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重组资料——北京银行投资银行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央企重组资料——北京银行投资银行部.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十二五”规划及央企重组相关资料1 本报告依照北京银行投资银行部所提需求,采用公开、合法的信息,由北京银联信投资顾问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银联信)研究人员运用相应的研究方法,对所研究的对象做出相应的评判,代表银联信观点,仅供用户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须根据情况自行判断,银联信对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不负任何责任。2 银联信力求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但是并不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报告中提供的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观点、文字等信息不构成任何法律证据。3 如果报告中的研究对象发生变化,我们将不另行通知。4 本报告仅限于上海浦发银行济南分行使用。未获得银联信的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对本报告进行任何形式的发
2、布、复制。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删节和修改。正文目录行业“十二五”动向及央企重组资料3一、“十二五”规划各行业发展动向3(一)制造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3(二)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5(三)服务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6(四)现代能源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8(五)交通运输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9(六)信息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11(七)海洋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12二、央企重组13(一)支持央企重组政策频出13(二)2010年央企整合将步入快速通道14(三)2008年以来央企整合事件不断发生,高潮迭起15
3、(四)中央企业的整合模式分析17(五)央企整合未来发展方向17图表目录图表 1:制造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3图表 2: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6图表 3:服务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6图表 4:现代能源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8图表 5:交通运输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9图表 6:信息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11图表 7:海洋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12图表 8:央企整合的过程13图表 9:央企整合的过程15图表 10:2008年-2010年8月中央企业集团调整合并事件16图表 11:截止2010年9月中央企业各行业分布情况18图表 12:截止2010年9月央企名单18行业
4、“十二五”动向及央企重组资料一、“十二五”规划各行业发展动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对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根据科技进步新趋势,发挥我国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制造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建议对制造业“十二五”设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改造提升制造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
5、大变强。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图表 1:制造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产业总体指导思想涉及细分行业未来发展动向制造业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完善依托国家重点工程发展重大技术装备政策,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
6、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发展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中型企业,提升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促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装备制造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总体思路是面向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重点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性制造。做大做强航空装备和卫星及应用产业,提升轨道交通装备水平,加快培育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把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实现我国装备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30%以上。国内
7、市场满足率超过25%。1、航空装备方面,以市场可大规模应用的重点产品研制为主线,统筹航空技术研发、产业化、市场开发与服务发展,重点加快推进大型飞机研制,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通用飞机和直升机,重点突破发动机重要机载系统和关键设备,提高航空大部件空中交通管理系统和先进航展设备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建立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产业体系。2、轨道交通装备方面,要围绕高速、重载、快捷三个方向,重点研发高速列车、中转列车、城际和城市快捷轨道车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建成研发设计试验研制标准体系,依托轨道交通重点工程项目,全面掌握系统集成能力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自主化水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交
8、通装备产品。3、海洋工程装备方面,面向我国海洋资源开发需要和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市场需求,重点发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装备。海上作业与辅助服务装备,特种资源开发装备,大型海上结构物、海下系统以及关键设备与系统。同时,扶持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海底矿产资源装备、海洋监测设备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的新领域。智能制造装备方面,要按照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重点推进精密和智能仪器仪表与试验设备、智能控制系统、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专用装备,实现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密化,带动整体水平的提升。原
9、材料工业1、着力推进精深加工,促进原材料工业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原材料工业的总量已经到达很高的水平,但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不足,初级产品比重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低,能耗多、排放高等问题突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保增长与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相结合,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加工深度。2、着力推进新材料的发展,促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材料产业,替代传统材料,是我国原材料工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应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以量大面广和国家重大工程亟需的高性能材料为突破口,解决关键生产工艺、装备等问题,大幅度提高我国新材料制备的自主发展能力。要制定新材料产业发展
