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与规避.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5992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9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与规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69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与规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69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与规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69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与规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69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与规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69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与规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92.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与规避.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XXXX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与规避学 院: 法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年5月23日 摘要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管理创新、增强竞争能力、适应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观念和动机、组织和人力资源上的诸多问题,使得信息化成为1场高风险的管理革命。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主要的风险来源,并探讨企业如何规避和应对信息化进程中的风险,以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从产业组织理论分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能使中小企业产生更大的技术创新动力,并围绕增强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动力,指出了相应的市场结构改善措施。关键词市场结构改善措施

2、垄断竞争 产业组织理论小企业信息化目录主要内容一, 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风险 二, 中小企业如何规避信息化中潜在的风险三, 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 四, 改善市场结构,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参考文献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风险与规避 摘要,信息化已成为企业管理创新、增强竞争能力、适应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观念和动机、组织和人力资源上的诸多问题,使得信息化成为1场高风险的管理革命。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息化面临主要的风险来源,并探讨企业如何规避和应对信息化进程中的风险,以促进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信息化作为推动和实现企业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增强企业核

3、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已为我国许多企业普遍认同,并成为他们的战略选择。同时企业信息化又是1场高风险的管理革命,据统计,在企业信息化的实施项目中,只有15左右能按期按预算成本进行项目实施和系统集成;约1半的项目会在实施中流产或失败。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构成中占有10分重要的地位,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以上,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与大型企业乃至世界先进工业国家的中小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人才缺乏、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信息滞后、管理水平低和协同能力差等1系列问题。从企业发展而言,没有信息化的企业是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生存下来的。所以,即使是本已“捉襟见肘”的中小企业,也1定要在信

4、息化中保留1定的投入,以保证企业未来的发展。如何有效地认识并规避信息化中的风险,用好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无疑是中小企业在信息化进程中最关心的话题。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的主要风险 1来自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动机风险 目前存在1种现象,就是企业仅仅增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设备,企业就向外宣传企业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而不能真正地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很多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用信息化提升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而是为了打造所谓的“领导工程”和“面子工程”;或是迫于行政或舆论压力;或是盲目跟风和攀比。中小企业经济实力比较弱,更多是民营企业,不像大企业有计划有预算地实施信息化,特

5、别是在对信息化的理解不是很深入的情况下,很多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这些实施信息化的动机本身就是对“信息化”的曲解,必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提升管理水平,促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根据这样的动机来实施信息化,其风险性非常大。 2来自于信息化建设中的观念和认识的风险 在信息化建设中,企业领导往往关注的是如何把投资用于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购买软、硬件产品等,而很少去关心信息化建设中所潜在的来自于企业的观念意识与管理等软件方面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就是买机器、建网或开发几个应用软件,信息化是IT部门的事。中小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不足,表现在:对信息化认识过于简单化;对信息化项目的实施抱以过高的期望;把信息化等同

6、于技术改造;对实施信息化存在不切合实际的想法,认为信息化可以解决1切问题,信息系统可以代替企业家和管理人员等等。观念导向方面的差异直接影响了企业各个层面对于信息化应用的接受程度,在项目的建设和实施中形成1项关键的潜在风险。 3来自于信息化管理中的组织与人员的风险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首先面临的就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很难找到1批IT业的高级人才,专职的IT人员薪水又较高,且往往需要更大的空间学习和交流,中小企业本身提供的环境可能留不住这些人才,人才的匮乏引发的项目支持风险,势必会影响信息化实施的进程和效果。在组织的建设与管理中,企业自身的基础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对管理瓶颈问题的识别,管理人员的素质等

7、等,都是影响信息化成败的关键。信息化会带来企业流程、管理制度的变革,难免会导致组织结构的调整,影响到部分人员的利益。这些都会给信息化带来阻力和风险。信息化风险就是企业转型的风险,或者说企业面对新时代、新环境的适应性风险。 二,中小企业如何规避信息化中潜在的风险 1信息化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首先应从企业内部需求着手,即从企业的经营战略、体制、技术、管理、人力资源、行业环境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面的自我诊断,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需求,并确立明确的目标。企业处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其规模的大小,对信息化

