞吐率和时延。 接入指标:反映接入指标的是业务接入成功率。移动台发起接入请求,如果在规定时间内移动台不能建立相应的业务连接,则认为接入失败。导致接入失败的主要原因有无覆盖、越区覆盖、邻区列表不合理等。 呼叫保持类指标:反映呼叫保持类的指标是电路域掉话率、分组域掉线率等。导致掉话的主要原因有导频污染、覆盖问题、邻区设置不合理等。 切换指标:反映切换指标的是切换成功率,涉及TD-SCDMA网内切换成功率、TD-SCDMA与GSM的切换成功率等。1.2 网络优化流程无线网络优化主要分两个阶段:工程优化阶段、维护优化阶段。1.2.1 工程优化阶段工程期间网络优化工

5、作遵循“单站优化分簇优化分区优化不同厂家交界优化全网优化”的步骤,主要是通过路测,结合天线调整,邻区、频率、扰码和基本参数优化达到规划要求的网络指标的过程。工程优化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覆盖调整。覆盖调整的效果将长期影响网络性能,是网络性能的基础。良好的覆盖优化,无论是网络处于空载,还是有较大负荷时,都能有较好的指标,相反,如果覆盖优化做不好,空载时网络指标也不好,而且随着负载增大,网络指标也会随着明显下降。1.2.1.1 单站优化单站优化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基站设备是否正常,各项CS/PS业务是否正常,各种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还包括业务验证测试、单站覆盖优化、基本的2/3G互操作验证等。单站优化的

6、基本步骤是:工程参数检查、业务测试分析、优化调整方案制定、审核、实施,以及测试验证优化结果。 工程参数检查。主要检查站点硬件功能及安装情况,站点参数配置情况,保证站点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优化调整方案制定和审核。主要是通过对RNC trace记录和测试数据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工程要求制定优化调整方案,并按流程提交审核。 优化方案实施和结果验证。在通过审核后,按优化方案进行具体实施。实施完毕,需要重新进行测试验证。如果效果达到指标要求,则工作完成,否则重新进行优化流程。 单站优化也包括室内站点优化,对于室内站点,需要对室内覆盖情况进行测试验证,避免室内外信号的相互干扰,保证室内外信号的重选及切换正常

7、,使室内各项指标能达到工程优化指标要求。1.2.1.2 分簇优化分簇优化是在一簇基站开通并各自进行完单站优化后的基础上,对该簇基站进行区域内主要道路、建筑、人员聚集区等覆盖目标进行测试优化,RF合理覆盖,重点是降低干扰。 分簇优化准备:分簇优化准备包括基站分簇定义、资料准备、测试路线选择、人员分组和计划准备等。 数据采集分析:在分簇优化阶段,通过DT测试和CQT测试等手段采集分簇内信号覆盖和业务情况。 优化方案制定与审核:根据测试数据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提出优化调整方案,并按流程提交审核通过。 优化方案实施和结果测试评估:具体实施制定的优化方案,优化完毕,重新进行网络测试,并与优化前的测试结果

8、进行比较,以验证优化的效果。如果达到指标要求,分簇优化完成,否则重新开始测试数据采集分析等流程。1.2.1.3 分区优化在前期分簇优化完成的基础上,了解划定区域内网络的PCCPCH覆盖情况和各种业务服务情况,通过优化调整使网络的无线性能达到最优化。包括PCCPCH的覆盖最优化,解决各种业务相关覆盖、质量、接通率、掉话率以及切换成功率等问题,整理优化参数策略体系等。1.2.1.4 不同厂家交界优化为确保不同厂家交界区域网络感受效果良好,一方面在前期规划时做好交界区域的频率、扰码规划,确保没有同频同扰码的小区;另一方面在RF优化时重点做好不同厂家交界区域的天线方位角、下倾角的优化调整,尽量减少不必

