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doc

上传人:文库蛋蛋多 文档编号:4184991 上传时间:2023-04-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及对GDP的影响分析目录摘要2Abstract21问题的提出3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方法321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32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方法63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831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832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94信息化水平对江苏经济的影响1241江苏省信息化指数的计算1242信息化水平对江苏GDP的影响135结论和建议15参考文献16附录 17摘要近几年许多省份开始主动把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水平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GDP的发展?本文根据国家信息化指标体系以及信息化的六要素结合实际制定了信息化评价指标,

2、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对江苏省信息化进行测度,分析其信息化发展水平。同时,在对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化指数对江苏GDP的影响。关键词:信息化;指标体系;主成分分析法;信息化指数;回归分析AbstractRecently a lot of provinces begin to look on IT industry as cornerstone industry, enlarge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rise informatization level. How much degree can informatiz

3、ation level actual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GDP? Combining the nation informatization indicators system & six essential factors and the situation of China, this paper sets up the new indicators system for valuing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Using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s evaluating appr

4、oach to measure the level of informatiz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analyzes its informatization level development. Meanwhile I have analyzed the impact of informatization index over Jiangsu GDP on the basis of estimating Jiangsus informatization level.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indicators system

5、;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method; informatization index;regression analysis1问题的提出信息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和人类巨大的财富,是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基础。按照广泛流行的观点,信息化是指信息在收集、加工、传递、积累、利用整体上作为一种资源的质和量,表现为生活形态的变化、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动。随着信息革命的兴起,世界经济正加紧向信息化经济转变,人们逐渐认识到“信息”是一种战略资源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如要保持并加强其在21世纪的竞争力,就必须抢占信息化这一制高点。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中

6、的大国,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战略,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以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差距。随着全国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作为社会支柱产业的信息产业迅速发展,而且有力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信息化水平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全社会的发展? 本文立足于江苏这个省份,力图测度江苏信息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用得到的信息化指数对GDP作回归分析,定量分析信息化水平对本地区GDP的影响。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研究方法21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211指标选取原则(1)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能充分反映地区信息化的程度,指标的定义明确,测算方法科学规范,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

7、性与客观性。(2)全面性原则从衡量整个地区信息化水平角度出发,不仅仅只反映信息化水平的某一具体方面,还要注意信息化不仅是新兴产业的事,还与传统产业的发展有关。(3)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立应能综合反映区域信息化的水平,包括信息化基础设施、应用水平、人力资源、经济实力与政策保障等方面。(4)可操作性选择能够取得数据的指标,以便进行定量计算。(5)可比性所选指标要既可以纵向测算区域信息化水平,又可以横向比较各个国家和地区信息化水平的差异。21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信息化的评价是从定量的角度综合考察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其必然要求要有一套科学完整的测评体系。信息化测评体系是用来衡量一个地区信息化

8、水平的标准,它能反映一个地区信息化环境、设施、发展潜力以及信息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同时能够反映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评测信息化水平应当以信息化的内部规律为基础,与当前的发展形式相结合,分析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和与发展环境的相互作用。目前,各个国家与地区在测算信息化的研究方法上并不统一,方法也很多,以下主要介绍我国的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国家信息化指标法是由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发布的一套国家信息化测算方法。国家信息化指标NIQ (national information quotient)法模型包含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指标数据和有关统计分析测算两个部分。(指标体系见表2-1)表2-1 NI

9、Q模型指标信息化要素权重指标名称数据来源资源开发利用15%每千人广播电视播出时间根据广电总局资料统计人均带宽拥有量根据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人均电话通话次数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局资料统计网络资源数据库总容量在线填报信息网络建设16%长途光缆长度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局资料统计微波占有信道数根据信息产业部、统计局资料统计卫星站点数根据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信息技术应用18%每百人拥有电话主线数根据信息产业部资料统计每千人有线电视台数根据广电总局、统计局资料统计每百万人互联网用户数根据CNNIC,统计局资料统计每千人拥有计算机数根据统计局住户抽样数据资料统计每百户拥有电视机数根据统计局住户抽样资料统计电子商

