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3499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34996.doc(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 南 财 经 大 学成人学历教育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姓 名 : 学 号 : 年 级 : 专 业 : 函 授 站 : 移动电话: 住宅电话 : 单位电话: 论文题目: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 指导教师: 论文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目 录第1章 绪论31.1. 研究背景31.2. 研究目的3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4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分析52.1.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概述52.2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析6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83.1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8 3.2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83.3信用体系建设落后,风险机制不健全9第4章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的
2、比较与借鉴104.1国外征信数据及信用评估评级的比较与借鉴104.1.1征信数据体系104.1.2信用评估评级的方法114.1.3 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征信系统134.2国外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比较与借鉴14第5章 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165.1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管理165.2.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165.3.认真审核,防范抵押风险175.4.优化商业银行贷款的经济社会环境17第6章 结论18参 考 文 献19内 容 摘 要本文选择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依据专家的有关理论和相关学说,讨论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风险,本论文针对这些风险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风险
3、管理对策。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市场发育的不成熟,也由于政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贷款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从社会经济环境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主要面临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监管部门监督不力带来的风险、政策风险及法律风险等:从商业银行自身来看,其面临着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抵押风险、操作风险等风险。近几年来,我国贷款业务在迅速发展,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着传统贷款业务的方法,显然存在着一些敝端。而在国外,贷款业务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些国家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很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进行比较借鉴的地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信用管理体系给我
4、国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管理带来了一些启示。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借鉴国外风险管理模式在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着力把好抵押关、稳步发展贷款资产证券化等方面大力防范贷款风险。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银行信贷业务所带来的信用风险及其控制也一直是商业银行最为关注和棘手的问题。从国内研究看出,国内对于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的研究基本处于借鉴国外研究方法讨论国内现状,国内学者讨论的对于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的假设也主要通过借鉴国外学者所
5、研究过的各个因素,尽管如此,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仍然做出了有意义的尝试,尤其是结合了我国国内的经济现状,探讨我国特有的经济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因素。近几年来,我国贷款业务在迅速发展,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着传统贷款业务的方法,显然存在着一些敝端。而在国外,贷款业务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些国家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很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进行比较借鉴的地方。1.2研究目的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客观存在,针对存在问题,尽快加强和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机制建设,是我国银行界必须努力的方向。从政策、制度、流程上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机制,充分树立信贷风险管理意识,
