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41301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7.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建设方案.doc(5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建设方案 (Version 1) 二七年十一月目 录1前言12总体目标及进度13总体原则23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原则23.1 本地网IP化改造原则23.1.1 本地网设备的IP化改造原则23.1.2 本地网网络IP化改造路由原则63.2 长途网IP化改造原则83.2.1 长途网设备的IP化改造原则83.2.2 长途网网络的IP化改造原则93.3 信令网改造原则133.3.1 BSSAP信令133.3.2 BICC/ISUP信令143.3.3 MAP/CAP信令143.4 站点接入原则153.4.1 站点接入基本原则153.4.2 IP地址规划与分配原则164附录:

2、现网各厂家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方案164.1 华为公司现有2G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方案164.1.1 华为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应用情况164.1.2 华为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方案164.1.3 华为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实施进度224.2 爱立信公司现有2G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方案224.2.1 爱立信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应用情况224.2.2 爱立信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方案234.2.3 爱立信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实施进度284.3 阿尔卡特公司现有2G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方案284.3.1 阿

3、尔卡特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应用情况284.3.2 阿尔卡特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方案284.3.3 阿尔卡特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实施进度314.4 摩托罗拉公司现有2G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方案314.4.1摩托罗拉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应用情况314.4.2摩托罗拉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方案324.4.3 摩托罗拉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实施进度374.5 诺基亚西门子公司现有2G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方案384.5.1诺基亚西门子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应用情况384.5.2诺基亚西门子公司现有2G

4、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方案384.5.3 诺基亚西门子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实施进度424.6 中兴公司现有2G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方案434.6.1中兴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应用情况434.6.2中兴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方案444.6.3 中兴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实施进度471前言目前从软交换长途汇接网的运行情况以及软交换端局IP承载语音的试点工作进行情况来看,软交换技术上已经成熟,提供业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验证,并且已经启动建设IP专用承载网建设工程,将接入路由器(AR)向下延伸到省内具有业务承载需求的地市,为2G软交换I

5、P承载话音创造了条件。中国移动核心网软交换设备IP化是促进中国移动核心网络演进、面向网络扁平化目标迈进的关键一步,有利于网络的低成本高效运营,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整合网络资源、降低投资风险的有效手段。集团公司根据现网软交换设备情况、全网的设备建设规模以及各省的工程进展情况,逐步组织和开展核心网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工作。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建设方案规定了中国移动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的技术要求,主要用于指导各省进行GSM网络软交换设备IP承载语音的改造工作以及IP承载语音后的网络规划和建设、网络维护和运营等提供技术依据。本标准由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计划部提出并归口。2总体目标及进度综合考

6、虑现有2G网络设备情况以及网络组织情况,软交换设备的IP化改造将是个渐进过程,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仍存在IP承载设备与TDM承载设备并存的情况。对于现有2G网络的IP化改造最终要实现全部软交换长途网络设备与软交换端局设备全部实现IP承载语音,与传统的TDM端局的互通通过集中设置的IW-MGW互通。为保证网络IP化改造的平稳性,考虑到由于2007年国庆、十七大网络封网带来CMN升级改造和IP专用承载网进度顺延导致春节前留给软交换网络实施IP化改造的时间非常有限,根据全网IP化改造的阶段原则,建议按如下进度进行:(一)、2008年除夕之前:部分改造样板省进行现有软交换端局、关口局的IP化改造工作;

7、(二)2008年中秋之前:各省实现现有全部长途话务增量通过改造一定量的软交换端局、关口局由IP承载疏通,以2008年中秋话务高峰来临时不扩容长途汇接网为基本原则。(三)2009年除夕之前:各省实现全部现网软交换端局、关口局以及全部新建的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承载语音改造,以确保不再扩容软交换长途汇接网为基本原则。3总体原则1)保持现网稳定原则进行现有网络的IP化改造不能影响中国移动现有网络的运行,进行软交换设备的IP化改造需要制定严格的升级改造方案分步骤实施,并且对于每一步骤都应有相应的风险分析以及规避方案,并在改造不成功的情况下应有回退的方案。2)业务继承性原则IP化改造后的软交换设备必须继

