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文献研究综述.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7896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doc]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文献研究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doc]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文献研究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doc]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文献研究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doc]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文献研究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doc]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文献研究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doc]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文献研究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文献研究综述.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文献研究综述2009年4月第23卷第2期湖北经济学院(人文科学版)JournalofHubeiUniversityofEconomics(HumanitiesSciences)ADr.2009Vo1.23NO.2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文献研究综述秦冬丽,赵国栋(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摘要;对国内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将其归纳为四类:第一类文献主要探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定性问题,分析理财产品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创新理财产品设计的方法;第二类文献分析理财产品与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第三类文献主要探讨

2、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及应对措施;第四类是与银行理财产品相关的实证研究文献.最后评述了现有文献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关键词: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综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业务始于2004年9月光大银行率先推出的”阳光理财计划”.随后.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相比同期银行存款利率有着较高的收益率和免缴利息税的特点.所以这些人民币理财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追捧.根据2006年理财产品市场分析报告统计,2006年各银行发行的各类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达到345种,

3、外汇理财产品达到744种.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2008)统计,2007年各银行共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l302只.外币理财产品1760只,远超过2006年的水平.银监会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银行理财业务总规模达4000亿元,2007年78家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额度达到819O亿元.2008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产品4456款,远高于2007年的发行数量.银行理财产品正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复杂,品种越来越多,参与机构越来越多的发展局面.2006年l2月l1日,中国遵守加入WTO承诺,同意外资银行全面进人中国市场,中国人民银行随即颁布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4、确认了外资法人银行的人民币业务经营权,部分外资银行于是在第一时间递交申请将其分行改制为法人银行.人民币业务全面开放将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更加激烈的竞争,国内银行将面临不断加重的外来压力.监管部门的重视也促进了银行理财产品的蓬勃发展.2005年9月29日,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为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设立了统一的规范.2006年l1月29目.银监会颁布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外资法人银行获准全面办理人民币业务,人民币理财业务获得了加速发展.2006年6月21日,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商业银行开展代客境外理财业

5、务有关问题的通知,2007年5月10日,银监会又颁布了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调整商业银行代客境外理财业务境外投资范围的通知,这些法规政策都使得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获得了更广阔的投资渠道和发展前景.伴随着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内学者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也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对我国已有的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总结,发现现有的研究可归纳为四大类.一,探讨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定性和风险收益问题,分析理财产品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创新理财产品设计的方法胡云样(2006)分析了不同类型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性质,提出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具有储蓄,信托,委托一代理三类不同的性质.而不仅仅是银监会定义

6、的一种委托代理性质;在此基础上,作者探讨了因理财性质的不同所形成的商业银行对客户相互矛盾的理财行为,双方风险与收益的博弈关系1.李鹏(2007)指出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产品层次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产品信息支持系统不完善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商业银行必须进一步细分市场并增加产品差异性,加强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Lz.刘毓(2008)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人手,提出了制约银行理财产品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一是理财产品进入资本市场的合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二是理财产品的创新生产平台亟待建立.从长期来看,政策制约因素只是阶段性和外生性的,理财产品在自身开发和生产能力上的不足才是制约市场发展的根本性,内

7、生性因素嘲.刘坤(2006)对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做了全面介绍,包括产品的设计原理,产品特点,产品收益风险等.指出问题的根源是银行在产品设计时依据无风险套利模式,但这种套利并不会长期存在,因此需要改进产品设计模式4.曹淑杰(2007)考察了我国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发展历程,对市场上繁多的理财产品进行了归类梳理,归纳了银行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特点,并且结合近年来该领域的创新产品及发展趋势,对商业银行个人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创新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二,分析银行理财产品与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宋琳(2005)分析美国金融产品对利率市场化的作用,揭示了人民币理财

8、产品对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r6.胡斌,胡?65?作者简介:秦冬丽(1985一),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投资赵国栋(1983一),男,江苏睢宁县人,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08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金融投资与管理.艳君(2006)考察了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指出由于利率风险因子的缺失,商业银行无法为客户提供风险梯度完整的理财产品.也无法进行有效套期保值工作和风险管理工作.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将有助于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将逐步替代部分银行存款,从而有助于放开银行存款利率,实现利率市场化I7.何兵,徐庆宏

