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4523892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金融方向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基于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分析.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78683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1,0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54523892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金融方向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基于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654523892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金融方向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基于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654523892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金融方向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基于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654523892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金融方向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基于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654523892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金融方向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基于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54523892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金融方向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基于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54523892工商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金融方向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基于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分析.doc(6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学校代码:10269 学 号:51080406097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研究-基于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分析院 系: MBA教育中心 专 业: 工 商 管 理 研究 方向: 金 融 管 理 指导 教师: 硕士研究生: 2010年 8月完成Thesis of Masters degree, 2010 University Code: 10269Student No.: 51080406097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Factor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Sustainable Growth of

2、 Industrial ClustersDepartment: MBA Education Center Major :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pecialty: Financial Management Supervisor: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August, 2010 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郑重声明:本人呈交的学位论文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实证研究,是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博士(请勾选)学位期间,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

3、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声明 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实证研究系本人在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博士(请勾选)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华东师范大学所有。本人同意华东师范大学根据相关规定保留和使用此学位论文,并向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如国家图书馆、中信所和“知网”送交学位论文的印刷版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及数据库被查阅、借阅;同意学校将学位论文加入全国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共建单位数据库进行检索,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采用影印、缩印或者其它

4、方式合理复制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勾选)( )1.经华东师范大学相关部门审查核定的“内部”或“涉密”学位论文*,于 年 月 日解密,解密后适用上述授权。()2.不保密,适用上述授权。 导师签名 本人签名 年 月 日* “涉密”学位论文应是已经华东师范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或保密委员会审定过的学位论文(需附获批的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涉密”审批表方为有效),未经上述部门审定的学位论文均为公开学位论文。此声明栏不填写的,默认为公开学位论文,均适用上述授权)。张维花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主席摘 要 产业集群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极具竞争力的经济组织形式,产业集群

5、对提升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日益凸显,产业集群现象已引起了全球各地区的广泛关注。根据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产业集群形成后,可能不断成长走向成熟,也可能逐渐衰退甚至消亡,如何在产业集群形成后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保持产业集群旺盛的生命力,是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本文以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为研究主题,通过对金融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因素的分析,揭示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内在规律。文章共六章。第一章导论。本章通过国内外研究文献的梳理对文章的整体研究框架进行了设计,明确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产业集群相关理论。第一节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与识别

6、。本节首先对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从系统观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明确了本文产业集群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然后对产业集群的识别理论进行了研究,得知区位商法是目前产业集群识别的主要方法。第二节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本节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明确了产业集群是构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进一步说明了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三节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DIHEPO模型理论框架。本节是在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钻石模型的基础上对金融产业集群进行的具体延展,通过对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持续成长因素的对比分析构建了DIHEPO模型,为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分析构建了

7、理论分析框架。第三章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现状。本章首先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上海金融中心与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体差距。第四章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DIHEPO模型分析。本章运用金融产业持续成长因素DIHEPO模型的理论框架对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六个主要因素进行了逐一剖析,明确了现阶段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第五章促使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建议。本章是在DIHEPO模型分析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促进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议。第六章结论。本章是对全文的总结和展望,在总结全文的基

8、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方向。关键词:国际金融中心,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上海 ABSTRACTFactor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SustainableGrowth of Finance Industrial ClusterAs an economic organization-style, industry cluster are showing a strong competitive power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9、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ndustrial cluster in enhancing regional economic competitiveness becomes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his phenomenon has widely attracted many nations or regions attention. According to life cycle t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 it can be formed and may continue to grow to ma

10、turity, or may gradually decline and die. How to promote its continue growing after formation and maintain its vigor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issues which must be addressed.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takes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s continue growth as research themes, and through the way

11、of analyzing the facts of its continue growth in order to discover its inner low.Article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through the classify literatures of cluster from home and abroad, it designed the papers research framework, defined its background and signifi

12、cance, while, also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ical routes. Chapter two is 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cluster theory. Firstly, the paper classify the concept of industrial cluster, and defined its intension and extension concept through the view of systematic perspective; Then the identification t

13、heory of industrial cluster are summarized; finally,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y cluster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definite that the industry cluster is an important way to build regional economics core competitiveness, meanwhile, further definite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th

