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无线基站验收规范V3.3.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3638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DSCDMA无线基站验收规范V3.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TDSCDMA无线基站验收规范V3.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TDSCDMA无线基站验收规范V3.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TDSCDMA无线基站验收规范V3.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TDSCDMA无线基站验收规范V3.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TDSCDMA无线基站验收规范V3.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SCDMA无线基站验收规范V3.3.doc(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TD-SCDMA无线基站验收规范Version 3.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建设中心 编制2010年7月版本变更情况日期版本描述修订人2007年3月10日V1.0初稿濮伟心、孙镜华2007年3月31日V1.1根据集团指导意见修改指标孙镜华2007年5月29日V2.0修改部分接地工艺要求孙镜华2007年6月22日V2.1修改个别接地工艺要求孙镜华2009年3月V3.0总则、修订接地、天馈、机房配套孙镜华2009年8月V3.1增加宽频、二合一天线,GPS安装肖育苗、孙镜华2009年10月V3.2增加无线设备验收要求,修订GPS天馈、RRU供电线缆的接地方案孙镜华2010年7月V3.

2、3修订GPS安装要求,设备供电要求修订,梳理部分章节,其他细节修订孙镜华目 录总 则1本规范用词说明2第一章无线基站机房31.1机房选址31.1.1机房选址原则31.1.2机房高度和面积41.1.3机房荷载41.2机房装修41.2.1机房改造要求41.2.2机房照明51.2.3机房环境51.2.4机房防火51.2.5机房防水51.2.6机房密封61.2.7机房温度61.2.8机房湿度61.2.9机房空调61.3设备监控61.3.1开关电源61.3.2空调设备71.3.3不间断电源(UPS)71.3.4交流配电箱(屏)71.3.5蓄电池组71.3.6环境71.4外部告警71.4.1温度告警81.

3、4.2烟感告警81.4.3湿度告警81.4.4水浸告警81.4.5门控告警81.4.6外部告警的连接8第二章接地102.1接地系统102.2联合接地112.3接地件112.4地排112.5母地线12第三章无线基站机房室内配套123.1室内设备123.2室内走线架、线缆槽道143.3线缆布放143.3.1线缆布放通用要求143.3.2电源线布放163.3.3机柜内部线缆布放173.3.4机柜间线缆布放18第四章无线基站配套电源184.1新建基站配套电源184.1.1市电引入184.1.2交、直流系统184.1.3交流配电箱184.1.4设备负荷184.1.5蓄电池184.1.6高频开关组合电源1

4、94.1.7防雷器194.2旧址共用基站配套电源194.2.1市电引入194.2.2交、直流系统194.2.3交流配电箱194.2.4设备负荷194.2.5蓄电池194.3RRU基站配套电源204.4电源设备调测214.5.1交流电输入214.5.2直流输出214.5.3系统均流214.5.4监控单元214.5.6电池供电214.5.7参数设置21第五章无线基站室外配套225.1无线基站天支配套225.2无线基站室外走线架255.3无线基站室外线缆255.4无线基站室外天馈系统接地265.5防雷接地系统改造要求275.6避雷针安装要求285.7屋面防水技术要求28第六章无线基站室内、外结构30

5、6.1无线基站室内结构306.2无线基站天面结构316.2.1标准316.2.2基站天面风荷载计算原则316.2.3天线抱杆安装要求326.2.4抱杆支架的加工制作366.2.5屋面抱杆支架的安装37第七章室内主设备部分387.1主设备的安装要求387.1.1设备安装通用规范387.1.2设备挂墙安装规范387.1.3设备19 英寸机架安装规范397.2室内RRU设备的安装要求407.2.1RRU安装方式介绍407.2.2室内RRU设备安装规范要求407.3室内直流防雷箱的安装407.4室内线缆的布放要求417.5室内标签粘贴要求41第八章室外主设备部分418.1天线的安装418.2室外RRU

