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4362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哈尔滨商业大学毕业论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 生 姓 名 王华丽 指 导 教 师 温红梅 专 业 金融学 学 院 金融学院 2011年06月18日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Graduation ThesisThe Issue and Countermeasure of China New-type Rural Finacial InstituionStudent Wang Huali Supervisor Wen Hongmei Specialty Finance School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201

2、1 -06- 18毕业论文任务书姓名:王华丽学院:金融学院班级:2007级5班专业:金融学毕业论文题目: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立题目的和意义:目的: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资金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已经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国银监会在2006年12月22日发布了若干意见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机构,并首次提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本文通过对新型金融农村机构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来启示如何建设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最后本文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供相关对策,希望对新

3、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提供一些借鉴意义。意义:理论意义:本文在对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使人们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为人们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的小型银行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并通过对国外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及借鉴,对如何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对策。对支持农业生产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技术要求与工作计划:技术要求:在论文形式上,应符合以下技

4、术要求:表格使用三线表;在文中引用参考文献时,要在最后一句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各项指标符合规范。在内容上应符合以下技术要求:摘要部分300字左右,概要表述论文主要内容;结论部分800至1000字,对全文作总结,写清论文主要观点;正文部分要弄清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定义和理论基础;要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分析清楚,要有数据支撑;优秀论文要建立数学模型;论证要严密,概念要准确,分析要透彻;建议要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工作计划:工作目标:工作质量目标是力争写成优秀论文,具有应用价值和理论价值,英文准确,数据可靠;工作数量目标是全文在1.5万字至2万字之间。具体工作任务:完成计划任

5、务书编写;完成开题报告;完成毕业论文汉语部分;完成英文部分(论文题目、摘要、关键词、附录等);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保证目标和任务实现的工作措施与步骤:利用实习收集资料,并写出论文写作大纲、开题报告。收集资料的主要途径包括:上网搜索下载、查阅相关的图书及杂志论文、实地调查。3月份完成。 写作论文。在写作过程中通过电话、电子信箱、面谈等方式与指导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和沟通,积极争取指导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保证毕业论文质量。英文部分要借阅英文原版书。在写作过程中独立思考,不抄袭。5月底应完稿。 认真准备,熟练掌握论文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参加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时间安排:2010年1

6、0月28日-2010年11月08日 确定选题2010年11月09日-2010年11月27日 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献2010年11月28日-2010年12月06日 论文构思、论文提纲2010年12月09日-2010年12月10日 开题2010年12月11日-2011年03月01日 完成论文初稿,上交指导教师2011年03月02日-2011年05月01日 完成论文第二稿,上交指导教师2011年05月02日-2011年06月05日 完成论文第三稿2011年06月07日-2011年06月08日 定稿,指导教师写评语2011年06月10日-2011年06月11日 毕业论文答辩2011年06月17日

7、评定成绩2011年06月20日-2011年06月21日 将装订后的毕业论文上交学院指导教师要求:1、对论文本身的要求:要仔细阅读并熟练掌握哈尔滨商业大学教务处公布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最新规定和样例,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内容要求写作毕业论文;区分国内外研究现状;理论依据部分应写清楚该理论在论文中所起的作用,应该选用与农村金融机构相关的理论。要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描述清楚,找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文章前后衔接应该自然,并且全文围绕论文主题展开论述。数据应该用近三年的,数据资料要丰富;概念要准确,论证要有理,对策要可行。参考文献要求至少中文12篇;英文3篇。2

8、、对写作态度的要求:要经常与导师保持联系,解决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按照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进度,完成各阶段的任务;杜绝抄袭。(签字) 2011 年 1 月 3 日教研室主任意见:(签字) 2011 年 1 月 4 日院长意见: (签字) 2011 年 1 月 5 日毕业论文审阅评语一、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2011 年 6 月 8 日毕业论文审阅评语二、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字:2011 年 6 月 9 日毕业论文答辩评语三、答辩委员会评语:四、毕业论文成绩:专业答辩组负责人签字: 2011 年 6 月 17 日五、答辩委员会主任单位: (签章) 答辩委员会主任职称: 答辩委员会主

9、任签字: 2011 年 6 月 21 日摘 要当前,我国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越来越无法满足“三农”对资金和服务的多样化需求,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形成正是填补农村金融市场服务空白,以服务三农为重心,满足农户和农业企业贷款需求的。但是,目前我国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对此从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着手,结合相关数据,分别分析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成功模式经验,提出了要提高社会认知度、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拓展融资渠道、创新金融工具、加大政策支持等相关对策。关键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问题;对策AbstractAt presen