6、同时,加强风险管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引进消化外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技术,充分研究引起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确定性的内、外部变量,尽快改变目前信贷风险管理不良局面,提升抗风险能力,促进银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长期以来,信贷风险是金融机构和监管部门风险防范与控制的主要对象和核心内容.尤其是1980年代末以来,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各国银行和投资机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信用风险的挑战.世界银行对全球银行业危机的研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信贷风险.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国内商业银行将受到更多的国际国内因素冲击,承受更多的内外风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突出导致商
7、业银行经营风险增大,影响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发展.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一些缺陷,导致金融抑制现象长期伴随中国经济生活的现实之中. 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强化全面信贷风险防范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策略研究既有理论探讨价值,又有实际现实意义。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和问题出发,切实提出了完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一些建议。主要运用了货币银行学、信息经济学、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等学科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本论文拟采用宏观与微观分析相结合、文字阐述的方法展开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详细而深入的研究。第2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
8、的风险分析2.1. 商业银行贷款的风险概述商业银行是指提供金融中介和交易服务机构,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利润为其主要经营目标。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放中长期贷款,并由此创造存款贷币 ,因而,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主体。风险源于事物的不确定性,是一种损失或收益的机会。风险就是“未来的收益的不确定性程度”,风险是“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贷款风险即是商业银行在提供金融中介和交易服务中损失发生不确定性,即在债权已届请偿期而无法收回本息的一种可能性。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具有以下几点特征:一是客观性。只要有银行业务活动存在,银行风险总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
9、存在,这一特性是由于市场信息非对称性和主体对客观认识有限性,客观上可能导致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风险产生,诸如人的机会主义天性和道德风险以及趋利动机等。二是扩散性。银行风险不同于其它经济风险的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银行风险损失或失败发生,不仅影响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更突出的是导致众多的储蓄者和投资者的损失或失败,就会导致信用链条的中断和整个信用秩序的紊乱,这就是银行风险的传染性(扩散性)。金融机构作为储蓄和投资的信用中介机构,它联结着众多的储蓄者、投资者。银行经营管理的失败,必然连锁造成众多储蓄者和投资者蒙受损失;同时,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信用,如保证存款支取兑付的信用等。因而,银行风险不仅具有原生存款
10、和初始投资广泛的影响,而且还具有数量倍数扩散的效应。三是可控性。银行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银行风险不是洪水猛兽,人们是可以控制的。所谓银行风险可控性,是指金融主体依一定方法、制度对风险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的化解。可控性的依据是:首先风险可度量为可控性提供了基础:正如前已叙述银行风险是可测算度量的,因而,它便具有可控性的基础。人们通过对银行风险的性质、产生条件进行不断认识和实践,可以辨别银行业务经营和管理过程中存在各种可能导致损失的因素,进而可以对银行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预测的。其次技术手段的支撑:人们可以依据概率统计以及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各项银行风险的技术性参数模型。例如,人们按照
11、历史上银行风险时间出现频率的稳定性,即概率来估算和预测银行风险在何种参数水平下发生,为银行风险可控性创造了一定的技术手段。最后银行制度的有效约束:金融制度是金融活动的一组约束金融主体行为,调节金融关系的规则。它的建立、健全与创新发展,使金融行为主体受规则的有效约束,进而把银行风险纳入可控的组织保证之中。正因为银行风险是可控的,才使人们不断探寻研究银行风险管理,从而使得健全现代金融制度具有现实意义。2.2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析贷款风险是商业银行在具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使实际收益和预期收益发生一定的偏差,从而蒙受损失和获得额外收益的机会或可能,它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为损失风险,其二为收益风
