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一个综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62135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一个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一个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一个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一个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一个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一个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一个综述.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一个文献综述摘要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是创新型企业和企业融资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察,试图提出一个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综合认识。本文的文献回顾显示:(1)创新型中小企业主要是指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角度来界定的中小企业;(2)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实质上中企业不难,真正融资难的创新型小企业;(3)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债务融资;(4)中小企业的经营透明度比较低,从而导致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还存在银行体系高度集中、缺乏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银行等特殊问题,而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具有信息优势,应大力发展

2、中小金融机构;(5)风险投资在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有较为积极的作用,要建立健全的风险投资融资体系。关键词: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引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提高我国的整体创新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研究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献回顾研究的对象;然后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进行了简要回顾;接着从融资需求和融资供给两个角度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了文献回顾。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和展望。在展开正式的文献回顾之前,有必要对本文

3、文献选择的标准进行说明。本文文献的选择情况如下:一,本文的文献有两个主要来源,以CNKI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为主的数字文献资源以及华侨大学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资源。二,对照公布的华侨大学学术期刊分类目录,剔除发表在三类以下期刊上的数字文献资源。三,在阅读文献过程中,对于引用次数较多的、与本文写作有关的、发表在三类以下期刊上的文献适当予以引用。鉴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故对外文文献的引用较少。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内涵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进行界定,首先需要对创新型企业做出明确的定义。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说,学术界尚没有对创新型企业形成一个公认、权威的定义。彼得德鲁克认为,创新型组织就是把创新精神

4、制度化而创造出一种创新的习惯。这些创新型组织作为一个组织来创新,即把一大群人组织起来从事持续而有生产性的创新。他们组织起来使“变革”成为“规范”1。我国学者张良(2000)把创新型企业定义为,强调在技术变革的基础上,企业通过采用新的技术发展新的产品、形成新的市场、演化新的产业、实现新的增长。创新型企业就是在把有价值的技术变革成果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过程中,推动形成新产品、新市场、新产业和新增长的企业2。王竞天等认为创新型企业的创新内容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就是企业运用新发明、新设计、新工艺等提高自身竞争能力,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经济行为。制度创新包括若干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内容,如企

5、业经营管理制度安排、产权制度安排、经营理念等3。夏冬和程家明(2005)认为创新型企业是以不断创新为主导思想,以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原有产品功能质量的不断改进、或工艺设备的不断改善为主导策略的企业4。2007年2月26日,科技部公布了创新型企业的评价研究征求意见稿,要求创新型企业要具备以下条件: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处于先进地位;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具有行业带动性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具有创新发展战略和文化。从目前学术界对创新型企业的界定研究成果来看,基本都是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角度来加以分析的。因此本文在创新型企业的定义方面跟前人的研究并没有多少

6、差别。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根据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不同的行业对中小企业标准的规定有所不同。我们这里按照工业的标准,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这也与本文涉及的文献所采用的标准相同。符合以上中小企业条件的创新型企业即为创新型中小企业。二、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研究 目前关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的认识,大多认为目前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史竹青(2008)对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

7、环境现状进行了调研,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进行综合评价,认为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不畅通,融资结构也不太合理,投资主体多元化程度低,产权交易市场以及股票市场都有待完善,黑龙江省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严重,也没有培育出顺畅的资本退出途径5。黄孟复等(2010)通过对我国重庆、浙江、四川的调研,认为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实质上中企业并不难,真正难的是小企业。中企业融资问题已基本解决而小企业则基本没有解决6。三、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研究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学术界主要从静态融资次序和动态融资结构两方面来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

8、需求。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静态融资次序研究,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国内的相关讨论大都采纳了Mayers(1984)的融资次序理论。该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并不是按照传统的以最优资本结构为目标的方式进行融资,由于担心控制权的稀释和丧失,企业更倾向于对企业干预程度最小的融资方式,也就是说,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次序是先内源后外源,在外源中则是先债权后股权7。张杰(2000)也认为对民营经济来说,股权融资应该是其内源融资与借助于金融中介机构获取金融支持者两种机制发育相对成熟之后的选择,以上融资次序的倒置会直接影响民营经济的资本结构与长期增长绩效8。樊凯非和曹海屏(2007)结合我国国情和中小企业特点,认为

