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FC网光节点与用户数指标性能的研究.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39409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FC网光节点与用户数指标性能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HFC网光节点与用户数指标性能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HFC网光节点与用户数指标性能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HFC网光节点与用户数指标性能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HFC网光节点与用户数指标性能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FC网光节点与用户数指标性能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FC网光节点与用户数指标性能的研究.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HFC 网光节点与用户数指标性能的研究黄志斌俞建耀浙江嘉善县广播电视台放大器将信号放大 ,故随距离的增大 ,放大器级数也随之增加 。放 大器级数的增加 ,限制了电视节 目数的增加 ,传输信号的指标也 随放大器级数的增加而下降 。为了满足信号的传输要求 ,必须采 用高性能高指标的传输设备来保 障传输信号的质量 ,造成网络投 资过大 。(2 )同轴电缆随使用年份的 增加老化严重 ,分支分配器多 、接 头多 ,传输效能下降 ,故障率高 , 影响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3 )传统的有线电视网络是 单向传输的 ,无法适应双向传输 要求 ,这一状况严重制约了有线 电视网络宽带综合信息业务的开 展

2、。(4 )以同轴电缆为主干线的 有线电视网络采用的放大器是有 源器件 ,沿线需要供电保障 ,因停 电或某一放大器故障而引起信号 中断的情况时有发生 ,使网络可 靠性下降 。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在1999年2月12月期间着手进行 了 H FC 网光节点与用户数指标 性能关系的研究工作 。选择了3种 不同接入用户的改造试点 ,并对 改造前后的各项技术指标进行了测试 、归纳 、分析 ;对光缆 同轴混 合网 (H FC )的建设 、设备调试 、 网络规划设计进行了初步尝试 ,以期为全面推广有线电视网络改造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引言90 年代 , 世界进入信息时代 , 美国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 路的计划并

3、付之实施 ,带来了全球性的信息高速公路热 。继广播 、 电视 、报纸之后 ,第四种媒体 “互联网 ”发展迅速 ,席卷全球 ,已 成为世界发达国家的主导产业 。 特别是90年代末 ,宽带互联网理论的提出及实践 ,使有线电视网 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有人 认为它可能是未来综合宽带高速 信息网络的构架 。我国也在不断探索建设信息高速公路 。例如 ,上海信息港的建 设和北京有线电视网络的改造 , 都建立了以光纤为主干的有线电 视宽带网 ,开展了智能化小区管 理 、宽带计算机网接入 、IP 网上 电话等新业务 ,主动 、积极地探讨 有线电视网络的综合应用问题 。 然而 ,实践中又使人感到在 现有的有

4、线电视网络上开展综合 应用业务还是相当困难的 ,特别 是双向交互式业务和数据传输业 务 。网络的性能存在着许多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用同轴电缆为传输 主 干 线 , 每 间 隔300400m必须加装HFC 网光节点与1用户数指标性能研究的目的搞好试点 ,摸索经验 ,提出理 论依据 ,努力将现有的有线电视 网络改造成综合宽带交互式全业 务网络 。积极主动地探索有线电 视接入网的技术要求和工作环 境 ,为有线电视网络的全面改造 、 升级寻求最佳投资效益 ,为有线 电视的多功能开发应用创造条 件 。研究内容2按每台光接收机覆盖100户 、500户 、1000户的3种不同用户数

5、 接入方式 , 重点研究了 H FC 接入网中光接收点与覆盖用户数之 间在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 )光节点覆盖用户数与下 行信号传输指标之间的关系 。(2 )光节点覆盖用户数与上 行信号传输性能之间的关系 。(3 )了解 、掌握 H FC 接入网 中反向通道噪声的形成和干扰的 分布 。(4 ) 光 节 点 覆 盖 用 户 数 与 H FC 网络改造资金投入之间的 关系 。(5 )光节点覆盖用户数与网136Ra dio& TV Bro a dc a st Engine e ring /MAR. 2001HFC 接入网络综合业务 (包括双向交互式业务 )的开展与前景分析 。视 、数据550 75