8、的需求就不尽相同。如信息化基础较差的中小企业,可考虑先进行企业基础工作的信息化,如实施OA,财务电算化、产品辅助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切忌贪大求全求新。而对于信息化基础较好的企业,应根据企业实际需求适时选择管理软件,优先解决企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然后打通上下游,从单1职能的信息化到多职能的信息化,如计算机辅助制造、财务管理到ERP、CRM等的应用,循序渐进,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发展能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中小企业在由传统管理企业向信息企业转变的过程中,不能为了信息化而搞信息化,要着眼于应用,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认真分析企业现状及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来制订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目标,选择适

9、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 2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主动适应管理环境的新变化 企业从上至下对于信息化的认识上的缺失和偏差,是信息化建设中关键的风险和阻碍。信息化不光是技术上的、硬件上的,更多是软件和管理层次的,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技术的变革,促进企业管理的创新。企业在信息化推进的进程中来自管理观念、工作习惯、利益分配、企业文化等方面的脱胎换骨的变化,对习惯于传统管理方式的领导和员工造成强烈的冲击和反差,如果不主动接受、适应并调整,会出现管理混乱,效益低下,使信息化流于形式。企业管理的制度和流程上的重大变革,管理理念的本质的变化,会影响到企业中每1位员工。中小

10、企业要努力提高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化管理的认识,要学会适应管理环境的新变化,打破原有的、已固化的思维方式,在思想上首先接纳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并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工具,使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上1个台阶。 3建立和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并有效地执行 企业管理制度的深刻变革和管理模式的再造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本质。企业管理制度的建立、改进、完善和实施是信息化管理模型设计、构建、修改、优化的基础。有了好的管理模型,只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手段还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健全的管理制度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型重塑和有效运转的根本保证。同时,有了好的管理制度,还必须坚定不移地执行,而且还要通过

11、管理模型的建立纳入企业信息化轨道,才可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信息化建设通过企业基础数据的信息化、企业基本业务流程和事务处理的信息化、企业内部控制及实施控制过程的信息化、人的行为规范管理等企业基础管理信息化工程,确保企业在规模不断扩大和业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保持坚实的管理基础,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信息化的过程就是1个全员学习的过程 企业信息化强调的不仅是计算机软硬件,更强调人、管理、技术之间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第1位的因素,而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领导决策层首先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了解管理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信息化给予正确理解和足够重视。只有中小企业的管理层、决策层掌握了先进的信

12、息化理念和知识,才能顺利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进程。同时应高瞻远瞩,充分认识到人才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敢于投入,引进1定数量的信息技术骨干人才,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员工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培训,培养企业自己的信息化人才。 企业信息化关键的资源是人,开发这1资源的手段是学习和教育,建立学习型组织是知识经济时代提高企业应变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企业要营造1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建立1个有效的学习机制。企业领导、专业技术人员和员工都要通过学习改变传统管理观念和习惯,适应新的工作方式和业务流程。在信息化项目启动前,借助第3方咨询机构,对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就信息化的意义、必要性、基本知识技能、预

13、期效果等进行全员培训,以尽快形成全体员工对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步骤等的共识,明确自己所应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增强员工参与度、积极性和创造性,克服阻力,提高项目成功率。 三,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的影响 市场结构是指“构成市场的卖者相互之间、买者相互之间以及卖者和买者集团之间等诸关系及特征,是影响竞争和垄断的性质和程度的市场性”,它反映着企业在市场上的交易地位和相互关系,体现了企业之间垄断和竞争的基本关系。在现代西方产业组织理论中,根据市场竞争和垄断程度,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和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3种类型。 1. 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14、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有两方面的影响:1方面,市场竞争是市场运行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外部动力,连续性的企业技术创新和赶超,推动着产业生产技术向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市场竞争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命运和发展前途,它迫使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个别劳动消耗,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迅速发展。另1方面,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对企业技术创新会带来竞争的无序性,这种无序的竞争主要表现为:无偿模仿受到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侵害发明者或所有者的利益;利用虚假标识,损害其他竞争者的商业信誉;窃取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以低于成本水平的价格销售商品等,其结果会使技术创新者的利益受到侵害,降低创新

