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何做假.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7505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何做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转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何做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转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何做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转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何做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转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何做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何做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何做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转载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何做假原文地址: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如何做假作者:卧龙的第一桶金1.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利用应收帐款虚构销售收入应收帐款大幅增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也出现高速增长,而应收帐款周转率却出现下滑。赊帐比率一直居高不下,且增长迅速,说明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很大程度依赖于应收帐款。公司应收帐款净额出现高速增长,净利润也增长,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出现负增长,表面构成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的应收帐款收回状况值得怀疑,公司具有虚构销售的潜在嫌疑。与应收帐款相关的会计科目是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此外,与提取应收帐款坏帐准备有关的还有坏帐准备、管理费用等科目。值得

2、注意的是,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应收帐款帐龄、坏帐可收回情况、关联方购销活动等说明都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反映应收帐款与主营业务收入关系的赊帐比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它的较大变动或比值较高,表明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依赖于应收帐款。而赊销收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它的可收回性将极大地影响公司盈利的质量。因此,这种情况下,一定程度上存在了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可能。赊帐比率=期末应收帐款/当期主营业务收入应收帐款周转率高,说明企业收款速度快,偿债能力强。其不正常的大幅降低,表明企业的资金回笼和周转存在一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恰当披露,就存在财务报表陷阱的可能。2)利用关联购销,低买高卖上市公司从关联公司低

3、价采购原材料,再把产品高价卖给关联公司。公司应收帐款很高,且与关联方发生的,则有关联交易作的帐面调整。3)打销售收入确认的时间差某公司1999年报虽然上市公司财务分析显示公司扭亏,但公司年末通过协议出售库存商品所得的收入占当年总收入的92%。由此可见公司的经营前景不容乐观。果然,2000年中期该公司再度出现亏损。2.调整非主营性收入,虚增利润1)调整其他业务利润,主业亏损副业补如1997年,某ST公司在经营急剧下滑的情况下,为了能够挤上增发B股的班车,把自己的原值不过3500万元的两处房屋以高达2000万元的年租金租给集团。1998年,该公司其他业务利润高达1833.56万元,占利润总额的40

4、.86%,利润作假达到了极点。2)调整营业外收入,堤内损失堤外补如某上市公司1999年因成本费用增幅较大,营业利润出现亏损,但当年因出售飞机获得6.7亿元的收益,营业外收入增长537.66%,成为公司扭转亏损局面的关键。采用主营业务利润除以总利润的比率来分析利润的构成因素,以检验企业获利能力与经营成果。如果比率远小于1,则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缺乏效益,这时的高额利润并不能够代表企业的真实盈利水平,相反,企业还存在用非主营性业务来包装利润的可能。3.虚减成本和费用1)利用存货,调整销售成本如某公司的97年报显示,由于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由原来的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公司的销售毛利率由1996年的1

5、7.6%上升到1997年的18.9%。由于销售毛利率的变化,使得公司1997年的主业利润增加了2474万元。其次,有的企业采用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将产品定额成本差异在期末在产品和产成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却不分摊,以降低本期销售成本。更有甚者,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从而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2)调整预提费用,冲减当期成本预提费用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而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预提费用也是一项带有主观性的会计科目,不可避免存在人为的判断和估计,有时也会成为上市公司利润调节的工具。某上市公司,2000年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其各种盈利指标出现了成倍的增长,公司20

6、00年报显示,非经常性损益竟然高达0.45亿元,占净利润0.73亿元的62.8%。高额的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源于公司采用5414.26万元预提费用调整冲减当期成本等原因所致。3)费用减肥,利润虚胖应对成本费用出现大幅下降的公司予以特别关注,并进一步分析其下降原因,看究竟是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等原因,还是一些会计手段的运用和操纵所致。有关成本费用大幅下降的因素,如存货计价方法变更等都是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必要内容,因此投资者对这部分的分析应结合会计报表附注进行。必要时,可以剔除由于会计手段运用而降低的成本费用,重新判断上市公司的真实盈利情况。4.高额投资收益,源于关联交易1)资产贱买贵卖,获取投资收益如

7、:2000年年报显示,某公司以每股1元的价格购买母公司持有的圣方科技1000万股,随后以8元/股的价格将这部分股份转让给了美鹰玻璃实业公司,获投资收益7000万元,而2000年利润总额仅为1336万元。又如某公司以人民币1950万元受让第一大股东持有的亚太东方通信网络有限公司40%的股权,然后以3000万美元价格转让,获投资收益21750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的80.1%。2)劣质股权,高价甩卖上市公司将不良资产和等额的债务高价剥离给母公司或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可以达到降低上市公司财务费用、避免不良资产经营发生的亏损或损失的目的。如2000年某公司将净资产分别亏损23104万元和4702万

8、元的两家子公司以每股7元和每股3元的价格分别转让给公司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获投资收益5531万元,占2000年利润总额的93.2%。另一家上市公司将所持纸业公司(资不抵债)40%股权以4800万元转让给公司第一大股东,获得投资收益4800万元,占2000利润总额的195.75%。投资者应当进一步根据会计报表附注所揭示的信息,特别关注关联交易发生的时间、目的及其定价策略等内容。必要时,可以运用关联交易剔除法,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投资收益、营业或营业外收入等从公司利润总额中予以剔除,来分析上市公司自身获取利润能力的强弱,从而判断其利润来源是否稳定、未来的成长性是否可靠,以确定其财务报表的可信