10、t, the existing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china are increasingly unable to meet the three rural to the diverse needs of capital and services, new-typ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s formed to fill the gaps in rural financial markets to focus on rural services, to meet the farmers and agricult

11、ural demand for corporate loans. However, at present Chinas new-type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New to this from our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ombined with related data, respectively, of village banks, small l

12、oan companies, mutual aid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financial status and its problems. And experience of successful models from abroad, raised the need to expand the financing channels and innovative financial instruments, and other related measures to increase policy support.Keywords:new-type rur

13、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problems; measures目录摘 要IAbstractII1绪 论11.1研究背景1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2.1研究目的11.2.2研究意义21.3国内外研究现状21.3.1国外研究现状21.3.2国内研究现状3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41.4.1研究内容41.4.2研究方法4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理论基础52.1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概念界定52.2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界定52.2.1村镇银行的概念界定52.2.2小额贷款公司的概念界定62.2.3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概念界定62.3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理论62.3.1金

14、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62.3.2农村金融市场理论72.3.3金融约束理论73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3.1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93.1.1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103.1.2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现状123.1.3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133.2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43.2.1 社会认同度较低143.2.2 专业人才缺乏153.2.3 融资困难153.2.4 经营成本较高153.2.5 政策扶持不足164国外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比较及启示174.1国外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及其运作机制174.1.1 孟加拉乡村银行(GB模式)174.1.2印尼模式(BRI模式)18

15、4.1.3玻利维亚阳光银行194.2对我国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启示194.2.1政策环境支持至关重要194.2.2金融创新是发展的手段204.2.3降低经营成本是关键205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对策建议215.1 提高社会认知度215.2 加快人事制度改革215.3 拓宽融资渠道215.3.1 拓展村镇银行的融资渠道215.3.2拓宽小额信贷的融资渠道225.3.3拓展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融资渠道225.4 创新金融服务工具225.5 加大政策扶持235.5.1 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235.5.2 倾斜性的货币政策23结 论24参考文献25致 谢27附 录128附 录2341 绪 论1.1 研

16、究背景在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我们的目标是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放宽农村金融准入政策,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突出的“三农”问题,具体表现为占全国人口近60%的农民所获得的年收入增长缓慢,与城市收入水平相比差距逐年扩大,贫富差距逐渐扩大。而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农村资金短缺。于是中国银监会在2006年12月22日发布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

17、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降低了包括外资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的门槛,首批试点选择湖北、四川、青海、云南、内蒙古、吉林等六省(区)的农村地区开展。若干意见中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机构,并首次提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此后连续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先后提到了建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明确提出“加快培育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因此,如何为农业、农民、农村提供有效、长期、稳定的金融服务这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难题,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庞大的发展中国家而言,

18、解决这一问题任重而道远。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1 研究目的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资金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已经成为现阶段制约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中国银监会在2006年12月22日发布了若干意见鼓励各类资本到农村地区新设机构,并首次提出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本文通过对新型金融农村机构相关理论的研究,提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小型金融机构发展来启示如何建设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最后本文针对所提出的问题提供相关对策,希望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1.2.2 研究意义1.2.2.1 理论意义 本文在对

19、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深化理论、农村金融市场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使人们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为人们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发展的小型银行模式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1.2.2.2 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的分析以及相关数据的收集,并通过对国外小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研究及借鉴,对如何发展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对策。对支持农业生产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实践意义。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 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对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研究己突破了合作金融的

20、范围,国外学者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各种非正式金融组织。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合作金融体系的社会性质(互助合作)逐步消淡化,市场型向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以及各种非正式金融组织转变。Wyll Grant和Anlle Mae Namara(1996)通过对农村专门金融机构和银行的访问分析了英国和爱尔兰农户的外源资金提供者的情况,讨论了两国农业贷款机构的发展及其随后的商业化,同时指出,大农户往往能更好地利用借款机会及新的金融工具1。Korotoumou Ouattara DouglasH.Graham(1998)研究了国家农村金融互助社织在金融服务、存贷款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肯定了

21、乡村银行集体借贷的优点和客户信息收集的优点,但也具有产权不明、规模过小的缺点2。在对农村非正式金融组织的研究方面,Hans Dieter Seibel(2001)指出,随着货币经济的膨胀,非正式金融机构逐渐进入了农村金融市场,但在规模上和持续性上都受到了限制,他认为应该帮助非正式金融、机构改进管理并整合到更广阔的金融市场,提出了非正规化的观点3。在对小型银行的研究方面,Hauswald和Marquez(2002)从信息成本的角度说明了社区银行存在的合理性。认为大银行一般座落在远离中小企业借款人的位置,从而使得其难以获得这些潜在客户的关系型信息,并论证了关系型贷款将随信息距离或生产关于借款人的特

