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论文.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研究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之一。尽管民营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社会各层面的重视,但是目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本文从企业自身、社会环境、政府三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提高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强化政府的立法和监管、完善融资制度供给、构建社会信用担保体系、继续加强金融机构的支持等一系列解决当前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最后,文章呼吁政府、银行和民营中小企业自身应携手努力,创造条件,开辟适合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关键词: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困境 对策目 录一、前言1(一)
2、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1(三)研究思路和方法5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问题分析5(一)各国中小企业标准的界定和特点5(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界定和特点7(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特征9(四)民营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现状与问题10(五)民营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现状与问题11(六)本章小结12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13(一)政府法律法规实施不力13(二)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过高,其他融资渠道过少,金融体系不完善13(三)金融中介机构缺乏,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14(四)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存在歧视,惜贷严重14(五)民营中小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水平不高15(六)民营中小企业资本少,
3、信用观念淡薄15(七)本章小结16四、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16(一)强化政府的立法和监管16(二)拓宽融资渠道,完善融资制度供给17(三)完善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17(四)加快发展适应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18(五)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19(六)提高民营中小企业整体素质20(七)加强民营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建设21(八)为民营中小企业开辟新的融资途径22(九)本章小结23五、结束语23(一)本文小结23(二)不足与展望24参考文献25致 谢26一、前言(一)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已经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柱之一1。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
4、经过20多年发展,成为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典范之一,推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对发展我国生产力、繁荣市场、提高人民物质精神文明生活、为国家提供积累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在吸纳就业、促进技术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以及支持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民营中小企业在我国融资市场的地位与它们对经济运行的巨大贡献相比形成了鲜明反差。目前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问题,外部资金很难争取,大部分资金仍要通过自身积累解决。这是因为,民营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存在着较大的经营风险2,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得到投资机构或投资者的青睐。此外,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间接融资,
5、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信息不对称问题和风险性问题的考虑,很难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融资渠道不畅、融资结构失衡、融资成本高等一系列融资难的问题已经对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瓶颈制约。民营企业迫切需要拓宽融资渠道,走出融资困境。因此针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研究和提出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对策,以期有助于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二)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融资理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几个方面:1.企业融资理论概述西方国家对中下企业的融资问题关注得比较早。在20世纪30
6、年代初,英国国会议员麦克米伦提出了“金融缺口”问题,麦克米伦(1931)发现当企业需要的外源性资本数量少于25万英镑时,他们很难在资本市场上融到资金。金融缺口包括资本缺口和信贷缺口(债务融资缺口),具体指中小企业对贷款和外源性资本的需求大于市场能够提供的贷款和资本的数量。随后,“麦克米伦缺口”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亚当斯密(1776)在国富论中论述高利贷的最高数额时曾扼要地探讨过信贷配给。新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利率机制自动地调节信贷市场的供求关系,使信贷市场趋于均衡,信贷配给是由于外部振动引起的暂时的非均衡现象,或者是政府干预的结果。美国学者莫迪利安尼和米勒(1958)的