6、设备的安装428.2.1塔上安装方式规范要求428.2.2通信杆(含美化通信杆)上安装方式规范要求428.2.3增高架安装方式规范要求428.3室外直流防雷箱的安装438.4馈线窗防水要求438.5室外标签粘贴要求43第九章竣工文件及验收评估44附件一、相关TD-SCDMA设备厂商室外天馈线系统接地要求45附件二、基站承重测算及加固实施手册45总 则一、 为保证TD-SCDMA无线基站工程的施工质量、明确工程质量检查和工程验收的技术规范,特制定本细则。二、 本细则根据国家、行业及集团公司等相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而制定,本细则未明确规定的部份可参照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三、 本规范既是工程管理部

7、门和维护部门对工程质量的质监细则和对工程竣工验收的评分依据,又是工程施工部门的技术指导标准。四、 本规范适用但不限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司”)3G(TD-SCDMA)网络2010年扩容工程项目及以后所涉及到的无线基站(室外宏站、室内站信源)工程项目。 五、 本规范早期版本即时作废,一切与以往同类细则的差异之处,以本验收细则为准。六、 本规范则自颁发之日起执行,其解释和修改权属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范用词说明本规范条文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 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

8、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 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正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或“建议”; 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第一章 无线基站机房1.1 机房选址1.1.1 机房选址原则基站设置关系到无线网络效果、全网通信质量以及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在基站选址时应注意遵循以下原则:(1) 充分考虑基站的有效覆盖范围,使系统满足覆盖目标的要求;(2) 在话务密度较高的区域设置基站时,应在满足覆盖指标的前提下,根据系统可用无线带宽及未来1-2年话务增长的趋势,使得在1-2年内

9、,只需增加基站的载频数量,而不对基站数量做较大调整就可满足容量需求;(3) 充分利用现有局站站址和其它通信资源;新建的TD-SCDMA基站,要首先考虑与现网GSM基站同址设置;基站的选址要考虑现有的传输条件,优先考虑有自建传输或便于自建传输的点;(4) 基站的选址要考虑将来的可扩展性,机房应具备适当的面积,便于扩容和新加其他系统;(5) 应考虑其他系统的干扰因素,保证必要的空间隔离;(6) 基站站址宜选在交通便利、供电可靠的地方;不宜在大功率无线发射台、大功率电视发射台、大功率雷达站和有电焊设备、X光设备或产生强脉冲干扰的热和机、高频炉的企业或医疗单位附近设站。(7) 远离加油站,至少保证:油

10、量:12m;油量:501000 m3 间距:15m;油量: 10002000 m3 间距:20m。(8) 站址不应选择在易燃、易爆的仓库和材料堆积场,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发生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工业、企业附近。基站尽可能避免设在雷击区。(9) 严禁将基站设置在矿山开采区和易受洪水淹灌、易塌方的地方。(10) 基站站址不宜设置在生产过程中散发较多粉尘或有腐蚀性排放物的工业企业附近。(11) 当基站需要设置在飞机场附近时,其天线高度应符合机场净空高度要求,并且需经相关部门批准。(12) 高压线附近设站时,通信机房应保持20米以上的距离,铁塔离开高压线距离必须在自身塔高以上。1.1.2 机房高度和面积机

11、房必须有足够的空间高度,以便于安装机架、走线梯和布放电缆。 一般要求机房净高大于或等于2.7m。为了扩容方便,机房面积要求足够大,一般根据站点规模情况按以下几点进行考虑:(1) 考虑到设备布置的需要,机房占用的面积,一般不宜小于25m;(2) 当机房预期只布置有一套TD-SCDMA系统设备时,机房面积可以略小于25 m;(3) 当机房预期布置TD-SCDMA系统设备并新增GSM设备或其他系统设备时,同时考虑到电池放电时间的保证,机房面积不宜小于30 m。1.1.3 机房荷载(1) 机房的楼板必须有足够的荷载能力,足以承受机房内现有以及后期待安装设备所产生的压力。(2) 在选定机房时,需请具有相