6、0M Hz电视 ,数据业务台前端设有二次加密系统进行用户管理 。下行数字研究项目的技术环境技术分析34今后逐步向以下波段划分过311 设备(1 )光收发设备 哈雷4713光发射机 (美国产 ) 哈雷3100系列光收发机 (美国产 )光 泰 O N T27500 光 发 射 机(国产 )光泰 O N R2750 光接收机 (国 产 )(2 )放大器U N I KA L E3000 双 向 放 大 器 (美国产 )嘉兴长江5300系列 (国产 )渡 :411 被测用户地点的说明(1 )100户光节点选择地点是 县政府新大楼 ,距前端机房3k m , 实带用户终端数为115只 。(2 )500户光节

7、点选择地点是 田园新村及部分环北东路 ,距前 端机房2 . 5k m , 实带用户终端数 为460户 。(3 )1000户光节点选择地点 是梅园大酒店 (覆盖酒店 、部分车站路 、部分解放路 、小东门居民区 等 ) ,距前端机房1k m , 实带用户 终端数963户 。412 改造前后下行通道技术指标 分析根 据 部 颁 G Y T 10621999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 结合 H FC 网的实际情况 , 我们 确定 :(1 )系统的组成为 :本地前端光缆干线 电缆分配网 络 。(2 )下行50550M Hz , PAL制 ,59套模拟电视节目 。(3 )电缆分配网络放大器级 联数以最多

8、三级计算 。确定改造 后 H FC 网系统的指标分配如表1所列 。 改造前后的比较见表2所列 。41211 说明(1 )本测试报告中 ,为了能真 实 、客观地反映系统动态现实的 系统指标 ,记录使用同一仪器 ,在 相同的地点 ,在不同时刻取得一565M Hz 上行业务6587M Hz过渡带87108M Hz广播业务110 1000M Hz模 拟 电视 、数字电视 、数据业务313 网络结构 (光纤部分 )(1 )县中心前端到镇分前端 为双向自愈环网 。(2 )镇以下为星型 。同轴支干 线为树枝型 。用户分配网为分支 分配型 。314 技术体制(1 )按频分复用 (FD M )方式 来安排业务类

9、型 。(2 )下行数字信息采用 Q A M 调制和多电平帧结构组合方式 。 (3 )上 行 数 字 信 息 采 用Q P S K 和 时 分 多 点 接 入(TD M A )结构的组合方式 。315 网络现有业务的开展情况(1 )下传27套模拟电视节目 和6套调频广播节目 。(2 )在工商银行 (梅园1000户 光节点覆盖区域 )、县府计经委(县府新大楼100户光节点覆盖区 域 )建立二个双向数据传输业务 通道 。下行频道 Z18 , 调制方式64Q A M ,信道带宽6M ,传输速率30 . 336M bp s 。上 行 频 率 选 定28M Hz 、26M Hz 、24M Hz 跳频使 用

10、 ,调制方式 Q P S K ,传输速率2.56M bp s 。(3 )在 D S210频道浙江电视 台电视逆程时间内 ,下传图文电视股市信息 ,用户在计算机上安 装图文电视接收卡收看实时股市 信息 ,目前已有300多用户 。在本嘉善善通 S T 5300 系列(国产 )(3 )传输线海宁 天 马 线 缆 实 业 公 司G YT 3306D 光缆 上海常华光纤通信有限公司G YX T S2XB 1 、G YS T S2XB 1 系列光缆临 安 天 屹 电 缆 厂 : S YP FV( Y )27529 、S YP FV ( Y )275212 、 S YWL Y27529 、S YWL Y27

11、5212 等型号的电视电缆(4 )分支分配器 嘉兴华特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隔离分支分配器 嘉善视通电子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隔离分支分配器研究项目中使用的各种设 备 、传输线 、器材均符合广电总局 规定的有线电视入网器材要求 。312 HFC 网络的频谱安排考虑到系统使用的延续性 ,目前按以下波段划分 :次性测试数据 。( a )用同一仪542M Hz50550M Hz上行业务下行模拟电传真 : 010 - 68010693137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1 年第 3 期Ca bleVoic e有线电视语音查询/ 报障系统北京广知捷信技术中心电话 : 010 - 68042703 、68018291

