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100问.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6648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100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麦100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麦100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小麦100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小麦100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麦100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100问.doc(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篇 小麦产业现状及发展 1 我国小麦生产和消费情况如何?国家有哪些补贴政策? 我国是世界第一小麦生产和消费大国,常年小麦播种面积约3.5亿亩(亩,为非法定使用计量单位,15亩=1公顷,下同),总产量1亿吨。2006年我国小麦消费1020亿kg,其中口粮870亿kg,占85.3%;种子消费50亿kg,占4.9%;饲用消费40亿kg,占3.9%;工业消费35亿kg,占3.4%,其余2.5%是损耗。 2004年以来,为扶持国内粮食生产,国家对包括小麦在内的主要粮食品种实施了补贴政策,具体包括:种粮直补、良种补贴、生产资料综合补贴,一般情况是按照农户耕地计税面积补贴,补贴标准各地有所差异。另外,为

2、提高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还实施了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 2 我国在价格方面对小麦生产有那些扶持政策? 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2006年以来,国家根据市场粮价运行情况连续三年在主产区启动了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并于2008年提高了最低收购价水平、提前了预案适用时间。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具体内容为: (1)最低收购价格水平 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水平,白小麦(标准品,下同)每kg1.54元,红小麦、混合麦每kg1.44元,与2006、2007年相比,白小麦每kg提高了0.1元,红小麦、混合麦每kg提高了0.06元。 (2)执行区域 执行区域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小麦

3、主产省。其他小麦产区是否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由省级人民政府自主决定。 (3)执行时间 2008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适用时间为5月21日至9月30日。 (4)执行主体 在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个小麦主产区执行最低收购价的企业为:中储粮总公司及其有关分公司;上述6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7个主销区省级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在预案适用时间期限范围内,当小麦市场价格低于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总公司和有关省地方储备粮管理公司(或单位)按照最低收购价格,在上述小麦主产区挂牌收购农民交售的小麦。具体操作时间和实施区域由中储粮分公司

4、根据市场情况商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省分行确定,并由中储粮总公司报国家粮食局备案。 (5)粮权归属及处置。中储粮总公司及其相关分公司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收购的小麦,粮权属国务院,未经国家批准不得动用。中储粮相关分公司要与委托收储库点签订委托收购合同,明确有关政策及双方权利、义务等,保证收购入库小麦的数量真实、质量可靠。预案执行结束后,要及时进行审核验收。中储粮总公司管理的临时储存最低收购价小麦,由国家有关部门按照顺价销售的原则,在粮食批发市场或网上公开竞价销售,销售盈利上交中央财政,亏损由中央财政负担。中储粮总公司对销售盈亏进行单独核算,中央财政对中储粮总公司及时办理盈亏决算。 3

5、小麦收购的国家标准有哪些内容? 最低收购价小麦预案执行过程中执行新的小麦国家标准(GB1351-2008)。白麦分为硬质白小麦和软质白小麦,其中种皮为白色或黄白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为硬质白小麦,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为软质白小麦。红麦分为硬质红小麦和软质红小麦,其中种皮为深红色或红褐色的麦粒不低于90%,硬度指数不低于60的为硬质红小麦,硬度指数不高于45的为软质红小麦。不符合以上标准的为混合麦。标准品的具体质量标准为:容重750770g/L(含750g/L),水分12.5%以内,杂质1%以内,不完善粒8%以内。执行最低收购价的小麦为2008年生产的等内品。相邻等级之间等级

6、差价按每kg0.04元掌握。最低收购价是指承担向农民直接收购的收储库点的到库收购价。非标准品小麦的具体收购价格水平,由委托收购企业根据等级、水分、杂质等情况,按照国家计委、国家粮食局、国家质检总局关于发布的通知(国粮发2001146号)有关规定确定。 4 我国小麦优势区域布局和发展任务是什么? 根据农业部2008年9月发布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我国将着力建设黄淮海、长江中下游、西南、西北、东北5个优势区。其中,黄淮海小麦优势区包括河北、山东、北京、天津全部,河南中北部、江苏和安徽北部、山西中南部以及陕西关中地区,主要包括336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强筋、中强筋和中

7、筋小麦;长江中下游小麦优势区包括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湖北北部、河南南部等地区,主要包括73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弱筋和中筋小麦;西南小麦优势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省(市),主要包括59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中筋小麦;西北小麦优势区包括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陕西北部及内蒙古河套土默川地区,主要包括74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东北小麦优势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全部及内蒙古东部,主要包括16个重点县,着力发展优质强筋、中筋小麦。到2015年,优势区种植面积3.18亿亩,占全国总面积的93.6%以上;产量达到10523万吨,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5.2%;优质率达到85%以上