8、承现网各种业务,并且不能降低现网业务的用户体验,包括电信业务、承载业务、补充业务、智能业务、增值业务等。3)分阶段实施原则从设备厂家的角度,按照先同厂家后异厂家的顺序完成网络的IP化改造;从网络层次的角度,按照省内、省际的顺序完成网络的IP化改造。4)“就近入IP,就远出IP”原则完成IP化改造的软交换端局IP承载语音后,与传统的TDM端局之间的互通话务遵循“就近入IP,就远出IP”的原则,所有的话务就近进入IP网内,在IP网内话务端到端直达,传统的汇接网消失,网络呈扁平化组网。5)“站点接入”原则软交换均通过一对三层CE设备以口字形接入IP专用承载网,满足接入IP专用承载网的相关技术要求。3

9、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原则3.1 本地网IP化改造原则3.1.1 本地网设备的IP化改造原则3.1.1.1 软交换端局的设置及IP化改造原则1)优先选择本地网内软交换设备比例较高的本地网进行IP化的改造,新建软交换端局设备充分发挥软交换分离架构的优势,MSC Server的规划基于“集中放置、集中管理”的原则;在大本地网的组网方案中,从管理和维护的角度,建议MSC Server单元集中放置省会城市或大本地网中心城市。MGW以本地网为单位设置以便就近和其它网元话路互通;2)改造现有网络内软交换端局设备暂不改变现有行政区划关系,并且通过调整无线接入网的服务范围以便提高改造后的软交换端局承载的业务量比

10、例和设备利用率。3)IP化改造后的软交换端局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l 接口支持能力n 需要支持的逻辑接口包括:Nc接口、Mc接口、Nb接口;n MSC Server需要支持的物理接口包括:FE接口、E1接口;n MGW需要支持的物理接口包括:FE接口、GE接口、E1接口、POS接口、ATM接口(考虑向3G演进)l 协议支持能力n MSC Server需要支持的协议包括:BICC、SCTP、H.248、M3UA、M2UAn MGW需要支持的协议包括:SCTP、H.248、M3UA、M2UA、RTP、RTCP、NbUP、UDPn MGW需要支持的编解码:AMR / AMR2、G.711、可选支持G.

11、729、GSM FR、GSM HRl 功能要求n 基于承载控制分离方式实现语音呼叫、数据 / 传真业务、补充业务、增值业务、智能业务;n 必须支持BICC前向延迟建立方式,可选支持BICC前向快速建立方式,需要支持不同承载建立方式之间的配合。n MSC SERVER和MGW均支持兼做SG功能。l 可靠性要求n 具有故障快速检测和倒换功能。MSC Server和MGW IP相关的接口必须具备故障检测能力和倒换能力,MSC Server和MGW可以采用各种协议实现此功能,包括硬件通断检测、ARP探测、BFD探测、以太网OM探测包等,应该同时具备多种机制以提高可靠性。3)IP化改造前入网的端局设备M

12、SC ID仍分配1390或1374号段,IP化改造的软交换端局MSC ID启用1344号段。4)IP化改造的MSC-SERVER和MGW应尽量设置在靠近IP承载网接入路由器机房,以便于传输电路调度和组织。5)软交换IP承载语音后,应支持中国移动2G交换网所有业务。3.1.1.2 软交换关口局的设置及IP化改造原则1)新建的关口局应采用分离架构的软交换设备, GMSC Server集中设置,GMSC SERVER和GMGW支持IP承载语音。2)IP化改造后的软交换关口局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l 接口支持能力n 需要支持的逻辑接口包括:Nc接口、Mc接口、Nb接口;n GMSC Server需要支持

13、的物理接口包括:FE接口、E1接口;n GMGW需要支持的物理接口包括:FE接口、GE接口、E1接口、POS接口l 协议支持能力n GMSC Server需要支持的协议包括:BICC、SCTP、H.248、M3UA、M2UAn GMGW需要支持的协议包括:SCTP、H.248、M3UA、M2UA、RTP、RTCP、NbUP、UDPn GMGW需要支持的编解码:AMR / AMR2、G.711、可选支持G.729、GSM FR、GSM HRl 功能要求n 基于承载控制分离方式实现语音呼叫、数据 / 传真业务、补充业务、增值业务、智能业务;n 必须支持BICC前向延迟建立方式,可选支持BICC前向