12、关资质的设计单位核实机房荷载是否满足要求,并出具相应的承重核实报告。(3) 机房负荷技术指标必须符合基站承重测算及加固实施手册(Ver1.0 20060117)(附件)要求。1.2 机房装修机房装修符合设计文件要求,或相关规定。1.2.1 机房改造要求(1) 机房内不能做装饰性装修(如安装吊顶和活动地板等)。(2) 机房门一般情况下,其宽度不应小于1m,以便于工程期间设备的搬运。机房门应向外开。机房门应具有防火,防盗能力。(3) 机房的地板要求采用水磨石或耐磨砖,不能采用水泥地面(如果承重方面不满足要求,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墙身要求涂墙漆。墙身 、天花要求结实,坚固。(4) 建议机房门口应有门

13、槛,以防水、防鼠。(5) 机房内应安装带有接地保护的电源插座,其电源不应与照明电源同一回路,若不能单独成一回路时,应选择带有保险丝的插座,且电源插座距地面距离应不低于1米。1.2.2 机房照明(1) 机房的主要光源应采用日光灯。照明要求:离地0.8m水平面上 200 lx。(2) 机房内应安装带有接地保护的电源插座,其电源不应与照明电源同一AC输出端子输出。(3) 机房内配置应急灯,安装位置在距大门2米范围内、离地1.41.8m的墙上,应急灯前方尽量不能有设备,走线架等挡光源,应急灯有手动开关和测试按钮。当正常照明系统发生故障时,应急灯能提供应急照明。(4) 不允许有太阳光直射进机房,所有窗户

14、必须进行避光处理。(5) 接地(PE)或接零(PEN)支线必须单独与接地(PE)或接零(PEN)干线相连接。1.2.3 机房环境(1) 要求机房整洁干净,没有灰尘及杂物;(2) 工程剩余材料要堆放整齐,并附有余料清单。1.2.4 机房防火(1) 对机房进行改造时,只可进行为满足机房电气要求的修缮,而且需采用不透光,不燃或阻燃的满足防火要求的材料。(2) 电力线、传输线、接地线、空调管、馈线等进线口,须用防火泥进行密封,如用套管时可用水泥密封,要求密封处平整,无缝隙。(3) 要求机房内安装有烟雾告警设备,并且在室内靠门处配置有灭火器。机房内不得放置易燃物品。1.2.5 机房防水(1) 要求机房所

15、有的门、窗和馈线进出口能防止雨水渗入,机房的墙壁、天花和地板不能有渗水、浸水的现象;(2) 机房内不能有水管穿越;(3) 不能用洒水式消防器材;(4) 如机房地处低洼地区,门槛高度应不低于0.5米。1.2.6 机房密封要求机房有良好的密封性,既能防止灰尘及害虫从外界进入机房,又便于对机房温度和湿度的控制。1.2.7 机房温度(1) 要求机房室内温度不超过28度;(2) 机房应配有温度计和温度告警设备。1.2.8 机房湿度(1) 要求机房保持干燥,机房湿度H在15%80%范围内;(2) 配有湿度计和湿度调节设备(如空调、抽湿机)。1.2.9 机房空调(1) 基站机房独立房间原则上应配装柜式分体空

16、调,其制冷容量按面积的大小和远期的设备散热量进行配置。配置两台不小于3HP空调,至少有一台空调处于工作状态,且具有自启动功能。广、深等特大城市的密集市区机房面积不够时可配置一台5HP空调、其它城市和区域可配置不小于一台3HP空调。根据广东地区气候特点,宜选择单冷型空调。(2) 独立的电池房,应配装柜式空调,房间温度保持在253。(3) 室内空调机的温度设定为28,并贴标识以防止其他施工人员操作。(4) 空调设备必须采用具备断电来电自启动功能。(5) 机房空调应安装牢固,在底座固定的同时,若条件具备,应与墙体固定。1.3 设备监控新建TD-SCDMA独立宏蜂窝基站应配置1套一体化数据采集器(含传

17、感器、变送器等设备)对基站内的交流配电箱、开关电源、蓄电池组、UPS、空调机等进行监控。1.3.1 开关电源遥测点: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出电流、输入频率、输出总线电压、模块单体输出电流、总负载电流、蓄电池电流;遥信点:模块单体状态(开/关机、限流/不限流)、模块单体故障/正常;系统状态(均/浮充/测试)、系统故障/正常、一次下电开关状态、监控模块故障、主要分路熔丝/开关故障; 遥调点:均充/浮充电压设置、限流设置;遥控点:模块开/关机、均/浮充、电池管理;1.3.2 空调设备遥测点:温度;遥信点:空调工作状态、工作模式(通风/制冷/加热/除湿);遥调点:温度设置;遥控点:空调开/关机;1.3.

