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整体框架图和实施路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整体框架图和实施路线.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整体框架图和实施路线的探讨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数据流程整体框架图如下:投资持仓调整投资风险监控市场风险计量投资业务数据融资业务数据市场行情数据经济资本分配调整财务管理系统投资交易系统抵押风险计量抵押业务数据抵押业务系统外部评级数据内部评级系统内部评级数据信贷风险监控信用风险计量信贷准入系统准入风险数据信贷业务系统信贷业务数据信贷风险管理系统限额管理系统限额业务数据风险计量风险识别业务系统市场风险管理系统信贷限额调整风险监控该框架图只涵盖了主要业务系统以及管理系统和风险计量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其数据流程。如果详细讨论,则会涉及到更多的业务系统和业务数据。上图应该从右向左、从上向
2、下进行目标化解读:1. 建立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最终业务目标有两个:风险监控: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实时和全面的监控,以避免重大风险事件的发生。资本挖潜:通过风险资本的计量,实现经济资本的分配优化,在有限的经济资本基础上实现回报最大化的同时满足巴塞尔协议中的具体要求。2. 风险计量的准确性不但是风险监控是否有效的基础,而且是经济资本计算是否得到国际同业和监管机构认同的基础。所以应该采用国际公认的、已经被大多数大型国际金融机构普遍采用的风险分析计算产品,而不是自行开发。另外,在风险计量中也应该采用国际公认的模型分析方式,诸如:蒙特卡罗模拟不但在市场风险分析计算中被普遍采用,而且在信贷暴露分析计算
3、中也被普遍采用。按照其它国家金融机构实施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经验,以国际公认的风险计算引擎做为风险计量的核心和风险监控的基础,不但在经济资本计算上可以得到国际同业和监管机构的承认,而且可以得到国际评级公司的升级评估。3. 市场风险计量技术在国际上是比较成熟的,而且它对各种抵押计量、信用风险都会产生影响,因为很多信贷业务会有市场风险,所以说,市场风险计量是其它风险计量的基础。各个金融机构在实现内部评级系统的同时应该考虑到市场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因为市场风险的计量是信用风险计量的一个数据输入源,而且系统实施相对信用风险工程量小,见效快,对风险知识普及提供平台。目前在很多金融风险咨询公司的积极推动下,
4、许多金融机构开始逐步建立内部评级系统,但对市场风险计量上则没有任何实施计划,这种现象也会导致信用风险计量的不完整性。4. 鉴于中国国内目前的金融业务环境,抵押风险计量在目前还不是信用风险管理系统中的重要部分。按照其它国家实施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经验,整个金融风险框架的具体实现需要五到七年的时间。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开放,未来五到七年的时间内信贷市场的竞争将日趋激烈,为了增加信贷额度,可以做为信贷业务抵押品将会大幅度增加,届时,抵押风险分析计量将是金融机构进行信贷业务竞争的重要工具之一。所以,尽管抵押风险管理在短期内不会实施,但应该考虑到整个框架结构之中。5. 尽管在框架图中的任何一个闭环都可
5、以看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管理系统,但鉴于在风险计量中交易帐户和银行帐户之间的密切关系,采用统一的风险分析计算引擎是保证交易帐户和银行帐户风险计量一致性的基础,并且是建立企业级风险管理系统的关键,也就是说,市场风险分析计算、信贷暴露风险分析计算、抵押风险分析计算、资产风险分析计算、资本风险分析计算都应该建立在统一的风险计算引擎之上,而不是互不相干的独立系统。6. 各类数据源的整合是风险计量的信息输入源,进而言之,数据源整合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风险计量的有效性。但由于金融风险技术咨询公司不是具体风险计量工具产品的研发商,而不同的风险计量工具对数据源的要求有所不同(也就是所需要进行风险识别的数据要求有所不
6、同)。由此建议,直接和风险计量工具的研发商接触并了解各种风险计量工具之间的差距是在数据整合工作中少走弯路的有效途径。7. 做为风险计量的数据源之一,是各种内部风险模型,诸如内部评级模型、PD模型、LDG模型、等等。这些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其完善的方式是根据风险计量的结果通过事后检验方式实现对模型的调整。风险模型是为所使用的具体风险计量工具的基础,而不是风险监控的最终目标。所以说,各金融机构在通过咨询公司帮助下建立各种风险模型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学会调整模型的技术和知识,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完善风险模型,真正实现风险模型随着企业的发展、业务倾向的调整而完善和提高。总体而言