12、优质服务品质保证HFC 接入网光收发设备都采用预失真电路来提高 CSO 指标 ,可使 CSO 产物 也很小 ,故在本项目中 ,重点分析 研究 CN R 、C TB 、HU M 的指标 。 (1 )由于用光缆取代了同轴 电缆传输干线 ,在设计指标分配 上 ,光纤传输系统的指标可以少 分配 ,从而增加电缆分配网络的 指标余量 ,使整个系统的技术指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 )整个系统的指标理论设 计值和实测值基本相符 ,达到了 预期的设计目标 。(3 )网络改造后 ,在原来经多 级放大器级联后远距离传输覆盖 区域 ,由于取消了大量的放大器 , 实测 CN R 指标明显提高 , 普遍 达到 50dB

13、 以上 (部标 43dB )。 主观评价是 :图像质量改善明显 ,色彩比以前鲜艳 ,图像细腻 。(4 )网络改造后 ,在原来经多 级放大器级联后的远距离传输覆 盖区域 ,由于放大器数量的减少 , 非线性失真减少 ,实测 C TB 指标明显提高 , 普遍达到 69dB 以上 (部标 54dB ) ,可满足传输59套 PAL 2D 制频道数的要求 。主观评 价图像透明度增加 ,图像中的横 向差拍杂波明显减小 ,层次清晰 。(5 )网络改造后 ,在原来经多 级放大器级联后的远距离传输覆 盖区域 ,由于放大器数量和交流 供电器数量的减少 , HU M 指标 有很大改善 ,普遍改善14个百分点 , 都在

14、2 . 5 %以内 (部标 3% ) 。(6 )网络改造后 ,在原放大器 级联数目较少 (34 级 ) 的覆盖 区域 , CN R 、C TB 、HU M 的改善 都不明显 , 这进一步说明了影响 有线电视信号长距离传输和覆盖半径的主要原因是干线传输放大器 ,在同一地点 ,在不同的时刻对同一频道进行测试取得的测试数 据 并 不 完 全 相 同 。其 原 因 是 CN R 、C TB 、HU M 受 节 目 源 质量 、测试环境随时间的变化而动 态变化所造成的 。(b )用同一仪器 , 在同一地 点 ,在一时间段内的测试 ,系统中 各频道的指标数据也不尽相同 ,其差异的原因是由各节目源质量 的优

15、劣造成的 。(c )用同一仪器 , 在同一地 点 ,取其不同的时刻多次测试数 据的平均值是基本相同的 ,可以较为正确地反映其系统指标的实 质 。(2 )改造后 ,县府1级放大器 后的测试点 C TB 指标比梅园 、 田园2级放大器后的指标略低 ,分析其原因除上述 (a )项外 ,另有可 能是光收发设备的指标差异造成 的 。(3 )上述列表中的指标数值套模拟电视频道所反映的指标数值范围 。41212 下行通道技术指标分析 影响有线电视下行模拟电视信号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CN R (载 噪 比 ) 、CM (载 波 交 扰 调 制 ) 、 C TB (载 波 组 合 三 次 差 拍 比 ) , CS

16、O (组合二次差拍比 )和 HU M(载波交流哼声比 )。CN R 、CM 、C TB 、HU M 都 是由系统中的有源器件产生的 , 其中 CN R 主要来自前端设备 、 光收发设备 、放大器的热噪声 ; CM 、C TB 主要是由系统中设备 的非线性失真造成的 ,特别是放 大器的非线性 。当系统中传输频 道数超过12个时 , C TB 对系统的 影响已远大于 CM , 故本项目着 重研究 C TB 的影响 ; HU M 主要 是由前端设备 、放大器的交流电 源引起的 ,取决于设备的电源滤 波性能 。CSO 在同轴电缆传输系统 中 ,由于放大器普遍采用推挽式 混合模块 , 二阶失真相互抵消

