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79364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学 院: 管 理 学 院 专 业: 财 务 管 理 班 级: 071 班 学 号: 07110111004 学生姓名: 张 艳 指导教师: 姚 佳 2011年04月24日目录摘要IIIABSTRACTIV引言11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概述21.1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含义21.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21.2.1全程性21.2.2不确定性或多变性31.2.3风险损失的突发性31.3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31.3.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外部成因31.3.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内部成因3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现状52.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

2、52.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测量方法52.1.2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62.2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现状62.2.1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测量方法62.2.2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存在的问题72.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82.3.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测量方法82.3.2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存在的问题82.4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92.4.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测量方法92.4.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存在的问题103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113.1对信用风险的防范113.1.1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前审查等事前工作113.1.2通过授信制度、评级系统和信用提升等过程113.2 对利率风险的防范113.2.1健全独立

3、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113.2.2创新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123.2.3采用持续期缺口管理技术123.3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123.3.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123.3.2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或提高资产流动性的产品123.4对操作风险的防范133.4.1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133.4.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13结论15参考文献16致谢17中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摘要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管理虽然得到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经营风险管理机制仍然薄弱,一些银行的资产质量甚至出现了反弹。本文就是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风险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特点,通过对商业银行经

4、营风险的定义、特点、类型及产生原因的理论研究,根据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类型,对其进行深入的评估和测量,从而编制出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评估报告,以此合理掌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找到防范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方法。关键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 China commercial bank operation risk and its preventionAbstractIn recent years,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 in China got rapid progress, but owing t

5、o historical and system reasons, business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is still weak, some banks asset quality even appeared to rebound. This article is aimed at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in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usiness risk, with 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efinition of commercial

6、 banks, features, type and the produced causes of theory research, under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risk of main type, on its for in-depth of assessment and measurement, to prepare out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risk assessment report, to control commercial banks credit risk, interest rate risk, liq

7、uidity risk, and operation risk reasonablly , found prevention in China commercial banks operating risk of method.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 Business risk, Prevention引言目前,我国银行业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但由于商业银行经营的高风险特征,也给我们带来了挑战。因此在保证我国商业银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还要分析导致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探求解决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措施。商业银行是经营货

8、币的金融中介组织,在当前金融形式下,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经营风险,对经营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是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同时,我国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经营风险管理机制缺失的问题,如何从根本上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建立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管理体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一直是各界关心的话题,怎样化解一直是金融业共同致力的目标。因此,防范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不仅仅是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的事情, 而且是全社会的事情,全社会都应关心和支持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1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概述1.1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含义 现代商业银行是以获取利润为目标,

9、以多种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具有综合性服务功能的金融企业。商业银行的盈利受到风险的影响,定义风险是风险测量和管理的基础。风险主要是指银行业务未来结果的互向不确定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机会的可能性。理解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概念,应当注意以下内容。(1) 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受到来自银行内部、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风险客观存在,不可能完全避免。(2) 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并不是一无所知,而是在我们现有技术水平下不能确定的可能性。随着我们对客观事物的

10、了解增多,理解能力增强,原来的风险可能不再是风险,而是我们能够确定的事件;原来的一无所知的情况可能进入风险研究的范围,被我们所关注。(3) 风险与收益是对称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愈高,其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愈大,但获取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愈大;反之,要想获得高收益,就要承担与之相应的高风险。但是,基于银行稳健经营的的一贯方式,我们主要关注的是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即“单边风险”。(4) 经营风险的研究不仅包括可计量的风险,而且还包括不可计量的风险。例如,我们既要尽可能地去量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同时银行还面对目前尚不能量化的一些风险,如法律风险、犯罪风险等。1.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特点1.2.1全程性经营

11、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各种经营项目和各个业务环节中。不论是信贷、储蓄,还是投资,不论是票据交换,还是账务处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风险,稍有不慎,风险就会由“造成损害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损害,如贷出的资金控制不好无法如期收回本息,储户挤提造成流动性风险,支付差错或收入假票、假币造成损失等。即使是库存资金,也会因为利率、汇率的变动而造成损失。1.2.2不确定性或多变性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产生的根源与某种人为因素有关,从而决定了其经营风险的多变性和不确定性,而且市场环境、企业行为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商业银行出于竟争压力,也在不断开发新的金融服务项目,这也会使商业银行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变化。1.2.3风险损

