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042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doc(2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信用社(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我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的质量,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农村信用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足额提取呆账准备金,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指导原则(银发416号)、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22号)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23号),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县(区)联社(含农村合作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本办法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

2、(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第三条 分类原则:(一)风险原则。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二)真实原则。农村信用社应当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价值。(三)审慎原则。农村信用社要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和本办法要求,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

3、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四)灵活原则。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五)动态管理原则。在定期进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对风险状况已发生重大变化的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第四条 分类操作总体上根据借款对象不同,将贷款分为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贷款,不同种类贷款使用不同的分类方法。(一)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借款人包括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或主管部门核准的企事业法人(含其授权借贷的分支机构),以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其他经济组织(包括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经济合作组

4、织等)。这类贷款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的要求,在对借款人财务因素、非财务因素以及第二还款来源状况等各项指标进行全面、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类。贴现、表外业务垫款一并参照分类。(二)自然人贷款分为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银行卡透支、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1、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是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助学贷款,这类贷款按照本指引确定的矩阵分类。2、银行卡透支主要依据逾期时间进行分类。3、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主要依据连续违约期数或逾期时间进行分类。4、自然人其他贷款是指除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银行卡透支、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以外的个人贷款。此类贷款主要以借款人所经营实体的运

5、营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和收入情况、担保情况、还款记录、付息情况和逾期时间等直观指标作为划分依据,根据企事业单位贷款的分类标准划分类别。自然人其他贷款中额度较小的贷款可参照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确定的矩阵分类,具体额度由各联社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自行确定,但参照矩阵分类的小额自然人其他贷款总额原则上不得超过自然人其他贷款总额的30%。第二章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方法及核心定义第五条 分类方法:农村信用社通过各种现场、非现场的查阅和分析手段,获取借款人财务、现金流量、非财务和担保各方面的信息,将影响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各类因素评估结论,作为判定贷款类别的主要依据,并注重第一还款来源。财务状况的评估是指农村信

6、用社在对借款人经营状况和资金实力实地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对借款人财务报表中有关数据资料进行确认、比较,重点研究和分析借款人长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综合评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分析是指农村信用社根据借款人现金流量表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信息,评估借款人产生、使用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能力、时间和确定性,判断借款人经营活动和筹、融资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变化对还款能力的影响。担保分析是指农村信用社对由借款人或第三人提供的债权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分为保证、抵押和质押三种方式。主要从法律上的有效性、价值上的充足性、担保续存期间的安全性和执行上的可变现性进行评估,判断担保作为第二还款来源对借款人还款

7、能力的影响。对抵(质)押品的评估,有市场的按市场价格定价;没有市场的按同类抵(质)押品最低价格计算。非财务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行业风险因素(包括成本结构、行业的成长阶段、行业的经济周期性、行业的盈利性和依赖性、产品的替代性、法律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等)、经营风险因素(包括借款人规模、所处发展阶段、产品多样化程度、经营策略、产品与市场分析、生产与销售环节分析等)、管理风险因素(包括借款人组织形式、管理层素质和经验、管理层的稳定性、员工素质等)、自然社会因素、还款记录(含其他银行偿还记录)、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情况、债务偿还的法律责任以及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非财务分析、担保分

8、析的具体操作方法详见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操作手册。第六条 核心定义:农村信用社依据安全履行合同、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将信贷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类别,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一)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五)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

9、一切必须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实际操作中要紧扣核心定义,严格按相关标准进行分类,预计损失率仅作分类结果验证参考。预计损失率=1-可受偿金额/贷款金额,可受偿金额=第一还款来源可还贷金额+第二还款来源可还贷金额。正常贷款的预计损失率为0%,关注类贷款的预计损失率为0%,次级类贷款的预计损失率在20%(含)以下,可疑类贷款的预计损失率在20%-90%之间,损失类贷款的预计损失率在90%(含)以上。第三章 企事业单位贷款、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标准 第七条 农村信用社在充分分析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的基础上,参照下列基本标准初步对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