9、赖程度。5.利用潜亏挂帐,实现利润增值上市公司往往对无法收回的坏帐长期挂帐、对应进行确认或披露的或有负债不予处理,从而达到使资产保值、负债减值、利润增值的目的。1)隐瞒应收帐款的坏帐风险高额的应收帐款会使企业面临很大的坏帐风险,这些坏帐风险轻则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重则导致对上市公司的特别处理,甚至摘牌。如果没有对这些帐款的可收回情况做出恰当的披露,即使已提取必要的坏帐准备,也存在欺瞒投资者的财务陷阱。2)大股东占用资金,其他应收款下留隐患从风险预警的角度,应关注其他应收款大幅增加的公司,由于其他应收款占流动资产的比率越高,说明流动资金用在非正常经营活动的比例越高,则流动资金与关联方的紧密程度越

10、高,因此进一步采用其他应收款/流动资产来分析上市公司与大股东间的资金占用情况。投资者只能通过对其他应收款来源和构成的分析,并结合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如大股东占用本公司股权是否受到质押、是否诉讼缠身、其他应收款是否已存在若干年等)来进行判断。3)对外担保背孽债在我国目前的会计体系中,被担保方的信息披露机制仍然很不健全,因此投资者了解被担保方具体情况的信息渠道非常有限。除了关注会计报表附注、审计报告及媒体披露的相关信息以外,投资者要对担保金额巨大的上市公司予以特别的警惕。那些担保金额远远超过了公司的净资产的公司,这些担保事项一旦出现问题,公司将面临很大的偿债风险,甚至可能出现资不抵债的窘

11、迫局面。投资者应对这些巨额担保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等信息予以特别的关注和警惕。6.大股东欠款1)实物资产转让,以劣抵债欠债大股东在没有能力或不愿以现金偿还上市公司债务的情况下,常常采用将实物资产出售给上市公司的办法来充抵债务。这些资产的优良程度令人担忧,给上市公司经营带来的影响更不容乐观。如某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公司的欠款在1997年和1998年分别高达0.58和1.4亿元以上,远远大于它对公司的投资额。后来,大股东用它轧管四厂的部分流动资产来抵债。由于大股东本身就是一个效益很差的公司,它的轧管四厂对公司经营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该上市公司接下来的几年经营状况每况愈下,每股收益从1998的0.237

12、元、到1999年的0.007元,直至2000年底每股亏损0.270元。2)无形资产转让,抵偿债务大股东将所谓由集团公司持有的商标、品牌所有权等无形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以抵偿债务。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的无形资产转让事宜,如某上市公司,2000年11月发布董事会公告称,拟以3.2亿元受让第一大股东的系列商标使用权,价款以上市公司的应收帐款抵冲,不足部分以现金支付。由于这一交易往往采用偿债式支付的方式,因此并非像某些舆论评论或上市公司董事会自我解释的那样,上市公司不需支付现金而获得无形资产所有权。其实早在若干年前控股股东就以不请自取的方式使上市公司实现了动辄数亿元的巨额资金支付。而上市公司收回的用于抵

13、债的商标专有权、品牌所有权等无形资产的预期效益难以估算,很难因此在未来经营中获得相应现金回报,而且每年还要增加上千万元的摊销成本,实际上宣告了上市公司巨额现金的净损失。7.巧用计提,亏往盈今应收帐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存货、委托贷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八项计提旨在使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客观的政策,反倒被不少上市公司变成了利润操纵的秘密武器。在执行这项会计政策时,很多公司把损失的立足点放在以往年度,把利润增加的立足点放在当前年度:采用追溯调整法,拼命加大这些计提的追溯调整力度,在以前年度提取巨额的资产准备,以造成当年的巨额亏损,这样就为下一年度扭亏提供了较大的方便。因此,对这些公司而言

14、,巧用计提成了它们新的利润增长手段。投资者可以把资产负债表中的八项计提和利润表中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等帐户结合起来进行分析。8.政府扶贫上市公司地方政府作为本地上市公司的直接或间接所有人,为了达到以募集资金支持当地经济发展,从而增加地方税收等目的,常常在关键时刻对上市公司予以帮助和扶持。当上市公司需要业绩支持以获得配股或增发资格,或者出现亏损,甚至面临摘牌的威胁时,地方政府常常通过财政补贴、降低税负、减免利息、给予资产价格优惠等方式,使上市公司增加当期利润、改善财务报表形象,一些公司也因此而实现了扭亏目标。由于靠地方政府扶持而增加的利润并不能够反映出上市公司自身真实的经营和盈利水平,而且政府扶持措施具有不确定性和非持续性,就为以后年度利润的滑坡埋下了伏笔。因此,有地方政府扶持背景的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也具有一定的财务陷阱。投资者对这类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时:观察所得税/利润总额比率,若该比率与企业所得税率相比小很多,则说明企业的净利润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税收优惠或返还;关注利润表中的补贴收入、财政返还等因素在企业利润中所占比重;结合会计报表附注披露的信息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