9、要的越区覆盖。1.2.1.5 全网优化由于在完成各个分区优化之后,进入全网优化阶段,主要是对已完成优化的各个分区进行整合优化,重点验证分区与分区之间的交界处。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最优化调整、对话务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最坏小区进行处理,使整个系统达到无线网络系统性能目标。全网优化的工作流程和分簇/分区优化的流程类似,工作重点集中于: 全网是否存在覆盖空洞,是否达到覆盖目标。 全网话音质量、掉话等关键性能指标是否达到既定目标。 分区间的切换优化。 TD/GSM系统间的重选及切换。系统参数微调,包括切换、小区选择、异系统互操作、功率控制等。从单站优化到分簇/分区优化再到全网优化,是一个逐层上升,由点及

10、面的过程;整个工程优化流程是一个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在优化方案实施之后,需要重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以验证优化措施的有效性,对未解决的网络问题或由于调整不当带来的新问题要重新优化调整。1.2.2 维护优化阶段维护优化工作不仅仅是确保网络运行正常、提升网络性能指标,更重要的是发现网络潜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网络的变化提前做好分析工作。这包括网络话务负荷变动,话务负荷均衡等。DT/CQT测试数据、无线性能统计数据、告警统计数据和用户投诉数据将会成为网络优化的重点分析内容。维护优化流程如下图所示:无线性能统计数据告警统计数据用户投诉数据联合分析DT/CQT测试优化方案图1 维护优化流程维护优化工作内容及流

11、程与工程优化工作类似,从局部问题到全网问题的处理,不断提升网络质量。2 TD-SCDMA无线网络专题优化2.1 覆盖专题优化2.1.1 问题描述 移动通信网络中涉及到的覆盖问题主要表现为覆盖空洞、覆盖弱区、越区覆盖、导频污染和邻区设定不合理等几个方面。2.1.2 PCCPCH弱覆盖的优化 2.1.2.1 原因分析引起弱场覆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网络规划与实际覆盖不一致 设备故障 工程质量 周围环境变化2.1.2.2 解决措施改变弱覆盖主要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天线高度、下倾角、功率参数等,个别弱覆盖需要新增站点解决覆盖问题。调整天线波瓣赋形宽度,智能天线波瓣赋形宽度有30度、65度、90

12、度、120度,通过调整波瓣赋形宽度可以改善覆盖区域,提高PCCPCH RSCP值。2.1.3 PCCPCH 越区覆盖的优化2.1.3.1 原因分析越区覆盖容易导致手机上行发射功率饱和、切换关系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通话质量。越区覆盖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天线挂高过高 天线下倾角不足 发射功率过大 水面反射2.1.3.2 解决措施越区覆盖的解决思路是控制小区的覆盖范围,在不影响覆盖区域网络质量的条件下对其他小区的影响最小。通常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对天馈系统进行调整,主要是天线挂高、天线下倾角、天线方位角。实际优化工作当中进行调整之前要对路测数据进行分析,制定调整方案,调整后再验证,不断反复,使效果

13、达到最优。对功率等参数的调整也能够有效地改善越区覆盖。2.1.4 干扰优化2.1.4.1 原因分析TD-SCDMA系统的干扰主要分两个大的方面:系统内和系统外干扰。进行干扰原因分析时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同频同扰码干扰 相邻小区扰码相关性较强 交叉时隙干扰 与本系统频段相近的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产生的干扰 其他无线电波发射装置产生的干扰,如雷达、屏蔽器等。2.1.4.2 解决措施系统外的干扰需要多方面的资源协调解决。系统内的干扰,主要解决方法如下: 对于系统内的同频干扰,在做频率规划时应尽量使频点分配最优 扰码规划时,需考虑选择正交性好的码子 对于相邻小区交叉时隙等带来的干扰,可调整交叉时隙优先级