15、活动的期望价值,从而导致创新者减少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有碍于企业技术创新。 2. 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从有利的方面看,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形态具有刺激技术创新的作用。专利是形成垄断的1种原因,企业只要创造了1种新产品、劳务或新的加工技术并获得了专利,就会形成对这种产品、劳务或加工技术的垄断;同时,只有对创新进行专利保护,授予创新者以垄断权力,才能促进创新。这是因为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通过专利形式给予创新者以垄断排他性的权利,使创新者在1定时期内享有创新所带来的经济利益。然而,在完全垄断的市场条件下,1个厂商控制着全部的市场供给,并直接决定着价格,没有别的厂商与之竞争,因而垄断厂

16、商没有丝毫动力与压力去进行技术创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条件下,技术创新也并不活跃,因为众多的竞争者中,没有哪1家厂商更占优势,可以控制更多的市场份额,因而其技术创新的可能收益不大,但却面临极大的风险,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不足。 3. 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技术创新可分为竞争推动型和垄断推动型两种。如果只存在竞争推动的技术创新,没有超额垄断利润的诱惑,那么创新活动就很难出现,因为人们都想做风险小和成本低的模仿者,而不愿意做风险大和成本高的技术创新者;反之,如果只存在垄断推动的技术创新,缺乏竞争的压力,那么创新活动到1定的阶段就会消失,因为企业已经独占了垄断利润。所以,在垄

17、断竞争的市场结构中,既有竞争对手的威胁,又有能维持技术创新的持久收益,才可以有效地把竞争推动的技术创新和垄断推动的技术创新综合起来,共存共荣,积极地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因此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形态是中小企业最能产生技术创新动力的最佳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结构下,相对垄断者之间激烈的竞争迫使他们不得不进行持续的技术创新,以防其市场份额的丢失;垄断者相对众多小型竞争者的优势,以及其对市场的相对控制使其从技术创新中获得垄断利润成为可能。 四,改善市场结构,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动力 作为1个发展中国家,中国还处于经济转型期,在制定产业组织政策过程中,要更加重视规范企业行为,培育良好的市场竞争

18、环境,以及完善各种相关制度,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 1.打破自然垄断性行业完全垄断的市场结构。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在1些自然垄断性行业中放松了管制,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然而应该看到,我国自然垄断性行业的开放还远远不够,即使引入了竞争,竞争机制也不可能有效地发挥作用。要从根本上促进我国自然垄断性行业的技术创新,必须首先在政府管理体制上做出重大变革,改变政企合1的体制,打破管制机构与被管制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其次,鼓励多家公司进入并开展竞争,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3,对于仍需管制的领域,应引入激励性管制方式,以刺激垄断企业提高效率。 2.规范和控制非垄断

19、行业的竞争。中国加入WTO后,民族工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要建立1个开放、统1、有序的市场环境进行公平竞争,而不是1个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结构形态。我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发展初期,政府在强化行政管理的同时,应大力推进市场竞争的法律规范工作,防止因为无序竞争而阻碍企业的技术创新,导致市场和社会的混乱。 3.实施专利制度,激励企业技术创新。从长远看,专利垄断的有限性必将推进整个经济的发展。在实践中,正是靠专有权这种垄断性的存在,延迟了模仿者进入市场的时间,为技术拥有者进1步创新提供了动力,因此,必须对技术创新予以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假冒行为和地方保护主义。 4.鼓励企业合作、合并与兼并,实现

20、科研开发规模经济。针对我国工业企业95%以上规模小、自有资金有限、无力搞大的突破性开发项目的特点,政府应鼓励企业合并,组织同行业的企业通过多种形式扩大规模、多方合作搞技术创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以技术股的形式,与企业联合开发应用新技术,充分发挥各自在人才、设备和资金上的优势,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实现科研与开发的规模经济。在维护自由公平竞争与利用规模经济间寻找最佳的结合点,既不能因反垄断过度而伤及规模经济效益,又要防止因合并的失度而妨碍自由公平的竞争,以达到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的目的。 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1个渐进的、动态的增效过程,风险与收益始终伴随着企业。只有充分学习

21、和加强认识,了解其中隐含的风险,有的放矢地对企业的职能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改良,并借助信息技术的平台,通过完备健全的管理制度和优良的人力资源的协调,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才能促进企业信息化的目标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郑会颂.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系统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金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研究,2005,(1):70-72. 3乔志华,王德禄.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与管理,2005, (5):116-118. 4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程刚.企业管理信息化模式及实施保障体系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