10、务交易额抽样调查企业信息技术类固定资产占同期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抽样调查信息产品与服务15%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产业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化人力资源20%每千人中大学毕业生比重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化发展环境16%信息产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占全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根据科技部、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占全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重根据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统计局资料统计信息指数根据统计局资料统计22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方法221对信息化水平测度属于多指标综合评价。多指标综合评价法的原理就是,把多个描述被评价事物不同方面的统计指标,转

11、化成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然后将这些评价值换算成一个综合值,以实现对该事物的整体评价。222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一般来说,多指标综合评价过程中,最关键的在于各指标权重的确定。通常,可以将确定权重的方法分为两种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运用。在信息化水平测度的评价中,最常采用的主观赋权法是德尔菲法,最常采用的客观赋权法是主成分分析法。下面就后一种方法作简要介绍。客观赋权法主成分分析法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指标间的相关关系或各指标值的变异程度来确定权重,如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客观赋权法可以克服主观因素的不利影响,同时减轻计算的工作量。但

12、是,这样确定的权重多属于信息量权重,没有充分考虑指标本身的相对重要程度,更容易忽略评价者的主观信息。因此,对于有大量人为因素存在的复杂系统的评价,客观赋权法同样有其缺陷。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一种常用方法。主成分概念首先由 Karl Parson在1901年引进,当时只对非随机变量来讨论的。1933年Hotelling将这个概念推广到随机变量。设法将原来指标重新组合成一组新的互相无关的几个综合指标来代替原来指标。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从中可取几个较少的综合指标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的指标的信息。利用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权重, 给出一个综合评价值。它构造因子变量方法是通过坐标变换, 将原有的p个相关

13、指标作线性变化, 转换为综合 , 即建立用标准化指标表示的综合指标的方程。可以表示为:其中人为原有变量的第一、第二、第三、第m 个主成分。其中在总方差中的比例最大, 综合原有变量的能力也最强, 其余主成分在总方差中占的比例逐渐减少, 即综合原变量的能力依次减弱。主成分分析就是选取前面几个方差最大的主成分。既达到了因子分析较少的变量个数的目的, 同时又能以较少的变量反映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主成分分析的目的就是:(1)对数据进行压缩,比较各个地区的情况较难,用主成分分析就可以从众多数据就可以浓缩为几个新的指标由于区域信息化指标较多,并从中进行比较。(2)数据的解释,在得到新的指标之后,就需要解

14、释,指出这些指标所包括的含义。在主成分分析法中, 主要通过因子矩阵的旋转得到因子变量和原变量的关系, 从而对新的因子变量进行命名。然后根据m 个主成分对样本进行综合评价, 即利用各主成分的贡献率作为权重, 给出一个综合评价值。3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31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笔者参照NIQ法模型指标(见表2-1),根据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的定义以及国家信息化的六个要素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构建了本文用于信息化水平测度的四个指标项目及其指标名称(见表3-1)。表3-1 信息化水平指标体系指标项目指标名称信息资源与技术应用图书报纸杂志总印张,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用户,

15、每百户电视机数量,每百户计算机数量信息网络长途光缆线路长度,局用交换机容量,长途电话业务电路信息产业科学支出,人均邮电业务量,三种专利授权量,信息人才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科研人数32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321数据来源信息化指标体系可分为目标层、要素层及基本指标层,信息化水平的测算中,运用因子分析,并借用层次分析的基本思想,使每一层有下一层综合而成。从而构造出信息化的综合指标。本文借助1997 - 2006年江苏统计年鉴的数据(见附录表1),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江苏最近十年的信息化发展水平进行测算。322具体的计算步骤本文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对江苏的信息化水

16、平进行测度。经过运算的结果见附录,包括特征值贡献率表(附录表3)、因子得分系数表(附录表4)。具体的步骤如下:(1)由于以上14个指标具有不同的量纲,无法直接进行计算和比较,为消除量纲的影响,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用指标数据减去该指标六年数据的均值,再除以其均方差,以使其标准化为近似于(0,1)的正态分布(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见附录表2)。(2)根据spss13.0运算结果,根据特征根大于1确定主成分个数。(3)以标准化后的指标值为因子,分别乘以相应的因子得分系数,再求和,写出主成分得分的表达式。(4)根据主成分得分表达式分析主成分的经济意义,判断出影响信息化水平的主成分,计算其得分。(5

