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6087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融资取向研究 摘要: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的融资政策、环境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证券市场的制度的不断创新,会带来市场结构的变化,为上市公司的筹资带来机遇和挑战。基于全流通时代我国资本市场的特点及上市公司的现状分析了全流通下上市公司融资的取向。 关键词:全流通;融资;资本市场 1 全流通时代的资本市场的特点 在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将逐步构建完善、有效的内外治理机制,流通股东与非流通股东利益趋于一致会主导着证券市场向着真正意义上的价值投资与全方位价格博弈转变。中国资本市场资产估值的功能将逐步恢复并不断完善,资产价值将从注意账面值过渡到盈利能力,市场的有效性会有一定程度提高,市场投资理

2、念将从注重追求价差收益转变成注重收益与风险的匹配等几大重要变化。上市公司在融资、资产重组、资产置换时,将更多地考虑二级市场的股价反应。要约收购、以股权置换收购、大股东力保控股地位不失而实施的回购等,这些常见于国际市场的手法均将出现。机构投资者作为市场主流,将引领市场向长线投资为主的方向转变,当国民经济的“航空母舰”和骨干企业普遍、整体进入股市,而证券市场同时又是储蓄资金、社保基金、企业年金、QF11等机构投资者作为社会主流资金分享经济成长景气的首选途径时,中国股市必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晴雨表”。资本市场制度更加健全,企业融资的方式更加多样化。 2全流通下我国上市公司融资的趋势分析 2、1企业

3、并购融资成为主流融资之一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上市公司“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价”的不合理现象得到改变,并购定价有了统一的基础,双方对交易的价值判断更趋合理。全流通解决了阻碍企业并购的制度性缺陷,企业并购动力更强。首先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推动下的“保壳”行为长期存在。在中国政府是以所有者身份而不是以裁判身份参与并购活动,尤其是面对亏损的国有上市公司,由于具有能够“融资”的壳资源价值,政府更是通过优惠政策强制或鼓励并购,千方百计的保住其上市地位,这客观上促使了“保壳”并购的发展。其次市场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导致竞争的加剧,又迫使各国放松监管政策,进行并购制度创新,为并购创造了较有利的外部环境。再

4、次股权分置改革后,股份全流通为并购提供了交易上的便利,包括交易成本的降低和流动性的改善等。另外从企业内部来说也有很大的并购动机,因并购是一可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获取上市资格的捷径,可以实现产业多元,产品多样化,增加回报,降低经营成本和风险。相关证据表明管理层也有并购偏好。 全流通时代的到来,消除了影响并购效率提高的最大障碍,因为并购的重要前提之一是股权的充分流动性。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上市公司流通股协议转让业务办理暂行规则等制度的出台,又为并购提供了制度保障,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普遍下降。对优质公司控股权的争夺行为也变得更加的活跃。同时,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更多创新手法将发生

5、在重组、兼并等活动中,而原有的、单一化的重组方式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而市场并购重组的展开,也为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商机。由此可见全流通时代,企业并购融资将成主流。 2、2非公开发行增加 非公开发行融资速度快,融资费用低。获准门槛低,市场风险小。从机构投资者角度看,定向增发可以简洁和低成本的方式参与高成长公司或行业,获得其高速发展带来的利润,一般锁定期只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随后可以进行流通,投资周期短且收益将非常丰厚。从券商投行的角度看。该类项目周期短,成功率高,占用资源少,因而受到欢迎。对小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最大好处在于,大股东以及有实力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大投资人可以以接近市价、乃

6、至超过市价的价格,为上市公司输送资金,尽量减少小股民的投资风险。非公开发行是面向机构投资者的,且有一年的锁定期,对股价波动影响较小,同时作为一种创新的融资手段,在提高股价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定向发行购买资产能够解决上市公司收购资产资金不足的问题,解决上市公司收购与资产重组难以同时进行的问题。从国内外的实践看,定向增发,或者说私募一直是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大亮点,受各大投资银行、众多投资者的青睐。另外定向增发为上市公司提供了向特定对象进行资产重组,或引进战略投资者乃至让新股东借壳上市的工具,为全流通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的购并重组提供了“新大陆”,并已经成为购并重组的主要载体。自2007年以来,上

7、市公司非公开发行更有加速推进的迹象。 2、3债券融资将逐渐活跃 2005年10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的通知提出“鼓励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2006年5月16日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颁布,在发行可转债方面,根据市价发行原则,适当降低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财务指标要求,即将现行的净资产收益率要求从10降低到6,降低了上市公司进行再融资门槛。国家相关支持上市公司拓宽再融资渠道,积极尝试发行公司债券、可转换债券和短期融资券。2006年以来债券融资量不断攀升,另外在在全流通时代发行可转换债券对上市公司和投资者而言都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2、4资产证券化加快 资产证券化的

8、快速发展体现其可能是一种具有效率的,或者说能够增加企业价值的融资方式,从而广泛为企业所采用。著名的破产隔离理论认为:资产证券化可以大大消除企业破产的风险,降低投资者的信用风险和破产成本,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的优势。资产证券化可以将缺乏流动性又能够产生可遇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出售和流通的证券,从而使资金需求方利用所有的资产未来现金流为信用基础,通过发行证券获得直接融资。资产证券化可提高资产流动性和信用等级,提升原始权益人的资产负债能力,缓解流动性压力,繁荣资本市场,促进融资创新等作用。对于股东而言具有回报率高的好处,还具调整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降低银行体系风险,吸引储蓄存款向资本

9、市场转移,扩大资本市场容量等一系列优势。所以对我国陷入财务融资困境的上市公司而言不愧为一条廉价、高效的融资渠道,可以实现企业和投资者利益的双赢,不断地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参考文献 1边滢,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上市公司并购设计,财经界(下旬刊),2007,(11) 2曹卫华,企业融资蛄构理论与我国上市公司融费行为分析口,全融论坛。2004,(4) 3郭树华,“小非”解禁对市场的影响J,卓越理财,2007,(4) 4简建辉,何平林,全流通下的恶意并购一种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J,中国流通经济。2008,(2)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