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不良贷款的综合治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不良贷款的综合治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浅谈不良贷款的综合治理_融_王J口何艺辉(中国农业银行龙岩分行,张奇福建龙岩364000)摘要:不良贷款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进行综合治理.本文结合当前实际,提出要从减少不良贷款,营销有效贷款,强化风险管理,提高经营效益,营造信用环境等方面综合治理不良贷款.关键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F8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740(2002)12-0026-02不良贷款已成为制约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发展的一大障碍,必须用辩证的方法对不良贷款进行综合治理.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问题,必须减少不良贷款,营销有效贷款,强化风险管理,
2、提高经营效益,营造信用环境.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构成有机统一的整体,才能更好地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一,拓宽思路大胆创新.积极催收不良贷款不良贷款存量的清收盘活是降低不良贷款工作的现实任务,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必须首先摸清家底,明确目标,制订出不良贷款下降的阶段性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是创新清收组织体系,保障工作顺利开展.各基层商业银行要成立清收不良贷款领导小26福建金融2002年第12期组,组建清收专职队伍,将资产经营部定位为经营部门,实行专业清收.二是创新清收激励机制,激发清收工作活力.要将不良贷款清收管理计划纳入全行经营目标考核体系,费用,效益工资向清收管理工作倾斜,适当提高清收人员收入水平
3、.要打破”大锅饭”格局,构建新的激励机制,对清收人员实行清收效益工资制度,多劳多得.三是创新清收工作内容,全面拓宽清收领域.不仅对不良贷款本金和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进行清理和收回,还要从防范化解存量信贷资产风险的高度,来创新清收工作的对象和内容,把虽然在正常,关注形态中反映,目前还没有到期但已经出现风险信号的这部分贷款也作为清收的对象和内容.同时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的风险防范监测和预警,严防新的不良贷款发生.四是创新清收工作方法,确保清收扎实有效.采取”四个一批”,即”追偿一批,起诉一批,保全一批,执行一批”的工作方法,”重拳”治理不良贷款,营造良好的清收氛围,持续开展创信
4、贷”两无一全”的竞赛活动,树立商业化经营意识,责任意识和成本效益意识,把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程度.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一厂一策,一户一策,边清收,边盘活,边保全.一是以货币清收为主,最大限度减少贷款损失.二是完善贷款担保手续,对所有客户的贷款担保手续完备情况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发现贷款手续不完备或无效担保的,重新补充完善,化解贷款风险.三是全面发出催收通知单并取得回执,防止贷款失去诉讼时效.四是实行依法清收.抓重点,抓大户,加大依法清收执行力度,力求各个击破.五是积极探索处置不良贷款新途径.二,营销有效信贷投入.构建新型信贷文化降低不良贷款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不断增加优质有效贷款.信贷资产的有效扩
5、张对不良贷款的消化不仅体现在其稀释作用上,而且随着信贷资产规模的壮大和企业经营的改善,银行核销呆坏账的能力和对不良贷款的转化能力均会显着增强.营销有效贷款应以优化增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为出发点,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下,按照银行商业化的贷款”三性”原则,提高信贷准人条件,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将信贷资金投向信誉好,效益高,有市场的企业,通过有效合理的贷款投放,促进信贷结构调整和效益的提高.一是树立大营销和整体营销观念.要有全局意识,上下联动形成系统合力,整合系统资源,把资产,负债,中间业务进行整体营销,争取营销效益的最大化.二是成立市场营销委员会和联合营销攻关小组,制定市场营销计划目标,定期研究对
6、策措施.瞄准优良客户和战略目标市场,实施高强度市场渗透和争夺.三是做好客户的管理工作,建立优良客户定期走访制度,沟通感情,及时掌握重点优良客户的需求,对优良客户要给予优惠的金融服务.要把”以中小企业为基础,努力争取优质大型客户”作为市场定位,”既捡芝麻,又抱西瓜”,并逐步形成以此为核心的信贷文化.不断更新经营理念,推进制度创新和服务创新,完善信贷管理方式,积极培育信贷增长点,培育一批稳定的优良客户群,在激烈的金融竞争中与中小企业共生存,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整体竞争能力,实现综合营销效益的最大化.三,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强化贷款责任追究信贷管理制度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不