10、的风险状况作出基本判断后,严格依据核心定义确定分类结果。第八条 下列情况划入正常类: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按时还本付息,农村信用社对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第九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划入关注类:(一)借款人的销售收入、经营利润下降或出现流动性不足的征兆,一些关键财务指标出现异常性的不利变化或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二)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三)借款人的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出现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因素(如基建项目工期延长、预算调增过大);(四)借款人经营管理存在重大问题或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

11、(五)借款人改制(如分立、兼并、租赁、承包、合资、股份制改造等)对贷款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六)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七)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经营者的品行出现了不利于贷款偿还的变化;(八)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次级类;(九)宏观经济、市场、行业、管理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变化对借款人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影响借款人的偿债能力;(十)贷款的抵押物、质押物价值下降,或农村信用社对抵(质)押物失去控制;保证的有效性出现问题,可能影响贷款归还;(十一)本金或利息逾期(含展期,下同)90天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0日以内。第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般

12、划入次级类;(一)借款人经营亏损,支付困难并且难以获得补充资金来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为负数;(二)借款人不能偿还其他债权人债务; (三)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 (四)借款人采用隐瞒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贷款的;(五)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损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六)信贷档案不齐全,重要法律性文件遗失,并且对还款构成实质性影响;(七)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可疑类;(八)本金或利息逾期91天至180天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31天至90天。 第十一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

13、的一般划入可疑类:(一)借款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固定资产贷款项目处于停、缓建状态;(二)借款人实际已资不抵债; (三)借款人进入清算程序;(四)借款人或其法定代表人涉及重大案件,对借款人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五)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农村信用社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正常还本付息;(六)经过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意愿;(七)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八)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贷款被划为损失类;(九)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贷款或表外业务垫款91天以上。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划入损失类:(一)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金200550号)规定的被认定为呆账条件之一的信贷资产;

14、(二)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即使处置抵(质)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也只能收回很少的部分,预计贷款损失率超过90%。 第四章 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分类标准第十三条 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主要依据核心定义,结合借款人的农户信用评定等级、担保因素和逾期时间进行分类。其中,农户信用评定等级依照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的规定评定。(一)农户信用评定等级为优秀档次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 贷款档次担保方式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信用 贷款未到期或本/息逾期60天以内 贷款本/息逾期61天90天 贷款本/息逾期91天180天 贷款本/息逾期181天以上保证 贷款未到期或本/息逾期60天以内 贷款本/息逾

15、期61天90天 贷款本/息逾期天数91天270天 贷款本/息逾期271天以上抵押 贷款未到期或本/息逾期90天以内 贷款本/息逾期91-180天 贷款本/息逾期181天270天 贷款本/息逾期271天以上质押 贷款未到期或本/息逾期90天以内 贷款本/息逾期91-180天 贷款本/息逾期181天360天 贷款本/息逾期361天以上(二)农户信用评定等级为较好档次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 贷款档次担保方式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信用 贷款未到期或本/息逾期30天以内 贷款本/息逾期31天90天 贷款本/息逾期91天180天 贷款本/息逾期181天以上保证 贷款未到期或本/息逾期30天以内 贷款本/

16、息逾期31天90天 贷款本/息逾期天数91天180天 贷款本/息逾期181天以上抵押 贷款未到期或本/息逾期60天以内 贷款本/息逾期61-90天 贷款本/息逾期91天180天 贷款本/息逾期181天以上质押 贷款未到期或本/息逾期90天以内 贷款本/息逾期91-180天 贷款本/息逾期181天270天 贷款本/息逾期271天以上(三)农户信用评定等级为一般或未参加农户信用等级评定的,按照以下矩阵分类。 贷款档次担保方式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信用 贷款未到期 贷款本/息逾期1天90天 贷款本/息逾期91天180天 贷款本/息逾期181天以上保证 贷款未到期 贷款本/息逾期1天90天 贷款本/

