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论文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中国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基于因子分析法,对29家港口与物流行业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从众多变量
2、中求出公因子,据此计算出每家企业综合评分,并根据综合评分对它们的经营业绩进行排序并评价。结论表明,因子分析法可以很好地对中国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经营业绩评价。关键词:因子分析法;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100(2008)12-0133-05Abstract: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29 of listed port and logistics companies, obtained from the numerous variables in the factors, calculated
3、 to score every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integrated and based on their score on the operating results of sort and evaluate. Conclusions show that the factor analysis can make good on Chinas port and logistics industries listed companies operat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s.Key words: factor analysis;
4、port and logistics; listed company; operat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0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思想,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这一点在许多国家达成共识。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利润空间,这一急剧增长的市场也使得资本纷纷向这一产业流动,表现为物流企业数量的飞速增长。作为物流企业当中的佼佼者,港口与物流行业的上市公司无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们大多资金雄厚,实力超群,已在技术创新、经营管理、资源整合、赢利模式等方面成为其他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标杆。因此,对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
5、进行经营业绩方面的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1相关理论研究概述对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各类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一直是众多学者和专家关注的课题,研究的方向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如支燕的中国物流上市公司的债务融资与市场价值研究从内在价值方面、贾炜莹的基本物流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风险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从风险信息披露方面、陈剑的我国港口物流产业上市公司的绩效定量分析从经营绩效方面、谢光亚等人的中国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从核心竞争力方面进行了研究。而对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分析时,常规的方法是将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其中黄福华等人的物流上市公司企业竞争力综合评价实证研究使用了层次分析法(AH
6、P)、王德华的我国物流业上市公司盈利状况综合分析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与聚类分析法,樊宏的中国物流上市公司内在价值评价与分析基于DEA的实证研究使用了数据包络法(DEA)等。综观以上的研究方向与研究方法,考虑到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非常多,并且各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将问题简化,试图用几个代表性强的主因子来代替所有的财务指标,以期对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进行经营业绩方面的综合评价。2因子分析法概述2.1因子分析简介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采用一种降维技术,把具有复杂关系的因子归结为数量较少的几个主因子。主
7、要目的是浓缩数据,通过对诸多变量的相关性研究,可以用假想的少数几个变量,来表示原来变量的主要信息。因子分析最初是由英国心理学家C. Spearman 提出的。1904年他在美国心理学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因子分析的文章。以后逐步被发展完善。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因子分析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地质学、气象学当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2.2因子分析原理具有复杂关系的因子之间总有一定的相关性,总有起支配作用的共同因素。因子分析就是从原来因子的相关矩阵出发,通过研究它的内部结构,找出对这些因子起支配作用的新的综合因子即主因子。因子分析以少数几个主因子代表原来众多的因子,主
8、因子既能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因子的信息,彼此之间又相互独立,既合理地解释了包含在原始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又简化了观测系统,抓住了影响所有观测数据的主要矛盾。也即:2.3因子分析法用于评价的基本思路(1)根据具体问题,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因子分析,并采用KMO检验及球形检验来判断数据是否符合分析要求。(2)进行分析,按一定标准确定提取的因子数目,一般来说,累积贡献率达到80%85%以上就可以接受了。(3)考察因子的可解释性,并在必要时进行因子旋转,以寻求最佳解释方式,旋转方式有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两种方式。(4)如有必要,可计算出因子得分等中间指标供进一步分析使用。3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评价3.1样本选
9、取与数据处理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港口与物流类上市公司应属于“交通运输、仓储业”,本文选取2006-2007中国港口与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研究报告中所例举的港口与物流行业的29家具有代表意义的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并使用锐思数据(www.R)提供的2007年年报,分析整理出了这29家港口与物流类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主要采用SPSS13.0软件中的Factor Analysis 过程进行辅助计算。这29家港口与物流类上市公司均是在沪深两市流通,分别是:日照港、上港集团、厦门港务、中海发展、长航油运、长江投资、铁龙物流、锦州港、重庆港九、营口港、ST长运、中远航运、芜湖港、大众交通
10、、南京港、亚通股份、天津港、SST天海、中储股份、保税科技、宁波海运、中海海盛、北海港、连云港、招商轮船、深赤湾、盐田港、长航凤凰与中国远洋。根据上市公司的经营实际,选取x1=速动比率、x2=资产负债率、x3=销售净利率、x4=主营业务利润率、x5=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x6=流动资产周转率、x7=资本保值增值率、x8=每股净资产、x9=销售现金比率、x10=每股主营业务收入这十个变量来进行分析。3.2建立评价模型根据因子分析法的要求,将29家港口与物流类上市公司的十个指标构建为一个29*10阶的原始数据矩阵(略),并求出相关系数矩阵(10*10阶)如表1所示。表1为十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可见
11、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非常高,如果直接用于分析,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共线形问题。3.3求出公因子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12、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
13、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
14、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n, Qigang. 严启刚, 英语翻译教程 M.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Zandvoort, R. W. A Handbook of English Grammar. London: Longmans, 1957.Zhong, Shukong. 钟述孔, 英汉翻译手册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3.Zhou, Zhipei. 周志培, 汉英对比与翻译中的转换 M.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