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发展历程从花间到五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词的发展历程从花间到五代.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词的发展历程从花间到五代 词,是中国古典文学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她起于唐,长于五代,盛于宋,源远流长,意蕴深刻,优雅唯美,滋养着泱泱中华代代文人,蕴含着华夏文明的精髓。 讲到词,首先就要说词的起源。隋唐时期,一种新兴音乐诞生,它就是讌(宴)乐。这种音乐是旧有的音乐融合了当时外来音乐的产物,多在宴会上歌唱,而词就是配宴乐的歌词,所以此有个别名,就叫曲子词。词最早流行于民间,后来士大夫阶层觉得这些曲调很美,但歌词俚俗,就开始自己着手填写歌词,于是词便在上层社会中流行起来。 中国第一本文人诗客写的词集叫花间集,是后蜀赵崇祚编辑的,完成在十世纪,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晚唐五代十国期间。欧阳炯在花间集的序文里说
2、:“递叶叶之花笺,文抽丽锦;举纤纤之玉指,按拍香檀。”拍是唱歌打的拍板,香檀是檀香木,可以想见,这必然是聚会上的景象,文人们写好词,用花笺传给美丽的少女歌唱。所以这些词讲的都是相思怀念,伤春怨别。这其中,又以“温韦”为代表。 “温”指的是唐朝著名诗人温庭筠。他的词多隐典故,意境唯美,于不知觉中引人深思。这里举一首他的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渡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从表面看,这只是讲了一个美女梳洗的过程,除了语言美别无令人称道之处,然而它却能生发丰富的联想,这也是词的美之所在。 温庭筠的词给人的常常不是理性的思考,而是感性的情绪,
3、注意感官的形象。这首词从第一句起就在展现画面:“小山”说的是山屏,清晨第一缕阳光从窗缝穿过,照在美丽的山屏上,金光明灭闪动的时候,美丽的女子醒来了。她在枕上一转头,乌云般的鬓发便要流过白雪般的香腮。此处的“鬓云”、“香腮雪”都是温庭筠的特色,他不说“云鬓”、“雪腮”云般的鬓发、雪样的腮,而说鬓发之(如)云、腮的(若)白雪,更具动感。 这两句都是温庭筠的独创,可后面的句子就融入了中国的文化背景。“蛾眉”是一个传统的意象。诗经中说:“臻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里的蛾眉说的是女子弯曲的、美丽的眉毛。而到了离骚:“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此处的蛾眉,便有了新的比喻义:高尚的品性。西
4、方语言学家索绪尔提出,语言有两个轴:语序轴、联想轴。此处的蛾眉最重要的是语序轴上的含义,它是一个语码,敲下去便生发一系列的联想。首先我们联想到诗经中的句子:“臻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说女子的美丽。再联想到离骚,联系之后的“画蛾眉”、“梳洗”,就可以读出一种爱美要好的情感。而弄妆又透露出一种“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的情感。这是温庭筠的本意吗?不是。他只是展现了一幅画面,无意识地运用了一个意象,引发了我们的联想。这就是词,她不像诗那么直白,诗言志,词传情,词蕴含的是词人心中幽微的情感,是下意识展现的。王国维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不能言。”又说:“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5、所以不同的人可以从词中读出不同的含义,最著名的就是王国维的“成大学问的三重境界”。这不是词人自己说的,而是一种自由的联想。 下半阙中“照花前后镜”又有着“众镜相照”、“无尽复无尽”的含义。华严经中讲众生彼此影响,说:“犹如众镜相照,众镜之影,在一镜中,如是影中复现众影,一一影中复现众影,即重重现影,成其无尽复无尽也。”使人联想到女子精力饱满,重重无尽的样子。 “花面交相映”则是一个高峰,一种责任,一种倾尽全力的投入,是这个女子的精神和神采,是她的修容自饰,爱美要好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是符合离骚中以衣饰之美为喻托的传统的,所以张惠言说飞卿词有“初服之意”(退将修吾初服)。这就是温词,处处语码,比兴
6、风骚,以美感的联想加深词的意境。 温词不仅有文字上的美,还有语音上的美,就如他在另一首词中所写:“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烟、天,自然而然的给人清倩空灵之感。又如“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那种参差之感,通过这几个齿头音就表现出来了。 花间词的另一个代表是韦庄。不同于温词单纯地以语码生发联想,韦词更多的是以强烈的情感动人,是直率的、真挚的。就如他所写的思帝乡: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拟将身嫁予、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春日游是一个背景,是全词对这个女子为爱奉献的感情的培养,是一种指向。春是万物萌发的季节,而美好的爱恋也随万物一起萌发了。“杏花吹满头”则是一幅美景:春风
7、起时,杏花那纷纷扬扬的花瓣随风而舞,落在妙龄少女的头上。这蕴含着一种饱满的、飞扬的精力,表现了赏春人内心蓬勃的感情。“足风流”则是少年的形象:文采风流,年少多情。接下来,正如讲温词时所说,词的语音亦传情。“妾”、“将”、“嫁”都是齿音,加上其中使用的“、”,富有力量感,体现了一种坚决,而“一生休”、“不能羞”更强调了这种决然、刚烈的奉献之情。又如他的菩萨蛮中说:“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都给人以直接、强烈的感动。 所以说韦庄的词不同于温庭筠,不是客观的、源于语码的联想,而是他情感和精神的本质,是主观的、具体的。这就是韦庄的词,以直率真挚的感情和生动劲健的口吻感动读者,使词脱离了歌宴酒席艳歌歌
