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居民养老的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含封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居民养老的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含封面).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研究生课程论文 政策分析报告报 告 题 目: 关于农村居民养老的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研究生姓名: 周 维 工 作 单 位: 南充市南部县神坝镇 研究生分部: 南充市 完 成 时 间: 2014年12月26日 邮 箱 地 址: 707821544 关于农村居民养老的公共政策分析报告 作为乡镇基层公务员,战斗在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目睹了当前农村居民养老的现实状况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通过广泛收集相关资料与我所工作乡镇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方式,现将农村居民养老的公共政策分析报告如下: 我国属于典型的国家没有达到富裕但老龄化问题严重的发展中国家。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
2、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养老问题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这其中又以农村养老问题最为突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农村不仅是中国老年人口最多的地区,也是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地区。而且随着城镇化加速和农村青壮年人口向城市的流迁,农村养老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我国的养老问题重点和难点不在城镇而是都在农村,解决了农村养老问题也就解决了我国的老年问题。一、农村居民养老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很
3、多人看到了发展带来的红利,看到了发展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显著提升,但是却忽略了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背后隐藏的诸多问题,农村居民养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我国农村居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大有增加的趋势。我们现在农村养老面临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空巢老人”问题突出。所谓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亲人照顾的老人,他们要么是无儿无伴的孤寡老人,要么是与儿女分开居住的独居老人。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增加,空巢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空巢老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有人用这句换来形容空巢老人的独居生活。在现在竞争压力很大的社会环境下,很多年轻人没有足够的
4、时间来照顾老人,再有,老伴去世的话,剩下一个老人独居生活,他们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不能得到满足,生活的难处是可想而知的。 (二)病有所医很难实现。由于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地区很不完善,使得那些劳动能力下降、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承担。个别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根据自己的财力和儿女们的经济收入量力而行,在这种情况下,老人“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看的现象非常普遍。即使老人家挺有能力支付医药费用,往往也会因为农村医药资源短缺导致的就医费用相对昂贵,而有时的他们会“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进而陷入疾病和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虽然2003年以来,国家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
5、医疗制度的试点,现在基本实现了对农业人口的全覆盖,但补贴水平尚低,农村医疗资源薄弱状况的改变将是个长期的过程。(三)农村老人精神生活空白。目前在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普遍是基本物质生活保障,农村老人除了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之外,基本没有精神娱乐活动。老年孤独是普遍问题,可以说孤独是老年人最突出的感情障碍。当老年人的这种感情障碍在家庭当中无法解决的时候,社区或集体就应该承担这种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总体来说,目前中国农村社区文化发展相对后,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还满足不了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不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强,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质量会逐步得到提高。 (四)生活照料服务缺失
6、。随着计划生育政策贯彻执行,农村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农村家庭拥有子女人数减少,规模小型化,从而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同时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年轻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空巢老人增多,老人的日常生活没有人照顾,尤其在老人生病住院治疗时,在外打工的子女根本无暇顾及在农村的老人。另外,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加,一些家庭更愿意将精力和财力向独生子女倾斜,“重幼轻老”现象严重。更有甚者,老人不但得不到子女生活照顾,还要承担照顾下一代子女和从事农活的双重劳动,生活非常艰辛。 (五)生活水平偏低。农村的生活水平条件与城镇差距日益增大,同样老年人的生活条件也较为偏低。而目前不仅是要农村老人解决温饱问题,同样要让
7、他们吃好喝好过得好,实现老人的小康生活,实现老人们的夕阳红。“新人住新房,老人住老房”的现象十分普遍。而且在农村大部分老人因为房子都分给了自己的子女,导致他们老了竟然无房可住的局面。二、农村居民养老问题产生的原因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产生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化、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农村相关政策变化有着很大的因果关系,具体主要有几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家庭养老资金匮乏。首先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但是在传统的文化思想影响下,农民把劳动年段创造的财产收入基本上投入了用于儿女婚嫁和盖房上,随着自身的年龄增长,逐步迈入老年
8、人行列。这就造成了自身没有足够的积蓄和收入来维持养老基本生活等各方面开支。其次各地方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社会等各方面因素,城乡农民收入差别很大,各地区农民收入差别也很大,但总体水平较低。供养人不但要维持子女教育等各方面家庭正常开支,还要负担老人的医药、护理和生活营养费用,经济负担非常沉重,农村供养人提供的家庭养老资金严重缺乏,老人生活质量根本无法保障。 (二)土地保障功能弱化。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也在逐渐减少,虽然农户得到了一部分失地补偿,但没有了土地,对于靠耕种土地生存的农民来说就意味着失去了经济来源。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正在不断弱化。这就造成了农民经济收入
9、不断减少,养老面临更大的困难。 (三)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严重滞后。目前农村养老保障管理水平较低,执行力度不够,缺乏监督管理机制。在社会福利方面,农村残疾人、“五保户”、孤寡老人由于历史等原因不断增加,这些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的老人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关心照顾。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生活料理服务等各项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系统化。笔者了解到很多农村老人小病小痛根本不去医院,能抗就抗,能挺就挺。得了大病,只拿最便宜的药维持,根本住不起医院。待添加的隐藏文字内容3(五)传统思想观念存成为严重阻碍。“土地养老”,“养儿防老”,“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