14、快速建立方式,需要支持不同承载建立方式之间的配合。n GMGW需要支持兼做SG功能,GMSC SERVER可选支持SG功能。l 可靠性要求具有故障快速检测和倒换功能。3)新建关口局应选择大容量设备,实际配置应充分考虑今后发展需求,兼顾2G语音及新业务需求,并为今后网络发展预留资源。4)未建设独立关口局的本地网络如兼做关口局的端局为IP化改造的软交换端局,可仍保持由端局兼做关口局的方式,如兼做关口局的端局为TDM端局,可新建IP化的软交换关口局,并成对设置。5)只建设一个独立关口局的本地网,建议新建1套IP化的软交换关口局,与现有关口局配对设置;在已经建成了成对GMSC的本地网内,如原有关口局为

15、IP化改造的软交换关口局,可根据网络规模容量需求决策是否需要新增关口局,新增IP化的软交换关口局不必成对设置。6)对于已建有独立关口局的本地网,IP化的软交换关口局的引入可考虑采用以下两种方式:方式一:引入的IP化软交换关口局与2G关口局实现负荷分担,完成与其它运营商网络的互通。但为了避免话务迂回,需要协调与其他运营商的互联互通,并需要改变现有关口局对外接口关系。方式二:新建移动软交换关口局作为2/3G综合关口局,替代原有2G GMSC,疏通2G和3G网络与其它运营商网络间的话务。 GMGW集中设置TC单元,实现TC共享,节省设备投资和传输成本。网内可启用TrFO功能。各省可根据本省实际建设进

16、度情况选择方式,原则上方式一和方式二均可。3.1.1.3 互通网元IW-MSC的设置原则1)互通网元IW-MSC负责完成IP-TDM的转换,并负责BICC信令与ISUP信令消息的转换。2)IP化的软交换端局如与现有TDM端局之间存在切换关系,则IP化软交换端局与TDM端局之间设置直达电路,由IP化的软交换端局兼做IW-MSC。3)本地网内如建设了IP化的软交换关口局,IW-MSC由IP化的软交换关口局兼做,省内设置的TMG也负责兼做IW-MSC,负责转接无切换关系且无IP化软交换关口局的本地网内的IP化软交换端局和TDM端局之间的话务。3.1.2 本地网网络IP化改造路由原则3.1.2.1本地

17、网内IP承载的软交换设备之间话务路由原则本地网内IP化的软交换设备(含端局和关口局)之间话路平面组网,信令直达。3.1.2.2本地网内IP承载的软交换设备与TDM端局之间话务路由原则本地网IP化的软交换端局和TDM端局间话务,根据局间是否存在切换关系,可以采用不同的疏通策略:如果存在切换关系,设置直达TDM电路用于疏通切换信令,可由IP化的软交换端局兼做互通IW-MSC,话路直达,ISUP信令可采用通过MGW内置的信令网关疏通或通过TDM电路直接疏通的方式;如果无切换关系,若本地网内设有IP化的软交换关口局,则通过IP承载疏通至IP化软交换关口局,由IP化的软交换关口局兼做IW-MSC,完成I

18、P与TDM间的转换;也可遵循现有本地网内网络组织原则,采用TDM方式。3.2 长途网IP化改造原则3.2.1 长途网设备的IP化改造原则3.1.1.1 CMN的改造呼叫协调节点CMN负责转接MSC SERVER之间的BICC信令。1)省际层面CMN节点根据集团公司统一安排,在省际层面,全网软交换汇接局TMSC SERVER将与2007年12月初完成CMN功能升级改造,设置了TMSC SERVER的省的CMN节点由升级后的本省TMSC SERVER兼做,未设置TMSC SERVER的省由大区中心CMN节点负责,归属关系与原有TMG和TMSC SERVER的归属关系相同。2)省内层面CMN节点在省

19、内层面,应适时建设CMN满足省内IP端局/关口局间信令面汇接需求,省内CMN设置应遵循集团确定的门限值(?),按照3年规划期确定。对于已经部署TMSS且有设置省内CMN需求的省份,省内CMN由TMSS兼做;对于未部署TMSS且有设置省内CMN需求的省份,省内CMN由IP端局/关口局兼做。3.1.1.2 TMG的改造根据集团公司统一安排,2007年12月初完成TMGWW升级改造,改造后的TMG能够满足转接IPTDM长途话务的需求。并且根据TMSS/CMN的控制,能够根据出局交换机类型正确地选择IP或TDM出局。若出局交换机为TDM端局,话务控制面通过TMSS转接,用户面通过TMG转接;若出局交换

