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毕业论文]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7890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2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秀毕业论文]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优秀毕业论文]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优秀毕业论文]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优秀毕业论文]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优秀毕业论文]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优秀毕业论文]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秀毕业论文]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doc(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毕业论文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学 院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专 业 财政学 班 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1年6月10日毕业论文任务书姓名:胡锴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班级:07财政1班专业:财政学毕业论文题目:我国公债适度规模问题的探讨立题目的和意义:公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发展的阶段,研究公债的适度规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公债规模的迅速扩大,加剧了社会各界对财政风险的担忧。如果公债规模过度扩张从而引致财政风险的话,那么必然给经济社会带来重大的破坏,更严重地,甚至危及国家安全,损害国家信用从而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和政权的动荡。因此,我们必须做到

2、优化公债发行规模,把公债发行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达到公债规模的可持续发展,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公债发行带来的积极效应。为此确定该选题。当前我国还处在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浪潮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使得我国公债规模迅速膨胀而增加财政收入却受限制,因此对我国适度公债规模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技术要求在写作过程中,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现实问题。通过写作深化了对公债规模的认识,了解公债适度规模的必要性,并针对一些风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论文分成五个部分,即绪论、公债适度规模的相关理论、我国公债规模的实证分析、美国公债规模的经验借鉴、提出我国公债适度规模的政策建议。

3、工作计划第一步,查找与整理资料,确定选题。第二步,根据选题,在导师指导下初步形成论文写作提纲。第三步,调研关于公债规模的政策,了解公债规模现状。第四步,根据掌握的数据等资料,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与整理,分析问题。第五步,阅读有关公债规模的文献,查找有关规避公债规模风险的内容,从中分析并整理写作思路。第六步,论文写作提纲定稿,组织相关资料准备论文撰写。第七步,进行论文写作,完成初稿工作。第八步,根据导师所提意见和建议,经反复修改后定稿。第九步,积极准备及参加论文答辩,并按答辩小组意见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和定稿。第十步,按规范要求进行打印、装订一式两份的毕业论文。1.毕业设计准备 2010年07

4、月15日-2010年09月01日2.确定题目 2010年09月02日-2010年09月09日3.开题(确定提纲、提交开题报告书和毕业设计任务书) 2010年09月10日-2010年10月15日4.提交初稿 2010年09月29日-2011年04月15日5.中期检查(基本定稿,准备答辩) 2011年04月16日-2011年06月15日6.论文答辩 2011年06月05日-2011年06月23日7.根据答辩委员会要求修改论文定稿 2011年06月24日-2011年06月26日8.论文打印及装订 2011年06月27日-2011年06月30日9.毕业论文工作总结、资料归档 2011年07月01日-2

5、011年07月05日指导教师要求:(签字) 年 月 日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年 月 日院长意见:(签字) 年 月 日毕业论文审阅评语一、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论文审阅评语二、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字:年 月 日毕业论文答辩评语及成绩三、答辩委员会评语:四、毕业论文成绩:专业答辩组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五、答辩委员会主任单位: (签章) 答辩委员会主任职称: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年 月 日摘 要我国自1981年恢复发行公债以来,公债的发行规模呈阶段式跃升。特别是1998年以来,国家实施了以增发公债为主的积极财政政策,公债规模急剧膨胀,公债适度规模问题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

6、。论文尝试将公债规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公债规模问题作重新思考,以求达到丰富这一领域的研究目的。从宏观经济环境和公债规模的关系入手,介绍了公债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公债规模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公债规模经济影响因素以及衡量指标的分析,并且借鉴了美国在控制公债规模问题上的意见,对我国公债的适度规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后提出了防范公债规模过大带来的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公债;适度规模;政策建议AbstractOur country since 1981, national debt issued bonds recovery since the issuance

7、of a scale stage type jumped. Especially since 1998, with national implementation mainly additionally-issued bonds positive fiscal policy, bonds, bonds has expanded scale moderate scale of the problem b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focus. This article tried to put bonds scale problems as the research obj

