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0369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用社(银行)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工作总结贷款五级分类是许多发达国家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总结的一种比较科学的贷款分类方法,是当今世界上贷款分类的主流方法,实施和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是农村信用社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其旨在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揭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实际质量,及时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判断、提取贷款,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将全面停止四级分类期

2、限管理的分类制度,实现农村信用社的表内、表外信贷资产的五级分类。因此,为了做好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召开试点动员大会,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并成立了专门的领导小组,做到人员、任务、责任、措施的“四个落实”。一、强化领导,明确措施,保证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我们及时成立了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基层信用社主任、业务主任、内管主任、专职信贷员、客户经理和部分业务骨干召开了动员会议,对五级分类有关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掌握了分类的目的、意义,分类的原则和操作程序。明确了贷款五级分类对加强信贷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的重要意义,有效地增强了做好试点工作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3、,保障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保障,夯实分类基础。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新生事物,大部分信贷人员对贷款五级分类并无“好感”,认为五级分类只是多了一项工作、增添了一些麻烦、根本没有必要。我们通过实施“三比一看”,解决了信贷人员的思想认识问题。1、实施“三比一看”,提高员工思想认识。“三比”一是比贷前调查时,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谁的内容具体;二是比贷中审查时,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谁的内容详细; 三是比贷后检查时,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谁检查的操作性强。“一看”是看五级分类与四级分类谁对信贷管理起的作用大。通过“三比一看”,员工对贷款五级分类的认识明显提高,员工的思想统一到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

4、来。2、健全领导体系,强化组织保障。联社成立由理事长任组长,主任为副组长,分管主任及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全辖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指导。同时, 各信用社将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抽调相关人员,成立临时机构,努力保障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工作的顺利进行。(二)制定实施细则,保证“六个明确”。一是明确了第一责任人和责任追究制度。信用社主任对本社五级分类结果负责,分类结果的误差率超过10的追究其本人和具体分类人员的责任。二是明确了自然人其他贷款和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的具体分界线。本着既保证结果准确性,又保证过程时效性的原则,按照自然人其他贷款额度的40和笔数

5、的20这一双重兼顾的比例量定了30万元的分界线。30万元以上的按企事业单位贷款标准进行分类,30万元(含)以下的按照自然人一般农户的标准以矩阵方式进行分类。三是明确了操作程序和操作步骤。确定企事业单位贷款由联社贷款五级分类实施小组具体负责,农户贷款由信用社负责。四是明确了分类权限。30万元以上贷款分类结果的认定权限为联社,30万元以下的为信用社。五是明确了抽样复查制度。每季的分类工作结束后,联社组织人员进行抽样复查,保留对信用社分类结果的重新认定权。六是明确了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考核,将后续管理纳入信用社主任任期目标。 (三)制定贷款五级分类指导意见,出台“六项原则”。遵循银监会确定的风险、审慎

6、、灵活、动态管理原则,我们参照制定了五级分类工作的六项具体原则。一是明确责任,分级负责的原则。二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的原则。三是分类操作,借助矩阵的原则。四是合理并分、灵活机动的原则。五是严格按核心定义,以贷款最终偿还性为主导的原则。六是强化分类管理,加强信贷考核的原则。六项原则有效增强了分类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四)稳步实施分类,落实“七步走”程序。一是抄列清单,收集信息。根据同一时点各项贷款余额,逐笔抄列借款单位(人)明细表,并收集企事业单位和大额个体、工商户财物报表及有关资料。二是规范信贷档案。制定了企事业单位贷款规范性档案文本,共涉及二十多项基础信息资料,要求逐项收

7、集、整理、归档,做到信息充分、可靠。三是人员培训。举办了二期培训班,合计培训时间3天,参加人员320余人次,第一期培训强化现场操作,第二期培训注重对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等重点和难点进行了系统讲解,达到了应知尽知、应会尽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目的。四是贷款初分,组成两个分类调查指导小组,一个组负责对企事业单位贷款进行调查摸底分类,一个组指导信用社对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进行矩阵批量分类。五是贷款分类复查。根据初分结果,联社组织对企事业单位贷款、大额自然人其他贷款和大额农户贷款进行复查;六是确定分类结果。组织由联社贷审会、部分信用社主任、信贷员参加的信贷讨论会,对每个信