12、险。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防范,主要又是不良贷款的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是不能还贷。不能还贷指商业银行在贷款款项拨出后,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法律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其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的一部分。二是低押不能变现。抵押不能变现即抵押权的不能实现,是指抵押财产所担保的债权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导致抵押权无法行使。三是保证虚置。保证虚置则是因为保证人资格不适格,使保证不成立,或保证人无能力即没有充分的财产保证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来代为履行等因素,使保证流于形式。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既受到宏观经济形势、行业与产业变化和调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信贷活动的
13、内部操作环节的影响。因此,风险事件是指商业银行整个授信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预计或未预计的、会对银行信贷资产的收益产生不利影响或带来损失的潜在事件。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业务领域的扩展,信贷风险不仅仅是指贷款资产的风险,还涉及到担保、承兑与贴现、信用证等授信业务。根据导致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事件的不同,一般分为下面几种类型:一是操作风险。入市承诺的兑现使得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本土商业银行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基于本土商业银行产权缺位、内部控制机制缺乏, 流程设计失当等因素所造成的操作风险日益凸显。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在协议第段所给的定义, 操作风险是
14、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操作风险依据风险成因又可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操作失败或失误风险, 包括人员风险、流程风险和技术风险等, 另一类是操作策略风险, 指在应对外部事件或外部环境时, 如政治、税收、监管、政府、社会、市场竞争等, 由于采取了不适当的策略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前者主要与内部控制效率或管理质量有关, 又称为内部风险后者主要与外部事件有关,又称为外部事件或外部依存风险。二是担保风险。信贷担保只是发放信贷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发放信贷的充分条件。目前,商业银行对信贷担保还存在一种错误认识,即过于看重信贷担保的作用,认为只要有信贷担保就可以发放信贷。信贷担保
15、只是分散了信贷风险,提供了一种补偿功能,但它不能改变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也不能保证足额偿还信贷,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信贷风险。缺乏判断抵押品评估机构评估资格和识别评估结论准确与否的标准。对于是由银行还是由借款人聘用评估机构、聘用具有什么资格的评估机构、如何考核评估机构的资信状况、如何判定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是否准确等没有明确要求。实际情况是评估机构基本上是由借款人聘用,支付评估费用,受聘的评估机构往往考虑借款人的要求,高估抵押物价值,银行只要看到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后就予以认可,造成大多抵押物价值高估,银行处置抵押物时,要么抵押物有价无市,要么清算价值大大低于账面价值。另外也没有判断抵押物变现能力的
16、标准。造成实际工作中无法判断抵押物是否为市场所接受,接受程度如何。三是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委托人与代理人签约后,在履行过程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有可能为实现其自身利益最大化,采取不利于他人的行动,侵占他人的利益,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多层次和多方面的委托代理关系,因此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道德风险在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也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和客观存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仍然是信贷业务,信贷业务的道德风险问题也成为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研究重点。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存在的问题3.1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美国次贷危机带给我们的深刻教训,
17、商业银行贷款证券化过程创新过度源于金融监管机构缺乏有效监管。作为商业银行,本身就会挖空心思寻求冒险和投机的机会对利润的无休无止地追逐驱,而金融业又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特殊行业,以负债经营为原本。所以与其他行业相比较金融行业需要更加严厉的监管。风险随着监管的放松而出现。因此,各国的金融管理当局都试图审慎有效的监管其金融机构,旨在限制银行的冒险行为,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增进市场信心。监管机构一般采取两种渠道对于商业银行的监管:现场监管和非现场监管。我国主要采用非现场监管的形式。这就使得在利益的驱动下,商业银行对监管机构规则的遵守执行却打了折扣。另外,商业银行在商业利益面前往往有冒险冲动,甚