8、ect, the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scale of bonds to reconsider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ich this field of research purposes.This article from the macro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bonds, the relationship of scale introduced the basic theory, analyses the bonds, the present

9、 situation and our bonds scale, the main problems of economic factors by bonds scale and measures of analysis, and lessons from the U.S. in control bonds on the question of the scale of our debt and opinion, moderate scale of discussed in depth,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preventive bonds large th

10、e risks of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Keywords:national debt;moderate treasury scale;policy suggestion目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 论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1 研究目的11.2.2 研究意义21.3 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 国外研究现状21.3.2 国内研究现状31.4 研究内容与方法41.4.1 研究内容41.4.2 研究方法42 公债适度规模的基本理论52.1 公债适度规模的理论框架52.1.1 公债适度规模的涵义52.1.2 从公债的净正效

11、应分析52.1.3 从公债发行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分析62.2 公债适度规模的监控指标82.2.1 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来考察82.2.2 从财政的偿债能力来考察92.2.3 对公债适度规模监控指标的总体评价102.3 本章小结103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113.1 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分析113.1.1 赤字率113.1.2 公债负担率123.2 财政的偿债能力分析133.2.1 公债依存度133.2.2 公债偿债率153.3 我国公债规模存在的问题163.3.1 财税体制不完善163.3.2 管理制度不完善163.3.3 公债市场不完善163.4 本章小结174 美国公债规模对我国的借鉴

12、分析184.1 美国公债概况与现状184.1.1 美国公债概况184.1.2 美国公债现状194.2 具体指标体系分析204.2.1 美国公债负担率分析204.2.2 美国公债依存度分析214.3 美国公债规模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24.3.1 完善公债余额管理制度224.3.2 适度控制公债规模234.4 本章小结235 对我国公债适度规模的政策建议245.1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45.1.1 控制赤字和公债规模245.1.2 提高国家财力集中度245.1.3 完善财政支出政策255.1.4 将公债利息支出纳入财政预算255.2 优化公债管理制度265.2.1 提高公债资金使用率265.2.2 确

13、保公债偿债来源265.2.3 优化公债结构275.3 促进公债市场发展275.3.1 完善市场建设和监管体系275.3.2 完善一级市场275.3.3 完善二级市场285.4 本章小结28结 论30参考文献31致 谢331 绪 论1.1 研究背景为了弥补赤字,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要求,我国于1981年发行国库券,积极完善公债体制,确定公债规模。我国从1981年恢复发行公债,公债发行规模增长率也非常高,从1981年的121.74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7878.18亿元,较1981年增长了100多倍。我国公债规模呈逐年上升趋势。从1998年公债规模突破3000亿元关口后,增长速度在总体趋势上也

14、是逐年上升的,公债规模迅速膨胀。那么,我国公债规模是否适度就成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公债对一国的宏观经济运行有调控作用,能够调节需求,当经济衰退或者失业严重的时候,发行公债能够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公债还具有挤出效应,发行公债直接减少了民间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对民间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公债规模过小,就起不到弥补财政赤字、调控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刺激社会总需求的作用,而公债规模过大,又会给国家财带来负担。这直接导致国家则政用于公债还本付息的支出增大,进步造成政府财政赤字,降低政府的投资水平,削弱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而且如果政府因为赤字扩大进一步增发公债的话,又陷入了以新债还旧债的恶性循环,长

15、此以往,财政必然出现危机。鉴于此,论文在公债规模已有的研究基础之上,对我国公债规模进行分析,并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对公债的适度规模加以阐释。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经验性材料都说明,公债的发行既可以产生积极影响,也可以带来负面效应。公债的外在经济影响和公债规模的变动是密切相关的,呈现出一定的函数关系。因此,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经济实践中,都存在着一个如何判断公债规模是否适度的问题。针对当前我国公债规模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对从何种角度来分析我国公债规模以及公债规模适度范围到底应如何来判断做出合理的解释,论文正是基于以上研究目的,从理论上试图从公债经济

