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doc

上传人:laozhun 文档编号:4181695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监管对策石家庄灵寿县工商局 白琰瑜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农村食品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起来,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在极大方便农村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一些不容忽视的食品安全隐患也充分暴露出来,严重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关注的焦点。下面我就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谈以下观点:一、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一)食品经营者方面。一是部分农村食品商店规模小、条件差、无经营管理制度。一些前店后厂的小作坊,设施简陋,卫生条件差,食品原料及成品的质量难以保证,送货上门、走街串户的经营户来去匆匆,是否办理相关证照更是无从得知。还有部分农村食

2、品经营店受卫生部门“严格的审批手续”和高额许可收费的限制,很难取得卫生许可,就选择了无照经营,这就把更多的食杂店问题留给了工商部门。二是食品经营者进货质量把关不严。在农村的食杂店是农民主要生活用品的来源地,这些食杂店虽然经营地点不同,但其所售的商品却大同小异。进货渠道大都选择一些价格便宜而且送货上门的货,没有意识查看对方证照、进货及生产的手续,也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等内容。经营者只在乎价格,至于商品质量,没有引起很大关注,从而造成很多在城市中失去市场的假劣货流入农村。三是经营者食品安全意识不够。在农村的食杂店和校园内的小卖部,里面经营的食品中“三无”产品,散装、裸装无

3、任何标识的食品屡见不鲜。食品与其他日用品如肥皂、洗衣粉等混放现象也普遍存在,而且大部分食品上都布满灰尘。有的食杂店销货慢,周期长,过期变质食品仍在架上销售。经营者将消费者吃了是不是马上出处问题,当作判断食品是否安全的标准,反映出了经营者自身的安全意识不高。 (二)消费者方面。一是农村经济还相对落后,农民收入低,很多农民受“价格便宜”因素的驱使,对食品质量有所忽略。二是消费者维权意识差。农村消费者食品安全消费观念落后,食品安全知识匮乏,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消费者也很少想到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普遍存在的“避事”心理。农村食杂店经营的裸装、散装食品,消费者购买时不知道食品厂址、生产期和保

4、质期,也没有购物凭证,如出现食品质量问题,即使选择维权,但效果也一般。(三)食品安全监管方面。一是农村分局辖区地域大、人员少,监管的是分散在上百平方公里的食品销售网点。使城乡结合部以及偏远农村的食杂店的监管巡查不到位,游商摊贩、无照经营现象也比较严重。二是农村食品流通体系不健全。由于农村消费能力薄弱,一些大型经营者无意进驻。农村食品的经营主体主要为集贸市场、食杂店、小食品批发部等,上架销售的商品极为低档,经营者在进货时顺应农村消费畸形需求,价低质次食品混迹其中,低级的市场业态为假冒伪劣食品的存在提供了温床。二、加强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

5、、难度大,必须最大限度地延伸工商职能,形成“工商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一)网格监管,构建科学监管体系。一是借鉴迁安市工商局的食品监管经验,成立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局长、科室分包单位的责任制,推行网格化监管机制。将食品经营户划分到多个网格内,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局管分局、分局管区、组管片、人管段”的网格化格局。二是实施网格监管员工作考核机制,把“落实两个100%和一个彻底 ”的工作目标作为网格监管的重要内容。按照考核办法,对网格化监管中的不作为、乱作为及作为不到位等行为予以记分处理,强化各级领导对食品监管的迫切意识,增强监管责任人失

6、职受罚的责任意识,形成齐抓共管的协调联动局面。(二)宣传发动,构建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是做好农村食品市场监管的重要措施。一是聘请农村维权志愿者担任食品质量监督员,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无盲区。二是积极推进“两站”进商企、进超市,构建农村食品社会监督的网络。三是通过“两站”每周定时向农民宣传鉴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技巧和维权知识,使农民充分了解自己的消费权益,让农民明白消费的首要条件是产品质量,其次才是价格,不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四是推广抚宁县工商局设立“红领巾维权岗”的经验,消费维权走进校园,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办漫画板报、有奖问答、发放警示、真假商品对照