18、至为了规避监管部门的审查,采取弄虚作假地方法扩大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从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实际运行以来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在总体上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全球化的迅猛发展,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分业监管所固有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比如监管机制协调性差,监管方式和手段较为单一,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和行业自律制度不健全等等。3.2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近几年,各种金融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增加,银行也紧随市场需求同步推出了很多消费贷款业务。有些借款的没有从长远来看,认识清楚自己的偿债能力,往往是低估信贷风险,高估自身的偿还能力。甚至有些借款为了尽可能多得申请获
19、得银行的信用贷款额度,通过虚假的证明材料故意虚报收入水平。由于收入水平的不透明,银行到目前为止还是不能准确了解借款人的收入情况,加上某些借款人所在的单位也会帮助借款人作假证明,使得银行高估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所以说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导致商业银行信用贷款的风险加剧。除了来自房地产市场周期性波动带来的风险、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存在缺陷、需求方固有低估贷款风险的意识倾向等贷款风险产生的经济社会因素,还有来自诸如人民币升值及外资流入带来的安全隐患、政策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法律风险等贷款风险产生的经济社会因素。3.3信用体系建设落后,风险机制不健全为了加快我国消费信贷的发展,通过建立信用体系有
20、利于减少由于信用信息不透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这种途径能够有效规避贷款信用风险的有效途径,只有具备这样的条件,贷款市场才能顺利的发展。上海1999年组建成立了上海资信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征信机构,上海又再2000年6月底初步建成了信用联合征信数据库,我国大陆第一份信用报告从此诞生了。2004年12月中旬,信用信息基础全国统一的数据库开始试运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从全国范围的信用信息来看,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处于残缺不全的状态,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商业银行的需求,具体体现为:第一,从组织要素来看,我国信用体系的组织建设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二,信息收集缺乏法律支持。到目前为止我国还
21、没有健全的全国性的有关征信的法律法规。第三,尚未树立现代信用意识。人们仅仅把信用作为一种观念用道德去约束,并没有将信用看作是一种商品。第四,信用数据征集成本较高。我国征信数据分散是信用体系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信息开放水平非常低,信用评估公司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信息数据库。商业银行贷款在没有完善的信用体系作支撑,其蕴含的风险会直线增加。第4章 国外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的比较与借鉴近几年来,我国贷款业务在迅速发展,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着传统贷款业务的方法,显然存在着一些敝端。而在国外,贷款业务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些国家的风险管理体系拥
22、有很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进行比较借鉴的地方。基于此,本章将主要从征信数据及评估评级、信用管理法律法规、抵押贷款证券化等3个方面进行比较与借鉴。4.1国外征信数据及信用评估评级的比较与借鉴4.1.1征信数据体系信用制度是根据的资产、收入、负债和偿还债务的能力,信用透支及所受处罚与诉讼的情况,由国家或专业机构对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存档,以便为商业金融机构了解的信用状况提供信息数据。信用制度在建立一种全社会的经济惩罚制度的同时,为商业银行信誉贷款提供决策参考。这种制度理论上可以杜绝社会上的失信现象,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逐步得到一定的控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上银行的出现和迅速发展
23、,使得商业银行能够通过网络信息数据在数分钟内作出决策,决定是否批准某一项贷款,这就对征信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一套完整成熟的征信数据体系。国际上经典的征信制度有3种模式:(1)欧洲方式:由央行、政府主导,政府成立公共的征信机构,强制要求企业和提供征信数据,为了保证这些数据的真实性,颁布实施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征信机构实际上是政府的一种附属机构;(2)同本方式(会员制模式):由会员单位共同出资组建信用机构,信用信息机构只为会员单位提供信息,同时各会员单位有义务向信用信息机构提供其掌握的准确全面的信用信息;(3)美国方式(市场主导模式):征信数据完全交给市场化的公司去做,信息来源和信用评估的准确
24、性利用充分竞争来保证,政府则仅仅通过立法来监管信用管理体系的运转。相对来说,美国模式更加符合市场规则,以下主要介绍市场主导型的美国模式。美国是由信用服务中介机构和信用法律体系组成了一个发达的信用经济社会,信用局是美国的信用服务中介机构,专门负责的资信档案的管理,从事信用数据的收集、量化、加工、整理、分析和后期服务,形成包括借款人的基本信息和跟借款人信用有关的一切资料的资信档案。美国是进行完全的市场运作管理信用服务机构,其中益百利公司、全联公司、埃克非公司是最具实力的三家信用局,收集了美国18亿成年人的信用资料,建有覆盖全美的信用数据库,主要为工商企业、公共机构和金融机构提供消费者信用报告,这三