16、效应和公债规模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来研究我国的公债规模,从实证上试图通过构建公债规模可持续发展模型来对公债规模的适度范围做出判断,希望通过论文的研究能够对我国适度公债规模的研究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对我国公债政策的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1.2.2 研究意义1.2.2.1 理论意义 公债的发行,既受到国家财政偿债能力的制约,又受到国民经济应债能力的限制。因此,在一定时期,公债客观上必然存在一个适度的数量规模,同时,公债作为一种调控手段和筹资手段,只有在适度规模上其筹资功能与调控功能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我们既不能因为公债的积极作用而放开对公债规模的控制,也不能只看公债的负面效应而盲目主张少发公债

17、,而是要综合确定公债适度规模的大小,这就不仅要考虑传统的评价指标,还要结合我国实际,改善评价方法,使公债规模的大小符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要求。1.2.2.2 实践意义 我国自从1981年恢复公债发行以来,公债规模迅猛增加,在短短的三十年的时间里,发行规模从1981年的121.74亿元(含外债)增加到2010年的17878.18亿元(含外债),增加了100多倍;公债余额也大幅度增长,2009年公债累积余额达到60237.68亿元,这样的增长速度在全世界都是罕见的。在这期间,公债规模增长有三个关键时间点:1994年,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规定政府的财政赤字不得向中国人民银行透支,公债发行成为弥补财政

18、收支差额的主要手段,公债发行规模随之大幅上升;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不振和消费不足的影响,我国开始持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政府投资带动经济发展,公债发行规模再上新台阶;2007年,以美国次贷为导火索的全球经济危机爆发,政府做出总额4万亿元的两年投资计划以保证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010年我国财政预算赤字达到6495.00亿元,是新中国建国以来赤字和公债增加最多的一年,公债发行规模的增加也导致公债余额如“滚雪球”般变大。在这样的背景条件下,公债的规模越来越受到学者和人民群众的关注,我国的公债规模是否己经过大?应该如何看待我国的适度公债规模?应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公债的积极作用?这些也正

19、是论文要探讨的问题。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现代西方公债理论越来越重视公债适度规模的测度,并试图描述公债规模、利率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争议。托马斯萨金特(Thomas Sargent)和华莱士(Wallace)认为,如果政府不控制公债规模任其自由膨胀,利息支出的上升使得借新债还旧债的机制反而使公债规模更加膨胀,而税收作为还债的手段已经不足,政府需通过其它手段融资来还债,例如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这时候通货膨胀率上升,偿债压力减小。1美国经济学家多恩布什(Rudiger Dornbusch)和费希尔(Ronald Aylmer Fisher)认为,债务与经济

20、增长并不简单,公债规模是否适度取决于产出增长率、财政赤字和实际利率之间的关系2。财政赤字分为不含利息支出的基本赤字和含有利息支付的总赤字。基本赤字决定了利息增长和债务增长,从而他们建立了债务收入比率、GDP增长率、赤字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从而他们发现,当基本赤字为零或负时,负债率不会上升,赤字的债务融资就可行,而且不会影响经济增长;当基本赤字为正时,产出增长率小于实际利率,债务融资将导致负债率持续上升,引起通货膨胀3。1.3.2 国内研究现状杨大楷(1995)针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建立高效率低风险公债管理机制的密切关注,在结合中国公债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

21、究、实证分析和技术手段三种方法,从公债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深入研究了公债风险管理理论、公债发行风险管理、公债流通风险管理、公债使用风险管理和公债偿还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技术问题。刘立峰(2002)则从公债风险的另一面公债政策的可持续性角度对公债风险问题进行了探讨,在其公债政策的可持续性和财政风险研究一书中,界定了公债政策可持续性的内涵,经过分析认为:“公债政策的可持续性与公债风险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并提出了防范公债风险,实现公债政策可持续性的政策措施。对于安全规模研究一直是国内公债风险研究的重点,1997年,张银政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划分了公债规模衡量指标。其中,静态指标有公债偿债能力指标和国民