12、失的突发性商业银行经营中的许多风险因素事先往往不易把握,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造成严重的危害,令银行措手不及。如信贷客户不经银行同意将贷款用于风险很高的投机活动,贷款抵押物因火灾损失而产权所有人又未对其投保等,也会给商业银行造成突发性损害。1.3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产生的原因1.3.1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外部成因从宏观层面看,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宏观经济政策和金融监管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国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而基础设施、意外事故等自然环境也可能使商业银行面临风险。宏观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等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通货膨胀会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经济周期会导致大量企业周期性的波动,这些因素直接

13、或间接地影响了商业银行的盈利与安全。宏观经济政策决定了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投资水平与结构,以及外汇流动等,这些都对银行经营产生深刻影响。从微观层面看,来自企业的风险会转嫁给银行。以信用风险为例,企业是资金的使用者,对于借入资金的“实际”投资项目的收益和风险有充分的信息,因而对投资项目的回报与盈利及借入资金的偿还概率等问题具有较完全的信息。银行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对借款人的了解主要是其历史的经营状况和现状,签约后,银行不直接参与资金的运用,对于被借资金利用的有关信息只能阶段性地通过企业或其他渠道间接地了解,而不能及时或直接观测到所借资金的运营情况。 1.3.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内部成因商业银行经营风

14、险的内部成因是指与其业务经营活动直接相关联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其他的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可以减弱或消除的风险因素。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来源广泛,可以是来源于银行经营管理决策制定错误和经理人的道德风险,也可以是来源于商业银行的设备故障和主要经营管理人员的健康状况等,在外部因素既定的情况下,内部因素往往起着决定作用。商业银行内部风险与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密切相关。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可以带来优秀的战略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等,从而降低银行内部产生的风险。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弱化或规避其面临的外部风险。如优秀的信贷人员可以更好、更多地搜集信息并进行分析判断

15、,从而选择风险小的客户,规避风险大的客户。而没有信用分析能力的信贷员常常将外部风险引入银行体内,造成信贷损失。2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现状 由于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商业银行面临各种类型的风险,新巴塞尔协议把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诸多风险归纳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大类,同时,鉴于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考虑的风险类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将市场风险分为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在现有条件下对这四种可以量化的风险进行测量及管理。2.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2.1.1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测量方法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评估方法有很多,首先是专家制度法,大多数商业银行都将重点集中在借款人的“6C”上,包括六

16、个要素:品德(Character)。借款人的历史信用记录和履行信用的状况。能力(Capacity)。企业管理者的经营管理能力。资本(Capital)。企业的资本数量、结构。担保(Collateral)。在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本息时银行贷款资金免于遭受损失的重要保证。经营状况(Condition)。对借款企业在偿债能力、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的评价。发展前景(Continuity)。预测企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也有银行将信用分析的内容归纳为“5W”, 它主要用于在审查贷款时,审贷人员需要考虑的因素:即借款人(Who)、借款用途(Why)、还款期限(When)、担保物(What)、如何还款(How),或“5

17、P”,即个人因素(Personal)、目的因素(Purpose)、偿还因素(Payment)、保障因素(Protection)、前景因素(Perspective)。一些情况下,商业银行把公司分成几个等级,例如AAA,AA,A,BBB,BB,B,CCC,CC,C,DDD,DD,D等。其次,可以通过信用评分模型来评估信用风险,其典型代表是建立在多变量判别式分析法基础之上的Z模型:Z=0.012(1)+0.014(2)+0.033(3)+0.006(4)+0.999(5)或Z=1.2(1)+1.4(2)+3.3(3)+0.6(4)+0.999(5),其中,1=流动资本/总资产;2=未分配利润/总资产