10、规划,加强自主创新,完善产业化应用环境,重点研究开发满足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发展需求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轻质高强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高纯材料,稀土材料,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催化、分离材料,轻纺材料,具有环保和健康功能的绿色材料。3、着力推进技术创新,促进原材料工业集约化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力争在关键工艺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及高端产品研发、生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支持填补国内空白、满足国民经济重点领域需要的高精尖技术开发。提高准人标准,强化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工艺,着力淘汰落后工艺和落后装备,促进原材料工业集约化发展。4、着力推进组织结构合理化,促进原材料工业规模
11、化发展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是企业兼并重组有利时机的机会,加快对原材料行业进行资源整合和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一是通过项目支撑和资源整合,打造一批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规模化、基地化、一体化和清洁化。二是在下游深加工领域,应鼓励技术创新,促进专门化分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5、着力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原材料工业绿色发展原材料工业发展必须始终坚持节能减排,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再生利用水平,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实现绿色发展。6、着力推进布局优化,促进原材料工业基地化发展重点推进钢铁企业向沿海沿江地区集中,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减
12、少城市环境污染。按照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方向,调整石化工业布局。严格控制资源、能源和环境容量不具备条件地区的产能,打造培育几个重点大型钢铁、有色和石化等原材料工业基地。7、着力推进资源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原材料工业持续发展应加大矿产资源的勘查力度,进一步扩大资源储备,建立原料基地,保障原料供应安全。政府积极创造条件,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积极利用境外资源,提高资源供应的稳定性。规范原料进口的市场秩序,建立完善的原料进口机制,建立市场储备制度。消费用工业建材工业三个转变:由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向加工制品业为主转变,由“两高一资”向“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转变,由资本驱动型
13、产业向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家居工业首先,家居企业必须加快经济转型,提高盈利能力;其次,要重视国内消费,尤其是二三线市场;第三,节能、减排、环保仍是不变的话题。汽车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国汽车产量将达3000万辆。其中国内销售2500万辆,外销500万辆。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第二个高速发展期,每年15%的发展速度给这个行业带来了很多的生机和机遇。数据来源:银联信整理(二)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建议对战略新兴产业业“十二五”设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
14、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图表 2:战略新兴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产业总体指导思想涉及细分行业未来发展动向战略新兴产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循环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焦下一代
15、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等。生物产业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将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新能源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新材料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将是新材料的重点发展领域。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则确定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数据来源:银联信整理(三)服务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建议对服务业“十二五”设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
16、、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图表 3:服务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产业总体指导思想涉及细分行业未来发展动向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调整税费和土地、水、电等要素价格政策,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拓展服务业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培育新
17、热点,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推动特大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金融保险、商务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标准、物流、营销、品牌和供应链管理等生产性服务环节,促进制造服务化和服务知识化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餐饮、旅游休闲、房地产、社区服务、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注重引入现代技术、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培育优势品牌。(天津市规划)旅游业一是要不断完善旅游产业体系。大力拓展旅游产业链,重点提高旅游装备、旅游购物及文化娱乐在旅游业中的比重。要大力培育要素市场。加快人才、资金、规划、信息、科技等生产力要素的提升。要不断强化旅游
18、产业软环境建设,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体制机制创新。二是要着力提 升旅游产业竞争力。大力完善产品结构,加快培育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提升科技、文化、生态、创意等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度。三是要着力提高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要逐步改变单纯追求旅游人次规模,追求门票收入的旅游发展模式,大力推动 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转型,积极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林业、商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现集聚发展,建立起“大旅游” 的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环境等综合功能。“十二五”时期,我国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目标和预期指标:一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15年,国
19、内旅游人数达33亿人次,年均增长10%;入境过夜游客人数达9000万人次,年均增长8%;出境旅游人数达8300万人次,年均增长9%。二是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到2015年,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三是经济效益更加明显。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2%以上,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提高到4.5%,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四是旅游就业持续增长,每年新增旅游就业50万人。五是旅游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力争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数据来源:银联信整理(四)现代能源产业“十二五”主要发