8、,小麦加工迈上新台阶,产业综合效益明显提高。 5 小麦品质包括哪些方面含义? 小麦品质主要是指形态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形态品质包括籽粒形状、籽粒整齐度、腹沟深浅、千粒重、容重、病虫粒率、粒色和胚乳质地(角质率、硬度)等。营养品质包括蛋白质、淀粉、脂肪、核酸、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和质量。其中蛋白质又可分为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淀粉又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加工品质可分为制粉品质和食品品质。其中制粉品质包括出粉率、容重、籽粒硬度、面粉白度和灰分含量等,食品品质包括面粉品质、面团品质、烘焙品质、蒸煮品质等。 6 什么是强筋、中筋和弱筋小麦? 强筋小麦是籽粒硬质,蛋白质含量高,面

9、筋强度强,延伸性好,适于生产面包粉以及搭配生产其它专用粉的小麦。中筋小麦是籽粒硬质或半硬质,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强度中等,延伸性好,适于制作面条或馒头的小麦。弱筋小麦是籽粒软质,蛋白质含量低,面筋强度弱,延伸性较好,适于制作饼干、糕点的小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强筋和弱筋小麦发展较慢,目前市场缺口较大。 7 两系杂交小麦发展现状如何? 两系杂交小麦品种是相对于三系杂交品种而言。三系杂交品种是指产生杂交品种需要用到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共三种类型的材料,而两系杂交品种的产生不需要保持系,只需要两种类型的材料,因此称为两系杂交品种。两系杂交小麦品种的不育系受温,光的影响能够实现育性从可育向不育的转变,从

10、而可以用来生产杂交种和进行自我繁殖,同时通过小麦不育系和恢复系来产生杂种种子。育种研究工作者先通过育种选育出小麦不育系和恢复系,通过不同的不育系和不同的恢复系配制大量的杂交组合,再将这些组合进行比较,从中选出产量、抗性等多种性状符合要求的品种参加区域试验,通过审定的才能供生产使用。通常一个杂交小麦品种的育成要经过10多年甚至更多的时间。目前在北京、陕西、云南、四川、重庆有几个温光型两系杂交小麦品种通过了国家或省级审定,可在适宜地区种植。 第二篇 小麦的生长发育规律 8 什么是小麦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生长阶段? 小麦从出苗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叫生育期。其长短因品种特性、生态条件和播种早晚的不同而有

11、很大的差别。一般春小麦生育期100120天左右,冬小麦230280天。 根据器官形成的顺序和便于生产管理,常把小麦生育期分为若干个生育时期。一般包括:出苗期、三叶期、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起身期(生物学拔节)、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12个时期。春小麦无越冬期和返青期。长江以南和四川盆地冬小麦也无越冬期和返青期。 小麦生育期可划分为三个生长阶段: (1)营养生长阶段:从萌发到幼穗开始分化(分蘖期),生育特点是生根、长叶和分蘖,表现为单纯的营养器官生长,是决定单位面积穗数的主要时期。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从分蘖末期到抽穗期,是根、茎、叶继续生长和结实器官分化

12、形成并进期,是决定穗粒数主要时期。 (3)生殖生长阶段:从抽穗到籽粒灌浆成熟,是决定粒重的时期。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在生产上协调二者间的关系至关重要。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的基础和必要准备,一般只有根深叶茂,搭好丰产架子,才能穗大粒多粒重。但营养生长是生殖生长之间有一个交错并进阶段,双方对营养有明显竞争。营养生长过旺,则茎叶徒长、贪青晚熟,消耗大量的营养,生殖器官因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而生长发育不充分,空瘪粒增多,产量降低,形成人们常说的“好禾无好谷”的“草包庄稼”。 9 冬性、半冬性和春性品种是怎样划分的? 小麦要从营养生长过渡到生殖生长,必须经过两个发育阶段,即春化阶段

13、和光照阶段。 小麦种子萌发后,便可进入春化阶段的发育。其特点是在所需要的综合条件中,必须有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否则就不能通过春化阶段,永远停留在分蘖状态。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所需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可把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弱(半)冬性和春性三种基本类型。 冬性品种 对温度要求极为敏感。春化阶段适宜温度在05,需经历3050天,其中只有在03条件下,经过30天以上才能通过春化阶段的品种为强冬性品种。没有经过春化阶段的种子在春季播种不能抽穗型。 春性品种 通过春化阶段时对温度要求范围较宽,经历时间也较短。一般在秋播地区要求012,北方春播地区要求在020,经过15天的时间可以通过春化阶段。 半

