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日常维护手册.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37007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MSC日常维护手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MSC日常维护手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MSC日常维护手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MSC日常维护手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MSC日常维护手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MSC日常维护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SC日常维护手册.doc(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MSC维护手册2011-9-7说明41数据结构51.1MTP层数据结构51.2SCCP层数据结构62日常局数据检索、状态检查72.1常规局数据检索72.1.1信令路由 (SIGROUTE)72.1.2信令链路 (SIGLINK)72.1.3信令点(SIGPOINT,SIGDP)82.1.4信令数据链路(SIGDLLTG)92.1.5SCCP远端连接(SPLNKREM)92.1.6SCCP子系统(SPSSN)92.1.7SCCP终端节点单元(不含子系统)(SPENS)102.1.8SCCP终端节点单元(含子系统)(SPENSSSN)102.1.9SCCP中继节点单元(SPRNS)102.1.10

2、SCCP主叫地址(SPCLGPA)112.1.11GT数据(SPGTTRL/SPGTCRUL/SPGTTRUL)112.2硬件状态检查132.2.1AMP (ATM bridge Processor)132.2.2MBD (Message Buffer type D)132.2.3MP(Main Processor)132.2.4ATMB (ATM Bridge)142.2.5LIC (Line Interface Card)142.2.6ASN (ATM Switching Network)152.2.7AMX (ATM Multiplexer)152.3其他163局数据修改173.1新加信

3、令链路173.1.1新建信令中继173.1.2新建Datalink LTG173.1.3新建信令链路173.1.4创建信令统计183.1.5激活信令链路183.2删除信令链路193.3新开局向193.3.1新建对端信令点193.3.2新建信令链路组203.3.3新建信令路由203.3.4新建信令链路并激活203.3.5新建SCCP链接213.3.6创建中继群、话路223.4信令负荷分担调整233.5新加号段243.5.1CPT数据修改243.5.2GT数据修改244例行保留&季度保留254.1第一次季度保留A0264.2系统保留A1264.3系统保留A2324.4系统保留提示345计费维护35

4、6SCR应用367故障信息收集41说明此手册旨在指导机房维护人员完成对核心网CS域的维护。1 数据结构由于SSNC 的引入,西门子交换机在MTP层、SCCP层和GT数据方面较之以往版本(SR6、SR8)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做好日常的维护工作,避免由于人为错误导致系统网络故障,就必须对9.0 平台下的数据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1.1 MTP层数据结构SIGPOINTSIGDPSIGLSETSIGDLLTGSIGROUTEPDCLNKMTPL2PFSIGLINKTGRP (IWTG)IWPSS7SIGPTGRP (Sign. TS)TGRP (IWTS)TRUNK (Sign. TS)这部分数据

5、将帮助系统完成与其他网络设备的MTP层连接。上图中, 蓝色斜体数据是CP侧的, 而红色部分则是SSNC侧的。很显然,很多新的名称被提了出来,但其实底下的物理概念还是一致的。对于维护而言,最需要明了的是图中各数据之间的关联结构、逻辑关系。 这将直接影响到对数据的有效检索和数据修改的正确性。至于说,具体的概念, 如什么是SIGDLLTG,在后面的章节结合具体维护操作会有进一步说明,也可参阅SSNC的培训教材。1.2 SCCP层数据结构同样这里也给出数据简图如下:C7USERSPLNKREMSPLNKLOCSPSSNSPTTSPCLGPASPAPREMSPCAREASPAPLOCSPENS/SPRN

6、S/SPENSSSNSIGPOINTSIGDP显然,SCCP层的数据是建立在MTP层数据基础之上的。依赖于它,网络中的不同设备间可以建立起SCCP的连接。而这又是我们后面要提及的GT数据的基础。图中可以看出,对于此部分数据,CP侧就仅剩下C7USER一项了,绝大部分都到了SSNC这一侧。一样的,作为维护,重要的是了解这一结构的关联和逻辑。具体的概念,后面会结合具体操作做一说明。2 日常局数据检索、状态检查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最为频繁的莫过于对局数据的检索和硬件模块的状态检查。这里,将我们所能想到的一些要点列举如下,供参考:2.1 常规局数据检索常规局数据主要包括我们所熟知的CPT、GT以及中继

