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54081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参考资料.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研究 目 录开题报告1摘 要4Abstract5前言6一、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6(一)中国银行保险的兴起6(二)中国银行保险现状7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8(一)银行保险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创新81、银保产品形式单一82、品创新滞后83、利润空间有限84、技术水平低下9(二)银保服务滞后91、客户的购买习惯92、客户的安全和保密需要9(三)银保合作粗放型增长91、银保合作利润丰厚,银行竞争激烈92、销售和售后的分离暴露缺陷93、保险过度“搭车”银行易受限10(四)政策监管缺失10三、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选择10(一)资本融合模式10(二)协议合作模式12参考文献14

2、开题报告一、研究目的和意义银行保险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服务融合的产物,已成为银行和保险业开辟新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我国的银行保险始于1996年左右,当时仅限于银行作为兼业代理人销售保单及代收代付保险费这一层次,在2002 年前后,银行保险渠道异军突起,并很快成了我国保险销售渠道的三大支柱之一,银行保险代理手续费也成为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重要来源。随着金融融合经营趋势的加强,我国银行保险的模式也在不断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银保合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保监会在2010年10月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规范银保业务。本文旨在分析国内外银行保险业的发展现状

3、,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研究未来发展趋势,探索适合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可行性模式。二、主要参考文献及分析在完成本文的过程中,我查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和网络资料,其中主要的参考文献有:1.陈亚男: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及思考,载时代金融,2008年11期;2.朱迪:我国银行保险现状与发展, 载经济与法,2010年09期;3.崔勇: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因素实证分析,载应用研究2010年04期;4.魏华林,杨霞:银行保险的中国实践:发展历程与前景预测,载金融论坛,2008年07;5.袁成:论我国银行保险模式的选择,载证券与保险,2010年02期;6.冯祥英:对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现状的思

4、考,载财政研究,2009年08期;7.赵金山,钟金平:我国银保合作现状与改进建议,载海南金融,2010年12期;8.杨旭东:浅析银保合作的相关问题对策,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07期;9.陈健:浅谈中国银保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载现代经济,2009年04期;10. 李文华,混业背景下银保合作模式,载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4月;何为银行保险是探讨其发展模式的首要问题,不管是哪个角度来对银行保险来进行定义,其实质应该都是一样的。纵观参考文献,总的说来,银行保险具备以下特性:第一,银行保险是通过银行渠道实现保险产品的销售;第二,银行保险的销售主体可以是银行人员,也可以是保险公司派驻银行的

5、人员,还可以是银保公司的工作人员。银行作为一个营销渠道,银行、保险公司等都可以使用,权益竞争的结果将最后决定谁在该渠道的保险产品销售中占据主动;第三,作为销售客体的保险产品,既可以是保险公司的产品,也可以是银行自行开发的产品或银保公司的产品;第四,银行保险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其发展将最终导致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走向结合。关于银行保险的发展和模式的选择问题,崔勇在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因素实证分析(2010年)中提到,银行保险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猛发展,有其深刻的制度背景。一方面,不同国家银行保险的发展均遵照相同的内在发展规律,即从产生与发展都体现为一种从销售渠道创新到产品创新,

6、再到组织模式和发展模式创新的演绎过程;也都体现出一种从销售渠道融合到服务融合,再到产品融合、组织融合、技术融合、人员融合,以致资本融合的演变过程。另一方面,不同国家银行保险的发展又表现出了巨大的差异性,体现为不同国家地区,在不同的金融体制、金融监管制度、金融市场环境、税收制度下,为银行保险的发展提供了不同的生存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而决定了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银行保险发展模式和市场表现。因此,笔者认为,银行保险的产生与发展,是一定制度环境下的创造性变革,是制度演进的必然结果,是金融一体化的制度变迁过程。最后,关于银行保险模式的选择,各种文献论述较多,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袁成在论我国银行