14、对于下行对上行带来的干扰,可将UpPCH重新配置,使它所处的时隙无干扰2.1.4.3 干扰问题的排查方法干扰排查步骤:首先排查系统内的干扰,然后排查外部干扰源带来的干扰。TD自身干扰的特点就是和频点密切相关。内部干扰的最可能的原因就是基站之间不同步,比如GPS失锁或者采用了模拟时钟;或者某些小区配置的上下行时隙格式和其他小区不一致。当排除了系统内干扰以后,就可以初步定位为系统外干扰。异系统的干扰比较复杂,因为很多的干扰源是未知的,需要根据干扰信号的特点进行分析,逐步通过多个角度来定位。可以从如下四个角度来判断干扰信号的来源: 干扰和时隙的关系:如果和时隙相关,说明干扰源是一个时分系统。目前的时

15、分系统只有TD和小灵通。小灵通根据其时隙特征,会影响到TD的TS1和TS2。TD信号由于长时间发射的时隙只有TS0和DwPCH,在GPS同步并且各小区时隙配置相同的情况下,最多也只会有两个时隙受影响。 干扰信号的特性:如果干扰变化比较剧烈,没有规律,则说明此干扰信号很可能是民用通讯设备,干扰功率和用户量有关系。如果一直保持平稳,则说明此干扰信号功率稳定发射。 干扰和频率的关系:如果只是某个载波收到干扰,则很可能是来自其他TD基站的干扰。如果多个载波受到干扰,并且不区分时隙,那么可能是宽频干扰。同时,可以根据干扰对不同频点的影响,可以断定它是来自比TD低频段的系统还是比TD频段高的系统。 受干扰

16、小区的分布情况:如果受干扰小区相对集中且有方向性,则说明干扰来自同一地点,可以根据地图确定干扰源区域;如果受干扰小区没有方向性,那么干扰可能覆盖范围较小,需要就近查找,比如可能是共站系统的干扰。干扰排查有以下手段: 调整天线方位角,判断干扰的方向性; 关闭部分基站,判断干扰是否来自系统内部; 修改频点,判断干扰的频带特性; 利用扫频仪进行扫频;2.1.4.4 排查小灵通干扰由于小灵通的频段(1900M1920M)是目前离TD频段最近的。因而,来自小灵通基站设备的干扰需要重点排查,步骤如下。1 首先要通过LMT观察受干扰小区底噪的变化,如果各上行时隙差异明显并且随时间波动,可以初步判断应该是小灵

17、通干扰的迹象。2 如果可以协调关闭干扰的小灵通基站,那么直接在LMT上观察底噪是否有所变化。若是小灵通干扰,其底噪会因关掉小灵通基站而有明显降低。这样可以初步判断应该是被关闭的小灵通干扰。3 如果不能关闭干扰的小灵通基站,那么先关闭搜索到信号强度较高的TD小区,尽量使TD频段内自己的信号强度减弱(因为如果用扫频仪测量干扰,会发现TD自己的信号很强,即使有干扰也会被TD信号掩盖),然后用扫频仪上的定向天线对准可能造成干扰的小灵通天线,缓慢靠近且观察扫频仪上TD频段内的信号强度是否有增强的趋势,如果发现确有增强趋势,就继续沿着此方向往前走远离小灵通天线,在远离时观察TD频段内的信号会不会减弱。若有

18、减弱,就可基本断定是小灵通干扰。2.1.5 切换区域覆盖优化2.1.5.1 原因分析PCCPCH越区覆盖会对切换区域造成影响,并且由PCCPCH越区带来的导频污染也对切换带来很大的影响;引起切换区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基站位置 街道效应 天线挂高 天线方位角、下倾角 覆盖区域周边环境 PCCPCH发射功率2.1.5.2 解决措施引起切换区域复杂混乱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因此在进行切换区域覆盖优化时,要综合考虑。调整参数主要包括:天线位置、天线方位角、天线下倾角、广播信道波束赋形、发射功率、频率、扰码。根据实际的网络情况,增删邻小区关系,优化切换区域覆盖。解决方法主要以下几种: 在孤岛形成的影响