7、群路由数据等。其中CPT、中继群等与信令无关的数据,仍然沿用与SR8完全相同的办法进行检索,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我们将重点放在由于SSNC的引入而变化了的信令和GT数据上。2.1.1 信令路由 (SIGROUTE)命令:DISPSIGROUTE说明:n 借助于此命令,可以查出至某一 DPC的信令路由情况。n 至同一DPC 的不同LINKSET有优先级和顺序的概念。它们将影响到负荷分担的效果。2.1.2 信令链路 (SIGLINK)命令:DISPSIGLINK;说明:n 此命令若不给任何参数,则可能会需要等一会儿才会有结果出来。n 从结果上看,每一条链路是由链路组名称、编号以及链路编码来唯一的确定

8、的。根据升级软件算法,链路组名称将直接拷贝自原先C7LSET的内容,所以非常容易识别出链路方向。同样,链路编码也是直接拷贝于原SR8数据。n 不同于SR8,每一条信令链路的状态由管理状态(Admin. State)和工作状态(Operational State)来共同表示。它与原来状态的对应关系如下:SR8SR9ACTUnlocked/EnabledBL1/BL2Locked/DisabledALINP/PCMFT/Unlocked/DisabledPCM failure.n 另外,值得说明的是对于网络标识,SR9采用如下的对应关系:Network IDNetwork NameNetwork

9、indicator1INAT00 (00)2INAT11 (01)3NAT02 (10)4NAT13 (11)n 正如原来DISPC7LINK可以看见对应SILTD一样,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对应的 “NUC”-SIGDLLTG。这样,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查出对应的信令时隙。2.1.3 信令点(SIGPOINT,SIGDP)命令:DISP SIGPOINT/DISP SIGDP说明:n 对SIGPOINT也就是OPC而言,可以看到的是Operational State 和 Alarm Status. 正常的状态应当是 Enabled/Cleared.n 对SIGDP也即DPC而言,除了上述两个状态以外,

10、还可以看见它的管理状态(Admin. Status)。正确的状态应当是:Unlocked/Enabled/Cleared.n Load Sharing Key 只要不是“none”,就意味着负荷分担已被激活。n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引入了DPC Name的概念。由于升级软件的原因,对它的命名我们采用的是“对应信令点编码的十进制值加#加NETID ” (举例而言,升级前30-8-254的信令点,升级后DPC Name就是 “01968382#3”, 而15515则变为“15515#4”)2.1.4 信令数据链路(SIGDLLTG)命令:DISPSIGDLLTG说明:n 这里的SIGDLLTG就是原

11、来SR8下的NUC,它所描述的是外部信令时隙至信令处理单元的连接。SR8里是到SILTD,而SR9里是到MP。n 它的正常状态应当是“Operational State: Enabled”n 对每一条SIGDLLTG,我们都给出对应命名。命名规则为对应信令链路组名+链路码。(如 “LSHLR00”就是往HLR去的LCOD为0的信令对应的数据链路。)n 依据这一命名,可以轻易地找到对应某一信令链路的MP。2.1.5 SCCP远端连接(SPLNKREM)命令:DISPSPLNKREM说明;n 它其实就是DPC,只不过为了数据管理的原因,将所有与本局有SCCP连接的节点定义了这样一个概念。n 这里对

12、它的命名就是直接拷贝自DPC Name。2.1.6 SCCP子系统(SPSSN)命令:DISPSPSSN说明:n SPSSN其实就是原来的SCUSER,通过它对SCCP上的子系统、子模块做一定义。n 显示结果中,SPSSN Name就以实际子系统名来命名,如: MAPMSC。而ID则取对应规范中的子系统号,可参考下表。真正定义的子系统则由SSID一项完成。SPSSN NameSPSSN IDSSIDMAPMSC8Mobile Application Part MSCMAPVLR7Mobile Application Part VLRMAPHLR6Mobile Application Part