9、,罗志华(2009)通过建立一个比较存款实际利率与理财产品实际收益率的分析框架,将投资标的市场利率,存款管制利率以及通货膨胀率纳入这个分析框架中进行实证比较和分析,以解释商业银行理财市场与利率变动的相关性j.胡明东,宗怿斌(2009)分析了2005至2008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状况,探讨了银行理财产品特别是信贷类理财产品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指出理财产品创新加大了央行货币监测与货币定义的难度,加剧了市场的投机风险,增加了维护金融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信贷类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央行的信贷窗口指导.三,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理财产品市场的影响杨柳斌(2008)分析了金融危机对QD

10、II产品,结构性理财产品和稳健型理财产品三种层次的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提出应从完善理财业务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建立完善,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带来的冲击.徐庆宏,何兵.孙从海(2009)在次贷危机的背景下,研究了三种类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转移与传导机制,指出在全球金融动荡的背景下.商业银行应从理财产品设计和营销服务过程中加强和完善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控制_1.四,关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实证研究杨轶雯(2008)从金融创新理论出发,以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重点,研究近年来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创新;同时结合理财产品的特点和功能,从投资者需求的角度出发,

11、归纳个人理财产品的层次创新方法.作者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以人民币理财产品为对象,对市场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各要素对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同时,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研究理财产品的综合表现,总结优秀理财产品的特点口.刘一凡(2008)以商业银行推出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这一产品的市场特点,行业现状等方面内容,同时重点对股票挂钩型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详细分类.并阐述不同类型股票挂钩型结构性银行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最后.选取不同类型的股票挂钩型结构性银行产品.运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对这些产品进行模拟定价.通过将模拟运算所得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产品价格进行对比,以及模拟中产品

12、所体现的收益率分布和风险特征,对这类产品作出进一步的详细分析和解释,得出市场现有理财产品定价基本合理,但同时也存在少数产品缺乏投资价值的结论1.刘鸿伟,张非,杜垄(2009)创新性地直接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将结构性理财产品看成一个整体.运用概率分布函数及蒙特卡罗模拟技术计算出期望收益率与最低保本收益率的概率,评价该理财产品是否符合投资者的投资偏好;在详细介绍估价模型后.以招商银行理财产品为例,运用该方法计算出其收益,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n.?66?五,总结与评述总结现有的文献研究,我们发现,我国银行理财产品普遍存在着设计研发能力不足,同质化现象严重,重数量.轻质量的突出问题;理财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13、.风险收益不对称等问题.理财产品的发展受到诸多政策因素,制度因素的制约,市场发展尚不规范完善.创新理财产品的结构设计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理财产品的出现也加剧了央行货币监测与货币政策定义的难度,加剧金融市场投机的风险.但同时,也有些学者认为,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也有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可避免地传导至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对理财产品市场的风险管理控制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证研究的文献主要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因素,运用蒙特卡罗模拟的方法.对理财产品进行模拟定价和风险收益特征分析.总体上而言,国内对于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大多针对银行理财

14、产品进行定性研究和规范分析,分析研究比较全面.但也有不足之处,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少,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状况与商业银行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还没有从银行理财产品的角度考察银行经营绩效的理论研究或是实证研究的文献,亦没有从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视角探讨理财产品发展原因的文献资料.以后的研究可以从上述两点做出突破创新.参考文献:1胡云l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性质与理财行为矛盾分析J3.上海金融,2006(9).23李鹏.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9).33刘毓.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模式变迁,发展瓶颈与突破之路J.中央财经大学,2008(5).4刘坤.商业银行

15、固定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分析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53曹淑杰.商业银行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创新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63宋琳,姜晓燕.人民币理财产品与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J.山东财政学院,2005(5).73胡斌,胡艳君.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6(3).8何兵,徐庆宏,罗志华.商业银行理财市场与利率变动的相关性研究.基于理财产品的实证分析J.西南金融,2009(2).9胡明东,宗怿斌银行理财产品创新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武汉金融.2009(4).o3杨柳斌.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影响及应对之策初探J.科技创业,2009(2).11徐庆宏,何兵,孙从海.全球金融危机下的银行理财与风险管理J.西南金融,Z009(3).123杨轶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创新与收益研究D3.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乔晋声,徐小育.美国商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的经验及对国内银行的启示J3.金融论坛,2006(10).133刘一凡.股票挂钩型结构性银行理财产品特征及其定价分析D.上海:同济大学,2008.143刘鸿伟,张非,杜垫.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下),200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