7、“MM定理”,创立了现代企业融资理论的开端。该理论证明在没有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没有企业破产风险、资本市场充分有效运作等假设条件下,企业的价值同所采取的融资方式无关。尽管该理论的假设过于严格,与现实不符,但是它为分析融资结构问题提供了一个有用的起点和框架。以后的很多理论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Hodgman (1960)认为所有的借款人都能获得贷款,但贷款额小于他们在此信贷利率下期望的数量,从而解释了信贷供给曲线及信贷额配给的存在。Jaffee和Modigliani(1969)认为银行的信贷提供曲线由标准的利润最大化原则所决定,如果银行为完全垄断的情况并且对于每一笔贷款都能够实行分别定价的话,那
8、么企业将不会受到信贷约束。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理论则认为,信贷市场中,由于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的共同作用,存在着多重均衡3。平衡理论是企业融资结构理论在70年代的最重要的发展。该理论放松了对无破产风险的假定,认为企业固然可以通过增加债务而获得税收收益,但随着债务上升,企业陷入财务亏空的概率也增大,由此带来破产风险加大。因此企业的最佳融资结构是在免税优惠收益和破产成本之间进行平衡的结果。企业融资理论的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是从不对称信息的角度进行研究,如用信息经济学、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分析融资问题。梅耶斯(1984)等提出新优序融资理论,论证了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企业偏好内部融资,如果需要外部融资,
9、则偏好债券融资。代理成本学说的创始人詹森和麦克林(1976)认为,均衡的企业所有权结构是由股权代理成本和债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平衡关系决定的。另外,以哈里斯和雷斯夫(1990)、阿洪和伯顿(1992)为代表的企业融资的控制权理论认为,企业的融资结构在决定了企业收入流分配的同时,也决定了企业控制权的分配。由于合约的缺乏完备性,控制权的分配是非常重要的。2.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麦金农和肖(1973)关于发展中国家金融抑制的理论有助于理解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小企业难于获得金融支持。在金融压抑下,政府按照自己的偏好将金融资源投入到大的项目和国有部门中去,而对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部门支持不够。在
10、金融约束下,银行部门拥有较强的激励和动力支持实体经济,但由于竞争不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仍难以满足。该理论的贡献是为我们分析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提供了一个思路。斯蒂格利茨和韦兹(1981)的信贷配给理论解释了中小企业更加难于获得信贷支持。信贷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必然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银行面临较高的信贷风险。由于较高的利率会产生逆向刺激效应和道德风险效应,为降低信贷风险,银行会把利率降低到均衡利率水平以下,以鼓励那些资信度高(风险偏好程度低)的企业借款,限制那些资信度低(风险偏好程度高)的企业借款。中小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往往资信度低,难于从银行获得贷款。该理论从另一个角度即从信息经
11、济学的角度为我们分析中小企业的融资障碍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张捷(2004)等人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有多方面原因,垄断和单一的金融结构、经济和金融转型期发生的信贷紧缩、经济转型期社会信用环境的恶化和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各种弱点,尤其是其信用意识淡薄和信用价值低下,都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原因。张承惠(2005)等人认为民营企业目前融资难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第一,短期资金融通难度降低,长期权益性资本严重缺乏;第二,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第三,县以下地域资金匮乏;第四,所有制差别正在缩小,但是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制度障碍。主要表现在:(1)民间资本难以进入银行体系。由于缺乏竞争,银行的服
12、务效率和质量难以得到提高。(2)资本市场缺乏层次。资本市场作为经营资本的专门市场,面对差别很大的企业和对风险、收益持有不同心态的众多投资者,也应该有多个层次。(3)缺乏丰富的交易工具。架天虹、唐勇(2005)认为由行政控制或者税收机制而导致不健康金融体系所形成的金融压抑使得金融与经济之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在我国表现为,一是信贷市场上的抑制;我国现行的金融结构不能和经济结构相适应。金融结构是以计划性的正规金融体系和市场性的非正规金融体系构成。正规金融体系占有和支配大部分的信贷资金供给,并以国有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非正规金融体系主要以非国有经济为服务对象,但是现行的金融政策并没有给非正规金融体系多
13、大的发展空间。由于多种原因,正规金融体系往往会抬高民营企业融资的门槛,使得大量的资金只能在国有融资体系内循环,造成资金的低效率运转和浪费。二是信贷市场受抑制的最显著的特征是信贷配给;三是金融市场的分割和过多的行政干预。3.关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研究班纳吉(1994)等论述了中小金融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拥有信息上的优势。他们提出了两个假说,一是长期互动假说。该假说认为,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的,专门为地方性的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对地方性的中小企业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另一个假说是共同监督假说。该假说尤其适合于合作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即使中小金融机构不能真正了解中小企业的经
14、营情况,但为了共同利益,合作组织中的中小企业之间会实施自我监督,这种自我监督甚至比金融机构的监督更有效。该理论给我们的启发是,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一个可行的选择。格雷戈里和塔涅夫(2001)研究了中国的民营企业融资问题,指出银行的激励问题、银行手续、抵押担保条件、信息问题是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如:强化民营企业借贷方面的鼓励性措施、推进利率自由化进程、允许银行收取交易费、开发更多的借贷方式、促进民营产权市场发展以及提高民营企业对公众股市的介入等。他们的研究很有针对性,值得我们合理借鉴。张捷(2004)等人认为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需要整体性的解决方