13、HLRMAPSGSN149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BSSAP254BS System Application Part2.1.7 SCCP终端节点单元(不含子系统)(SPENS)命令:DISPSPENS说明:n SPENS是GT翻译DPC寻址的目的点,而实际上底层就是SPLNKREM, 也即DPC。n 对它的命名,升级软件采用的是“SG+#+序号”的方案,如:“SG#2”n 显示结果中,Primary ID/Name 对应的就是SPLNKREM的ID和Name2.1.8 SCCP终端节点单元(含子系统)(SPENSSSN)命令:DISPSPENSSSN说明:n SPE

14、NSSSN与SPENS其实是同一个概念,只不过是进一步指定了子系统。n 实际上,在现网局上我们并不会具体指定到子系统,所以此数据可不必关心。2.1.9 SCCP中继节点单元(SPRNS)命令:DISPSPRNS说明:n SPRNS的概念其实是为GT寻址做准备的。 GT 寻址的实质就是将GT翻译的任务交由其他局(如:LSTP/HSTP)来完成。这里的SPRNS指代的就是LSTP/HSTP上的SCCP功能模块。2.1.10 SCCP主叫地址(SPCLGPA)命令:DISPSPCLGPA说明:n SPCLGPA的概念是为实现网元间建立SCCP连接并实现通信做准备的。 在它的帮助下,相关网元可以直接利

15、用此地址信息完成通信,而无需信令点的介入。n 因为SCCP上有不同的子模块,如MAPMSC、MAPVLR、MAPHLR,对不同的子模块,均定义有相应的地址信息。2.1.11 GT数据(SPGTTRL/SPGTCRUL/SPGTTRUL)n SPGTTRL命令:DISPSPGTTRL说明: SPGTTRL对应原来的GTDIGTR,它定义了GT翻译的类型、编码方案以及地址类型。 对它的命名依然沿用原GTDIGTR的命名,如:INTINT、INTLOC、LOCUPD。 n SPGTCRUL命令:DISPSPGTCRUL说明: SPGTCRUL负责完成GT中的号码变换。具体到现网局数据而言,就是对外地

16、用户位置更新时完成的用86139替代46000的工作以及针对国外漫游用户的类似操作。 对它的命名,我们使用的是原来GTCPT中DICON的内容,如“.+3034”、“.+86139”等。 显示结果中,“Conversion Rule”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项。号码变换规则的定义表述大致与SR8一致,唯一需要说明的是“T”用来表示“拷贝余下字符号码,而后停止”。n SPGTTRUL命令:DISPSPGTRUL说明: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非常不建议在升级局上,不给任何参数而直接执行此命令,除非GT 数据已经优化。因为升级本身是不包含数据优化的,而一个交换机的GT数据都至少在5,000条左右,所以一条

17、不带任何参数的显示命令将是一个可能长达数小时的作业,这对系统的运行是不利的。 SPGTRUL实际上是GTCPT和GTDEST的揉和。它将GTCPT和GTDEST的内容作成了一张大的表格。这张表的纵向是各号码号码段,横向则是对应的逻辑上的目的地(POINTER),它可能是SPRNS(GT寻址)或SPENS(DPC寻址)。依据处理方式的要求还会包含有号码变换规则(SPGTCRUL)、 它的命名,直接拷贝自原GTDEST中的GTDIG, 如:“86136297”。所以我们可以以此为依据来查找特定号码段的GT数据。2.2 硬件状态检查这里我们只讨论在SR9平台下新加硬件的状态检测。当然,SSNC是全新

18、的,而CP侧则由于POWERCP的引入也带来了些变化。2.2.1 AMP (ATM bridge Processor)命令:STATSSP/DISPAMP说明:n ATM Bridge 在SR9平台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其中ATMB-1是最基本的一个桥,它保证着系统CP和SSNC两侧的协调一致。这个桥,在CP侧对应的硬件就是AMP。n 从STATSSP的结果上看,AMP-0/AMP-1正常状态下都应当是“ACT”的。n DISPAMP的结果,可以看出两侧AMP的工作状态。正常情况下,必然是一侧“WORKING”,另一侧“SPARE”。2.2.2 MBD (Message Buffer typ