14、e industrial cluster. This chapter foreshadows the study and theory in balance chapters. Based on the study of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model of industrial cluster, the third chapter extends the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 and builds the DIHEPO factor model for its sustainable growth through a compar

15、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majo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in the globe. This chapter constructs a theoretical frame for the subsequent case study. Chapter four is a case stud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financial center. The DIHEPO model hypothesis receives some supp

16、ort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factors of Shanghai financial industrys sustainable growth. It illustrates the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in the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nowadays and provides the case support for the proposal of the construction of

17、 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in chapter five. Chapter five combine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and case study and brings forward the proposals of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growth of Shanghai financial industry cluster and building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Chapter

18、 six is the conclusion of the paper and prospect of the author. It reaches the research conclusions of the paper and explains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It also points out the issues and direc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 financial, industrial cluster, sus

19、tainable growth, Shanghai目 录第一章 导 论2第一节 选题背景2第二节 文献综述2一、研究现状综述2二、现有研究的不足2第三节 研究内容2第四节 研究方法2第五节 论文的特点与不足2一、论文的特点2二、论文的不足2第二章 产业集群相关理论2第一节 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与识别2一、产业集群的概念界定2二、产业集群的识别2第二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2一、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概述2二、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2第三节 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DIHEPO模型理论框架2一、需求因素(D)2二、基础设施因素(I)2三、人力资源因素(H)2四、商业环境因素

20、(E)2五、政府因素(P)2六、机会因素(O)2第四节 本章小结2第三章 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第一节 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发展现状2一、全球主要金融中心总体发展现状2二、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子行业发展现状2三、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竞争力发展现状2第二节 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现状2一、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识别2二、上海金融产业总体发展现状2三、上海金融产业子行业发展现状2四、上海金融产业竞争力发展现状2第三节 本章小结2第四章 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DIHEPO模型分析2第一节 需求因素(D)2第二节 基础设施因素(I)2第三节 人力资源因素(H)2第四节 商业环境因素(E)2第五节 政府因素(P)2

21、第六节 机会因素(O)2第七节 本章小结2第五章 促使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建议2第一节 “经济推动+政策引导”相结合,加强金融监管2第二节 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提升上海金融中心软实力2第三节 加强金融人才建设,提升上海金融中心核心竞争力2第四节 本章小结2第六章 结 论2第一节 研究结论2第二节 研究展望2参考文献2致 谢2第一章 导 论第一节 选题背景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s),是指由大量具有竞争、协作、互补关系的专业化企业与相关辅助机构,围绕某一具体产业,在一定空间地理范围内高度聚集的、具有极强成本和创新优势的区域经济系统 张旭明.产业集群成长因素分析与实证研

22、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8。产业集群形式多种多样遍及各个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的全球化以及新技术革命的持续推进,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进程中极为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受到各国以及各地区的广泛关注,全球化使知识、信息、技术等基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创新,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对产业专业化的分工、空间集聚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产业集群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种世界性经济现象,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使西方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由于不同的市场发展模式,不同的监管体制,不同的经济结构以及各国本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

23、的不尽相同,使得全球不同模式的金融中心的命运大相径庭,有些受到重创,有些却走向了末路,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了新格局,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被看成是中国在金融危机中应该把握的机遇之一,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也大大提升,在中国大陆建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呼声越来越高。2009年4月2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终于登上了国家战略地位。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将上海基本建设成为为与中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正是在这样的背景

24、下,研究金融危机对全球国际金融中心影响、分析借鉴全球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研究影响国际金融中心持续成长的因素,有助于上海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过程中能结合中国实际,选择最佳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优化布局,更好更快地实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第二节 文献综述产业集群自产业革命以来规模逐渐扩大、数量日益增多、性质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近些年来,产业集群在全球蓬勃发展,国内外相关研究也开始升温,产业集群理论也在不断的演化发展,本章对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相关经典和前沿研究内容从国外和国内两个角度进行了梳理,以更好地把握本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使本论文的研究主体更加明确、清晰。一、研究现状综述(