20、展方向建议对现代能源产业“十二五”设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水电,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加强电网建设,发展智能电网,完善油气管网,扩大油气战略储备。图表 4:现代能源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产业总体指导思想未来发展动向现代能源产业“十二五”期间将对东部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将对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东北的部分地区,严格控制煤电发展,煤电建设仅考虑支撑电源建设和消耗进口煤炭的电厂建设。东部的电厂建设将以核电和燃气电厂
21、为主。同时在西部、中部将根据水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优化布局大型坑口电站,加快电网和电力外送通道的建设,科学适度发展煤电燃料替代。而西南将重点发展天然气和重点流域的水电开发。总体来看,“十二五”将重点形成山西、鄂尔多斯盆地、西南、蒙东、新疆5个综合能源基地和中东部核电站建设的“5 1”的能源开发格局。到2030年,5大综合能源基地的一次能源供应量将占所有新增一次能源的85%,而中东部核电占新增总量15%。“十二五”期间,能源需求将处于快速增长阶段,能源发展应该突出七个重点:一是要优化发展化石能源。化石能源是我国能源供应的基础,要稳步推进煤矿升级改造,加大油气资源开发,优化火电开发。合理控制煤炭
22、产量,努力保持国内原油产量的基本稳定,提高天然气供应能力。同时,要积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扩大电力、天然气在终端消费中的比重。二是要加快推进非化石能源发展。“十二五”期间,要加快推进水电、核电建设,积极有序做好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要确保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1%以上,为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和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要加强能源输送管网建设,提高能源配置能力。要加强连贯东西、中通南北的骨干管网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衔接通畅、安全可
23、靠的体系。四是要加快能源科技装备创新。要根据我国能源装备科技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明确重点,加强攻关,提高能源装备自主化发展水平,初步形成基础建设、应用开发、重大装备和工程示范四位一体的能源科技装备体系。五是要加强节能减排。这是科学发展能源的要求,也是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促进能源开发和利用全过程的节能减排,通过集约开发能源资源,加强能源需求管理,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平衡发展。六是要加强国际能源合作。要统揽国内国外两个大局,坚持互利共赢、协同保障的原则,加强海外开发;深化和拓展国内外能源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能源贸易;利用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机制
24、,积极开展国际能源合作交流,努力建设能源国际合作新秩序,保障能源安全。七是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通过推进体制改革,健全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能源投资管理,加强能源税收财政政策指导,加强立法建设和行业管理等方式,推动能源行业的科学发展。数据来源:银联信整理(五)交通运输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建议对交通运输产业“十二五”设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推进国家运输通道建设,基本建成国家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发展高速铁路,加强省际通道和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积极发展水运,完善港口和机场布局,改革空域管理体制。图表 5
25、:交通运输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产业涉及细分行业未来发展动向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城市公共交通1.总体目标。建立政府主导、文明规范、诚信可靠、保障有力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使广大群众愿意乘公交,更多乘公交。到2015年,基本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公共交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推进城市交通向更便捷、更清洁、更和谐的方向发展。2.具体目标。(1)300万人口以上城市。到“十二五”末,建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以城市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5%以上。公共汽电车平均
26、营运时速达到15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20%,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5标台以上。1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基本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0%以上。(2)100-300万人口城市。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BRT)适度发展的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25%以上。公交车辆平均营运时速达到20公里以上,公共交通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20%,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2标台以上。(3)100万人口以下城市。到“十二五”末,建立完善的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15%以上,
27、公交车辆平均营运时速达到25公里以上,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0标台以上。水路公路着眼于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在重大工程建设与养护、综合运输与现代物流、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交通安全与应急保障等方面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研发成果,健全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成果快速转化的推广应用体系,完善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高交通运输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耐久性和安全性进一步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智能化、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推动交通运输走上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一)重大科技研发取
28、得新突破着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养护中的关键技术瓶颈,在高等级公路、跨江海通道、深水港口、内河航道和通航枢纽等工程建养技术方面达到和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着力解决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发展中的技术难题,在多式联运和现代运输组织技术、智能交通关键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着力解决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安全应急保障关键技术问题,在节能减排、材料循环利用、危险品运输安全、交通应急保障技术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二)成果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加强成果推广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交通运输科技成果推广机制和相关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在智能交通、节能减排与材料循环利用
29、、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不断提高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水平。(三)技术标准实施取得新进展加快技术标准制修订力度,健全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要的技术标准体系,提升技术标准总体水平。建立健全开放及时的标准制修订机制,促进标准化工作与科技研发紧密结合,保持技术标准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完善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提高交通运输行业标准国际化程度。(四)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完善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总体布局,优化方向,强化功能,力争培育2-3个进入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10-15个行业研发中心和20-30个区域研发中心,力争培育1-2个进入国家研发基地系列;依托重科研实验基地,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