20、机为IP端局,话务控制面通过CMN转接,用户面旁路本侧TMG由IP专网直接疏通。3.2.2 长途网网络的IP化改造原则3.2.2.1省内长途网网络的IP化改造原则1)对于IP化软交换端局所发起、TDM落地长途话务,在发端,未设置省内CMN节点的省由发起端根据漫游号码或被叫ISDN号码判断落地端是否有IP化软交换关口局,设置了省内CMN节点的省由省内CMN节点的负责判断,若收端侧本地网设有IP化软交换关口局,由IP化软交换端局经IP专用承载网直接将话务送至被叫所在本地网内IP化软交换关口局,由IP化软交换关口局疏通至目的局;否则将呼叫经IP承载送至本省TMSC SERVER和TMG,由TMSC

21、SERVER、TMG负责IP-TDM的转换,采用TDM电路疏通至至目的局。2)对于IP化软交换端局及关口局所终结、TDM发起长途话务,发端局根据为IP化软交换端局特定分配的新漫游号码段判断落地局是否为IP化软交换端局,若发端侧本地网设有IP化软交换关口局,由发端采用TDM电路将呼叫送至发端本地网内IP化软交换关口局,由发端本地网内IP化软交换关口局采用IP承载将呼叫送至收端局;否则发端采用TDM电路将呼叫送至TMG,由TMG采用IP承载将呼叫送至收端局。3)IP化软交换端局之间省内长途路由长途段必须利用IP传输。未设置省内CMN节点的省,省内IP化软交换端局之间话路直达,信令直达;设置了省内C

22、MN节点的省,省内IP化软交换端局之间话路直达,信令通过省内CMN转接。3.2.2.2省际长途网网络的IP化改造原则1)IP化软交换端局发起、TDM终结的省际长途路由与省内长途类似,发端局将呼叫控制信令采用IP承载经发端省TSS/CMN节点送至收端TSS/CMN节点,由收端省TSS/CMN节点判断收端本地网内是否有IP化软交换关口局,若收端侧本地网设有IP化关口局,由发端端局MGW直接将呼叫经IP承载送至收端IP化关口局GMGW,由收端IP换关口局完成IP-TDM的转换,再由收端IP化软交换关口局采用TDM电路疏通至目的局;若收端侧本地网没有IP化软交换关口局,则由发端端局MGW将呼叫经IP承

23、载送至收端省TMG,由收端省TMG完成IP-TDM的转换,再由收端TMG采用TDM疏通至目的局。2)IP化软交换端局终结、TDM发起的省际长途路由也与省内长途类似,由发端根据为IP端局特定分配的新漫游号码段判断落地局是否为IP端局,若发端本地网内设置由IP化软交换关口局,则发起端TDM端局将呼叫送至本地网内IP化软交换关口局,IP化软交换关口局将呼叫信令送至本省TSS/CMN节点,由本省TSS/CMN节点将信令经过收端省TSS/CMN节点送至收端IP化软交换端局,呼叫建立后TDM端局将话务通过TDM电路送至本地网内GMGW,再由GMGW采用IP承载直接将呼叫送至收端IP化软交换端局;若发端本地

24、网内没有设置IP化软交换关口局,则之间将呼叫信令送至本省TSS/CMN,由本省TSS/CMN节点将信令经过收端省TSS/CMN节点送至收端IP化软交换端局,呼叫建立后TDM端局将话务通过TDM电路送至本省TMG,再由TMG采用IP承载直接将呼叫送至收端IP化软交换端局。3)软交换IP端局 MGW之间IP话路直达,呼叫控制信令可通过CMN汇接,现网TMSC Server升级兼作CMN。3.2.2.3国际长途网网络的IP化改造原则对于国外用户呼叫中国移动用户的国际来话呼叫,由国际局送至京沪穗三地的TMSC,由TMSC发起MAP查询,获得被叫MSRN号码之后由TMSC经TDM长途汇接网接续至被叫所在