8、词的地位。 花间之后便是五代。五代的词在花间之上又有所发展,代表词人是冯延巳和李煜。 冯延巳是五代南唐人,曾官至宰相。他的词融合了温韦两人的优点,既有直接的感动,又有联想的空间。我们可以说,韦庄写的是感情的事件,而冯延巳写的是感情的意境。例如他的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间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没有时间,没有地点,没有事件。他只是说“闲情”。什么是闲情呢?曹丕说:“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这种无方的、于闲时自然生发的情感,就是闲情。这是联想轴,而在语序轴上,这短短七个字就有两层含
9、义。忧来无方,所以诗人努力想要抛弃这种“闲情”,而且是“抛掷久”,努力了很久。可是“难道”一词又昭示了词人的失败,他并未做到,转折之后又回到了原点。所以说冯延巳的词最有盘旋郁滞的情致,沉郁顿挫。而到“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一句仍然是盘郁,以回旋往复的笔法继续写惆怅之情。他在抛珠乐中也写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同样有着郁滞的、回旋的感情。有人说这句讲的是梅蕊落在波心,随水摇动。但水是流逝的,梅蕊不能停在波心,所以是梅花的倒影映在波心,随水摇动。但若与下句的“贴体寒”相对应,“心”就又成了词人之心。“罗衣”是很薄的衣服,不能保暖,所以“风入罗衣”就体现了词人的寒冷和孤独,“贴体寒”
10、更强调了这种寒冷和悲伤。王国维评价冯延巳的词,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之外。”就是说他的笔法、境界和内容超越了花间词。 而到“日日花间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一句,就有了一种固执的悲剧精神。杜甫说:“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姑且看看这花吧,她将开过,经眼即落。因为有这样一种怜花惜花的感情,所以要饮酒,即使已经病酒,已经沉醉,也要在花还未零落时饮酒欣赏。冯延巳也是这样,因为珍重,所以“日日花间常病酒”。下一句中,“不辞”体现了一种努力,虽然在困境中,但仍然要一次次挣扎,不论最后能否成功,这就是冯延巳的悲剧精神。他处在一个大厦将倾的时代
11、,北周正在强盛起来,南方的小国注定了要覆灭,以他一人之力无法挽回,但他又是宰相,无法逃避自己的责任,所以他一次次挣扎,又一次次失败。这种情绪隐隐在他的词中透露出来,造就了冯词的悲怆的意境。“镜里”表现的则是一种自觉的反思。“朱颜瘦”是他奋斗所付出的代价,而他清楚的看到了这种代价,却仍然不肯放弃。所以饶宗颐先生说冯延巳:“鞠躬尽瘁,具见开济老臣怀抱。”(人间词话平议)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与前片相呼应,春景应春来,新愁应惆怅,这是他笔法的盘旋。“何事”又表现了他的反省和疑问,是他悲剧性性格的又一体现。“独立小桥风满袖”一句展现了冯词与温词的共同点:意象和联想。桥是意象,它孤
12、悬于河上,没有遮蔽,没有屏障,只有寒冷的风。“平林新月人归后”进一步加强了这种孤独感。行人都已归家,只有作者一人站在空荡荡的桥上,看着地平线尽头的树林之上,一轮新月孤悬。 在感情上,冯词更近于温词。这整首词直到结尾都没有直接说明所写的情感是什么,只是展现了一种沉郁悲怆的境界,感情的境界。 五代词的另一个代表是南唐后主李煜。李后主的词,往往有着强烈的情感,而这样纯粹而深挚的情感又是韦庄所不能比的。就如他的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写得是落花。李后主写落花,宋徽宗也写落花。宋徽宗写落花,说:“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
13、注。新样靓装,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闲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多少思索安排,多少矫揉造作!但李后主呢?只有短短九个字,“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多么真挚,多么自然,多么强烈的感动!而在语序轴上,“林花”是铺排的气象,“春红”是美好的感怀,“谢了”是坦率的哀悼,真挚而深切。 下阕中“泪”和“醉”是愁苦的具体表现,“几时重”是对时间消逝的感伤,这些和在一起,造就了“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深切的悲伤。 这就是李后主的词,内容博大,情感深挚。他从一朵小小的林花,写到了生命的短暂无常,并为此深深地哀伤。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说李后主的词是“以血泪书”。包括他在虞美人中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也是在感慨宇宙永恒,人事却短暂无常。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也是感慨变与恒,还有国破家亡的悲哀。这两种感情是人类最深沉的悲哀,所以说李后主词有“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以上介绍的就是五代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开头就说: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五代时,词拥有了境界。她不再仅仅是席间的歌词,而是“自成高格”,有了更加深沉的情感和意境,为后世词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此词蓬勃发展,写尽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