17、, CSO 产物很小 。而在采用 D FB 激光器的 A M 光纤传输系统中 ,.是指被 测系统27传真 : 010 - 68010693138Ra dio& TV Bro a dc a st Engine e ring /MAR. 2001Ca bleMIS 有线电视综合管理系统北京广知捷信技术中心电话 : 010 - 68042703 、68018291优质服务品质保证HFC 接入网器的热噪声和非线性失真 。(7 )网络改造后 ,由于放大器 数目的减少 ,电缆接插件的数量 也大大减少 ,使网络因电缆接插 件热胀冷缩 、受潮进水或刮风松 动造成接触不良而产生的干扰大 大减小 、具体表现在接收

18、图文股 市信号的误码率下降 ,网络传输 数据信号的能力增强 。41213 反向通道噪声 、干扰的分 析从理论研究分析上讲 ,造成 H FC 网络反向通道噪声 、干扰严 重的主要原因有3点 : (1 )H FC 网络电缆部分的树状拓扑结构 。(2 ) 用户分配网络部分处于一个复杂 的电磁环境中 。(3 )同轴电缆网上 使用的器材质量 (放大器 、分支分 配器 、电缆等 )不符合反向传输要求和施工质量不高 。 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和从网络的实际运行环境中掌握 噪声 、干扰的频谱分布 , 研究对 策 ,实测了16户 、100户 、150户3种用户群在不同的时间 、不同的气 候环境中 ,其噪声 、

19、干扰的分布曲 线 。用户分类 : 16户 、100户 、150户 。用户分类的目的在于定性地 研究反向噪声干扰与接入反向用户数之间的关系 。时间环境 : 8 0010 00 、190021 00 、23 0004 00 。测试 时间环境的不同在于定性地研究反向通道噪声 、干扰形成与城市 、 住宅群工作 、生活环境变化之间 的关系 。气候环境 : 主要选择有风和 无风2种情况 、定性地研究传输线路接插件在受风力影响下 ,噪声 、 干扰的形成和变化 。由于噪声 、干扰的形成 、分布具有随机性特点 ,测试报告中的噪声 、干扰频谱分布曲线是多次 测试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 ,以便 能较清楚 、明了地阐明观

20、点 、说明问题 。H FC 网络的反向通道噪声 按其来源可以分为结构噪声和入 侵噪声两类 。结构噪声主要是以 热噪声为主 ,由同轴电缆网络中 的有源器件产生 。热噪声的频谱 分布和噪声幅度是相对稳定和固 定的 ,比较容易掌握和控制 。入侵 噪声是叠加在热噪声上的一种随 机的 、不可预见的射频干扰 ,它是 通过电磁场 、电缆端口或用户终 端耦合进入电缆网络的 ,对反向 通道的传输性能影响很大 。所以 本项目重点研究用户分配网络的 入侵噪声和干扰 ,测试点的位置 设置在末级放大器以下 。41214 噪声 、干扰的分布特点 从多次实验 、测试的结果来看 , H FC 网络中噪声 、干扰的分 布形成具

21、有以下特点 :(1 )从覆盖用户数看 ,反向噪 声 、干扰随接入用户数的增加而 增大 。(2 )从时间环境看 ,人类活动 的频繁与否对反向噪声的影响很大 , 08 0010 00和19 002100的2个时间范围内的噪声 、干扰 明显地比23 0004 00范围内的 要大 。(3 )从气候环境来看 ,有风 (5 级以上 )和无风 (1 、2级 )气候相 比 ,有风环境比无风环境更有可 能引入噪声 、干扰 ,这主要取决于 电缆网络主干线的长度 、跨度和 施工质量 ,即电缆连接器的质量和连接可靠性 。特别是在采用同 轴电缆低压集中供电的线路上 , 因接插件连接不好 、受潮等引起的脉冲干扰是很严重的