25、省TDM长途汇接网TMSC,被叫归属于TDM端局时,直接由TMSC经TDM长途汇接网疏通,被叫归属于IP化软交换端局,由被叫所在省TMSC通过过桥电路将全部呼叫送至TMG,由TMG完成TDM至IP的转换,TMG采用IP方式将呼叫送至被叫归属软交换端局。对于国际用户呼叫外网用户,国际局判断被叫用户号码为0XYZ或联通用户号码后,将呼叫送至京沪穗三地软交换汇接网TMG,由软交换汇接网将呼叫疏通至被叫所在地GMSC出网。对于国外用户漫游至IP化软交换端局下,国际局接收到被叫MSRN号码为1344,也由国际局送至京沪穗三地的TMSC经TDM长途汇接网接续至被叫所在省TDM长途汇接网TMSC,被叫所在省

26、TMSC通过过桥电路将全部呼叫送至TMG,由TMG完成TDM至IP的转换,TMG采用IP方式将呼叫送至被叫归属软交换端局。对于IP化软交换端局用户的国际去话,由IP化的软交换端局将呼叫经IP承载送至京沪穗三地的TMG,由TMG完成IP-TDM的转换,按“就远出IP网”的原则转经由现网国际局进行疏通。3.3 信令改造原则3.3.1 BSSAP信令对于BSSAP信令的转接,根据省内MSC SERVER、MGW的不同设置方式,可采用两种方式:方式一:MSC Server通过MGW内置的SG功能将BSSAP/TDM转换为BSSAP/IP,完成与BSC进行BSSAP信令互通。对于现网已完成建设的软交换端

27、局,如MGW/SG目前通过M2UA协议转接BSSAP信令,待BSC支持多目的信令点后,统一改造为M3UA转接方式;对于所有新建设的软交换端局,MGW/SG通过M3UA代理方式转BSSAP信令,以方便后续统一改造为M3UA转接方式。对于采用MSC SERVER集中设置、MGW分散设置的省,建议采用此种方式以节省MSC SERVER的TDM端口以及省内长途传输电路。BSCMSCServerMSCServerBSSAP/TDMBSCMGW/SGBSSAP/TDMMGW/SGBSSAP/M2UA/SCTP/IPBSSAP/M3UA/SCTP/IP无需配置信令点编号配置和MSS相同的信令点编号已入网局点

28、新建设局点方式二:MSC SERVER配置TDM端口,采用直连或通过MGW半永久电路连接的方式与BSC实现BSSAP信令的互通。对于采用MSC SERVER、MGW均分散设置的省可暂采用此种方式,待今后实施信令IP化改造时统一进行改造。3.3.2 BICC/ISUP信令IP承载的软交换之间通过BICC信令互通,长途通过CMN转接。对于TDM交换机和IP软交换之间的BICC/ISUP互通,采用以下原则:本地网内部:通过ISUP信令互通,可启用MGW内置SG功能,通过M3UA转接方式将ISUP/TDM转换成ISUP/IP,也可由MSC SERVER采用TDM端口连接至本省STP。省内/省际长途:通

29、过互通网元(IP关口局或TMSS)将ISUP/TDM转换成BICC/IP后和IP软交换互通3.3.3 MAP/CAP信令维持现有MAP/CAP信令方式,继续采用TDM信令,暂不考虑MAP/CAP信令的SIGTRAN演进。本地网网元之间MAP/CAP信令直连,本地网之间通过H/LSTP疏通MAP/CAP信令。3.4 站点接入原则3.4.1 站点接入基本原则所有软交换设备统一通过一对三层CE设备以口字形汇聚后接入IP承载网。可以屏蔽软交换和IP承载网之间异厂家的差异、分清维护界面、有利于整网的维护,同时也可避免软交换直连AR导致AR接入端口不足问题。 CE按照局点成对设置, 同局点多设备可以共用。

30、当如下任一制约因素达到上限值时,允许在同局址设置第二对CE:(1)槽位数量达到扩容极限值(2)单板端口数量达到扩容极限值(3)系统转发能力超过85%时(4)所有单板处理能力超过85%时3.4.2 IP地址规划与分配原则通过IP地址的最佳分配使用,以利于实现IP路由汇聚,最大限度保证IP承载网传输效率,同时兼顾便于IP地址的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各省在软交换系统IP地址规划中,必须遵循集团公司统一要求,严格按照本省的业务系统地址范围进行分配使用。各省在软交换系统IP地址规划中,必须遵循集团公司关于IP专用承载网和相关业务接入系统的地址分配及管理办法(网通 2006568号)的要求,严格按照本省的业