30、础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还原创性科研成果。完善行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形成覆盖全国的开放式、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交通运输行业的重点领域和主干学科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创新团队;依托重点科研实验基地,聚集和培养一批国际化交通运输科技人才。港口机场地方性规划已经出台,全国性规划正在制定中。数据来源:银联信整理(六)信息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建议对信息产业“十二五”设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
31、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图表 6:信息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产业总体指导思想信息产业“十二五”期间,一是加强规划政策引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出台进一步支持集成电路、软件、新型显示器件等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整机和新型平板显示器件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整合资源,做大做强。二是继续落实扩内需政策,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家电
32、以旧换新,改善品种,提高质量,满足消费需求。推动以内需支撑产业增长,加快3G建设,发挥信息基础设施升级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带动作用。扩大软件网络化服务,培育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支持网络动漫等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消费特点。三是实施宽带战略,加快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发展,特别要支持TD加速向LTE演进发展并向4G过渡。促进物联网的研发和产业化。稳步推进“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加大新技术、新业务开发力度,以信息通信技术一体化服务、固定移动融合业务为重点,加快传统通信服务向融合化、多媒体化、集成化信息服务转型。四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着力发展集成电路、关键元
33、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推进企业管理变革中的作用,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构建柔性化、网络化、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新生产模式。用信息化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智能制造、现代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加大信息技术产业在绿色生产中的应用,促使经济发展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减少环境约束。五是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大力支持包括台资在内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和服务业向大陆转移,鼓励各类企业在大陆建立研发中心。支持高附加值产品扩大出口和企业海外并购,实现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努力把握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带来新的机遇。着力推动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软件外包服务为切入点,创新发展信息
34、服务业。数据来源:银联信整理(七)海洋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建议对海洋产业“十二五”设定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强渔港建设,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图表 7:海洋产业“十二五”主要发展方向产业总体指导思想海洋经济一是要科学规划海洋发展,加强规划引导。要按照“十二五”规划建议的总体部署,抓紧研究编制相应的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国海洋发展的战略思路、指导方针、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35、,研究制定提高海洋发展质量效益、开拓海洋战略空间、规范海洋开发秩序、加大海洋执法力度、保障海上通道安全、维护我国海洋权益和推进海洋领域国际合作等政策措施。二是要大力促进海洋产业发展,实现海陆产业互动和海陆经济一体化。制订并实施海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加快发展海洋油气、海上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等产业,着力提升海洋渔业、海洋养殖、海洋化工等产业发展水平,推动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等产业有序发展,积极培育海洋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渔港等港口建设,搞好海底隧道、跨海桥梁、海底光缆、供水装置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海岸带及邻近海域综合经济区建设,推进滨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发挥各地比较优势,
36、形成各具特色的沿海经济区。三是要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促进海陆资源互补。进一步加强海洋资源的调查评价,加大海域油气等重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有重点地勘探开发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和国际海底资源,为海洋资源利用提供基础和保障。重视海水直接利用及淡化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支持海水利用技术产业化,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压力。同时,提高海洋资源开发效率和综合利用率,把宝贵的海洋资源开发好、利用好。四是要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促进人与海洋和谐相处。积极推进近岸重点海域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对重点海域污染物向海洋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并努力从源头上减少污染排海;科学确定围填海规模和开发时序,加大渔业
37、资源养护与修复,加强海洋和沿海自然保护区建设,保护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海洋物种;不断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五是要加强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高海洋事业发展水平。继续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及海洋科技计划,瞄准世界海洋高科技前沿,大力发展深海勘探、基因工程、卫星遥感和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高新技术;重点开发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建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体系,加快海洋信息化步伐;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与政策问题,深入研究海洋与气候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等重要课题;抓紧开展海洋专项调查,深化极地和大洋科学考察,实施海洋能力建设重大工程。数据来源:银联信整理二、央企重组(一)支持
38、央企重组政策频出经济转型期,高层对并购重组的重视度在提高,扶持政策频出。2007年12月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拉开了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序幕;2008年、2009年,支持央企重组的相关金融、税务、法律政策不断出台,为央企重组扫清障碍;2010年,多条政策发布,鼓励央企重组,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图表 8:央企整合的过程发布时间发布部门政策内容2007.12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拉开了央企资产注入、整体上市的序幕2008.4证监会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旨在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建立良好的法治和监管环境2008.8国资委中央企业2010年将会