22、应债能力指标,前者包括公债占GDP的比重和债务依存度等指标,后者包括公债公债占国民银行储蓄存款和手持现金的比重等指标。从动态看,公债规模应当随国民经济规模变动而变动,显然,公债相对规模应包含在内。程萍(2007),陈时兴、姚明龙(2006)等学者从我国政府的债务风险着手,指出我国国家债务负担率和偿债率等指标都已过高,应加以调整,研究公债风险及其具体的防范措施。孙卫(2008)认为,无论是基于边际理论还是基于公债经济效应所得出的公债适度规模只能是公债规模约束的理论界,而基于经济效应的公债适度规模,在现实中较难把握。高培勇、宋永明(2007)指出,公债的适度规模是指即可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又

23、能保证政府如约履行偿付义务的公债规模,并从举债的成本一效益对此进行分析。4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 研究内容公债分为内债和外债。从理论上讲,公债的各种指标区分都应考虑结构性因素。一个国际发行的内债和外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是不同的。因为只有外债我们在偿还的时候会流出资本;而内债只是财富在一国的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转移,包括代际转移。但是考虑到我国公债内外债在数量上的悬殊区别,目前公债规模的研究应该着重放在数量巨大的内债上。论文在研究公债适度规模时,仅计算内债的数据,外债一概不予考察,故论文的研究内容是名义国内债务规模,并定性拓展分析名义国内综合债务问题。1.4.2 研究方法论文在探讨过程中,

24、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公债理论与公债发行实际效果相对比的方式,借助大量权威数据、计算表格等进行论证。主要有三种方法:(1)文献法通过阅读一些相关文献来充实理论知识。(2)指标分析法。通过一些指标如赤字率、公债负担率、公债依存度、公债偿债率等,来讨论适度的公债规模。(3)实证分析法。利用我国公债发行的历年数据建立经济学模型,从定量的角度来分析公债适度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其自身的规律性。在探讨过程中,笔者还积极查阅了国家统计年鉴、国家财政年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和中公债券信息网等官方网站的有关数据,对我国的公债规模及影响因素作了较细致的分析。2 公债适度规模的基本理论公债是国家政府凭

25、借其信誉,按照有偿的原则,筹集财政资金的一种信用方式,是国家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所发生的信用关系的基本方式,它是国家为了解决经济运行中财政资金的调度,弥补财政赤字,并借以调控经济运行的一种特殊分配方式。2.1 公债适度规模的理论框架2.1.1 公债适度规模的涵义公债作为一种经济信用行为,其规模必然存在一个合理的度。一般来说,合理公债规模就是公债在一国整体经济背景下最满意或最合理的数量界限。这一界限是一个合理的区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合理公债规模应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规模效益性,即在一定的公债规模下能使国民经济得到最佳整体效益;一般说来,公债规模太小无法形成推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但规模太大则造

26、成资源的浪费,降低公债使用效益。第二,成本适中;成本是指进行某项经济活动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它包括公债的直接成本(即发行成本和使用成本)和间接成本(即公债对经济的负面效应,主要指对经济的挤出效应和通货膨胀效应)。第三,必须是政府能够驾驭的公债规模;这要求政府不仅能以合理的成本筹集到公债资金,还要能合理使用资金,提高使用效益,确保到期还本付息的能力。综上所述,我们定义公债的适度规模指的是,公债资金的规模与当前的经济发展的形势相适应,结构合理,并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也就是公债的净正效应得以最大化。52.1.2 从公债的净正效应分析我们首先定义一下公债的净正效应。公债的净正效应是指通过发行公债产生的

27、总效应与发行公债的总成本之差。换句话说,公债的适度规模是指公债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此状态下,公债的积极效应得以最大化。更确切的说,公债的适度规模是公债的正面效应与公债的负面效应相抵消以后,公债的净正效应达到最大化时的公债规模。可以用以下图2-1来描述公债的适度规模。Y 公债净正效应X 公债规模0AB 图2-1 公债的净正效应如图2-1所示,X轴代表公债规模,Y轴代表公债净正效应。当没有公债发行的时候,则不存在公债的效应或成本,净正效应为0,图中的原点0表示这种情况。随着公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公债的净正效应会逐渐的增大,当公债规模达到A点的时候,公债的净正效应达到最大。在此之后,随着公债规模的继续