7、保险模式的选择(2010年)中指出银行保险的发展模式主要分为协议合作、合资公司和金融控股集团三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目前以协议合作为主,由此导致了手续费恶性竞争、银保产品同质、销售误导等一系列问题。在总结南欧和美国花旗集团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特点的基础上,他认为,金融控股集团将成为我国银行保险的主要发展模式,但并非唯一模式,各家银行和保险公司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慎重选择,不能盲目贪大贪全。三、主要研究内容、途径及技术路线自1996年我国国内银行开办保险业务,银行保险为我国保险业发展开拓了新的市场,也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新的利润增长点,至2010年,银行保险在我国各大银行和中小商行中繁荣发展,但同

8、时,银行“骗保案”、强制存保案的问题日益突出,银监会甚至将保险公司人员请出银行。在银行保险快速发展的背后,银行保险暴露的问题如何解决,银行保险以何种模式发展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对银行保险的概念进行分析,在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现状的描述下,着重指出目前银行保险所暴露出的实际问题,进而结合当前实际和国外银行保险发展的可行性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 我国的银行保险在不同的时期应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而求得更为快速的发展。从短期来看,将银保合

9、作由松散的协议合作方式推向更为紧密的协议合作方式是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实选择。在短期内,我国银行、保险分业经营的严格限制不可能被轻易取消, 因此,合资公司和金融集团形式的银行保险不具备产生的前提条件。而建立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紧密的协议合作方式,不仅可以较好的解决目前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以后银行保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四、研究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本论文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完成,具体进度及计划如下:第一阶段:2011年2月1日至3月1日,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论文选题,独资进行资料收集,阅读分析参考文献;第二阶段:2011年3月2日至3月18日,撰写开题报告,

10、完成论文框架,并在导师指导下对论文框架进行修改把关;第三阶段:2011年3月19日至4月18日,按照既定论文框架撰写初稿,及时与导师沟通反馈,不断修改,初步完成论文主要内容;第四阶段:2011年4月19日至5月答辩,通过几次初稿修改,在导师指导下不断完善,直至定稿,并按学校安排准时参加答辩。摘 要中国银行保险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增长迅速的同时暴露出了产品结构单一、手续费恶性竞争和激励机制不畅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都与目前采取分销协议和战略联盟这些较为初级的经营模式有关。在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银行保险的快速扩张逐渐引起了金融服务领域的广泛关注。银行保险正在成为全球性的经济现象。2

11、0世纪90年代后期,银行保险甚至在南美洲、澳洲、南非等地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相比银行保险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蓬勃之势,中国银行保险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在迅速成长的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引发了人们的诸多思考,也使得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走到了一个关键时期。政策法规限制的放宽,使得未来中国银行保险的资本融合成为可能;建立合资企业和金融集团,将是未来中国银行保险资本融合的可行发展模式;积极采取措施应对监管挑战,则是引导和规范未来中国银行保险资本融合的必然选择。关键词:银行保险;监管;发展模式AbstractBank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12、in the course of ten years, while the rapid growth revealed a single product structure, fees and incentives to poor vicious competition and many other issues. The reason is, to some extent with the current distribution agreements and strategic alliances to more junior operators of these patterns. In

13、 the course of thirty years of development, rapid expansion of bank insurance financial services sector is gaining wide attention. Bancassurance is becoming a global economic phenomenon. The late 20th century, 90, bank insurance and even in South America, Australia, South Africa and other places hav

14、e also been developing rapidly. Compared to bank insurance in boom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the world trend, the Bank of China Insurance After a decade of explo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growth exposed many problems that have caused many people think, but also makes the Bank of China the develo

15、pment of the insurance reached a critical stage. Deregulation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making the insurance capital of the future integration of the Bank of China as possible; the establishment of joint enterprises and financial groups, will be the future capital of the Bank of China Insurance viab

16、le development model integration; actively taking measures to deal with regulatory challenges, it is to guide and regulate future integration of the insurance capital of the Bank of China inevitable choice. Key words: Bank Insurance;Regulation;Development model前言银行保险(Bancassuce)最早是在欧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在中国银行