14、冬性品种 对温度要求介于冬性和春性之间。在07条件下,经过1535天,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没有经过春化的种子在春季播种不能抽穗或延迟抽穗,抽穗不整齐,产量很低。 冬、春性指的是小麦品种的春化阶段发育特性,而冬、春麦指的是播种期。生产上说的春小麦指的是春季播种的品种。冬小麦指秋季播种,在生育期间经过冬季的小麦。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四川盆地的冬小麦种植的多是春性品种,黄淮麦区的冬小麦多是半冬性品种,北部冬麦区的冬小麦都是冬性品种。 10 小麦品种对日照长短的反应有几种类型? 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就进入光照阶段开始幼穗发育,然后才能抽穗结实。根据小麦对每天日照长短的不同反应,可把小麦品种可分为三种类型。

15、反应迟钝型 在每天812小时的日照条件下,16天以上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 反应中等型 在每天8小时日照条件下不能通过光照阶段,在12小时的日照下,24天左右可以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半冬性品种属于这一类型。 反应敏感型 在每天12小时以上的日照条件下,经过3040天才能通过光照阶段而抽穗。一般冬性品种及高纬度地区春播的春性品种均属这一类型。 11 为什么好种子有时在田间出苗不好? 合格的商品小麦种子,一般发芽率在90%95%。但在大田生产条件下,往往只有70%80%能出苗,有时还不足50%。这主要是由于田间不能充分满足小麦发芽的条件。小麦种子发芽需要三个基本条件: 温度 小麦种子发芽的最低

16、温度是12,最适1520,最高3035。在最适温度范围内,小麦种子发育最快,发芽率也最高,而且长出来的麦苗也最健壮。温度过低,不仅出苗时间会大大推迟,并且种子容易感染病害,形成烂籽。 水分 小麦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达到种子重量的4550%)才能发芽。小麦播种后,土壤水分不足或过多,都能影响出苗率和出苗整齐度。小麦发芽最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具体说,砂土含水量应在15%,两合土应不少于18%,粘土应在20%以上。因此,在播种前一定要检查土壤墒情,如果墒情不足,应先浇好底墒水。 氧气 小麦种子萌发和出苗都需要有充足的氧气。在土壤粘重、湿度过大、地表板结的情况下,种子往往由

17、于缺乏氧气而不能萌发,即使勉强出苗,生长也很细弱。 三个基本条件不可或缺,它们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因此,在播种前一定要精细整地,做到土细墒足,上虚下实,适时播种,才能满足小麦发芽所需条件,保证出好苗、出全苗。 12 怎样测定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 小麦种子的发芽率是指100粒种子7天内的发芽粒数,发芽势是指100粒种子中3天内集中发芽的粒数。 小麦种子在储藏期间如保管不善,受潮受热,都易引起霉变或虫蛀而降低发芽率。因此播种前应做好发芽试验,避免因发芽率过低而造成出苗不好的损失,并为确定播种量提供依据。供发芽试验的种子要有代表性,应从储存种子容器的各层中多点取样,充分混匀,最后取出200粒,分作两

18、个样品测定,应标明试验种子的品种名称及来源,以防差错。发芽试验的方法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种: 直接法 用培养皿、碟子等,铺几层经蒸煮消毒的吸水纸或卫生纸,预先浸湿,将种子放在上面,然后加清水,淹没种子,浸46小时,使其充分吸水,再把淹没的水倒出,把种子摆匀盖好,以后随时加水保持湿润。也可用经消毒的纱布浸湿,把种子摆在上面,卷成卷,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随时喷水保持湿润,逐日检查记载发芽粒数。 间接法 来不及用直接法测定发芽率时,也可采用间接法,即染色法。由于种子活细胞的细胞壁具有选择渗透能力,有些化学染料,如红墨水中的苯胺染料,不能渗透到活的细胞质中去,染不上色,而失掉生活力的细胞可被渗透染

19、上颜色。先把种子浸于清水中2小时,捞出后取200粒分成等量两份测定。用刀片从小麦腹沟处通过胚部切成两半,取其一半,浸入红墨水10倍稀释液中1分钟(2040倍液需23分钟),捞出用清水洗涤,立即观察胚部着色情况。种胚未染色的是有生活力的种子,完全染色的为无生活力的种子,部分斑点着色的是生活力弱的种子。这种测定结果,与直接作发芽试验的结果基本一致。但连部分斑点着色的种子计算在内,此法测定的发芽率略显偏高,因一些发芽率弱的种子实际不能发芽。 13 影响小麦分蘖的因素有哪些?黄淮麦区小麦冬前壮苗的标准是:冬前单株平均能发生23个分蘖,45条次生根,主茎能长出67片叶(包括心叶),达到叶片、根系和分蘖的