15、案。简单地说,就是第一,构筑中央与地方分权的二元金融管理体制;第二,构筑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互补共存的金融体系;第三,构筑为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体系;第四,构筑以信用担保体系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政策金融体系。樊纲(2004)认为应该建立一批中小型、地方性民营金融机构。张承惠(2005)等人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要完善间接融资体系,大力发展地方性民营中小商业银行;建立多层次、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积极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和长期票据市场,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架天虹、唐勇(2005)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应该加快金融深化过程。一是给民营企业以国民待遇。包括加快利率市场化进
16、程,让利率能真正反映资金的供求;改变目前企业上市的行政主导模式;积极稳妥地选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尝试发行可转换债券等品种。二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对于民营企业,(1)鼓励以民营企业为贷款对象、管理规范的各类民营金融机构的发展。(2)适当调整基层银行的贷款审批权,简化贷款手续,解决民营经济信贷融资的实际需要。三是放松对资本流动的管制,按照市场化原则配置资金。包括:(1)放松对资本国内流动的管制,允许民营金融资本突破地域限制,实行跨行政区域发展,鼓励它们在自愿的基础上合并、兼并,不断壮大。(2)强化商业银行之间的优胜劣汰机制。商业银行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转换经营机制,以市场化手段配置资金。(3)政府要
17、放松对资本项目的管制。允许民营企业到境外融资,或者允许外资与民营企业进行合资,以拓宽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经济学家张杰(2006)认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地根本出路在于营造内生性金融制度成长的外部环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刘立峰(2006)也认为要建立真正的中小型银行,以满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的杨天宇(2006)认为,政府对证券市场的隐性担保契约,没有解决经济转轨中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引发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对直接融资成本的不同评价,从而导致了阻碍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的“逆向选择”现象。只有通过制度创新,解除政府对证券市场的隐性担保,才能开辟民营企业直接融资的通道
18、。以上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是在金融压抑、金融约束、信贷配给、社会信用环境、资金融通方面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进而提出解决融资困境的措施。本文主要从企业的信用问题入手,结合银行的管理体制和政府监管来分析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并相应提出一些解决融资困境的对策。(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研究思路本文从企业融资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出发,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民营企业现存融资结构对其融资产生阻碍的原因,并逐步从企业自身、金融机制和政府三个方面找出解决对策。社会金融环境、政府和企业形成清醒的认识,共同为创造优良的融资环境,大力拓展融资渠道努力、共同促进中国民营经济和整个国家经济的大幅度提升。2.研究
19、方法本文在论述的过程中采用了如下的方法:(1)文献法。通过收集国内外学者关于融资理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几个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对于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成因、相关对策进行归纳整理。(2)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非常具体的具有实践性的课题,本文的研究基本上是在强调其实践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本文在行文时运用大量的数据来说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现状,并运用一些企业融资理论来分析具体问题。二、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问题分析(一)各国中小企业标准的界定和特点1.国外对中小企业的界定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各自的情况,对中小企业进行了不同的界定。从总体上来看,国际上
20、对于中小企业的界定,所设定的参照系一般不外乎三个因素:一是实收资本;二是企业职工人数;三是一定时期(通常为1年)的经营额。划分标准如表2.1所示。表2.1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划分标准 国家企业类型划分标准英国中小企业制造业:雇员不超过200人(后改为不超过100人);建筑业:雇员不超过25人;零售业:营业额在5万英磅以下意大利大企业雇员在500人及以上中企业雇员在100499人之间小企业雇员在99人及以下美国小企业制造业:雇员人数在1500人以下,或雇员人数在1000人以下、年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下;农业:年营业额100万美元以下;零售业及建筑业:年营业额在100万950万美元之间;批发业:年营
21、业额950万2200万美元之间的。日本中小企业制造、采矿、运输和建筑业:雇员人数在300人以下或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下;零售业、服务业:雇员人数在50人以下或资本金在1000万日元以下;批发业:雇员为100人以下或资本金不超过3000万日元。加拿大小企业制造业:年销售额低于200万加元、雇员少于50人;零售业:净销售额低于100万加元、雇员不足50人。资料来源:陈乃醒、白林:中小企业界定与发展模式2007年。2.国内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我国关于中小企业标准的划分建国以来曾经有过五次变化。第一次是建国初期,以固定资产的价值来划分;第二次是1962年,以企业职工人数的多少来划分,5003000人为中型企
