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成果上报申请书成果名称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关键词索引(35个)TD-SCDMA、网络结构、MR、扰码对企业现有标准规范的符合度:(按填写说明5)满足成果来源:如果该成果来源于研发项目,请填写研发项目年度、名称及类型(按填写说明6)专利情况:如果该成果输出相关专利,请说明专利名称、类型、申请号、状态、是否海外申请等情况。(按填写说明7)成果简介:简要描述成果目的和意义,解决的问题,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目前TD网络中存在不同的技术(TDSCDMA、TD-HSPA),两种不同的频段网络。他们又分为室内和室外站点。不同技术,频段和类型的站点共同构筑了复杂庞大的通信网络。这么如
2、此纷繁复杂的网络结构,给我们的网优工程师日常优化和维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工作量。本项目追寻的就是-更好的利用将不同制式,不同频段,室内外不同设备相互之间进行有机的结合协调作业,既能够较好的达到优化和维护网络质量的效果,也可以大大减轻我们现场网优工程师的工作量。本系统基于性能、告警、参数、MR、投诉、信令、路测等多维、多层次的数据支撑,结合智能规则引擎自动发现网络问题,通过对覆盖类、资源类、质量类等分析模型进行问题精确定位,以专家经验驱动向导决策树完成优化方案的制定、指令下发、自动执行,通过对解决效果从时间、邻区间影响、小区内平衡等相关维度综合分析,自动得出优化结果的最终结论,从而实现网络的全面、全
3、过程自动优化。系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评估的生命周期视角,为优化工作的各个阶段提供优质高效的工具支持,在问题发现阶段,通过对最影响当前网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网络问题的梳理,基于现有OSS体系绝大部分系统的数据源,总结出各种预警引擎,全面、及时、准确的自动发现需要优化的网络问题;在分析问题阶段,系统基于感知模型和智能分析规则引擎,将网优分析人员的经验固化,通过多路径并行分析、向导流程智能配等规则和算法,实现对问题小区的只能自动精确定位分析;在解决问题阶段,通过队列堆栈等算法,根据对应的优化向导,自动执行;在效果评估阶段,根据对解决后问题的结果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优化建议报告、优化
4、前后效果对比报告,并将信息主动推送到信息发布平台。通过上述四个过程的实施,全面实现网络优化工作的自动化。省内试运行效果:描述成果引入后在本省试运行方案、取得的效果、推广价值和建议等。应用情况:重选时延优化测试整体效果1、GT重选时延新算法功能开启前后各模式业务下重选时间比较视频业务状态GT重选时延优化了36.2%FTP下载业务状态GT重选时延优化了39.6%2、GT重选时延新算法功能开启前后GSM KPI指标变化趋势GSM接通率与掉话率并无恶化。根据新算法试点的经验和总结,拟在全省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专题推广活动,提高TD用户感知度和降低系统间重选时延。文章主体(3000字以上,可附在表
5、格后):根据成果研究类别,主体内容的要求有差异,具体要求见表格后的“填写说明8”。“成果上报申请书”的填写说明:1、“成果专业类别”指:核心网、无线、传输、IP、网管、业务支撑、管理信息系统、市场研究、数据业务、数据网络、通信电源、空调、其他。2、“成果研究类别”指:超前研究、新产品开发、相关网络解决方案、现有业务优化、其他。3、“所属专业部门”指:完成该成果的单位在省公司或地市分公司所属的专业部门线条。可填写:规划计划线条、网络线条、业务支撑线条、管理信息系统线条、数据线条、市场线条、集团客户线条、其他。4、“省内评审结果”指:优秀、通过。5、“对企业现有标准规范的符合度”指:列举该成果使用
6、并符合的中国移动统一发布的企业标准的名称和编号,详细描述该成果在现有的企业标准基础上所需新增的功能要求(如业务流程的改变、设备新增的功能要求等)。6、成果来源指:如果该成果来源于研发项目,请填写研发项目的年度、名称和类型(类型包括:集团重大研发项目、集团重点研发项目、集团一般研发项目、省内项目、其他),可填写多个。7、专利情况指:1)类型:发明、实用新型、外观2)名称:该成果申请专利的名称3)申请号:由知识产权审查机构授予的该成果专利申请号4)状态:申请中、已授权8、“文章主体”:根据不同科技成果分类实施不同的主体要求,具体如下:1)超前研究类成果主体包括: 背景情况 技术特点分析 标准化情况