9、对中小企业来说,间接融资方式具有更低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且与中小企业的融资特点相适应,易于实现企业稳定控制,是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首选9。张捷等(张捷、王霄,2002)则认为融资次序理论无法揭示企业成长过程中资本结构的动态变化规律。张捷等在企业融资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基于美国与中国的中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结构所进行的比较分析,在结论上与融资次序理论并无太大差别,即从创立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逐渐减少,外源融资不断增加。另外这份实证研究还发现,在外源融资中与美国有所不同的是我国中小企业对债务融资的依赖性始终较强10。尽管有人如周兆生(2003)强调资本市场欠发达时我国中小

10、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之一11,但是基于我国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的特征,大部分学者如杨思群(2000)认为在外源融资中我国的中小企业更多地还是要依靠金融中介的债务融资,而发展股权融资并非当务之急。因为在外源融资中通过股权融资来弥补金融缺口对中小企业来说存在困难,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风险投资市场都存在过高的佣金成本和投资回报,这并不符合我国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12。林毅夫、李永军(2001)则以资源禀赋为出发点,指出我国经济的特征是以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为主的经济,所以通过资本市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方案对大多数中小企业是没有太大帮助的13。另外,郭斌和刘曼路(2002)以温州为例对中小企业发展与

11、民间金融互动关系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资金市场中的利率仅仅是资金的名义财务成本,并未反映出资金市场的供求状况和资金的实际获取成本。对于中小企业融资决策而言,资金可获得性的成本往往比名义财务成本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民间借贷常常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渠道14。 四、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供给研究就目前的研究来说,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融资难的成因、拓宽融资渠道的必要性以及对策建议上。大部分的学者认为,由于中小企业的经营透明度比较低,从而导致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还存在银行体系高度集中、缺乏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银行等特殊问题,而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

12、面具有信息优势,另外,虽然创业板市场也可作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渠道,但由于中小企业到创业板市场融资的成本高昂,因而不可能成为中小企业启动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中小金融机构体系能够从根本上改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林毅夫、李永军,2001)15。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金融体系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的“瓶颈”问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陈晓红,2000)16。近年来,与此相对的观点则认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在于现有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狭窄,从而发展直接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有观点认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由于可概括为中小

13、企业融资的“双缺口”,即权益资本缺口和债务资本缺口,从而建立多层次融资体系以弥补中小企业融资的“双缺口”就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陈晓红,2002)17。还有学者从不同金融体系的比较分析出发,也同样得出了建立互补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体制更有利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结论(慕继丰、冯宗宪,2001)18。也有学者从担保、租赁和法律支持等视角分析,认为应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租赁体系和完善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费鹏、屠梅曾。2003)19。另外,还有学者从政府融资服务的角度分析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应发挥的作用(胡小平,2000)20。也有观点指出政府扶持,构筑有

14、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政策支持体系,培育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等方面的问题,是放开搞活中小企业的重要环节,对中小企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陈晓红,2002)21。王宗润和陈晓红(2004)从融资制度方面出发,指出宏观融资环境(制度)的创新对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具有重要甚至决定性的意义22。凌智勇,陈晓红,杨维刚(2005)还发现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不足与现实的融资制度有高度的相关性23。还有从融资结构方面考虑,通过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中小企业的“强制优序融资”现象比较明显,与有关理论相符(陈晓红、黎璞,2004)24。也有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

15、角度,实证研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随着中小企业生命成长周期的不同所呈现的周期性变化趋势,同时,中小企业权益融资与债务融资的渠道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也表现出阶段性特征(陈晓红、刘剑,2003)25。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孙学敏等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观念不够创新26。创新型中小企业作为中小企业中的特殊成员,其融资也必然会有一些特殊性。具体到资金供给方面的研究,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内源融资,二是外源融资。内源融资是指企业不断将自己的储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目前学术界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内源融资问题的研究较少,巴曙松(2004)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除了