17、保险这个概念则是出现不久。银行保险己由最早的保险公司产品向银行这一单向渠道发展到银行与保险相互交融的双向流动,可以说是银行、保险双方互动的结果。银行与保险均可拥有另一方的分公司,形成银行、保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然而在实践中,前者即银行拥有保险分公司的情况更为普遍。正是因为银行与保险的相互渗透,传统意义上的“银行”、“保险”已经不足以表达这一新兴行业的内涵与特点,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这才产生了“银行保险”这个新词。自1996年我国国内银行开办保险业务,银行保险为我国保险业发展开拓了新的市场,也成为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新的利润增长点,至2010年,银行保险在我国各大银行和中小商行中繁荣发展,但

18、同时,银行“骗保案”、强制存保案的问题日益突出,银监会甚至将保险公司人员请出银行。在银行保险快速发展的背后,银行保险暴露的问题如何解决,银行保险以何种模式发展才能适应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环境,是当今我国银行保险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一、中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状况(一)中国银行保险的兴起我国的银保业务开始于1995年,在保险公司的推动下,银行柜台尝试着销售一些养老金和定期寿险产品。由于产品的预期收益率高于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受到公众的认可但1996年起,利率下调,银保产品销售不断下滑。1996-1998年开始起步,主要在分公司层面进行合作,开展了有限的合作。除了业务规模的迅速增长外,各家保险公司和银行在银行

19、保险的组织架构方面也都进行了建设和完善,以配合业务的发展。表现为,几乎所有的中资寿险公司和少数外资寿险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银行代理部门,一些公司还实行银行保险事业部制,加强银行代理业务的独立运营和核算;此外,部分商业银行也设立了一级或二级的保险代理业务部门。在1999年后,银行保险突飞猛进,各家保险公司和几大国有银行纷纷开展银保业务。但在2004 年开始,银行保险出现逐步萎缩趋势。2005年,不同的公司具有不同策略的选择和考虑,所以银保市场整体上保持了继续调整态势,而没有太多的变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银保合作日趋成熟,07年以来银保产品几乎瞬间进入所有银行的大厅,各大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进入激烈竞争

20、阶段。随后各种银行骗保案、纠纷案接踵而至,甚至登上各地媒体头条。介于此,保监会在2010年10月初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规范银保业务。(二)中国银行保险现状各家商业银行在银保业务上有所不同,银保市场仍主要以国有银行为主体。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通常占据相当的市场份额;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占据一定的比例,但相对较低;邮政储蓄一度占据很大的市场份额,但近年来市场急剧萎缩。股份制商业银行除交通银行外,在该项业务上拓展力度不大。以武汉市目前同业寿险保险市场占有率为例:工商银行占有率为38.6;农业银行占有率为30.6;交通银行占有率为11.2;邮政储蓄银行占有率为9

21、.1;中国银行占有率为3.2;建设银行占有率为2.7;其他占4.7。武汉市寿险各行市场占比数据来源: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保监局提供的市场数据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在银保业务上的推动力度较大,这和其自身特点有关。工商银行在大中城市网点的覆盖面广,而农业银行对中小城市的覆盖面较广;同时,这两家国有银行的网点资源可能没有得到完全的利用,而员工的收入也相对较低,因而无论从银行还是从职员,都有相当的激励去销售保险。类似的还有邮政储蓄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点优势在农村地区更明显,而邮政储蓄银行收入也相对较低,因而从上到下都有销售保险的积极性。邮政储蓄银行在中西部地区取得了相当的规模和市场份额,但在发达地区

22、表现相对较差。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绝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该项业务上更为谨慎,部分原因可能是网点覆盖面相对较少,同时可能和其成本收益结构也有关。整体上,由于这些银行职员收入相对较高, 单位时间的成本更高,而销售银行保险产品所能获得的收益并不可观,并且当前的银保产品和银行类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因而无论从银行还是从职员方面看,该项业务目前并没有特别的吸引力。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网点更少,网点资源紧缺,排队现象较严重,而银行保险整体上算新业务,职员对保险知识掌握有限, 在营销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多,因而从效率角度和成本收益衡量,该项业务可能没有太多的优势。在业务发展上,保险公司一直建议要求商业银