31、务系统地址范围进行分配使用。原则上先从本省的业务系统地址范围内规划两个B类地址给软交换业务系统使用,再根据各地市业务需求以C类地址段为最小单位进行连续规划,最后按照站点(一对CE及与其连接的所有软交换设备)以1/2个C类地址段为单位进行连续分配使用。3.4.2.1 VLAN划分原则软交换IP接入站点部分的VLAN可以有信令VLAN,媒体流VLAN、网管O&M VLAN和计费VLAN等,在软交换语音IP承载初期,只有信令VLAN和媒体流VLAN,其他的网管和计费仍然由独立的CE利用现有网管网/DCN网疏通。3.4.2.2 IP地址使用原则一、各省软交换设备IP地址规划在省级层面,需要将软交换系统

32、IP地址分成信令段和媒体段两部分,各启用一个独立的B类地址段,原则上信令段从最小的B类地址开始划分,媒体段从最大的B类地址开始划分,其它B类地址留作备用,只能在已使用的2个B类地址段用完的情况下,方可选用本省内其他相邻的B类地址,保证后续扩容地址的统一和连续。以辽宁为例,集团公司分配的IP地址段为10.60.X.X10.66.X.X,7个B类地址,规划后:省内软交换信令IP地址段为:10.60.x.x(10.61.x.x预留),省内软交换媒体IP地址段为:10.66.x.x(10.65.x.x预留)。二、省内本地网软交换设备IP地址规划省内各本地网以C类地址为单位连续规划。遵循如下原则:1、按

33、需分配原则:各地市信令流和媒体流的IP地址分配,从以上规划的信令地址段和媒体地址段中根据各地市业务量需求按需分配。2、长期发展原则:考虑将来的业务发展,需预留合理的地址空间。根据软交换MSC SERVER集中设置、MGW按需分散设置的原则,省会和中心城市还要考虑为集中设置的MSC SERVER预留足够的地址空间。3、地址连续原则:分配给同一地市的C类地址段尽量连续,同一个C类地址段原则上不允许跨地市分配。 三、站点内部软交换设备IP地址规划1、同一站点(一对CE及与其连接的所有软交换设备)内部,每台CE的规划地址各使用以1/2个C类地址段为最小单位的连续的地址段(例如:CE1:x. x.0.

34、x /25,CE2:x. x.1. x /25)。2、连接到CE1上的所有设备IP地址从CE1的规划地址段内分配,每个软交换设备采用独立的地址段(例如:x. x. 0. x /28);连接到CE2上的所有设备IP地址从CE2的规划地址段内分配,每个软交换设备采用独立的地址段(例如:x. x. 1. x /28)。地址段的大小应根据软交换设备的数量以及每个软交换设备所需要的IP地址数量,并考虑一定的预留。3、业务地址采用从小到大的顺序分配。4、如果CE1与CE2之间启用VRRP,则网关的地址使用该网段的第一个可用地址,物理接口使用该网段的第二、第三个地址,业务地址从第四个地址开始使用。如果CE1

35、与CE2之间不启用VRRP,则网关的地址使用该网段的第一个可用地址,业务地址从第二个地址开始使用。5、CE1与CE2之间的互联地址使用该业务VPN网段的最大地址,掩码30位。 6、CE与AR之间的互联地址由IP承载网维护人员进行分配。3.4.2.3 TCP/IP端口号使用原则1、软交换信令平面的SCTP端口号各厂家自行定义制定,如华为系统的2200-2526,爱立信系统的2905,中兴系统的4201/4301等。2、软交换媒体流平面的UDP端口号范围为1024-65534中自动动态分配使用,也可以指定使用。3.4.3 IP站点接入安全原则3.4.3.1 MSC-S/MGW信令平面接入安全原则:

36、(1)MSC Server和MGW的信令均必须支持SCTP多归属机制,实现快速的故障检测和切换。软交换设备的信令主备接口采用了不同的IP地址段,故障时依赖SCTP多归属机制实现快速的故障检测和切换;接入网络应尽量避免二层环网和配置过于复杂。(2)对于信令平面不支持SCTP多归属功能的情况,在厂家提供之前,采用CE设备的VRRP保护机制的过渡方案。(3)在SCTP的偶联通路中,除主通路外,其它通路通常没有用户消息传送。为保证通路工作正常,可在通路上定时发送HeartBeat消息,以检测通路的可达性。(4)必须合理设置SCTP倒换参数,如RTOmin、RTOmax、RTOini、MAXPATHRE

37、TR、MAXASSOCRETR、HBINTER等参数,以确保有合适的路径监测时长和偶联监测时长。3.4.3.2 MGW用户面接入安全原则:MGW的媒体流通过冗余配置的一对三层CE设备(路由器或三层交换机)上连至2台接入路由器(AR)。MGW媒体流主备用接口可以配置在同一IP地址段,分别连接到不同的CE设备上,CE设备接口作为媒体流接口的路由网关,可以采用VRRP保护机制或RPS多网关监测机制保障媒体流接入层安全。3.4.3.3 网管和计费接入安全原则:如果软交换系统有独立的网管和计费接口,往往它们采用主备用接口的工作方式,在和独立CE相连的情况下,建议双方使用VRRP保护协议,即软交换系统侧也

38、可以引入虚拟IP地址和独立CE间的VRRP地址通信。3.4.3.4 接口使用安全原则:(1)原则上要求MGW上的媒体流和信令端口分开配置。如果由于设备原因无法区分,则至少使用同端口的VLAN区分来隔离信令和话务。(2)如果CE设备端口允许,建议CE设备上联AR时信令和媒体流物理端口分开;如果物理端口受限而无法区分,同样必须使用VLAN进行内部逻辑隔离。(3)在CE设备上按照软交换系统的端口使用情况采用VLAN隔离,而且需要在CE的VLAN上配置虚拟IP地址作为缺省网关;当然也可以直接配置IP地址,不使用VLAN。(4)MGW用户平面接口板上如果有主备用接口则必须连接到不同的CE设备上;不同的用

39、户平面接口板可以负荷分担工作,按照一定的规则连接到不同CE设备。(5)CE之间采用协议为802.1Q的Trunk功能;CE和AR之间也采用Trunk功能且采用MD5加密论证功能实现IP路由安全。(6)CE之间如果多端口互连,则建议采用静态方式的Channel Group进行绑定使用。(7)CE之间互连和CE-AR间端口必须划分子接口,用于不同网段VRF的三层路由疏通。(8)在软交换IP站点内侧端口连接必须合理设计,避免二层环网的出现。3.4.3 CE上行接口及链路配置原则3.4.3.1 配置总则(1)CE所接入的软交换容量按照三年规划预测(2)上行链路带宽需求应按照本CE所接入软交换的峰值流量

40、除以链路利用率(70%)估算(3)根据带宽需求及投资、运维成本,CE上行接口可使用GE、10GE接口,也可使用155M、622M、2.5GPOS接口。对于GE或10GE接口,可采用信令面与用户面接口共享方式,并通过VLAN子接口进行隔离;对于POS接口,应通过不同物理接口分别传送信令及用户面流量。(4)同局址上行链路必须使用裸光纤传输,不同局址上行链路可使用裸光纤传输,也可使用SDH或MSTP传输链路。对于MSTP传输链路,鉴于其存在部分故障场景下断链检测时间较长的缺陷,建议慎用,并应保证链路带宽满足需求。(5)关于同方向多条低速率链路(三层等价路由方式)与单条高速链路的选择,应综合考虑两方面

41、因素 多条链路同时使用具有投资成本低的优势,但在使用中存在链路负载不均衡、单条链路过载的风险 单条高速链路便于运维,但投资成本较高3.4.3.2 实施总则(一)对于上行链路带宽需求低于1G带宽场景 应优选GE接口,GE接口应优选裸光纤传输,也可使用MSTP传输 也可使用多POS接口方式,信令面接口可使用155M POS链路传输,用户面接口可使用622M或2.G POS接口,POS接口可使用SDH或裸光纤传输(二)对于上行链路带宽需求高于1G,但低于2.5G带宽场景 可使用多GE接口(不超过3个)方式,并任选其中一个GE接口作为信令面与用户面共用接口。GE接口应使用裸光纤传输。 可使用多POS接