22、 (这样的干扰不仅对542M Hz 有影响 , 而且对下行 V 波段也有明显的 亮点干扰 ) 。测试报告中有风 、无风反向 噪声 、干扰频谱分布曲线是在反 向接入用户数 150 户 , 偏北风45 级 , 阵风 6 级 , 电缆线路 中有约 90m 架空电缆的情况下测得的 。(4 )从噪声 、频谱的分布来 看 :(a )1 、515M Hz 左右的低 端噪声在任何时候都比高端大 。(b )冲击干扰 (工业电器 、家 庭用电器 、汽车 、摩托车等 )大都 集中在20M Hz 以下 ,其特点是时 间短 、幅度大 ,是一种强电磁场的 脉冲干扰 ,通常可造成一段时间内数据码流的误码率增高 。(c )连

23、续波干扰 ,主要是持续 时间较长 、相对固定的干扰 ,如短 波广播 、工业设备 、无线电通信 等 ,这类干扰在042M Hz 范围 内都可以产生 ,且在一段时间内 固定存在 ,具有规律性 。对于此类 干扰 ,可采用搜索法逐步对干扰 进行定位 、确定 。(d )从多次实验的情况来看 , 大部分噪声 、干扰来源于家庭室 内 , 这就是为什么在 19 0021 00 反 向 噪 声 最 严 重 而 在23 004 00 反向噪声最小的 原因 。冰箱 、空调 、电视机 、日光灯等电器的启动 , 无绳电话 、 按摩电器 、电吹风 、洗衣机等磁场 干扰 ,电视机 、V CD 等设备的高 频外泄 , 都是反

24、向噪声源 , 都可以从用户线 、用户 盒进入反 向通道。传真 : 010 - 68010693139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1 年第 3 期Ca bleVoic e有线电视语音查询/ 报障系统北京广知捷信技术中心电话 : 010 - 68042703 、68018291优质服务品质保证HFC 接入网电视节目为主 ,增加下传节目套数 ,提高下行信号质量是主要的 问题 。双向传输业务处于起动 、试 验阶段 ,反向接入需求低 ,反向接入用户数少且近几年增长不会太 快 ,故按每500户为一光节点覆盖 区域可以满足目前用户开展业务 的需求 。(4 )按国外有关技术资料提 供的数据 ,在有线电视网络上同 时

25、开展数字电视 、数据通信和电 缆电话双向业务 ,每一用户需占 用上行带宽0 . 6M Hz , 而上行带 宽542M Hz 中实际可用带宽约为 15 42M Hz 。这样每 500 用户 中可同时享用交互式业务的最多 用户数为 : 27M Hz 0 . 6M Hz = 45(户 ) ,约占9 % ,略高于目前城镇 家庭计算机拥有量 ,基本可满足近几年用户的需求 。(5 )如将每个光节点覆盖的 用户数减少为100户 ,虽然对增加 双向接入用户数 ,开展多功能应 用服务有利 ,但是 , (a )使网络改 造资金增加很多 ; (b )对下行信 号的质量提高不明显 ; (c )由于目 前双向接入用户的

26、需求很低 ,可 开展的双向业务项目很少 。虽然 每100户中有45户的容量可使用 双向业务 ,但由于实际接入利用 率低 ,造成资源浪费 。(6 )如将每光节点覆盖的用 户数增大为1000户 ,虽然可以减 轻网络改造的资金压力 , 但是 , (a )由于从光节点到每一用户端 的放大器串级数大部分将超过3 级 , 对提高下行信号指标不利 ; (b )每1000户中可进行双向业务 的仅为45户 ,接入户数为4 . 5 % , 制约了多功能项目的应用 ; (c )由于反向接入用户数多 ,反向噪声 、 干扰都比每个光节点500户时大 ,影响了反向通道指标和信号传输 ,最终影响双向业务的开展 。512 关