17、息逾期天数91天180天 贷款本/息逾期181天以上抵押 贷款未到期或本/息逾期30天以内 贷款本/息逾期31-90天 贷款本/息逾期91天181天 贷款本/息逾期181天以上质押 贷款未到期或本/息逾期60天以内 贷款本/息逾期61-90天 贷款本/息逾期91天270天 贷款本/息逾期271天以上(四)具备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情况之一的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划为损失贷款。第五章 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信用卡透支和表外业务分类标准第十四条 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的分类标准。正常类:借款人在贷款期间能够正常还本付息。关注类: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3次,或贷款本金/利息逾期90天以内。次级类:借款人连续

18、违约期数达4-6次,或贷款本金/利息逾期91天-180天以内。可疑类: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7次以上,或贷款本金/利息逾期181天以上。损失类:具备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情况之一的。第十五条 信用卡透支可按照以下标准结合核心定义进行分类:逾期天数 60天以下 61天90天 91天180天 181天360天 361天以上分类结果 正常 关注 次级 可疑 损失具备本办法第十二条所列情况之一的信用卡透支划为损失贷款。第十六条 农村信用社在对信用证、承兑、担保等表外信贷资产分类时,要将该客户近期的表内业务分类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原则上,对该客户表外信贷资产分类不得高于对其近期表内信贷资产业务分类等级。若该

19、客户表内信贷资产未出现不良,或该客户尚无表内信贷资产,一般可直接将表外信贷资产分为正常类或关注类。第六章 分类标准的特别规定第十七条 对于原四级分类中的呆滞贷款,在企业财务信息严重不足或企业已停产关闭的情况下,主要对其非财务因素、担保因素进行分析分类,这类贷款至少归可疑类。第十八条 对于原四级分类中的呆账贷款,符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认定标准的,可简化手续,直接归为损失类。第十九条 借新还旧贷款是指贷款到期(含展期后到期)后不能按时收回,又重新发放贷款用于归还部分或全部原贷款的行为。借新还旧贷款至少要划入关注类。其中,同时满足下列标准的借新还旧贷款原则上划为关注类:借款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能按时

20、支付利息;重新办理贷款手续;贷款担保有效;属于周转性贷款。为清收贷款本息、保全资产等目的发放的借新还旧贷款至少划为次级类。第二十条 对于因财务信息不足而无法进行严格财务分析的信贷资产,在严格按照核心定义的基础上,根据用途和借款方式,对其非财务因素分析进行初分的基础上,分类结果应下调一级。第二十一条 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贷款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未经正常贷款审批程序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分类结果要下调一级,已划分为损失类的不再调整。第二十二条 重组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由于借款人财务状况恶化,或无力还款而对借款合同还款条款做出调整的贷款。需要重组的贷款至少划为次级类;重组后的贷款如果仍然逾期,或借款人仍

21、然无力归还贷款,应至少归为可疑类。重组贷款的分类结果在半年内原则上不得向上调整,但重组后借款人经营性现金流量可以完全满足还款要求,并经过半年观察期或正常分期归还本金两次以上、付息正常的,可以不再视为重组贷款。第二十三条 恶意逃废债贷款,无论何种形式,至少归为次级类。并应在依法追偿后,按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分类。第二十四条 关联企业贷款分类。如果企业之间关系松散、关联程度低,各自享有足够的自主权,相互无法控制,可分别以其经营情况为主要分类依据进行分类;如企业之间关系密切、关联程度高,存在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分类时要兼顾考虑,被控制企业信贷资产分类结果应不得高于其受控企业的分类结果。第二十五条 以国债

22、、金融债券、本机构定期存单、100%的保证金作为质物的质押贷款,当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未超过90天,且质物归属不存在任何争议、质押手续完备、质押率低于90%时,一般划为正常贷款。第二十六条 在建工程项目贷款分类。在建工程项目贷款期限越长,对借款人还款能力的不利影响和风险就越大。项目在建过程中,特别是建设初期,以投入为主,尚无产出,其正常经营收入暂时不足以偿还贷款本息。对该类贷款,应综合考虑项目是否符合贷款条件、项目本身是否按计划进行、现金流量是否与预测数一致以及能否保证贷款如期偿还等因素评估贷款的偿还情况。如各方面情况正常,预期经济效益可实现的贷款,可归为正常类。出现了不利于偿还的因素,导致预期