18、3 不间断电源(UPS)遥测点:三相输入电压、蓄电池组电压、三相输出电压、三相输出电流、输出频率;遥信点:故障告警;1.3.4 交流配电箱(屏)遥测点:三相输入电压、三相输入电流、功率因数、频率、有功功率、电度;遥信点:开关状态、市电状态;1.3.5 蓄电池组遥测点:蓄电池组总电压;1.3.6 环境遥测点:温度、湿度;遥信点:烟感、水浸、门磁;遥控点:智能门禁;1.4 外部告警所有基站外部告警在触发时,告警信息能够在RNC上读取。1.4.1 温度告警机房温度超过33摄氏度时,触发温度告警,并将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探头应安装于机架顶的走线梯上。1.4.2 烟感告警探头感应烟雾时延迟超过30

19、秒后,触发烟雾告警,并将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探头应安装在电源机架处天花板上。1.4.3 湿度告警湿度范围为15%85%,高于85%时触发湿度告警,并将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探头应安装在门口或窗口附近。1.4.4 水浸告警在机房地面上放置水浸传感器,在机房发生水淹时触动传感器,并将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探头应安装在门口、窗口或房间的最低水平位置。探头水平面尽可能与地水平面距离最短。1.4.5 门控告警门开时触发门开关的告警,并将告警送至基站外部告警端口。门控装置应安装在门的内侧,注意其防水及防潮处理。1.4.6 外部告警的连接 要求所有的外部告警依次连接到DF盒的告警输入端口上,并

20、且接触牢固,连线留有一定余量,对于各个厂家的电源系统的电源外部告警的接线应参照该厂家设备安装说明书要求来完成。对于不采用采用DF盒的主设备,也需要按照需求配备外告连接。各电源系统的告警设置需要符合各厂家的相关规范要求,注意各项告警的输入输出端口与位置、告警等级设置的准确性。部分品牌的电源系统对应的外部告警设置如表1表4所示;未在表中列出的需在验收前由供应商向市公司出具含其签章的参数设置表格,以便验收时核对。表1 珠江电源外部告警设置表序号Inlet(ID) ClassDF Input NO.DescriptionAlarm classPRS700R2 Output NO.001Output v

21、olts LowLevel 11,2112AC abnormalLevel 13,4223CB openLevel 15,6334Rectifier failLevel 19,10445Output volts HighLevel 117,18556Thunderbolt alarmLevel 11,2*689Temperature alarmLevel 17910Fire alarmLevel 18A11Humidity alarmLevel 19B12Water logging alarmLevel 110C13Gating alarmLevel 1表2 艾默生电源外部告警设置表序号Inl

22、et(ID) ClassDF Input NO.DescriptionAlarm classPosition001AC abnormalLevel 11,2/2,3112Rectifier failLevel 17,8/8,9223CB openLevel 110,11/11,12334Output volts low/HighLevel 113,14/14,15445Thunderbolt alarmLevel 122,23/23,24689Temperature alarmLevel 17910Fire alarmLevel 18A11Humidity alarmLevel 19B12Wa

23、ter logging alarmLevel 110C13Gating alarmLevel 1表3普天电源外部告警设置表序号Inlet(ID) ClassDF Input NO.DescriptionAlarm class普天公司定义点(X1)001Output volts LowLevel 111,12112AC abnormalLevel 17,8223CB openLevel 117,18334Rectifier failLevel 11,2445Output volts HighLevel 19,10589Temperature alarmLevel 119,20表4 中达电源外部告

24、警设置表序号Inlet(ID) ClassDF Input NO.DescriptionAlarm classPosition001Output volts LowLevel 11,2112AC abnormalLevel 13,4234Rectifier failLevel 19,10345Output volts HighLevel 117,18456Thunderbolt alarmLevel 11,2*589Temperature alarmLevel 1第二章 接地2.1 接地系统基站地线系统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共设一组接地体的接地方式。图 11 联合接