19、e D)命令:STATMB说明:n 除了AMP以外,MB是 CP 侧另一需要与SSNC侧发生联系的硬件单元。之所以使用type D是因为只有它才支持光纤的接口。MBD包括了连向SN的MBDH,连向CP的MBDC,连向SSNC的MBDA以及连向CCG的MBDCG。n 从显示结果上看,可以看到MBIC,MBIH和MBIA两侧的状态。正常情况下两侧都应当是“ACT”的。2.2.3 MP(Main Processor)命令:STATMP说明:n MP是SSNC中最为主要的处理器。依据配置的不同,可能各个局之间MP的数量会有所区别。但MP1和MP2是绝对都会有的,它们分别承担起了系统OAM和信令管理的工

20、作。至于其他的MP,则负责具体处理信令或GT。n STATMP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各MP的管理状态、工作状态以及备份状态和告警状态等信息。其中作为维护而言,需要关注的是前两个状态。正常情况下它们都应当是“unlocked/enabled”。2.2.4 ATMB (ATM Bridge)命令:STATATMB说明:n 正如前面所提及的那样,ATMB对于系统的正常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经常性地检查ATMB的状态是十分必要的。n 正常情况下,各个“桥”的两侧都应当是“Unlocked/Enabled”。2.2.5 LIC (Line Interface Card)命令:STATLIC说明:n LIC

21、是SSNC与外界相连的一个接口,在这里完成ATM与STM之间的格式转换和速率匹配。它的正常工作保证着SSNC对信令消息的正确采入和输出。n 正常情况下,各LIC模块状态都应当是“Unlocked/Enabled”。2.2.6 ASN (ATM Switching Network)命令:STATASN说明:n 由LIC送入的信令消息单元必须路由至特定的MP,如何由LIC走到MP就需要ASN的介入。这里ASN所发挥的作用,就好象SN在交换机中的作用一样。n 实际上,ASN是由GMX、ACCG、ASMG以及电源模块构成的。因此在命令显示结果上可以看到这三者分别的状态。显示实际模块ACCG 2ACCG

22、ACCG 2 ASN 1ASMGACCG 2 ASN 2GMXn 毋庸质疑,正常情况下它们的状态都应当是“Unlocked/Enabled”2.2.7 AMX (ATM Multiplexer)命令:STATAMX说明:n AMX与GMX一起构成了一套复用和解复用的机制用以完成SSNC内部的消息往来。n 显示结果中,不仅有AMX本身,还包括有对应的ACCG。显示实际模块ACCG 1ACCG 1ACCG 4ACCG 4ACCG 1 ASN 1AMX in SCBACCG 4 ASN 1AMX in SCEn 正常情况下它们的状态都应当是“Unlocked/Enabled”2.3 其他这里,给出一

23、些维护中可能会遇到的特殊指令的使用要点。n DISPACCFG/DISPFSCFG当系统提示类似于无权限操作的信息时,可以考虑检查系统的安全属性设置。DISPACCFG: Access Control Configuration (访问限制设定)借助于这条命令,可以看到系统当前对于针对系统内部管理模块的创建、修改、删除、显示等操作的限制情况。正确的应当是都是允许的(Allowed)。DISPFSCFG: File Security Configuration (文件安全性设定)借助于这条命令,可以看到系统当前对于针对文件的创建、修改、读取、删除等操作的限制情况。正确的应当是都是允许的(Allo

24、wed)。n LISTFILE这条指令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对SSNC侧文件的列表。需要注意的是,在输入参数时,对于硬盘上的文件应当指定目录:SYS:,而对于MO上的文件则需要指定目录:MOD0: 。n SENDFILE/RCVFILE顾名思义,这两条命令是用于向网元写入文件和从网元读取文件的。 在使用它们时对参数的输入要特别给予注意。SENDFILERCVFILE说明Transfer typeFTAM/FTP/FNTEAFTAM/FTP/FNTEACP文件用FTAM;MP文件用FTP。Source file name如:CTL1E$TestSYS:或文件名一定要指定正确。“SYS:”表示文件是在M

