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习题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417599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习题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习题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习题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习题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习题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习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5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习题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专项复习(五)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2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3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4泰戈尔,印度(国籍)作家、诗人。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等。代表作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他的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

2、婉莹,福建长乐人。代表作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6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轶事。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8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用拟人、夸张等艺术手法,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的教育。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国别)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他一生写了160余篇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二、名著阅读(一)朝花夕拾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的回忆性散

3、文(体裁)集。2鲁迅在二十四孝图里,针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3鲁迅在日本留学时认识了一位朋友,当时彼此都没有什么好感,但回国偶遇之后,交往甚密,这位朋友是范爱农。4鲁迅在无常一文中,通过对无常的描述,指出“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以讽刺当时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之流。5狗猫鼠这篇文章里,作者仇猫的原因是什么?猫的性情和别的猛兽不同,总是尽情折磨猎物后才吃下去;与狮虎同族,却一副媚态;到处嗷叫,闹得别人心烦;以为它吃了自己饲养的可爱的隐鼠;伤害了兔的儿女们。6五猖会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揭示了什么样的主题?表现了作者儿时盼望

4、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诵鉴略的扫兴而痛苦的感受。揭示了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二)西游记1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孙悟空从他那里学到了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孙悟空的兵器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名如意金箍棒。孙悟空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护送唐僧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2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姑娘、老妇、老翁来哄骗唐僧。3西游记中,沙和尚原是天庭的卷帘大将,后因打碎琉璃盏被玉帝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做水怪。4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劝孙悟空上天招安的是太白金星,把孙悟空投入八卦炉中的是太上老君。5西游记全书共一百回,基

5、本由两个故事组成,第一回至七回,写孙悟空出世至大闹天宫,表现的是孙悟空对自由的无限追求和斗争与最终失败的悲剧,体现出了人性的自由本质与现实生活的约束的矛盾处境。第八回至第一百回总写唐僧师徒历经八十一难,去西天大雷音寺取经,蕴含着人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真谛。6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1)这段文字节选自吴承恩(人名)创作的西游记(作品)。(2)文中的“裙钗”指的是谁?她因何“为

6、子怀仇恨泼猴”? 指的是罗刹女(铁扇公主)她的儿子红孩儿在火云洞捉了唐僧“要蒸要煮”,孙悟空请观音菩萨帮忙,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作善财童子,母子分离,所以她“为子怀仇恨泼猴”。7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二魔拿入里面道:“哥哥,拿来了。”老魔道:“拿了谁?”二魔道:“者行孙,是我装在葫芦里也。”老魔欢喜道:“贤弟请坐。不要动,只等摇得响再揭帖儿。”行者听得道:“我这般一个身子,怎么便摇得响?只除化成稀汁,才摇得响。等我撒泡溺罢,他若摇得响时,一定揭帖起盖。我乘空走他娘罢!”又思道,“不好不好!溺虽可响,只是污了这直裰。等他摇时,我但聚些唾津漱口,稀漓呼喇的,哄他揭开,老孙再走罢。”大圣作了准备

7、,那怪贪酒不摇。大圣作个法,意思只是哄他来摇,忽然叫道:“天呀!孤拐都化了!”那魔也不摇。大圣又叫道:“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老魔道:“化至腰时,都化尽矣,揭起帖儿看着。”(1)联系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是怎样从紫金葫芦里出来的。孙悟空拔了一根毫毛变作半截身子,在葫芦底,真身却变作个蠛蠊虫儿,钉在那葫芦口边,乘二魔揭起帖儿看时飞出去了。(2)孙悟空的形象具有神性、人性、猴性,请结合选文或上下文相关情节,分析其人性方面的特点。(说出一点即可)【示例一】孙悟空拥有人的聪明才智,选文中写他连说“天呀!孤拐都化了!”“娘啊!连腰截骨都化了!”哄骗二魔打开葫芦。【示例二】孙悟空具有人爱清洁(怕脏)的特点

8、,开始想撒尿使葫芦摇得响来哄骗妖怪,但因为怕“污”到衣服而没做。【示例三】孙悟空虽然聪明但也有粗心大意的一面,他明知喊了名字要是答应,就会被收进葫芦,但仍然心存侥幸,以为不是真名就没事,结果被装进去了。 三、题型专训1请从朝花夕拾中选择你熟悉的一篇文章,简述你的阅读心得。【示例】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我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对儿时保姆阿长的怀念。阿长虽然粗俗,但她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难题。阅读藤野先生,我赞赏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也真切地感受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看完五猖会,我和鲁迅先生一样心中有种淡淡的哀伤,一场难得一遇的迎神赛会被父亲的不理解和专制搅得索然无味。真心希望

