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探讨.doc

上传人:仙人指路1688 文档编号:418257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对策探讨 摘 要:本文阐述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和防范,并就风险技术防范做了初步探讨,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从技术角度进行了论证。商业银行风险控制就是对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评之后测出的风险进行处理和控制的过程,风险控制既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本文拟就商业银行风险技术防范做初步探讨。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与回避风险的回避与承担是一种事前控制,是指经营管理者考虑到风险的存在,主动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风险。风险回避是一种保守的风险控制技术,回避了风险损失,同样也意味着放弃了风险收益的机会。但当风险很大,一旦发生损失将极为严重,银行很难承担时,这一

2、措施还是有效的。选择风险回避或承担实际上是一个风险决策的过程,是在风险决策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管理者自己的风险效益偏好,选择使目标最优化的方案。选择风险回避还是风险承担与风险决策期望收益、边际收益和风险效用等变量有关系,风险决策的期望收益越高,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比例越高,风险效用越大,就越倾向于选择风险承担;反之,则选择风险回避。风险回避与承担决策可以应用到商业银行各种业务领域。例如,在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中,银行的信贷业务部门或信贷审查部门在调查分析贷款企业的资信、还款能力、未来发展等对贷款的收益和风险作出整体判断后,如果认为风险大于收益,则选择不贷款;反之,则选择贷款。二、风险补偿1 抵押贷款。

3、抵押贷款是以借款客户的全部或者部分资产作为抵押品的放款,当借款人不能按照抵押贷款合同如期履约偿付本息时,放款银行有权接管、占有抵押品,并且在进一步的延期、催收均无效时,有权拍卖抵押品,以此收益弥补银行的呆坏账损失。2 金融产品定价。以贷款为代表的金融产品定价贯彻风险与收益成正比的原则,设计的金融产品使银行的目标收益能够适当反映和抵补银行所承担的风险程度。贷款定价主要是确定贷款利率水平,对于风险小知名度大的企业给予优惠利率,其他中小企业却因其信誉水平不甚可靠而必须负担较高的利息负担。3提取一定比例的呆坏账准备金。提取一定数额的呆坏账准备金就是银行从营业收入、利润、资本中提取一定数额的呆坏账准备金

4、,用于抵补和冲销银行放款的呆坏账损失。呆坏账准备金是信用风险的补偿方法。呆坏账准备金的过多提取使银行的盈利能力下降,过少提取又不能满足风险损失的补偿需要。4保持一定数量的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储备。法定准备金是依据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准备金率按期向中央银行缴存,是央行监管的重要内容,是外部对商业银行实行的一种强制性风险补偿机制。超额储备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头寸超过法定准备金的部分。超额储备和法定准备金是商业银行资金流动性的保障,过多会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过低又可能使银行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5保持适当的资本储备。资本是银行安全的最后防线,保持必要的资本充足率是抵御银行某种风险,避免遭受资产损失的一种

5、最有效的风险补偿方法,是现代商业银行控制风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三、风险转移风险转移也是一种事前控制,即在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生的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风险转移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实现:1担保。有担保的放款把本由银行承担的客户信用风险转嫁给担保人,但银行在转移风险的同时,又承担了担保人的资信风险。所以用“担保”来转移风险,效果好坏取决于担保人的资信,如果担保人与借款客户的资信水平同样差,那么就等于没有担保。因此商业银行在发放担保贷款时一般要求担保人资信明显优于被担保人,并必须对担保人的资信进行严格审查。 2押汇下的保函。信用证项下的(出口)押汇具有外国进口商拒付或者开证行挑剔

6、不符点拒付的风险,因此银行在做押汇议付时,一般要求出口商对单据的不符点出具保函,保证由于这些不符点造成的拒付均由出口商全权负责,银行有权追回全部议付款和利息。3金融衍生工具。1970年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特别是1980年以来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的价格大幅波动,骤然放大的银行风险给风险管理提出了挑战。为了实现银行风险的有效控制,金融机构设计了包括期货、期权、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来规避和转移市场风险。金融衍生工具目前已成为转移风险的一种最有效手段,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四、风险分散证券投资的资产组合选择理论和马柯维茨模型是风险分散的经典理论,它们不仅适用于证券投资,更阐明了

7、风险分散的基本原理,对商业银行分散风险也同样适合。按照资产组合选择理论,风险分散的最通俗表达就是“不要将全部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是真正的风险分散理论和实践却远不止这么简单,需要解决什么样的资产组合可以有效地分散风险,分散风险的度量标准是什么等一系列问题。马柯维茨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呈线性负相关的多种资产收益与各自期望收益的偏离能够相互抵消,资产组合的总风险减少能够起到一定的风险分散和抵补效果。所以,商业银行在资产经营中,应选择不相关或负相关的资产形成资产组合,才能有效地实现风险的分散。西方商业银行所采取的风险分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资产种类上的风险分散。商业银行的资产贷款、证券投资、

8、房地产投资等多种类型;贷款又有“批发”贷款、 “零售”贷款、项目贷款等多种形式;证券投资有国库券、长期公债、股票等多种投资工具。在各种资产或同一类资产的不同形式之间进行资产组合,可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2)客户授信额度上的风险分散,贷款的信用风险分散最基本的一点就是金额分散, 即实行授信制度,使商业银行对某一客户的授信控制在一定额度之内, 以实现分散风险的目的。 (3)资产币别上的风险分散。随着西方货币的自由兑换和跨国银行限制的放松,银行通过持有不同币别的资产来抵御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分散风险的一种普遍做法。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