22、业,500人以下为小型企业;第三次是1978年,以企业的年综合生产能力为标准;第四次是1988年,按照不同行业的不同特点作了不同的划分;第五次是1999年,以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标准。其中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少于5000万元的为小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少于5000万元5亿的为中型企业。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我国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行业特点,以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三个指标为依据,重新确定了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并于2003年2月19日公布。划分标准如表2.2所示。表2.2我国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 行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工业2000人以下30000万元以下
23、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条件300人及以上3000万元及以上4000万元及以上建筑业3000人以下30000万元以下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条件600人及以上3000万元及以上4000万元以及以上零售业500人以下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条件100人及以上1000万元及以上批发业200人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条件100人及以上3000万元及以上交通运输业3000人以下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条件500人及以上3000万元及以上邮政业1000人以下3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条件400人及以上3000万
24、元及以上住宿和餐饮业800人以下15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同时满足条件400人及以上3000万元及以上备注职工人数以现行统计制度的年末从业人员数代替;工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产品销售收入代替;建筑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工程结算收入代替;批发和零售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销售额代替;交通运输和邮政业,住宿和外餐业企业的销售额以现行统计制度中的年营业收入代替;资产总额以银行统计制度的资产合计代替。资料来源:汤谷良.高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10,320-322(二)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界定和特点1.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界定民营企业应该包括:(1)个
25、体经济;(2)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私营企业;(3)外资企业,其中包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民营科技企业;(5)乡镇企业;(6)股份合作制企业;(7)股份合作制企业中国家没有控股的企业;(8)国有民营、公有私营企业。本文讨论的民营企业指民营非国有经济掌握控制权的企业,包括个体、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中非国有经济掌握控制权的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等,而将集体企业、外资企业以及任何形式的国有经济享有控制权的企业排除在外。对研究对象这样取舍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先,我国大多数老集体企业尚未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企业之上有主管部门,因此实际上还是官营,应该排除在本文研究对象之外;其次,民营企业以国民为标
26、准,应将外资企业排除在外;最后,所有权对经营机制和企业行为有制约作用,政企分开的改革不可能使政企完全分离,因此,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行为特征会有差异,将其排除在外有助于突出重点,具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关于民营中小企业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在组织结构和决策机制上,一般是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企业家个人决策为主,经营信息透明度低;在治理结构上,民营中小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一体化,不存在代理问题;在市场资源与经营策略上,市场占有率低,外部资源约束紧,经营上将提高业务转化能力和资本效率放在首位;在生产特征和产业选择上实行非定型化的小批量生产,规模经济不明显,选择进入资本量小,市场直径小,关联业务适宜
27、于社会化分工的产业;在应变能力和生命周期上,业务调整速度快,抗衡外部冲击能力较弱,生命周期较短,在经济衰退中破产率高。因此,民营中小企业可以定性定义为:组织结构简单,所有权与经营权一体化,规模经济不明显,市场占有率低,经营信息透明度低,经济灵活,生命周期较短,在所从事的行业中不占主导地位的非国有经济企业。2.我国民营中小企业的特点(1)资本、技术及人才严重短缺。民营中小企业资金短缺,只能动用较少的财力开展市场活动。民营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陈旧、科研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档次低,大部分靠模仿进行产品开发。此外,民营中小企业人才匮乏,组织不健全,缺乏现代管理观念和知识4。(2)投资少,
28、见效快。民营中小企业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开办容易,并能及时提供社会所需产品,发挥投资效益。(3)生产经营灵活,适应力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应变能力强。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无需较大的资金投入和技术力量便可开业;另一方面民营中小企业可组织小规模生产,弥补大中型企业产品结构的空隙。中小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多品种单一、产量小,因此可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国外市场。(4)管理层次少,对市场变化反应迅速。民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营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竞争性的行业和领域。除个别特殊行业外,它们广泛分布于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各个行业,尤其
