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62167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题目: 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一、 引言目前中国的小企业约为960万家,登记注册的个体、私营工商户已经超过3000万,99%以上的企业属于小企业或是微型企业。毫无疑问,以小微企业为代表的民营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指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经济实体,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对GDP的贡献超过50%,税收占比接近6成、提供超过7成就业岗位,在解决城镇新增就业问题上更是提供了80%以上的岗位。然而如此繁荣的市场景象背后,是中小企业贷款难这个不争的事实。其中中小企业中的小微企业贷款,则在以往基本就是银行贷款业务最不愿意主动去碰

2、的盲区死角。而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及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同样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如何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不仅对小微企业自身发展有很大作用,更对我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二、 主体(一)国外研究动态国外对小微企业的研究也处于比较新的阶段,但是国外大多数研究是通过数型模型来分析的,从而对其融资方式的作一个探讨,并且更加注重从实际角度出发。因此1999年到2003年之间的文献资料比较难找,且现有的文献资料不符合主题,故不能录用。霍尔斯特德艾莉森(2004)在吸引微型企业,以学习型社区的倡议或增长的鼓励措施?中提出,微型企业,是指拥有少于10名雇员的公司,是传统上

3、最难搞的学习,他们也最有可能参加在商业咨询和指导等措施和倡议提供支持信息通信技术(ICT)的通过。通过社区为基础的倡议针对参与信息和通信技术学习,吸引这些企业第一次学习是文章的重点。比塞尔米安妮(2005)在对小企业和微型企业连续资本支持中提出,90年代以来,在小型和微型企业(中小型及微型企业)在整个经济发展已经获得学术界和实践界的极大关注和兴趣。广为人知的潜力,帮助刺激经济增长、减轻贫困等优势,而如何发挥这些优势将是文章主要探讨的问题。克劳迪奥冈萨雷斯维加(2006)在什么影响新老企业扩张?在俄罗斯小公司的证据中提出,对非常小的企业的财务约束研究是有限的,因为它是难以观察和测量他们的交易。对

4、小型企业以前在后共产主义国家里在融资约束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也很难。年轻的企业面临着更高的信息成本和扩展更多的资本。文中还通过数据表明,年轻的小公司在发展时因为受到融资方面的限制,看上去比较安全的企业,实质上存在着后续发展缺乏资本动力的致命要素。史蒂夫贝克和蒂姆奥格登(2007)在谨防小额信贷贷款一文中指出,当前对于各国经济来说,小微企业的贷款是一个业务增长的新突破点。但是,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需要格外注意贷款的质量。因为小微企业自身方面的缺点,所以要格外担心。文章最后也提出了一些作者自己的建议。索罗斯坦贝克(2007)在世界各地的中小型企业一文中分析中小型企业(SME)部门在76个国家的商业环

5、境中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文章首先描述了一个新的和独特的“越野”数据库,提供了关于小企业在制造业部门的贡献和不同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就业人数可比性信息。然后,文章还涉及了中小型企业的重要性和非正规经济的营商环境的不同层面的指标。这样可以发现,几个层面的商业环境,如更好地进入和信用信息共享,降低成本,都与一个小企业部门高退出成本是一个更大的非正规经济相关联。陈意涵和陈黄巢(2008)在知识管理在小型和中型企业的作用一文中认为,对于小企业来说,知识包括技术的创新对于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地位。而有效的知识管理,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接受知识的基本设施,还有就是必要的实施设施。通过在当前审查发现,中小

6、企业将需要集中更多的努力和重视到知识管理上,以充分利用有效的知识价值。作者认为,知识管理能力,即基础设施和加工能力的类别,作为外部和内部推力应该更加平衡。中小型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明白,由于不同的业务特点和他们的组织,有效的知识管理实践需要相当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生效。林德尔L纳帕德罗(2008)在商业支持和技术平台对南非小企业的贡献一文中指出,在发展中国家,小型商业支持越来越被认为是创新的“仪器”,对推动和促进小公司的竞争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真正的竞争力,是要求企业建立在细分市场的强劲地位,通过创新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这样的企业在他们的起步阶段是需要一个比较有力的商业支持。而作为一个培育系统,

7、特别是,商业支持作为一个动态的企业开发设计过程,加快了小公司的成功,而商业支持只是通过一系列的业务支持资源和服务。何塞卡洛斯斯皮尼奥和马丁鲁杜斯(2010)在出口障碍:透视从葡萄牙小型和中小型出口商和非出口商一文中指出,这项研究旨在确定一些主要的可能的潜在的障碍阻碍潜在的出口商和非经营出口商的出口。两个参数和半参数二元选择模型来分析数据评估的目的,将其中的主要障碍检测出,从而能更好地解释影响出口的“障碍”。在结束时,作者根据一系列数据得出了几个关键因素,例如对潜在市场的认识不足,缺乏合格的出口人才,技术缺乏适应性等,总而言之,在葡萄牙,无论是出口商还是非出口商,都需要重视这些问题。(二)国内研