27、于下行通道(1 )对于下行通道 ,要提高技 术指标 ,使其满足国标要求 ,其关 键是如何保证从光节点到任一用 户终端串接放大器的数量控制在3级以内 。要达到这一要求 ,就需 要在网络设计时 ,精心确定 ,综合考虑 ,合理布局每一覆盖区域的 光接收机位置 。(2 )在 H FC 网络中 ,由于用 光纤干线传输系统取代了同轴电 缆干线传输系统 ,从根本上极大地减少了干线系统热噪声源和非 线性失真器件 (放大器 ) 。对于下 传模拟电视信号 ,在按每500户一 个光节点并保证到每一用户端的 放大器数量不超过3级的前提下 ,下行通道的技术指标 : (a )完全可 以满足在传输59套 PAL 2D 制频

28、 道数情况下 ,系统指标达到部标 G Y T 10621999有线电视广播 系统技术规范 的要求 ; (b )与光接收机输出接多少条支路关系不 大 ; (c )与覆盖用户数之间无直接 关联 。(3 )H FC 网络的平均无故障 工作时间 (M TB F )随放大器级数和电缆连接器的减少而成倍增 加 ,故障率下降 ,故障后恢复时间 缩短 ,网络的日常维护 、管理 、调 试工作比同轴电缆干线网简便 、 容易 ,整个网络的运行更加稳定 、可靠 。这有利于开展数字信号传 输业务 。(4 )H FC 网中光缆干线部分 的传输带宽已拓宽至750M Hz , 为增加下传电视节目数 ,开展数字电视业务 ,数据

29、传输业务建立 了良好的干线网络基础 。513 关于上行通道的噪声和干扰结束语5511 关于每个光节点覆盖用户数的考虑在 H FC 网络中 , 每个光节 点的覆盖用户数与传输信号技术 指标 、网络开展的业务类型 、社会 经济发展的状况 、用户的需求度 和网络建设 、改造所需的资金等之间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我们在 分析 、研究了100户 、500户 、1000 户3种不同用户密度覆盖数产生 的各种相关因素后 ,结合现阶段 网络发展的实际情况 ,认为采用H FC 网 络 光 纤 到 服 务 区 (F T SA )的结构型式 (每个光节 点覆盖500户左右的用户数 )是比 较合理的 。其原因如下 :(

30、1 )每个光节点覆盖500用户 数 ,在城区基本上可以保证从光 节点到任何一用户端的串接放大 器级数大都在2级以内 ,少量达到3级 。从而可确保上 、下行信号技 术指标的提高和稳定传输 。(2 )按每个光节点覆盖500用 户数设计的 H FC 网络对现有的 同轴电缆网络进行改造 ,是符合 我国当前社会 、经济的现状和发 展需要的 。它既能提高网络运行质量 ,又能为有线电视网络的进 一步发展 、光纤向用户的进一步 延伸打下基础 。经测算 ,按每光节 点覆盖 500 户的 H FC 有线电视 网络改造工程 (不含用户双向分配系统 ) ,平均每户改造费用为80 元左右 ,其资金投入是在各有线 电视台

31、可承受范围内的 。(3 )目前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业务的开展 情 况 , 仍以大量 下传广播传真 : 010 - 68010693140Ra dio& TV Bro a dc a st Engine e ring /MAR. 2001Ca bleMIS 有线电视综合管理系统北京广知捷信技术中心电话 : 010 - 68042703 、68018291优质服务品质保证HFC 接入网H FC 网络电缆部分的树枝型结构和用户分配网部分的分支 分配结构 ,对于反向信号来说 ,起 着噪声的汇聚和干扰信号的接收作用 ,即“漏斗效应 ”。要进行双向 传输应用 ,必须控制反向噪声和带宽窄 ,反向噪声影响严重 ,故

32、比较适合开展反向传输数据量少的 业务 ,如视频点播 、收费频道 、高 清淅度电视 、监控报警等 。(2 )充分利用 H FC 网络的 宽频带这一优势 ,可开展单向数 据广播式业务 (正程图文电视和 逆程图文电视 )和高速多媒体数 据系统 ,如 Int e r net 信息的传送 、远程教育 、股市行情 、电子报纸 等 。在8M Hz 带宽的频道内 ,采用Q P S K 调制技术 , 可获得8M bp s的传输速率 ; 采用 Q A M 调制技术 ,可获得40M bp s 的传输速率 。(3 )利用 H FC 网络的光纤 部分 ,采用 A TM 或 IP 技术叠加 建设宽带综合信息网 ,为政府办