25、家公司是美国市场上中小型信用机构的领跑者。信用局可以定期无条件地从金融机构、司法机关、商业机构、税务部门等相关机关部门那里收集有关的信用数据信息,并且定期更新。信用局根据统一的流程将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通过计算、比较、分析、评估等一系列的处理加工,最终形成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银行、保险公司、雇主、司法部门、消费者等社会需求者使用。像美国这样的西方国家推行保险账户使得信用管理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每的社会保险号在出生的时候就配有一个,并且相伴终生,记录了与本人有关的所有资信情况,通过这个特有的号码,在征信公司每都拥有一份信用报告,任何企业、组织团体或者经本人的同意都可以付费查询。以庞大的电子
26、信息网络为依托,每一次信贷行为均会被记录在的信用数据系统,如果一旦出现不良信用记录,那么七年内都无法从信用报告中消去,从而就会给社会活动的很多方面造成一些障碍,因此很好的起到了约束失信的作用。4.1.2信用评估评级的方法为了对相关信用信息数据的应用和深化就必须对信用进行评估评级,也是消费者申请获得银行信用贷款的必经步骤。信用评分法和主观判断法是比较常见的信用评估方法。信用评分法的操作方法首先是基于一个统一的信用评分模式对贷款申请划分若干等级,然后根据这些等级进行评分。而主观判断法就是运用专业的知识和经验,依靠某一种指标体系对信用状况加以评估评级的方法。在实践中,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结论的准确性和
27、真实性,两种方法相互影响,通常配合使用。美国的信用交易额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其信用评估行业也最为发达,信用分的评定(信用评分)是信用评估方法的核心。信用分的评定方法最初由主观评价法,逐渐发展到现在使用的5C+1S的评价方法,5C即Character(特征)、Capcity(能力), Capital(资本)、Collateral(抵押担保)、 Condition(生活状况),1S即 Stability(稳定性)。在建立信用档案基础上进行信用评分,根据各种信用评分指标,对信用档案所记载的消费者的有利和不利的信用记录,对应赋予不同的分值,经过信用评分模型综合计算而成是一个动态信用评分数据资料,实质上
28、是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刻信用风险的写照。如果一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信用等情况发生了变化,信用局的数据库就会更新相应的信息,并反映在的信用报告中,的信用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今天的美国拥有多种信用分的评分模型和计算方法。其中由FICO信用分模型评定的信用分是美国最常用的一种信用分。每都是850分的分值基数,信用评分模型是根据信用档案中多种不同的影响因素来计量评价消费者的信用度,从而得到一个计算分值。的信用评分值伴随若干项评分因素,这些因素就是从850分的分值基数中减分的最重要的依据。随着消费者信用记录的改变,的信用评分值就会同时发生变化。FICO模型主要通过五个方面的因素对信用进行评判:第一,就是
29、客户偿付信用的历史记录,这也是最为重要的因素。本因素将着重参考客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其他有关信用账户的收支情况,并依据一些生活消费的支付情况、分期付款按期支付的情况(如分期付款购买房屋、汽车等)、抵押贷款的支付情况以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的支付情况等,通过分析信用的历史记录来评价客户的支付意愿和偿付能力。但是很明显一项最近一个月内发生的逾期项目比一项一年之前发生的逾期项目更为重要,相应地对客户信用评分的影响更加严重。所以在使用这一因素对客户进行评判时,必须考虑时间的影响因素。第二,是客户已经拥有的循环信用账户数目。客户如果已经办理了特别多的循环信用账户,那么预示着该客户很有可能存在着较大数额的
30、信用贷款余额,在评价客户信用度的时候,需要把客户所有循环信用账户的贷方余额进行加总,才能作为一项评价因素,因此仅仅通过把余额转到其他账户,简单地取消一些信用账户,还是不能提高客户的信用评分值。第三,客户建立信用记录的起始时间。一般情况下拥有较长信用历史的客户相应地信用分数也会很高,因为在已有的统计资料中表明了信用历史长的客户要比信用历史短的客户发生坏帐的风险小,但是我们并不仅仅只考虑信用历史时间长短,与此同时还要结合其他的参考因素,例如客户已使用的信用额度、客户申请的信用种类和以往的信用状况等。第四,客户在其他非银行业务的信用状况。主要是指客户在银行所提供信用以外的分期付款式的借贷项目、消费信
31、用、其他财务公司借款和抵押贷款等相关信用的使用情况。第五,在最近一段时间是否己经申请了过多的信用账户。客户如果在短时间内申请了过多的信用账户,那么说明客户在未来可能会有较大的负债消费,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客户有可能有恶意透支的倾向。4.1.3 我国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征信系统我国缺乏市场化征信机构和统一的征信标准,银行从业人员因为没有中介机构向其提供信用方面的技术支持和信用产品,就难以准确判断的信用程度。与此同时,由于征信制度建立较晚导致信用数据缺乏,到2000年,征信制度建设才开始起步。国内基于金融信贷业务实现信用信息集成的唯一体系只有唯一的央行征信系统,来自各商业银行的重要数据,通过央行
32、征信系统汇总后再提供给这些商业银行。所以很明显目前央行征信系统收集的信息并不全面,信用报告中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体现贷款人的贷款信息,甚至有些商业银行根本没有把贷款人的信息录入央行的征信系统中,造成了征信资料的短缺,从而妨碍了其他银行收集和分析贷款者的信用信息资源,不利于银行有效判断和识别客户的信用状况和风险程度,征信系统兵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形同虚设。以下表3就是我国建设银行信用评分表的部分内容。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评分表项目评分标准年龄25岁以下25-35岁36-50岁50岁以上2464性别男女12婚姻状况已婚有子女已婚无子女未婚其他5432文化程度研究生以上大学本科大专其他8642户口类型常住户口
33、临时户口21单位类型机关事业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军队6435独资个体经营三资外企其他2251单位经济状况良好一般较差42-1表3 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评分表(部分表格)通过中国建设银行信用评分表评分,其分数越高则的信用等级越高,那么的信用贷款额度也相应的越高。4.2国外信用管理法律法规的比较与借鉴美国信用局根据统一的流程将杂乱无章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通过计算、比较、分析、评估等一系列的处理加工,最终形成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银行、保险公司、雇主、司法部门、消费者等社会需求者使用。根据美国相关法律的规定,除了联邦调查法院可以直接查询这些征信资料,他人是不能随意调用的,而且征信局向提出查询申请的机构或披露这些