25、P侧的。“”表示文件在CP侧。Destination file nameSYS:或如:CTL1E$TestCopy ModeASCII / BinaryASCII / Binary根据文件本身内部格式来决定。比如:计费文件就应当是Binary的,而命令文件则应是ASCII的。3 局数据修改3.1 新加信令链路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经常性地会遇到针对某一局向增加信令的任务,此时对端信令点、信令链路组、信令路由均已建好。如果我们不需要新建新的信令链路组的话,就只要直接创建信令链路就可以了。前提:传输已经调通。3.1.1 新建信令中继MML: CR TRUNK: TGNO=ALLCCS, EQN=1-

26、11-1-16, LCOS=DIGSIG8; 注:无论是去BSC方向还是其它局向,信令中继的LCOS都用DIGSIG8。3.1.2 新建Datalink LTGQ3:CR SIGDLLTG: Net name= NAT0, Net ID=3,Data link name=DLXAA1-5, Data link ID=, Adjacent DPC=26-255-1, MP=3, Outward EQN=1-11-1-16;注:l Net Name、Net ID 不可同时使用;l 3NAT0, 4NAT1l Data link name, 它的命名规则“DLXXXXY”。n “DL”: Datal

27、ink;n “XXXX”:局向;n “Y”:与Linkcode 对应l MP, 在指定MP是应结合已有数据尽量做到负荷分担。 3.1.3 新建信令链路Q3: CR SIGLINK:Net name=, Net ID=3, Link set name=,Link set ID =6, Link code=5,Data link name=DLXAA1-5, Protocol profile name= ITU BASIC64;注:i. Link code 与Datalink 命名时所取Y值一致。ii. ITU BASIC64 为标准参数,原则上都用它。3.1.4 创建信令统计与以往版本不同的是,

28、SR9里信令部分的统计是放在SSNC中完成的,而且需要针对每一条信令逐一地创建。n 信令链路占用统计(C7LLOAD)Q3: CRSIGLME: Net ID=3, LinksetID=6, Linkcode=5, Measurement type= Link utilisation meas, Meas time periode= 15 min;n 信令链路拥塞统计Q3: CRSIGLME: Net ID=3, LinksetID=6, Linkcode=5, Measurement type= Link congestion meas, Meas time periode= 15 min;

29、注:关于SSNC的统计,后面将专辟专题详细介绍。 3.1.5 激活信令链路Q3: MOD SIGLINK: Net name=, Net ID=3, Link set name=,Link set ID=6, Link code=5,Admin. State=locked; MOD SIGLINK: Net name=, Net ID=1, Link set name=,Link set ID=6, Link code=5, Admin. State=unlock;注: 每次创建完成后,都必须先将其闭锁再行激活!3.2 删除信令链路就如同新加信令链路一样,删除信令也是在日常维护中经常会遇到的任

30、务之一。其实删除信令就是新加信令的反过程。大致流程如下:闭锁信令删除信令统计删除信令删除信令数据链路删除信令中继3.3 新开局向对于一个运行中的交换机而言,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断会有新网元(MSC、BSC)与之发生联系。因此,相应的MTP、SCCP层的连接都必需创建起来。3.3.1 新建对端信令点Q3: CR SIGDP: Net name=, Net ID=4,DPC name=DPBSC5, DPC=14478, Loadsharing key=4;注: i. DPC name的赋值以易于记忆、识别为准,以”DP”开头;ii. 此处的Loadsharingkey,表明的是去向同一DPC的不同