23、经济效益受到一定影响的贷款,可归为关注类;偿还受到严重影响的贷款,至少应归为次级类。第二十七条 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的分类结果调整。(一)归为关注类的,纠改后持续按期还款或履约达到半年的,可调整为正常。(二)归为次级类的,纠改后持续按期还款或履约达到一年以上的,可调整为关注;持续按期还款或履约达到二年以上的,可调整为正常。(三)分期还款的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如果出现拖欠本息的现象,应视作整体贷款违约处理,其首次拖欠本息的时间则为贷款逾期的时间;在还清前期所有贷款本息后,逾期时间可以重新计算。第二十八条 对符合下列条件的关系人所发放的贷款最高划为关注类:(一)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的理

24、(董)事、监事、管理人员、信贷业务人员及其近亲属;(二)前项所列人员投资或者担任高级管理职务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第二十九条 银团、社团贷款分类。对银团、社团贷款,应重点关注和分析借款人的经营风险,并根据借款人的经营状况进行分类。银团、社团贷款的牵头行、社在贷款的合同与协议安排方面负有管理的责任,如合同与协议条款的约定本身不利于农村信用社贷款偿还,该类贷款应至少归为关注类。社团贷款的风险分类应由主办社进行初分,由社团贷款管理委员会集体认定。第三十条 贷款拆分分类。贷款拆分是指根据贷款收回的可能性,将一笔贷款拆开分成不同的档次。对明确界定可能偿还比例的单笔贷款,可按偿还可能性拆分成多笔后进

25、行分类,以便更准确地反映贷款的损失程序。在实际操作中,应谨慎使用,拆分法一般只用于多种担保方式的单笔贷款以及面临清算的贷款。如一笔正面临清算的信用贷款,根据清算价值估计,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至少可获得30%的补偿,但最高不超过50%。该笔贷款的分类结果是:30%为次级类,20%为可疑类(即50%与30%之差),余下的50%为损失类。第七章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机构与部门职责第三十一条 认定机构:农村合作银行以法人为单位组织实施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由县级联社组织实施。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要专设风险管理委员会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贷款分类结果的认定工作。风险管理委员会由

26、理事长(董事长)直接负责,由主任(行长)以及风险管理、信贷、会计、稽核、监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风险管理部门与贷款发放部门相互分离制约,作为贷款分类的日常管理机构。县级联社和农村合作银行本部信贷发放部门、基层农村信用社或分支机构要成立贷款分类小组,按照授权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认定,并对需上报的贷款分类结果提出审核意见。第三十二条 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基层信用社(分支机构)的认定权限,但单笔金额超过100万元(含)的自然人贷款、超过2000万元(含)企事业法人贷款,如计入损失类,由省联社最终认定。第三十三条 分类经办人员职责:(一)整理完善分类档案,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行综

27、合分析,撰写分类工作底稿、填写分类认定表,提出初步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及理由,参加信贷讨论。(二)根据认定的分类结果,进行贷款风险分类的信息处理,记载风险分类台账,通知会计部门调整贷款形态。(三)按月与会计部门核对账目,保管贷款风险分类的档案资料。 (四)在借款人出现不利因素,影响还款可能性时,应及时进行分类,按程序认定后调整贷款形态。 (五)根据分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不同类别贷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贷款风险防范措施和意见,采取管理措施,及时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第三十四条 信贷管理部门职责:(一)负责制定、修改、解释贷款风险分类的实施细则和相关办法。 (二)负责辖内有关贷款风险分类的培训组织工作