28、扩张,公债的净正效应逐渐下降。可以看到,A点即为理论上的公债最适度规模。在公债规模超过A点之后,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公债,净正效应就会减少,如果超出A点过多,如超过图中B点后,此时,净正效应为负,这将会带来给财政带来危机性的后果。根据许多国家经验性的资料,一但债务规模超过A点,那么公债的净正效应下降趋势是十分陡峭的,落入债务陷阱的泥潭。例如2009年底的迪拜主权债务危机。2.1.3 从公债发行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分析以上是通过分析公债的净正效益来考察公债的适度规模。那么更为细致的描述公债适度规模,我们可以通过公债发行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来定义公债的适度规模。这里首先明确两个概念:(1)公债的边际效

29、益MP,它是指政府最后一单位公债发行所带来的总效益的增加。而使用公债的客观条件是决定公债所能带来效益大小的主要因素,这些客观条件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本国的资源状况、政府以及管理人员的债务管理能力、相关的法律管理状况等等。一般来说,当公债发行规模较小的时候,对上述条件的要求相对比较低,在这个阶段,公债的边际效益处于上升的阶段,因为每多发行一个单位的公债将进一步产生更多的效益。但是,随着公债规模不断地扩张,为了更有效的使用公债,政府对客观环境所提出的要求也因此变得更高,正因如此,公债的边际效益会在上升到某个高度之后开始下降。(2)公债的边际成本MC,它是政府发行最后一个单位公债所带来的总成本的

30、增加。在该成本中,不仅包括政府发行债务所产生的利息和各种费用支出,还包括因发行不当、发行失败或使用不当以及政府因偿还困难时而产生的无形成本。为简便起见,我们假设政府每增发一个单位公债所导致的边际成本为一个常数。下面将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绘成曲线来考察公债的适度规模。MP/MC公债规模MCMPQ1Q2Q3图2-2 公债的边际效益和边际成本如图2-2所示,MP代表发行公债的边际收益,MC代表边际成本。当公债规模小于Q1时,政府发行债券的总效益比总成本要小,因此,这个时候公债的净正效益(总效益与总成本之差)是负值;当公债的规模大于Q3时,政府发行债券的总效益也是要比总成本小,此时公债发行的净正效益也是

31、为负。在Q1和Q3区域里时,公债发行的净正效益为正值,即公债发行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因此,只有在公债发行规模介于Q1和Q3之间的时候,才是公债发行的适度区间,这时候,政府发行债务才会不同程度的刺激经济发展,债务的发行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看到,这个区域中的Q2点是公债净正效益的极大值点,此时,MP=MC,公债净正效益最大,因此这一点也是公债发行的最适度规模。尽管通过公债的净正效益分析以及成本-效益分析可以定性的描述公债的适度规模,但是,以此作为基础,通过公债边际效益曲线和公债边际成本曲线来测算我国公债的适度规模是非常困难的。6因为,政府发行公债产生的效益和发行公债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包括政府发

32、行债务所产生的利息和各种费用支出,而且还包括因发行不当、发行失败或使用不当以及政府产生偿还困难时而产生的无形成本)的内涵是十分广泛的,特别是一些无形的收益和成本,测度起来十分困难,或者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如政府发行的公债是否的到充分有效的应用,使用过程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等等)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债收益曲线和成本曲线的形状。但是,通过这种定性的理论描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用的启示。比如,政府如果想扩大公债适度规模的范围,提高同等公债规模情况下公债发行所获得的净效益,可以通过不断的提高公债使用效益并同时降低公债发行成本。与此同时,该理论分