25、地示意图图 12 移动基站地网组成(1) 地网应在适当位置留出测试端,方便检测接地电阻。(2) 接地引下线的出土部位应有防机械损伤的措施,如采用竹管包覆或其它机械加强方式。(3) 有相应的防腐防锈措施GB,如涂防锈漆或沥青等。2.2 联合接地(1) 移动通信基站必须采取联合接地方式。基站地网的工频接地电阻宜控制在10以内,当基站土壤电阻率大于700m时可不对基站的工频接地电阻予以控制,此时的地网等效半径应20m,并在地网四角敷设2030m的辐射型水平接地体。2.3 接地件(1) 所有接地连接件要求有两点压接。(2) 接地体宜采用热镀锌钢材,其规格要求如下:钢管 50mm,壁厚不应小于3.5mm

26、,角钢不应小于50mm50mm5mm,扁钢不应小于40mm4mm。(3) 垂直接地体长度宜为1.52.5m,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其自身长度的1.52倍。(4) 当垂直接地体埋设有困难时,可设多根环形水平接地体,彼此间隔为11.5m,且应每隔35m相互焊接连通一次。(5) 接地体的上端距地面不应小于0.7m。2.4 地排(1) 室内地线排应尽量靠近地线进口。(2) 不同类型的设备要单独接入地线排(如无线架、电源架、天馈线、AC屏等),并在地线排处标明;(3) 地线排采用镀锌铜排。(4) 与2G共机房的基站,应保证机房室内地线排至少有4个空余的孔位(包括电源系统工作地、保护地、主设备接地、馈线接地)。

27、(5) 新增一个国产地线排,TD系统的工作地、保护地均接入该新增地线排。(6) 新增地线排与原有地线排用截面积不小于95mm的铜芯电力电缆与原有的室内地线排并接。(7) 原有机房总地线排空余孔位不少于4个时,TD设备可以和2G设备共用原地线排。2.5 母地线(1) 从机房所在楼房的地网或从原GSM系统机房总地线排上单独拉一根截面积 95mm的总地线,接到机房的室内地线排上。交流引入线不宜与机房母地线同路由进机房;当条件受限导致交流引入线与机房母地线同路由进机房时,两者需保持20cm的距离。(2) 拉进机房的母地线必须直接连到室内地线排上,不能再经过任何设备(如:交流屏)才下地,必须直接落地。(

28、3) 馈线的母地线末端不能与走线梯相连接,同时必须做好绝缘处理。第三章 无线基站机房室内配套3.1 室内设备(1) 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文件。(2) 绝缘底座安装时,必须保证膨胀螺栓与机架之间绝缘。(3) 机柜或底座(支架)与地面固定膨胀螺栓安装正确牢固,各种绝缘垫、平垫、弹垫和螺栓螺母安装顺序正确,无垫反现象。(M12螺栓)紧固力矩不小于45Nm。(4) 螺栓连接处有防松处理。(5) 设备的垂直度偏差不大于3mm。(6) 同一排机架的设备面应在同一水平面,偏差不大于5 mm;每列设备的列头柜应在统一水平面上,偏差不大于5mm。(7) 室内安装相邻机架时,要求相邻机架紧密靠拢,架间缝隙应小于

29、等于3mm。(8) 不同排的机柜在主走道一侧应对齐,误差不大于5mm。(9) 同类机柜相邻,高低偏差小于2mm。(10) 同规格紧固件外露部分的长度差异小于3mm。(11) 抗震加固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要求做抗震加固处理的机架(设备)应有抗震加固处理 。(12) 机架和底座连接牢固可靠。(13) 应有钢质底座,非镀层底座应涂防锈漆,做防腐防锈处理。(14) 各机架裙板安装到位齐全。(15) 设备安装完毕,设备周边防静电地板安装平整、牢固,底座应与地板紧密相贴。(16) 机柜上各种零件不得脱落或损坏,漆涂层应无剥落、碰伤,如有则应补同色涂,(17) 无线设备的母地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 mm多