42、口或POS+GE接口方式,信令面接口可使用GE或155M POS接口,用户面接口应使用2.G POS接口。POS接口可使用SDH或裸光纤传输,GE接口可使用裸光纤或MSTP传输。(三)对于上行链路带宽需求高于2.5G,但低于10G带宽场景 可使用10GE接口方式,10GE接口应使用裸光纤传输。 可使用多POS接口或POS+GE接口方式,信令面接口可使用GE或155M/622M POS接口,用户面可使用10G POS接口或多个2.5G POS接口。 POS接口可使用SDH或裸光纤传输,GE接口可使用裸光纤或MSTP传输。4附录:现网各厂家软交换设备IP化改造方案4.1 华为公司现有2G软交换设备

43、IP化改造方案4.1.1 华为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应用情况根据华为公司提供的资料,目前中国移动现有2G网络华为公司软交换设备应用情况如下表所示:设备名称硬件平台软件版本应用省份软交换端局Server:OSTAMGW:UMGSS: V100R002UMG:V200R003湖北等SS: V100R003UMG:V200R003内蒙、贵州、陕西、新疆、吉林、天津、云南等SS: V100R003UMG:V200R005重庆、四川、内蒙、湖北、广州、浙江、安徽、广西、陕西、辽宁、山东、甘肃、江苏、湖南等软交换关口局Server:OSTAMGW:UMGSS: V100R002UMG:V200R0

44、03新疆、河北等SS: V100R003UMG:V200R003江西、河南、福建、上海等SS: V100R003UMG:V200R005河南、湖北、吉林、黑龙江、四川、安徽、浙江、河北、内蒙、广东、福建、山东等4.1.2 华为公司现有2G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方案4.1.2.1 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步骤1)软交换端局IP化改造步骤核心网版本升级SCTP多归属改造IP站点接入改造A接口M3UA代理改造(端局局内网关承载改造(可选)端局/关口局、CMN BICC对接开始结束现网软交换端局VOIP改造流程图第一步:版本升级,软交换端局升级到R5版本第二步:IP站点接入方案改造第三步:S

45、CTP多归属改造第四步:A接口M3UA代理改造第五步:1344 MSCID号码改造第六步:局内网关承载改造(可选,大本地网情况下需要)第七步:ISUP M3UA转接改造第八步:端局/关口局、CMN BICC对接改造2)软交换关口局IP化改造步骤核心网版本升级SCTP多归属改造IP站点接入改造局内网关承载改造1344 MSCID号码改造关口局、CMN BICC对接开始结束ISUP M3UA改造现网软交换关口局VOIP改造流程图4.1.2.2 软交换端局、关口局IP化改造实施方案步骤一:现网版本升级1)实施工作内容现网的端局或关口局需要升级到VoIP目标版本并增加相应的硬件。目标版本为MSoftx

46、3000 V100R005和UMG8900 V100R005。2)准备工作统计端局、关口局和目标版本的软硬件差异,并且增加硬件。如果需要增加硬件,在升级前一天整改完成,并确保局点运行正常。详细的准备工作请按照版本升级指导书中的“升级准备”要求。3)风险需要中断业务,有可能升级失败。4)应对措施和回退方案按照版本升级指导书,采用一键式操作直接进行版本回退。步骤二:站点接入方式测试1)实施工作内容MSOFTX3000/UMG8900同站址设置CE设备,用来接入信令流/媒体流。2)准备工作a、核心网网元已完成步骤一操作;b、同址新建CE设备;c、媒体面、信令面IP地址总体规划;d、VPN、VLAN总体规划;e、BFD、IP FRR部署;f、CE设备已割接入网。3)风险无。4)应对措施和回退方案未涉及。步骤三:SCTP多归属改造1)实施工作内容为保证信令链路安全,由SCTP承载的信令链路都要采用SCTP多归属方案进行改造。SCTP多归属应用于所有使用SCTP进行传输的各种类型的链路:H248链路,SIGTRAN链路,包括基于M3UA的BICC链路。2)准备工作a、已完成步骤一和步骤二操作;b、单板硬件规划以及IP地址规划;c、制作MSOFTX3000和UMG8900的SCTP相关配置和倒回脚本并审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