8、究动态相对于国外的对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探讨,目前国内对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不是十分充分,但在实践方面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而1999、2001年文献不符合要求。在1999年之后,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小微企业的融资方式,但总体来说,文献是以探讨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为主。因此,需要通过研究对中小企业融资方式来达到概括出一条适合小微企业融资的道路。何光辉和杨咸月(2000)在中国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的理论研究分析了对我国小企业融资担保的理论分析,指出如果一味地忽视担保过程的微观效应强调政府在经济担保过程中的积极角色, 则融资担保很可能最终缺乏效率, 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考虑到随着经济市场化变革的深入,

9、 担保过程中经济主体不断增强的自主经济行为, 则出于对坏帐的担忧和漏斗效应又很可能将许多小企业挡在融资和担保大门之外。这种局面的突破只能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通过探悉小企业融资担保的微观作用机理, 在理顺小企业融资与担保之间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寻求答案。伦柏楠(2002)在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及对策中写到,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经济增长, 安排劳动力就业, 保持社会稳定, 增加财政收入,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且小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我国市场机制的发育和完善, 促进农村现代化,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吸收下岗职工, 甚至在为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方面, 也

10、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较弱, 在市场竞争中属于弱势群体, 我国小企业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困难, 特别是融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尤为突出。目前, 融资困难已经成为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开发新产品, 扩大生产力的重大制约因素。文中最后还提出了关于解决这些困难的对策,比如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改进银行对小企业的信贷服务等。李彩丽(2003)在西部农村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与政策扶持措施研究中提出,以西部大开发中国家资金投向和政策偏斜及“三农”问题缓解为契机,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西部农村小企业的实际,尝试着重从制度创新下政策扶持的角度解决西部农村小企业的资金瓶颈问题,为西部

11、农村小企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以求实现西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刘杠(2004)在美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_基于创办生存和关闭视角的实证分析中提出,首先要摸清美国中小企业及其创办、生存与关闭的基本情况,然后从宏观经济环境和融资、创新、政府管制等方面探索影响美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美中小企业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发现美国有很多好的做法,也发现美国中小企业面临许多与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相类似的问题及其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对我国发展中小企业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苏丹(2005)在欧洲中小企业在华战略研究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企业的小型化趋势同样非常显著。任何一个有

12、活力的经济体,都出现中小企业数量迅速激增的态势,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活力。中小企业日益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船小好掉头、应变灵活等特点使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产业分工和融合趋势日趋明显,企业规模已不再是企业追求的唯一发展目标。魏国雄(2005)在商业银行如何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提出,商业银行要更广泛、有深度地开拓小微企业信贷市场,就必须在内部建立一整套更有效率的适应开拓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彭凯和向宇(2006)在我国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困难和对策提出,小型微型企业

13、在我国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是我国未来经济腾飞的主要动力,但这些企业却因为融资困难而难以得到更大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原因,在我国开展小微企业贷款有优势也有困难,这些困难除了观念上的、风险上的制约,更主要的是人力成本难以控制。解决这些困难,将对我国经济未来更好更快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柳斌(2007)在美国小企业融资经验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启示中写到,美国的中小企业已经将一套相对完善的融资体系建立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使融资难的问题得到了缓解。在本文中,作者首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最后提出美国中小企

14、业的融资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借鉴意义。吴红军(2008)在创建小微企业信用联盟 构建支持小企业长效机制一文中指出,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一支活跃的力量。有数据表明,目前各种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小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小企业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增长、劳动就业以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通过在山东潍坊创立的小微企业信用联盟的作用和实现形式,分析出了一条适合当地小微企业融资的方式。陈柏苍(2009)在我国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中指出,目前,我国小企业数量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5%,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困扰着小企业的发

15、展壮大。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个世界性问题,我国的小企业才能摆脱桎梏,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此文着重对小企业融资渠道做简要综述,以期对在金融风暴下亟需资金注入的小企业有所帮助。王华清和王嘉韵(2009)在制约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及对策中分析了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难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是我国金融市场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和外部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对策,包括建立小企业融资机构、完善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探索制度创新等。林波(2010)在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成就“小微企业的银行”一文中提到,民生银

16、行根据自身的特点,针对小微企业本身在资金、信用方面等的困难,提出了“商贷通”一款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商贷通”是民生银行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全新的思维方式、思想方法来做银行的重要体现。民生银行通过“商贷通”,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商贷通”有可能成为下一步民生银行的主营业务,是民生银行办特色银行一条很好的路径。王国才(2010)在先行先试: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一文中提出,中国工商银行台州分行作为金融系统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先发行,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求解小企业融资难题,尤其是2009年以来,该行对小微企业融资业务作了积极尝试,为大型商业银行批量化、规模化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探索出一个较为成