7、 其他运营商应用情况(可选) 技术发展趋势 引入策略分析2)相关网络解决方案类成果主体包括: 背景情况 技术方案:概述、网络解决方案(如果涉及到网络方面的改造,信令改造,路由改造等,应有详细的描述)、设备及系统改造/建设要求、码号资源需求 效果(解决了哪些问题) 本省应用推广情况3)新产品开发类成果主体包括: 业务及功能简介:业务概述、业务主要功能介绍 技术实现方案:包括业务实现组网结构图、相关系统(平台、终端)功能和要求、业务实现流程、码号要求等 业务申请和开通:包括用户范围及业务使用范围、业务申请与注销等 业务商务模式及资费:包括商务模式、业务资费模式、业务收费方式等 市场前景分析4)现有
8、业务优化类成果主体包括: 业务及功能简介:业务概述、业务主要功能介绍 现有业务存在的问题:现有缺陷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 原有业务方案/流程:业务实现组网结构图、相关系统(平台、终端)功能和要求、业务实现流程 优化后的方案/流程:业务实现组网结构图、相关系统(平台、终端)功能和要求、业务实现流程 优化后达到的效果,产生的经济效益 5)其他类成果主体,参考1)4)的成果主体要求,阐述清楚项目背景、实现方案、解决的问题、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等。附:文章主体(3000字以上)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1、 背景随着TD网络规模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网络优化手段,如ATU路测,网管KPI指
9、标优化等,已经不能满足网络不断发展的需要。在河南省很多地市都存在着ATU路测指标和网管KPI指标表现都很好,但用户感知较差,高层客户投诉不断。由此看出,传统的网络优化和评估手段已经不能准确的对网络结构进行进行评估。针对此情况,河南移动省公司创新性的推出了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使用MR、PCHR等用户实时地数据,主动地对现网覆盖、频点、扰码、上下行链路平衡、终端性能等方面,从无线环境到无线参数再到用户终端,端到端全方位的对TD网络结构进行分析评估和优化,发现目前TD网络深层次的问题,摆脱了传统优化手段的局限性,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针对TD不同制式、不同频段、室内外不同设备
10、等纷繁复杂的网络结构,构建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该系统能够支撑性能、告警、参数、MR、投诉、信令、路测等多维数据关联分析,同时结合智能规则引擎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效果评估四角度出发,为优化工作的各个阶段提供优质高效的工具,全面实现网络优化工作的自动化,同时也满足集团实现网络结构优化的要求,建议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推广活动。为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网络现状,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定期对现网质量进行全面审视,及时发现网络中存在的大小风险,降低可能带来的影响用户感知的通信事故,全面保障网络质量。(1)以全面了解现网网络健康
11、为出发点,建立完善的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当前在网络优化工作中存在以下方面的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网络结构的复杂化,评估工具不完善,目前现网没有一整套兼顾现网KPI指标、ATU路测数据和用户感知度的三方面的综合评价体系。以往的各个地市的考核指标,都是以网管KPI和ATU路测数据结果来进行排名,这就出现了各个地市的KPI指标反应出来都很好,但是现网用户对于TD网络的用户感知体验又是另一回事,所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兼顾各项指标和用户感知度的网络质量评估手段,是全面保障网络质量的根本。(2)以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为手段,全面保障网络质量通过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