25、一)国外研究现状1、传统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国外产业集群的相关研究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以及时代特征可以划分为传统产业集群理论阶段和现代产业集群理论阶段。传统产业集群理论阶段包括20世纪60年代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以及法国帕鲁的增长极理论;现代产业集群理论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后工业化时代,即20世纪70年代后的新产业区理论、企业网络理论以及竞争战略中的产业集群理论。(1)传统产业集群理论马歇尔的产业区理论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Alfred Marshell)于1890年在著作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外部经济”的概念,并从“外部经济”的视角对当时欧洲出现的中小企业组成的地方产业集群进行了研究

26、,他把这些特定区域称之为“产业区”(industry district),并同大企业功能的优劣势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产业集群形成和持续成长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能通过产业区更好地获取外部经济所提供的利益和便利,包括协同的新环境、频繁的信息交流、辅助性服务支持系统的共享以及专业的劳动力市场等等,这些因素都促进了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是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韦伯的产业区位理论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 Weber)于1909年在著作工业区位论一书中最早提出了较为系统和完整的产业区位理论,并通过定量研究从企业的区位选择的角度对形成产业集聚和产业集聚的持续成长因素进行了探讨,他把产业集聚分成两

27、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通过自身的扩大而产生的集聚优势阶段,第二阶段是各企业通过相互联系形成的专业化阶段。他认为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主要因素是集群内各企业成本和效益的提升,主要包含技术设备的发展、专业的劳动力组织的发展、市场化能力的加强以及经常性开支成本的降低等四个方面。佩鲁的增长极理论法国经济学家弗郎索瓦佩鲁(Francois Perroux) 于1955年在“经济空间:理论与应用”一文中首次运用物理学的“磁极”概念引伸出“增长极”概念,增长极理论认为力场的经济空间存在着若干个中心或极,产生类似“磁极”作用的离心力和向心力,每个中心的引力和斥力都产生相互交汇的“场”,而这个增长极既可以是部门的,

28、同时也可以是区域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的带动,应把这些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即产业集群,理论包括地理空间为一定规模的城市、必须有推进性的主导工业以及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具有扩散效应并能产生回流等三个基本点。佩鲁认为极化效应可以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向增长极的聚焦与回流,扩散效应可以促成各种生产要素由增长极向周围不发达地区扩散,在发展的初期,极化效应是主要的,但随着增长极的发展,极化效应逐渐削弱,扩散效应逐渐加强。这种增长也分先导产业的增长、产业综合体的增长、增长极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增长等三个层面。推动经济是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

29、递进的有序发展。(2)现代产业集群理论新产业区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意大利西北部的传统工业地区遭受了世界经济危机的严重打击,出现了经济衰退现象,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东北部地区经济却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这些地区的中小企业以新兴手工业为主,技术含量较高,企业之间基于信任和稳定协作关系网络较为发达。意大利社会学家别卡提尼(GBecattini)系统考察了该地区,并与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观察的英国产业区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了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力以及该区域的社会经济特性,提出了新产业区的概念,认为新产业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高度专业化的分工,生产方式也以中小企业小批量、成本控制以定制个性化的柔

30、性生产为主;第二、企业间形成稳定的关系网络,物质联系和信息沟通极为密切,有效地节约了交易费用;第三、产业区内企业是竞合关系,企业间的互动更多由社会文化支撑,而不是先前的简单的劳动力成本的竞争,具体表现在创新方面,产业区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以及相应的制度环境等变得更加重要,产业区内的企业通过共有的文化背景共同营造了独特的区域经济环境,促使企业不断创新,使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得到了协调发展,从而推动了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企业网络理论20世纪80年代,网络的概念广泛地运用于企业与市场以及企业间关系的分析,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企业网络理论也应运而生。西方学者戴尼斯认为,网络超越了传统两分法下

31、的复杂社会经济组织形式中关于市场和企业的关系的分析。威廉姆森认为,企业网络即产业集群的形成是由于交易成本降低的内在要求而产生的,这种介于纯市场和纯组织之间的企业网络是建立在高度信任、平等互利、优势互补、长期而稳定的合作以及紧密互动的基础上的,其交流的多层次性和多渠道性,使网络关系除了具备经济性外,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和文化性,企业网络理论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进行的解读,强调了企业以歧异方式嵌入到产业集群中并与产业集群内其他企业主体建立层叠的关系网络,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内知识、信息、劳动力等要素的共享与扩散,促进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推动区域经济不断创新发展。竞争战略中的产业集群理论1