7、:建立全面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是一个长期项目,中间包含许多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之间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逐步完善,并且以最终目标为核心。按照这个概念,实施全面金融风险管理系统的路线图应该分成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内部评级系统信贷准入管理系统信贷风险管理系统操作风险管理系统为信用风险分析系统建立基础。通过市场风险分析系统增进投资风险管理,并计算市场风险所需的经济资本,为全面风险管理奠定基础建立信用风险管理系统,实现有效的额度控管,并逐步满足巴塞尔II中的信用风险资本监管要求。通过操作风险管理系统,有效识别和防范业务操作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并计算相应需要的经济资本。很多
8、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可行性调研时,出于管理系统的考虑而过分关注其监控部分的内容,忽略了风险计量的重要性。风险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是目前很多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开展的工作,本文从风险管理的流程出发,对风险管理系统中如何将国际标准和内部管理个性化相结合提出建议,以便在风险管理系统可行性分析过程中少走弯路,早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三防”。计量和监控两手抓风险管理流程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风险的全过程。风险因素的识别是风险计量的基础,而风险计量的结果提供了对风险进行监测和控制的量化依据。所以不论是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和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实际上都可以分成两个部分:风险计量和风
9、险监控。风险计量是将业务数据、市场数据、和其它相关数据根据所建立的风险模型进行风险量化计算,得出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的量化数据。风险计量系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风险模型的选用。对银行账户和交易账户中不同类别的金融产品,应选择适当的、普遍接受的也就是国际化的计量方法来定价并估算风险。譬如对企业的总体市场风险来说,它的衡量都采用基于VAR值的内部模型辅以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准确的风险计量结果取决于这个风险计量引擎的功能是否强大,应用是否灵活,运算是否稳定快捷。第二,基础数据的整合。基础数据包括业务数据和市场数据。作为风险计量引擎的输入,基础数据的质量也决定着风险测算结果的精度。业务数据是个性化的数
10、据,金融机构应将现有的业务数据按照国际化计量方法的要求进行“清理”(其中包括:格式的转换和风险属性的填补),之后可以导入到风险计量引擎中。风险计量部分,主要由科技部门负责基础数据整合工作,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风险模型的选用和参数设置。从业务关系上,基础数据整合将服从于模型,因为数据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和模型匹配。从风险管理上讲,风险计量部分实际上包含了风险的识别和计量两方面的内容。风险监控是将风险计量部分所得出的量化数据融合到业务管理和决策系统之中,对具体业务操作进行监测和控制。风险监控部分也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业务系统的融合。将风险计量系统得出的风险量化数据融合到具体业务流程之中,起到“辅助业务决
11、策支持”的作用。这些业务系统指金融机构目前所具使用的信贷管理系统、投资交易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产负债管理系统。第二,监控系统的统一。将各种风险量化计算结果数据(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综合,以融合在统一的企业级风险监测和控制报告之中,以便董事会、高级管理层、风险管理部门进行有效综合监控。风险监控是风险管理的目标,它的基础是风险计量。风险监控的理念和操作应该渗透到各个具体的业务部门,(投资管理部、资产管理部、各个信贷管理部、资产负债管理部、财务部、稽核部)并且体现在各项业务中。两大系统管理风险很多金融机构在进行金融风险管理系统可行性调研时,出于管理系统的考虑而过分关注其监控部分的
12、内容,忽略了风险计量的重要性。但在实际项目可行性分析中就会发现,风险管理系统不单单是对业务规范和业务操作进行流程化监控,而且是利用风险计量所得到的量化数据向业务操作提供决策支持,并对具体业务操作进行基于风险计量结果数据的量化监控。所以说:因此,分析系统是整个风险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分析计算精确度将直接影响整个管理系统对业务操作中各种风险的监测和控制效果。风险分析系统的另一个主要技术特征是计算结果指标的国际化,不论是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在国际上都有被普遍公认的风险技术指标。中国的金融机构在开放中国金融市场的同时也需要通过这些被国际公认的风险量化指标来向国际金融市场表现自己的金融业务风险控制能力,以