20、同步生长。影响因素如下: 品种 冬性强的品种春化阶段时间长,分蘖多;春性强的品种分蘖较少。 积温 出苗后至越冬前,每出生一片叶约需7080的积温。要保证冬前形成壮苗(按6叶1心计算),需0以上积温为490565。晚播小麦积温不足,叶数少,分蘖也少。 地力和水肥条件 地力高,氮磷丰富,土壤含水量在70%80%时有利于分蘖。单株营养面积合理,肥料充足,尤其是氮磷配合施用,能促进分蘖的发生,利于形成壮苗。生产上,水肥常常是分蘖多少的主要制约因素,往往可通过调节水肥来达到促、控分蘖的目的。 播种密度和深度 冬小麦稀播、播种深度45厘米,春小麦播种深度34厘米有利于分蘖。播种过密,植株拥挤,争光旺长,分

21、蘖少。播深超过5厘米,分蘖就要受到抑制,超过7厘米苗弱很难分蘖,或者分蘖晚而少。 14 麦田耕作措施对小麦生长有那些作用? 为了改善麦田理化性状,为小麦播种、出苗和植株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需要使用农机具进行一系列田间耕作。麦田耕作包括小麦播种前的耕作整地和小麦生长期间麦田的中耕、耙耱、镇压等措施。 播前耕作 麦田耕翻不仅可破除土壤板结,把施用的有机肥和田间残茬、杂草掩埋到土壤下层和熟化耕翻到上层的底土,而且能增加土壤通透性,蓄纳更多的雨水,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等状况,为小麦出苗和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耕翻一要根据不同的土质和墒情变化,掌握好适耕期,一般以土壤水分相当田间最大持

22、水量的60%70%时进行耕翻为宜。粘重土壤尤其要掌握好耕耙翻时间和方法,以免造成大泥条和大坷垃。二是麦田翻耕后要及时耙细、耙实,平整土地,对于土层过松或有翘空的田块,还应进行适当镇压,以防透风和水分过多蒸发。北方一年两熟麦田,应在前茬作物生育后期进行中耕,以蓄雨保墒、灭除杂草;前作收获后要及早整地,细整细平。对于一年一作旱地麦田,前作收获后要立即灭茬,在雨季高峰来临前耕完,并耕深耕透,多遍耙耱,以蓄纳更多雨水,减少水分蒸发。南方稻茬麦田因湿度大,土壤发僵,犁底层紧实,应增施有机肥,排涝防渍,水稻收前提早落干,适时深耕晒垡,再浅耕细耙。春麦区要在地冻前进行耕翻整地,以利早春及时播种。缺肥低产麦田

23、,可采取浅耕或浅翻深松及旋耕等方法;容易遭受风蚀或水蚀的麦田应实行免耕法;缓坡地用无壁犁横坡向耕作、带茬耕作或带状耕作,可防止或减轻水土流失。 田间耕作 小麦播种后和生长期间,田间湿度大,或下雨、灌水后,及北方麦田早春土壤解冻返浆后,可采用中耕、耙地或搂麦等措施,及时破除地表板结,疏松表土,改善通气条件,以利小麦出苗和生长;麦播后如遇到土层土壤疏松,表土干燥,或越冬前后麦田经冻融交替,土松空隙增大,应及时镇压,以保麦苗安全越冬和健壮成长。对于缺少稳固性结构和过于松散的土壤,应减少中耕和耙地次数,以防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造成水土流失或风蚀;盐碱土和低湿粘土不宜镇压,以防盐或使土壤过于紧密,影响麦苗

24、生长。在小麦生长期间,适时、适度中耕有利于小麦生长;深中耕和镇压可抑制小麦旺长,预防倒伏。在进行麦田耕作管理时,应掌握的原则是:地湿土粘时以松土为主,土壤干燥、疏松时以压地为主,二者常结合进行。坷垃多或表土结成硬壳的麦田,应先压后耙;土壤板结、出现裂缝的麦田,应先松土后镇压,这样不仅可防止掀土块,而且可弥塞裂缝,有利小麦生长。 15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耗水特点如何? 小麦一生中的耗水量受品种,气候,土壤,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很大,每亩耗水260400立方米之间,合400600毫米降水。 拔节前温度低,植株小,耗水量较少。时间长,而耗水量只占全生育期耗水的3040%。 拔节到抽穗,冬小麦进入旺盛生

25、长时期,耗水量急剧增加。由于植株茎叶的覆盖,株间蒸发大大降低,而叶面蒸腾显著增加。该时期时间短,而耗水量却占全生育期的2035%,日耗水量达2立方米/亩以上。春小麦这一阶段耗水也多,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水占全生育期的2529%,日耗水量在4立方米/亩左右。 抽穗到成熟,冬小麦在这一时期的时间也较短,而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的50%左右。春小麦抽穗到成熟的日期较长,耗水量一般都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50%左右。但由于各地气候不同,耗水量的差别也较大。 16 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是如何变化的? 小麦一生需经历出苗、分蘖、返青、拔节、孕穗、灌浆,直至成熟。苗期对养分的需求十分敏感,充足的氮能使