32、990年,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教授(Michael E. Porter)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并把它提升到国家竞争力层面,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众多的中小企业,在特定空间地理位置上的集中,是产业集群的常见形式。在国外,产业集群理论引起一些学者和组织的广泛关注, SKuhtz调查了意大利和中国的两个产业集群,提出了实施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的必要性。TichyG运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从时间维度考察了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过程,认为产业集群也要经历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四个成长阶段。因此,找出产业

33、集群形成机理以及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内在规律来延缓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变得十分重要,Porter虽未对产业集群明确地划分发展阶段,但他也注意到了产业集群在其生命周期中也可能经历诞生、发展到衰亡的变化,并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构建了钻石模型来解释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过程,从竞争战略的角度诠释了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因素。2、金融产业集群研究现状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总是在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基础上形成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如国内金融中心、区域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等。西方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促使了西方金融产业集群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深化,这也使西方国家积累了丰富的欧美或世界金融中心城市的研究成果。区位经济学理论从地理位置

34、的角度诠释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原因,认为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如区位优势、时区优势、交通优势以及政策优势等是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条件。地理位置上要具备以下要素:跨国银行的集聚、国际客户的可接近性、专业的人才优势、完善的配套服务部门、较低的商务成本等。Patterson(1913)以纽约国际金融中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纽约国际金融中心对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Powell(1915)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银行业的聚集进行了研究;Smith(1929)则对伦敦国际金融中心的股票交易所的历史进行了研究,并对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进行了评价;Kindleberger(1974)认为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因为银

35、行和金融中介的集聚。银行和金融中介是金融交易过程中的媒介与桥梁,国际金融中心则充当着提供专业化国际借贷和合计支付服务的桥梁。Reed(1981)以亚洲各个金融发达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金融城市历年的金融数据的动态分析和比较,提出了东京在亚洲和全球都满足重要金融中心条件的结论。Choietal(2002)对14个金融中心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金融中心持续成长的因素是:实体经济的规模、本国与他国的国际贸易环境、股票市场的规模;银行的总数国际资本流动和对外投资等。Poon(2003)以1998年的国际的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将国际资本市场分为四个层次,伦敦和纽约为第一层,东京和法兰克福为第二层,中国

36、台北为第三层、中国香港为第四层(二)国内研究现状1、传统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对传统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问题的研究,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究,经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我国学者对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的研究主要基于以下四个角度。(1)生态系统观生态系统观把产业集群与其生存环境看成一种生态系统,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受到内外环境的双重影响。罗清、张玉斌(2006)从集群内外环境两个角度对产业集群进行了生态分析,指出有效的产业集群效应产生在共生性的企业之间。吴戈(2008)提出了集群生态化管理思想;江友群、陆小成(2007)指出资源的耗竭、能源危机以及粗放式经营的产业集群有悖于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从而

37、也有悖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构建生态产业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制定集群生态规划、实行技术的绿色创新,最终实现产业集群生态化的持续成长。(2)资源能力观产业集群网络的成本大小与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密切相关。张志东、吴梅丽(2008)的研究指出,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取决于集群收益与网络的比较结果。如果产业集群的收益与网络成本相等,则产业集群的规模为最佳。产业集群必须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歧异化能力,变静态竞争为动态创新竞争,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促使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董秋云(2006)研究认为,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动态能力不但要求产业集群要具备歧异能力,而且要能对产业集群歧异能力随环境变化而不断升级;

38、徐元旦(2007)认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决定了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能力,指出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营造区域创新环境,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3)社会资本观社会资本观是从产业集群文化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进行的研究。牟绍波、王成璋(2008)提出产业集群的文化是推动集群持续成长的关键动力,包括产业集群的精神文化的柔性约束、产业集群制度文化的硬性约束以及产业集群物质文化的显性约束等。李玉连(2006)认为社会资本是实现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他认为社会资本是产业集群内企业长期互动形成,其网络关系及其相互信任与合作所形成的产业集群优势是分散的,单个企业是无法实