28、。(三)负责对贷款风险分类的检查组织工作。(四)收到的初分材料后,对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审查,签署意见后,报同级风险管理部认定。 第三十五条 风险管理部门职责:(一)按照规定权限负责分支机构或基层农村信用社上报贷款、本级信贷部门直接发放贷款的最终认定工作,并对需报经风险管理委员会认定的贷款提出分类意见。 (二)对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及时进行统计、汇总、连续监测、考核及检查指导,根据辖内贷款风险分类的实际状况,按季写出综合分析报告,并及时上报上级单位和金融监管部门。 (三)根据分类结果,制定本单位不良贷款清收、盘活、保全计划,并督促基层信用社完成。(四)负责贷款风险分类过程中有

29、关法律问题的审查和咨询。(五)向基层信用社反馈认定结果批复,并返回认定材料,提出改进信贷管理、加强风险防范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十六条 会计部门职责:(一)按照有关贷款核算的现行规定,认真组织对各类贷款的台帐设置、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以客观、真实、准确地反映贷款形态。(二)根据分类结果制定呆账准备计提计划。第三十七条 稽核审计部门职责:(一)将贷款风险分类工作列入常规审计的内容。(二)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有关规定对分类规定、方法、程序的执行情况和分类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通知有关业务部门进行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向上级 单位作出书面汇报。(三)按权限对损失类贷款进行重点审计。(四)对不

30、良贷款进行责任认定。第八章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认定程序第三十八条 认定程序:(一)初分。1、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的分类逐笔按以下步骤进行:由贷款分类人员通过对财务、现金流量、信用支持、非财务等因素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符合损失类条件和单笔金额超过一定额度的非损失类信贷资产(额度由各县级联社和银行确定),撰写分类工作底稿(附表5、6),并将有关信息随时记录在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认定表(附表1)或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认定表(附表2)中,确定初分结果。2、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信用卡透支、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贷款由发放贷款的信贷经办人员逐笔填写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信用卡透支、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消费贷

31、款分类认定表(附表3),并进行初分,有争议的、超权限的,由机构负责人签具审核意见,上报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二)复审。贷款发放单位分类小组对分类工作底稿、企事业单位贷款分类认定表或自然人其他贷款分类认定表、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信用卡透支、住房按揭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分类认定表中贷款资料的完整性和初分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集体讨论并提出审核意见后,由所在部门或机构负责人签具意见,上报县级联社或银行风险管理部门。(三)确定分类结果。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权限负责辖内基层信用社或分支机构上报分类结果、县级联社或银行信贷部门直接发放贷款的最终认定工作,并对须报经风险管理委员会认定的

32、贷款提出分类意见。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授权以外的大额贷款、损失类贷款以及分类争议较大贷款的认定工作。第三十九条 信贷资产风险类别由上级类别下调至下级类别的,由发放单位的贷款分类小组进行最终认定。信贷资产类别由下级类别上调至上级类别的,由贷款发放单位提出调整意见并上报县联社或银行风险管理部门后,按照授权确定分类结果。第九章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管理第四十条 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要逐步建立和完善贷款风险管理制度,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要按照“落实责任、动态调整、定期分析、科学考核”的要求进行。 (一)落实责任。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要明确理事长(董事长)为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

33、的第一责任人,并将责任分别落实到有关责任人,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二)动态调整。信贷人员要随时监测、分析经办贷款的风险情况,认真收集与贷款有关信息,及时补充信贷档案,并向本单位负责人提出调整形态发生变化的贷款类别的建议。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要与日常信贷管理工作紧密结合,适时组织对借款人经营情况和偿债能力的分析。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要加强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监督检查,督促基层农村信用社或分支机构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对于信贷资产形态发生变化的,按本办法规定的操作程序,逐笔审核认定,调整信贷资产类别。(三)定期分析。农村信用社要尽快按照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标准建立信贷台账,

34、并将分类结果及其结构、报告期间分类结果的异常性变化及其成因、分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改进措施等情况定期上报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九地市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每季度要汇总辖内分类结果,形成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季报,于下季度首月7日内报当地监管部门和省联社办事处,办事处汇总统计后于10日前上报省联社;西安市各联社要于10日前上报当地监管部门和省联社。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月报制度,逐月检测、按季考核。(四)科学考核。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要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要求,合理确定各项考核指标,重点关注分类信息的全面性、分类程序的严密性、分类标准的审慎性、分类结果的准确性等,对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并