34、征信资料,必须征得当事人的同意。美国具有的信用法制体系,其完备程度在世界上处于完全领先的地位,包括了与银行相关的立法和与银行不相关的立法两种基本类型,银行相关的立法在于规范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与银行不相关的立法在于规范信用管理行业。自20世纪60年代第一部信用法规的出台,至今已经陆续颁布实施了17部相关的法律法规,其中与信用最为密切的有:公平征讨债务实施法、信贷诚实法、公正信用报告法、公平信用机会法案、债务征讨法等。法律对信用的调查、分析、披露、使用乃至惩罚等环节都做出了详尽的规定。与此同时,和法律类型对应的执法机构也分为银行系统的和非银行系统的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包括财政部货币监理局、联邦储备
35、系统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任务是规范银行信贷业务;后者包括联邦贸易委员会、司法部、国家信用联盟管理办公室、储蓄监督办公室等,任务是规范征信和追账。我国现存的法律制度无法有效保障商业银行的合法利益,目前商业银行对项目风险的管理突出表现为无法获得法律制度的有效保障,造成由此产生的风险直接转嫁银行。第5章 防范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对策建议5.1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加强信用管理由于贷款额度大,期限长,一旦出现问题,银行和借款居民都会遭受巨大的打击。所以,防范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首当其冲的措施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首先,强化市场主体的信用观念和信用意识。其次,借鉴欧美的信用体系模式,加快信用数据库的建立
36、和征信数据的开放。第三,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标准和评估体系。第四,培育专业的、市场化的信用中介机构。第五,完善政府的信用监督和管理体系。5.2.合理安排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流动性风险是多种问题的综合反映,应当从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角度来探讨流动性风险的防范。首先,建立一套与比例管理决策机构相适应的组织与协调机构。其次,建立高效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通过各分支机构资金头寸进行有效的资金余缺调剂,从而在保障流动性的同时实现银行利润的最大化。最后,金融监管机构要积极改进金融监管体系,通过健全监督考核机制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通过金融业务创新降低流动性风险:一是负债业务的创新。重点
37、是通过主动型负债,自主进行产品定价,可以控制负债的期限和品种,调节资产负债比例和管理期限缺口。二是资产业务的创新。在逐步增加优质信贷资产比重的同时减少信贷资产总量占比,开展低风险的中、短期投资业务等。三是中间业务的创新。大力开办各种委托代理和中间服务业务,提高资产负债的总体流动性水平。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通过预测贷款需求、存款来源以及客户提款需求、偏好转变来进行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分析,做好资产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预警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准确地监测流动性风险。建立流动性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对突发的流动性风险,及时启动处置预案,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5.3.认真
38、审核,防范抵押风险第一,审核抵押人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或者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抵押人对抵押物是否拥有合法的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权。第二,把好抵押程序关。第三,审核抵押物的权属。信贷人员应严格依照担保法、物权法的规定审查抵押物,确保抵押物的合法性,防止借款人用法律禁止抵押的财产进行抵押担保,认真查验抵押物的权属,确保抵押物的有效性。第四,公正客观地评估抵押物价值。第五,做好抵押物的投保。抵押物投保对商业银行形成双重保障。5.4.优化商业银行贷款的经济社会环境首先,强化贷款借款人的风险意识。客户应以诚信为原则,增强风险意识,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提供贷款资料,合理评估自己能够承担的贷款金额。谨慎对
39、待担保或出质责任。其次,运用经济政策缓解经济周期对市场的影响。运用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经济周期几乎是各国政策当局的选择。具体到房银行贷款领域,周期性也很明显。及时洞察银行贷款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宏观、中观甚至是微观的政策措施加以及时解决,防范市场的波动与危机。 再次,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谨慎对待人民币升值。最后,加快信贷立法,促进信贷市场健康发展,从国际经验看,各国都很重视信贷政策的作用,并通过立法加以保障。严格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监管,审慎推进贷款的证券化,最大程度地避免贷款的出现和累积。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优化银行资产质量。第6章 结论参考文献近几年