39、现的,同时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产业集群的这种社会资本对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内外动因观牟绍波、王成璋(2007)从力学运动机制的角度构建了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力学模型”,认为在动力大于阻力时集群才能持续成长。王聪(2007)认为,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受内外两方面动因的共同影响,外在动因包括市场环境、组织形式化以及政府政策等,内在动因是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优势,而这种优势又来源于产业集群的外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共同的产业文化背景下的网络关系以及知识技术等的快速创新与扩散。胡乃意(2007)认为,产业集群的不合理集聚或者过度集聚将造成集群不经济、生产要素短缺、自主创新能力缺

40、乏、优势不明显以及企业间协作机制不健全等,这些因素都将导致产业集群的衰退,影响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 2、金融产业集群研究现状国内对产业集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工业产业集群的研究,而对金融产业集群的研究还比较少。香港金融学教授饶余庆(1997)以香港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金融中心的概念、形成和发展的要素以及类别的研究,认为香港是金融服务一体化中心以及中国的离岸中心,并深入分析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成功因素,以及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等。金融学教授潘英丽(2003)认为金融中心的形式是金融机构的集聚,商务成本的高低、人力资源的优势、税收政策与监管环境以及电信设施的安全与先进性是影响金融机构选址的重要因素

41、。张军洲(1995) 则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研究了中国金融产业的发展现状,探讨了中国各个地区的金融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徐全勇(2004)通过对英国金融产业集群的研究,提出了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与建议。张志元(2006)分析研究了金融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机理,提出了金融产业集群形成动因、演进机理、监管与政策建议等。滕春强(2006)认为金融产业集群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持久竞争动力的新兴的经济现象。 二、现有研究的不足从国内外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进行了研究。目前关于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实体经济方面,而对于金融这一特定产业的集群视角研究还

42、相对较少,对于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本质认识,目前也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理论框架,研究结论总体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深入的理论与实证分析。从研究方法来看,现有的研究有的是通过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有的则是通过对现有集群的相关问题进行的对策研究。整体来看,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第三节 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的一般规律的理论研究延伸至特定的金融产业集群,以产业集群的视角对金融产业集群的持续成长因素进行理论研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金融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进行具体的研究分析。全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推进整个研究过程,试图解决有关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基本理论问题,

43、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本文共分为六章,具体如下:第一章导论。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群研究文献的梳理,对文章的整个研究框架进行了设计,明确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产业集群相关理论概述。第一节首先梳理了产业集群的概念,并从系统观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产业集群是一个在空间地理范围内高度聚集,具有极强成本和创新优势的区域经济系统;然后对产业集群的识别理论进行了说明,为上海金融产业集群的识别进行理论铺垫。第二节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理论研究,明确了产业集群是构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经济组织形式,同时进一步说明了对

44、产业集群研究的重要意义。第三节则是在迈克尔.波特产业集群的钻石模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对金融产业集群这一特定产业集群进行了具体延展,构建了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DIHEPO因素模型,为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案例分析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第三章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本章首先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接着对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明确了上海金融中心与全球主要国际金融中心的整体差距。第四章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DIHEPO模型分析。本章以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为研究对象,根据DIHEPO模型对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因素进行了逐一解剖,得出三方面的

45、结论:第一,上海金融业的发展存在“重硬轻软”的问题,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轻视配套产业发展。金融体系侧重于银行业及保险业等传统的金融业,但在金融配套服务产业方面如法律、会计、审计、评级、咨询业等的发展却较为缓慢,而这些是金融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产业,配套产业的发展现状已成为上海金融业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第二,上海高级金融人才的匮乏,特别是缺少懂国际金融业务、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金融人才。第三,政府与监管表现欠佳,也成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持续成的瓶颈和隐患。第五章促进上海金融产业持续成长的建议。本章则是根据第四章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案例分析的结论提出了促进上海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议。

46、第六章结论。本章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得出了本文的研究结论,阐述了本文研究的局限性,指出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与方向。第四节 研究方法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严谨性以及结果的准确性,本文结合了多种研究方法对产业集群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检索与梳理,运用归纳与演绎逻辑推理的方法对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本质进行研究,整体上视产业集群为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产业集群系统的要素与要素间、集群与环境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寻找影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的因素。运用动态的分析方法,对集群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等不同时点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研究,运用对比、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将全球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与上海金融中心的发展路径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推动金融产业集群持续成长,促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般规律,同时结合上海金融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