8、用社的初分结果进行讨论审核,对有异议的再进行复查,力求达到分类意见统一。七是对分类工作进行总结,认真查摆分类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在具体分类工作中,我们严格落实上级提出的“集中精干力量、时间服从质量、程序适当压茬、操作严谨审慎、标准规范统一”五项要求,于12月20日全面完成了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二、着力解决存在困难,努力保证五级分类的质量。(一)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力求基础信息真实完整。在实施五级分类时,普遍存在借款人财务信息残缺、失真,甚至根本没有财务报表和相关的非财务信息的情况。为解决信息缺失问题,我们一是在贷前调查和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没有一味地以企

9、业财务报表作为依据,而是根据信贷人员平时掌握的情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二是在信贷政策上给予必要引导。规定凡是企事业单位提供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在贷款利率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对不能提供的,严格限制其贷款额度,执行较高的上浮利率,并在资信等级评定上给予限制。三是通过行业协会等渠道多方收集行业平均数据和企业的信息,必要时有针对性地对借款人及其关联客户、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现场调查和查询。通过上述措施,尽可能使分类结果建立在大量的、相对准确的定性和定量信息基础之上。(二)综合全面因素,实施“差异化”分类策略。具体分类时,我们没有教条式地比照和照搬贷款五级分类的

10、条款,而是牢牢把握核心定义,从审慎性的原则出发,综合全面因素,实施“差异化”分类策略。从地方经济的特色出发,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时不仅从个人还款意愿、还款记录等方面分析,而且注重从贷款投入的种植、养殖行业分析,对于从事传统种植行业的,我们适当提高其分类等级;对于从事养殖,特别是从事风险性较高的养殖业、对市场依赖性强、市场价格变化较大的种植业时,要适当降低其分类档次。(三)做好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提高五级分类贡献率。我们以实施五级分类为契机,做好与日常工作的有机融合和联动。一是与不良贷款清收盘活相结合。信贷员在深入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进行调查摸底分类的同时,对不良贷款和潜在风险贷款进一步落实清收

11、盘活或保全措施。二是与强化全额资产管理相结合。在全面强化信贷资产管理的同时,对投资、应收利息、承兑汇票超保证金敞口部分等非信贷资产分门别类逐笔建立监测台账,强化对其发生、运营、清收、处置等全过程的规范与控制,并初步实现了由按期限管理到按风险管理的转换,有效提高了全额资产运营质量。三是与培植优质客户群体相结合。在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贷款的基础信息收集和整理过程中,督促借款人完善财务体制、及时准确提供财务报表的同时,按贷户的经营管理情况确定下一步“扶优限劣”的差别信贷政策。四是与控制贷款行业集中风险相结合。对企业贷款按其行业归属分别逐笔建立台账,进一步强化对贷款行业进行风险分析,切实

12、提高信贷工作的预警能力和前瞻性,做到“压大户”和“压行业集中”同步进行,有效分散信贷风险,优化了信贷投向。五是与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相结合。综合农户的信用评定情况、生产生活信息、还款纪录、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等资料,将农户的信用等级划分为优秀、较好、一般三个档次,并试行差别信贷政策,优化了农村信用环境。(四)落实“三查一回访”制度,提高信贷管理水平。结合五级分类工作,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三查一回访”制度,通过落实“三查一回访”制度,既丰富了原来贷款管理的方式和手段,又避免了突击分类工作量大的问题。“第一个查”即要求信贷人员贷后七天内对贷款真实用途进行跟踪检查。查清是否存在顶名、冒名、化名等欺诈行为贷