19、区域较小时,可以设置单边邻小区解决,即在越区小区中的邻小区列表中增加该孤岛附近的小区,而孤岛附近小区的邻小区列表中不增加孤岛小区。 为了避免覆盖范围过大,导致切换问题,可调整天馈系统(调整扇区天线下倾角、方位角、天线挂高),也可调整扇区天线的赋形波束,但是必须注意不要出现服务盲区等新问题。 对于拐弯效应产生的切换问题,可采取调整工程参数(加大邻小区的下倾角)或者无线参数(如调整小区临时偏置)的方法,改变切换带,也可使用射频拉远方式解决。2.1.6 小结TD无线网络覆盖问题总体归纳为弱覆盖、越区、干扰、切换区域覆盖等几个方面。1、弱覆盖在日常优化中集中表征的现象为: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明显缩小,P

20、CCPCH接收功率波动较大、衰减迅速;由于站点布局较为稀疏导致覆盖区域存在明显弱场。对于以上现象的解决措施的优先级通常为: 调整相关小区的天线方位角,下倾角等工程参数首先达到对天线 方向的合理控制。 调整基站的发射功率对区域进行有效的功率增强。 调整天线波瓣赋形宽度,智能天线波瓣赋形宽度有30度、65度、90度、120度,通过调整波瓣赋形宽度可以增加天线的增益,提高PCCPCH RSCP值。 弱场引入RRU进行补盲,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调整SCCPCH、PICH信道的时隙配置在下行业务时隙发送,提高TS0时隙PCCPCH发射功率。2、越区覆盖、切换区域覆盖这三类问题的产生的缘由主要是多小区交叠

21、覆盖,无主导频而引起的,在日常优化中集中表征的现象为:无线环境复杂,经过密集建筑物的发射、折射后引起在远离本小区有效覆盖的区域外形成一个强场区域;基站安装位置过高等因素导致本小区的有效覆盖范围过大,已经达到或者超越密集地段其他站点作为主服务小区的覆盖范围;密集城区里站间距较小,很容易发生多个小区重叠的情况,即交叠区域会存在3个以上小区的PCCPCH RSCP强度相当导致重选、切换混乱对于以上现象的解决措施的核心思想是调整区域各个导频的覆盖范围,调整的优先级通常为: 采用具有垂直上波瓣抑制特性、具有预制电下倾的扇区天线。 调整天线的工程参数尤其是下倾角设置需适当,密集城区尽量采用T6预制电下倾配

22、合机械下倾来控制越区小区的覆盖范围。 适当降低基站PCCPCH发射功率。 无法完全消除越区信号时,需经过频率和扰码规划以及合适的邻区配置,降低对其它小区的干扰。 3、干扰问题在日常优化中集中表征的现象为UE在某小区强场下起呼困难、UU口信令看只有UE上发RRC连接请求而没有任何回应,通过LMT查看小区的底噪偏高;UE在强场下接入困难、即使接通后通话质量也极差。UE发射功率攀升显著,达到最大值24dBm后而掉话。通过LMT查看底噪明显偏高;UE拨测未接通,通过LMT查看底噪正常,但是NodeB “有效签名个数”出现激增。面对干扰问题的主要排查手段如下:调整天线方位角,判断干扰的方向性;关闭部分基

23、站,判断干扰是否来自系统内部;修改频点,判断干扰的频带特性;利用Scanner扫频,注意一定要在天面上面进行;利用LMT观察各项参数;采用Upshifting技术验证是否是上行导频时隙受到干扰。2.2 导频污染专题优化2.2.1 导频污染判断当存在过多的强导频信号,但是却没有一个足够强主导频信号的时候,即定义为导频污染。下面给出强导频信号、过多和足够强主导频信号的判断标准。 强导频在TD-SCDMA中,定义当PCCPCH_RSCP大于某一门限,信号为有用信号,也就是强导频信号。PCCPCH_RSCPA建议设定A=-85 dBm。 过多当某一地点的强导频信号数目大于某一门限的时候,即定义为强导频

