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价格机制的知网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价格机制的知网资料.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我国石油价格机制改革的思路及建议【摘要】 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研究与探讨是新时期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我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现状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石油行业目前价格体系存在的问题和弊端,从石油工业战略发展的角度,提出石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完善的思路及建议。2、中国石油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摘要】 基于中国石油价格机制形成历程分析,总结了中国石油价格机制存在的政府垄断和行政干预过重、原油定价方法与国际油价偏离等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改革我国石油价格机制的创新策略。3、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理及调控机制的研究 摘要石油是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资源,是关系着国民
2、经济振兴和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物资。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石油需求量迅速增大,国内石油开采增速滞后于需求增长速度的矛盾日显突出。近年来,我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大幅提高,2003年我国的石油净进口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净进口国。石油工业属于上游产业,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具有明显的波及效应。深入研究石油价格的形成机理及调控机制,对于合理地调控石油价格,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快速、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价格,是企业最重要的市场行为。论文在研究中国石油价格形成体制现状的基础上,从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的崭新视角,从石油产业集中度、石油产品差异化、石油产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3、规模经济四个方面,系统深入地分析石油产业的市场结构特征,科学界定石油产业市场结构类型,从而深刻揭示了石油企业价格行为形成的市场关系特征。 论文深入分析了石油价格形成的基础,科学界定了石油生产成本、垄断利润、地租的内涵和构成。论文指出石油价格中包含的垄断利润是石油垄断组织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取的超过平均利润的超额垄断利润;石油价格中的垄断地租是由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而成的地租;揭示了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和石油低价格弹性两个因素是石油垄断地租存在的根本原因。论文具体分析了石油价格中的级差地租和级差地租,从而深刻揭示了石油的资源价格特征。 论文给出了石油价格的影响因素关系结构,深刻剖析了石油产量、石油
4、消费、生产成本、库存变化、替代产品、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六大类因素对石油价格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和世界石油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论证了供求关系和替代能源对石油价格的影响,指出世界石油供求关系变化哈尔滨工程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是石油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替代能源价格对石油价格产生一定影响;石油战略储备和库存与石油价格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社会经济政治关系是石油价格短期内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 论文深入研究石油理论定价模型与合谋定价。运用博弈论方法建立石油定价模型,给出石油价格博弈实现的必要条件,分析了有限次数博弈均衡和无限次数博弈均衡。论文剖析了OPEC的国家合谋定价实质,揭示了OPEC在世界石油定价
5、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从生产厂商数量、市场信息、重复博弈、石油的同质性、企业规模结构、价格预期等六个因素,剖析了OPEC成员合谋的动因,充分论证了其合谋得以稳定存在的基础。论文给出了OPEC领导定价模式,分析了OPEC与非OPEC的石油价格博弈,给出了石油短期价格趋势模型,指出石油长期价格会稳定在一个适中的水平上。 论文对石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波及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构建了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石油价格影响模型,运用模型对原油价格对国民经济其它部门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运用石油资源可持续利用模型和代际均衡模型,系统分析石油价格对石油工业可持续发展和石油企业的影响。在深刻剖析石油价格变动规律的基础
6、上,构建了分形预测模型,对石油价格预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最后,论文在充分借鉴国外石油价格调控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基于政府调控下的价格灵活浮动机制的石油价格调控模式,并提出了完善石油价格调控体系的对策建议。关键词:石油价格;波及效应;形成机理;调控机制4、中国石油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策略 【摘要】 基于中国石油价格机制形成历程分析,总结了中国石油价格机制存在的政府垄断和行政干预过重、原油定价方法与国际油价偏离等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研究了改革我国石油价格机制的创新策略。5、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缓冲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提出了包括积极利用石油期货市场、完善石油储备、推进成品油定价体制改革和石油税
7、收体系在内的一揽子应对措施。首先,为提高我国应对短期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能力,我国应加快石油储备体系和期货市场建设、增强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定价权和规避风险能力,也减少成品油定价机制所承担的“缓冲短期国际油价冲击”的职能。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快成品油定价机制市场化改革步伐,使其体现原油成本的长期变动趋势,以发挥价格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市场调节功能,以逐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不断增强我国长期内应对国际油价冲击的能力。最后,应加快完善我国原油和成品油生产与消费领域的税收体系,实现利用税收工具对石油市场供求行为的有效调节,形成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冲击的长期机制6、国际石油价格动荡的原因、影响及中国