17、)以影响信息化水平的主成分得分为变量、特征值贡献率为权数,采用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各年的综合得分,进行综合评价。323计算综合评价得分(1)主成分得分由运算结果可知,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11.498,贡献率为82.128%;第二个主成分的特征根为1.111,贡献率为7.935%;其余主成分特征根均比1小,可以不考虑。因此,本文取前两个主成分作进一步的分析。第一个主成分得分为:的表达式中,代表第年第一个主成分得分,系数代表第一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代表第年第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指标值。从表达式中可以看出第一主成分主要是对信息资源与技术应用,信息网络及信息产业这三个要素指标的解释。前一个要素指标包括图

18、书报纸杂志这一传统型信息资源,江苏近几年增长缓慢; 移动电话普及率和互联网用户这些新型信息资源增长速度比较快。信息网络中长途业务电路增长明显;信息产业中人均邮电业务量和三种专利授权量是不断增长的,但科技支出增长比较缓慢,因此它的变化趋势不太明显。第二个主成分得分为:的表达式中,代表第年第二个主成分得分,系数代表第二个主成分的因子得分,代表第年第个指标标准化后的指标值。第二主成分主要是对信息人才的解释。信息人才主要包括每百万人口在校大学生和科研人数。表3-2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的主成分得分年度1997-1.270351.672271998-1.070430.223191999-0.84346-

19、1.50362000-0.594640.279572001-0.28342-0.377420020.02994-1.655220030.4480320.4600920040.6772640.1114220051.1007810.835520061.806275-0.0459(2)综合评价得分由于主成分可以将评价指标所包含的信息集中在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即主成分上,就有可能利用少数几个主成分对总体进行综合评价。第年江苏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综合得分为:其中表示第年江苏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综合得分,0.82128表示第一个主成分的贡献率;0.07935表示第二个主成分的贡献率;(j=1,2)

20、 分别表示第年江苏地区的第个主成分的得分值。表3-3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的综合得分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综合得分-0.9106-0.8614-0.8120-0.4662-0.2627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综合得分-0.10680.40450.56510.97031.47984信息化水平对江苏经济的影响41江苏省信息化指数的计算把系统输出的每年信息化指数转换成标准数据, 即以1997年作为基数, 其信息化指数为100。转换公式为: 其中:表示某年信息化指数;表示某年的综合评价得分;表示1997年信息化综合评价得分。表4-11997- 2006 年江苏

21、省信息化指数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信息化指数100105.4036110.8274148.8061171.1501年份20022003200420052006信息化指数188.2768244.4169262.0529306.5592362.507图4-1 江苏省信息化指数的时间序列图由表4-1和图4-1可以看出, 从1997年到2006年10年间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提高了3 倍多, 江苏省信息化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展。1997年江苏省信息化指数是100 , 到2006年其指数达到362.507江苏省信息化指数呈指数增长趋势。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在信息化整体水平

22、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二者的指数均呈指数增长趋势。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手机、国际互联网的使用人数迅速增长,应用层次也不断提高;借助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软件园区的不断发展,江苏省信息产业发展迅速,信息设备制造业、信息技术开发业、信息服务业均达到了一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化人才、信息化建设投资等指数也都有不同幅度的增长,其中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指数增长幅度最小,而且增长不稳定,但其投资的绝对数是一直增长的。42信息化水平对江苏GDP的影响当前,随着各地对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入的不断增加,信息技术正逐渐成为继资本、劳动之外的第三生产要素。本文在对江苏信息化

23、水平测算的基础上,运用改进的C - D函数,来定量分析信息化水平对江苏经济发展影响。一般的C - D函数形式如: ,其中Y: GDP; K:资本量; L:劳动量; A:技术进步因子;:资本产出弹性; :劳动产出弹性。在一般的C - D函数,把A视为常数,但事实上,随着技术作用进步的提高,它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变化的,因此welfens (2002)将技术进步因子分解为两部分: ,式中, Z表示信息化水平, r表示信息化水平的产出弹性,表示除去信息技术进步以外其他技术进步因素。这样技术进步因子影响分解为信息技术的影响和非信息技术的影响两部分。改进的C - D 函数变为 ,两边同时取对数,就可以得到