22、定信息的成本的提高而缩减,而上述成本一般与物理距离相关3。对于社区银行在关系型贷款优势方面,Berger和U dell(1998)认为,大银行在向大企业发放贷款上拥有优势,而小规模的社区银行由于其地域性和社区性特征,它们可通过长期与中小企业保持密切的近距离接触来获得各种信息,因而在向这些中小企业发放关系型贷款上拥有优势3。1.3.2 国内研究现状国家法律对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做了明确规定,包括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三个组织机构。目前,经过试点地区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研究,国内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型金融机构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部分解决了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贷款难的难题,

23、只有可持续性的机构才能不断地覆盖更多的穷人和更穷的穷人。一是对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研究,张德元、张亚军(2008)认为,目前,所有已成立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资金规模都太小,制度、管理层面上还有诸多待完善的地方。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的外部生存环境依然不佳4。徐元明(2007)基于对盐城市三个农民资金互助社的调查与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一是农村资金互助社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法律地位不明确。二是资金互助社目前正处于刚刚兴办和发展的初始阶段,股本规模小、业务操作有不规范之处。三是资金合作社都不同程度存在入社条件低、社员成份杂、组织结构散、业务发展乱等现象5。刘宛晨,段泽宇(2008)认为资金互助社的主要

24、问题是管理人员及社员素质不高、培训力度不够;资金规模太小,促进农业生产的作用有限。缺乏专门性法律导致监管部门无法可依6。学界对小额贷款公司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其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借鉴国外成功模式上。樊艺,何勇,杨玉彬(2008)认为尽管社会各界对小额贷款公司期望甚高,但贷款组织在法律定位、公司治理、持续发展等方面依然存在各种困难7。郭利华,贾利军认为尚未形成小额贷款成长推广的市场环境,贷款公司只贷不存,资金来源受限,缺乏有效监管8。徐耐竹,彭玉(2008)认为小额信贷公司资金来源短缺,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9。林丽琼(2007)认为根据国外的先进经验,小额贷款公司应实行市场利率10。崔德强,谢欣认

25、为小额贷款公司要借鉴印尼模式,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是首要目标11;谢欣(2008)在通过对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研究后认为,应该逐步放开对小额信贷公司贷款利率的限制12。学者们对村镇银行讨论的焦点同样是其运营中所存在问题。有些学者对村镇银行是否可以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质疑。卫新江(2007)认为,与农信社相比村镇银行不具备竞争优势,在老百姓心中无品牌价值可言13。王晓珍(2008)认为,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扶植力度不够,法制不健全,服务三农的宗旨易被动摇14。郭素贞(2008)认为村镇银行缺乏差别化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信誉度不强15。高凌云,刘钟钦(2008)认为现在处于试点阶段的村镇银行资本金数

26、额较小,对于风险的抵御能力较弱。即使是有一些简单的风险控制手段,也不能消除贷款业务中最主要的信用风险16。吴玉宇(2008)认为村镇银行就面临着一个既要实现专业化管理又要低运作成本的问题17。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4.1 研究内容全文主要分五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主要论述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以及文章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是本文的理论部分。介绍了关于新型金融机构概念的界定以及相关理论。第三章是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第四章主要是借鉴国外小型银行的发展以及对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启示。第五章是本文的核心内容

27、章节。此部分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设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对策与建议。主要从对加强宣传、提到社会认知度;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人才队伍素质;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困境;创新金融服务工具,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相关对策。1.4.2 研究方法1.4.2.1 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各种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概括性借鉴国外小型银行的发展模式,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建设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对策。1.4.2.2 微观分析法:从微观分析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普遍存在融资困难、金融工具创新不高、政策扶持不足等问题1.4.2.3 定量分析法:本

28、文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方面的一些具体数据,结合数据分析了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发展现状。2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理论基础2.1 农村金融机构的相关概念界定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分为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非正规金融机构包括私人钱庄、私人借贷、高利贷等。(具体见图2-1)农村金融体系正规金融机构非正规金融机构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其他农村合作基金小部分当铺其他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合会私人钱庄私人借贷高利贷图2-1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分布图2.2

29、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概念界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是相对于传统的农村正规金融机构来说的,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农村金融市场面向所有社会资本开放,境内外资银行资本、产业资本、民间资本都可以到农村地区投资,在农村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银行业机构。2.2.1 村镇银行的概念界定2007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组建审批工作指引等政策,对村镇银行进行了相关的制度规定:村镇银行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在农村地区设