24、信号过多。PCCPCH _number=N建议设定N=4。 足够强主导频某个地点是否存在足够强主导频,是通过判断该点的多个导频的相对强弱来决定的。如果该点的最强导频信号和第(N)个强导频信号强度的差值如果小于某一门限值D,即定义为该地点没有足够强主导频。PCCPCH_RSCP(fist)PCCPCH_RSCP(N)-85dB的小区个数大于等于4个;B:PCCPCH_RSCP(1st)PCCPCH_RSCP(4th)-85dB的小区个数大于等于4个PCCPCH_RSCP(1st)PCCPCH_RSCP(4th)=6dB当上述两个条件都满足时,即判断该区域存在为导频污染。导频污染的优化,其根本目的

25、是在原来的导频污染地方产生一个足够强的主导频信号,以提高网络性能。其优先的解决措施参照如下所示:(1)天线调整 天线位置调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天线的安装位置,以达到相应小区内具有较好的无线传播路径。 天线方位角调整:调整天线的朝向,以改变相应扇区的地理分布区域。 天线下倾角调整:调整天线的下倾角度,以减少相应小区的覆盖距离,减小对其他小区的影响。(2)无线参数调整调整扇区的PCCPCH发射功率,在不影响该扇区现有覆盖效果的情况下适当减小功率来改变覆盖距离。(3)采用RRU在某些导频污染严重的地方,可以考虑采用单通道RRU来单独增强该区域的覆盖,使得该区域只出现一个足够强的导频。2.3 切换

26、专题优化2.3.1 切换失败率过高2.3.1.1 硬件故障导致切换异常原因分析由于TD-SCDMA采用多通道智能天线系统,而良好的赋形,首先需要各个通道之间功率校正的一致性。如果功率校正通不过,将会导致赋形产生偏差,从而可能会导致系统切换失败。测试手段通过后台的通道校正进行检查,对于校正无法通过的需要及时处理。优化建议 必要时更换系统硬件设备。2.3.1.2 同频同扰码小区越区覆盖导致切换异常原因分析在专用模式下,UE发送的测量报告,是根据PCCPCH 的使用频点以及扰码为标识来区分不同邻小区的。如果两个小区的PCCPCH具有相同的频点和扰码,正常情况下,其复用距离应该足够大,不应存在问题,但

27、是在实际的网络中,由于越区孤岛现象的存在,可能会出现UE上报的测量报告中存在虚假邻小区信息,会导致系统发出切换指令,使得某些处于专用模式下的UE频频尝试向实际信号并不好的小区发出切换请求,其结果必然是造成切换失败(也可能是乒乓切换)。并导致孤岛覆盖周边小区的切出成功率大幅降低,而与孤岛小区具有相同PCCPCH使用频点和扰码的小区的切入成功率也会大幅降低,如下图。图3 越区覆盖示意图在市区内,特别是密集市区,小区有效服务半径较小,复用距离较小,地形复杂,往往会存在越区孤岛现象。测试手段对于越区孤岛现象,凭借一般的路测UE是很难判断的,而需要可解出频点和相应扰码的扫频仪设备进行测试。优化建议对于具

28、有明显偏高的站点,需注意其扇区天线下倾角的设置不要太小,且最好选用具有垂直上波瓣抑制特性的扇区天线,以规避越区现象的出现。2.3.1.3 越区孤岛切换问题原因分析在环境比较复杂时,由于较近小区的信号由于阻挡产生一定损耗,而其他小区可能会从建筑物夹缝中透露出来,形成较强越区孤岛。由于该区域的小区和该越区小区之间不会互配置邻小区,在干扰没有严重到导致下行失步时,UE将不会选择到该小区上。但在服务小区信号较弱时,UE很可能会重选到该越区孤岛上。当在该小区上通话(建立其他的DPCH也是一样)后,将会导致无法切换从而掉话的现象。此类问题在切换指标上是无法显示出异常的,主要表现为掉话严重。测试手段可以通过

