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6772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论文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论文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论文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 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价格、时间敏感性供应链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研究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供应链企业通过何种契约方式进行协同合作,以达到整体目标的最优,是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在一个

2、两阶供应链系统中,面对价格和响应时间敏感性市场需求,文章通过引入供应商的激励响应时间函数和市场关于价格和响应时间的需求函数,构建了供应链的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最后文章给出了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关键词:供应链管理;价格时间敏感需求;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收益分配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08-0112-04Abstract: It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SCM that which contract could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among the enterprises ef

3、fectivel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ystem optimization. Under a two-phase SCM system on the price and response time sensible market demand, this paper construct a revenue mixed partition contract model through introducing the inspirit-response time functionof supplier and the market demand function,

4、 and analyze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model via the numeric example in the end.Key words: SCM; price and response time sensible demand; revenue mixed partition contract; revenue partition0引言现今,众多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如何通过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决策与优化,实现低成本、高质量、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标,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急待解决的热点问题。特别是在供应链及其企业面对市场的价格、时间敏感型需求下,供应链

5、中的各节点企业应该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合作,如何能够依照系统整体目标优化各自决策,协调相互之间成本与收益,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成为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收益共享契约(Revenue Sharing Contract) 是一种有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对于在该契约下的由供应商和销售商组成的两阶供应链,供应商提供给销售商一个较低的批发价格(可能低于边际成本)并获得零售商部分销售收益作为补偿, 从而使供应商分担了零售商的风险, 研究表明收益共享契约可以有效改进供应链的运作绩效。Pastemack1指出,在单周期、随机需求的情况下,合适的利益共享契约能使整个供应链达到协作状态。王勇等2建立了具有

6、价格敏感性需求的利益共享合约模型,验证了在利益共享合约下的供应链能达到协作状态;然而上述研究都是基于随机需求或价格敏感需求上的供应链协作研究问题,未能考虑市场需求的时间敏感性。在基于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的供应链研究方面,Palaka3等和So K. C.等4研究了在需求对于价格和交货期担保敏感的情况下,价格和交货期的优化决策模型;杨文胜等5研究了基于时间敏感需求,构建了收益共享契约决策模型。两阶供应链的响应时间主要是由供应商或制造商环节上的生产时间和销售商环节的物流时间构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产时间服从负指数分布,销售商被动接受供应商的响应时间,并通过改善自身的物流时间,

7、以缩短供应链的响应时间。本文在一个两阶供应链系统中,基于价格、响应时间敏感性需求,研究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销售商的协同决策, 以达到系统优化。首先引入供应商的激励响应时间函数和市场关于价格和时间的需求函数,销售商预先支付一定的定金给供应商作为激励,提高供应商的努力水平;供应商在激励下通过高效安排生产计划、组织生产,缩短供应环节的响应时间,并以较低的批发价格交付给销售商,销售商从而能够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响应时间满足市场需求,供应商另外分享销售商的一部分收益,从而构建了供应链的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文章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1模型建立1.1问题描述在这个过程中,销售商和供应商追求各自

8、的收益最大化,会产生“双边际效应(Double Margin Effect)”。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为了谋求各自收益最大化,在独立决策的过程中企业所确定的产品价格往往会高于其边际成本,并且各企业的响应时间较长。如果下游企业定价过高,必然会造成市场需求的萎缩,带来供应链总体收益下降。本文所提出的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就是旨在解决这个问题,使供应链达到协同合作,即供应链能以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时间组合将产品交付最终客户,能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收益,并确保成员企业收益的增加。1.2符号说明除前述变量外,另定义变量如下:4结束语本文所构建的收益混合分配契约模型是针对价格、响应时间敏感性市场需求背景,对一般收益

9、共享契约的改进。通过研究价格、响应时间敏感性市场需求特点,分析供应商与销售商的协作关系,引入供应商的激励响应时间函数和市场关于价格和响应时间的需求函数,销售商给予供应商一定的激励以刺激供应商能以较短的响应时间供货,两企业最后以一定的分配系数分享销售收益,从而保证能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响应时间满足市场需求,提升整个供应链和各节点企业的收益。最后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思路对进一步探讨复杂环境下的供应链协作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文章所引入的供应商的激励响应时间函数和市场关于价格和响应时间的需求函数是在一定理想情况下的假设,需要进一步改进;另一方面,该模型将销售商作

10、为一个面对供应商和市场的决策者,但其可对自身的响应时间(本文假设为常数)根据市场特点进行优化,并且没有考虑其销售成本,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因素,以求更深入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协作。参考文献:1Pasternaek, B.A. Using revenue sharing to achieve channel coordination for a newsboy type inventory modelR 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working paper,Fullerton,CA,1999.2王勇,裴勇. 需求具有价格敏感性的供应链的利益共享合约J. 中国管理科

11、学,2005,13(6):29-33.3Palaka K. & Edebacher S. & Kropp D H. Lead time setting,capacity utilization,and pricing decisions under lead time dependent demandJ 1ie Transactions,1998(30):151-163.4So K. C. & Song J S. Price,delivery time guarantees and capacity selec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

12、earch,1998(111):28-49.5杨文胜,李莉. 基于响应时间的供应链契约协同分析J. 系统工程学报,2006,21(1):24-32.6武丹,郁义鸿. 企业合作R & D模式与收益分配机制及其应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6):18-22.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

13、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

14、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

15、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