23、行将保险纳入考核范畴,但实际上,商业银行代理保险所获得的手续费收入在银行的收入结构中占比极其有限,无论考核与否,对商业银行、各级管理层和银行员工的影响都不大,因而银行在发展该项业务的积极性有限。此外, 国内商业银行只是开始开展零售银行业务,尚处发展初期, 因而很难将客户的资料加以全面整理,很难具体分析客户的金融需求,因而在开展银保业务中更多的是从手续费考虑, 而不是从客户需求和利益考虑。二、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存在的问题(一)银行保险产品形式单一,缺乏创新1、银保产品形式单一在分销协议模式下,银行无须介入产品开发过程,只考虑如何分销保险产品,银行既可以将保险公司提供的标准产品单独销售,也可以将保险

24、产品与银行产品捆绑销售。但这种合作方式创新型不强,没有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不能满足消费者在服务产品和销售形式上的多样化需求。同时,银保产品高度同质化,这样保险公司就无法进行差异化竞争,各家保险公司只能通过降低手续费来博得与银行合作的机会,这实际上损害了合作双方的利益。2、品创新滞后目前, 我国银行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主要有投资分红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家庭财产保险和抵押贷款保险等产品类型。其中, 投资分红类保险的保费收入占银行保险总保费收入的绝大部分。由于人员素质、技术支持等保险公司风险控制方面的问题, 我国尚未开办国外银行保险较为流行的年金保险以及与银行业务相结合的各种保险产品。虽然投资分红类保

25、险在近两年资本市场低迷、银行利率下调的背景下一支独秀, 但由于银行对销售投资分红类产品的矛盾心理以及未来资本市场和银行利率变化的不可预知性, 此业务能否继续维持和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变数。3、利润空间有限银行保险对保险公司最重要的吸引力莫过于迅速提高保费收入和降低保险产品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然而现实情况却是, 为了争夺银行有限的网点资源尤其是优质网点资源, 有的保险公司除了充分运用保监会规定的手续费限额以外, 还向主管银行保险的相关领导进行了不少感情乃至金钱投资。保险公司间的激烈竞争给银行保险业务的手续费造成了以下的尴尬局面: 保险公司付出了较高的佣金费用, 使银行保险业务的利润下降;银行代理销

26、售保险产品的员工只能按照银行一般中间业务的规定获得报酬, 展业积极性不高; 银行和保险公司的部分领导攫取了原本应该属于保险公司的正常利润, 产生了新的“腐败黑洞”。4、技术水平低下目前, 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电脑联网程度很低, 电子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机型和软件规格不统一, 给银行保险的客户带来了诸多不便。在投保方面,基本上依赖于手工操作, 电子化程度很低; 投保、核保和保单传递的程序繁多, 周期较长; 承保质量没有保证, 管理上存在漏洞。在售后服务方面, 客户既无法得到银行员工足够的指导和帮助, 也难以享受便捷明了的保单状态查询、保单贷款、保单更改及理赔申请的提交等服务。(二)银保服务滞后1

27、、客户的购买习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步较晚, 我国老百姓对各种金融产品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在购买金融产品时还没有形成在“金融超市”进行“一站式购买”的习惯, 这无疑制约了银行保险的发展。2、客户的安全和保密需要在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过程中, 某些银行员工无视金融纪律, 擅自获取并对外透露银行客户的存款余额状况, 引起客户的不安和不满, 对银行保险的发展有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三)银保合作粗放型增长1、银保合作利润丰厚,银行竞争激烈对于银行来说,保险产品的销售属于他们的中间业务。一直以来,由于我国大多数银行一直轻视中间业务,甚至认为代理业务挤占了银行自身的客户资源,中间业务收入仅占整体营收的10

28、%以下。但是保险产品却是一个例外。有关人士表示由于目前各大银行存款充裕,在巨大的存贷差压力下,银行不得不转而重视中间业务收入,而保险市场本身有着一定的季节性,一般来说,每年一季度、四季度保险产品销售情况往往比二三季度好,赶上了保险旺季,银行代理保险业务自然“水涨船高”。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各大银行间的保险产品竞争进入白热化,由银行主导的银保市场环境越来越明显,同质化的银保产品使得各家公司只能通过手续费竞争稀缺的银行资源,有可能进一步导致银行间的恶性竞争。2、销售和售后的分离暴露缺陷在银行代理保险中,银行机构只负责销售,售后跟踪则由保险公司负责。正是因为销售与售后分离,误导销售的情况屡有发生,以致保