18、;3=息税前收入/总资产;4=权益市值/负债账面价值;5=销售收入/总资产。阿尔特曼经过统计分析和计算最后确定借款人违约的临界值Z(0)=2.675,如果Z=2.675,则借款人被划为非违约组。如果1.81Z0时,被称为正缺口;当GAP0时,称为负缺口;当GAP=0时称为0缺口。利率敏感性比率=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即SR=IRSA/IRSL。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比率大于1;当利率敏感性资产小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比率在0和1之间;当利率敏感性资产等于利率敏感性负债时,比率等于1。当商业银行保有正缺口时,如果市场利率上升,那么利率敏感性资产和敏感性负债的利率水平将同时

19、上升,而由于此时利率敏感性资产的金额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金额,因而利率上升的结果将使银行的利差总额扩大,利润上升。相反,如果此时市场利率下跌,由于商业银行拥有较多的利率水平无法下跌的非敏感性负债和较少的能保持利率不变的非敏感性资产,商业银行将面临利差总额的下降和利润水平的降低。规避利率风险技术之二:持续期缺口管理技术。持续期也称为久期,是一种对固定收入金融工具的到期日进行价值和时间加权的平均时间,也可以理解为各期现金流抵扣最初投入资金的时间。银行所持资金的持续期是指银行持有资金的平均到期时间,其中考虑的资金要素包括所持资产的现金流入与所持负债的现金流出。单一金融工具持续期的计算公式为:D=加权

20、的现金流量现值/未加权现金流量现值。只在期末发生现金流的资产或负债,如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贷款和,应用修正的持续期:Dr=D/(1+r)。银行金融工具组合持续期=(单一金融工具资金权重单一金融工具的持续期)。2.2.2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存在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利率风险管理是被动的、简单的管理。与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相比,我国的利率风险更多地表现为体制性风险,国家利率政策的调整是商业银行利率风险产生的直接原因。在利率管制下,管理当局赋予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主要是货币政策的有效执行和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并不要求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做出有效的规避。因此,商业银行主要关注信贷和流动性风险,缺乏对利率

21、风险的有效管理。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管理工具缺乏,尤其缺乏衍生金融工具等有效转移风险的手段。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量化管理落后。量化管理和模型化是西方发达国家银行风险管理在技术上的重要发展趋势。中国目前在风险量化管理方面还非常薄弱,大致还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而对于在风险价值、信用计量和持续期等概念还并不能熟练使用。 2.3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现状2.3.1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测量方法在流动性风险的评估过程中,评估工具选择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流动性风险产生于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负债规模之间的数量差异和到期日的不同,两者规模的膨胀与萎缩都会导致头寸数量与期限的难

22、以搭配。因此,流动性缺口就成为量化流动性风险的主要工具。流动性缺口是所有未来剩余时间区间内银行资产负债之间的差额,其大小直接反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程度。当负债超过资产时,多余的资金头寸就会出现,一旦债权人提出头寸变现要求,银行就有可能因应对不及而发生风险,我们将此时的缺口定义为负缺口;当资产超过负债时,现有资金无法填补头寸需求缺口,故必须筹集外部资金以维持流动性安全,我们将此时的缺口定义为正缺口。可以将资产与负债的缺口分为以下几种:即期缺口,即期资产与即期负债的差额;短期缺口,短期资产与短期负债的差额;中期缺口,中期资产与中期负债的差额;长期缺口,长期资产与长期负债的差额。通过计算各

23、类缺口每天的具体数值,我们可以此估算出当期银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可将每天测得的缺口值与资产总额相比,得到缺口资产比,通过此变量可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设置警戒线,其中1、2、3、4分别代表即期、短期、中期、长期缺口资产比。结合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基于流动性缺口每天实现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评级:红级,即期趋势同时击穿短、中、长三中趋势,且突破1通用警戒线和特别警戒线,表明当期流动性风险很大;橙级,即期趋势同时击穿短、中、长三中趋势,1未突破通用警戒线和特别警戒线;黄级,短期趋势击穿中、长两种趋势,即期表现平稳,2突破通用警戒线和特别警戒线;紫级,短期趋势击穿中、长两种趋势,即期表现平稳,2未突破通