40、来,我国贷款业务在迅速发展,业务运作和风险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继承着传统贷款业务的方法,显然存在着一些敝端。而在国外,贷款业务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已经成为一种很成熟的消费信贷业务,这些国家的风险管理体系拥有很多值得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防范进行比较借鉴的地方。作为商业银行本身,虽然早就已经意识到了风险的存在,但重要的是对贷款的风险予以科学合理的评估,从信用管理、流动性安排、抵押品审核等多方面把好关;严格按照信贷风险管理的要求规范和管理贷款,与此同时,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完善信贷立法、强化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监管、强化借款人风险意识、加强政策调控等。参 考 文 献1宾爱琪,商业银行信贷法律风险精析M.北
41、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5).2孔猛,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风险预警研究 D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2010年3邹新月,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统计与纳什均衡策略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9).4漆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集团客户“信贷博弈”研究 D .贵州大学,2007年5李子超,中外银行信贷管理体系的比较与启示 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6赵庆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6).7林粤卉,河南高速公路信贷风险与对策研究 D. 郑州大学,2007年8最新银行信贷风险分类管理与防范化解及客户信用额度调查分析实用全书M.吉林:吉林摄影出版社,2009(10
42、).9最新银行信贷结构调整、监测评估与信贷风险控制及有效防范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1).10任继鸿论商业银行贷款风险之防范 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11王爱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D .河北大学,2009 年12刘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D .河南大学,2010年13梁琪.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5).14孔艳杰,中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全过程控制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0).15鞠瑛,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及管理研究 D. 郑州大学,2007年16刘
43、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 D. 河南大学,2010年17王爱丽,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D .河北大学,2009年18刘同清,浅谈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其控制 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19张淼.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模型、方法与建议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年. Emloyment tribunals sort out disagreements between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You may need to make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if:
44、you dont agree with the disciplinary action your employer has taken against you your employer dismisses you and you think that you have been dismissed unfairly. For more informu, take advice from one of the organisations listed underFurther help. Employment tribunals are less formal than some other
45、courts, but it is still a legal process and you will need to give evidence under an oath or affirmation. Most people find making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challenging. If you are thinking about making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you should get help straight away from one of the organi
46、sations listed underFurther help. ation about dismissal and unfair dismissal, seeDismissal. You can make a claim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even if you haventappealedagainst the disciplinary action your employer has taken against you. However, if you win your case, the tribunal may reduce any compen
47、sation awarded to you as a result of your failure to appeal. Remember that in most cases you must make an application to an employment tribunal within three months of the date when the event you are complaining about happened. If your application is received after this time limit, the tribunal will not usually accept i.