29、DT路测进行分析定位;优化建议适当加大相应越区小区的天线下倾角或者方向角进行抑制越区现象。但是需要注意不会对本小区的服务区域造成影响;在孤岛形成的影响区域较小时,可以设置单边邻小区解决。即在越区小区中的邻小区列表中增加该孤岛附近的小区,而孤岛附近小区的邻小区列表中不增加孤岛小区。这样一旦UE驻留到该越区小区后,可以在附近小区信号强时,顺利切换出来,不会导致掉话。在越区形成的影响区域较大时,如果频率和码的规划拓扑允许,可以通过互配邻小区的方式解决,不过此方法容易造成网络拓扑结构的混乱,除非频率资源比较丰富,否则慎用。2.3.1.4 目标邻小区负荷过高导致切换失败原因分析当目标邻小区的负荷过高时,

30、切换将无法完成。另外,当目标小区的部分传输通道由于误码较高或者频繁瞬断时,将会导致地面电路资源无法激活,从而引起切换(选择)失败。如果是跨RNC时,由于源RNC不了解目标RNC的传输故障情况,因此只要有切换请求,就会尝试进行切换执行,而最终导致切换失败,这种情况要持续到源RNC收不到目标小区的测量报告为止。测试手段 可以通过性能统计中对于目标小区的负荷统计进行分析,另外检查目标小区的负荷控制门限设置是否合理; 查看信令解码,了解其相应的原因值。 查看告警信息,看是否存在传输告警(包括当前告警和历史告警)。优化建议 如果是目标小区的负荷控制门限设置过低,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是需要

31、对该小区的数据进行分析后确定,以免调整后,导致该小区产生拥塞现象。 对于传输故障,需要协调相关人员尽快解决传输质量问题。2.3.1.5 目标小区上行同步失败导致切换失败原因分析在切换过程中,UE和目标小区的同步根据切换模式(硬切换和接力切换)的不同分为两种:硬切换模式下的上行同步: 目标小区上行UPPCH干扰严重,或者同时有其他UE的上行同步碰撞,导致和目标小区的上行同步失败; 目标小区的UPPTS期望接收到的功率设置过小,功率步长、可能会导致同步无法完成、功率爬坡步长等。当RNC确定目标小区后,在该小区成功建立新的无线链路,在新链路上给UE 下发切换命令(此时可以停止从旧的无线链路下发数据)

32、。UE根据切换命令(如物理信道重配)中频点和小区ID等信息,在新小区进行下行同步。UE从消息的DL-CommonInformation-r4信元中读取defaultDPCH-OffsetValue,用于计算新小区的CFN(CFN = (SFN - DOFF) mod 256或CFNnew = (CFNold+COFF - DOFF) mod 256)。然后根据下行PCCPCH功率,期望的UpPCH功率等参数,进行开环同步和开环功控(初始发送功率由uppch_desired_power+路损来确定),发上行SYNC码,SYNC码在Sync Code Bitmap中选取,收到正确的FPACH,开始

33、在新的DPCH上发送数据。UE给RNC回重配完成消息,RNC释放旧的无线链路资源。如果UE给RNC回重配失败消息,则需要回滚到原小区恢复业务。硬切换的上行同步其实和随机接入的上行同步过程是一样的,及使用UPPCH和FPACH进行同步。图4 切换信令流程测试手段DT路测设备优化建议调整网络结构改变上行干扰2.3.1.6 源小区下行干扰严重导致切换失败原因分析在切换过程中,如果源小区下行干扰严重,有可能会导致UE会导致源小区无法有效接收到UE上报的测量报告,从而不进行切换。此时,系统侧应该有“物理信道重配置超时”消息。而UE会出现失步,并发出“小区更新”。此时路测设备上的DPCH SIR会相应的较