24、用警戒线和特别警戒线;蓝级,中期趋势击穿长期趋势,而且其他趋势表现平稳,3突破通用警戒线和特别警戒线;青级,中期趋势击穿长期趋势,而且其他趋势表现平稳,3未突破通用警戒线和特别警戒线;绿级,各种趋势均表现平稳,各项值均表现正常。2.3.2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存在的问题从目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看,据央行统计,2005年底存贷差达到创记录的近92万亿元。达到2000年的37倍。体现为供给大于需求,流动性充足。但在其背后亦隐含着流动性危机。主要体现在:(1)高流动性靠存款的超长增长所支撑,且存款中主动性负债不足。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通过主动负债扩大资金来源的渠道非常有限,对客户存款的期限、金额、利率都

25、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负债的总量结构、期限结构,利率结构和客户结构无法有效优化并与资产合理匹配。存款的超长增长保证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使得监管者和经营者都普遍认为当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已没有问题,从而放松了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关注,把目光都放在资产业务的拓展上。然而,由于商业银行负债业务受宏观经济金融环境影响非常明显,一旦外界因素发生变化导致存款增长趋势放缓,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将立刻显现,从而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流动性危机。(2)资产的变现能力不足以保持足够的流动性。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经营理念不断深入,对盈利性水平的要求越来

26、越高因此各家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信贷资产和债券资产的投资力度,市场总体资金的充裕度不断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商业银行资产和负债的平均期限搭不当,或者商业银行收益随着利率的下降及贷款增长的停滞而下降,都可能引起流动性问题。从目前商业银行的经营情况来看资产形式较单一,变现能力较差的信贷资产占比大,流动性明显不足而由于不良贷款比重仍然较高,使得信贷资产缺乏变现的环境和基础,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问题。即使债券资产流动性较强,但目前商业银行受交易场所和交易对象的限制,要立即变现不但困难,而且要遭受较大价格风险。近期银行间市场资金受中央银行收缩货币信贷政策的影响由宽松逐步变为紧张。 2.4 商业

27、银行操作风险现状2.4.1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测量方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银行为抵御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而安排资金,并提出计量操作风险的3种方法:基本指标法、标准法和内部度量法。基本指标法是指按照操作风险暴露的一定比例来提取覆盖操作风险所需的资本金。一般操作是,银行的操作风险应等于前三年总收入的平均值乘上一个固定比例。计算公式为:Kbia=GIxa,其中,Kbia为基本指标法下的操作风险,也即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G为前三年总收入的平均值,Ixa为对总收入提取固定比例(一般为15%)。标准法也将资本金的计提建立在总收入的基础上。它根据不同业务线的相对风险,来确定相应的百分比。一般做法是,将银行的业务

28、分为8种业务线:公司金融、资金交易、零售银行业务、商业银行业务、支付和清算、代理托管服务、资产管理和零售经纪。银行的操作风险应该按照不同的业务类别分别计算。每一类别的操作风险等于各类别业务的总收入乘以一个该业务类别适用的系数(用值表示)。值代表银行在特定业务类别的操作风险损失经验值与该业务类别总收入之间的关系。总资本要求是每类业务资本要求的简单加总,即Ktsa=(GI1-81-8),其中,Ktsa为标准法计算的操作风险,即用标准法计算的资本要求;GI1-8为按照基本标准法的定义,8个业务类别中各业务类别过去三年的年均总收入;1-8为巴塞尔委员会设定的固定百分数。内部度量法在基本指标法的基础上又

29、进一步将每一个业务类别划分为7个损失事件类型,对每一个业务类别/事件类型组合(共56个组合),银行被允许使用自己的损失数据来计算组合的期望损失值(EL),其计算公式为:Kima(i,j)= y(i,j) EI(i,j) PE(i,j) LGE(i,j) ,其中,y(i,j)表示将i类业务在j类风险事件下的预期EI(i,j)转化成资本配置要求的转换因子;EI(i,j)表示i类业务在j类风险事件下风险暴露的规模和金额。2.4.2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银行出现一些经济案件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些基层负责人或客户经理以提高服务效率、方便客户为借口,使一些规章制度流于形式,管理上出现漏洞,给一