10、展,由此形成的“家庭养老”模式已不能完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这种传统的思想观念导致了目前大多数老年人的生活窘迫和艰辛。虽然法律明文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由于老人生活质量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养人的自身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各地农村由于赡养问题而诉诸法律的涉老案件并不鲜见。(六)道德观念的缺失及保障不力。目前,我国90%的养老还为家庭养老。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建立在传统道德基础上的行为,虽然法律明文规定子女有赡养老人的义务,但老人生活质量的好与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养人的自身素质和精神文明程度。在家庭养老的模式中,有的老人能生活幸福,安度晚年;有的老人只能维持温饱;有的老人却受到虐待。这就反映了
11、家庭养老形式还不能为老人晚年生活质量提供完全的保障。对一些家庭养老中出现的不良现象,除了调解外,很少用法律手段去解决,即使依法判决了,又由于相当一部分居民法律意识差,法律文书的执行往往显得苍白无力,老人的生活质量依然得不到保证。(七)农村养老保障缺乏法律支撑。立法先行是各国社会保障建立和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宝贵经验。中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任何一部关于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律件,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律缺失严重地制约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没有法律的约束力造成了农村养老保障工作无法操作,各地在制定本地农村养老保障时找不到合适的法律依据,只好各自为政。没有高度统一的法律约束力,使农民对
12、农村养老保障政策产生了怀疑,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也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八)农村家庭结构变化。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农村老年人的养老责任一直由家庭负担,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老年人最主要的养老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以及在中国实行了独具特色的计划生育政策后,造成农村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核心家庭、空巢家庭大量出现,农村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由于家庭养老是建立在农村大家庭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农村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造成家庭养老正在解体,农村养老保障问题日益突出。三、解决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对策现代社会,中国农村的养老问题不是哪一个方面的因素产生的,它的产生伴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伴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
13、,伴随着人民观念的变化,所以农村居民养老问题的解决,应该多管齐下,循序渐进,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过低是造成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参与,而由于经济落后、收入较低,往往制约了农民参与养老保障的欲望。因此,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促进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提高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国家对落后地区不但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还要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变输血式为造血式才能真正让农村发展起来农民富裕起来。(二)加强农村养老体制机制建设。贯彻执行国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养
14、老保障体系。坚持低标准起步,改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的现状。坚持政府补贴、集体补助、个人缴纳三方筹资方式,逐步解决农村养老资金问题。坚持自愿参加与政策鼓励相结合的措施,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坚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农民收入等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养老措施。(三)加快农村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农村更多的建立养老管理机制。生活料理服务周到,医疗方面有保障的敬老院、养老院。采取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原则。满足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医疗救治,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而减轻供养人的经济负担和政府农村养老问题的压力。不断加强农村老年人福利方面的待遇,针对一部分无生
15、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依靠孤寡老人、“五保”户、残疾老年人采取养老资金政府提供救助,生活上社区提供照顾和料理服务,医疗机构提供治疗的福利政策。让他们过着老有所养,衣食无忧,有病能医的老年生活。(四)完善农村养老保障的法律体系。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老年人依法享有的权益,应当得到保障;二是老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受到侵害的合法权益能够得到保护。完备的法律是工作的标准,是一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农村养老保障的发展同样需要法律的保障。首先中央应该以相应规定为依据尽快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障的立法体系。这个立法体系应该包括农村养老的原则、对象、机构、形式,及家庭养老、土地养老
16、的内容,以及村养老保障金的筹集发放办法等。其次,各个地方政府应该从本地实际出发,在统一的农村养老保障法律体系内依法制定地方性法规,切实保障农村养老法律的贯彻实施。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的过程证明,不健全的法律造成了农村养老保障事业无法可依,以致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缓慢。(五)加大对农村居民养老的投入。在物质方面,要根据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发展水平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大投入力度,提供最低生活补助。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在一些集中供养的地方。要加强敬老院建设,完善配套设施,规范管理,使老人进的来。留得住。在精神方面,建设一些老人娱乐设施。建立老年文化、体育、教育、娱乐场所。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六)继续发挥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作用。家庭保障主要是家庭中的成年子女通过物质帮助、服务来满足老年人的物质、情感需求,体现成年子女对老年人的反哺。由于长久以来历史的积淀,家庭养老在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现实基础。虽然目前农村家庭养老面临着许多的困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养老将被其他养老方式代替。政府可从制度建设上、思想宣传上倡导和鼓励农村家庭养老。继续倡导家庭养老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作用是中国解决农村即将到来的老龄化问题的切实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