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3218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议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议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议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议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议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议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摘要 针对我国目前银行承兑汇票的发展现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风险防范措施和建议,对我国银行承兑汇票的业务发展问题进行了积极的讨论和研究。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承兑汇票;风险;防范 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涉及银行信贷审批、风险管理、财务会计等多个环节,很多时候银行签发时不按授信权限执行,抵押手续不完备,保证金不按规定收取等;印、押、密、章使用不规范,违反重要空白凭证对银行承兑汇票保管、使用的管理要求;贷后管理不到位,对企业生产经营、资金流向、保证金来源、到期付款能力及担保情况等了解不及时。此外,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查询还存在局限性:首先是商品贸易背景真实性查询有很大困难,银行缺乏辨别合同和增殖税发票真

2、伪的能力;其次是银行缺乏监督企业资金使用的措施,对贴现资金用途真实性查询有难度;其三是贴现票据真实性查询有难度,查询时,对方银行要求真伪自辨。有时票据由于背书不连续或背书有误也给贴现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风险。 根据我国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规定,银行承兑汇票具有无因性和票据的独立性。对于承兑银行,它是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因此承兑银行负有到期无条件付款的责任。当申请企业到期没有支付该业务的资金,那么必须由签发银行进行垫付,这种垫付资金的行为是签发银行不可逃避的责任。而因此该笔到期未能解付的承兑票款就转化为企业的逾期贷款,从而将企业的商业信用风险转变成银行信用风险。 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分类 造成

3、银行信用风险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企业为了逃废债务,而不能按时转入资金进行付款,所导致的垫款现象;其次是汇票开具的期限与企业金周转期限不匹配,致使票据到期,企业资金不能及时回笼所形成的垫款现象;再者是由签发银行内部风险措施不规范,造成担保抵押手续不齐全、保证金收取比例未按规定操作,以贷款资金或抵押物来充当保证金所形成的风险;更甚者是由签发银行、申请企业互相勾结,伪造银行承兑汇票,导致诈骗银行资金等行为,从而形成风险。对于这些上述风险转化的现象,最主要症结在于目前我国社会信用制度不够完善,银行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其中商业银行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点主要表现为: 1.防伪技术手段不高 当前

4、辨别票据真伪的手段主要是肉眼观看、紫外线照射、和向签发行查询。但签发行只能对票据内容做出答复,对票据真伪要求自辩。现在诈骗分子非常熟悉银行业务,采用高科技手段伪造出来的银行承兑汇票,在各方面都高度逼真。同时“克隆”票据手段形式越来越多样化,通过真实的票据业务“以大托小”、“小额增大”、“拆分”等手段,使得票据风险面临 新的考验。 2.企业在办理承兑汇票业务中存在欺诈行为 票据业务的迅速发展,使得利用票据诈骗资金成为金融行业一个新的风险源,票据诈骗的手段越来越隐蔽,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方法越来越多,一旦银行审查不严或操作不当,就会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形成风险。一是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1)利用高科

5、技手段直接伪造银行承兑汇票;(2)先签发真汇票,再根据真汇票克隆内容一致的假汇票;(3)在数额较小的真汇票上改动金额变造银行承兑汇票(4)“一大拖几小”变造票据方式,即客户于同一天在同一家银行同时申请办理多份金额不同的票据业务,其中一份金额较大,其他金额较小,票据号码相邻,其他记载事项完全一致,通过更改金额和号码将金额较小的票据变造为金额较大票据。目前该种票据变造方式是2010年上半年频繁出现,被监管部门发文进行风险提示的案件方式。二是票据调包,用事先伪造好的假票据替换掉真票据。三是伪造商品合同、增值税发票复印件,骗取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的防范 要严格执行合理

6、有效的控制措施,防范银行承兑汇票的潜在风险性。从引发风险的源头进行监控,积极规避流通风险,有效的促使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规范、良好的发展。总结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操作中存在的不同风险,分析风险存在的因素,了解银行和企业的分别意图,针对银行管理和操作中各环节的纰漏,建立“防火墙”,从而在管理上形成防范的有效保障。 1.严格把握票据真实性 对各种票据的诈骗活动,如伪变造票据、“克隆”票据、“票据调包”、“一大拖小”和伪造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查询答复书等,用专业的技术鉴别、高度的责任感和制度流程严格把握。 2.必须提高加强员工防范风险能力 一是对于银行员工业务等方面的知识加大培训力度,并以各种方式方法提高

7、员工票据防伪能力,加大防伪设备投入,以仪器鉴别代替肉眼判断。提高防伪反诈意识,加强防诈科技含量,增强识别伪造、变造、复制票据的能力,规避因员工防假能力薄弱而带来的风险。同时为了减少跨行系统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识别困难度,应配备各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印模及其票样。二是加强员工思想道德教育,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遵纪守法意识,抑制腐败思想以各种形式对银行员工进行腐蚀及渗透,做好道德风险防范工作。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会有障碍的存在,银行承兑汇票制度的发展历程也不例外。它的发展将有一个过程,要求所有有关银行承兑汇票的法律法规一步到位的想法是违悖事务发展规律的,也是不现实的。虽然,在我国票据制度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接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行,随着我国立法的完善,相信我国的票据制度,尤其是银行承兑汇票制度一定会日臻完善与科学。这个优良的金融工具将会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这也是本文作者急切希望看到的。 参考文献: 1杜文哲.违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及其防范J.金融会计,2007(08) 作者简介:李 彦(1980-),女,湖北咸宁人,硕士,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贸实务;周 玲(1981-),女,湖北潜江人,硕士,武汉东湖学院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际投资。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