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合作探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372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合作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合作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合作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合作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合作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合作探讨.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信用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的合作探讨 摘要: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核条件较为苛刻,信用担保机构应运而生并在中小企业融资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在与协作银行合作的过程中承担了过高风险,这显然不利于担保机构作用的发挥和担保业务的顺利开展。本文就基于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交易费用的假设对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如何开展合作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担保机构;协作银行;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交易费用 一、我国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存在的问题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担保机构最早于1840年出现在瑞士,20世纪以来,专业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主要发展和成熟于欧美、日本等国家。我国的

2、信用担保机构起步较晚,真正被国家当作政策工具是在20世纪90年代。目前,担保实践模式主要有信用担保、互助担保和商业担保三种。 担保机构在与协作银行的合作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担保机构缺乏资金补偿机制,使其承保能力弱,一旦发生代偿就有财务亏损或面临破产风险。其次,担保机构在与银行合作时承担了过高风险,许多担保机构承担了100%的风险,这明显不利于分散风险。同时这种机制也没有充分发挥保证金的乘数效应,不符合经济学上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目标。这种不平等的合作方式是商业银行滋生机会主义的温床,极易引发道德风险,从而进一步恶化担保机构的处境。 从欧美和日本等信用担保体系相对成熟的国家来看,为了规避和分散

3、风险,担保机构都没有实行全额担保,而是承担风险的70%80%,其余部分由合作银行来承担。这种风险分担机制对我国的担保机构和协作银行来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开展合作的理论基础 关于商业银行与担保机构的合作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都曾进行过有益的尝试与研究,提及较多的有以下几种理论。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即指交易双方所掌握的相关信息不相等,从而容易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在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相当普遍,同时由于信息成本过大而无法根除。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才使得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格审查相当苛刻,而信用担保机构与中小企业之间则被认为信息相对对

4、称,从而担保机构的存在较为明显的降低了银行的成本。 2.道德风险 道德风险源于事后的信息不对称。本文中所谈到的道德风险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而言。如果担保机构在担保过程中承担了全部风险,那么商业银行自然就会放松对贷款企业的资信审查与还款过程当中的监督跟踪,更为严重的还会导致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合谋骗取担保机构存在商业银行的保证金。 3.交易费用 交易行为本身是消耗费用的,即有成本的。任何交易都可以看成是双方所达成的一项契约。担保机构在交易对象的选择、交易信息的获取与处理以及专业人员的培训等方面都可以取得规模经济和专业化经济。担保机构经营的即是风险,它使用专业化经营来降低或消除风险并降低交易过程整体的

5、风险和内生交易费用。 三、关于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合作的建议 1.完善担保机构的资信评级体系 担保机构与银行之间能否建立起良好的互信关系是决定担保业能否发展壮大的一个前提;而银行通过寻求与担保机构的合作,可以不断扩大业务领域、增加贷款规模、提高贷款的安全性。由于目前我国尚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再加上担保机构的实力过于弱小,很难得到协作银行的信任,这是导致其将风险完全或绝大多数转嫁给担保机构的一个原因。这就造成了担保机构责任与能力的不对等,加大了整体风险。因此,相关部门可考虑对担保机构实施资信评级体系,并把资信评级结果作为双方进行业务合作、确定风险分担比例的参考指标。 2.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实行风险

6、分担 无论是从国外较为成熟的担保模式考虑还是从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出发,为了更好地提高市场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我国的商业银行都应该在与担保机构合作过程中承担一部分风险。然而出于自身利益,很少会有商业银行会主动分担担保机构的风险,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从而使风险分担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至于承担何种比例,基于不同地区、不同商业银行发展水平会有差异以及面临市场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在综合以上的考虑后可允许对不同的商业银行实行在平均比例上的一定浮动。 3.担保机构贷前调查与协作银行贷后监督相结合 由于担保机构与申请贷款的中小企业之间信息相对对称,这样在贷款前的资信审查工作可交由担保机构负责,既发挥了

7、其专业化的优势又在某种程度上节约了协作银行的交易成本。当贷款发放给中小企业后,协作银行可在帐户管理等领域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向实施有效监督,以防拖欠或拒还等情况发生。担保机构与协作银行两种机制的结合无形当中对中小企业形成了一道加强型的防护墙,同时也解决了担保机构全额担保现象,扩大了担保机构担保金的乘数效应,提高了担保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素莲: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价值取向【J】.当代经济研究,2005,(1):45-47. 2张利胜 狄 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米什金:货币金融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孙天琦:面向中小企业

8、的贷款动员、信用担保及其风险防范【J】.西北大学学报,2001(1)34-42. 5C A Akerlof.The Market for“Lemons”:Quality Uncertainty and the Market Mechanism.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70,84(3):488-500. 6Robert J Barro.The Loan Market,Collateral,and Rates of Interest.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1976,8(4):439-456.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