33、 公 、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联网 、数 据交换和共享资源 、远程医疗 、交通实时监控等建立虚拟专用网 。 因为这些业务的上 、下行数据交 换量都很大 , 改造 H FC 网来适 应此类业务的投资要比单独建网 大 。515 关于实施 HFC 网 络 建 设 工 程的体会和经验(1 )对光接收机分布位置的 设计要慎重考虑 。现在城市建设 改造力度大 、速度快 ,城市规划 、布局变化很大 。要结合城市建设 设计好每一个光节点的覆盖区 域 ,以有利于信号的合理分配 ,保 证信号质量 ,节约网络建设的资 金 。(2 )选用性价比较高的设备 、 材料是节约建设资金的关键 。例 如 ,对于光缆存在缩纤现象 ,

34、质量 好的厂家产品一般不会出现这种 现象 。而有的厂家的光缆 ,采用的油膏不好 、光纤的余长未放好 、光 缆束管材料不好都可能会使光缆 中光纤的收缩量增大 。当光纤的收缩量超过规定值时 ,那段光缆由于纤芯损坏就很可能报废 。 对于光缆接续盒 ,建议使用帽式接线盒 ,有利于防水 ,一般横卧式接线盒常有渗水现象 。 对于光缆交接处 ,建议使用光纤交接箱 ,以便于充分利用光 纤资源和维护管理 。对于下行传输用的光发射机 、接收机 ,由于距离短 ,一般在10k m 以内 , 且 是 1 级 光 缆 覆 盖 网 , 故 : (a )采用1310n m 波长的 光传输设备 ; (b )使用质优的国产 品替

35、代进口产品 ,同样能很好地满足传输指标的要求 ,而网络建 设的投入资金可以减少许多 。(3 )建议尽量将 H FC 网的 光站建设在 室 内 , 面 积 可 考 虑10m 2 左 右 , 以 适 应 网 络 功 能 发展 ,如放置光接收机 、供电器 、配 线箱 、U P S 不间断电源和上 、下 行数据交换设备等 。总之 ,充分利用和开发有线 电视网络的丰富资源 ,努力改造现有的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网 ,实 现 光 缆 向 小 区 延 伸 的 第 一 步 H FC 网发展目标 。因地制宜 、因 时制宜 ,紧扣社会 、经济 、技术的 发展脉搏 ,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实践有线电视的多功能应用 ,不仅 能增

36、加有线电视网络的营运收 入 ,增强我国有线电视事业发展 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发挥 和体现有线电视网络在传输信息方面具有大容量 、高速度和宽频 带的优势 ,使它为迎接网络经济 、 信息社会的挑战 ,为我国的信息 化事业建设作出其应有的贡献 。干扰的数值 ,以满足最低 C求 。可具体采取如下措施 :N 要(1 )增大网络星形结构比例 ,减少光节点服务用户数和放大器 串联级数 。(2 )采用高屏蔽性能的电缆 ,其屏蔽衰减应大于70dB 。(3 )采用优质电缆连接器件 , 加强施工管理 ,提高工程质量 ,保 证电缆网络的各部分 、各器件连 接可靠 ,使接插件 、电缆 、器材之 间的接触电阻降低到

37、最小 。(4 )干扰从用户终端进入的 比例很高 。建议研制 、生产屏蔽型 用户终端盒 。该用户终端盒输出 插座应设计成当未联接终端设备 时应自动接上75 负载 ,从而可避免形成开路天线接收状态而使 用户室内的各种电器的干扰信号 串入反向通道 。(5 )H FC 网络中的光接收机 应选用高电平 、多输出路数的 。输出电平不低于54dB mV (只有采用 独立的功率倍增模块 ,才有可能 达到上述高电平输出 ) ,输出路数 在34路 。目的在于减少外接放 大器 、分配器 、电缆接插件数量 。(6 )严格执行双向电缆分配 网络的设计原则 ,保证到每一用 户终端的下行信号电平基本一 致 ,保证从各用户终