13、款情况,了解借款人是否按贷款合同约定用途使用贷款,对挪用贷款直接列为关注类。“第二个查”即每月对贷款进行非现场检查。通过借助人民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查询,了解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变化、对外担保、借款人和担保人二者互保等情况;通过对借款人在信用社所开账户资金往来情况的查询,了解其资金状况和短期内偿债能力;通过对借款人财务指标与所在行业平均值的对比分析,了解其在行业内部竞争中的具体地位和所处生命周期的阶段;通过对借款人提供财务会计报表的测算分析,掌握其财务状况,评估其偿债能力,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并为贷款分类结果的确定和调整提供依据。“第三个查”即每季对贷款进行现场检查。首先是常规性检查,

14、重点了解借款人经营项目、经营情况、产品需求情况、税费缴纳等情况,全面了解掌握影响贷款偿还的相关非财务因素;其次是非常规性检查,对月度非现场检查中了解的情况进行核实,重点检查借款人所提供的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等资料与事实是否存在重大差异,并落实相关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一回访”即信用社主任不定期对借款人进行回访。了解借款企业的形象、管理水平、主要负责人的综合素质和还款意愿等内容;了解贷款期限与借款人用款周期的真实匹配程度;综合非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和回访中掌握的情况,对贷款的现实风险状况和偿还的可能性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确定下一步贷款追加或稳步退出的计划和措施。“三查一回访”制度,拓展了信息渠道来源

15、,准确、及时、动态地识别贷款内在风险,并做出超前有效的预警、防范和化解,实现了五级分类对贷款动态管理的要求,提高了信贷经营和管理水平。(五)健全信贷管理档案,夯实五级分类基础。作为实施五级分类的重要依据,信贷档案必须健全完善。我们一是实行一户一档的管理方式。二是制定了信贷档案管理办法,落实了岗位责任制,要求信贷调查岗负责必要的档案资料搜集,信贷审查岗负责审查信贷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两者之间相互牵制,互为印证,保证了信贷档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三是档案内容涵盖了借款人及其担保人的方方面面,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企业主导产品、设备情况、应收款和应付款情况、负债情况等,并且登记及时、完整。四是对借款人

16、原有还款记录纳入本期信贷档案管理,充分掌握借款人历次与信用社合作的诚信状况。五是借款人投保情况及保险单、借款企业和担保企业董事会同意借款和担保的签字表决同意书等,都纳入信贷档案管理,为贷款出现风险后的保全及清收盘活尽可能创造先期条件。三、对农村信用社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的几点体会。(一)贷款五级分类只是强化信贷管理的一个工具。在进行贷款五级分类试点的过程中,不应把五级分类作为目的,不能过分强调贷款五级分类的结果,要重视贷款五级分类的过程。只有牢固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发现贷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切实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才是五级分类的真正目的。 (二)信贷管理要求必须具体。无论

17、是信贷人员的岗位职责,还是信贷档案的内容,或是对信贷人员达到的目标、要求等,都必须具体、明确,并保证其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三)信贷人员的培训必须保持层次性和连续性。对于不同岗位、不同层次的信贷人员,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讲授不同的内容;同时,必须强化培训的密度,不能期望一次培训就解决全部问题,必须定期进行培训。(四)不能把贷款五级分类当作一次性的突击性工作。要按月连续不间断地对借款人的报表、现金流量、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实现对贷款的序时、动态、连续监测和管理,才会提高五级分类对贷款管理的贡献度。(五)不能把贷款五级分类只作为贷款的事后管理方式。贷款五级分类是一个循环的、严密的管理体系,它渗透到贷款的发放、质量认定、提取损失准备、后续跟踪管理等各个环节。贷款风险分类的目的不仅在于有针对性地强化对不良贷款的管理,重点在于对正常贷款的管理。更重要的是要将贷款五级分类“关口”前移,对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等要求提前到贷前审查阶段,科学决定“贷与不贷、贷多贷少”,超前防范信贷风险。总之,在贷款五级分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我们的做法也还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逐步加强和改进,确保符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要求,顺利达到农村合作银行的信贷管理目标和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