26、幼苗提早分蘖,促进叶片和根系生长,磷素和钾素营养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小麦抗寒和抗旱能力。起身、拔节需要较多的矿质营养,特别对磷和钾的需要量增加,氮素主要用于增加有效分蘖数及茎叶生长,钾用于促进光合作用和小麦茎基部组织坚韧性,还能促进植株内营养物质的运转。小麦抽穗后养分供应状况直接影响穗的发育。供应适量的氮肥,可减少小花退化,增加穗粒数。磷对小花和花粉粒的形成发育以及籽粒灌浆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足量的磷素供给,能减少不孕小穗数,对增加千粒重有明显的效果。钾对提高光合效率,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运转和淀粉合成有重要作用,还能促进小麦对氮的吸收,对增加粒重和籽粒品质有较好的作用,另外钾还可使茎杆坚韧,

27、抗倒伏。小麦开花后,根系的吸收能力减弱,植株体内的养分能进行转化和再分配,但后期供给适当的氮素营养可增加粒重,提高品质。后期还可通过叶面喷肥供给适量的磷钾肥,以促进植株体内的含氮有机物和糖向籽粒转移,提高千粒重。小麦正常生长发育还需吸收少量的微量元素,例如,锌能提高小麦有效穗数,增加每穗粒数,提高千粒重;钼能提高小麦有效分蘖率,增加穗数。 17 不同肥料元素与小麦生长的关系如何? 小麦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需要大气中的碳、氢、氧外,还需要消耗土壤中的氮、磷、钾、钙、镁、硫、铁、锰、锌、铜、钼、硼等元素。其中需要量和对产量影响较大的是氮、磷、钾三种元素,称为大量元素,其它称为微量元素。根据有关资料

28、报道:每生产100kg籽粒,需纯氮3kg、五氧化二磷11.5kg、氧化钾24kg。氮、磷、钾在植株不同部位含量不同,氮、磷主要集中在籽粒中,占全株总含量76%和82.4%,钾主要集中在茎秆中,占全株的70.6%。 氮除了一般的生理功能外,对小麦苗期根、茎、叶的生长和分蘖起着重要作用,对拔节期绿叶面积的增大尤为显著。由于叶面积增大,增强了叶片光合作用和营养物质的积累,从而为穗分化,开花和籽粒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后期施用适量的氮肥,能够提高小麦的千粒重和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氮肥不足,造成小麦根少、株小、分蘖少、叶色浅、成热早、穗小粒少、产量低。氮肥过量,也会造成苗期分蘖过多,有效分蘖降低,根系和地

29、上部比例失调,茎秆徒长,抗逆性差,易受病虫害侵染,贪青晚熟,倒伏减产。 磷能使小麦早生根、早分蘖、早开花,并促进植株体内糖分和蛋白质的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小麦开花后,在籽粒形成的能够加快灌浆速度,增加千粒重,提早成熟。如果磷素不足,苗期根系发育弱,分蘖减少,叶片狭窄呈紫色,小麦拔节、抽穗、开花延迟,且授粉也会受到影响,其结果是穗粒数减少、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 钾能增强光合作用和促进光合产物向各个器官运转。在小麦苗期,钾能促进根系发育,拔节期能增加茎秆细胞壁厚度,促进细胞木质化,使茎秆坚硬,从而增强小麦抗寒、抗旱、抗高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在灌浆期,钾素可促进淀粉合成、养分转化和氮素

30、的代谢,使小麦落黄好、成熟早,从而增加产量和改进品质。 小麦虽然吸收硫、锌、硼、锰、铜、钼等元素很少,但这些微量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却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小麦缺少某种微量元素,就会出现严重的缺素症状,影响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严重减产。例如锌在越冬前吸收较多,返青、拔节期缓慢上升,抽穗到成熟期吸收量最高,占整个生育期吸收量的43.3%。小麦幼苗生长阶段,锰营养不足会使麦苗基部出现白色、黄白色、褐色斑点,严重的叶片中部组织坏死、下垂。锰对小麦的叶片、茎的影响较大,缺锰的植株叶片和茎呈暗绿色,叶脉间呈浅绿色。缺硼的植株发育期推迟,雌雄蕊发育不良,造成小麦不能正常授粉、结实而影响产量。 18

