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及发展方向探讨.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4137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及发展方向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及发展方向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及发展方向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及发展方向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及发展方向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及发展方向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及发展方向探讨.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经验及发展方向探讨 内容摘要:本文回顾了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历程,总结了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文章认为,在当前金融危机尚未有效缓解的背景下,未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方向,应该体现在坚持完善体系、强化功能、保障安全三个方面。 关键词:我国银行业 中小银行 功能性开放 金融安全 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经验 (一)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历程大致走过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2年)是金融机构多元化、金融体系初步建立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的分离,包括四大国有银行的重新组建或分设,以及交通银行、中

2、信实业银行等十余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先后成立;在金融开放方面,开始接纳外资金融机构在国内部分地区设立代表处。 第二阶段(19921997年)是以商业化改造为核心的银行体制改革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改革主要包括把中国人民银行转型为现代中央银行,把国有专业银行转变为国有商业银行等。并以市场化发展为导向,建立商业银行自身”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现代化经营机制,完善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制度,实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风险管理和加强内部控制的内部建设等。 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是以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为核心的阶段。在金融开放方面,我国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致力于

3、为在华外资银行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由于这一阶段的改革触及到以产权为核心的改革,也引起了理论界和实践层面的热烈讨论。 十年前,海外经济学界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持有一种“技术破产论”的悲观论断。1997年底,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大约是3.5%,远远低于巴塞尔协议最低8%的要求。1998年底,四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32.34%,账面反映需要注销的呆账贷款约占全部贷款的2.9%。在这种形势下,当时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呆、坏帐数目庞大,有些银行的账面资产已为负资产,从技术层面上讲,银行已经处于破产的状态。进入新世纪的短短几年内,我国银行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4、2006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了14.05%、13.59%和12.11%,资本回报率也分别达到了15.37%、14.06%和15.00%,不仅自身经营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也保持了与国际大银行同样的经营稳健度和盈利能力。因此,尽管存在很多争论,但是改革的大方向是不容否定的,我们必须充分肯定我国银行业改革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 (二)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后的主要经验 从宏观层面上看,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最主要的经验有两条: 第一,银行业改革的成功离不开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金融作为经济的命脉,与宏观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商业银行的运营绩效与发展前景都与宏观经济形势息息相关。银

5、行业的发展不仅受制于经济发展周期,而且往往比经济周期运行轨迹来得更加显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了近34倍,居民人均储蓄存款增长到2007年的1.2万元。2007年,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达到52.6万亿元,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10.8%。公众与国外投资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信心,稳定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是支撑我国商业银行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二,银行业的改革始终坚持市场化的方向,一边对内改革,一边逐步开放,在开放中求安全,在改革中求稳定。改革者从一开始就坚信市场的力量,坚信开放会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空间和机

6、会,在这个原则的指导下,首先用财政注资的办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接着用股份制改造的方法培育出产权较为清晰的市场主体,然后逐步开放金融市场。从根本上说,优化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取得的最成功、最重要的方面。辜胜阻教授认为,在开放过程中,我国银行企业吸收借鉴了外国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和经验,有效地改变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僚主义的“文化”,优化了银行治理结构,增强了竞争力。健全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银行集约化经营,有助于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市场潜在投资者对银行的信心。 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发展方向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银行已经达到并超过了国际标准,公司治理机制的框架初步建立,金融管理

7、得到很大的改善,竞争力大大提高。虽然银行业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但是作为生产要素市场重要组成部分,银行业市场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银行业市场结构单一,市场主体面临着公司治理、运营效率与金融创新等方面的难题。我国银监会有关人士认为,我国银行业综合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国内银行本身内控机制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仍需要进一步健全,金融机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开放依然任重道远。对于我国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辜胜阻教授给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我国银行业对外改革开放的下一个焦点应该是以自身功能性开放为主,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积极构建一个稳健合

8、理的银行体系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结构。在未来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的方向上,应该坚持从完善体系、强化功能、保障安全三个方面着手,具体来说: (一)逐步放宽行业限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 银行业既要对外开放,更要引导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的体制转型。然而在金融领域,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仍然困难重重。2007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全部银行业总资产的54.28%。正如辜胜阻教授指出的,在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体系中,民营中小企业不仅受到国有银行“重大轻小”的“规模歧视”,还要受到“重公轻私”的“所