29、险纠纷不断。此外,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分别隶属于不同的监管部门,在处理银行代理保险纠纷时,往往会出现责任无法明确的难题。3、保险过度“搭车”银行易受限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搭上银行这个“黄金搭档”也许是他们期待很久的事。毕竟银行有着他们没有的优势,包括网点多,信誉高等。然而,有保险专家指出,保费收入近四成来自银保,如此高的占比,对保险公司自身发展而言,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牵绊和制约。毕竟,对于由银行机构销售的保险产品,保险公司其实没有十足的自主控制能力。因此,保险公司对银行渠道的依赖性越大,潜在危机也可能越大。(四)政策监管缺失许多国家银行保险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明确或者默许的支持态度,甚至积极

30、介入其合并与经营过程。而我国并没有出台十分明确的政策鼓励银行保险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于目前我国银行业自身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重组任务艰巨,其自我控制能力弱,没有形成真正的硬约束,而保险公司的发展较晚,同时面临着“利差损”等问题,如果贸然的发展银行保险,则有可能使二者的风险互相传染,不仅不能发挥混业的优势,反而会聚集放大风险,引起金融业的不稳。因此,我国并没有明确支持银行保险业的发展,只是允许银行代理销售保险。三、中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模式选择中国银行保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虽然各有其具体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又都与目前所采取的初级经营模式有关。按照银行和保险融合程度的不同,银

31、行保险的经营模式可以划分为分销协议、战略联盟、合资企业和金融集团四种。在金融业严格分业经营的制度安排下,国内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中还不涉及资本的融合,银行保险的经营还停留在分销协议和战略联盟这些相对初级的模式上。(一)资本融合模式目前,依据中国金融业三部基本法规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和证券法的规定,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之间必须实施分业经营,不能从事交叉业务,也不得设立非本行业的附属机构。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证券法第6条规定,“证券业和银行业、信托业、

32、保险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证券公司与银行、信托、保险业务机构分别设立”。保险法也规定,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仅限于寿险业和财产保险业务;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仅限于在银行存款、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资金运用形式,不允许直接投资于企业股票,更不允许投资于商业银行。然而,在实践中,金融集团的存在已经既成事实。在它们当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当属以保险公司为主体的金融控股集团中国平安。目前,平安已经形成了以保险为主,融银行、证券、信托、投资和海外业务为一体的紧密型金融控股集团的架构。实际上,中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已经为中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预留了政策空间;2006年6月

33、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稳步推进保险公司综合经营试点,探索保险业与银行业、证券业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合作,提供多元化和综合性的金融保险服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支持保险资金参股商业银行”。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日前也指出,“鼓励、支持和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及各类社会资金投资保险业,探索和研究银行、邮政投资保险业,不断为保险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些政策法规限制的放宽,使得未来中国银行保险的资本融合成为可能。从国际经验来看,在银行保险的四种经营模式中,合资企业和金融集团是较为高级的、涉及资本融合的两种模式,也是银行保险较为发达的国家通常采用的模式。针对目前银行保险经

34、营中暴露的诸多问题,国内银行代理业务的发展亟需模式和机制上的突破,寿险公司和银行也正在积极探索银行保险合作的新模式。通过资本、股权等形成相互渗透或是建立合资企业即专业的银行保险公司,正好符合上述形势的需要。这样做,可以从机制角度解决银行与寿险公司的利益共享,避免银行代理业务中产生的诸多问题,实现银行代理向成熟的银行保险制度转变,有助于增强和扩大保险业的实力和影响。采取金融集团模式则是中国银行保险资本融合的另一个可行选择。从中国金融业的现状来看,借鉴美国金融业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经验,实行金融控股集团制是较为稳妥的选择。2006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

35、支持具备条件的保险公司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保险控股(集团)公司”。在国内寿险公司和银行积极探索银行保险业务的同时,中国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规范银行保险的发展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例如,2003年4月,中国保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代理人身保险业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与银行力口强信息沟通和合作,加强寿险业产品的宣传和信息披露管理,客观公正地宣传银行代理寿险业产品,不把保险产品作为储蓄产品介绍,不夸大或变相夸大保险合同利益。2006年,中国保监会和银监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规范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通知,从加强代理机构资格管理、加强代理业务内部管理、规范手