29、在农业、加工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餐饮和其他服务业等,对每一个小型企业来说,职工人数少,管理层次低,决策灵活,对市场变化反应迅速,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5)中小企业经营效益低,信用观念淡薄、信息不透明。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内部管理不规范、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低等特点,这导致中小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差、抗风险能力低、缺乏可持续的担保能力以及经营风险过高。中小企业的信息基本上是内部化、不透明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很难通过一般的渠道获得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真实信息。中小企业在寻找贷款时无法向金融机构提供出令人信服的企业信息,以证明其偿还贷款能力,商业银行出于成本风险控
30、制的考虑,为了保护贷款的安全性,维持自身经营,势必会减少甚至停止对一些中小企业的贷款。(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特征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独有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域性。由于民营中小企业活动的范围较小,一般都限定在本地区范围内,因此,其融资情况受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制度影响较大。(2)营利性。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最基本目标,民营中小企业也不例外,有了利润才有可能扩充规模,由小变大。民营中小企业之所以要融资就是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为了满足市场和生产经营的需要。而资金提供者之所以愿意出资给民营中小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目的也就是实现价值增值。(3)风险性。民营中小企业由于本身资产少,
31、抗衡外部冲击能力较弱,生命周期较短,在经济衰退中破产率较高,因此经营上的风险较大,很容易造成高比率的倒闭和违约现象。这种风险对民营中小企业来说会造成难以吸引资金融入的负面影响,对投资者来说会面临不但不能获得融资收益,反而会赔上老本。因此,一些金融机构或投资者会选择规避自身经营风险的方式,不愿向中小企业贷款。(4)扶持性。民营中小企业一般从事非定型化的小批量生产,规模经济不明显,其产出效率短期很难显现,单纯依靠市场调节来配置资金资源,很难满足其有效资金的需求,因而会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性,因此,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过程必须要有政府及社会扶持。(5)社会性。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会涉及到本地域内外
32、的政府、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企业以及成千上万的投资个人,因而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然而,国营企业公共基础设施、管理经验、资金、人才、技术、核心竞争力的积累相对雄厚,合同和定价的谈判能力相对要强,而且国营企业有着政府背后的无形支持,换句话说,国营企业对部分风险的控制力相对要强。另外,国营企业的融资能力和融资渠道也比民营企业强。比如国营企业获取原料和进口资本较容易、得到政府在财政和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的扶持,国营企业市场份额较大、科研开发投资充足、管理能力较强等等,尤其重要的是国营企业融资能力强,大型国营企业较易获得银行贷款和政策的倾斜扶持,而大部分的民营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信用担保支持,融资贷款的难度
33、相应增加。故本文研究民营企业融资在规模上再针对中小型的民营企业。(四)民营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现状与问题1.民营中小企业内源融资的现状以及利弊长期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渠道主要依赖于内源融资,即继承家业、劳动积累以及合伙集资。据统计,民营中小企业的内源融资占其资金来源的比重约为2/3,而银行信贷与信用社贷款等外援资金小于1/3。民营中小企业中,私人企业的个人资金和私人股份占绝大多数。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3年底对北京、浙江、广州等地850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在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中占高达50%。(资料来源: 史晋川.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34、,2006.5, 第250页.)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把内源融资作为主要融资方式,这种格局客观上使得民营中小企业减少对外资金的依赖,明确了产权,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个稳定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形成自我约束的机制。但是,显而易见的是,过度的依赖内源融资有着明显的不利之处: (1)不利于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大都是家族式的,没有外源融资,就很难实现产权分散,不利于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提高管理水平,也不利于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2)不利于民营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中小企业创立之初,由于市场需求狭小,生产规模有限,难以承担高额负债成本,为避
35、免过度负债经营,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来积累资金。由于市场的不断变化,民营中小企业对资金的需求在时间上和数量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其提高自身的积累能力。然而,现在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大多数为劳动密集型,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资本利润率日趋降低,企业在支付了各种税负和资金成本后,可利用的资金远远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5。2.民营中小企业内源融资存在的问题(1)税负政策使内源融资缺乏后劲 在税收政策上,民营中小企业是小额纳税人。增值发票难以抵扣,实际税收增加,有时候还存在双重征税,使得民营中小企业面临源头不足的困境。新税制的实行,无疑又增加了民营中小企业的税务负担。(2)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自我积累意