7、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向同学们传授食品消费常识、鉴别假冒伪劣食品的方法和如何查看食品名称、生产厂家、保质期及生产日期。让学生养成查包装、看日期的科学消费习惯,使价低质次零食没有市场,并通过他们将食品安全得知识带到每个家庭。(三)多措并举,破解无照经营难题。一是对辖区食品经营户摸清底数,登记造册。在辖区内进行拉网式清查,为每一个食品经营户建立“经济户口”。对清查出的无照经营,详细记录无照经营的主体姓名、无照原因以及解决的建议等,做到心中有数,分类处理。二是积极协调,形成合力。针对无照经营的成因复杂,涉及部门多的实际,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把任务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形成协同联动的综合治理机制。三是针对问

8、题突出的卫生许可准入门槛高和收费高的问题,积极向政府汇报,协调卫生部门降低准入门槛和收费标准,确保经营户合法准入。如,保定市工商局通过市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协调,农村食杂店卫生许可收费由原来的600元降至150元以下,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局领导的肯定。(四)引导规范,推进经营者自律制度建设。一是监管人员充利用日常巡查等时机,不定期的对经营者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讲培训。从最基本的普及食品安全常识、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入手,教他们食品质量如何把关、如何检查,哪些食品必须取得QS认证才能上市销售、散装食品如何规范,进货台账、退市记录如何填写等等 。让其树立为消费者健康负责的意识,不采购、经销假冒伪劣食品。二

9、是要强化对经营者的规范引导,要求经营者进货时主动索取供货方的相关票证,不接受无合法来源的食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对经营中发现的过期、变质以及不合格食品,建立下架食品存放箱制度,经营者按规定对下架食品处理或销毁。这样即便于了经营者及时清理过期食品,又明确责任。监管人员对拒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各项制度的经营户,按照特别规定或暂行规定予以处罚,并把该业户列入黑名单,对其实施重点巡查监管,以高压态势,迫使其自觉建立自律制度。如,辽宁省工商局2007年推行此制度后,不仅乡镇以上食品经营户实现了两个100%,农村食杂店的自律制度落实率均达90%以上,铁岭、朝阳等地基本全部实现了两个100%。

10、(五)创新机制,打造食品安全通道。一是建立统一配送为的农村新型的食品流通体系,积极鼓励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和超市到农村开设食品连锁店,并由相关企业对连锁店统一配送商品,统一监管模式。二是对没有进入配送网络的食杂店,监管人员从食品配送车管理入手,制定操作规范,对农村食品配送车进行备案管理;农村食品经营者通过食品配送车进货时除索要票证外,还要做好配送车的车号、时间、配送人员等有关信息的登记,监管人员定期对存货、配送记录和进货台帐进行核对检查,从源头遏制假冒伪劣食品向农村的蔓延。如,迁安市截至08年2月共发展连锁店408家,实行了统一管理、统一配货的“八统一”经营模式,有效的遏制了问题食品的“上山下乡”

11、,使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三是对裸装、散装食品实行“名片制”,在裸装、散装食品上放置标有经营者姓名、地址、联系电话及商品品名、产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内容的公示牌,使购买者对该食品的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消费者购买了裸装、散装食品后,经营者还要提供一张信誉卡和食品追踪卡,消费者权益如受到侵害,做到有据可查,便于维权。如,宁晋县永安食品街实行该制度后,对散装食品的监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保护了消费者的消费安全,还打造出了食品经营行业的样板街。综上所述,当前农村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已经刻不容缓。为此,笔者建议:大力支持流通龙头企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商业网点;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和各职能部门的齐抓共管下,我们一定能创建一个安全、健康、有序的农村食品消费环境,为农村广大消费者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事业服务。(全省工商系统第一期监管执法骨干培训班推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