24、在以上对江苏信息化水平测量的基础上,利用江苏统计年鉴19972006年的数据(见附录表5)。本文采用线性回归,为了拟合方程,对所有指标数值取对数后进行线性回归,其中表示各年不变价GDP,表示各年不变价固定资本存量,表示各年全社会总劳动量,表示各年信息化指数,代入模型得到: (-3.821) (6.86) (0.02) (3.09)P (0.009) (0.00) (0.49) (0.02) 对模型进行检验:(1)F检验。,远远大于。由此可见方程是显著的,说明三个变量都对方程产生显著性影响。(2)t检验。,将方程中所有系数的t值进行比较,发现回归方程中的就业人数的系数不能通过检验。原因可能是江苏

25、省近年来就业人数变化不大。由于模型中省略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其他一些因素, 因而出现了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进行分析。GDP对信息化指数的弹性为0.3056,即保持投资和劳动力投入不变,江苏信息化指数每增加一个百分点, GDP增加0.3056个百分点。但小于对资本和劳动弹性,说明江苏正处于信息化的初级阶段,信息化水平对GDP的影响还低于其他两个因素。但是,也可以看出江苏省信息化发展对GDP已有较大影响。5结论和建议江苏近十年信息化水平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增长趋势尤其明显。因此要在今后几年继续加大对这两个因素的投入,结合江苏的地理特点,重点加快政府网络建设,深入电子政务服务,充分利用信

26、息资源与技术促进经济发展。在影响信息化水平的因素指标中,江苏的信息产业和信息人才对最后得分贡献不大。如果江苏要在今后几年努力赶超全国其他发达地区,就必须加大资金投入,扶植一批新型信息化企业,改善工作环境,吸引信息人才来苏。江苏GDP对信息化指数的弹性为0. 305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说明信息化水平在东部地区对GDP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带动作用,也就是说提高信息化水平对实现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发展是有根据的。在今后要合理引导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支柱产业加大信息化投入,改善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笔者根据对江苏省信息化的测度,提出以下建议:1、切实加强法律规范与标准化建设等基础性工作。通过立法确保政府部门

27、、企事业单位可公开的信息内容及时向社会开放。2、统一统计年鉴中的口径。统计年鉴中统计口径不一样,不便于做比较研究。3、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战略,全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活动,要鼓励建立适合江苏地区实情的,有利于数字信息化企业发展的商业模式。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针对信息化产业的资金短缺问题,政府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内容制定不同的政策,尽可能将信息化产业向社会资本开放,以加快其发展。5、建立健全管理体制,加强领导规范合理。明确信息化工作的领导机构,加强领导、管理与协调力度。另外,本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指标的选取上还缺乏信服力,另外数据资料的可靠性上的不足也会给最终结果产生偏差。参考文

28、献1 游五洋,陶青.信息化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4-86.2 马费成.信息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82-89.3 中国信息化水平测算与比较DBPOL.http:/www.niec. org. cn/pgjxxhPyjkt.htm ,2004-04-10.4 胡晓鹏.区域差距与区域信息化:一体化互动关系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4):65-69.5 胡晓鹏.中国区域信息化差异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5):73-78.6 修文群.区域信息化的测度与评价J.情报学报,2002,(2):197-208.7 余建英,何旭宏.数据统计分

29、析与SPSS 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75-213.8 张宏培,杨大成.西部大开发中的各省区区位优势的多层次的主成分分析J.数据统计与管理, 2001,(5):31-38.9 中国信息化数据DBPOL.http:/www. ciia. org. cn/pziliao,2004-04-02.10中国高校招生信息网DBPOL. 1nzs ,2004-03-25.11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出版年鉴DBPOL. asp,2004-03-25.12江苏新经营战略研究院DBPOL.http:/www.3idea. net/Pv3. 0Pi ndex. asp,2004-04-03.13中国经

30、济展望网DBPOL.14中国制造业信息化门户DBPOL http:/www.e htm,2004-03-2615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DBPOL.http:/202.120.82.45:8081PnianjPnianjian. htm,2004-04-02.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DBPOL. htm,2004-04-05.17 罗伯特J巴罗,哈维尔萨拉伊马丁.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35 - 38.18 吕新奎.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区域信息化建设J.全球科技经济望,1999,(5):4 附录表1 1997-2006年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指标数据指标年份图书报纸杂志总印张固