38、端盒到光节 点处 (反向发射机输入端 )的上行信号电平基本一致 。514 关于多功能综合应用业务(1 )由于 H FC 网络的反向(收稿日期 :2000209212 )电话 : 010 - 68042703 、68018291:141广播与电视技术 2001 年第 3 期Ca bleVoic e有线电视语音查询/ 报障系统北京广知捷信技术中心传真 010 - 68010693优质服务品质保证In d e xVOL . 28NO . 3P 33Summa r yof 10t h 52Ye a r Pl a n of Sci e ntifi ca nd Te c hni c alD e v elo

39、 p me ntfo r Ra dio , Fil m a ndTel e vi sio nThe 10t h 52Ye a r Pl a n of Sci e ntifi c a nda nd Tel e 2a nd t e c h2Te c hni c a lD e v elo p me ntfo r Ra dio , Fil mFa r2Re a c hi ngvi sio n a nd t he 2010Pl a n a r eduri n gp ro gr a mma ti cdo c ume nt s fo r sci e ntifi c52y e a r p l a n p e

40、rio dni c al wo r k s of r a dio , fil m a nd TVt he 10t hi n o urco unt r y . The i rco nt e nt s i nvo l v ek e yt a s k s i n alla sp e c t sof r a dio ,fil ma nd TV sci e ntifi c a nd t e c hni c al wo r k si n o urco unt r y . Thi s p a p e ri nt ro duc e sma jo rwo r k s a ndt e c hni c alp o

41、li c yof SARFTduri n gt he52y e a r p l a n p e rio d ,“Di git aliz a tio na nd Ne t210t ha nd i s fo c u s e d o n t he ma i nco nt e nt s ofwo r ki ng”,“Wi r el e s s , Sa t ellit eMo nito ri n g S y st e m s ”a nd “Di git ala ndRa dio , Fil m a nd TV Pro 2gr a m p l a tfo r m”tob e r e aliz e ddu

42、ri n gt hi sp e rio d .Mo d e sVi d eo S e r v e r2B a s e d Va rio u sP 56Ap p li c a tio nThe vi d eo s e r v e r i s o ne of t he r e sult s i na p p li c a tio nofco mp ut e r t e c hno lo gyi n vi d eodo ma i n . Fro m it s e a rli sta p p li c a tio na dv e rti si n gi nbro a dc a st sto c urr

43、 e nta p p li c a tio n si n mul2ti c ha nnelbro a dc a sti n g s y st e m ,t he vi d eo s e r v e r b e co me a ndi m p o rt a nt p a rt bro a dc a sti n gofsy st e mma nya tTV st a tio n s . B e c a u s e of it sma n y a dva nt a g e st ha t t r a ditio nal vi d eoe quip me ntha sn t , still a lo

44、t of it s ne wa p p li c a tio nmo d e s c a n b ed e v elo p e d . Thea ut ho r t r e a t s t heco mp o sitio na nd c ha r a c t e ri sti c s of vi d eo s e r v e r , sum s t heu pd e v elo p e d a p p li c a tio nmo d e s ,a nd s e e k s o t he rp o s si bl e a p p li c a tio nmo d e s .S y st e m

45、P 80Ref e r e nc e fo rS el e c ti n gVi rt ual St udioThe vi rt ual st udio ha s a n o b vio u sa dva nt a g eo v e r t he t r a ditio nal st udio i np ro duc tio nmo d e , but it fo und it sp r eli mi na r y a p p li c a tio n o nl y l a r g e f ull ya tr e i nfo r c e d TV st a tio n s i n t hep a stb e c a u s e of it s e xo r bit a ntp ri c e . Wit ht her a p i d d e v elo p me ntof t heco mp ut e r t e c hno lo gya nd t he r e s e a r c h a ndd e v elo p me ntof t he vi rt ual s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