39、将少到80户到100户,并努力培养30-5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2008.12国务院国务院30条金融政策明确“支持有条件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开展兼并重组,促进上市公司行业整合和产业升级”2009.5财政部国税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明确了企业重组所得税政策,对于为了资源的合理流动而进行的企业重组给予免税待遇。2010.2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协议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规定中央企业资产重组符合条件的,由中央企业直接负责批准或依法决定,同时抄报国务院和国资委。2010.6国务院常务会议温家宝主持,部署促进企业兼并重组,重点在消除制度障碍,加强政策扶持,改进相关管理
40、和服务;通过兼并重组促进自主创新,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2010.6工信部起草“支持行业兼并重组”政策,涵盖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造船、电子信息、石化、轻工、有色、建材十个行业,将主要从金融、财税、资源配给三方面支持大型企业进行兼并重。2010.9国务院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意见在提出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做强做大优势企业同时,强调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数据来源:国资委网站 银联信整理(二)2010年央企整合将步入快速通道国资委(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成立,主要是对中央企业实施兼并和重组以提高企业竞争力。2004年6月1
41、2日,国资委发布了关于推动中央企业清理整合所属企业减少企业管理层次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央企整合的初步思路,央企整合自此拉开大幕:2004-2006年是中央企业第一个经营业绩考核期,经过整合,央企数量减少了37家,平均每年减少12家,主要以自愿重组为主。2006年,国资委首次对央企主业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先后分五批公布了138家央企的主营业务经营范围,为央企在第二个经营业绩考核期中进行大规模的业务整合打下了重要基础。2007-2010年是央企的第二个经营业绩考核期。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经过修订,于2007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央企负责人的考核无疑增强了央企整合的主动性。据国资
42、委的规划,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从现有159 家缩减到80家到100家。这意味着2007年至2010年的4年间,央企减少59-79家,平均每年减少15家至20家。图表 9:央企整合的过程央企经营业绩考核期计划央企整合目标第一个经营业绩考核期(2004-2006)从2003年的196家减少至159家,共减少37家,形式以自愿重组为主首次系统梳理央企主业第二个经营业绩考核期(2007-2010年)高调启动全方位的业务整合,计划从159家减少至80-100家,减少幅度37%至50%。由国资委主导。“有困难,国资委来调”,市场手段+行政手段。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30家至50家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
43、业集团。数据来源:国资委网站 银联信整理但是从2007-2009年中央企业实际数量变化来看,3年间央企数量仅减少了22家,中央企业重组整合进程仍落后于计划,截止2010年8月中央企业数量为123家,距离2010年年底国资委减少至80-100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10年7月23日,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发表着力资源整合,提高运行质量,切实推进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讲话,表示在2010年下半年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2010年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内,截至8月5日,中央企业共有123家,这意味着在9-12月的4个月时间内,中央企业将至少减少23家,
44、2010年注定将成为央企及地方国资整合进入高潮的一年,中央企业重组整合进程将进入快速通道。(三)2008年以来央企整合事件不断发生,高潮迭起2010年7月23日,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发表着力资源整合,提高运行质量,切实推进中央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讲话中再次提到了市场较为关心的中央企业重组整合话题,李荣融表示2010年上半年中央企业重组步伐进一步加快,又有4组8户企业实施了重组,企业户数从2009年年底的129户调整到125户,在2010年下半年将要继续推进布局结构调整,加快培育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对中央企业的调整方向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
45、未来可能形成主导产业的行业和领域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培育和发展形成30-50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要以组建国新资产管理公司为契机,加快中央企业重组和调整步伐,2010年要把中央企业调整到100家以内,要以实施经济增加值考核为契机,加快清理非主业和低效资产,缩短管理层级,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李荣融的此番讲话引发了市场对于央企整合的进程的密切关注,截至8月5日,中央企业共有123家,这意味着在9-12月的4个月时间内,中央企业将至少减少23家,2010年注定将成为央企及地方国资整合进入高潮
46、的一年,并购重组有望成为全年乃至未来几年市场最大的主题热点,央企集团之间的整合重组意味着涉及到银行的并购资金贷款业务需求较为旺盛。图表 10:2008年-2010年8月中央企业集团调整合并事件日期调整合并央企户数08年1月18日中国唱片总公司并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15008年5月11日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由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15108年6月10日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15008年7月3日中国国际企业合作公司并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4908年9月10日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组为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公司14808年9月10日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总公司并入中国通用技术(集团)
47、控股有限责任公司14708年10月17日中国水利投资集团并入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14608年11月6日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依法注销14408年11月12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14508年11月14日中国海诚国际工程投资总院和中国轻工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并入中国轻工集团公司14308年12月19日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重组为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有限公司14209年1月7日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合并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14109年1月22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14009年3月18日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更名为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14009年4月3日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并入国家开发投资公司13909年4月3日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并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13809年6月12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更名为中国冶金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