16、贷款之外,其他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很少,融资渠道狭窄,其创业所需资本严重依赖于自我融资,内源融资比重过高27。外源融资是指企业通过一定方式向企业之外的其它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外源融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自筹,二是直接融资,三是间接融资,四是政府扶持资金。关于自筹资金,它包括的内容非常丰富,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着眼于风险投资。朱光荣、吴子稳(2007)指出风险投资家不仅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股本支持,而且还运用自身丰富的管理经验、专业能力及社会网络,向创新企业家提供其所缺乏的管理服务,风险投资这一创新的投资方式,使其成为推动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力量28。齐建国(2001)认为

17、在加快建立风险投资法的基础上,应加速建立和完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领域,尤其要尽快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以便吸引更多的民间资金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加速风险投资的良性流动和扩张29。龙勇和常青华(2010)通过对多个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选择,即创新幅度较大的突变创新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选择风险资本作为主要融资方式,而创新幅度较小的高新技术企业应该选择债务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方式30。与其他金融市场相比,风险资本投资市场是创新型年轻企业的重要资金来源,对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有效得挖掘内部

18、资金是创新型中小企业最基本的一种融资方式。关于直接融资,是指以债券和股票的形式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目前学术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股权融资方面。徐良平(2004)以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分析对象,在阐明其本质内涵及其成长的制度需求的基础上,认为无论从融资制度的功能比较优势来看,还是从创新型中小企业资本结构和资产专有性来看,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偏好于股权融资,或者股权融资更有利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成长31。杨启智、孔喜梅(2004)认为无论是从满足创新型中小龙头企业融资的特殊性来看,还是在帮助创新型中小龙头企业成长的其他资源方面,与银行融资相比,股权融资更有利于创新型中小龙头企业的成长32。而李薇薇(2007)认

19、为在当前创新中国的战略指引下,中小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自身知识产权意识,扩大融资路径,以专利权入股的产权激励手段,可以极大地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33。朱和平(2004)从创业板股票市场的共性和特性两个方面来分析其对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提出并论证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和融资难的问题34。间接融资,主要包括各种短期和中长期贷款,贷款方式主要有抵押贷款、担保贷款和信用贷款等。刘明康(2006)认为对转型经济国家和欠发达国家而言,建立一个高效且具有流通性的股权投资市场是需要时日的,在这种情况下,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就要依靠政府计划、银行

20、贷款或外国的股权投资市场了35。有些学者则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的相互配合。张彩虹、张学顺(2005)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逐渐显现出来,但由于观念、条件、经营水平等原因,融资十分困难,通过对融资渠道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特殊性,建立和完善直接融资体系,逐步推进风险投资和创业板市场建设,建立直接和间接两种融资方式相互协调的机制,才能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健康持续发展36。在政府扶持资金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方面,中国证券市场可担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大任中指出目前创新型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困难,与我国的风险资本基金、特别是

21、本土的风险资本基金规模小有关。上海杨浦知识创新区破解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瓶颈中指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五种融资模式,并说明扩大政策性担保机构融资担保规模,由市有关部门和区政府共同出资,设立专项融资担保基金,由区政府出资建立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等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多元化的、多层面的金融环境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上学者们也作了有益的探索。邹德文,谢忠泉(2007)从产业生态学的角度提出广泛的融资渠道、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要素37。王莉,佘德容(2007)认为创新程度更高的中小企业会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寻求融资;而中等创新程度的中小企业更多地会寻求银行贷款或信用

22、社贷款,低创新程度的企业更多地依靠自我积累;受到产业发展阶段和市场竞争环境的限制,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在融资需求和融资模式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为改善中小企业的总体自主创新能力,需求更加多元化的、多层面的金融环境38。林毅夫,李永军(2001)认为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必须有一个完善的法规和监管体系,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出路。理想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应该由商业性中小银行和合作性贷款金融机构组成15。汤继强(2007)认为应构建促进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支持体系。包括创新间接融资体系、构造多层次的资本市