30、股铜缆;无线机架,应用截面积为不小于25 mm多股铜缆作为接地线与母地线连接,并用绝缘盒将连接点盖上。室内RRU的接地方案以产品指引为准。(18) 保护地线应用整段线料,多余长度应裁剪,不得盘绕。(19) 机架间保护地线不得串接,设备间有意设计的等电位连接线除外。(20) 室内接地排上接地,一个接地螺栓只能接一根保护地线。(21) 设备金属外壳、前后门板应可靠接地;设备的外壳除了有意连接的保护地之外,不存在另外的接地路径。(22) 保护地线上没有接头,没有加装熔断器或开关。(23) 同一套设备的相邻机柜间应做等电位互连。(24) 数字通信设备和模拟通信设备共存的机房,两种设备的保护地应分开,并

31、防止通过走线架或钢梁在电气上连通。(25) 接地铜排和建筑物的金属物采用绝缘安装,即采用绝缘瓷壶方式隔离。(26) 所有基站支架采用热镀锌处理、不锈钢螺栓连接,避免因阻抗增大而影响雷击防护性能。(27) 交流电源端口有不小于20kA的电源防雷器。(28) 由室外引入室内的所有带有金属材料的信号线(如天馈口)有不小于5kA的防雷器。3.2 室内走线架、线缆槽道(1) 安装位置及高度应符合设计文件要求。(2) 电缆走线架与墙壁或机柜列应保持平行,每米允许水平偏差为2mm。(3) 走线架横平竖直,各横铁规格一致,两端紧贴走线架扁钢和横铁卡子,横铁与走线架扁钢相互垂直。(4) 横铁卡子等部件、固定螺栓

32、齐套并安装牢固。(5) 走线架横铁间隔均匀,当影响走电缆时,可做适当调整。(6) 槽道安装应平直、端正、牢固。列槽道应成一直线,两槽道并接处允许水平偏差2mm。(7) 走线架接地接地方法:用一根不小于16 mm的接地线与总地线排连接,各段走线架接头处用16平方毫米电缆保持电气连通。(8) 线槽或走线架连接时,应保证可靠的电气连接。(9) 电缆走线架的地面支柱安装应垂直稳固。(10) 加固支撑安装平稳牢固,吊挂垂直整齐。(11) 所有支撑加固用的同类膨胀螺栓余留长度应一致(螺帽紧固后余留5mm左右)。(12) 电缆走线架穿过楼板空洞或墙洞处应加装保护框,电缆放绑完毕应用盖板或防火袋封住洞口。(1

33、3) 室内馈线走线架应可靠接地,当走线架较长时,推荐每5m用多股铜线接地一次,接地线径不小于25mm。(14) 室内走线架不得与室外走线架有电气连接。3.3 线缆布放3.3.1 线缆布放通用要求(1) 走线l 电源线、地线、信号线缆的走线路由符合设计文件要求。l 各种电缆分开布放,电缆的走向清晰、顺直,相互间不要交叉,捆扎牢固,松紧适度。l 机柜间电缆、连接其他设备的电缆应牢固地捆扎在走线架上。l 在走线架内,电源线和其他非屏蔽电缆平行走线的间距推荐大于100mm。l 在墙面、地板下布线时应安装线槽。(2) 绑扎l 电缆必须采用黑色扎带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互相紧密靠拢,外观平直整齐。电缆表面形

34、成的平面高度差不超过5mm,电缆表面形成的垂面垂度差不超过5mm。l 机柜外的馈线,离开机柜及馈线窗1m以外不允许有交叉,1m以内允许交叉,但不得缠绕和扭绞。l 线扣规格合适。电缆束的截面越大,所用线扣越长越宽(确保能够承受较大拉力),尽量避免线扣的串联使用,线扣串联使用时最多不超过两根。l 线缆固定在走线架横铁上,线扣间距均匀美观,确保线不松动,间距与走线架间隔一致,一般为300700mm。l 多余线扣应剪除,所有线扣必须齐根剪平不拉尖,室外采用黑色扎带。l 电源线(包括地线)与信号线分列在走线架的两侧。l 线缆表面清洁,无施工记号,护套绝缘层无破损。(3) 连接l 线缆剖头不应伤及芯线。l