31、 为什么要提倡在冬前化学除草? 过去群众只习惯在春季开展化学防除,对其弊端并不十分明了:一是有效用药时间短,极易错过防除时机,防除面积小;二是春季麦苗对杂草的覆盖度大,杂草受药面小,导致除草效果差;三是杂草个体发育健壮,抗药力增强,降低了防除效果;四是麦田中行走困难,喷药效率低,质量难保证,也为药害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应在冬前大力开展麦田化学除草。小麦播种后40天左右是开展冬前化除的最佳时机。对以禾本科杂草如节节麦、野燕麦发生为主的田块,建议选用骠马防除,对以节节麦、蜡烛草、看麦娘发生为主的田块,选用世玛防除;对以阔叶杂草如播娘蒿、猪殃殃、荠菜等发生为主的田块,建议选用快灭灵、苯磺隆、奔腾

32、予以防除;对以禾本科与阔叶杂草混生的田块,选用阔世玛进行防除。要抓住初冬气温尚高的有利时机,切实把冬前化学除草落到实处,为夺取来年丰收奠定基础。 19 小麦叶面施肥有什么作用? 小麦从苗期到蜡熟前都能吸收叶面喷施的氮素营养,但不同生育期所吸收的氮素对小麦生长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小麦生长前期叶面喷氮有利小麦分蘖,提高成穗率,增加穗数和穗粒数,从而提高产量,而在生长后期叶面喷施氮肥可明显增加粒重,同时提高了子粒蛋白质含量,并能改善加工品质。 20 小麦什么时候收获最好? 俗话说“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这就是说小麦不能等到完全成熟才收获,这样不仅落粒重,损失大,而且易受天气影响发生穗

33、发芽、霉病。更主要的是成熟迟收的小麦,籽粒养分要向茎秆和根部倒流。这是农民群众肉眼所看不到的。因为若等到小麦植株完全干枯后再收获时,小麦茎、秆、叶以及根基等已不能再制造和积累养分。但这些营养体仍需要消耗养分进行呼吸。这样就必然要从籽粒中吸收营养,造成的后果是收获过迟粒重降低。当然,过早收获也不利,茎叶正在向籽粒输送养分的时候,小麦籽粒鲜重并未下降还在上升时收获会造成籽粒水分多,分量轻,易形成皱粒、秕粒、腹沟深,种皮失去光泽,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高产小麦最适宜的收割期是蜡熟中末期至完熟初期。其中,人工收割以蜡熟中期为宜,机械收割以完熟初期为宜。蜡熟中末期,全株转黄,茎秆仍有弹性,籽粒黄色稍硬,含

34、水量20%25%;完熟初期叶片基本枯黄,籽粒变硬,呈品种本色,含水量20%以下。适期收获产量高、品质好。过早收割,籽粒不饱满,产量低,品质差。收获过晚,不但易掉穗落粒,而且籽粒呼吸和水淋溶作用会使蛋白质含量降低,碳水化合物减少,千粒重和出粉率降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一些晚熟麦田为就便机收而提前收割,其产量损失较大。 21 栽培措施怎样影响产量形成? 小麦产量是由每亩穗数、每穗粒数和平均粒重构成的,三者的乘积越高,产量越高。 每亩穗数是由主茎穗和分蘖穗共同组成,每亩穗数要足够就必须掌握播种量使基本苗数量适宜而且分布均匀,每株小麦都得到充足的光照和营养,才能有适宜的分蘖成穗数。 增加每穗粒数的途径是

35、通过肥水调控措施促使植株营养状况良好,保证每个麦穗有较多的小花数的基础上,提高小花结实率。田间管理措施是要有促有控,使氮素营养和碳素营养协调,高地力、群体适宜的麦田要防止肥水施用过早过多,氮代谢过旺,碳代谢过弱;中低产田和群体不足的麦田要防止肥水不足、氮代谢过弱,造成早衰。一般来说,高产田在返青期和起身期不追肥浇水,只是精细锄地,待到拔节期肥水齐攻;中产田返青期划锄,起身期至起身后期肥水攻促,有利于提高每穗粒数。 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是决定粒重时期。小麦的粒重有1/3是开花前贮存在茎和叶鞘中的光合产物,开花后转移到籽粒中的;2/3是开花后光合器官制造的。所以,保证小麦开花至成熟阶段有较长时间的光