17、功的经营模式。赵婧(2010)在中国小微企业融资创新实践中首先记述了小微企业的定义和现状,在记述了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方式的演进,同时提出了目前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原因。马绪良(2010)在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及方案再思考提出“小微企业”是指比中小企业规模更小的小型及微型企业,具体包括小型民营公司、个人合伙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等经营单位或组织。因企业经营资产和个人财产无法晰分的原因,小微企业融资业务的贷款主体一般为小微企业主或其实际控制人,同时其融资需求也大多限于500万元以内。如果仅从数量上考虑,小微企业绝对是最广泛意义上的中小企业群体中的大多数,而相对来说,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现实中更为突出,银

18、行在小微企业融资业务开展模式及方案设计方面,值得再思考的问题也更多。王文烈(2010)在中型银行小企业融资业务的发展模式研究指出,商业银行小企业金融发展的战略和策略是当前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如何在不违背商业化原则的基础上,既支持小企业发展,又符合自身利益,是今后商业银行需要重点考虑的。李雪梅(2010)在金融业如何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中提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双重作用下,小企业迅速成长,数量增多,活力增强,素质提高,已成为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和催生产业的重要力量。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小企业与银行合作融资业务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银行业

19、,改善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加快业务创新,使我国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银行业而言,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三、 结论 通过上述文献资料研究得出,目前国内外对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还属于一个比较新的领域,从整体上来看,国外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十分充分,对理论方面的研究很多都是通过数据分析来证明小微企业融资在某一方面存在问题,但是并未具体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国内的研究很多都是直接从实践中来,比如民生银行,工商银行的资金支持,山东的小微企业信用联盟等,但是,这些实践经验并未被有关学者转化成理论研究,没有形成

20、正确的理论体系来支持对问题的研究。综上所述,今后在写作中过程中,除了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外,还要对文献资料进行总结,不仅要从理论上对问题进行研究,还要从实践角度对问题进行剖析,争取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考文献1陈柏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分析N.中国贸易报,2009(9):11.2何光辉,杨咸月.中国小企业融资担保发展的理论研究J.财经研究,2000(9):7-8.3姜胜利.意大利发展中小企业的模式、措施及启示J.中国知网,2010(10):7-9.4刘秀全.浙江金融业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启示N.金融纵横,2002(11).5李彩丽.西部农村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与政策扶持措施研究N.经济,200

21、3(5).6刘杠. 美国中小企业发展研究基于创办、生存和关闭视角的实证分析M. 暨南大学,2004.7柳斌.美国小企业融资经验对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启示J.金融经济,2007(9):13-14.8李雪梅.金融业如何进一步完善小企业融资服务J.金融视线,2009(12):30-31.9林波.民生银行:小微企业贷款成就“小微企业的银行”NWTO经济导刊,2010,(5)20-21.10马章良.“路衢模式”-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新途径N.企业经济,2008(11).11彭凯,向宇.我国银行开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困难和对策M.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10(5):59-61.12苏丹.欧洲中小企业在华

22、战略研究M.武汉大学,2005.13时明霞.小微企业成石嘴山银行“座上宾”N.宁夏日报,2010(5).14魏国雄.商业银行如何拓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J.金融参考信息,2005(11):19. 15吴红军.创建小微企业信用联盟.构建支持小企业长效机制N.金融时报,2008.16王华清、王嘉韵.制约小企业融资的瓶颈及对策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48-51.17姚海明.民营企业的融资与金融制度的变革N.企业经济,2003(1).18王国才.先行先试: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N.金融管理,2010(5).19佚名.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及方案再思考N.中顾法律网,2010(12).20Alber

23、t Berry. Firm and Group Dynamics in the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ector in Indonesia.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2(12):pp142-163.21Bee-Yan Aw.Productivity Dynamics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Taiwan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2(12):p34-35.22David Urbano&Desislava Yordanova. Determinants

24、 of the adoption of HRM practices in tourism SMEs in Spain: an exploratory studyJ. Springer-Verlag,2006,(7)167-187.23Halstead Alison. Attracting Micro-enterprises to learning Community initiatives or growth incentivesJCommunity, Work & Family,2003(9):p11-13.24Jos Carlos Pinho & Lurdes Martins. Expor

25、ting barriers: Insights from Portugues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xporters and non-exportersJ. Sprinter, 2010(2):pp 253-277.25 Lindile L Ndabeni. The contribution of business incubators and technology stations to small enterprise development in South Africa. Development Southern Africa, Vol. 25, No.

26、3, September 2008.26Steve Beck &Tim Ogden. Beware of Bad Microcredit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7(9):p 20-21.27Thorsten Beck.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Across the GlobeJ.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2006(4):pp416-433.28Visser.M.Anne. The continuum of capital for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J. Journ

27、al of Developmental Entrepreneurship,2005(17):p19-22.29Valentina Hartarska.What Affects New and Established FirmsExpansion? Evidence from Small Firms in Russia. Final version accepted,2006(2):pp195-206. 30Val Lindsay.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Strategic Choice of Micro,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of a Conceptual Framework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2010(12):p47-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