34、差。在切换带处出现下行干扰,有可能是相应小区的下行信号遭受到了其他无线信号的干扰。干扰源可能来自于TD系统内其他同频小区,也可能是其他异系统的干扰,自然界的干扰,由于其有效频段较低(主要集中在100MHz以下)影响一般不大。另外如果源小区信号发生陡降(如建筑物阻挡等),或者目标小区信号突然陡升,目标小区的下行信号有可能会对源小区的信号形成干扰(此时源小区信号并不差,甚至在附近都会存在该类问题)。这也是切换失败的一种典型原因。测试手段: 使用扫频仪进行系统内同频干扰小区的定位和排查; 在DT路测仪上观察DPCH的SIR,此时应该较差。 另外在系统侧信令跟踪中,应该有“物理信道重配置超时”信息;优

35、化建议: 切换带处源小区遭受到严重的下行干扰,可以使用扫频进行排查; 对于源小区信号陡降或者目标小区陡升导致的下行干扰问题,可以适当调整天线参数进行优化解决。2.3.1.7 无线参数设置不合理导致切换不及时原因分析切换过程分为切换测量、切换判断以及切换执行等3个过程。哪一个过程没有及时执行都会导致切换比较慢,不及时。切换测量,有两种策略,分别为周期性上报型和事件触发型。采用周期性上报型,系统可以较好的了解UE的状态,可以对切换较好的控制,但是会导致系统信令负荷较重,故目前一般采用事件触发型的测量策略。目前系统已经支持的切换触发事件有1G(频内最佳小区变化,触发频内切换)、2A(频间最佳小区变化

36、,触发频间切换)和2D(当前使用频率过低,触发频间切换)事件。如果切换触发事件上报不够及时,将会导致切换不够及时,从而导致切换失败和通话质量变差的可能性。测试手段路测设备、信令跟踪分析等。优化建议对于无线参数的优化,可以参见和切换相关的参数说明。2.3.2 乒乓切换原因分析乒乓切换产生的原因主要如下: 小区距离太近,或者小区覆盖范围太大,导致重叠覆盖区内的信号都相对较强,由于建筑物分布复杂,或者地形起伏较大,小区信号起伏并不一致,从而导致UE的乒乓切换; 部分小区切换参数设置不合理。测试手段: DT路测仪测试; 信令测试仪的信令跟踪分析。 性能统计中,如果系统切换次数和呼叫次数比例过大,可能是

37、系统内存在乒乓切换的现象。优化建议: 无线切换参数的优化调整。不过调整无线切换参数,虽然可以减少乒乓切换的程度,但是也会带来切换不及时等其他问题,故需要综合考虑,且在修改参数后,需要及时测试和统计跟踪。 调整天馈参数(调整扇区天线下倾角、方位角或者天线挂高),必要时也可更换扇区天线主波束的赋形波束宽度,避免覆盖范围过大。但是必须注意不要出现服务盲区等新问题。2.3.3 拐弯效应切换失败原因分析在城区内,车辆沿着街道运动时,源小区的信号比较好,但是一旦拐弯到另外垂直的街道上,源小区的信号会急剧变低,而另外一个小区的信号可能会突然急剧增强,会导致和源小区链路失步,网络侧无法接收到UE的测量报告,从而存在切换失败的现象。测试手段:路测设备优化建议: 如果信号允许,可以通过调整工程参数(加大邻小区的下倾角)或者无线参数(如调整小区临时偏置),改变切换带,使UE在拐弯前进行提前切换; 使用射频拉远方式解决覆盖问题。2.3.4 小结 TD系统在优化切换区域过程中往往会碰到切换失败、乒乓切换这些最直观的现象发生,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从上面叙述的几个方面进行合理定位,找到进行相应的解决措施。现总结提炼如下: 硬件故障导致切换异常如果存在通道功率校正通不过,导致赋形产生偏差,从而可能会导致系统切换,必要时更换系统硬件设备。 越区覆盖切换异常使用扫频仪扫出同频同扰码的小区进行工程参数的调整或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