31、Linkset之间的负荷分担。它的取值范围在04之间。3.3.2 新建信令链路组Q3: CR SIGLSET:Net name=,Net ID=4,Link set name= LSBSC5,Link set ID=, Adjacent DPC=14478, Congestion method= International;注:i. 对信令链路组的命名应遵循逻辑合理、易于识别的原则,以”LS”开头;ii. Congestionmethod一项的取值,在目前国内的GSM网络中一律选用International。3.3.3 新建信令路由Q3:CR SIGROUTE:Net name=,Net ID

32、=4,DPC name=, DPC=14478, Route ID =, Link set name=LSBSC5, Priority=1, Priority mode=EQUAL;注:i. 此命令旨在为DPC和Linkset之间建立起一逻辑上的对应关系;ii. 只要在CRSIGDP时LSK不等于0,就存在在不同Linkset之间负荷分担的可能性。相同优先级的Linkset之间可依据LSK实现负荷分担。不同优先级之间依据优先级高低依序选择;iii. Priority_mode有两种取值,决定了不同的优先级设定方式。 EQUAL 新设定之优先级可与已有路由相同; INSERT新设定之优先级将依序

33、将已有路由优先级向下平移。iv. 关于负荷分担的调整设置后面会有详细介绍3.3.4 新建信令链路并激活参考前面关于新建信令链路的叙述。至此,本局和新建网元间MTP层的连接建立完成!3.3.5 新建SCCP链接对于一个已在现网运行的交换机而言,本端的数据应当都是已建立完成的,如:SPLNKLOC/SPSSN/SPCLGPA。我们只需要增补一些对端数据即可。MML:CR C7USER: USNAME=SCCP,DPC=14478, NETIND=NAT1,PCMTYP=DIU30;Q3: CR SPLNKREM: SPLNKRE ID=, SPLNKREM Name= SCCPBSC5, Net

34、ID=4, NET name=, DPC=14478, DPC name=;指令执行后,即在本局和新建网元间建立起了一个SCCP层的链接。若新建网元为与本局直连的交换局端局或关口局,则还需要建如下数据Q3:CR SPENS: SPENS ID=,SPENS Name=SCCPYLMSC1, Primary 1 ID=, Primary 1 Name=SCCPYLMSC1, Primary 2 ID=, Primary 2 Name=, Sharing Mode=Solitary;注:i. Primary 1 ID/Name实际上就是前面我们所建的SCCP LINKAGE REMOTE。ii.

35、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不用去选择Primary 2 ID/Name, 因此Sharing Mode都选Solitary.Q3:CR SPGTRUL: SPGTTRL ID=2,SPGTTRL Name=INTINT SPGTRUL ID=, SPGTRUL Name=, GT Address Info.=8613907777, SPENSID=, SPENS Name=SCCPYLMSC1, Traffic Type=Nat.Own;注:i. “8613907777”为对端局YLMSC1的MSCID;ii. 若不指定,系统会自行为此条数据“规则”分配一个ID号。3.3.6 创建中继群、话路MTP层

36、和SCCP层信令链路搭建完成后,不可避免的是话路的创建。若新建网元为交换局,还需为TUP/ISUP创建C7USER。MML:CR C7USER: USNAME=TUP/ISUP, DPC=26-255-1, NETIND=NAT0, PCMTYP=DIU30, CICSIZE=CIC12;MML:CR TGRP: TGNO=XIANA1, ORIG=20, GCOS=JSUBORD&NOZON&AMAREQD& CCS7TCHN&C7GLARE&PRIOPRE &PROP5& PROP7&AMATRANS&USVERS1;MML:ENTR C7TGREL: TGNO=XIANA1, DPC=2

37、6-255-1, NETIND=NAT0;MML:CR TRUNK: TGNO=XIANA1, EQN=1-11-1-1, LCOS=DIGSIG14, CIC=0-1, TRRANGE=15;MML:CR TRUNK: TGNO=XIANA1, EQN=1-11-1-17, LCOS=DIGSIG14, CIC=0-17, TRRANGE=15;MML:CANTRDAT: TGNO=XIANA1, CIC=0-1,BLK=ADMIN, TRRANGE=15;MML:CANTRDAT: TGNO=XIANA1, CIC=0-17,BLK=ADMIN, TRRANGE=15;若新建网元为BSC,