35、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结果制定切实可行的不良信贷资产控制和清收盘活计划。第四十一条 对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认定审批应遵循“授权认定、常规管理、超限核准、归口负责”的原则。(一)授权认定,指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可结合实际,对基层信用社或分支机构进行授权,由其按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操作要求,依照授权对贷款分类结果进行认定。(二)常规管理,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作为信贷经营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分类经办人员应及时搜集掌握客户最新的分类信息,进行认真审核、分析、整理,及时更新财务或非财务信息等,客户信息资料至少每季度更新一次,并根据更新的客户信息对信贷资产的分类情况进行重新审定。(三)超限核准,指分类业务额度

36、超过本级认定审批权限的,必须报上级机构认定和核准。(四)归口负责,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分类质量检查、上报等工作由风险管理部门归口负责,信贷管理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第四十二条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贷后管理全过程中的一个常规性环节,对分类后的贷款,要根据风险状况及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一)对正常贷款,要注意加强风险预警,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可疑因素。(二)对关注贷款,要密切跟踪潜在风险因素的变化情况,分析评价其对贷款安全的影响。对于未办理贷款担保措施的,要补办贷款担保或进一步强化原有的担保措施。在风险因素未好转之前,一般不增加贷款。(三)对次级贷款,要加强贷款本息的催收,保证

37、贷款诉讼时效,密切注意贷款保证及抵(质)押物情况的变化,必要时对债务实施重组,并尽可能地压缩贷款规模。(四)对可疑类贷款,要利用法律措施催收,依法追究担保人责任和行使抵押权,并加强对债务人资产的监控,密切注意与债务人有关的合并、重组、托管等不确定因素,采取相应的资产保全措施,防止债务人资产的流失。(五)对损失类贷款,要及时足额申报债权,依法参与破产清算,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清收,尽可能地减少贷款损失。对确实已造成损失的贷款,按有关规定和程序予以申请核销。第四十三条 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要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要求,合理地确定各项考核指标。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结果制定不良贷款控制和清收盘活计

38、划,并列入年度经营考核指标,对责任人进行严格考核。第四十四条 信贷档案资料管理。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需要,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必须建立和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制度,为每一个借款人建立起完整的信贷档案。信贷员有责任保证客户信贷档案的完整和真实,如有漏缺,应以书面形式说明。企事业单位贷款和自然人其他贷款客户档案应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客户的分类工作底稿(附表5、6),主要有以下内容:(1)客户背景材料,包括A.借款人的名称、营业执照、贷款卡及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系统的流水账单、银行分户账流水账单、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特殊行业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章程、法定代表人身份有效证明、验资报告、产

39、权结构等;B.组织结构、业主和高级管理人员的情况,职工人数以及附属机构的情况;C.借款人的经营历史、信誉评级,以及保证人的基本情况。(2)授信业务背景材料,包括:A.授信的申请理由及申请时的还款来源;B.授信业务的审批层次,审批结论的主要内容(应专门说明是否为有条件同意,条件内容、审批条件落实情况);C.授信协议签订和客户支用情况;D.授信业务的担保情况(包括担保有效性情况、保证人担保能力的进一步分析,抵质押物价值变动情况);E.贷后管理的简要情况,要说明近期对该笔授信业务五级分类的结果。F.一个债务人有多笔贷款的,应在借款人背景材料中逐笔说明。(3)风险分类分析报告,包括:A.影响偿还可能性

40、的各类风险因素分析;B.防范风险的具体措施;C.上一期分类时提出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落实情况。2、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信息,包括:(1)借款人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借款人的其他财务信息,例如在其他金融机构的融资情况;(2)保证人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外部审计师的报告和其他财务信息。3、重要文件,包括:(1)借款人的贷款申请;(2)农村信用社信贷调查报告和审批文件,包括长期贷款的可行性分析报告、上级联社的立项文件、批准文件;(3)贷款合同、授信额度或授信书;(4)贷款担保的法律性文件,包括抵押合同、保证书、抵押品评估报告、财产所有权证,例如地契、房产证明、公证文件等;