30、立的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属一级法人机构。2.2.2 小额贷款公司的概念界定小额贷款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批准,由境内商业银行或农村合作银行在农村地区设立的专门为县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享有由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并以全部法人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2.3 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概念界定农村资金互助社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由乡(镇)、行政村农民和农村小企业自愿入股组成,为社员提供存款、贷款、结算等业务的社区互助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社员

31、民主管理,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对由社员股金、积累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资产所形成的法人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并以上述财产对债务承担责任。2.3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基本理论2.3.1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面对发展中国家如何走向金融发展之路,这一金融发展理论的难题,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R.L.Mckinnon)和爱德华肖(E.S.Shaw)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1973)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1973)这两本书,在书中他们首先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特征,然后提出了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金融理论和应采取的货币金融政策。并提出了与传统金融发展理论完全不同的“金融抑制理论”和“

32、金融深化论”。“金融抑制理论”是以麦金农的“互补性假设”为前提,论证了金融制度和经济发展既可以相互促进,又可以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健全的金融制度能将储蓄资金有效的动员起来,并引导到生产性投资上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蓬勃发展的经济也通过国民收入的提高和经济主体对金融服务需求的增长而刺激金融发展,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与“金融抑制论”的出发点不同,“金融深化论”建立在爱德华肖批判“货币财富论”而形成的“债务中介(Debt Intermediate)理论”基础上。金融深化是解除金融抑制的结果。在政府放弃对金融的过分干预和管制,取消对利率和汇率的人为压制,使利率和汇率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

33、汇的实际供求状况的前提条件下,一方面健全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金融市场能有效地动员社会闲散资金并使其向生产性投资转化,还能引导资金向高效的地区和部门;另一方面,经济的蓬勃发展,通过增加国民收入和提高各经济单位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又刺激了金融业的扩展,由此形成金融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由于“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从不同角度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因此也合称为“金融深化理论”。金融深化理论的诞生,标志着金融发展理论的形成。该理论认为市场机制的自发力量可以使金融部门实现帕累托最优,放开利率管制、实现金融自由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低于均衡的实际利率与高估的国内货币等形式的金融压抑阻碍了经济的增

34、长。金融深化理论,其本质是私有制和完全竞争市场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一般均衡在金融理论中的运用,是经济自由主义金融理论的代表。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抑制特别严重,除国家准予的正规金融机构以外,所有的民间金融都受到国家的抑制。而我国农村的正规金融机构非常之少,特别是随着农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后,农行逐步撤离了农村中的网点,农村所剩的唯一正规金融机构就是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任全部落在信用社的身上,而农村信用社不健全的体制使其难以担当重任。因此,农村金融的抑制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2.3.2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在金融深化理论的基础上产生了农村金融市场论。认为农村居民以及

35、贫困阶层是有储蓄能力的,没有必要由外部向农村注入资金,低息政策妨碍人们向金融机构存款,抑制了金融发展,运用资金的外部依存度过高是导致贷款回收率降低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资金拥有较多的机会成本,非正规金融的高利率是理所当然的。因此主张:农村内部的金融中介在农村金融中发挥重要作用,储蓄动员是关键;为实现储蓄动员、平衡资金供求,利率必须由市场决定,实际存款利率不能为负数;农村金融成功与否,应根据金融机构的成果与经营的自主性和是持续性来判断;没有必要实行为特定利益集团服务的目标贷款制度;非正规金融具有合理性,不应无理取消。应当将正规金融市场与非正规金融市场结合起来。2.3.3 金融约束理论金融约束理论认

36、为,发展中国家应在物价稳定的前提下实行比金融自由化条件下市场均衡利率要低的利率机制。金融约束的模型需要包括政府、企业、居民及金融部门四个因素,政府的作用是为民间部门创造租金,制定合理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增强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在金融机构间和资金使用方面引入竞争,促进资金配置效率的提高。在此基础上,亚洲发展银行提出了“三叉理论”,试图引入一个解决农村金融问题的新范式,他们认为,政府一方面应该创造一个有利的宏观经济和制度环境,让市场在竞争中配置资源,例如对农业部门政策进行结构调整,改善农业市场环境,提高农业部门的生产能力,保持利率稳定,放弃金融抑制政策;另一方面,政府应该注重农村金融基础