9、有制歧视”。调查显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研发新产品超过全国的八成,但获得的贷款数额只有全部贷款的10%左右。北京大学徐滇庆教授甚至认为,应当相信民间具有极大的制度创新能力,开放民营银行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战役。引入民营银行这一富有活力的因素,在给储户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理财和投资机会的同时,势必能逐步消化吸收金融系统内的风险,促进竞争,减缓国有银行垄断局面所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本文认为,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是一个“双赢”的策略:从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角度看,中小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辜胜阻教授认为,社区银行或中小银行由于资金少,无力

10、为大企业融资,更愿意为中小企业融资。更重要的是社区银行体制更加灵活,具有为本社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息优势,更了解当地中小企业的情况,能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大力发展中小民营银行,有利于解决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有利于银行业自身发展的角度看,允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助于增加产权清晰的市场主体,完善银行的公司治理,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有助于提高配置储蓄资金的效率,有利于防范金融风险。 当前形势下,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途径有两条:引进民营资本参与现有商业银行的改造;放宽民营资本设立中小社区银行的限制。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背景下,并考虑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现实状

11、况,辜胜阻教授对开放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给出了两个可供参考的具体方案:优先在高新技术开发区鼓励民间资本试办社区银行,化解科技型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在高新区外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应放松金融管制,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从制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难问题。至于如何实现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亚洲开发银行中国代表处前首席经济学家汤敏教授则规划了一条可行的路径:可以让一些做得好的信用担保公司升格成民营银行。国家可以考虑由国有银行或者政策性银行给予一些批发贷款,由小额贷款公司贷给中小企业。如果做得好的话,短期内可以让其升格成民营银行。 (二)坚持市场化改革,银行业改革要以自身功能性开放为主 对于企业个

12、体而言,自身功能开放(organic growth)也称为内涵式发展,即通过财务状况的改善、资产质量的提高、组织架构的调整、劳动生产率的提升等来提升银行企业竞争力。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功能性开放不同于股权开放,前者是指鼓励外资银行在国内增设分支机构,引导外资银行在国内提供多样与创新的金融服务,而不是放开外资金融跨境的资本流动。我国银行业的改革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才能完成制度转型,采取功能性开放策略来主动寻求改革,用进一步的开放来促进变革,具有现实可行性。对外资银行实行功能性开放,至少有以下优势:外资银行可以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更好地服务于境内企业,提高国内储蓄资金的配置效率;引入外部激励与竞争

13、,有效弥补国内银行业改革的“制度需求不足”,从而推动和促进国内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发展;加大了管理、技术、人员的“外溢效应”,有利于为国内商业银行吸收引进高水平的金融人才,有利于国内商业银行吸收和学习外资银行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相关技术。清华大学王一江教授与上海财经大学田国强教授认为,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是提高银行业效率、降低体系转型风险、加速银行业的改革进程的必由之路。 (三)构建合理的银行体系和竞争有序的市场结构,保障金融稳定与安全 在金融业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银行业的开放方向,又要重视金融安全,在开放中求安全,在改革中求稳定。合理的银行结构指国有银行、民营银行与外资银行相互竞争,大型银行与中

14、小银行相互补充;有序竞争指各个银行都在有效监管的环境中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有经济学家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安全需要有三个层次的保障:国家的金融政策;要有功能比较完善、运作规范、健康稳定的金融体系;国家对有影响力、单个的金融机构保持控制。银行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完善的银行体系是金融安全的基石。在全球化过程中,作为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基础,金融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没有金融的安全就没有经济的安全,没有经济的安全也就没有国家的安全。 辜胜阻教授强调,和经济领域的改革开放形成以国企为主,国企、民企和外企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相比,我国银行业仍然处于国有资本“一股独大”的局面。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银行体系就

15、不是稳健、安全的。对外坚持开放和对内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有助于改变金融风险高度集中的局面,形成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金融体系,也有利于保持国家对金融的控制。只有运行稳健、效率良好和结构合理的金融体系,才能增强我国银行的发展能力、抗风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金融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探索M.科学出版社,2008 2.杨再平.中国银行业需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寻找战略平衡J.财经界,2008 3.徐滇庆.金融改革的路径选择J.经济,2003 其他参考文献:1.赵慧芝.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10(12).2.付林,李冬叶.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机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1).3.江轶.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探析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4.李红宇.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有效性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1).5.石勉.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和审计的探讨J.经济师,2010(10).6.林大静.构建高校科研经费内部审计机制的思考J.审计月刊,2009(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