13、获取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公认性。进一步讲,这些风险技术指标的国际公认性则具体体现在采用什么样的风险计量方式、计算流程、计算模型和所采用的计量引擎之中。所以说,如果采用没有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所公认的风险计量分析引擎,势必对中国金融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获得其风险计量结果的认同产生影响。即使对于暂时不想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来说,随着国际金融机构逐步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在和这些进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国际金融机构进行业务来往中也会对风险计量可信度产生影响。由此可见,风险管理系统中的后台系统(风险计量引擎)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国际公认的产品,以保障风险量化计算结果的精确性和国际金融界的公认性。而监控系统则主要是对
14、分析计算结果的业务融合,所以监控系统和现有业务系统的结合程度将影响到具体使用和操作上的简易和有效。由于国内金融机构处在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具体业务操作规范和流程也在不断变化,所以风险管理系统中的中、前台系统应该具有良好的个性化灵活性和扩展性。从这点上讲,通过熟知国内金融机构业务运作模式的国内软件集成公司或金融机构本身的软件研发技术力量,可以将分析计量部分的量化结果数据充分融合到具体的业务系统之中,实现风险管理系统的个性化。可行性之路分三步走由于风险管理系统不是单纯的“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而包含复杂的、融合了计算数学和金融风险知识的风险量化计算部分,并且风险量化计算是整个风险管理系统的核心和后台,
15、所以风险管理系统的软件项目实施实际上是将国际通用并得到公认的风险计量引擎扩展成可以融合到具体业务风险管理的个性化过程,既不是从零开始全部自我研发的纯个性化系统,也不是完全照搬的整体引进应用系统。从这个角度上讲,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系统的软件项目实施是一个实现国际化和个性化有效结合的过程,其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具体步骤:第一步,业务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应该确定市场风险管理,信贷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的业务需求,并且确定具体所需要的风险量化计算结果数据种类、具体数据内容、以及表现格式。在该步骤中,风险管理部门和业务管理部门起主导作用,而科技部门起到配合作用。比如:市场风险计量结果数据的业务要求
16、应该是风险管理部门和投资业务管理部门按照银监会相关的文件来确定,而科技部门则按照风险管理部门和投资业务管理部门所确定的数据种类和具体内容,参照银监会相关的规定和本企业的有关规定确定数据的存储格式和表现格式。金融风险咨询公司在该阶段可以帮助金融企业加快完成这些业务需求的可行性分析工作。第二步,考核具有国际公认性的风险计量引擎,分析按照企业现有数据状况能否全面提供该计量引擎所需要的风险计量基础数据、能否在统一的业务数据源的环境下产生相互一致的、针对不同业务管理的风险计量结果数据,以及风险计量引擎中风险模型的修正和扩展能力。在该步骤中,业务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承担主要工作,因为业务部门对本事已有数据有
17、深刻的理解,风险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的风险计量基础知识。科技部门由于对企业内部数据采集和存储具有深入的专业知识而承担辅助工作。针对不同的风险种类,风险计量引擎所需要的基础数据有所不同,比如:在市场风险计量中,风险计量引擎需要以市场行情数据、市场业务数据、企业交易数据、企业融资数据、企业资产数据作为风险计量的基础数据;在信贷风险计量中,风险计量引擎需要内部和外部评级数据、授信业务数据、客户业务状况数据、不良贷款数据、等等,作为信贷风险计量的基础数据。通过分析现有业务基础数据的可用程度,对于短缺数据需要分析具体填补办法,并进行业务基础数据整合(清理)实验,以保障所采用的风险计量引擎能够充分发挥效能。从
18、另一方面,风险计量引擎对业务基础数据的灵活适应能力也是保障风险计量结果精确度的考核指标。同时,还要考核风险计量引擎中所使用的风险模型是否具有连续扩展能力和连续调整能力,以便风险计量引擎可以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更新,实现连续生产。所以说,在该步骤中,只有和风险计量引擎厂商进行直接的接触才有可能充分了解风险计量引擎的具体技术特征,并对企业本身业务基础数据的符合程度、风险计量引擎所产生的风险计量结果数据的可用性、整个风险分析系统的工程实施进度有一个清晰的估计。第三步,对风险计量引擎所产生的风险量化结果数据如何融合到具体业务流程中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对这种具有个性化的软件集成所需要的工作量进行评估。从另一方面,风险计量引擎结果数据的开放程度也是减少个性化软件集成工作量的重要考核指标。在该步骤中,主要是分析风险分析系统所提供的风险计量结果数据和现有业务流程相融合并发挥决策支持和风险管理作用的可行性,所以科技部门将承担主要工作,完成风险计量结果数据在业务系统中的融合。而业务管理部门和风险管理部门将起到督导的作用,提供风险计量数据在业务系统中的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