35、 在剖头处套上合适的套管或缠绕绝缘胶带,颜色与线缆尽量保持一致(黄绿色保护线除外)。l 同类线缆剖头长度、套管或缠绕绝缘胶带长度尽量保持一致,偏差不超过5mm。l 焊线不得出现活头、假焊、漏焊、错焊、混线等,芯线与端子紧密贴合。焊点不带尖、无瘤形,不得烫伤芯线绝缘层,露铜小于等于2mm。l 各种电缆连接正确,整齐美观。l 线缆与铜排连接时,需将铜排表面打磨以去除氧化层。(4) 电源线、接地线制作l 电源线、接地线应用整段线料,不得在电缆中间做接头或焊点。线径与设计容量相符,布放路由符合设计文件要求,多余长度应裁剪。l 电源线、接地线端子型号和线缆直径相符,芯线剪切齐整,不得剪除部分芯线后用小号

36、压线端子压接。l 电源线、接地线压接应牢固,芯线在端子中不可摇动。l 电源线、接地线接线端子压接部分应加热缩套管或缠绕至少两层绝缘胶带,不得将裸线和铜鼻子鼻身露于外部。l -48V电源线采用蓝色电缆,GND工作地线采用黑色或红色电缆,保护地采用黄绿色电缆。l 电池组的连线正确可靠,接线柱处加绝缘防护。(5) 其他l 数字中继电缆线缆拐弯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等于60mm。l 机架内用扎带固定尾纤时不应过紧,尾纤在扎带环中可自由抽动。固定尾纤时,推荐在尾纤外面缠绕尼龙粘扣带后,再用扎带固定。 l 尾纤布放后不应有其它电缆压在上面,尾纤盘放弯曲直径大于等于80mm。l 尾纤在机架外部布放

37、应加套管保护,套管末端应固定或伸入机柜内部。l 尾纤保护套管两端应用绝缘胶带封扎,避免尾纤滑动被套管切口划伤。胶带颜色宜与套管颜色一致。l 过长尾纤应整齐盘绕于尾纤盒内或绕成圈后固定。l 未用尾纤的光连接头应用保护套保护。l 地排上的接地铜线端子应采用铜鼻子,用螺母紧固搭接;地线各连接处应实行可靠搭接和防锈、防腐蚀处理。l 所有连接到汇接铜排的地线长度在满足布线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选择最短路由。3.3.2 电源线布放(1) 电源线与电源分配柜接线端子连接,必须采用铜鼻子与接线端子连接,并且用螺丝加固,接触良好。(2) 电源线与机柜输入接线端子连接,必须连接可靠,接触良好。(3) 电源线布线应整齐美

38、观,转弯处要有弧度,弯曲半径大于50mm(不小于线缆外径的20倍),且保持一致。(4) 压接电源线、地线接线端子时,每只螺栓最多压接两个接线端子,且两个端子应交叉摆放,鼻身不得重叠(室内接地排上保护接地严禁与其它设备共用接地点)。(5) 当电源线及地线接至电源接线端子时,应用工具钳拧出走线形状,走线应平直、绑扎整齐。连线时,连线较远的接线端子所连电线应布放于外侧;连线较近的接线端子所连的电线应布放于内侧。在架内走线时,应分开绑扎,不得与其它电缆混扎在一起,在走线槽或地沟等架外走线时也应分别绑扎。电源线及地线应从机柜两侧固定架内部穿过,绑扎于固定架外侧内沿。线扣应位于固定架外侧。直流线与信号线至

39、少在100mm以上;交流电缆与信号线水平隔离应大于200mm。(6) 电源接线铜鼻贴面应与机柜接线板平滑、紧密接触,电源线进机柜方式应与走线方式一致,即上走线电源应接在机柜上部,下走线电源应接在机柜下部。3.3.3 机柜内部线缆布放(1) 机柜内每一条电缆都正确地连到标签所指定的位置,并保持走线平直无交错,用线扣绑扎整齐。(2) 电缆两端有正确的标签,标签贴在距插头20mm处,插头与插接部位紧密牢靠,接触良好。(3) 电缆布线应整齐美观,转弯处要有弧度,且保持一致,使电缆的根部、插头等所受应力最小。(4) 单根电线和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该线径的10倍。(5) 线组或线束的最小弯曲半径为该线组或