33、析也为论文以后的分析提供了一个基本的理论支撑,研究公债的适度规模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2.2 公债适度规模的监控指标2.2.1 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来考察对于国民经济应债能力这个考察角度来说,认购主体的负担能力是关系公债规模大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是使得公债能够顺利发行的关键因素。赤字率、公债负担率是可以有效的衡量一国经济应债能力的指标。2.2.1.1 赤字率 赤字率的定义是:赤字率=财政赤字当年GDP 100% 作为一种弥补财政赤字的基本手段,公债与财政赤字有着密切的关系。赤字的扩大需要发行公债来对其进行弥补,而发行的公债是需要还本付息的,这又引起了赤字更大程度上的增加,与此同时,公债的

34、规模也进一步被扩大,从而影响到公债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有可能引发债务危机。因此,长期的高赤字会导致公债发行规模的扩张,是不能够持续的。71992年,欧洲十二国的首脑在马斯特里赫特签订了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以下简称马约)。马约对评价一个国家赤字水平的指标做出了规定:一国当年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要低于3%。从此国际上通常用这一标准衡量赤字水平。2.2.1.2 公债负担率 公债负担率的定义为:公债负担率=当年公债余额当年GDP 100%对于这个指标,是从一国经济的整体角度上来考察公债规模的适度性。它一方面反映出了整个国家经济的负债状况,另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对公债的负担及偿还的能力。显而

35、易见,这个指标越大,公债的发行空间则越小,因此,较低的公债负担率,显示出该国存在较大的发债空间。8马约对公债负担率有一个指导标准,即年度政府债务负担率不能超过60%。但是这一标准有着一定的地域性。目前,对于适度的公债负担率指标的标准,国际上一般是定在45%-60%。但国内学术界对此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因为,对公债负担率的考察要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联系起来,在对公债负担率标准线的确定的问题上,要使之与国民经济的实力相一致。因此,在考察公债负担率的标准时,应该结合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治体制等实际情况加以确定。2.2.2 从财政的偿债能力来考察财政的偿债能力的定义是: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按时对公债

36、还本付息的能力。一国政府的财政偿债能力是影响该国发行公债规模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财政偿债能力强的国家则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债空间,公债的最适度规模也相应的比较高。财政偿债能力比较低的国家则相反,国际上通用的用来考察公债偿债能力的指标有两个:公债依存度和公债偿债率。2.2.2.1 公债依存度 公债依存度的定义为:公债依存度=当年公债发行额(财政支出+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100% 公债依存度这个指标表明当年发行债务的收入占当年政府财政支出的比重。当这个指标的值过高时,则表明财政支出对发行公债得到的收入过度地依赖,这时公债发行量过大,财政状况也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容易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9在运用公

37、债依存度指标的时候,应该注意口径统一的问题。因为目前对公债依存的计算分为两种。第一种称作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它的计算表达式是,当年公债发行收入额比当年全国财政支出额(包括当年公债还本付息支出);第二种称作中央财政债务依存度,它的计算表达式是,当年公债发行收入额比当年中央财政支出(包括当年公债还本付息支出)。由于2009年之前,我国是不允许地方支付发行债务的,为了分析的一致性,我们这里采用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国际上对国家财政债务依存度有一个公认的警戒线,为15%-20%。2.2.2.2 公债偿债率 公债偿债率的定义为:公债偿债率=当年公债还本付息额(当年财政收入额+当年公债发行额)100%公债偿

38、债率这个指标说明了当年公债还本付息支出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状况。这个指标越高说明国家的财政负担也越重,财政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会对未来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的健康稳定的增长构成威胁。10在使用公债偿债率指标的时候也需要注意统一口径的问题。因为公债偿债率也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称作国家财政债务偿债率,它的计算表达式为,当年公债还本付息支出与当年全国财政收入(包括发行公债的收入)之比。第二种称作中央财政国家偿债率,其计算表达式为,当年公债还本付息支出与当年中央财政收入额(包括发行公债收入)。为了口径的统一,论文以下的分析采用国家财政债务偿债率指标。对于公债偿债率指标,学术界有着比较统一的意见,把8%-