23、场和完善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等内容39。李志赞指出,中小企业的非匀质性、贷款抵押和交易成本是影响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信贷的三个主要因素;缓和信息不对称程度、增加贷款抵押、降低交易成本,都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增加。引入中小金融机构将使中小企业得到的信贷增加,增加社会的总体福利,并且在中小金融机构的信息优势、数量和中小企业的融资总额之间存在着正向关系40。五、结论与讨论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考察,试图提出一个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的综合认识。本文的文献回顾显示:(1)目前学术界对创新界定主要是指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角度进行的;(2)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实质上中企业不难,真正融资难的创新型小企业;(

24、3)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更倾向于债务融资;(4)中小企业的经营透明度比较低,从而导致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还存在银行体系高度集中、缺乏适合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中小银行等特殊问题,而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服务方面具有信息优势,应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5)风险投资在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有较为积极的作用,要建立健全的风险投资融资体系。同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本文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有以下展望。第一,目前学术界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尚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还是沿用工业对中小企业的定义,但创新型企业有其特殊性,根据创新型企业的特点,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做一个明确的界定对于以后的

25、研究将具有很大的意义。第二,目前实务界都认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难,但学术界针对这个命题采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进行的研究较少。第三,学术界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研究较少,没有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对各种融资方式的偏好做一个系统的研究。第四,学术界针对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创新型的外源融资,对内源融资的研究很少。参考文献1 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 创新型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33-403 王竞天,李正友.中小企业创新与融资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4 夏冬,程家明.创新型企业的产权激励:基子创新资源均

26、衡的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5) : 45 - 465 史竹青.黑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环境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 黄孟复等.中国小企业融资状况调查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7 S. C. Mayers. The capital structure puzzle J.Journal of Finance, 34(3),1984, 575-5928 张杰.民营经济的金融困境与融资次序J.经济研究,2000(4):3-109 樊凯非,曹海屏.中小企业融资次序的选择J.企业技术开发,2007(4):64-6610 张捷,王霄.中小企业金融成长

27、周期与融资结构变化J世界经济,2002(9):23-2711 周兆生.中小企业融资的制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3(5):63-7012 杨思群.小企业金融:理论与政策J.财贸经济,2000(3):41-4513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914 郭斌,刘曼路.民间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对温州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2(10):40-4615 林毅夫,李永军.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1(1):10-1916 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17 陈晓红.我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现状及其对策研

28、究问题J.金融与保险,2002,(1):21-2618 慕继丰,冯宗宪.哪种金融体制更有利于经济增长J.世界经济,2001,(8):44-5019 费鹏,屠梅曾.浅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发展与完善J.商业研究,2003,(9):122-12420 胡小平.中小企业融资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1 陈晓红.建立中小企业融资体系的良策J.金融经济,2002(1)22 王宗润,陈晓红.竞争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创新J.科研管理,2004(2):88-9223 凌智勇,陈晓红,杨维刚.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状况的实证分析J. 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3):28-3124 陈晓红,黎璞.中小企业

29、融资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4(1):60-6425 陈晓红,刘剑.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方式演进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12):61-6726 孙学敏等.中小企业金融与财务研究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91-14327 巴曙松.关注多层次中小企业融资渠道J.中国中小企业,2004(1):58-5928 朱光荣,吴子稳.发挥风险投资在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中的作用J.乡镇经济,2007(8):42-4529 齐建国.加快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对策J.中小企业信息,2001(7):14-1730 龙勇,常青华.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类型、融资方式与联盟战略关系的实证研究J

30、.管理工程学报,2010(2):13-2131 徐良平.股权融资与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J.证券市场导报,2004(1):71-7532 杨启智,孔喜梅.股权融资与创新型中小龙头企业成长J.农场经济管理,2004(6):13-1433 李薇薇.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专利权入股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7(5):69-7134 朱和平.创业板上市公司成长性及评价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35 刘明康.如何减小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缺口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06(6):33-3436 张彩虹,张学顺.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2005(1)85-8737 邹德文,谢忠泉.创新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要素及启示J.中国高新区,2007(1):70-7538 王莉,佘德容.技术创新与融资模式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实证调查J.浙江金融,2007(7):61-6239 汤继强.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政策研究基于政府的视角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40 李志赞.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