36、续费管理、规范销售人员资格管理、规范产品销售、加强监督检查、加强行业内外沟通与交流等七个方面对银行代理保险业务提出了监管要求。与此同时,行业自律方面也有了新的进展。2006年9月,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牵头制定,中国人寿、中国人保、平安保险等60家保险公司签署的银行、邮政代理保险业务自律公约面世。自律公约从销售人员资格管理、手续费支付方式、手续费比例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旨在维护银行、邮政代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制止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信用社合作过程中的不正当市场竞争行为,防止商业贿赂,促进银行保险业务持续和健康发展。但是,以上这些监管规定的出台,仍是以中国银行保险采取较为初级的经营模式为

37、背景的。而银行保险一旦涉及资本融合,将产生比分销协议、战略联盟模式下复杂得多的风险,这必然会给监管机构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产品的界定问题、监管套利问题、消费者利益保护问题,等等。如何进一步加强银行和保险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配合,逐步将已经建立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升级为一种正式的监管制度安排,实现双方共享监管信息,建立分业监管的协调机制,避免监管交叉和监管真空的出现,是监管机构在引导和规范银行保险未来发展时所必须思考的问题。(二)协议合作模式显然,我国保险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已逐步认识到我国银行保险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并积极思考和尝试各种应对之策。根据我国金融业发展的现实情况和发展趋势, 我国的银行保险在

38、不同的时期应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而求得更为快速的发展。从短期来看,将银保合作由松散的协议合作方式推向更为紧密的协议合作方式是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现实选择。在短期内,我国银行、保险分业经营的严格限制不可能被轻易取消, 因此,合资公司和金融集团形式的银行保险不具备产生的前提条件。而建立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紧密的协议合作方式,不仅可以较好的解决目前银行保险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以后银行保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银行和保险公司之间可以通过以下协议使双方的合作更趋紧密和深入:首先,商业银行总行和保险总公司可以签署排他性的交叉代理销售协议。在这样的协议下,银行的所有网点只能代理

39、销售合作方保险公司的产品,而自身产品的代理销售也只能交给合作方保险公司;对保险公司同样如此。当然,鉴于目前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实际情况,这种“一对一”的合作协议可以在合作双方经营区域范围内分阶段逐步实现。其次,保险公司应将合作方银行作为主办行,将保险公司所有分支机构的资金清算和结算统一委托对方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有力地保障合作方银行的利益,也同样有利于保险公司实行银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防范资金风险。第三,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建立银行保险部, 共同开展人员培训,加快实现电脑联网和提高电子化管理水平。从长期来看,银行保险深层次的发展离不开银保之间股权利益的结合。至于未来我国银行保险究竟采用

40、哪种具体形式,则既取决于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发展情况,也受制于银行、保险公司乃至其他经济主体的经济实力之间的相互比较以及与此相关的其他各种因素。 参考文献1.陈亚男:我国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及思考,载时代金融,2008年11期。2.朱迪:我国银行保险现状与发展, 载经济与法,2010年09期。3.崔勇: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制度因素实证分析,载应用研究2010年04期。4.魏华林,杨霞:银行保险的中国实践:发展历程与前景预测,载金融论坛,2008年07 。5.袁成:论我国银行保险模式的选择,载证券与保险,2010年02期。6.冯祥英:对我国银行保险业发展现状的思考,载财政研究,2009年08期。7.赵

41、金山,钟金平:我国银保合作现状与改进建议,载海南金融,2010年12期。8.杨旭东:浅析银保合作的相关问题对策,载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07期。9.陈健:浅谈中国银保合作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载现代经济,2009年04期。10. 李文华,混业背景下银保合作模式,载中国城乡金融报,2009年4月。11. Bank of Italy.The Italian Financial System:Trends and Perspectives R.Paper Prepared for the G- 20 ProjectGlobalization:The Role of Institution Building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2010年10月。12. Swiss Re.Bancassurance developments in Asia- shifting into a higher gearJ.Sigma, 2009年07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