7、尽落实,信贷人员素质不高,这些都是形成不良贷款的一个重要内因.对贷款要么管得太松,权力过于分散,缺乏相应制约;要么统得过死.权力过于集中,决策链条太长.这说明在防范风险与拓展业务两者之间还没有真正找准结合点和平衡点,这不仅不利于对不良贷款存量的盘活清收,也不利于扩大有效信贷投放.因此,应改革信贷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贷款有效投放的机制,实行贷款审贷部门分离,按照“集中有度,审批及时”的原则.在明确信贷风险责任的前提下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当前迫切需要在授权授信,贷款审批以及健全激励机制和风险贷款追究制等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推行商业银行组织架构的”扁平化”管理.目前的授权管理普遍过于集中,统得过死,导
8、致信贷决策链过长,使许多效益好的企业坐失稍纵即逝的商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缩短决策链,提高办事效率,对新开发优良客户实行联合调查,直接交审批行信贷部门审查,贷审会审议,加快审批速度,为客户提供优质快速的服务.二是树立科学的信贷进退理念.科学的信贷理念不仅应当包含信贷准人机制的制定,还应当包含信贷退出机制的设定.建立信贷主动退出机制特别是贷款从风险较高的客户中主动退出,是遏制不良资产上升的关键性工作.在发放每笔贷款之前,就要考虑和设定贷款退出的方案和途径,将信贷退出机制贯穿于贷前,贷中和贷后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高效运行.此外,要注重超前研究,把握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性波动的规律和信用等级变化,使授
9、信和信贷投入的数量,期限与企业的生产周期,实际资金需要相匹配.三是合理制定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信贷人员拓展业务的积极性.激励和约束对等的绩效考核机制,不仅要体现信贷控制风险的原则,更要突出信贷营销和开拓意识,对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四,提高信贷经营效益,抓降增效同步进行商业银行的最终目标就是要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良贷款的降低和有效贷款的增加最终要体现在银行的经营成果利润最大化上,没有经营效益也就无法证明降低不良贷款工作的成果.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降低不良贷款和提高经营效益实际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所以应从”抓降”与“增效”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加大不良贷
10、款清收力度,提高贷款收息率,可以避免和减少呆账贷款的发生,减少亏损,直接增加经营利润;而经营效益的提高,也为银行实行审慎会计原则,提高资本充足率,增加提取和核销呆坏账准备金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银行增强消化和降低不良贷款能力的必要条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利润来源绝大部分仍靠存贷款利差.要提高银行的经营效益,既要立足于利差,但又不能仅靠利差收入.降低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大力开拓中间业务等,都是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有效途径.随着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表内业务的平均利润率呈下降趋势,这是普遍规律.创新才是新的利润增长点的不竭源泉.要不断提高盈利水平,除了加大对传统业务的拓展外,还必须积极
11、发展低风险的中间业务.五,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制止逃废银行债务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离不开信用环境的改善这一外部前提条件.这是一项牵涉全社会的系统工程,绝非商业银行单兵作战能够奏效的,必须广开门路,动员社会各界,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法院,工商行政管理,经贸委等各部门齐抓共管,协同作战,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当前,社会信用环境恶化的典型表现就是企业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企业逃废债屡禁不止,已成为降低不良贷款,增加有效信贷投放,提高银行经营效益的重大制约因素.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制止企业逃废债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效,企业逃废债的蔓延势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制止企业逃废债行为,需要增强合力,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需要多方联手,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要发挥金融债权管理行长联席会和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利用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随时对逃废债企业进行登录,查询.各金融机构要建立逃废债企业台账和档案,密切监控逃废债的情况,对认定为逃废债的企业进行必要的制裁.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级法院的支持,加大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使胜诉案件得到有效执行.要大力宣传金融安全的重大意义,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只有这样,不良贷款才能达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责任编辑:鄢庆英)(责任校对:鄢庆英王勉)2002年第12期福建金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