37、设施建设,包括金融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最后,政府应该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新建成本、能力建设、穷人高风险信贷、科研开发等费用提供相关补贴。3 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现状2007年,我国银监会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试点工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全国展开,据银监会统计,截止到2009年12月全国共成立了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且国家将继续鼓励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织的发展,计划正在2010年2011年间,全国35个省(区、市、西藏除外)计划设立1294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027家,贷款公司106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1家,将主要分

38、布在农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县域、中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的县域,以及国家、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小企业活跃县域。首先考虑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中西部地区发起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具体见表3-1)表3-1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增长情况一览表统计时间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总数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2007.052311482008.054128492009.01108126102009.121721488162010-201112941027106161资料来源:赵晓晶我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40412007年5月,6个试点省共核准成立了23家新型

39、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11家,占比47.82%;资金互助社8家,占比34.78%;小额贷款公司4家,占比17.39%。截至2008年5月,全国正式开业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已达到41家,其中村镇银行28家,占比68.29%;农村资金互助社9家,占比21.96%;小额贷款公司4家,占比9.76%。2008年11月初,全国共设立村镇银行46家,总注册资本近20亿人民币。截止到2009年1月全国共成立了10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其中村镇银行92家,占比85.18%;小额贷款公司6家,占比5.56%;农村资金互助社10家,占比9.26%。截至2009年6月,全国118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占10

40、0家,占比84.7%。到2009年末全国开业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村镇银行达到148家,占比86.05%;小额贷款公司8家,占比4.65%;农村互助社16家,占比9.3%。(具体见图3-1)图3-1 2009年12月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占比情况一览表资料来源:中国农村金融网相关资料整理由表3-1和图3-1我们可以看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中,村镇银行的数量远远多于其他两类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并且国家计划2010-2011年间设立新型金融机构1294家,村镇银行1027家占比79.37%。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发展速度快于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3.1.1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2007年3月1日,第一

41、批试点的3家村镇银行开业,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市场上“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首批三家村镇银行分别是吉林的磐石融丰村镇银行,由吉林市商业银行发起;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由辽源市城市信用社发起;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由南充市商业银行发起。截止2010年12月底,我国己经开业的村镇银行共有275家,按照规划,到2011年,国内将有超过1000家的村镇银行。这将成为继城市商业银行外,地方性金融机构的又一道亮丽风景,同时村镇银行也将为银行的竞争开辟新的战场。在已经开业的村镇银行中,其主要发起人有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以及农村合作银行和城市信用合作社

42、(具体见表3-2)。由于各地发起人银行性质、规模、利益以及各地经济状况也有所差别,因而各地村镇银行资本金差别较大,最多的有3亿元(广东东莞长安村镇银行),最少的只有200万元(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两会期间,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表示,银监会对村镇银行的发展目标是2000家,凡是有条件的县都可以有一家,以弥补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网点不足,打破资金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大力支持我国新农村建设。表3-2 村镇银行发起情况 单位:万元村镇银行名称注册资本金融机构股东四川仪陇惠民村镇银行200南充市商业银行吉林磐石融丰村镇银行2000吉林市商业银行甘肃西峰区瑞信村镇银行1080西峰区农村信用社内蒙古固

43、阳包商惠农村镇银行300包头市商业银行四川宜汉诚民村镇银行2000江阴农村商业银行浙江长兴联合村镇银行20000杭州联合银行吉林敦化江南村镇银行吉林东丰诚信村镇银行甘肃平凉泾川汇通村镇银行湖北大冶国开村镇银行新疆五家渠村镇银行彭州市村镇银行湖北随州曾都村镇银行广东中山小榄村镇银行四川大邑交银兴民村镇银行100020001800300028003000400025000500延边农村信用社辽源市城市信用社国家开发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宁波觐州农村合作开发银行民生银行汇丰银行九江市商业银行交通银行资料来源:相关网站整理我国村镇银行分布主要在四川、重庆、河南、湖北等中西部比较不发达的省份,这些地方是典型的

44、经济欠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农村金融资金匾乏,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现有的金融资源根本无法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见图3-2)图3-2 2007年-2010年村镇银行地区分布资料来源:中国农村金融网相关资料整理由图3-2可见,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多数处于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没有什么支柱型产业,基本上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产业弱势化导致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村镇银行无高效益项目支持,盈利空间较小。村镇银行的客户多数是农民,种植业和养殖业贷款较多,利润率本身较低,而风险较高。而农民居住偏、散,导致业务经营成本高,影响村镇银行的经济效益。如吉林省的东丰诚信村镇银行,该行距离贷款对象最近的20公里,最远的开车也要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很多客户都是农村信用社不屑于接触的小农户,盈利空间非常有限。村镇银行机构的小型化、分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