36、识差 由于内源融资是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方式,因此对经营要求高对市场反应灵活、快速的民营中小企业来说,就必须有较强的自我积累能力。但目前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存在着将利润分光的现象。这是一种短期行为,很少从企业长远经营发展的角度考虑用自留资金来弥补经营资金的不足。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资金的需求是一个不断增加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要有足够的长远发展意识,提高自我积累的意识。另外,民营中小企业往往还人为的降低折旧费,以增加账面利润,提高利润分成,但是这种做法损害了民营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五)民营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现状与问题企业的外源融资主要指发行股票债券和银行贷款。外源融资又可以分
37、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从资本市场投资者手中直接获取资金,它包括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间接融资是指企业从银行借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民营中小企业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多,对外源性融资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那么,外源融资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1.民营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和特点(1)从全国看,整体金融机构对民营中小企业贷款比重低民营中小企业己经在中国的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在全国金融机构的各项贷款余额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只占有很小的比重。这与民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极不相称。(2)对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贷款,国有大银行与中小金融机构的态度不同国有大银行往往以
38、民营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或者缺乏资产抵押为由拒绝贷款:反而一些中小金融机构能够客观评估信贷需求和信贷风险,比较好的满足了民营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但是,中小金融机构资金实力毕竟有限,很难满足民营中小企业持续的资金增长需求。因此,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经济的资金支持还有赖国有大银行。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服务远远没有到位,还有很大空间。2.民营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现状 我国的资金市场正处于改革发展之中,目前还很不完善,很不规范,许多直接融资工具还没有实行,有的则正在试验,而有些融资工具则由于法律政策的壁垒而无法采用,即使是已经实行的也由于民营中小企业自身的弱点,在使用中较大型企业相对困
39、难,这使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工具较少,特别是直接融资的工具种类很少。我国目前企业直接融资的工具,主要是股票和为数不多的企业债券及少量的投资基金。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约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5%左右,扣除国债直接融资部分,直接融资在企业外部融资来源中仅占10%左右。而在美国,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方式的融资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高达50%以上,在日本也占30%左右。3.民营中小企业在直接融资中存在的问题(1)股票融资所占比重低在股票融资方面,我国的民营中小企业虽然已经开始涉足,但所占比重很低。极少数的中型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直接进入深、泸两市融资;有的通过收购产权,控股上市公司,达到买“壳”上市的
40、目的,有的采用逆向借壳方式上市(通过被上市公司收购的方式上市),还有的到国外“二板市场”上市,等等。但从民营中小企业的总体情况来看,能够上市的民营中小企业多是规模较大、技术或产品较成熟、经营管理较好、经济效益较佳、发展前景较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基础类产业的中小企业,而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离我国对企业上市的政策法律要求还很遥远,上市的可能性极小,不能如愿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获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由于法律和政策的壁垒使中小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难以及时筹集到所需资金,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2)难以运用债券融资目前我国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和银行信贷市场的发展。其直接原因是企业债券的发行主
41、体普遍缺乏信用,往往不能及时偿还债务及本息。目前,国家对债券发行的条件、程序、规模都有严格的法律和政策限制,相对这些规定来说,即使是那些效益良好、活力充沛的大企业也难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更不用说民营中小企业了。(六)本章小结本章首先在借鉴国内外定义中小企业的基础上,界定了民营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其次,介绍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特征。再从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个方面来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目前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现状:内源融资是民营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但资金供给有限;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受到歧视,间接融资严重不足;直接融资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发展趋势,但难度太大,融