39、10%的范围作为一个比较安全合理的区间。2.2.3 对公债适度规模监控指标的总体评价以上讨论了从国民经济的应债能力、从财政的偿债能力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公债适度规模的监控指标,这充分反映了政府发行公债这种国家信用行为的交易双方,因而是考察比较全面的。对于具体指标警戒线的设定,是考虑到以往的历史经验和国际上的公认标准,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也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前文己经提到,由于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经济体制、政治制度的差别,在一国适用的警戒线放在别的国家也许就已经不再合适了,即便是在同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社会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种客观条件处在不同的时期时,也会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此时,原

40、来适合的标准放到今天可能也不再适用。因此,在具体指标警戒线的设定上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可以增强对公债适度规模研究的客观性。2.3 本章小结从理论上来讲,公债适度规模是一种使公债的积极影响达到最大的最佳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公债的积极影响是指把公债对经济的消极影响从其积极影响中刨除之后所余的净正效应的影响,实现这种最佳状态的公债规模就是一国公债的适度规模。公债实质是政府以国家信用为保障,以债务人身份向购买公债的投资者,即债权人,借款从而筹得经济建设的资金。因此,公债的偿还性使得其发行量必然会受到两方面的约束,一方面是债权人的购买能力,又可称为应债能力,这主要受到购买者的收入水平的制约;另一

41、方面,公债发行量还受到债务人政府的承受能力的制约,政府的偿债能力主要来自财政收入。总结这两方面的条件限制,公债的适度规模是债权人应债能力与债务人偿债能力两者的均衡状态。3 我国公债适度规模的实证分析西方国家作为市场经济的先行者,有较为丰富的公债发行管理经验,其衡量公债适度规模的风险性指标对我国公债规模的适度性探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目前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公债规模的主要指标有:赤字率、公债负担率、公债依存度和公债偿债率等四个,前四项指标反映了一国对公债的应债能力,后两项指标反映了财政对公债的偿债能力。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国家之间的社会制度、经济政策、发展阶段、公债历史以及公债市场等因素都有很大的区别

42、,国际指标不能表面照搬,只能作为分析工具来借鉴和使用。运用上述四个指标来分析衡量我国的公债规模时,应从我国客观实际情况出发,否则将失去指标本来的意义和可比性。因此,论文在计算我国的指标比率并进行比较分析时,根据实际情况和数据的可获得性对部分指标进行修正探讨。在这一章,我们将以马约的标准为指导,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利用公式推导,得到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公债适度规模的监控指标,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数据来分析我国公债规模的实际情况。3.1 国民经济应债能力分析3.1.1 赤字率从表3-1看出,GDP和财政赤字规模都在迅速增加,而赤字率则波动较大,有上涨的时候也有下跌的年份,但从宏观上看我国的财政收支基本都

43、是赤字,只有1981、1985和2007年这三年是财政收支实现盈余。从1981-2009年29年间,我国平均赤字率为0.97%,计算调整后的赤字率平均赤字率为1.23%。我们现在考察调整后的赤字率,其中超过2%的有7年。赤字规模从1998年的开始,到2003年均维持在很高的水平,财政赤字从2004年开始明显回落,到2007年转为财政盈余。调整后的赤字率高峰也均出现在1998年-2003年,平均赤字率高达2.46%。从目前财政赤字规模的扩张速度以及赤字率的变化来看,我国目前的赤字率属于可控水平,赤字率指标未超过国际警戒线3%,并且赤字率最高的7个年份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扩大基础

44、设施建设所增加的财政赤字。11因此,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规模还在合理可控的范围。表3-1 1981-2010年我国财政赤字率 单位:亿元、%年份GDP国家财政 收入国家财政支出财政赤字赤字率调整后赤字率19814891.561175.791138.41-37.38-0.76-0.5519825323.351212.331229.9817.560.330.5419835962.651366.951409.5242.570.710.8819847208.051642.861701.0258.160.810.9219859016.042004.822004.25-0.57-0.010.11198610275.182122.012204.9182.900.810.93198712058.622199.352262.1862.830.520.63198815042.822357.242491.21133.970.890.98198916992.322664.902823.78158.880.941.02199018667.822937.103083.59146.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