8、策略 摘要在“货币信用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全新视角下,第1-6章分别对影响国际石油价格的实体经济因素、虚拟经济因素及制度因素进行理论加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第一,国际石油价格已不再被供需所决定,而是由其金融属性所决定。由美元主导的全球货币信用体系和浮动汇率制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是全球石油价格暴涨暴跌的本质(制度性)原因。过剩流动性在实体经济里找不到投资的热土,便冲进了虚拟经济领域,造成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实体经济相对萎缩。虚拟经济里过剩的流动性乃国际石油价格急剧动荡的动力之源;第二,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早已三位一体,相互影响和联动,形成了前所未有的波动。尤其是外汇市场,超过100:1的高
9、杠杆交易导致热钱四处游荡,使得美元汇率在高频投机下急剧动荡。国际石油的计价货币美元本身币值的不稳定性必然导致国际石油期货价格陷入动荡。但是自2002年1月份以来,美元指数下跌超过了35%,而国际油价最高时候曾经上涨超过了400%,美元因素只能解释石油价格动荡的部分原因;第三,全球大型的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是石油金融体系内的主导力量。金融工具的高杠杆特性推动他们的投机行为,于是他们利用左右国际石油价格的各种因素诸如美元、股市波动、原油库存、宏观经济指标、天气等等通过石油期货期权等衍生品市场平台并借助高端的程序化交易系统进行高频度的投机,最终这种追逐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操作推动了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暴涨暴
10、跌。第7章建立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中国宏观经济冲击的VAR模型,结果显示国际石油价格的动荡将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成巨大冲击。最后,第8章结合国际货币体系面临改革的大背景,构筑起中国的石油金融体系。 7、中国石油定价机制选择的经济分析 【摘要】石油是重要的生产资料,我国一直由政府定价。在国际石油价格大幅波动的背景下,我国现行的石油价格机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实行与国际石油市场接轨的市场定价机制,能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然选择。8、国际石油形成机制分析与中国石油定价模式研究 石油自1859年在美国被发现并大规模地商业开发以来,一直是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
11、资源。二十世纪两次石油危机的爆发,二十一世纪初至今石油价格的剧烈波动,都是石油价格形成机制中各变量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要素有属于基本面的,如石油特有的不可再生稀缺属性、市场供需关系变化等,又有非基本面的如市场结构、OPEC政策博弈、美元汇率、金融市场投机、地缘政治因素等。这些定价要素造成了石油价格的长周期波动和短期不确定冲击。作为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在逐年上升,油价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无疑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国际石油定价机制,从而探讨中国如何制定有效的定价模式和调控机制以应对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波动,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论文对国际石油价格形成
12、的理论机制和实现途径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剖析了影响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相关要素。论文采用了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石油的供需关系、市场结构、OPEC政策博弈、美元汇率、金融市场投机、地缘政治等因素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指出基本面的要素作用仍是石油价格长周期波动的主要因素。非基本面要素作用是石油价格短期突变的直接成因。论文同时对世界各国石油价格体系的优劣进行了阐述和比较,由此对比中国成品油定价模式,最后提出中国相应的调控机制和对策,以应对石油价格的不确定波动,如积极参与国际定价话语权、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有条件地开放商业石油储备、加强石油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完善石油税收体系、加快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
13、9、我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缺陷及对策分析 目前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价格参考因素的结构设计不够透明,利益集团的参与也使得定价机制受到影响。从根本上来看,虽然成品油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进行联动,但时间滞后,定价机制仍然是政府指导定价下的企业定价。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运用基本经济学原理,从理论上对成品油价格机制进行社会福利分析。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发生变动,但尚未迅速作用于国内油价时,就会存在一个对于国际市场油价的短期预期。这种短期预期的存在,会使垄断厂商在预期油价不同方向变动的情况下做出反应。通过分析,汇总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福利变动情况,可以得出,在预期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和下
14、跌的两种情况下,部分消费者剩余会转移到国内及国外的垄断厂商手中,整个社会存在福利损失。其次本文运用VAR模型,实证印证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受到国际原油价格变动预期的影响,而国内市场真实需求和成品油加工成本不是国内成品油价格变动的主因。由于短期内理性预期的存在,产生了人为地囤积和抛售,造成成品油价格未能反映客观市场情况,影响了成品油价格的合理性,给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汇总分析目前世界各国成品油价格的形成机制,主要有两种:一是靠市场竞争形成;二是由国家定价,总的趋势为不断向市场化过渡。通过借鉴两种定价机制,本文认为在国内汽、柴油出厂价方面,可以加大与国际市场联动密切程度,开放价格,缩短直
15、至消除调整期,从而消除由于间接接轨带来的短期投机行为和价格变动滞后。对下游批发零售环节,目前实施的是英国的最高限价模式,这对于保证零售市场价格稳定、促进竞争环境形成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按照成品油的不同用途,需要实施不同的接轨步骤。区分汽油、柴油二者的不同用途和特性,可先对汽油定价实施开放,观察并总结经验,再对柴油价格实施由管制到逐步放开的改革路程。同时,需要完善定价机制的其他配套措施,完善经济合理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发展完善石油期货市场,促进形成竞争格局,打破垄断,才能更好地完善成品油价格机制。10、国际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本文分析了美国、西欧、俄罗斯、中东、日本、韩国、印度和我国的石油定价机制,论述了我国石油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国际石油定价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包括完善市场体系,在国内市场有了充分的制度保障和竞争环境的基础上,还应该在国际经济运行良好、通货膨胀适度的情况下适时推进石油价格机制改革;降低成品油调价的周期和幅度,加快调价的频率;调整石油价格监管方式,加大石油储备和话语权,减少对外依存度;改革国内税收制度,适当提高税率、合并重复收费项目等,同时提高定价机制的透明度。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