42、资成本高。三、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分析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从我国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具体现状来看, 民营中小企业陷入了融资困境,本章将结合企业融资理论基础,以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问题,深入分析其融资困难的原因。(一)政府法律法规实施不力 不具备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扶持,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许多政策法规没落到实处,或者在落实上打了折扣。与国有集体和外商投资企业相比,个体私营经济在许多方面还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如市场准入方面,许多行业和部门仍然不允许个体私营经济进入,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私营企业是凤毛麟角,也不能设分支机构等。政府管理不规范
43、,调控乏力,许多有利于民企融资的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政府对个体私营经济的管理,涉及到工商、税务、物价、城建、环保、卫生、计量、质量监督等多个部门,在对个体私营经济管理中,往往出现相互交叉,缺乏协调的现象,增加了个体私营企业的负担,又使他们无所适从。在对经济机构协调方面,由于政府调控不力,致使私营经济重复生产,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在监督方面,有的政府部门未能很好的履行监督职能,致使个体私营企业本身行动不规范。(二)资本市场融资门槛过高,其他融资渠道过少,金融体系不完善我国现有的信贷体系是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但国有商业性银行基本都瞄准大型企业,而其他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信贷能力很有限。在金融危机
44、的影响下,虽然央行建议各商业银行增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但是国有商业银行基于风险控制的考虑仍然更偏重于大型企业,而中小银行放贷能力又有限,因此中小企业仍然很难从正式金融渠道获得信贷资金。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直接渠道,企业可以在资本市场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一些成长性的高科技中小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块上市,一些中小企业依附大企业,成为大企业的子公司或控股公司进入资本证券市场获得资金,但是大多数的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发行股票和债券的上市成本太大等原因不能和直接进入资本证券市场融资。而且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我国经济面临下行风险的影响下,我国股市大幅下挫,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很难在资本市
45、场上进行融资6。(三)金融中介机构缺乏,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进行,金融机构加强了投资风险的控制,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需要企业提供自身或第三人的资产作为抵押,或者由第三人担保。但是处于发展和创业时期的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往往缺少合适的不动产等传统抵押资产,无法向银行提供合适的抵押物,亦无法向为其提供保证担保的企业提供相应的反担保。事实上,民营中小企业在创业初期寻找第三方担保存在着较大的困难,所能提供的知识产权和技术等无形资产,又难以被银行接受为贷款的担保品。即使有的民营中小企业能提供抵押,也存在抵押品变现难的问题。因此,目前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成为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障碍之一
46、。(四)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存在歧视,惜贷严重1.商业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存在歧视虽然中央银行已经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商业工业银行增加对民营中小企业的贷款,但由于所有制的原因,民营中小企业受到歧视7。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只愿给国有企业贷款,同为中小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受到的待遇就不一样。在中国,大部分的银行贷款首先给了国有企业,其次是“三资”企业,最后才轮到民营中小企业。而只要是民营中小企业贷款,大多都会出现手续繁琐、条件苛刻、减少贷款额等诸如此类的现象。2.银行惜贷严重 银行惜贷的原因,可以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民营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小,而且单个企业需要资金量少、
47、财务管理透明度差,造成民营中小企业信用水平普遍较低。此外,大多数民营中小企业处于竞争性领域,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和淘汰率高,融资风险大,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因此,银行对民营中小企业的信贷风险可能超过其自身承受能力,而民营中小企业也不愿按照银行的要求提供相关会计信息。银行在贷款时,为了获得有关中小企业信用、财务状况的详实材料,将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更高的成本,增加了交易费用,加大了贷款的成本。另外,民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资金需要量小的民营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8。(五)民营中小企业产权不清晰,管理水
48、平不高民营中小企业大多是以家族经营、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民营中小企业产权高度集中,导致内部决策缺乏灵活,机制僵化。在民营中小企业,董事会构成不合理,直接影响公司重大问题的决策。独立董事形同虚设,监事会地位不高,难以发挥监督作用。由于缺乏合理的法人内部治理机构,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良好的经营业绩,难以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同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家族经营制在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中占据统治地位。家族管理模式的产权通常是封闭型的、高度集中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营中小企业的二次创业。有时,尽管办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在两人以上,但持股者或是妻子儿女,或是少数亲戚,董事会形同虚设。在封闭型产权条件下,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的积累和原有股东的再投入,这就大大限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