36、合高值持续期,延缓小麦早衰是提高小麦粒重的途径。主要措施有防止中后期的病虫害,小麦开花期或灌浆初期适当灌溉等。 22 影响小麦品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小麦品质既受品种本身遗传因素的制约,又受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等生态因素的影响,是基因和环境(包括温度、光照、降水及其分布、土壤、化肥和栽培措施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自然和栽培条件相对一致的地区或年份,小麦品质主要受品种遗传基因的影响,而自然和栽培等生态条件相差较大的地区,其品质差异来自品种和生态条件两个方面,而生态条件对品质的影响程度往往大于品种。 施肥、灌水、播种期、播种量、种植方式、播种茬口、化学调控等多种栽培措施都对小麦品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37、其中明显效果的主要是施肥和灌水,而肥料中又以氮肥效果最突出。不同施氮量对麦粒蛋白质含量有很大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麦粒蛋白质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在底肥相同的条件下,合理追施氮肥可使子粒蛋白质含量提高12个百分点。 收获、贮存条件对品质表现也有一定影响。带秸收割小麦由于秸秆中养分可继续向籽粒运输,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质量明显比机收的高。收获期遇雨则明显降低小麦角质率,蛋白质质量也有所降低。贮藏不当,如麦仓升温、薰仓等对品质也有负面影响。 23 高产小麦对土壤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高产小麦对土壤的要求是:土质肥沃,土层深厚和质地良好,偏酸和微碱性土壤上小麦都能较好地生长,但最适宜高产小麦生长的土壤

38、酸碱度(pH值)在6.57.5之间。 土质肥沃 土壤中具有丰富的有机质和各种养分。根据研究与生产调查统计,一般高产麦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在1.2%以上,含氮量0.10%,缓效钾0.02%,有效磷2030ppm。有机质含量高,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好,能增强土壤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地协调土壤中肥、水、气、热的关系。 土层深厚 有研究表明,在原有耕作层1215厘米的基础上,加深到1822厘米,当年小麦可增产10%左右。就目前条件看,高产麦田耕地深度应确保20厘米以上,能达到2530厘米就更好。加深耕作层,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增加土壤水分涵养,扩大根系营养吸收范围,从而提高产量。但超过40厘米,就打乱了土层

39、,不但当年不增产,而且还有可能减产。 质地良好 土壤结构松紧度合适。通常用土壤容重及空隙来反映土壤的松紧状况。高产麦田的土壤容重为1.141.26g/cm3,空隙率为50%55%,这样的土壤,上层疏松多孔,水、肥、气、热协调,养分转化快,下层紧实有利于保肥保水,最适宜高产小麦生长。 24 南方麦区为什么要强调麦田沟厢质量? 沟厢栽植是雨养农业区传统的也是最基本的小麦栽培方式。沟厢质量是南方麦区一项有效的抗灾避灾措施,是小麦高产的必要保障。质量好的沟厢有利于前期降湿保苗,中期科学管水,以水调肥促分蘖,后期排水防涝渍。沟厢的模式有深沟窄厢、深沟高厢等不同,但基本要求是腰沟深于厢沟,围沟深于腰沟,厢

40、沟、腰沟、围沟和田间排灌沟四沟配套,沟沟相通,排灌通畅。一般是播种后及时开沟作厢,厢宽2.53.0m,开沟的土应均匀撒于厢面,保证厢面平整。厢沟要求直、平、深、窄(深1520,宽1520)。地块大的需开腰沟(深2025,宽2025),地块四周开围沟(深2530,宽2530)。 25 肥料不能这样施,你知道吗? 第一,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不能浅施、撒施或施用浓度过高。尿素是酰胺态氮肥,含氮较高,施入土壤后除少量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外,大部分须经微生物分解转化成铵态氮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碳酸氢铵的性质不稳定,若表层浅施利用率非常低,同时氮肥浅施追肥量大,浓度过高,挥发出的氨气会熏伤作物茎叶,造成肥害

41、。正确施用方法是:氮肥作追肥应开沟条施,深度510cm,施后盖土。作叶面肥喷施。 第二,钙、镁、磷肥不能作追肥。钙、镁、磷肥在水中不易溶解,肥效缓慢,不宜作追肥。特别是在小麦生长中期以后作追肥,其利用率低,效果差。正确施用方法是:钙、镁、磷肥作基肥与有机肥混施。施应掌握好浓度,小麦以0.8%1%为宜。第三,过磷酸钙不能直接拌种。过磷酸钙中含有3.5%5%的游离酸,腐蚀性很强,直接拌种会降低种子的发芽率和出苗率。正确施用方法是:作种肥时应施在种子的下方或旁侧56cm处,用土将肥料与种子隔开。 第四,是锌肥与磷肥不能混合施用。由于锌、磷之间存在严重的颉颃作用,将硫酸锌与过磷酸钙混合施用后,将降低硫

42、酸锌的肥效。正确施用方法是:锌肥与磷肥应分开施,分别作基肥、苗肥施用,这样能提高磷、锌肥的肥效。 26 在施肥上为什么要抓住两个关键时期? 掌握最佳施肥时期对于提高施肥效果很重要。与其他作物一样,在生长过程中有两个关键的施肥时期,即作物营养临界期和营养最大效率期。前者施肥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大,而后者施肥则肥效明显。 (1)作物营养临界期:是指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要求在绝对数量上并不多,但需要的程度却很迫切。此时如果缺乏这种养分,作物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明显的影响,而且由此所造成的损失,即使在以后补施这种养分也很难恢复或弥补。 磷对促进根系发育有明显的作用,其营养临界期