12、全面了解网络健康状况,并促使网络稳健发展,分析范围涵盖网络规划是否合理、网络各项指标是否异常,网络参数设置是否存在异常、网络资源是否合理利用等,立体评估网络发展现状。通过对网络结构分析、覆盖分析、性能分析、容量分析、频点分析、扰码分析、频点分析、参数分析和邻区分析等,综合评估现网状况,通过一整套的结构分析,能够对现网的情况能够从整体上进行把控。2、 详细技术内容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的建立,兼顾网络性能指标和用户感知度,多维度对现网的网络质量进行评估和考核,摆脱了之前单一的网管指标和ATU测试指标排名的考核体系,更加有效在保障指标的情况下提升用户感知度。网络质量评估体系模
13、型建立基于网络性能指标的网络评估体系模型基于用户感知度的网络评估体系模型图1 网络质量评估体系拓扑图针对已经建立好的网络质量评估体系模型,从现网的网络结构、覆盖、性能、容量、频点、扰码、网优参数、邻区和终端等各个维度对网络进行全面的网络结构分析,深入了解网络健康度、发现网络潜在的问题点,利用网络质量评估体系模型,对现网进行合理的评分,综合的评估现网网络质量,有针对性的进行优化提升,全面提升网络优化效率,提升用户感知。图2基于多维度综合分析的TD网络结构优化支撑系统结构图系统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由数据采集传输层,数据分析存储层和数据呈现应用层组成。1、基于MR数据的网络覆盖评估1.1背景介绍覆
14、盖是无线网络的根本,也是无线网络优化的基础。网络覆盖的好坏最直接的影响到用户感知,而准确的网络覆盖评估,是指导网络建设和网络向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传统的网络覆盖评估方法,如ATU路测、CQT定点测试等等,往往只能对一些主干道、重点场所进行测试,网络问题发掘及解决也是针对单点进行,所获得的用户信息采样点数据只是针对单次个体的测试,具有极大的局限性。且随着ATU测试的日趋常态化,个别分公司通过人为控制ATU车辆的行进路线和车速等手段,来达到表面上看上去很好覆盖效果的目的,但实际上已经不能真实反映现网实际的网络覆盖水平。因此,通过传统的ATU路测数据已经无法准确真实的对网络覆盖进行评估,急需一种基于
15、真实用户感知的全网覆盖评估体系,来指导TD网络的深层次发展。基于MR数据的网络覆盖评估方法,通过在RNC上开启MR测量开关,使现网的每个商用终端主动上报自己通话过程中的实际的下行接收电平,反映出现网用户的真实感受,只要存在TD终端活动的位置,都有相应的MR测量报告数据进行支撑,避免了传统路测中,车辆无法到达的测量盲区,极大地弥补了传统路测的不足,真实的实现了“全民路测”的构想。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基于MR数据的网络覆盖评估,较传统路测评估,可以更加真实、直观的反映现网真实覆盖情况。同时具有数据全面、针对性强、运维成本低、可直观反映网络覆盖,方便制定对应网络优化策略等优点。1.2技术方案基于MR数
16、据的网络覆盖评估手段流程如下图所示:相关定义说明:栅格:50m*50m或20m*20m的区域 特征库概念:表征实施区域中每个栅格的特征信息,特征信息包括地理信息、小区信息以及电平信息特征库制作:通过仿真平台,利用实施区域校正后的传播模型,输出实施区域的特征库栅格级定位原理:根据栅格特征建模与MR数据匹配,实现MR报告的定位覆盖地理化原理:对栅格中MR报告的主服小区接收电平信息统计分析,输出栅格覆盖分析结果 1.3效果呈现以洛阳一个RNC进行覆盖评估,效果如下图所示:(覆盖电平以-90dbm为界限,不同的颜色表示-90&-3)98.41%98.62%语音接通率(%)98.63%99.40%语音掉
17、话率(%)0.65%0.38%TD网内切换成功率(%)98.64%99.84%TD到GSM切换成功率(%)97.84%100.00%PDP激活成功率(%) 98.42%99.32%掉线率0.98%0.64%平均BLER(%)0.41%0.25% 翻频后DT 测试,效果要明显优于翻频前测试情况,PCCPCH覆盖率提高了0.21%,语音接通率提高了0.77%。语音掉话率降低了0.27%,TD网内切换成功率提高了1.20%,TD到GSM切换成功率提高了2.16%,PDP激活成功率提高了0.90%,掉线率降低了0.34%,平均BLER降低了0.16%。 图:翻频前后PCCPCH_C/I对比通过对翻频前