41、(5)借款人还款计划或还款承诺。4、往来信函,包括信贷员走访考察记录、备忘录。5、借款人还款记录和农村信用社的催款通知。6、贷款检查报告,包括定期、不定期的信贷分析报告、内审报告。自然人一般农户贷款档案按照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管理指导意见的要求建立。 第四十五条 信贷资产信息管理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要建立能够及时监测信贷资产质量变化的信息管理制度、组织架构,并推行与之配套的完整、清晰、有效的岗位职责制度。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强对企事业单位贷款客户经营信息的管理,在贷前调查时,要把能否提供及时、真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作为贷款的必要条件;在贷款合同中,应明确贷款人在信息披露方面的义务;对于

42、借款人会计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农村信用社有权要求其在贷款期内限期改善;对于不采取有效措施改善会计内部控制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农村信用社可依据贷款合同运用提前收贷、减少授信额度、拒绝提供新贷款等措施进行信贷制裁。农村信用社应当以派驻信贷员、定期现场审查、不定期回访等方式指定专人负责,以了解、分析、监测借款人经营情况、财务状况以及其他非财务信息。第四十六条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应与防范、化解不良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工作相结合。在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过程中,应加强信贷资产的动态管理,对表内外应收利息进行监控,认真分析不良信贷资产的形成原因,提出和落实化解风险的措施,及时发现信贷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

43、的问题,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信贷业务规章、制度和办法,堵塞经营管理漏洞。第四十七条 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要加强对辖内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监督和日常管理。要定期、不定期组织现场检查,检查人员应独立地对抽查的客户进行分类,对被查单位风险分类操作程序、结果和信贷管理水平作出评价,并撰写评价报告,向被查单位的主管领导报告。对发现的违规操作、管理不善、高估或低估风险等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措施,责成限期改正。第四十八条 县级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应通过业务培训、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提高信贷分类人员的信贷业务知识技能,掌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关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44、客观真实地对信贷资产风险状况进行正确评价和分类。第四十九条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信贷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信贷资产风险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级联社可通过定期现场检查、资料抽查等多种方式,对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质量、贯彻执行分类制度情况进行检查。(一)对日常监督、检查、抽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电话、下发通知书等形式,责成农村信用社调查核实并将核实情况报告上级联社。(二)对农村信用社审批权限内的贷款风险分类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现场检查时,检查人员应独立地对抽查的债务人贷款进行分类,对被检查农村信用社风险分类操作程序、结果和信贷管理水平做出评价,并撰写评价报告,向检查社的主管领导报告。(三)上级联

45、社稽核部门要按照职责的要求,对贷款风险分类规定、组织实施方法、程序的执行情况和分类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价。(四)各级联社要将检查结果作为奖励、技术职务评定和晋职的重要依据;并将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及其真实性作为干部任期考核、干部离任稽核的重要内容。第十章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第五十条 农村信用社要根据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按照财政部关于印发的通知(财金200549号)文件要求,提取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其中,专项准备按照以下比例计提:关注类计提比例为2%;次级类计提比例为25%;可疑类计提比例为50%;损失类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资产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20

46、%。一般准备和专项准备比例达不到要求的农村信用社,要根据自身的资产质量及经营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呆账准备分年计提计划”,在2007年1月31日前报当地金融监管部门核准后实施。自2006年12月31日起,五年内未按照规定提足呆账准备的农村信用社,要严格限制分红比例。每个会计年度的利润分配方案,要上报省联社审核同意,并向当地金融监管部门备案后实施。第十一章 违规处理第五十一条 对存在下列违规行为的责任人,根据性质和情节,给予通报批评直至纪律处分。 (一)由于主观原因,未按规范操作程序操作,导致分类不准确;(二)不真实反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三)超权限认定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结果;(四)由于主观原因,未按时上报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数据,影响上级单位上报和汇总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