9、家长们都能顺应儿童的天性,采取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2名著阅读。“真真假假假亦真。”西游记里曾出现过“真假美猴王”“真假唐僧”等情节,请你任选其中一个,简述其故事情节。【示例一】真假美猴王情节:六耳猕猴假扮成孙悟空,唐僧、观音菩萨、李天王等都无法分辨,最终在如来面前才现出原形。【示例二】真假唐僧情节:在乌鸡国,唐僧师徒救活真正的乌鸡国王,妖道为了逃避孙悟空的追杀,变成唐僧模样站在唐僧身边,让孙悟空分不清,最后悟空利用真唐僧会念紧箍咒的方法,辨出妖道,并把他赶走。3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的所谓“孝”持有怎样的态度?斥责封建孝道不顾人命,教坏后人,揭示其虚伪和残

10、酷的本质。(2)列举唐僧师徒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举四个即可。【示例】黑松林遇黄袍老怪,黄风岭遭黄毛貂鼠精暗算,女儿国遇蝎子精、通天河被老龟翻落河中等。4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1)西游记中孙悟空又称“美猴王”,请说说“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来的。石猴与其他猴子一起洗澡,想研究洗澡水的源头,上山一看,是瀑布。猴子们说:“谁能进去又出来,不伤身体,就是我们的大王。”石猴进去又出来,毫发未损,还为其他猴子找到了安家的地方,被封为“石美猴王”,后来将“石”字隐去,称“美猴王”。(2)鲁迅先生在无常里写了哪两个无常?他写无常表达了什么思想?白无常和黑无常。讽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不得恶报,所谓的“正人君

11、子”根本不是公正的代表。专项复习(八)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请分析“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中“临”和“观”两字的作用。“临”字写出了诗人立足之高,所看到的景象自然非同一般;“观”字是全诗的诗眼,统领全篇,引出下文一系列的壮阔画面。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表达作者胸襟开阔、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闻王昌

12、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1首句中描绘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描绘了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诗人通过描绘南国这种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苦的气氛。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手法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本诗的颈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既描绘出了景物的特点,同时又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

13、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2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句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鸿雁传书的典故突出表现了游子之思。四、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绘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借助枯藤、老树、昏鸦等具

14、有明显深秋色彩的意象,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五、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有什么表达效果?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虚实相生,强调了诗人对妻子(友人)的思念之情,强烈而缠绵。2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描绘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的情景。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用想象未来相逢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的相思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内容,增添了重聚时的乐。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

15、、细腻又含蓄隽永。六、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二)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治长篇第五)【注释】颜渊、季路:孔子的两个学生,季路即子路。盍:何不。裘:轻暖的皮袄,泛指衣服。憾:

16、遗憾。伐:夸耀。施:夸大,夸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传不习乎传:传记B贤哉贤:贤德C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D回也不改其乐乐:快乐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替别人谋划事情有没有竭尽自己的心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3语段(一)中孔子赞赏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追求是什么?追求理想,安贫乐道。4“言为心声”,由两个语段中的内容可以窥见孔子师徒不同的品质,请指出其中三个人的性格特点。孔子:仁义。曾子:善于自省。颜渊:谦虚忠厚。季路:重情义。(答出三个即可)附语段(二)参考译文: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

17、你们各自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一听您的愿望。”孔子说:“使老人能享受安乐,使朋友能够信任我,使年轻的弟子们得到关怀。”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4题。(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选自论语十二章)(二)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闻见已多。所值名贤

18、,未尝不心醉魂迷向慕之也。人在少年,神情未定,所与款狎,重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君子必慎交游焉。孔子曰:“无友不如己者。”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贵之。(选自颜氏家训慕贤)【注释】播越:离散。款狎:指相互间关系亲密。渍:染。操履艺能:操履,操守德行。艺能,本领,技能。较:通“皎”,明显。鲍鱼:咸鱼,气味腥臭。肆:店铺。之徒:那样的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吾日三省吾身三:三次B学而不思则罔 罔:感到迷

19、茫而无所适从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喜欢,爱好D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如果自己有的话,要注意改正。3语段(一)内容与学习有关,谈到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孔子对此的观点是什么?孔子认为要学思结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还要博采众长。4语段(一)和语段(二)对与朋友交往有什么不同的态度?语段(一)强调与朋友交往要做到诚实守信。语段(二)强调结交朋友很重要,要多结交益友,这样自己也能有所进步。附语段(二)参考译文:我在动乱的年代出生,在兵荒马乱中长大,一生流离漂泊,所见所闻很多。遇到有名望的贤人,没有不心醉神迷地向往倾慕的。人在年轻的时候,精神性情还没有定型,和关系亲密的朋友相处,就会受到熏陶濡染,一言一笑一举一动,即使没有存心去学,但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就和朋友相似了。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是明显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善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芷兰香草的居室,时间久了,自然也会变得满身芳香;与坏人相处,如同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时间久了,自然会染上臭味。墨子看见人们染线就叹惜,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啊!孔子说:“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像颜回、闵损那样的贤人,哪能经常遇上!只要比我强,也就足以让我看重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