18、、翻频后的PCCPCH-C/I各阀值段分布以及分布比例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翻频后PCCPCH-C/I值主要集中在【0,10)、【10,25)区间,在【10,25)区间比例由85.98%提高至88.05%,在【-20,-3】区间比例由2.15%降低至1.86%,翻频后效果明显。5.参数分析网络的运行性能和参数配置息息相关。网络建设时,参数的配置与基线保持一致,在网络优化过程中,特殊场景根据需要对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核查RNC级、小区级等参数,主要包括各RNC级定时器、功控类参数、软参等设置是否符合标准。各小区接入类、保持类、切换类参数是否存在设置超过警戒门限的不建议情况,从而保证网络的健康运行。1
19、、参数一致性检查此类参数的设置与KPI指标关系密切,必需与参数基线保持一致,以免影响KPI指标。需要现场统计每一个和基线值设置不一样参数的个数和比率。2、普通参数检查普通类参数与一线日常网优改动有很大关系,核查结果与参数基线配置不一样的参数,如果有合理优化记录,则不需要修改。如果没有修改记录,需要与当地网优工程师一起决定是否需要更改。6.邻区分析根据邻区配置原则,核查邻区数量、邻区距离、是否漏配、是否存在冗余邻区、邻区切换成功率等全面分析,比如系统内邻区数量建议设置为26个以下,系统间邻区建议添加6个以下,邻区之间是否存在覆盖较远的邻区关系,异系统邻区是否存在同BCCH现象。通过邻区的核查,删
20、除冗余的邻区,添加必要的邻区,尽量让小区间邻区合理化。合理的邻区能有效的提高网络的质量,保障KPI指标的稳定。将收集的工参、话统、切换、邻区等数据导入AFCC工具,对现网的扰码进行评估。邻区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单向邻区全网单向邻区小区个数。2)近距离邻区漏配距离小于500米且存在为邻区关系可能性较大的小区对,需关注。3)同站邻区漏配共站邻区漏配对KPI造成较大影响,需重点关注。4)远距离邻区邻区距离超过5000米,这种一般为冗余邻区,需后期优化邻区关系。5)邻区配置过少邻区配置个数小于6个,需核查。6)邻区配置过多邻区个数超过24个,需核查,避免邻区冗余。7、主要技术创新点(1
21、) 形成完整的网络结构评估系统,集团组织的网络结构优化提升一直在全国如火如荼的开展,其本意是通过全国各省市的优化对比,全面提升TD网络质量,改善TD网络发展滞后的问题。但在各地市具体的网优工作中,由于缺乏完整地网络网络结构评估优化支撑系统,出现了为了完成网络质量提升的目标,不顾用户感知,通过各项参数的修改来达到指标提升的目的。成果通过一整套完成的网络结构评估优化支撑系统的建立,兼顾网络性能指标、ATU测试指标和用户感知度指标,结合话统数据、ATU测试数据、MR数据等各个维度,对现网进行全面的深入的网络结构评估,发现网络质量隐患,有针对性地进行优化解决。(2) 基于用户感知的指标体系建立之前使用
22、的网络结构评估体系,单纯的都是从网管KPI指标和ATU测试指标等维度来对现网进行网络评估,这样的评价体系使大多数的网优人员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指标提升上,忽略了用户感知度,导致目前TD网络KPI指标都很好,但是用户感知度很差,这也是目前一直困扰TD网络发展的症结所在。本文结合传统的ATU路测数据、话统数据和MR数据,通过一系列可能在日常网优工作中没有重视的指标,而在现网中确确实实影响用户感知的指标的重新定义,建立了用户感知度评价体系,丰富了网络质量的评估体系,可以较为全网的对现网网络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估。下面针对用户用户感知的指标体系进行介绍:用户感知度指标体系获取途径定义说明退服小区占比网管每天
23、的退服小区出现时间和位置不固定,当小区出现退服时,如果不能及时上站处理,会极大的影响覆盖区域的客户感知度,造成客户投诉。之前网优侧对该指标不太关注,是导致用户投诉和感知度较差的原因之一。弱场起呼小区占比网管/MR通过结合MR和网管数据,对弱场起呼的小区占比进行统计,通过该指标可以了解到每个小区的覆盖区域内不仅限于道路的全面的覆盖情况,特别是小区、室内等测试不可达的位置,有效扩大了覆盖分析的途径。每呼叫电路域系统间切换比网管/PCHR过多的23G互操作是评价现网覆盖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每呼叫电路域系统间切换比指标的定义,从另外一个角度反应出现网的覆盖情况。每呼叫分组域系统间切换比网管/PCHR过多的23G互操作是评价现网覆盖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每呼叫分组域系统间切换比指标的定义,从另外一个角度反应出现网的覆盖情况。弱覆盖小区占比MR通过MR数据,精确的了解现网弱覆盖小区的具体位置,和在全网中的区域占比,弱覆盖用户占比MR通过MR数据对弱覆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