38、则只需要依据下面步骤完成话路创建即可。MML:CR TGRP: TGNO=BSC5, ORIG1=50, GCOS=JSUBORD&NOZON&NONSEQ& CCS7MUP&BS&AMAREQD&USVERS0;MML:ENTR C7TGREL: TGNO=BS5, DPC=14478, NETIND=NAT1;MML:CR TRUNK: TGNO=BSC5,EQN=1-15-1-2,LCOS=DIGSIG4, CIC=0-2, TRRANGE=30;MML:CAN TRDAT: TGNO=BSC5, CIC=0-2, BLK=ADMIN, TRRANGE=30;3.4 信令负荷分担调整引入

39、SSNC后,作为维护而言,在负荷分担方面可控的就只有去向同一DPC的不同LINKSET之间的负荷调整。一个LINKSET内的LINK之间的负荷分担由系统自动完成。在创建信令路由时(CR SIGDP),有一参数Load sharing key,它可能的取值为04。只要它不为零,就表示负荷分担已被激活。对去向某一DPC的各路由(其实是LINKSET),我们都定义有优先级(PRIORITY)。系统允许的优先级共有8级,1最高。出局消息首先依据优先级由高至低选择路由,在相同优先级情况下若LSK不是零,则依据LSK的具体取值实现负荷分担。信令链路之间的负荷分担是由SLS实现的,SLS实际为CIC的前四个

40、BIT,而LSK其实决定了由具体SLS中的哪一个比特来实现LINKSET之间的选择。由此不难看出,在相同优先级下,最多也仅可在两个LINKSET之间实现负荷分担。ABCDEF下图中,假设LSAB:P1,LSAC:P1,LSAD:P2,LSAE:P3LSAF:P3;若LSK不为零,则最初LSAB、LSAC之间负荷分担,其余备用。此时若LSAB出现故障退出服务,则LSAD自动顶上来与LSAC实现主备用。若只剩下LSAE和LSAF可提供服务,则它们将以负荷分担方式工作。由上面这个例子不难看出,在实际现网局中我们仅需要将直达路由和迂回路由设为相同优先级即可最大可能地实现负荷分担。3.5 新加号段这部分

41、工作主要针对MSC/VLR的维护。在日常维护过程中由于业务的增长,不断地会有新号段投入使用,就需要我们对局数据进行相应修改。这里主要包括CPT和GT数据两块。3.5.1 CPT数据修改这里与SR8版本并无区别,唯一值得注意的是自SR8以后西门子交换机的CPT可实现所谓“最大匹配”,所以只需要建入新的号段即可,无需将原来号段“劈开”细分。3.5.2 GT数据修改由于SSNC的引入,GT数据现在也可实现“最大匹配”,只要将属于本局或本地HLR的号段用DPC寻址指向其所属HLR即可,其它的号段因为都将被送往HSTP所以不需要另外单独创建。Q3:CR SPGTRUL: SPGTTRL=1, SPGTT

42、RL Name=LOCUPD, SPGTRUL ID=, SPGTRUL Name=, GT Address Info.=46000888,SPENSID=8, SPENS Name=SCCPHLRPLAY, Traffic Type=Nat.Own;Q3:CR SPGTRUL: SPGTTRL=2, SPGTTRL Name=INTINT, SPGTRUL ID=, SPGTRUL Name=, GT Address Info.=861390888,SPENSID=8, SPENS Name=SCCPHLRPLAY, Traffic Type=Nat.Own;4 例行保留&季度保留由于SSNC的引入,对系统的例行保留以及季度保留的概念就带来了一些变化: MML: SET LOG Q3: SET INPLOG没有SSNC的情况下,系统的LOG文件保存在CP的硬盘中,由CP管理。引入SSNC后,系统对LOG文件的管理就移交给SSNC的MP:OAM完成,文件也相应的保存于SSNC的硬盘中。对应的Q3命令为:SET INPLOG: Log file name=LOGx;STAT INPLOG;第一条命令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