43、在小麦幼苗期,这时正是由种子营养向土壤营养的转折时期。由于根系还很弱小,吸收能力差,所以苗期需磷十分迫切。 氮的临界期出现一般比磷晚些,往往是在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时候。冬小麦是在分蘖和幼穗分化两个时期。生长后期补施氮肥,只能增加茎叶中氮素含量,对增加穗粒数或提高产量已不可能有明显作用。 (2)营养最大效率期:是指在生长过程中,有一个时期作物吸收养分的绝对数量最多,吸收速度最快,施肥的增产效率也最高。冬小麦的营养最大效率期出现在拔节到抽穗期,此时生长旺盛,吸收养分能力强。农业生产上,常采用适时追施氮肥的方式,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最大需要,可获得最佳的施肥效果。 第三篇 常用小麦生产技术27 不

44、同类型麦田如何整地? 我国地域辽阔,各麦区自然条件复杂,土壤种类繁多,因此麦田整地技术不能强求一律,应以深耕为基础,少耕为方向,简化耕作次数,降低耕作费用,减少能源消耗,做到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合理耕作。 水肥地 多属冲积平原或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多为壤土,土层深厚,肥力较高,耕性好,保水保肥力强,小麦产量水平较高。这类麦田整地,一是要求深耕,二是要求保证小麦播种具备充足的底墒和口墒。深耕的适宜深度为2530厘米,一般不超过33厘米,深耕后效果可维持3年,因此生产上可实行23年深耕一次。墒情不足时要浇好底墒水,方法有三,一是秋作物收获前带棵浇水,二是整地前浇生茬水,三是耕后浇踏墒水。播

45、前整地应根据前茬和土壤含水量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整地方法。一般旱茬地,底墒充足的,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灭茬施肥,及早深耕,并耙透、整平、整细,保墒待播。晚茬地前作物收获晚,应力争早腾茬,及时灭茬耕翻,耙地整平。 丘陵旱地 这类麦田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干旱缺墒,必须最大限度地接纳雨水,增加土壤深层水分储备。对晒旱地麦田“一年一熟”,应坚持“三耕法”,即第一遍于6月中、下旬伏前深耕晒垡,犁后不耙,做到深层蓄墒,并熟化土壤,提高肥力;第二遍于7月中、下旬伏内耕后粗耙,遇雨后再耙,继续接雨纳墒;第三遍于9月中、下旬随犁随耙,多耙细耙,保好口墒,结合这次整地,施入底肥。一年两熟于秋作物生长季节采用浅深浅中耕

46、法,不仅利于当季增产,也可接纳较多雨水。当秋作物成熟后抓紧收割腾茬,结合施底肥随犁随耙,反复细耙,保住口墒。 粘土地 主要包括砂姜黑土、黄棕壤和淤土等。粘土地质地粘重,通气性差。适耕期短,耕性差,这类麦田耕作整地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适耕期,充分利用冻融、干湿、风化等自然因素,使耕层土壤膨松,保持良好的结构状态。播前整地可采取少耕措施,一犁多耙,早耕早耙,保持下层不板结,上层无坷垃,疏松细碎,提高土壤水肥效应。 稻茬地 其特点是土壤湿度大,土质粘重,耕性不良,整地困难。对土质不过于粘重,排水较好的稻茬麦田,应在水稻收获前适时翻耕晒垡,促使土壤风化,加速养分释放,播前耙细、整平、整实,表层不留大块。

47、土质粘重排水不良的应在水稻收获前适时放水,水稻收获后深开主沟,开好边沟厢沟,做到沟沟相通,以及时排除田间积水,降低地下水位,适时翻耕晒田,播前抓住适耕期,及时耙地,耙碎整平,保墒待播。对于土壤水分过多,不能正常耕作的地块,为了抢时播种,也可不整地,直接采用免耕播种,这样可使播期提前10天左右,以争取较多的积温,促进苗壮。 28 旱地小麦如何保墒? 墒情是指土壤的湿度状况,它直接影响小麦播种质量。土壤底墒充足的农田,要保证小麦适时播种。如果墒情不好,有水浇条件的要先造墒再播种。一些农民喜欢播种后浇“蒙头水”,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小麦出苗。采取各种措施保蓄水分是旱地“保”墒的重要工作。减少土壤水分散失是各项保墒措施的核心。镇压,可压碎较大的坷垃,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