30、些犯罪分子以履行职务或服务客户为名,行经济犯罪之实提供了方便。最后,主观善意行为造成的损失具有隐形性。例如,为提高短期收益,一些银行的债券投资部门在低利率时期增加债券投资当市场利率上升时,在缺乏避险手段情况下就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利率风险。3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3.1对信用风险的防范 3.1.1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前审查等事前工作信贷资产在整个资产结构中占比大,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 差息可能变小, 但仍是收益最高的项目, 是银行资金运用的主渠道。防范信用风险要在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前审查等事前工作的基础上, 重点作好: (1) 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尽快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银行信用内部评级体系和

31、风险模型。利用定量方法准确地对风险进行定价,不仅可以减低信用风险, 而且可以提高银行利润, 通过产品差异化扩大市场份额。(2) 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 严格贷款等资产业务的流程控制, 明确责任和收益的关系, 如落实贷后问责制、审贷分离等措施。(3) 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手段, 尽快建立并完善信用风险监测信息系统, 建立客户基础数据库和开发客户跟踪系统, 实现信用风险的动态化管理。(4) 利用新兴工具和技术来减少和控制信用风险,主要利用贷款证券化和信用衍生品来达到提前收回债券和转移信用风险的目的, 同时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实现风险组合管理。3.1.2通过授信制度、评级系统和信用提升等过程信用

32、风险的防范可以通过授信制度、评级系统和信用提升等过程。授信制度是指在制订信用决策之前,需要指定授信额度,该额度将决定任何客户的最高风险总额,额度的使用需维持低于该上限以下,信用报告系统应能整合客户所有信息,以便经常检查额度使用是否超过,通过授信制度控制可以锁住违约事件的损失。评级系统有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及外部机构评级系统,它不是风险品质量化的具体指标,但对银行内部使用者而言,当一笔交易与保证、担保品等结合时,这些保护措施的品质变得比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更重要,商业银行应尽可能利用外部资信评级机构的评级,以充分揭示银行可能面对的风险。信用提升的主要方式有保证与契约,因为它们可提高违约后的回收率,有助于

33、降低违约事件的损失程度。3.2 对利率风险的防范 3.2.1健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各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 该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 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 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确定内、外部利率。通过确定反映市场变化同时兼顾各部门利益的内部利率, 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 实现全行战略发展意图。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 建立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3.2.2创新商业银行驾驭风险的产品虽然在产品创新方面目前在制度、监管等方面还存在障碍, 但是可以采取分步走的战略。第一, 根据国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34、, 进行衍生产品的基础准备。根据对外币衍生产品市场的认识, 研究远利率合约( FRA) 、利率掉期( IRS) 、利率期权( Interest Rate Opt ions) 等衍生产品, 以及基于这些基本衍生产品的结构性产品的投资组合,做商业银行未来风险管理的基础性工作。第二,通过研究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资金交易, 特别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消除全行的风险敞口, 防范和化解利率风险。3.2.3采用持续期缺口管理技术银行家一直在尝试利用持续期管理技术来规避银行的利率风险,采用的方法是用持续期缺口GAP来衡量市场利率变动对银行净值的影响:GAP=DA-DC,式中,为银行负债占总资产的比率,DA为银行

35、资产平均持续期,DC为银行负债平均持续期。保持持有资产金融工具为平均持续期=持有负债金融工具平均持续期,即保持GAP=0,是银行规避利率变化对银行净值影响的最好方法。3.3对流动性风险的防范3.3.1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对资金管理体制进行创新, 改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实行的差额管理方式, 对资金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基层行的各项资金来源全额上存管理行的资金部门, 基层行的各项资金运用由管理行进行统一配置。通过资金集中, 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 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 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