40、线束直径的6倍。(6) 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为其外径的3倍。(7) 机柜内较长且较粗的电缆,可将多余部分盘绕(半径100mm)且用线扣扎紧。(8) 网线插头线序正确且符合568B标准,插头与导线接触良好。(9) 机架内部线缆不得悬空飞线。3.3.4 机柜间线缆布放(1) 机柜间电缆的布放符合机房电缆布放设计要求,走线合理、整齐。(2) 整齐美观,转弯处要有弧度,弯曲半径满足线缆的最小弯曲半径要求,且保持一致,使电缆的根部、插头等所受应力最小。(不小于线缆外径的20倍)(3) 网线插头线序正确,插头与导线接触良好。(4) 电缆的两端必须有明显的标签,插头部位应紧密牢靠,接触良好。(5) 线扣松

41、紧适当,分布均匀。第四章 无线基站配套电源4.1 新建基站配套电源4.1.1 市电引入新建基站要求引入一路不小于三类的市电电源。站内交流负荷不小于20kW25kW(广州、深圳密集市区建议按25kW考虑,其它城市和区域建议按20 kW考虑),交流市电引入采用不小于425mm2截面的铜芯电力电缆。4.1.2 交、直流系统新建TD-SCDMA独立宏蜂窝基站均配置1套交直流供电系统,分别由1台交流配电箱、1套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含交流配电单元、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和2组(或1组)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组组成。4.1.3 交流配电箱交流配电箱采用壁挂式配电箱,容量按远期负荷考虑,输入开关要

42、求为100A,站内的电力计量表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要求安装。4.1.4 设备负荷TD-SCDMA宏蜂窝基站无线设备按2500W计算,传输和监控设备按200W计算。可能新增GSM系统设备的基站,广州、深圳密集市区2G设备按3000W预留容量,其它城市和区域2G设备按2000W预留容量。如改造时各类设备以确定,可按照实际负荷预留容量。4.1.5 蓄电池直流供电系统的后备时间应根据目前各城市市电供电情况、公司的维护能力、基站所处的区域及基站的重要性级别确定;基站蓄电池组的容量还应综合考虑基站的近期发展、机房可承受的荷载和机房面积等因素来确定。新建基站建议采用2组蓄电池,容量按2组300Ah配置。机房条

43、件有限制时可配置1组500Ah蓄电池,对蓄电池组后备时间有更长时间需求的基站可配至2组500Ah蓄电池。4.1.6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应不小于300A,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n+1冗余方式配置。电源调测按照GSM-48V开关电源调测方案实施。4.1.7 防雷器可视乎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安装。一般基站在交流配电箱处设置一级标称放电电流为80kA的防雷器,雷电多发的郊区和山区设置一级标称放电电流为120kA的防雷器。4.2 旧址共用基站配套电源4.2.1 市电引入对共址基站市电引入电缆相线截面小于16mm2(铜线)或25mm2(铝线)的基站,应改造更换为不小于4

44、25 mm2截面的铜芯电力电缆,进线开关容量小于等于50A的交流配电箱同时更换为100A的进线开关。对原市电容量不够的基站,应向相关单位申请增容。4.2.2 交、直流系统共址基站尽可能共用原交、直流系统。如需要新增,参照新建基站相关原则。4.2.3 交流配电箱共址基站尽可能共用原交流配电箱。如需要新增,参照新建基站相关原则。4.2.4 设备负荷2G设备负荷计算原则:按实测值1.2;新增TD-SCDMA宏蜂窝基站无线设备按1500W计算。如改造时各类设备以确定,可按照实际负荷预留容量。4.2.5 蓄电池蓄电池组应根据各基站后备时间要求、机房可承受的荷载、机房面积等因素来确定是否需要更换和更换后的容量,更换后的蓄电池宜采用2组。(1) 对于原2G设备采用-48V电源的基站:l TD-SCDMA设备建议与2G设备采用同一套直流系统供电。如现有电源机架容量能满足2G和TD-SCDMA设备需要,则只需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