31、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每百户电视机数量每百户计算机数量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万印张部/百人部/百人万户台/百户台/百户千公里199752713413.393.81.895.821.96316199856604815.325.226.99105.233.466828199961733517.66.6829.21113.485.267420200066587818.388.45183.31124.4510.657622200186094019.0613.9398.5128.0412.7410227200289187822.520.1395.73138.0221.21138232003109

32、338527.627.5455.53142.5227.912045762004132145934.7529.85478.14145.4131.68239117200584135740.9334.12449.46153.1946.352569922006135851142.7138.06577.95157.9852.48266348指标年份局用交换机容量长途电话业务电路科学支出人均邮电业务量三种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科研人数万门万路亿元元/人千件名万人19971055.4811.383.53191.72.9633.41.9419981292.2318.024.01240.263.78738

33、1.7419991370.1422.034.45317.226.14149.81.4820001724.7215.324.63441.436.43261.71.8120012011.7317.795.06397.456.15879.61.7520022218.8223.775.1458.047.59494.91.5620031939.68128.485.52588.159.829116.11.8220041968.18121.496.46249.8911.33133.81.7720052134.04182.927.95974.0913.58155.21.8320062271.21290.791

34、0.61320.9619.3521731.69表2 1997-2006年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指标标准化后的数据指标年份图书报纸杂志总印张固定电话普及率移动电话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每百户电视机数量每百户计算机数量长途光缆线路长度万印张部/百人部/百人万户台/百户台/百户千公里1997-1.15825-1.10228-1.1623-1.34413-1.66895-1.08624-1.019461998-1.02845-0.92251-1.05203-1.32055-1.21497-0.99918-0.958611999-0.85739-0.71014-0.93866-1.2196-0.81696-0.89

35、873-0.888262000-0.69548-0.63749-0.80122-0.51951-0.28773-0.59792-0.864252001-0.04487-0.57415-0.378010.45812-0.11453-0.48129-0.5546520020.05832-0.253730.103430.445530.36694-0.00859-0.1272820030.730430.221310.678060.717210.584040.365320.6612320041.491150.88730.860540.819930.723460.575711.071742005-0.11

36、0191.462941.192120.689631.09881.394411.2841720061.614731.628741.498071.273381.329891.736511.39537指标年份局用交换机容量长途电话业务电路科学支出人均邮电业务量三种专利授权量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科研人数万门万路亿元元/人千件名万人1997-1.7602-0.75186-1.03482-0.90189-1.15919-1.214651.494071998-1.19943-0.68234-0.80914-0.76764-0.99265-1.121760.007431999-1.0149-0.64036-0.

37、60227-0.55487-0.51861-0.88348-1.925192000-0.17505-0.71061-0.51764-0.21147-0.46001-0.643170.5277620010.50476-0.68475-0.31548-0.33306-0.51519-0.28170.0817620020.99527-0.62215-0.29667-0.16555-0.226010.02726-1.3305420030.334110.47404-0.09920.194170.224070.455370.6020920040.401610.400860.34275-0.741010.5

38、26340.81280.2304320050.794461.043961.043281.261170.979441.244940.6764220061.119362.173222.28922.220152.14181.60439-0.36423表3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的主成分方差百分比表4 江苏省信息化水平测度的因子得分矩阵表5 江苏省1997- 2006年GDP及生产要素指标指标年份GDP(亿元)固定资产存量全社会总劳动量信息化指数19976680.342203.094388.7910019987199.952535.54389.92105.419997697.822742.654390.

39、71110.8320008553.692995.434418.14148.8120019456.843302.964434.28172.15200210606.853849.244458.02188.28200312442.875335.84468.67244.42200415003.66827.594482.52262.05200518305.668739.714510.12306.56200621645.0810071.424564.76362.51表6 江苏省1997- 2006年取对数后的GDP及生产要素指标指标年份GDP(亿元)固定资产存量全社会总劳动量信息化指数19978.8069

40、247.6976168.3868094.6051719988.8818297.8381468.3870664.65776319998.9486927.916688.3872464.70799720009.0541188.0048438.3934745.0026720019.1544948.1025748.3971215.14836620029.2692558.2556318.402465.2379320039.4289038.5821948.4048465.49888820049.6160458.8287278.4079415.56853520059.8149669.0756328.4140795.72541320069.9825339.2174578.4261215.8930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他范文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