36、到上级行, 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 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 防范流动性风险, 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 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 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3.3.2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或提高资产流动性的产品开发和运用主动负债或提高资产流动性的产品, 改善资产负债组合, 如发行次级债券。尝试创造连接不同市场的产品, 将存款与债券市场、存款与货币市场收益挂钩,如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某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的严格高效管理,促进其资产负债结构的协调配置,最终将流动性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商业银行的

37、流动性风险管理战略,主要方法包括资产的流动性管理、负债的流动性管理和资产负债的流动性管理。资产的流动性管理是一种满足商业银行流动性需求的早期方法之一,它是以持有流动资产的形式来储藏流动性,当出现流动性风险时,通过有选择地出售商业银行的资产以获取所需的资金。负债的流动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弥补流动性的不足,通过在金融市场借款来满足即时所需的流动性。由资产流动性管理和负债流动性管理战略的分析可以看出,储备流动性具有较高的成本,依赖借入的流动性又具有较大的风险,大多数商业银行在选择它们合乎需要的流动性管理战略时,往往采取折中的方案,既使用资产管理又使用负债管理来弥补其流动性需求。3.4对操作风险的防

38、范2003 年2 月, 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对操作风险监管从如下四个方面提出了10 项原则, 其中包括: 营造适宜的风险管理环境;操作风险管理的识别、评估、监视和减轻控制; 监管者的作用;信息披露的作用。2003 年4 月, 巴塞尔委员会又在新发布的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 CP3) 中,将操作风险与信用和市场风险一起列入第一支柱, 使得操作风险成为资本监管的正式成员。这意味着,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要求, 为有效评估和管理操作风险, 银行需要建立专门的特殊框架和程序来给商业银行提供更多的安全和稳健保障。3.4.1建设内部风险控制文化操作风险存在于银行的正常业务活动中, 银行只有在建立了有效的操作风险管

39、理与稳健的营运控制文化,高级管理层以高标准的道德操守严格要求各级管理者时, 操作风险管理才会最为有效。营造风险控制文化是指全体员工在从事业务活动时遵守统一的行为规范, 所有存在重大操作风险的单位员工都清晰了解本行的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对风险的敏感程度、承受水平、控制手段有足够的理解和掌握。3.4.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操作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 提高行为人的业务素质。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 实行三分离制度: ( 1) 管理与操作的分离, 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

40、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 2) 银行与客户分离, 银行为方便客户, 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尽量简化手续, 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业务;( 3) 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即程序设计人员不能从事业务操作。业务处理电子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内部监督的时效性、全面性。但随着员工素质的提高, 复合型人才的增多, 由此可能引发的一些行为风险应引起高度重视。结论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和其在一国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关键地位和作用,导致了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的特点,一旦银行经营风险转化成现实损失,不仅可能导致银行破产,而且将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及其防范的研

41、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测量,被评估银行可每天编制“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评估报告”,以此合理掌控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针对每天发生的情况进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评估报告”样本模式如下。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评估报告 银行年月日一、信用风险评估:1、Z(违约的临界值Z(0)=2.675),2、风险利率Rr(银行内部规定的风险利率)二、利率风险评估: 利率敏感性缺口GAP,利率敏感性比率SR,持续期D,三、流动性风险评估:1、流动性资产缺口比数值1,2,3,4, 2、以流动性缺口为基础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评级,四、操作风险评估:1、基本指标法下的操作风险,即操

42、作风险的资本要求Kbia2、标准法计算的操作风险,标准法计算的资本要求Ktsa3、内部度量法下的操作风险,计算的资本要求Kima(i,j) ,参考文献:1 陈德胜,文根第等. 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49268.2 朴明根,王春江等. 银行经营管理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36363.3 谢太峰. 商业银行经营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295319.4 安瑛晖,阎永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学M. 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168211.5 凌怀仁. 商业银行风险论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6,256.6 艾迪凯德. 银行风险管理M.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44158.7 徐志宏.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对策N. 金融时报,2003,12.8 孙水康. 防范国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N. 金融时报,2000,12(7).9 张立宏. 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措施J. 海南金融,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